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学生自主成长的灵动课堂
灵动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灵动课堂的实践与思考我校于2011年底把“低负有效”灵动课堂经过深入探究、论证,重新定位为“柳泉灵动课堂”教学模式。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与探索,我对灵动课堂有了更深入的领悟。
一、“柳泉灵动课堂”的定位所谓“柳泉灵动课堂”,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智慧和灵性,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发展综合素质的课堂教学模式。
“灵动”,首先是学生的灵动,表现为学生自学的智慧、技巧、灵活、机灵;其次是学生课堂上的灵动,核心是课程的灵动,表现为互动、交流、点评、创新等方面;再次是学生课后的灵动,表现为布置智慧性、社会性的作业等等。
二、“柳泉灵动课堂”的思考我认为,灵动的课堂,首先课堂要有趣味;其次课堂要有意义;第三,课堂要有韵味。
三、我的做法1.“灵动课堂”必须是“面向全体”的课堂。
“面向全体”要求促进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而不是仅仅面向优、中、后某一个层面。
多层面问题的互动对师生具有智慧挑战价值。
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教师通过优化课堂结构,创新教学模式,落实面向全体的目标。
课堂不能建立在教师“以讲为主”的模式上,“教”要以“学”的需要为基点,课堂教学要变成“基于问题的解决”。
在课堂上,教师要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偏袒、不偏心,满腔热忱地关心每个学生,热爱每个学生,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全心全意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基于这种理念,我每堂课上基本达到每个学生提问一次,给每一个学生发言、表现自己的机会。
这样一来,课堂上学生感觉自己是受教师关注的,所以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学生勇于表现自己,课堂效果非常好。
因为面向全体学生,从而师生关系、家长与教师的关系也非常融洽。
2.“灵动课堂”要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从建构主义观点审视教学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伙伴”的帮助,或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
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主体发展”、“主动发展”和“合作学习”的价值,把一切外在的影响因素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和主动进取的动力。
以人为本 构建灵动课堂
因为一切 的美术作 品 , 不管是绘 画 、 塑 、 纸 , 雕 剪 还是 广告设计 , 来源 于人类 的生活 , 都 是对 人类 活动 的艺术 人的生活经 验 、 美 情感体验 紧密关联 。 作 为教师 , 要引导学生在欣 赏艺术作 品的审美活 动 我们 中, 积极与 自己的生活经验 、 体验相联系 , 情感 激发他们 的学 习兴趣 , 使学生从 被动听讲转化 为主动 、 快 、 愉 积极 地 学习 。在教学设计 和课程讲授 时候 , 我们要 善于找 到 并把握 激发学 生兴趣 的契机 。比如 , 在教学生画 “ 人物 的 表情 ” , 时 我首先用 P T文件展示 了学生们所 熟悉 的 Q P Q 表情 , 子引起 了他 们的兴趣 。 一下 接着 , 请一位善于表演 的学 生上 台表 演这 几个喜 、 、 、 等 Q 怒 哀 哭 Q表情 , 时间 为1 分钟 , 夸张 、 有趣 的面部变化让 学生们 哈哈大笑 。 正 当他们 大笑 的时候 , 我很快 用简练 的线条在 黑板 上画 了 个 哈哈大笑的头像 ,学 生的注意力全被 吸引过来 了,
法 。然后 , 问学生所创作 的这个 幽默头像 是 以班级 中 我 哪个人为模特 儿的 。学生们仔 细端详头像 , 真地在 班 认 级里找 , 兴趣盎然 。 最后 , 问他们是否也想 画为别人 或 我
自己创作一个 这样的头像 时 ,学 生兴奋地拿起 画笔 , 创 作 欲望高涨 。 三、 培养创造性思维 , 进发智慧火花
性 , 给予学生发挥个 性的 自由。在个性 的基础 上大胆 并 地 表现 , 鼓励学 生放开 思想 , 发散思 维 , 敢于标 新立 异 , 开拓创 新 ,对他人 的艺术 作品发表 与众 不 同的见解 , 增 强探索性 的思 考力 , 让课堂闪烁智慧火花 。 有一次 , 我根 据 中 国画的特点 和学生 的古典 文化 的层 次 , 出了“ 推 诗 中有 画 , 画中有诗 ” 一专题 的欣赏课 。 这 我请学生欣赏 了 齐 白石 、 张大千 、 傅抱 石 、 徐悲鸿等大 师的具有代 表性 的 国画作 品 , 重点 欣 赏 了题款 为 “ 鸣蝉抱 叶落 , 地有 余 及 声 ” 白石老人 的《 了图》 的 知 。我并未 直接告诉学 生 白石
打造灵动课堂,提升语文素养
打造灵动课堂,提升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体现,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语感、阅读能力等方面。
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创造灵动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打造灵动课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打造灵动课堂,首先要创造生动、丰富的学习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荷花》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亲身去观赏荷花的活动,让学生在实地感受中了解荷花的形态、特点,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这篇课文。
在教学《小荷才露尖尖角》这首诗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到校园中去观察和写作,感受春天的气息,增强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二、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灵动的课堂需要创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比如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等,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可以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提出古诗词中的难点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语文素养。
在学习阅读理解的时候,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分析阅读素材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
三、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打造灵动的课堂,需要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诵、演讲、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升语文素养。
在朗诵比赛中,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让学生在情感抒发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记扣钮的日子》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组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体验文章中的情感,增强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捕捉生成资源,追求灵动课堂
捕捉生成资源,追求灵动课堂什么是生成资源?生成资源是指一种由学习者或教学者创造的,可共享与重复使用的学习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是各种形式的,例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代码等。
生成资源是一种反应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与应用知识。
为什么要捕捉生成资源?1.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资源学生会以多种方式收集、整合和生成自己的知识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推动学生深入探究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捕捉生成资源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2.提高学习者的个性化只有在收藏许多不同学科的素材时,才能真正做到个性化的课程。
该方法有利于他们针对不同主题或不同计划不断地获取新素材,检索做得好的素材,如果有新信息来源则加人素材库等。
这些素材无论在陆续或已经实践的学习过程中都会被很好的利用。
3.激励学习者参与到学习当中捕捉生成资源可以使学生更加参与到学习中来。
学生可以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并与他人分享。
捕捉生成资源还有助于创造更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课堂环境,从而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
这有助于创建一种灵动的课堂,让学习过程有更多的时间和自由度。
4.节约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的产出将会成倍增长,从而大大提升教育资源的价值,节约教育资源的同时还能够为教育部门节省成本。
如何捕捉生成资源?1.利用网络利用网络工具和技术可以方便地收集、创建和共享生成资源。
例如,可以使用博客、维基百科、社交媒体、网络空间存储器等来创建和分享生成资源。
此外,还可以使用在线教育平台和资源库,以获取高质量的生成资源。
2.教授生成资源的技能教授生成资源的技能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从原始的材料转化为更具有价值的内容。
通过教授创意写作、图形设计、音频和视频制作等技能,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成资源的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能力。
3.聚集知识社群知识社群是一个让人们分享、交流和讨论他们的知识和想法的平台。
打造灵动课堂,收获无限精彩
打造灵动课堂,收获无限精彩作者:王丽娟来源:《考试周刊》2012年第43期灵动的教师教出灵动的学生,低年级的学生就像一座矿山,能源源不断地开掘出宝藏,只要用心去挖掘,用心去开采,就会增添无限财富。
低年级的学生知识阅历浅,表达能力不强,与高年级相比,似乎无法为我们带来光彩,无法为我们的课堂带来精彩。
虽说低年级学生所读诗书量远远比不上高年级,但低年级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却是高年级学生远远比不上的,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天真烂漫和想象力正在逐渐萎缩。
作为低年级教师,我们可以好好抓住低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的优势,让我们的课堂异彩纷呈。
一、灵动有心,打造精彩的课堂。
创造一个有利于支撑学生想象力的课堂教学环境,我认为是十分有必要。
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更是他们获得信心的源泉地。
如果能在课堂中,让学生发掘自己的创造性,那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只有平等相处,才能和谐、兼容、积极配合,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创造的欲望才有可能得到激活。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常常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作为主体,通过讨论、演说、辩论等形式进行充分的信息沟通,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潜能,让学生灵动起来,让课堂生成精彩。
二、灵动求异,生成精彩的发言。
面对于不敢反驳老师答案的小学生,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灵动一些,选择“反其道而行之”的“换脑行动”,以求异的方法,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
求异思维是一种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它不满足于一种答案,可以从多方向、多角度展开。
“谁有和他不一样的想法?”这句话经常会成为我课堂上的口头禅,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于说和别人不一样的,无形中也促使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
我在教学《欢乐的泼水节》这篇课文时,对于其中泼水动词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除了用水泼,我们还可以用哪些动词呢?学生联想出一系列的场景,有的说我们可以用手指弹水,有的说我们用手洒水,有的说我们可以用水枪射水,有的说我们可以拎起桶直接往人们身上浇水。
动静结合 灵动课堂
动静结合灵动课堂灵动课堂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它打破了以往单调、机械式教学的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以动静结合的方式使学习更加灵活、生动、有趣。
以下将分别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介绍灵动课堂的特点。
一、动态灵动课堂强调以动为先,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
1、游戏游戏是灵动课堂的常见活动之一,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
2、互动灵动课堂注重互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同时也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和思维的启发。
3、实践实践是灵动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自信心。
4、趣味性灵动课堂的活动不仅着重于教育,同时也注重趣味性,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静态灵动课堂不仅强调动态元素的运用,同时也注重静态元素的渗透,使学习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1、文化灵动课堂将文化的教育作为重点内容之一,通过文化的渗透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创意灵动课堂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发挥,通过提供各种创意活动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将学习与创意元素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才智与潜能。
3、艺术艺术元素在灵动课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渗透,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感受学习的乐趣。
4、思维灵动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思考、自由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学习效果。
总之,动静结合是灵动课堂最大的特点,它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和静态元素的渗透,使学习更加轻松愉悦、充满活力,真正达到了“教育是有生命的,课堂应是充满活力的”这一目标。
预设生成并重,创建灵动课堂
预设与生成并重,创建灵动课堂课堂因预设而美丽,教学因生成而精彩。
课堂教学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教学如果完全按照“预设”进行,将无视或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因此而机械、呆板;但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的即时“生成”,也会因缺乏有效的控制和引导,出现“放而失度”的现象。
因此,我们要理性地看待“预设”和“生成”,预设要有弹性、有留白的空间,以便在目标实施中能宽容地、开放地纳入始料未及的“生成”。
对学生积极的、正面的、价值高的“生成”要大加鼓励、利用;对消极的、负面的、价值低的“生成”,应采取更为机智的方法,让其思维“归队”,回到预设的教学安排上来,使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
几十名活生生的学生在一起学习,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各异,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必然会千差万别,加之外界环境影响,课堂教学中出现偶发事件、意外情况是难免的。
当偶发事件出现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掌舵人,应当因势利导,以变应变,调整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机智地驾驭课堂,正确处理课堂教学的偶发事件,让课堂呈现别样的精彩。
笔者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机智的重要体现是走向关注生成与充分预设的融合,走向教学平衡的支点,创建有效课堂。
一、预设多个学案,多维开放生成叶澜教授指出:“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认知的)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会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对及时反馈提出要求。
”可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尽可能地发挥聪明才智及主动性,为动态生成而设计,使设计尽可能地适应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尽可能多地考虑不确定因素,使教学资源尽可能生成在预设之内。
所以,教师要学会弹性预设教学过程,从结构、环节、时间、做法和结果等方面去考虑。
教学的生命力与真正价值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
灵活的教学 灵动的课堂
灵活的教学灵动的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灵活的教学则是其中最为精妙的一种。
在教育领域,提倡灵活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了共识。
它能够让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需求做出调整,使得学生能够在更加轻松自在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而灵活的教学也意味着灵动的课堂,它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那么,究竟什么是灵活的教学,它又如何打造灵动的课堂呢?灵活的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所有的教学活动和方法都应该是基于学生的需求和水平来确定。
教师需要不断的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根据这些信息来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式。
如果学生对某一类知识点非常感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带领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灵活的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
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节奏,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做出灵活的调整。
在课堂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和需要,及时做出相应的改变。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灵活的教学也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所不同,所以单一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有时可能需要采用讲解的方式,有时可能需要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展示,还有可能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这样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他们在学习中更加主动积极。
要想打造灵动的课堂,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
要让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学内容需要更加接地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了解最新的教学资源和活动,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得他们在课堂上更加投入。
在灵动的课堂中,学生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
以生为本,构建灵动的小学语文课堂
以生为本,构建灵动的小学语文课堂江苏省南通市启秀小学……蔡新萍【摘 要】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大胆放手,要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读文本,让学生在自主解决文本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学习目标,最终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 小学语文;以生为本;灵动课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的,很多时候学生们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也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在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教学目标,而教师从旁进行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在教师搭建的舞台上尽情释放,提升综合能力,也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种享受。
一、主动融入课堂,个性展示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作为老师,我们面对的是各具特色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以及缺点,同时,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知识储备也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用同一标准对待学生,而是应该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让学生们都能融入课堂,在课堂学习中有所收获,实现自身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恐龙》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首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就意识到这是小学中年级的文章,这个时期的小学生都是活泼好动的,也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堂的引导环节就下足了功夫:“同学们,今天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部影片,那就是《侏罗纪公园》,请大家欣赏这部影片,然后和老师说一说你的感受。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们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了起来,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走进课文:“那么,你们想更加详细地了解关于恐龙的知识吗?让我们走进课文,请你根据文本内容自己组织语言,向大家介绍一下恐龙,好吗?”这样的问题设计让学生们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且教师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并没有局限于学生的回答思路,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个性化展示。
把握有效生成 创造灵动课堂
把握有效生成创造灵动课堂摘要: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以生为本,重视学生的思考与发展。
学生是灵动的个体,他们使课堂出现各种难以预设的生成性资源。
因此,语文教师应以精心预设为前提,用心倾听学生的思考,甄别课堂生成,做出合理引导,为学生创造灵动的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课堂生成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不断吹拂着教坛大地。
每个教师都在尝试着创新,不断地思索前行。
教师逐渐认清了教学的真正目的,把课堂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因为课堂是属于学生的。
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说:“构建课堂的目的何在?当然是为了学生的知识增长,为了学生的成长进步。
”此时,如何使学生更乐学,如何为学生创造快乐课堂,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中收获更多的知识……一个个疑惑的出现,让人不由地想到了两个字——“生成”。
作为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相信都对“生成”有着特别的情感。
因为,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他们使课堂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状态。
特别是在语文课堂中,大到一篇文,小到一个字,学生的理解多种多样,发言各不相同。
课堂的生成,带动着教学内容的发展,充盈着课堂。
但并不是所有的课堂生成都能有效地服务于教学。
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应把握有效的课堂生成,使师生互动的探索引向深入,创造出灵动的课堂,让课堂上生成新的思维碰撞,从而促进教学的不断发展。
一、把握生成的基石——精心预设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预设体现了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了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了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
精心的课前预设是精彩的课堂生成之前提,没有教师课前对教材的钻研,对重点的把握,从而做出精心的预设,课堂生成就有可能偏离三维目标。
教师只有在课前深入钻研文本,分析学情,反复思忖,大胆创新,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生成新的资源。
因此,课前的预设不该是静止的、固定的,应该富有灵动性、发散性,应成为课堂生成的源头活水。
打造灵动课堂
一
233 ) 1 0 3
、
成 为我 课 堂 上 的 口头 禅 . 而久 之 . 生 习惯 于 说 和 别 人 不 一 久 学 样 的 , 形 中 也促 使 学 生要 有 自己 的 想法 。 我 在 教 学 《 乐 的 无 欢 泼 水 节 》 篇 课 文 时 , 于 其 中泼 水 动 词 的教 学 , 是 这 样 设 这 对 我 计 的 : 了用 水 泼 , 们 还 可 以用 哪些 动词 呢 ?学 生联 想 出 一 除 我 系 列 的 场 景 , 的 说 我 们 可 以用 手 指 弹 水 。 的说 我们 用 手 洒 有 有 水 , 的说 我 们 可 以用 水 枪 射 水 , 的说 我们 可 以 拎起 桶 直 接 有 有 往 人 们 身 上 浇水 。他 们 的答 案 各式 各样 , 满 着 童 趣 , 满 着 充 充 想象 。 听到 他 们 各 个 精 彩 的 发言 , 谁还 能说 咱们 低 年 级 的 课 堂 不精彩? 三、 灵动 引导 。 开启 精 彩 的大 门。 作 为 学 生 引 领 者 的教 师 , 应 该 是 灵 动 的 。具 体 直 白地 更 说 就 是 教 师在 课 堂 中对 学 生 的发 言要 善 于 随机 应 变 。 1灵 动 的 教 学设 计 .
高阳中学“灵动”课堂实施方案
构建“灵动”课堂张扬师生活力高阳中学新课程改革之“灵动课堂”实施方案一、“灵动”课堂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前提,以新课标和教材为依据;转变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引导教师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改革的行为,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增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培养具有终身发展能力,造就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生活质量。
二、“灵动”课堂的总体目标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构建高效课堂。
1、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播型向学生的学习型转化。
2、学生要从知识的掌握型向学生的发展型转化。
三、“灵动”课堂的名称及解读1、“灵动”课堂名称及由来名称:“先学后教、生练师导、师生灵动”的“灵动课堂”教学模式。
由来:①、高阳地处澎溪河边,素有“高阳平湖”的美称,是中国第二大唐城遗址所在地。
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灵动的生命,熠熠生辉的平湖之水鲜活而灵动,高阳普照下更让万物勃发着生命的“灵动”。
②、“灵动”是一种有着智慧的活力、阳光的行动,体现着一种鲜活与向上、生机与活力;“灵动”还体现着一种积极的发展趋势。
我们不管是从学生到教师,还是从个人到学校,正走在发展壮大、积极前进的路上。
③、新课改教师课堂要有创新,学生课堂要有个性展现,这是师生思维的灵动。
新课改课堂气氛的活跃,课堂组织形式的多样,这是课堂形式的“灵动”。
结合地域文化、学校发展状态、新课改理念,故名“先学后教、生练师导、师生灵动”的“灵动课堂”教学模式。
2、“灵动”课堂的解读“先学后教、生练师导、师生灵动”的“灵动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是“课以‘灵’而促‘动’,生以‘动’而益‘灵’”。
(1)“先学后教”“先学”: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规定自学内容;确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
构建灵动的生命课堂
要 能把 自己与学生真 正地平等起来 ,
综合 天地 2 0 1 3 0 7
课 堂 教
头脑中触 手可及 的形象 ,从而 自然而 然地进人 审美状态 。 《 春》 是朱 自清
的名篇之一 ,那清新隽永而又意蕴深
诗歌 , 使人陶醉;又像一件流光溢彩
的艺术 品,让人赏心悦 目。语文是有
生命的 , 语文 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
的不断生成 的语境和语流 中,语文是 学生精神栖息 的家 园,语文最终 的意
义是对学生心灵 的滋润 ,灵魂的塑造
力 、引发情感体验的源动力 、激起学 生 自主创新的推动力 ,从而使学习过 程成 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使课
生间人为的界限消除了 ,进人一种开
行间的。语言 文字 当中蕴涵 的 “ 意义 和情 味” ,教师 是不能够全 部讲 出来
的。所 以 ,教 师要 善 于把 握感 情 基 调 ,掌握好语 调和节 奏 , 让 学生通 过 诵读吟咏 , 把教材 的语言符 号幻化 为
放 、多元具有 无限包容 的奇妙地带 。
脑 中储 存 的语 言描 述相 关 的内存 图 式。让作 品中的人 、物 、景立体化 ,
在学生 的思维 的屏幕上动起来 ,活起 来 。只有在这时 ,他们才真正地披文 入境 ,真正地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画 面美和感情美 。 语文教学应当努力挖掘语言的情
堂充满生气和情趣。
和精神的引领 。
要想提高学生 的品德修养和审美 情趣 , 必须创设美 的课堂 。那么怎样
才能使语 文课堂更加灵动 , 更具魅 力
呢?
一
二. 感悟生 命 。引领学 生入情 入
关注学生需求 构建灵动课堂
言的表 达将更加顺畅 , 学生将不仅能从教师那 里得到数学语言
的支持 , 能从 同伴 中找到 帮助: 还 平均 分的过程叙述也将变 得 顺 畅起 来; 同时在交流 中, 将话语权交还给学 生, 让学生在 自圆 其 说、 分辨争论 的过 程中 内化知识 , 在 提升认识 , 发展情感 : 当
生活会 闪现出无 比的亮色 。前段 时间听 了一堂 《 认识平均 分》
师向同学做起 了解释 工作: 小朋 友仔细看 , 种分 法是将 6 “ 这 个
桃子 , 分成 了 6份 , 每份有 1 , 个 所以它也是公平 的一种分法 。 ” 反思 一: 动课 堂从信任学生开始 灵 面对 小学生 , 尤其是低年级孩子 , 老师 常常不放 心, 小朋友 懂什么 ?没有老师领着走 , 能学得会 、 学得好吗 ?于是 , 我们常
案 的忠 实执行者 , 而应 该是着眼于学 生发展 , 大胆地 跳出预设 的框框束缚 , 采用弹 性化 的教学 , 灵动地调整 教学程序 , 运用恰
当的问题、 活动 引领学 生, 鼓励发现学生 , 使之进发出创造思维
的火花 , 满足 其真正 的学 习需求与愿望 。因此, 顺应 学生需求
的课堂才能称之 为有效。 片段三 : 师请一位 同学上讲 台演示“ 个桃 子, 教 8 每只 小猴 分 2 桃, 以分 给几只小猴 ?” 个 . 可 的过程 。这位 同学先是拿 出 4根小棒 , 将它们平均 分成 四份 , 这里 的操作 显然不是题 目要
规范的数学语言组成 , 因为数 学表达 能力的提升既是本课的重 要 目标之一, 同时也是学生将“ 平均分” 除法学 习建立联 系的 与
的分法 , 因此教师 帮这位 同学将 小棒 2根 2根放在 一起…… 反思三 : 注价值 资源的课 堂才 能称 之为 高效 关
打造小学英语“灵动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打造小学英语“灵动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英语“灵动课堂”是一种以活动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这种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互动,通过真实场景模拟和情境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
灵动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拓展口语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对话的方式进行交流。
这样的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口语交流能力。
灵动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任务。
学生可以参与一些小组竞赛,比如拼图比赛、角色扮演游戏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互助精神。
这样的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灵动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创意性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生可以进行绘画、手工制作、英语剧表演等活动,通过实践的方式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灵动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通过自主阅读、写作等方式进行知识的探索和学习。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研究和撰写报告,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给孩子一个灵动的课堂
信任学生 ,给孩子一个自主的课堂 所谓 “ 自主” ,最简单的理解就是 “ 自己给 自己做主”。然
而扪 心 自问 ,在 日常 的课 堂里 ,学 生 自 己做 了 多少 主 呢 7很 多时
候,我们总会担心 :学位 原有知识有限 ,自己理解新的内容有难
度 学 生 还小 ,做 事 容 易 分散 注 意 力 , 让 他们 自主 学 习 ,效 率 肯
系, 营造轻松、愉快 、活泼的课堂氛 围, 达到教师” 教 、学生” 乐” 乐
” 学的双赢效果 。愉快 的课堂教学气氛首先 是建立在平等、民主的 师生关系的基础上的。只有在平等、和谐、融 洽的气氛中,学生
被赏识・”赏识 ,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 极因素 ,并加 以肯定与
赞扬。赏识对干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赏识可 以发现 孩子的优点和长处 ,激发孩子 的内在动力。对孩子 进行 赏识教 育,尊重孩子 、相信孩子、鼓励孩子 ,可以帮助孩子扬 长避短 ,
展”的理念 ,关注生活、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个性 、关 注学生的发展 ,并把这些有机地融合在课堂教 学中,结合学科特 征,合理确定教学 目标 ,恰当处理教学材料 ,自主选择教学行 为,以最适宜孩子的形象化的、充满情趣 的感性学 习活动作 为语 文学习的主要 方式 ,来构建我们 的语文课堂 ,这样的课堂才会是
尊重学生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课 堂 “ 快乐的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 目标, 师生 双方共 同努力. 以积极 的态度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
思考 :那个学生的双手 ,让学生去动 手;解放学生的眼睛 ,让学
生去观察 ;解放 学生的嘴巴 ,让学生去表达 i解放学生的时空 , 让学生去创造 。”这就是说 ,在教学 中,我们应该充分相 信学生 的潜能 ,把更多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探索的 空间,去激发 学生的思维活力和想象 力 赏识学生 ,给孩子一个活跃 的课堂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 : “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 的需要是 :渴望
如何创造灵动的课堂
前英语教学的主要潮流—— 交际法教学 的观点来看 , 学
习外 语 的最 终 目的是 为 了用 外 语 进 行 交 际 , 掌握 这 一 而
交际工具的有效途 径就是 通过交 际实践 。若 不把学 生 的积极 性激发起来 , 教师的信 息就很难被学 生接受 , 达 不 到交流的 目的, 就难达 到满意的教学效 果 , 也 于是便 造成师生双方都被动的“ 教学冷场” 一个 问题问半天没 ,
5 He s o h a n e e t a h t o l h s . h ws t e s me it r s s t a f al i
su e t. t d n s 6 H em a salhi t d n sp riia e . ke l ss u e t a tcp t.
学 生 : a a e c a g d a o tmetd y td n Wh th v h n e b u o a ?S u e tA:
Yo y d a d c re o rhar n o a ih h ee u d e n u ldy u i ,a d y uwe rhg - e ld
置 。 Re v l t e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in ls Do n tc tp s oi ) mo e al h r ge . o u a ta sl a d
sos我 赞 许 地 说 : o d o oi dmyc ag n h e. G o .Y un t e hn ead c
y u as r ve d t e n w r s ButI h d my h i o lo p e iwe h e wo d . a ar
是 整 个课 堂 教 学 的 基石 , 多 米 诺 骨牌 中的 第 一 块 撞 击 是
“灵动课堂”:让孩子们快乐成长
一、“灵动课堂”的内涵“灵动课堂”是根据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而提出的,即在课堂上让孩子的大脑、双眼、双手、嘴巴、学习空间、学习时间等灵动起来。
教师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通过恰当合理的教育方式,促使学生身心得到自由而健康的发展———让孩子的头脑灵动起来,让他敢想、能想、会想;让孩子的双手灵动起来,让他敢写、能干、会画;让孩子的眼睛灵动起来,让他多看、能看、会看;让孩子的嘴巴灵动起来,让他敢说、能说、会“灵动课堂”是学生参与的课堂。
首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与主体。
教学是为了学生,也必须依靠学生,应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是基本的教学策略,也是“灵动课堂”的特质。
其次,礼让有序,全员参与。
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学困生都有机会,都能感受到平等与尊重。
最后,入情入境,合作探究。
学生主动探究,教师积极为学生的探究创设教学情境。
有情境、有探究的课堂,就是“灵动课堂”。
“知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学《里程表一》时,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营造一定的情境,如在旅游中策划沿途的地点,测算行走路程;让学生查看火车或地铁路线图等,让学生了解里程表的含义、作用。
3.创设自然氛围教师要创造自然成长的氛围,使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自然习得知识。
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会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有冲突、有疑惑、有思考,这是“灵动课堂”的收获。
三、“灵动课堂”的实施策略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自己探究,然后再小组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再向全班进行展示。
学生只有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丰富内容,灵性发展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实践中,教师应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让每一节课都多姿多彩,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
例如,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各年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学生自主成长的灵动课堂——安庆七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纪实特约通讯员邓沈生本报记者凌浩中高二(4)班汪梓豪同学说,而他每次都会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要不就有可能拖小组的后腿。
这样做不仅让我们学会了怎样预习,也学会了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如果一个问题大多数学生都说懂了,剩下的学生不敢说不懂,一些简单的问题当然更是不敢提问了。
”这个班地理课教师方银霞注意到,她过去教过的一位学生地理基础比较薄弱,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碍于情面,课堂上不敢提出问题。
现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再简单的问题也有人帮助解决,从而逐步树立了学习自信心,地理成绩进步迅速。
为了适应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个班的授课老师也都在积极探寻教学改革。
路芳老师的政治课堂相当活跃。
她在讲述“矛盾”这一概念时,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互动,一人只呼不吸,一人只吸不呼,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学生迅速明白矛盾的真正意义;在学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这一章节时,课前让政治小组搜集人类起源、宇宙爆炸等知识视频,由学生上讲台导入新课。
……如何实现由传统课堂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眼下,七中人求解自己的答案———一种主要以小组合作探究形式的教育改革正在学校悄然兴起。
学生:学习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了近期的一次数学考试,金康同学考了130多分,说起自己数学“跨越”式进步,他很庆幸在文理分班时,进入了高二(4)班,刚好赶上实行课堂模式改革。
这个班的座位已不再按照传统的那种让学生面向讲台而坐的方式排列,而是将数张课桌拼在一起呈“U”字形,全班学生分成几个组,便于组内学生面对面交流研讨。
“改革最直接的动因,是让孩子对高中生活留下一点快乐的记忆,而不仅仅是应试。
”高二(4)班班主任王志强说,“我们班同学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等6个学科组,每组7名同学。
每个学科的课代表为学习组长,先由学生自主报名组合,老师再根据报名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合理组合:组间同质,各小组总体水平相当;组内异质,同学之间程度有差异。
各小组人员相对固定,既是学习合作小组,也是学科兴趣小组,并把班级管理方面的要求也纳入小组考核之中,各组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
”新模式带来了新气象。
“分成学科组后,班级所有的管理事务和学习上的事情,都分解到每位同学身上,班级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
每位同学应该成为班级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每位同学在享受别人服务的同时也在为他人服务。
我们班班风非常好。
”班长沈莉娜说。
“这样坐着听课,让我们没有拘束,大家讨论交流也方便了很多,学习中的不少问题在小组内就轻松解决了。
”这个班的学生陈曦文认为。
授课老师们发现,新模式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
英语老师刘庆深有体会:“以前上课,我问题提出半天很少有人举手发言,而现在,学生们抢着举手,争着发言。
”“这是因为新模式将课堂发言作为考核指标之一,发言积极、问题回答得好、课堂活动积极参加,小组考核时都会加分的。
”姚天明同学说,“这就容易形成了小组之间你追我赶的局面,做得好的会更加努力,做得不好的,知道怎么去追赶,不甘落后。
”记者发现,该班墙上有专门的考核栏,设立了课内外相关方面的考核指标,并有细致的加分、扣分细则。
“班委会按月考核,表现好的小组会得到奖励,比如获奖小组的全体同学与老师一起开展一些有益有趣的研究性学习或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许一诺同学说。
在这个班教室的四面墙上,还分别设立了各学科组的展示园地。
语文组专栏里张贴了优美的散文,英语组张贴的是一些英语文章及相关知识,政治组干脆把专栏设在教室之外,将一些时政热点汇集起来,由小组成员对时政进行点评,供全年级同学学习分享。
“我们班上‘牛人’挺多,有什么问题贴出来,肯定会有人帮你解答。
”张骁驰同学指着数学组的问题“贴吧”对记者说,“以前问题目一般只问同桌,至多是周边的几个同学,如果他们做不出来,只好去问老师了,现在有了问题,只要一贴到‘贴吧’上,很快就有人把答案给贴出来了,谁贴答案越多,大家也就越佩服。
”不仅仅是高二(4)班,在七中校园内,还出现了许多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喜现象:一些班级在考试之前,有的学生编写政史地复习提纲,提供给全班同学;有的学生出相关学科的模拟考试卷,印发给同学使用;有的学生自己编写导学案;甚至还有的课堂尝试“兵教兵”模式,让学生自己上课……“这样做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变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
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安庆七中副校长谢庆认为。
教师: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参与者教改给教师的教带来了新变化。
在执教孟浩然《夜归鹿门歌》时,王志强老师并没有一开始就大讲一通,而是由各小组按课前预习作业要求,对诗歌首联、颔联所描绘的画面进行讨论,然后各小组派人在黑板上展示讨论的成果。
“有的从‘深山藏古寺’说到‘悠然见南山’;有的从表达方式入手,体会中国古典诗歌表现手法的精妙;有的从写意与写实的角度切入去分析诗歌的意象;有的用绘画探讨东西方文化的异同。
”这样的新课堂,已看不出传统语文教学的影子,老师似乎成了“配角”甚至是一个“看客”。
在这所学校,像高二(4)班这样进行教学改革的老师还有不少,各年级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新的教学模式。
高三(1)班杨旭东老师在2011年就尝试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
三年来,他转变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转而实行“以问题为中心、以阅读为途径、以讨论为手段”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教学《荷塘月色》、《故都的秋》两篇散文时,他没有按惯有的方式去讲解分析,而是精心设计了导学案,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课前进行准备,围绕问题来讨论,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并提出有见地的新问题。
“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提出问题的能力上。
可怕的是,传统教学多采用‘满堂灌’的形式,把学生当作一个‘容器’,老师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往‘容器’里灌,不停地灌。
如果教师只是满足于这种教法,无异于是对学生身心的摧残。
”在介绍这两篇散文的比较阅读教学的设计思路时,杨老师说,自己只不过是想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
比较阅读只是手段,引导学生在自由畅快的氛围中进行探讨,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寻求问题答案、相互交流中感悟和体验,从而实现相关语文能力的提高和精神的丰富,才是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基础好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难度,一些基础差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就很简单,八年级学生学习成绩明显出现了‘贫富差距’。
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学得积极,学得好?”多年担任初中数学教学的方健老师一直在思考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2011年,他受同事启发,经过深入思考,在所任教的七年级5班进行了分组合作教学尝试。
依据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他将班里48名学生按ABCD四类进行合理搭配,分成12个学习小组,每四个人按固定座位坐在一块,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平时的学习状态以及测验考试成绩都要进行评比,对成绩优异的小组及时张榜公布并进行奖励。
“分组学习最大的是教学观念与形式以及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的变化。
”首先,由于组与组之间开展竞争,调动了组内同学互帮互助积极性,大家为了荣誉,心往一处想,有谁不遵守纪律、不认真听课,会有人及时提醒;有谁学习上遇到问题,同组学生就会互相帮助。
其次,尽量把机会留给学生,课堂上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比如习题由学生评讲,如果学生有解答不了的问题暂时不允许直接找老师,而是先由组长帮助解答,组长解决不了的,再提交给其他组长解答。
所有组长都解答不了的,则由老师来帮助解答。
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七年级(5)班数学入学成绩不太理想,与其他班级的平均分分差较大,优秀率、及格率偏低,后来历次考试稳步上升,现在均分差距明显缩小。
其中李汕辉同学,分组学习后学习态度明显端正,因进步显著,被推选为组长,在他的带领下,这个组各项表现始终居领先位置。
与其他老师有所不同,校团委书记、八年级(4)班语文教师王飞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被“逼”出来的。
这要源于他曾经中途接手一个九年级毕业班语文教学任务的一段经历。
“一些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太好,当时该班模拟考所有科目都很不理想。
这就逼着我必须立足课堂抓效率,所有该做的事情必须在有限的45分钟内做好。
”王飞老师回忆说。
为此,他将上课所要讲的知识点和相关学习要求印发给学生,设法让他们动起来,当堂练习,当堂巩固。
一年坚持下来,这个班中考语文取得了良好成绩。
尝到甜头的王飞在接手新一届七年级时,对课堂教学进行大胆改革,将学生分成7个组,指定组长,双向选择,开展竞赛。
如开展朗诵竞赛、辩论、演讲等语文活动,语文课成了学生表演的舞台。
即便是上新课,他也是自己讲授的少,让学生实践的多。
作为一节展示课,他在执教《马说》时,把传统教学中解读作者、疏通字词等环节,分解到各组,让学生在课前去搜集整理资料。
课堂上,由各小组上台展示。
接下来的教学环节,立足于“读”开展活动,让学生从“读”中去“悟”。
先是进行朗读比赛,每个组推荐一名学生朗读,读完之后还要解释这样读的原因,不仅要求学生读出情感,还要解释这样读的原因,并且分析文章的感情脉络。
再安排辩论,围绕《马说》一文的中心论点,正方反方相互交锋。
“课堂形式上的变化,不能只满足于让教室变得‘热闹’起来,而是要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在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教育界同行评价:这所学校的老师们在探索新课堂教学模式时,满怀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挚爱,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不断在内涵上下功夫,追求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真正让学生成为改革创新的最大受益者。
学校:让创新成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回顾建国以来的教学改革历程,此前的改革,都是轰轰烈烈开场,扎扎实实走过场之后,悄无声息地收场,最后又回到原来的老路。
而这些改革,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自上而下按照一个模式来推行的,最后造成了一些改革的措施在不少地方“水土不服”。
另一方面,在中国进行任何的教育改革都无法回避高考的压力。
很显然的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无论对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以及应试教育都是驾轻就熟的。
记者注意到,目前这所学校以小组合作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大都是在学校的鼓励、支持之下,由教师自觉的进行,呈现出一片生机。
“学校赋予教师较大的自主空间,让老师有充分的改革余地,使老师能有更多的选择。
”高三(1)班数学教师高斌老师认为,自行选择教学模式改革,既是对老师的尊重,也是对老师的信任。
例如,他的数学习题课就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模式。
虽然学校没有明确要求每位教师都得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但却对积极推行教学改革的老师始终给予坚定的支持。
在这样自主的状态下,教师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容易被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