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理

合集下载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新人教版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新人教版

天水一中2013级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历史(理科)试题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代田法”是西汉农学家赵过在总结劳动人民保苗抗旱的生产经验基础上推广的。

它是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栽种。

这种农业生产技术所表现的特点是A.刀耕火种 B.精耕细作 C.依赖灌溉 D.男耕女织【答案】B【解析】考察对农业生产技术的认识与理解。

所谓精耕细作指的是农业上认真细致地耕作。

一般包括:耕作方式、耕作制度、耕作技术方法、田间管理、水利灌溉等。

材料体现的正是古代中国耕作技术的进步。

故应选B。

2.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达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D【解析】考察中国古代经济——制瓷业的发展。

依据材料分析,“每日不下数万人”说明这些人是流动人口众多,故①正确;“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说明制瓷业发达;“佣工”说明出现了雇佣关系,这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故④对。

从材料看不出是官营还是民间的,故③不合题意。

故应选D。

3.“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所费数巨万。

蜀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

三工官官费五千万。

”这里的“三服官”和“工官”所主持经营的主要是A.官营手工业 B.私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民间手工业【答案】A【解析】考察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认识与理解。

材料“三服官”和“工官”反映的是政府对手工业的管理经营。

手工业主要有三种形态: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

材料描述的正是官营手工业的情况。

故应选A。

4.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

甘肃省天水市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

甘肃省天水市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

甘肃省天水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注:请从下列四个选顶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1. 在古代史家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

”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A.土地过度集中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2.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3.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

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

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4. 古罗马学者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

”下列叙述与材料不匹配的是A.中国古代丝织业技术十分发达B.古罗马人非常青睐中国的丝织品C.中国丝绸经由丝绸之路转运至欧洲D.私营作坊的兴起使丝织技术更加精湛5. 隋朝将作大匠宇文凯曾严令:官府工匠不得入市工作,其晚年回乡后亦受到严密监视且不许“收授学徒”和“制作产品”。

上述现象反映了A.官营手工业者有严格的从业要求B.隋朝的官营手工业发达产品精美C.工官制度不利于手工工艺的传承D.官营手工业者的匠籍制度被废除6.《震泽县志》记载:“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成弘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理)试题+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理)试题+

天水一中2016级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阶段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二、历史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5小题75分)1. 荀子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起他的政治思想,他认为只有通过改造人性,才可使人人皆为尧舜,而人性的改造则在于强化礼法。

这说明A. 荀子在儒家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 儒家学派吸收了其他学派的主张C. 统治者已施行儒法并用的治国思想D. 儒家与法家事实上已经融为一体【答案】B【解析】据材料“荀子……通过改造人性,才可使人人皆为尧舜,而人性的改造则在于强化礼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学派不是荀子开创的,也不是以儒家为基础,故A项错误;“法”属于法家思想,这说明当时儒家学派吸收了其他学派的主张,故B项正确;荀子处于战国时期,当时统治者没有施行儒法并用的治国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儒家与法家事实上已经融为一体,故D项错误。

故选B。

2. 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

显然,老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A. 道家思想B. 儒家思想C. 墨家思想D. 法家思想【答案】A【解析】材料大意是做人处事都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以静制动。

材料反映了道家的清心寡欲、顺其自然的辩证思想,故A项正确;B、C、D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或体现,排除。

3. 以下关于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所属学派及其思想主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孔子在春秋晚期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核心思想是“仁”B.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C. 孟子、荀子主张实行“仁政”“仁义”,在伦理观上都主张“性本善”D. 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答案】C【解析】荀子主张性本恶,在伦理观上都主张“性本善”是不正确的描述,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孔子在春秋晚期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核心思想的确是“仁”,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老子的确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也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韩非子的确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也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同时也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解析】甘肃省天水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理)试卷

【解析】甘肃省天水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理)试卷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可根据牵引力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的农业生产工具,下列生产工具符合题干描述的是A. 耦犁B. 大镰C. 曲辕犁D. 筒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朝”“根据牵引力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的农业生产工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工具是指曲辕犁,用于耕地,故C项正确;A项是汉代使用的一种新式农具,排除;B项是用来割草或收割谷物的工具,排除;D项是灌溉工具,排除。

【点睛】“唐朝”“根据牵引力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关键信息。

2.古代兵书《六韬》记载了中原地区骑兵作战和铁制兵器广泛应用的史实,1972年在银雀山汉墓中出土了该书的竹简残篇。

隋朝以来正统书录大都认为该书乃姜太公所撰,而今人考证其为后世假托之作。

其主要依据是A. 墓葬年代B. 兵书内容C. 书写材料D. 官方著述【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史学研究。

依据材料可知,兵书《六韬》中记载了中原地区骑兵作战和铁制兵器广泛应用的史实,结合所学可知,中原地区铁器的广泛应用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而姜太公是西周初年的人物,所以可以据此断定《六韬》并非姜太公所作,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依据墓葬年代无法判定《六韬》非姜太公所作;C选项错误,依据竹简的书写材料也无法得出《六韬》非姜太公所著;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官方正统著述不符合史实,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3.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

材料中“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A. 自给自足B. 男耕女织C. 精耕细作D. 集约经营【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的信息可以看出这是在有限的土地之下精耕细作的特点。

2018届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8届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8级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坟对中国人来说,不是一片平常无奇的土堆。

而是社会关系、人生价值之所以维系的一个坐标。

不像基督教等文明,中国人信仰自己的祖先。

”这种现象的出现渊源于古代的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2.西周时,公、卿、大夫、士等爵号是贵族权势的等级符号,拥有爵级者构成了一个高贵的阶层。

秦汉时期,平民能够以军功得爵,军功爵在秦与汉初造就了一个军功地主阶层。

这一变化A. 加强中央集权B. 增强阶层流动性C. 结束权力世袭制D. 强化官僚等级秩序3.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明清的科举制度,就其制度的严密性、规范性来说,堪称完备。

八股取士,实际上是古代科举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技术手段上,达到了古代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

然而,随着封建政治的僵化,八股取士也同思想禁锢结合为一体……”据此,你认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八股取士有很大的弊端,但也有合理的因素值得借鉴B. 科举制度最值得肯定的时期是明清时期C. 八股取士因其规范性,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D. 八股取士同思想禁锢结合为一体,应彻底批判4.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

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A.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 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C. 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D. 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5.古希腊政治家执政官尼西阿斯曾反对出兵西西里岛,并向公众陈说利害。

然而公民大会在亚西比德的煽动下,最终通过出兵决议。

尼西阿斯虽不赞成远征,但仍不折不扣地执行大会决议。

材料反映出古希腊A. 公民大会的实权遭到削弱B. 多数暴政毁灭了民主政治C. 民主权力行使有滥用色彩D. 人民真正享有了民主权利6.西塞罗说,“自然法为人神共有,人类既然是自然创造的,被赋予了正确的理性,也赋予了正确的法律它不会在罗马立下一条规矩,在雅典定立下另一条。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文)试题(含答案)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文)试题(含答案)

天水一中高一级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试题(文科)(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下面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A.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C.我国古代商业结构的调整D.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2.元代并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二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

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

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

”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C.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3.《汉书·食货志》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除井田,民得卖买。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这段话主要反映了()A.土地兼并的危害性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C.自给自足的落后性D.土地私有的合理性4.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每次动乱中,农业生产都会遭到打击,然而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成为新王朝发展的前提。

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A.脆弱性B.封闭性C.再生性D.落后性5.我国古代有许多农业谚语,如“小满前后,种瓜种豆”、“麦要浇芽,菜要浇花”、“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等。

这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的()A.“精耕细作”特点B.“重农抑商”思想C.“自给自足”形态D.“靠天吃饭”观念6.观察下图,图中所示耕种方法的先进之处主要表现在()A.休养地力,保苗抗旱B.减少风沙等自然灾害的影响C.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D.扩大了农作物的种植面积7.据现有的资料证明:从陕西到山东,从河北到江西,包括河南、安徽、湖北等省在内,都有商朝铜器的发现。

2017-2018学年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理)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理)试题(解析版)

水市一中高一级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试题(理科)(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做国家的代称。

这主要是因为A. 鬼神迷信思想盛行B. 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 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D. 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社稷是指国家与山河,材料中的“稷”是谷神,这说明古代的最高统治者非常的重视农业生产,小农经济需要中央集权的保护与支持,小农经济是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所以B项正确。

A项明显错误,CD两项是无关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为立国之本2. 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 佛教的广泛传播C. 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D.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答案】D【解析】材料内容中并没有涉及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问题,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佛教的传播问题,B错误;C和材料信息不符。

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说明小农经济占据主导,故答案选择D项。

3. “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

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

”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A. 瓷器C. 铁器D. 青铜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多么诱人,精制脱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昌南镇)。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昌南镇即景德镇,是著名的瓷器产地,故A正确。

丝绸的主要产地不是景德镇,故B排除。

铁器,不符合“优美的艺术”,故C排除。

青铜器的主要产地不是景德镇,故D排除。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科)试题(word版)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科)试题(word版)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唐代在两京及州县以上地方置“市”,设“市令”、“丞”,到宋代发展为在京城及地方路府州县镇市置“税务”来管理市场。

这些变化说明宋代政府A.通过征税来直接监管市场B.扩大税收以解决财政困难C.摒弃传统重农抑商政策D.不再直接监管市场交易2.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一个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主要是指: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B.城市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变C.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D.城市中的娱乐设施齐全3.宋代“交子(纸币厂推广后,时人感叹夫合数千缗之楮(指纸币),虽一夫可以将之, 虽万里足以致之,是诚轻且便也。

”这说明“交子”的推广A.强化了政府的商业管理B.便利了国家赋税的征收C.降低了工商业运营成本D.保证了货币经济的稳定4.明人汪价在《斜纹布赋》中说:“嘉邑(嘉定)布缕,行于京省”,“浆纱行于本境,刷线达于京师”。

此记载可说明当时A.江南出现纺织分工B.跨区域贸易业发达C.南北经济走向互补D.嘉邑已成棉纺中心5.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有: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

早期殖民活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②加速了西欧封建主阶级的衰落③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海外市场④贩卖黑奴为欧洲手工工场提供了大量劳动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16世纪初,西班牙的一位家庭主妇抱怨说:“过去一个月的生活费就五个银币,现在十个银币还不够。

”这反映西班牙出现了:A.商业危机B.商业革命C.价格革命D.经济危机8.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17-18学年度高一下学期第三学段(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17-18学年度高一下学期第三学段(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泛指掌管苑囿、田猎的人)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作者实质上主张()A. 农为邦本B. 重农抑商C. 农、工、商三业平等D. 士、农、工、商四民平等2.“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

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 反映了小农经济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C. 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D. 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3.汉武帝时,“从事盐铁者由国家供给粮食费用及生产工具,但得由政府主持出卖。

民间不得再私铸铁器及煮盐,如违将施以‘钛(脚镣)大趾’之刑。

”这一经济措施()A. 利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B. 开创了古代中国的工官制度C. 与其宣扬的儒家伦理相悖D. 完成了政府对手工业的垄断4.明代蒋以化《西台漫记》中记载:“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

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

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材料中反映的经济新现象是()A.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 丝织业的规模扩大C. 生产部门分工细致D. 机器生产成为新宠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代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下列现象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是()A. “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B. 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C.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具是铺席买卖”D. 一些地方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6.新航路开辟的后果之一是引起了“商业革命”。

《解析》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解析》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天水一中2015级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第一部分(必考题共275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1. 中国的宗法制度形成于商朝后期,到西周发展成为最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西周尤其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宗法统治体制。

这个“特殊的宗法统治体制”主要是指A. 中央集权B. 家国同构C. 神化王权D. 忠孝同义【答案】B【解析】西周时期实行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分封制,体现出家国一体的特征,B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A错误;C是商朝政治特征;D不符合西周政治特征。

排除。

2. 唐朝的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作品记录在《全唐诗》里流传于世。

上官仪、房玄龄、杜如晦、深全期、贺知章、李白、王维、杜甫、白居易、李贺、杜牧等,也有书法作品传世。

这反映了唐朝A. 书法与诗歌得到同步发展B. 部分文人重视诗书审美追求C. 中原文化带动全国文艺进步D. 是文人画派形成的奠基时期【答案】B【解析】材料显示书法和绘画相容性,说明. 部分文人重视诗书审美追求。

B正确;A中同步发展说法绝对,排除;C带动全国显然说法错误;D中文人画士明清时期。

3. 有学者认为,儒学在历史上某些时候被统治者作为统治思想时确实受到封建专制的影响,但儒学是不反对专制的。

也有学者认为,儒学不仅反对专制,且方式是积极、直接、对抗性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儒学具有双重性,故史学届的争议没有意义B. 史学界的辩论是推动儒学不断发展的动力C. 儒学史上确有反专制主张,故前者观点错误D. 观点的分歧缘于学者对儒学理解存在差异【答案】D【解析】“儒学在历史上某些时候被统治者作为统治思想时确实受到封建专制的影响,但儒学是不反对专制的。

也有学者认为,儒学不仅反对专制”说明观点的分歧缘于学者对儒学理解存在差异,D正确;A中双重性错误;B中篇论性不符合事实;C是对材料误解。

4. 明末小说《醒世姻缘传》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也不管该穿不该穿,该住不该住,若有几个村钱(小钱),那庶民百姓穿了厂衣,戴了五六十两的帽套,把尚书侍郎的府第都买了住起……”。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精品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精品

天水一中2017级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在中国古代司法过程中,“我们可以说家族是最初级的司法机构,家族团体以内的纠纷及冲突应先由族长仲裁,不能调解处理,才由国家司法机构处理”。

这一现象说明A. 宗法观念取代法律制度B. 族长是政府基层的法官C. 国家司法机构名存实亡D. 宗法影响法律执行过程【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的“家族团体以内的纠纷及冲突应先由族长仲裁,不能调解处理,才由国家司法机构处理”可以看出家族的族长在解决解决司法机构该处理的事情,而家族及其族长体现的是宗法制,故选D。

2. 考古资料表明,西周时期,一些异姓诸侯国虽然远离王畿地区,但是其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

这主要说明当时A. 礼乐制度日渐受各诸侯的冲击B. 工官制实现了礼器标准化生产C. 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D. 华夷观念推动民族间文化交流【答案】C【解析】材料“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诸侯国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与周王朝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反映了文化的统一性,这是分封制促进周辖区内文化融合的结果,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礼乐制的冲击,故A项错误;在西周时期不可能出现“标准化器物生产”,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华夷观念”,故D项错误。

点睛:材料“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诸侯国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与周王朝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是解题的关键。

3. 分封制从本质上说,仍是社群自治的延续……同商朝相比,很多西周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上层的——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

据此可以看出,比起殷商松散的联盟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度A. 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B. 天子与诸侯形成官僚政治体制C. 依据血缘来分享权力D. 中央对地方形成垂直管理形式【答案】A【解析】根据“但是出现了上层的——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可知,西周的分封制度比殷商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A正确;秦朝推行郡县制,官僚政治建立,B错误;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分封制下,中央对地方实行间接管理,不是垂直管理,D错误。

[推荐学习]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

[推荐学习]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1.(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

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

食贵,籴(dí,即买进粮食)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

——《商君书·外内》材料二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

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

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

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及目的。

(9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及目的。

(6分)2.(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魏兴起于蒙古高原,初以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首都,为便于向南扩张而以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为南都,后遂迁都平城。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平城被称为北京。

——华林甫《中国地名史话》(齐鲁书社)材料二迁居洛阳的鲜卑族人,经过三十年,大体上已经汉化。

一个统治民族仅仅经过三十年时间,就与被统治民族相融合,不能不说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中华书局)材料三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

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归纳北魏迁都的过程及特点。

2017-2018学年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

天水市一中高一级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试题(文科)(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用铁农具耕种土地。

但据考古发现,在长江流域春秋晚期吴国墓葬中发现的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均为青铜制造。

在中原地区洛阳王城、郑州碧沙岗和山西侯马等地春秋中晚期以至战国之际的遗址中,还普遍存在石、骨、蚌器的生产工具。

由此可见春秋时期A. 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中原地区B. 中国经济重心仍在关中平原C. 中原地区的战乱严重影响了该地经济发展D. 铁制工具仍然没有普遍使用【答案】D【解析】南宋时期,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中原地区,排除A;材料不能反映中国经济重心仍在关中平原,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中原地区的战乱严重影响了该地经济发展,排除C;材料“均为青铜制造。

在中原地区洛阳王城、郑州碧沙岗和山西侯马等地春秋中晚期以至战国之际的遗址中,还普遍存在石、骨、蚌器的生产工具。

”,故选D。

2. 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

这一趋势A. 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B. 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C. 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D. 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答案】B【解析】农民通过从事手工业和商业使得自身的生存体系更加完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体系愈发完善,增加了小农经济的韧性,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误,小农本身的性质没有变,不会对地主所有制经济有所冲击;C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人身自由的问题;D选项错误,这一内容实际上对小农经济是一种维护。

3. 元代时,中国的棉纺织技术与近代英国一样都进行了技术革新,但在中国没有引发与英国相同的革命性效应,反而为自闭创造了条件,其根源是中国A. 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B. 农民的购买力低下C.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D. 长途贩运呈现萎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朝黄道婆改进纺织技术,提高了生效效率,但是由于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占据主导地位,该技术强化了耕织结合的议案小农经济,故A项正确。

高一历史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高一历史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

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石器锄耕B、刀耕火种C、铁犁牛耕D、机械化耕种2、在中国封建社会,如果有一位地主想扩大地产,其主要途径是()A、将公田化为私B、立军功获得赏赐土地C、土地兼并D、吞并井田制下农民的土地3、下列有关“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中,不.正确的是()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再生产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C、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4、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这主要是因为()A、小农经济下形成了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B、小农经济阻碍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C、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且占据主导地位D、小农经济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5、为唐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打下基础的是哪一时期的江南开发?()A、春秋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战国时期6、在古代地区性或全国性市场中,比较常见的商品应生产于()A、家庭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D、外国商品7、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成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B、官营丝织业的行省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8、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进入繁荣时期是()A、新石器时代晚期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9、下列制瓷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白瓷②青瓷③彩瓷④珐琅彩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10、下列各项中与城市经济繁荣无关的一项是()A、交子B、榷场C、瓦肆D、夜市11、宋代诗人刘迎在诗中写道:迄今井邑幼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8月月考历史试卷 含解析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8月月考历史试卷 含解析

天水一中高一级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历史试题(文科)(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铭文记载:周恭王三年,贵族裘卫用玉器和礼服从贵族矩伯手里换得1300亩田,并通过执政大臣进行了授田仪式,办理了换田手续,刻于青铜器上作为凭证。

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A. 贵族权重,世袭制巩固B. 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C. 田地买卖,私有制确立D. 田地交换,井田制动摇【答案】D【解析】题干反映的是贵族裘卫用玉器和礼服换得田地,并有授田仪式、换田手续和凭证。

题干材料没有体现贵族权重和世袭制,故A项错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土地归国家所有,因此题干材料说明井田制动摇,故D项正确.;私有制确立是在商鞅变法时,故C项错误。

题干材料反映的西周的土地制度,没有体现分封制,故D项错误。

2.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

到春秋中期,“公田不治”已很普遍,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到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由,开阡陌”。

这一变化说明A. 铁犁牛耕导致土地私有制的产生B. 商鞅变法标志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 各国变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 土地制度的变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强调西周末期至战国时期土地制度的变化,说明先秦时期的土地变革是随着社会发展逐步展开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D项正确。

铁犁牛耕提高了生产力,促使井田制瓦解,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提供了条件,但材料并未提及铁犁牛耕的作用,排除A。

商鞅变法允许土地的自由买卖,承认土地私有制度,但是对题干的片面解读,排除B。

题干并未体现土地制度的变化对小农经济的影响,排除C。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3.晚清官员卞宝第认为,“武夷北苑,夙著茶名。

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满山遍野,愈种愈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做国家的代称。

这主要是因为( )A.鬼神迷信思想盛行 B.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 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2.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佛教的广泛传播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3.“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

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

”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A.瓷器 B.丝绸 C.铁器 D.青铜器4.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5.《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6.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

以下对材料“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B.他到浮梁买茶时顺便到“瓦肆”听戏C.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D.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7.郭沫若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 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 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 井田制被初税亩完全代替8.西汉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为:“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

”据此分析,下列关于盐铁官营的表述,正确的是( )A.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 B.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C.以垄断经营排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9.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

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

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小农经济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10.西周分封时,青铜器被作为权力象征的礼物,由周王赐给诸侯,诸侯带着它去建立自己的领地。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礼器的比例减少。

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青铜器铸造水平停滞不前 B.青铜器的实用价值大C.“礼崩乐坏”的局面形成 D.铁器逐渐取代青铜器11.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12.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出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彩瓷等瓷器。

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 )A.商周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元明清时期13.明人董含说:“昔士大夫以清望为重,乡里富人,羞与为伍,有攀附者必峻绝之。

今人崇尚财货,贿拥资厚者,反屈体降志,或订忘形之交,或结婚姻之雅,而窥其处心积虑,不过利我财耳,遂使此辈忘其本来,足高气扬,傲然自得。

”材料信息表明当时( )A.士大夫逐利成风,道德败坏 B.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C.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14.清政府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该规定从实质上反映出( )A.资本主义萌芽危及封建王朝的统治B.纺织业内部出现了不正常的兼并现象C.清政府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 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15.乾隆《震泽县志》载:“(农村)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少隙则又计日受值为人佣作曰忙工。

”这说明当时震泽县农村( ) A.存在农业雇佣关系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16.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成为领先部门的除纺织业外,还有()A. 冶金业B. 化学工业C. 铁路业D. 航运事业17.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他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这段话表明()A. 英国在欧洲没有殖民地或自治领B. 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C. 世界经济联系加强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18.“日不落帝国”在一定意义上是英国的工业家、企业主开创的,而不是殖民军队和海军将领们通过征服缔造的。

这句话旨在()A. 肯定工业革命对英国殖民体系形成的重要作用B. 反思英国在世界范围殖民体系形成中的侵略性C. 揭示英国经济实力远在军事实力之上的事实D. 强调英国资产阶级主导帝国的发展而非殖民军队19.下图是英国19世纪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单位:%),当时英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新航路的开辟B. 圈地运动的推行C. 工业革命的发展D. 殖民扩张的加剧20.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

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A. 政治纷争加剧B. 军事对抗升级C. 文化差异加大D. 贫富差距拉大21.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

下列与材料中的“它”最相关的是()A. 新航路的开辟B. 早期的殖民扩张C. 第一次工业革命D. 第二次工业革命22.哥伦布等人新航路的开辟给欧洲资产阶级带来了“新天地”,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A. 亚洲、美洲的资源和非洲的人口B. 东方先进的科学技术C. 亚洲、美洲不同的历史文化遗产D. 日益广阔的世界市场23.1519年麦哲伦进行环球航行时,船队共5艘船,280名船员,总计费用830多万马拉维迪斯(西班牙货币单位)。

庞大的费用私人难以募集,而西班牙国王投资占75%。

这反映出的实质是( )A.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规模非常大B.官方支持是进行海外探险的重要条件C.社会经济发展使欧洲王室财富大增D.追求贵金属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24.《国史概要》一书说:“以澳门——果阿(印度地名)——里斯本的贸易而论……从澳门运往果阿,其巾数量最大的是生丝,1580—1590年从澳门运往果阿的生丝为3000担,价值白银24万两,利润达36万两……从果阿运回澳门的商品……以白银为大宗.这些白银是墨西哥和秘鲁出产的”对上述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中国处于入超地位C.葡萄牙建立海上霸权 D.中国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25.马克思说:“在真正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却是商业上的霸权造成了工业上的优势。

所以殖民制度在当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A. 西班牙的崛起B. 荷兰称雄海上C. 英国殖民帝国的建立D. 法国称霸欧洲26.“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

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

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马克思的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A.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B. 殖民活动的进步作用C. 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D.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性质27.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两家棉纺厂,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

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 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 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 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28.根据对英国南哈姆斯18个教区手工业者情况的调查,那里在1850年由鞋匠、木匠、石匠、铁匠、水轮工、茅屋工共计238人,到1910年降至118人。

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机械化和工厂化的冲击 B. 人口流动的频繁C. 圈地运动和农业革命D.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9.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其媒介是( )A. 炮舰B. 军队C.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D. 物美价廉的商品30.观察下面GDP增长数据统计表,分析美、英经济增长迅速的根本原因是 ( )A.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B. 殖民扩张与掠夺C. 工业革命,近代科技进步D. 海外贸易迅速发展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31.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五谷丰登,莫高窟“耕作图”男耕女织六畜兴旺材料二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

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的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处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而传统的城镇,商业机能则日渐浮现……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6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

明清时期,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中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种变异具体指哪一现象?这一现象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向?(14分)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并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反映和代表了我国古代文明的辉煌灿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