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
图解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思维导图+微试题)4.1种群的特征 含答案
必修3 第4章种群和群落(人教新课标)第1节种群的特征【思维导图】【微试题】1 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微思考】请从种群的数量特征上分析,某高二(7)班的全体同学是否能算作是一个种群?提示:不能。
因为班级不是一个自然区域,同时它不具有年龄组成、出生率、死亡率等种群的数量特征。
2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方法规律】种群特征在生产中的应用(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
(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地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
(3)利用性引诱剂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
3 2013浙江高考]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名师提醒】(1)性别比例不是1∶1的种群并不一定是一个衰退型的种群,如蜜蜂和蚂蚁等种群。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4.1《种群的特征
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1.种群概念的理解 (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即种群是物种存在 的形式。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 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3)两个方面宏 微观 观方 方面 面: :种 种群 群是 是生 生物 物繁 进殖 化的 的基 基本 本单 单位 位
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1)种群的特征是个体不具有的,个体只能 具有性别、年龄、出生、死亡等特征。
(2)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内可以有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 内的个体都为同一物种。
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自主解答] ________ 解析: 12月份未成熟个体为0,说明该种群10月份的出 生率可能为0,A正确;天敌迁入后,未成熟个体和衰老个体 容易被捕食,从而导致该种群年龄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由 图可知,在不同的季节年龄结构不同,C正确;大量诱杀雄性 个体,影响性别比例,导致出生率下降,最终使种群密度降 低,D错误。 答案: D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2.年龄组成的曲线图
图甲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 量增加,属增长型;而图乙相反,应为衰退型。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知识点高中的生物内容是比较丰富的,必修三的生物课本也是比较重要的,第四章节的生物内容你都掌握好了吗?这个章节主要讲的是的激素调节知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三必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知识植物的激素调节1、在胚芽鞘中:(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2)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3)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1)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2)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3)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面多,向光面少),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生长素(温特,琼脂实验):吲哚乙酸(IAA)3、植物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4、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5、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根>芽>茎6、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7、生长素的应用:无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未授粉),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柱头。
顶端优势: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大量运输给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
去除顶端优势就是去除顶芽。
用低浓度生长素浸泡扦插的枝条下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麦田除草是高浓度抑制杂草生长。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一、细胞的的环境: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养料 O2 养料 O2外界环境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代谢废物、CO2 淋巴代谢废物、CO2内环境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 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 等离子有关;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温度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酸碱度(PH值)渗透压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必修三生物考点知识点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细胞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突起神经纤维轴突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功能:传递神经冲动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分析综合作用) (运动神经末梢+肌肉或腺体)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刺激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外正内负);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外负内正),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突触前膜由轴突末梢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①突触的结构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细胞体的膜树突的膜②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突触前膜→突触后膜,轴突→树突或胞体)③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所以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6、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①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最高级中枢,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②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③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知识要点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知识要点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知识要点
一、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例如:沙漠中的植物根系发达如图,冬天法国梧桐树落叶而松树不落叶,蛇和青蛙等动物会冬眠,燕子冬天南飞而春天北归等。
水对生物分布的影响比较明显,一切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水分的多少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
例如:森林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在沙地上栽种植物能防风固沙如右图所示,还能调节气候;柳杉等植物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从而净化空气;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它的排泄物还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鼠对农作物、森林和草原都有破坏作用;藻类植物迅速大量繁殖会形成赤潮等。
由此可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二、生物群落的构成
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
生产者固定同化太阳能的总量
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
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
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特别注意:蜣螂吃大象的粪便,蜣螂并未利用大象同化的能量;在生态农业中,沼渣用来肥田,农作物也并未利用其中的能量,只是利用其中的无机盐即肥。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第三四章)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第三四章)第三章:遗传与变异1. 遗传的基本术语•基因:遗传信息的载体,决定个体的遗传性状。
•纯合体:同一基因型的个体。
•杂合体:两个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显性基因:表达出来的遗传性状。
•隐性基因:只有在纯合状态下才能表现出来的遗传性状。
•遗传密码:DNA和RNA分子上的碱基对应的密码。
2. 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第一定律:掌握显性和隐性基因,同一特征两个基因分离传递。
–第二定律:独立性原理,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分离规律是相互独立的。
–第三定律:等位基因决定一个遗传特征。
•确定显性和隐性关系:–自交法:通过自交后代的观察,确定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关系。
–测交法:通过杂交实验确定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关系。
3.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的结构: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组成,包括编码区域和非编码区域。
•基因的功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和调控遗传信息的传递。
4. DNA的复制•半保留复制: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新合成的DNA分子一个链为旧链,一个链为新链。
5. 变异与遗传性状•染色体的变异:–数目变异:例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结构变异:染色体部分的缺失、重复、倒位或易位等。
•基因突变:–点突变:氮碱基的替代、插入或缺失。
–染色体突变:基因家族的扩张或缩减。
6. 选择性育种•选择育种:利用人工干预,选择出符合人们要求的优良个体进行繁殖。
•杂交育种:通过杂交利用遗传多样性,提高品种的产量和品质。
•突变育种:通过诱变剂诱导植物突变,筛选出具有良好性状的变异个体。
第四章:生物工程与遗传工程1. 生物技术与遗传工程•生物技术:应用生物学原理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
•遗传工程:通过改造和利用生物体的遗传物质进行人为干预。
2. 基因工程技术•限制性内切酶:能切割特定的DNA序列。
•DNA连接酶:能连接DNA的酶。
•电泳:根据DNA的大小和电荷分离DNA分子的方法。
3. 基因克隆•基因克隆技术:将外源基因从一个生物体中分离出来并放入另一个生物体中。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知识点汇总
第 4 章种群和群落第 1 节种群的特色【重点导学】一、种群特色:(一)种群密度观点: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目。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目特征。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目/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种群密度拥有必定的特色:①在相同环境下不一样物种的种群密度差别很大。
②同一物种在不一样环境条件下种群密度也有差别。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目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目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针对种群而言的,并不是指种群中的某个个体,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要素。
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密度要增大;死亡率超出生率,种群密度要降低。
(三)年纪构成:1.观点:年纪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纪期的个体数目的比率。
年纪一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 )、成年 (有生殖能力 )和老年 (丧失生殖能力 )三个阶段。
种群的年纪构成大概能够分为三种种类。
2.几种年纪型种群的特色种类种群构成特色发展趋向图示增添型幼年个体好多,老年个体极少种群密度会愈来愈大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稳固型各年纪期的个体数目比率适中保持稳固衰败型老年个体好多,幼年个体极少种群密度会愈来愈小3.意义:种群的年纪构成,对于我们研究种群有什么意义展望种群数目变化的趋向。
(四)性别比率性别比率: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率。
种群依据性别比率的不一样,能够分为三种种类:(1)雌雄相当,常见于高等动物;如:人、猩猩等(2)雌多于雄,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鸭、猪等;(3)雄多于雌,常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如蜜蜂、蚂蚁等。
经过改变种群的性别比率,从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造成了种群密度的改变。
(五)迁出和迁入:迁入:迁入个体使种群密度增添;迁出:迁出个体多使种群密度降低。
它们对种群的密度起到决定性作用。
二、种群各特色间的关系:种群数目展望变化方向直接影响影响数目改动年纪构成种群密度性别比率决定大小和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色;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和迁入决定种群的密度;③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性别比率影响着种群密度;④年纪构成能够展望种群密度将来的变化趋向。
生物必修三复习第4章第1-2节
细胞分化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从而构建 出复杂的生物体结构,表现出生物体的多 样性和复杂性。
细胞分化的意义
个体发育
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通过细胞分化 ,简单的原始细胞逐渐发展成具有复杂结构的组 织和器官,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个体。
生物多样性
细胞分化是生物多样性的来源之一。通过细胞分 化,一个受精卵可以产生成千上万种不同类型的 细胞,形成复杂的生物体结构,表现出生物的多 样性和复杂性。
细胞膜结构改变
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数量减少 ,导致细胞间的黏附性降低,
容易扩散和转移。
细胞代谢异常
癌细胞代谢旺盛,生长迅速, 可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酵解,
产生乳酸。
细胞遗传物质改变
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 常,基因突变和基因扩增等遗
传物质改变。
细胞癌变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
避免接触致癌因子,如戒烟、限酒、 避免过度日晒和减少职业暴露等。保 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 量运动等。
正反馈调节
调控因子之间也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如CDK磷酸化 Cyclin,促进其与CDK结合,加速细胞周期的进程。
负反馈调节
调控因子之间存在相互抑制的关系,如CDK磷酸化CKI使 其失去活性,从而调节细胞周期的进程。
信号转导通路
细胞周期的调控不仅受到细胞内因子的影响,还受到外界 信号的调节,如生长因子、激素等信号通过信号转导通路 影响细胞周期的进程。
生物必修三复习第4 章第1-2节
目录
• 细胞周期 • 有丝分裂 • 无丝分裂 • 细胞分化 • 细胞癌变
01
CATALOGUE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的概念
01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 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 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4.1《种群的特征》名师教案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1节种群的特征
——六安二中河西校区生物组张曼一、教材分析
《种群的特征》这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刚学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层次来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
它为后面学习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特征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一、必修二中已经对种群这个概念有了一定的学习,在本节内容继续学习种群的特征,引入自然,学生理解起来没有什么障碍。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本,能够列举种群的特征,区分各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并说出其原因。
2、通过实例分析,师生交流,能够联系实例说明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学科素养
1、基础知识(种群的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2、基本技能(通过分析材料数据、实验现象,尝试构建数学模型并用样方法探究种群密度);
3、基本思想(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关注濒危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相关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4、基本活动经验(通过对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学习,能用种群特征描述生活中的种群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种群的数量特征
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
难点:1、种群的几个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2、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五、教学课时:1课时(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
生物必修三第4章重要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第4章重要知识点总结现店铺把高中生物必修3的全部要点以章节来分,以下是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的应该熟悉掌握的知识点,希望通过这些重要的知识点,能够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好高中要求记忆的知识。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一节种群的特征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1、种群有哪些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2、什么是种群密度?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3、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有哪些?⑴、标志重捕法(调查取样法、估算法):①、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算种群密度。
②、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志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中有标志数⑵、样方法:①、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②、常用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
4、什么是出生率和死亡率?⑴、出生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如:1983年,我国年平均千人出生18.62人,即1.862%⑵、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⑶、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大小和密度变化的主要决定作用。
是预测种群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
5、什么是迁入率和迁出率?⑴、迁入率: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⑵、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⑶、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大小和密度变化的次要决定作用。
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研究城市人口变化不可忽视的因素。
6、什么是年龄组成?⑴、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
①、增长型:幼年个体较多,年老个体数目较少的种群。
②、稳定型:各年量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的种群。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43张PPT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第3节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
个体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依靠自我调节机制维持稳态。
方法:
捕捉 标记 放回
不会对动物产生伤害 不能过分醒目 要能维持一定时间
重捕
计算
适当时期,标志 个体与非标 志个体混合
标志重捕法
例如: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 的数量时,在调查一块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 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标记 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捕获了38 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只。则该农田中 田鼠大概有多少只? 133只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所占比例。
年龄的三个阶段:
幼年(尚无生殖能力) 成年(有生殖能力)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
A 增长型
B 稳定型
C 衰退型
思考与讨论:
1、图中种群,哪种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哪种类 型的会越来越小?哪种类型的会在一段时间内保 持稳定?为什么?
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1)统计图
(2)曲线图
(3)柱形图
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 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 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 个体多。
性别比例
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教案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教案总结第一节: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是生命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也是高中生物必修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第四章的第一节主要介绍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主要包括三大遗传学规律:孟德尔遗传学规律、染色体遗传学规律和分子遗传学规律。
其中,孟德尔遗传学规律讲述了基因遗传的规律,并且介绍了粒子说和分离定律,为后续的遗传的进一步理解打下了基础。
染色体遗传学规律则主要介绍了染色体的现象,让人们更好地理解遗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分子遗传学规律主要讲述了基因结构和表达,让人们对DNA序列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二节: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第二节主要包括基因表达和基因调控两个内容。
基因表达讲述了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从而使蛋白质正常合成的过程。
基因调控则是指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基因表达量的调控,从而实现生物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
具体来说,基因表达包括DNA转录为mRNA的过程,然后mRNA进入细胞质,在核糖体的作用下进行翻译,并最终合成对应的蛋白质。
基因调控则分为转录前调控和转录后调控,其中转录前调控包括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转录后调控则包括mRNA后期修饰、RNA干扰和核糖体选择等。
第三节:遗传变异和分子进化第三节主要介绍了遗传变异和分子进化两个方面。
遗传变异是指基因在传递和复制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异现象,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转位等。
分子进化则是指通过DNA等分子证据来揭示物种进化的过程。
具体来说,在遗传变异方面,我们需要了解常见变异类型和变异原因,以及变异对后代遗传的影响。
在分子进化方面,我们需要了解各种分子证据的原理,如DNA,RNA和蛋白质序列等,这些都可以用来研究物种间的演化关系。
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主要涉及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的表达和调控,以及遗传变异和分子进化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我们了解生物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如举例、模拟实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及 密度改变的直接表现。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 响种群密度的根本原因,直接决定了种群密 度的大小。
1998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 世界 中国 孟加拉国 印 度 印度尼西亚 出生率 22.2 16.0 27.8 26.5 23.2 死亡率 8.9 6.5 9.6 8.9 7.5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记数方法:
——蒲公英
——其他植物
注意:方框内+相邻两边(左、上)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练一练
模拟草地上蒲公英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1、确定调查对象 蒲公英 2、选取样方 3、计数 4、计算种群密度
2)、标志重捕法 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 份个体 ,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再见!
5.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2)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 ①雌雄相当: ②雌多雄少:常 如高等动物。 见于人工控制的 种群 ③雌少雄多:如 白蚁。
(3)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 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 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4)性别比例的意义: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动。 2004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 况》白皮书指出,我国男女(0至4岁) 性别比例接近120 : 100,远超国际认同 的可以容忍的最高警戒线107。人口出生 性别比失衡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样方法 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 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 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
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②举例:选取100m² 草地,选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 大小为1m² ,数得车前草数如下:10棵、7棵、8 棵、4棵、6棵。则车前草种群密度为 10+7+8+4+6/5=7(棵/m² )
年龄的三个阶段:
幼年(尚无生殖能力) 成年(有生殖能力)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
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资 料
• 德国人口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 瑞典人口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种群的年龄结构提供了种群未来动态的信 息,例如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曾为急剧增 长型,人口还得持续增长几十年,预计直 到2052年人口达到15.39亿的时候才会停 止增长,其年龄结构才能转化为稳定型。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从个体水平看:生 物体进行正常生命 活动的必要条件是 机体。机体稳态的 维持是通过神经- 体液-免疫调节实 现的。 从群体水平看:自 然界中生物个体的 生长、发育和繁殖 等行为与其他个体 间有着各种关系。
种群
• 1、概念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 生物个体的总和。 • 2、要点 (1)一定区域 (2)同一物种 (3)全部个体
以下描述是种群吗?
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2.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生物。 3. 学校池塘里的所有鲤鱼。 思考问题: 1 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对一个种 群来说,会不会因为个体的消失而消 失呢? 2 是不是任何同种个体都能称为一个 种群? 3 生活在同一区域的是不是只有一个 种群?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为什么我国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3.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在单位时间 内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 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在 研究城市人口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
大小。
4、年龄组成
年龄组成: 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 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
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②计算公式:
N:调查区种群数量,M:样地中标记的个体数
n:重捕个体总数,m:重捕中标记个体数
N/M=n/m,N=Mn/m
③使用范围:活动范围广,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2.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
思考:到底种群有哪些特征呢?
种群主要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2、空间特征: 种群有一定的空间分布 3、遗传特征: 种群有一定的基因库,以区别其他物种
1、种群密度
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就是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③使用范围:多用于植物
讨论1、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
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 果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讨论2、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样方的数量太少,其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 就较大;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 接近真实情况。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体取 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多。从统计学上看, 一定数量的样方即可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外界环境 出生率 死亡率
预测 决 定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种群数量
制约
种群密度
决定
迁入率迁出率
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
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 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 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 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