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及分布差异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观察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观察分析作者:漆兵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8年第06期【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方法:本文采取回顾分析法对自2015年9月-2017年9月来我中心进行治疗的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412例)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观察患者的肝功能的相关指标与患者的中医症候的关系。
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的中医证候最多的为肝胆湿热证,其次为脾肾阳虚证与肝郁脾虚证。
中医诊断最多的为湿阻,其次为黄疸与肋痛。
肝功能指标AST以及ALT水平最高的中医证候为肝胆湿热证。
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的中医证候最多的为肝胆湿热证,且中医证型与肝功能指标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6-03--01慢性乙型肝炎就是我们俗称的乙肝,该疾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需要进行隔离治疗,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胀、恶心、畏食、肝区疼痛以及浑身乏力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单,将慢性乙型肝炎列入了一类致癌物清单之中。
本文研究与分析了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具体的情况公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采取回顾分析法对自2015年9月-2017年9月来我中心进行治疗的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412例)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在这412例患者中,有男302例(73.3%),有女110例(26.7%),年龄最高为88岁,年龄最低为10岁,平均年龄为(38.89±13.44)岁;在患者的年龄分布中,年龄在20-40岁的患者有211例(51.2%),年龄在40-60岁的患者有121例(29.4%),其他年龄阶段的患者有80例(19.4%)。
患者的最长病程为67年,最短病程为1年,平均病程为(15.07±14.32)年,在这412例患者中,具有慢性乙型肝炎家族病史的患者有154例(37.4%),具有输血史的患者有11例(2.7%),故母婴传播是最为主要的传播途径。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计量诊断及用药特点的探讨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计量诊断及用药特点的探讨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计量诊断及用药特点。
方法对我院2012~2014年收治的3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中医证型、西医诊断结果、用药情况等。
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对各个中医证型中有意义的辨证计量进行筛选,根据患者的用药情况分析患者的用药特点。
结果3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分为9个中医证型,其中以肝郁脾虚型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中医证型的患者比例(P<0.05)。
300例患者最常见的中医症状、体征为纳呆、脉弦。
对300例患者的9个中医证型进行辨证计量诊断发现,各证型均有3个以上贡献率较大的变量。
柴胡、丹参为300例患者中医方剂中应用频数最多的药物。
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辨证计量诊断和用药特点进行分析,可有效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诊断和疗效评价的客观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quantitative diagnosis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 TCM and drug-used characteristic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300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from 2012 to 2014 of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liking clinical symptoms,sign,TCM syndrome,diagnosis results of western medicine and drug-used condition were included.The meaningful dialectical quantitative among each TCM syndrome were screened by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The drug-used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drug-used of patients. Results 300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ere grouped into 9 TCM syndromes,and the proportion of hepatic stagnat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type patients were obvious more than other TCM syndrome patients (P<0.05).The TCM syndrome and sign among 300 patients were anorexia and wiry pulse.It was found from the 9 quantitative diagnosis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 TCM of 300 patients that each type of symptom had more than 3 great variables.It counted that radix bupleuri and salvia miltiorrhiza were the most used drugs in TCM prescription of 300 patients. Conclusion Analysis on the quantitative diagnosis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 TCM and drug-used characteristic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can enhance the objectivity of chronic hepatitis B TCM diagnosis and effects effectively.[Key words] Chronic hepatitis B;TCM differentiation;Quantitative diagnosis;Drug-used characteristics现阶段,慢性乙型肝炎已成为全世界需要共同面对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流行病学数据调查显示,全球范围内约有20亿人曾感染乙肝病毒,其中约有100万人死于由慢性乙型肝炎引发的严重肝脏疾病。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病程较长的肝脏疾病,其传统治疗一般包括干扰素疗法和抗病毒
药物治疗。
而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则以调和肝脾的功能和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为主要手段。
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需要先明确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中医证型,因为不同证型的患
者治疗方案有所不同。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及其特点。
1. 肝郁脾虚型
肝郁脾虚型是慢性乙型肝炎中最常见的证型之一。
患者常表现为头晕眼花、食欲不振、乏力、肝区隐痛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腹泻和贫血。
中医治疗该证型的重点在于舒肝理气
和健脾益气。
比较常用的方剂有柴胡加芍药汤、香砂六君子汤等。
2. 肝肾阴虚型
肝肾阴虚型是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一种较为严重的证型,常常伴随着腰膝酸软、手脚心热、口干舌燥、尿频等症状。
该证型的治疗应着重于滋补肝肾阴虚,增强免疫力。
中医方
剂一般包括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
4. 肝阳上亢型
肝阳上亢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常表现为头痛眩晕、易怒、失眠、目眩等症状。
中医治
疗该证型应着重于清热燥湿,降低肝气过盛。
一些中医方剂如龙胆泻肝汤、逍遥丸等都适
用于该证型患者。
总之,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疾病,为了能够恰当地预防和治疗该疾病,中医医生需要
准确判断出患者的中医证型。
针对中医证型制订出有针对性的中医方剂,才能够真正地发
挥中医治疗的疗效。
我们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研究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便更好地为
患者带来健康。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研究【摘要】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中医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研究,探讨了其分类、特点、研究方法以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对中医证型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结论部分强调了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研究的重要意义和未来展望,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临床诊疗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和方法。
【关键词】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研究、分类、特点、流行病学、临床特征、治疗、意义、展望、启示。
1. 引言1.1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研究的背景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炎疾病,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具有较高的慢性化率和复发率。
传统中医学认为,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外感病毒,毒邪侵袭肝脏,气血不畅,导致肝脏功能失调,病证辐散而成。
中医将慢性乙型肝炎归纳为肝气郁结、湿浊内蕴、脾虚肝旺等不同的证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随着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识别、分类和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研究的背景在于探讨如何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拓展治疗方法,提高疗效,延缓疾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疾病的发展规律,为个性化、精准化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方向。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研究的背景值得深入探讨,并对其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和分析,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参考依据。
1.2 慢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炎症性肝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全球有超过2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其中约2500万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
在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也是一种常见病,据统计,中国约有1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其中大约有4-5%的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也是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类型之一。
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毒性、免疫学、病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从中医的角度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型及其内在联系仍有许多不明确之处。
本文将从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研究角度入手,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及其内在联系,以期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诊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1. 肝郁脾虚型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肢体困重、纳差、左肋胀痛或胀闷不适、大便稀溏或干燥、口苦味、头晕目眩、口干舌燥、舌苔薄白。
脉象:弦细或弦涩脉。
2. 肝肾阴虚型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眼花、腰膝酸软、失眠多梦、月经不调或闭经、眩晕、疲乏无力、面色干燥偏黄。
舌质红绛或绛暗,舌苔薄黄。
脉象:细数或细弦脉。
3. 肝肾阴虚型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目眩、面目晦暗、面色苍白、舌质淡红、光泽少、舌体胖大、舌苔薄白。
脉象:脉细或迟数脉。
4. 肝胆湿热型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胸胁胀满、纳差呕恶、大便稀溏、小便黄浓而短赤、口苦口干、舌质红、苔黄腻。
脉象:弦滑或弦数脉。
二、中医证型的病机研究1. 肝郁脾虚型肝郁脾虚型是由于情志不遂导致肝气郁结,日久化热,熏蒸脾胃,则脾气不运,纳呆便溏所致。
治疗时宜疏肝解郁、健脾和胃。
2. 肝肾阴虚型肝肾阴虚型主要是由于肾精亏耗,肝阴不足,致使肝肾之阴亏虚,阴虚生阳,阳浮阴趋,导致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等症状。
治疗时主张滋肝肾、充益精血。
3. 肝肾阴虚型肝肾阴虚型主要是由于体内阴精不足,阳气外越,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眼花等症。
治疗时主要是滋阴清热、平肝息风。
4. 肝胆湿热型肝胆湿热型主要是由于湿热之邪外袭,内蕴肝胆经络,害液化而化为黄疸,口苦口干等症。
治疗时宜清热利湿、清肝利胆。
三、中药治疗根据慢性乙型肝炎的不同中医证型,中医药治疗各有侧重。
在肝郁脾虚型中,以柴胡、果酸金花草、白芷等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中药为主。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及分布差异
例 慢 性 乙型 肝 炎 患 者 症 状体 征 、 中 医证 型 分布 差 异 及特 点进 行 调 查 。结 果 :慢 性 乙型 肝 炎患 者 中 医证 以肝 郁脾 虚 型 为 主 , 湿 热型
次之 ,肝肾 阴虚型又次之,瘀血 阻络型所 占比例较肝 肾阴虚型 小,脾 肾阳虚型 最为少见,其 中,湿热 为各证型的主要兼夹 因素,
[ y rs C o ihp tiB T M do ; hrc r t sDir ui ieecs Kewod ] h nc eais : C s r me C aati i ; s i t ndf rne r t n y e sc tb o
我 国是 乙型肝炎高发地区,慢性感染者中 1 % ̄2 %最终 5 5 也将死于与 H V 相关的肝病 ,现代医学 目前主要是采用抗病 B
tn u . ept ns smpo ds s h p c odi a , uhp i,b o nl i es n p o p te tn u rd ec p it o g eT ai t y tms i (y oh n r cpi mo t an ad mia ds n i , o r p et,o gete ,t. ons h e ’ n a n g a n t o a i i )
于慢性 乙型肝炎在临床上因患者体质 、地 区和不 同发病阶段等 因素不 同而有不 同的临床表现,因此 ,目前证型划分在临床上 有 多种 [。本研究 以慢性 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研究慢 乙 1 】 肝 患者 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客观指标之 间的关系 ,从而 为 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的依据。 1 材 料
毒 和 对 症 治 疗 ,虽 能起 到 一 定 的效 果 ,但 有 药 物 耐 受 性 差 及 副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探讨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探讨摘要: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临床上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讨不同中医证型与ALT、HBV DNA拷贝数之间的关系。
方法收集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泰兴市中医院就诊的1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资料,根据中医证型分组,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ALT、HBV DNA拷贝数关系。
结果 1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辨证分为5个中医证型,其中肝郁脾虚型占33.3%,肝胆湿热型占29.6%,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肝气郁结共占36.1%。
肝郁脾虚证组HBV DNA滴度水平最高,与其他四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肝胆湿热证组ALT水平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证型以肝郁脾虚证和肝胆湿热证最为常见。
肝胆湿热证的肝细胞炎症反应明显。
肝郁脾虚证的病毒复制能力最强。
关键词:慢性乙肝;中医证型;ALT;HBV DNA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威胁全世界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全球目前有超过2.5亿HBV慢性感染者,每年超过88万人死于HBV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1]。
201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制定了《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将慢性乙型肝炎分为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和脾肾阳虚证五种中医证型,强调对不同中医证型实施不同治疗,以确保治疗的个体化以及有效性。
目前中医药在临床诊治慢性乙型肝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将临床上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证型分布规律及不同证型之间的相关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泰兴市中医院的186例慢性乙肝患者,其中男性96例,女性90例,年龄在18-65岁之间。
其中最短病程7个月,最长病程8年。
1. 2纳入与排除标准中西医诊断标准分别参照参《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5 年)》及《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排除合并其他类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及严重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是指肝脏长期受病毒感染而发展成慢性炎症,并导致肝组织的坏死和纤维化。
目前,乙型肝炎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中医学对乙型肝炎的治疗具有独特优势,但由于乙型肝炎的类型和个体差异,中医治疗应根据不同证型进行个性化调理。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研究。
1. 肝郁脾虚证型
肝郁脾虚证型是慢性乙型肝炎常见证型之一。
病人多有情绪不畅,易感抑郁,常见症状包括上腹部胀满、腹泻或大便不成形、食欲不振、乏力等。
中医认为,肝郁脾虚证型主要是由于肝脏气郁所致,导致脾气不足,形成肝脾失调。
治疗应以疏肝、健脾为主。
肝肾阴虚证型是慢性乙型肝炎较为常见的证型之一。
主要症状包括头晕、面色萎黄、乏力、手脚发凉、失眠、耳鸣等。
中医认为,肝肾阴虚证型主要是由于肝肾阴虚,导致肝肾失调所致。
治疗应以滋肝益肾、养阴安神为主。
治疗应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为主。
常用的药物包括逍遥散、丹参等。
2. 肝肾阴虚证型的治疗原则
治疗应以滋肝益肾、养阴安神为主。
常用的药物包括六味地黄丸、枸杞子等。
总之,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研究是中医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个性化调理不同证型的患者,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促进患者康复。
但应注意,中医治疗仅为辅助治疗,应与西医治疗相结合,谨慎选择和使用中药,避免不良反应。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症候分布情况及证型演变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症候分布情况及证型演变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症候分布情况及证型演变规律研究研究背景和意义: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是一种病情严重的肝病,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常常导致肝功能减退、肝硬化乃至肝癌等并发症。
中医认为,肝为疏泄之腑,其主要功能是疏泄肝气。
在病理过程中,肝气郁滞可导致气机不畅,从而引起多种中医症候。
因此,中医在防治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目前,已有一些研究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中医症候进行了探讨,但多数研究都是基于个案分析,缺乏大样本的统计分析,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较大样本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中医症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证型演变规律,为临床中医防治该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选择连续入住我院肝病科的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病例分析的方法,对其中医症候进行统计分析和证型演变规律的研究。
具体方法如下:1. 问卷调查:制定一份问卷,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和中医症候信息,按照中医症候的分类标准进行归纳整理。
2. 病例分析: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将所得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
3. 统计分析:对采集得到的中医症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症状频次统计、病位分布情况、证型演变规律等。
研究预期结果和意义:本研究预期得到以下结果和意义:1. 中医症候分布情况:通过对大样本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中医症候的统计分析和比较,探讨其病位和症状的分布情况,可为肝病中医辩证论治提供科学依据。
2. 证型演变规律:结合病例分析和统计分析结果,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证型的演变规律,提供中医防治策略的理论基础。
3. 临床价值:本研究对临床中医防治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具有指导意义,为提高中医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其研究成果将为肝病中医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是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超过6个月,肝脏长期受到炎症刺激引起的慢性病变,其病因复杂、病程较长,且易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中医认为慢
性乙型肝炎是湿热郁毒、脾胃气虚、肝肾不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肝脏血化不畅,气血亏虚,坏血病毒刺激及毒素沉积,最终形成中医所说的证型。
一、湿热证型
湿热证型是慢性乙型肝炎的常见证型,表现为肝区胀满不适、黄疸、皮肤瘙痒、恶心
呕吐、腹泻等症状,舌质偏红、苔腻黄、脉滑数。
主要病机为湿热蕴结,气郁不畅,以湿
邪为主,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治疗应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活血化瘀为主,如龙胆泻肝汤、柴胡疏肝汤等。
二、脾胃气虚证型
脾胃气虚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口干口苦、体倦
乏力等症状,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弱。
主要病机为肝胃失和,脾气不足,营卫失调。
治疗应补益脾胃,增强消化吸收功能,如六君子汤、和中丸等。
三、肝肾不足证型
肝肾不足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多为长期反复发作,症状表现为头晕目眩、腰膝
酸软、口渴、大便干结等,舌质淡红少津、苔薄白,脉细弱。
主要病机为肝肾不足,肝肾
阴虚,气血不足,免疫力下降。
治疗应滋肝肾,养血益气,如八珍汤、左归丸等。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应根据中医不同的证型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中医治疗方法综合,
胜在疗效持久,较少产生副作用。
患者朋友们任何时候都应该注重养护自身,增强免疫力,预防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和发展。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研究作者:卓锦蓝龚先琼来源:《医学信息》2020年第03期摘要:目前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中医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主要包括湿热内结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5种。
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CHB的中医证型与非结合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GGT)、HBsAg、HBeAg、HBV-DNA、机体免疫状态、细胞因子、肝脏病理及影像学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本文就CHB的中医证型及其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综述,旨在为CHB辨证分型的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CHB的中医诊治水平。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理化指标中图分类号:R259.1;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20.03.013文章编号:1006-1959(2020)03-0043-03Study on TCM Syndromes of Chronic Hepatitis BZHUO Jin-lan1,GONG Xian-qiong2(1.the Secon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Fuzhou350122,Fujian,China;2.Xiam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Xiamen 361009,Fujian,China)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is no unified standard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TCM syndromes in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Generally,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include damp-heat internal syndrome, 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liver and kidney yin deficiency syndrome, blood stasis obstruction syndrome, spleen and kidney yang deficiency 5 kinds of certificates. In recent years,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of CHB and unbound bilirubin (IBIL), total bilirubin (TBIL),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GGT), HBsAg, HBeAg, HBV-DNA, the body are some correlations among immune status, cytokines, liver pathology and imaging indicator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types of CHB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the above indicators, and aim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objective study of 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CHB to improv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B.Key words:Chronic hepatitis B;TCM syndrome type;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icators據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属于常见病、多发病。
从中医证素诊断标准客观化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常见证型的分布规律
从中医证素诊断标准客观化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常见证型的分布规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H-B)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方法:运用中医证素诊断标准进行客观化分析142例CH-B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结果:CH-B患者常见证型及出现频数所占百分比分别为:湿热蕴结(55.88%)、气虚血瘀(18.63%)、肝郁脾虚(16.67%)、肝郁气滞(6.86%)、肝肾阴虚(1.96%);CH-B患者6种常见证素及出现频数所占百分比分别为:湿(55.88%)、热(55.88%)、气虚(35.29%)、气滞(23.53%)、血瘀(18.63%)、阴虚(1.96%);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乏力、纳差。
结论:CH-B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表现为湿热中阻型>气虚血瘀型>肝郁脾虚型>肝郁气滞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以湿热中阻型最多见,主要的中医证素有湿、热、气虚、气滞、血瘀。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素证型CH-B指既往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半年以上并伴有肝炎临床表现者,多属于中医学“肝着”、“胁痛”、“黄疸”等范畴。
CH-B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我国更是高发区,探求CH-B的有效治疗方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作为现阶段治疗CH-B的有效手段,中医辨证治疗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辨证是认识疾病的过程,是抓住疾病当前的主要矛盾,为论治提供可靠的依据[1]。
要提高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正确规范的辨证论治是关键。
但CH-B病机复杂,证型标准至今尚未统一[2-5]。
本研究参考慢性乙型肝炎(ALT≥2× ULN)中医证素诊断标准[6]对102例CH-B进行客观化辨证分析,试图探析其证候分布规律,为CH-B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晋江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具有临床表现的CH-B患者资料,共102例。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携带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中 图 分 类号 :R 5 . 6 2 91 . 2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3 42 1)50 1—3 0 55 0 (0 20 .0 70
Di t i u i n f S n r m e s r b to o y d o Ty e i Ca r e s f Chr n c p s n r i r o o i As m p o t c y t m i He a ii B p t s Vi u t r s
d m p— a bsr c in s3 c s s y r m eo v rd p e so 、ih s l e i u fce y a he to t to wa a e ,s nd o ff e e r s in Ⅳ t p e n u i ns f inc was9 a e , i 2 c s s
I f ci n W u Y ny , AN S a—h n , H N a- n, A i LAN h n — n J G S u1 n net o i—a' T h hz o g' S E J nj XI O Qa , I G C o gf g, I i u n e AN h a i
s nd o e t y r m ype r nv s i a e y s nd o e di e e i to o r di o l Chi s e c ne s we e i e t t d b y r m f r nta n f t a t na g i i ne e m di i .Re u t sl s
{.l i l dc e ol eN ni nvri hns dcn, nig2 0 4 , hn  ̄2Deat n It rt 1Ci c Meii l g , aj gU i syo iee na nC e n e t fC Mei eNajn 10 6 C i i a . pr metf ne ae o g d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携带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携带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携带者(以下简称携带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方法收集携带者200例,HBeAg阳性携带者和HBeAg阴性携带者各100例,通过辨证分析得出中医证型,分析其分布特点。
结果HBeAg阳性携带者中医证型分布为湿热中阻型3例,肝郁脾虚型92例,瘀血阻络型3例,肝肾阴虚型2例,脾肾阳虚型0例。
HBeAg阴性携带者分别为4、87、5、4、0例。
2组均以肝郁脾虚证为主,与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携带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肝郁脾虚型为主,湿热中阻型、肝肾阴虚型和瘀血阻络型散在出现,没有表现为脾肾阳虚型的特点。
标签: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携带者;中医证型;肝郁脾虚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针对乙型肝炎病毒产生的免疫反应较弱,病毒在体内不能彻底清除,感染持续存在,组织损伤迁延不愈。
目前针对慢性乙型肝炎尚未形成全面的证型分布规律,主要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慢性病程有关,其证型随着病程的发展而变化;其次也与对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认识主要依靠传统的望、闻、问、切而缺少客观的疗效评价标准有关,所以,慢性乙型肝炎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容易出现偏颇。
本研究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携带者(以下简称携带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医辨证分析,了解其中医证候与证型分布特点,从而为中医辨证论治携带者提供临床客观证据。
1 资料与方法1.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1]有关携带者的诊断标准:有乙型肝炎病史或HBsAg阳性超过6个月,现HBsAg和(或)HBV DNA仍为阳性者。
根据HBV感染者的血清学、病毒学、生物化学试验及其他临床和辅助检查结果,将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分为2类。
慢乙肝低病毒血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演示课件
肝郁脾虚证
占比最高,达45%,患者多表现
为胁肋胀痛、情绪抑郁、食欲不
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01
湿热中阻证
02 占比25%,患者多表现为口干口
苦、脘腹胀满、小便黄赤、大便
粘腻等症状。
肝肾阴虚证
占比20%,患者多表现为腰膝酸
软、头晕目眩、失眠多梦、五心
03
烦热等症状。
瘀血阻络证
04 占比10%,患者多表现为胁肋刺
发展趋势
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指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如加强证 候规范化研究、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 临床研究等。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明确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慢乙肝低病毒血症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揭示其证候规律,为临床辨证 论治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意义
强调本研究对于提高慢乙肝低病毒血症的临床疗效、推动中医药在肝病领域的应用以及促进中医药事 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研究还可为其他类似疾病的中医证型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医药治疗慢乙肝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对中医证型的研究,可以为中医药治疗慢乙肝提供更加科学的思路和方法。
促进中医药在慢乙肝治疗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随着中医药在慢乙肝治疗领域的不断深入研究,其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对中医证型分 布特点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中医药在慢乙肝治疗中的优势。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通过对大量患者的中医辨证分析,发现肝郁脾虚证和肝肾阴虚证是慢乙肝低病毒血症患 者的主要中医证型,这与中医学对慢乙肝的病因病机认识相符合。
不同中医证型与疾病严重程度、病程等存在相关性
研究发现,不同中医证型的患者在疾病严重程度、病程等方面存在差异,提示中医证型 可能与疾病的进展和转归有关。
10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10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余金花;施卫兵;张平;丁桦
【期刊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卷),期】2017(29)1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类型分布及特点。
方法:使用中医体质量表对106例临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调研。
结果:10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从高到底依次为:气虚质、平和质、气郁质、湿热质、阳虚质、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
其中复合体质的患者占50.9%,复合体质中以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出现频次较高,其次是气郁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
结论:该人群的单一体质类型中,以气虚质、气郁质最多见,复合体质中以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多见。
【总页数】4页(P68-71)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体质;偏颇体质;复合体质
【作者】余金花;施卫兵;张平;丁桦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2
【相关文献】
1.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体质类型与肝脏炎症分级及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研究r——附92例临床资料 [J], 王修锋;吴永斌
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病情轻重、HBV DNA定量的相关性研究 [J], 陈倚天;黄育华
3.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及不同体质患者性别、年龄比较 [J], 尹琴;周华;瞿惠燕;徐基杰;王咏;周耀中;黄牧华
4.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 [J], 郑翊轩;白光
5.内江地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 [J], 刘晋利;曾维;廖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特点与分布规律探讨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特点与分布规律探讨
李红
【期刊名称】《中医药导报》
【年(卷),期】2014(20)4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特点与分布规律。
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析该组患者的症状、体征、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证为主,其次分别为湿热中阻证、肝肾阴
虚证、瘀血阻络证。
其中,湿热和气阴亏虚是各证型的兼夹因素,红舌、暗红舌、腻
苔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舌象。
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为肋痛、口苦、腹胀、舌苔腻、食欲低下,在各个证型中的分布具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湿热因素是慢性乙型
肝炎长期存在的基本矛盾,正气亏虚是湿热毒邪侵扰的内在基础,"邪侵而正虚,正虚
而邪恋"是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机。
【总页数】2页(P51-52)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特点;分布规律
【作者】李红
【作者单位】建湖县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4
【相关文献】
1.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规范化初探 [J], 张盛杰;孙莲娜;薛建华;齐艳艳;杜秀萍;陈建杰
2.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观察分析 [J], 漆兵
3.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析 [J], 陈少芳;郭明章;鲁玉辉;
4.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析 [J], 陈少芳;郭明章;鲁玉辉
5.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J], 叶永安;江锋;赵志敏;李志红;张良;刘慧清;黄宁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特点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特点吴常君【期刊名称】《转化医学电子杂志》【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分布的规律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治疗的18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的规律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之间的关系.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得出慢性乙肝中医证候和性别、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病理因素初步探究为湿阻、血瘀、脾虚、热邪、气滞等,乙肝中医证型主要有:湿热脾虚型(30.65%)>肝郁脾虚型(27.96%)>脾虚湿阻型(23.11%)>气滞血瘀型(10.22%)>肝肾阴虚型(8.06%)五种类型;调查研究的186例患者中医证型之间性别比较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肝郁脾虚型病程短,患者年龄较小,和其他证型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证候类型主要有脾虚湿阻型、肝郁脾虚证、湿热脾虚型、肝肾阴虚型、气滞血瘀型五类,肝郁脾虚型患者年龄偏小,病程稍短,疑似这一证候为慢性乙肝病情发展的早期阶段.%AIM: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syndromes patterns.METHODS:1 86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TCM syndrom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patitis B viruses.Through epidemiological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CM syndromes of chronic hepatitis and gender,age wasderived.RESULTS:Pathological factor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 apreliminary inquiry were dampness, blood stasis,spleen,heat evil,Qi stagnation.There were five main types hepatitis B syndromes,including damp spleen defi-ciency (30.65%),liver spleen (27.96%),spleen dampness (23.1 1 %),Qi stagnation (1 0.22%) and liver-kidney (8. 06%);the gender differences among 1 86 patient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the type of liver and spleen defi-ciency had short-duration in young patients,and the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other syndromes,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 05).CONCLUSION:Chronic hepatitis B syndromes have five main types of spleen dampness,liver and spleen deficiency,heat and spleen deficiency, liver-kidney, blood stasis. Liver and spleen deficiency with younger age patients and shorter duration, which are suspected to be the early stage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disease.【总页数】3页(P93-94,96)【作者】吴常君【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医院,山东巨野2749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相关文献】1.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调查及病机探讨 [J], 邢宇锋;张晓晖;陈英杰;童光东;贺劲松;高辉;周大桥2.慢性肾衰竭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 [J], 刘旭生;黄丽娟3.慢性咳嗽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 [J], 何德平;林琳;吴蕾;洪家荣4.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中医体质及证候分布规律探讨 [J], 白强民; 张春和; 秦华萍; 薛韵; 郭付祥; 王定国; 黄子彦; 李焱风5.慢性肾脏病中晚期非透析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 [J], 邬墩彤;胡顺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乙型肝炎不同HBeAg的中医辨证分型(一)
慢性乙型肝炎不同HBeAg的中医辨证分型(一)我国属于HBV(乙肝病毒)感染高发区,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9.09%,约有1.2亿人成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全国现有慢性肝炎病人3000万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硬化失代偿5年发生率约16%,肝硬化的五年存活率:代偿期肝硬化为55%,失代偿肝硬化为14%,每年死于乙肝相关性肝病为30万~50万人,其中50%为原发性肝癌,我国每年用于治疗肝病的医疗费约1000亿元。
因此,病毒性肝炎治疗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从整体上来说,目前所有的治疗方法都不能保证慢性乙肝病人停药后不再复发,除非病人已达到HbsAg的血清学转换,即HbsAg阴转、抗-HBs阳转。
慢性乙肝的防治指南里面提到的抗病毒治疗也只是抑制病毒复制而已,阻断cccDNA的复制,终是无法彻底清除病毒。
这就需要我们换位思考,如何能将我们的传统中医药的作用正确发挥出来?这就需要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观察分析。
只有尽快制定明确的行业标准,才能对以后的临床工作进行有效的的指导。
在治疗重型肝炎中,中医无疑是配合西医治疗,单靠中药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因此,应明确中药的作用环节,减少中药使用的盲目性。
改善中药剂型,方便患者服用。
加强严格规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为临床提供更科学的证据。
我院自2000年1月~2006年12月年以来,对554例慢乙肝病人,经反复的临床研究总结,对慢性乙型肝炎不同HBeAg的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体会颇深,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诊断标准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按照2000年(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凡合并其他类型病毒包括甲、丙、丁、戊等感染者均排除在外);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参照1991年制定的《中国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1.2研究对象慢性乙型肝炎病人554例,其中男356例,女198例,年龄7~67岁,平均(37.23±11.12)岁,患者主诉病程5天~36年,平均(57.36±64.13)个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were: stagnation of liver with deficiency of the spleen > dampness-heat accumulation > hepatic and renal yin deficiency > obstruction of collaterals by blood stasis > splenonephro yang deficiency. The factors dampness-heat and qi yin deficiency were considered as main accompanied symptoms and signs in all the types. Dark red tongue, red tongue, and greasy tongue fur were major tongue demonstrations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The accumulated scores of syndromes and physical signs of patients such as flank pain, bitter taste of mouth, abdominal distension, low appetite, greasy tongue fur and so o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different syndrome types (P < 0.05). Compared with those in other types, the levels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n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were higher in dampness-heat type (ALT: 75.81 ± 39.93 vs 48.13 ± 26.02, 50.42 ± 31.69, 59.09 ± 21.50, P < 0.05; AST: 82.89 ± 38.37 vs 42.62 ± 21.43, 51.88 ± 36.11, 68.93 ± 24.57, P < 0.05).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收集2005-09/2006-09月中国中医科 学院西苑医院肝炎门诊及消化门诊慢性乙型 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26例. 其中无证可 辨5例; 肝郁脾虚组45例, 男30例, 女15例, 年 龄18-71(平均47.62±14.45)岁; 湿热中阻组37 例, 男24例, 女13例, 年龄19-72(平均47.16± 16.32)岁; 瘀血阻络组18例, 男11例, 女7例, 年 龄24-68(平均51.81±13.98)岁; 肝肾阴虚组21
0 引言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 因此, 从中医药方面来研究开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 有效方药, 前景十分广阔, 但在当前研究中尚存 在不少问题. 中医学理论的核心是辨证施治, 而 确定证型又是论治的前提, 但由于慢性乙型肝 炎在临床上因患者体质、地区和不同发病阶段 等因素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因此, 目前证 型划分在临床上有多种[1]. 这种过多的证型划分 难以符合辨证规范化及客观化的原则. 本研究 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我院慢性 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现场调查, 了解我院慢乙肝 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客观指标之间 的关系, 从而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的依据.
结论: 湿热因素贯穿于慢性乙肝患者的不同 阶段, 是该病长期存在的基本矛盾, 而正气亏 虚, 正是湿热毒邪侵扰的内在基础, 该病的病 机为“邪侵而正虚, 正虚而邪恋”.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证型; 特点; 分布差异
王凤云, 唐旭东, 刘燕玲, 卞立群, 张引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中医证型特点及分布差异.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8; 16(7): 716-720 /1009-3079/16/716.asp
■同行评议者 张声生, 教授, 首 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中医医院消 化中心
王凤云,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实验中心 北京市 100091 唐旭东, 卞立群, 张引强,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消化科 北京市 100091 刘燕玲,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肝炎科 北京市 100091 王凤云, 2007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 主治医师, 主要从事消化 系统疾病的临床及消化药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 30672688 作者贡献分布: 此课题由王凤云, 唐旭东, 刘燕玲设计; 研究过程 由王凤云, 刘燕玲, 卞立群及张引强操作完成; 数据分析由王凤 云,卞立群完成; 本论文写作由王凤云, 唐旭东完成. 通讯作者: 唐旭东, 100091, 北京市,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消化科. txdly@sina.com 电话: 010-62882389 传真: 010-2866760 收稿日期: 2007-07-30 修回日期: 2008-02-20
Abstract
AIM: To probe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yndrome typ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differenc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METHODS: In combination with literatures involving syndrome types of Chinese medicine of hepatitis B, a total of 126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from Xiyuan Hospital were prospectively investigated on symptoms and sig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yndrome typ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differences.
Key Words: Chronic hepatitis B; Type of syndrome; Characteristic; Distributional difference
Wang FY, Tang XD, Liu YL, Bian LQ, Zhang YQ. Syndrome typ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differenc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Shijie Huaren Xiaohua Zazhi 2008; 16(7): 716-720
王凤云, 等.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 湿热型次之, 肝肾阴虚型 又次之, 瘀血阻络型所占比例较肝肾阴虚型 小, 脾肾阳虚型最为少见, 其中, 湿热与气阴亏 虚为各证型的主要兼夹因素, 暗红舌、红舌 和腻苔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主要舌象. 患者 的症状体征(胁痛、口苦、腹胀、食欲低下、 舌苔腻等)积分在各证型中分布有显著性差异 (P <0.05). ALT、AST均以湿热中阻型为最高, 与其他证型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ALT: 75.81± 39.93 vs 48.13±26.02, 50.42±31.69, 59.09± 21.50, P <0.05; AST: 82.89±38.37 vs 42.62± 21.43, 51.88±36.11, 68.93±24.57, P <0.05).
Feng-Yun Wang, Center of Laboratory, Xiyuan Hospital,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91, China Xu-Dong Tang, Li-Qun Bian, Yin-Qiang Zhang,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Xiyuan Hospital,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91, China Yan-Ling Liu, Department of Hepatology, Xiyuan Hospital,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91, China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30672688 Correspondence to: Dr. Xu-Dong Tang,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Xiyuan Hospital,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91, China. txdly@ Received: 2007-07-30 Revised: 2008-02-20
® wcjd@
临床研究 CLINICAL RESEARCH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8年3月8日; 16(7): 716-720 ISSN 1009-3079 CN 14-1260/R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及分布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