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考研高等数学基础辅导班讲义十
2011考研数学高等数学基础课程讲义
6.可微与可导的关系f x 在0x 处可微 f x 在一般地, y f x ,则dy 所以导数 dyf x dx也称为微商,就是微分之商的含义。
00f f 曲线y x 在原点的切线不存在(见上图)【例2】设函数试确定a b 、的值,使 f x 解 可导一定连续, f x 由110lim x f f())a 和(,())B b f b 之间是连续曲线[包之间是光滑曲线,也即每一点都有不垂直于处纵坐标相等。
点之间[不包括点A 和B]至少有一点,它的切线b01x 四、泰勒定理(泰勒公式)定理1(皮亚诺余项的n 阶泰勒公式)设 f x 在0x 处有n 阶导数,则有公式0001!f x f f x f x x x0x 其中 00nn R x o x x x x0lim 0n n x x R x x x有三个驻点和一个不可导点,考察它们两侧导数的符号,用第一充分判别法可知,另一个较小驻点为极小值点,原点为不可导点是极大值点,∴12=33f 为极小值【例3】设()f x 在0x 邻域内有定义,且00()()lim()nx x f x f x k x x ®-=-,其中n 为极值.解00()()()()nf x f x k x x x a -=+-,其中()()()n f x f x k x x a -=-+又可以用第一换元积分法,那么一般用第(2)22x x e dx注:复杂图形分割为若干个小图形,使其中每一个符合模型Ⅰ或模型Ⅱ加以计算,再相加.803.参数形式表出的曲线所围成的面积设曲线C 的参数方程()()x t y t j y ì=ïïíï=ïî()t a b #()a j a =,()b y b =,()t j 在 ,(或 ,)上有连续导数,且()0t j ³且连续则曲边梯形面积(曲线C 与直线x a =,x b =和x 轴所围成)()()b S ydx t t dtb y j ¢==蝌,y d =和y 轴围成绕y 轴旋转一周四、绕坐标轴旋转的旋转曲面的面积(数学一和数学二)轴一周所得旋转曲面的面积为S.β)处法线与曲线所围成图形的面积的另一交点为932,21623y dy【例2】设1D 是由抛物线是极大值点,也是最大值点.此时1V+xdxsin d常微分方程基本概念和一阶微分方程解得23u x x ,即223y x x 则2223322x y为空间一个点集则称 u f x y z ,,它们的几何意义不再讨论,在偏导数和全微分中会用到三元函数。
高等数学辅导讲义
第一部分函数极限连续历年试题分类统计及考点分布本部分常见的题型1.求分段函数的复合函数。
2.求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
3.讨论函数连续性,并判断间断点类型。
4.确定方程在给定区间上有无实根。
一、 求分段函数的复合函数 例1 (1988, 5分) 设2(),[()]1x f x e f x xϕ==-且()0x ϕ≥,求()x ϕ及其定义域。
解: 由2()x f x e =知2()[()]1x f x e xϕϕ==-,又()0x ϕ≥,则()0x x ϕ=≤.例2 (1990, 3分) 设函数1,1()0,1x f x x ⎧≤⎪=⎨>⎪⎩,则[()]f f x =1.练习题: (1)设1,1,()0,1,(),1,1,xx f x x g x e x ⎧<⎪===⎨⎪->⎩求[()]f g x 和[()]g f x ,并作出这两个函数的图形。
(2)设20,0,0,0,()(),,0,,0,x x f x g x x x x x ≤≤⎧⎧==⎨⎨>->⎩⎩求[()],[()],[()],[()]f f x g g x f g x g f x .二、 求数列的极限方法一 利用收敛数列的常用性质一般而言,收敛数列有以下四种常用的性质。
性质1(极限的唯一性) 如果数列{}n x 收敛,那么它的极限唯一。
性质2(收敛数列的有界性)如果数列{}n x 收敛,那么数列{}n x 一定有界。
性质3(收敛数列的保号性) 如果lim nn xa→∞=,且0a >(或0a <),那么存在0n N+∈,使得当0n n >时,都有0n x >(或0n x <).性质4(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如果,,lim lim nn n n xa yb →∞→∞==那么(1)()lim nn n xy a b →∞±=±;(2)lim nn n xy a b→∞∙=∙;(3)当0()nyn N +≠∈且0b ≠时,limn n nx a y b→∞=.例3 若 lim nn xa→∞=,则 limn n x a→∞=.注: 例3的逆命题是不对的, 例如我们取(1)nnx =-, 显然1limn n x →∞=,但数列(1)nnx=-没有极限。
高数第一部分5_一元微积分证明题
( ) f '( x) = 4 + 4 ln3 x − 4 = 4 ln3 x − 1 + x x xx
⎧< 0,
f
'(
x
)
⎪ ⎨
=
0,
⎪⎩> 0,
0< x<1 x =1 1< x
由于 lim f ( x)= lim f ( x)=+∞,因此f ( x)无最大值
x→0
x → +∞
f ( x)的最小值为f (1) = 4 − k
定理:若函数f ( x)在[a, b]上连续,在
(a, b)内可导,则存在ξ ∈ (a, b),使得
f (b) − f (a) = f '(ξ )(b − a);
(II)证明:若函数f ( x)在x = 0处连续,
在(0,δ )(δ > 0)内可导,且 lim f '( x) = A, x → 0+
f ( x)的图形为U型,故其在(0, +∞)零点有三种情形: (1) f ( x)的最小值大于零,即k < 4 ⇒ 无零点 (2) f ( x)的最小值小于零,即k > 4 ⇒ 2零点 (3) f ( x)的最小值等于零,即k = 4 ⇒ 1零点
⎧(1) k < 4时无交点 ⇒ ⎨⎪(2) k > 4时两个交点
2
π
−
0 > k > m ⇒ 2零点
k = m ⇒ 1零点
π2
4
⎞ − 1 ⎟⎟⎠ 或k
>
0
⇒
无零点
(03年数二,12分) 讨论曲线y = 4 ln x + k 与y = 4 x + ln4 x的交点个数.
(完整word版)高等数学辅导讲义
第一部分函数极限连续历年试题分类统计及考点分布本部分常见的题型1.求分段函数的复合函数。
2.求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
3.讨论函数连续性,并判断间断点类型。
4.确定方程在给定区间上有无实根。
一、 求分段函数的复合函数例1 (1988, 5分) 设2(),[()]1x f x e f x x ϕ==-且()0x ϕ≥,求()x ϕ及其定义域。
解: 由2()x f x e =知2()[()]1x f x e x ϕϕ==-,又()0x ϕ≥,则()0x x ϕ=≤.例2 (1990, 3分) 设函数1,1()0,1x f x x ⎧≤⎪=⎨>⎪⎩,则[()]f f x =1.练习题: (1)设 1,1,()0,1,(),1,1,x x f x x g x e x ⎧<⎪===⎨⎪->⎩求[()]f g x 和[()]g f x , 并作出这两个函数的图形。
(2)设20,0,0,0,()(),,0,,0,x x f x g x x x x x ≤≤⎧⎧==⎨⎨>->⎩⎩求[()],[()],[()],[()]f f x g g x f g x g f x .二、 求数列的极限方法一 利用收敛数列的常用性质一般而言,收敛数列有以下四种常用的性质。
性质1(极限的唯一性) 如果数列{}n x 收敛,那么它的极限唯一。
性质2(收敛数列的有界性)如果数列{}n x 收敛,那么数列{}n x 一定有界。
性质3(收敛数列的保号性) 如果lim n n x a →∞=,且0a >(或0a <),那么存在0n N +∈,使得当0n n >时,都有0n x >(或0n x <).性质4(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如果,,lim lim n n n n x a y b →∞→∞==那么(1)()lim n n n x y a b →∞±=±;(2)lim n n n x y a b →∞•=•;(3)当0()n y n N +≠∈且0b ≠时,limn n n x a y b→∞=.例3 若lim nn xa →∞=,则lim nn xa →∞=.注: 例3的逆命题是不对的, 例如我们取(1)n n x =-, 显然1lim n n x →∞=,但数列(1)n n x =-没有极限。
10考研高等数学强化讲义(第三章)全
第三章 一元函数积分学§3. 1 不定积分(甲)内容要点一、基本概念与性质1.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设函数()x f 和()x F 在区间I 上有定义,若()()x f x F ='在区间I 上成立。
则称()x F 为()x f 在区间I 的原函数,()x f 在区间I 中的全体原函数成为()x f 在区间I 的不定积分,记为()⎰dx x f 。
原函数:()()⎰+=C x F dx x f其中⎰称为积分号,x 称为积分变量,()x f 称为被积分函数,()dx x f 称为被积表达式。
2.不定积分的性质 设()()⎰+=C x F dx x f ,其中()x F 为()x f 的一个原函数,C 为任意常数。
则(1)()()⎰+='C x F dx x F 或()()⎰+=C x F x dF 或⎰+=+C x F C x F d )(])([ (2)()[]()x f dx x f ='⎰或()[]()dx x f dx x f d =⎰(3)()()⎰⎰=dx x f k dx x kf (4)()()[]()()⎰⎰⎰±=±dx x g dx x f dx x g x f3.原函数的存在性一个函数如果在某一点有导数,称为可导;一个函数有不定积分,称为可积。
原函数存在的条件:比连续要求低,连续一定有原函数,不连续有时也有原函数。
可导要求比连续高。
⎰-dx ex这个不定积分一般称为积不出来,但它的积分存在,只是这个函数的积分不能用初等函数表示出来设()x f 在区间I 上连续,则()x f 在区间I 上原函数一定存在,但初等函数的原函数不一定是初等函数,例如()⎰dx x 2sin ,()⎰dx x 2cos ,⎰dx x x sin ,⎰dx x x cos ,⎰x dx ln ,⎰-dxe x 2等被积函数有原函数,但不能用初等函数表示,故这些不定积分均称为积不出来。
10考研高等数学强化讲义(第三章)全
第三章 一元函数积分学§3. 1 不定积分(甲)内容要点一、基本概念与性质1.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设函数()x f 和()x F 在区间I 上有定义,若()()x f x F ='在区间I 上成立。
则称()x F 为()x f 在区间I 的原函数,()x f 在区间I 中的全体原函数成为()x f 在区间I 的不定积分,记为()⎰dx x f 。
原函数:()()⎰+=C x F dx x f其中⎰称为积分号,x 称为积分变量,()x f 称为被积分函数,()dx x f 称为被积表达式。
2.不定积分的性质 设()()⎰+=C x F dx x f ,其中()x F 为()x f 的一个原函数,C 为任意常数。
则(1)()()⎰+='C x F dx x F 或()()⎰+=C x F x dF 或⎰+=+C x F C x F d )(])([ (2)()[]()x f dx x f ='⎰或()[]()dx x f dx x f d =⎰(3)()()⎰⎰=dx x f k dx x kf (4)()()[]()()⎰⎰⎰±=±dx x g dx x f dx x g x f3.原函数的存在性一个函数如果在某一点有导数,称为可导;一个函数有不定积分,称为可积。
原函数存在的条件:比连续要求低,连续一定有原函数,不连续有时也有原函数。
可导要求比连续高。
⎰-dx ex这个不定积分一般称为积不出来,但它的积分存在,只是这个函数的积分不能用初等函数表示出来设()x f 在区间I 上连续,则()x f 在区间I 上原函数一定存在,但初等函数的原函数不一定是初等函数,例如()⎰dx x 2sin ,()⎰dx x 2cos ,⎰dx x x sin ,⎰dx x x cos ,⎰x dx ln ,⎰-dxe x 2等被积函数有原函数,但不能用初等函数表示,故这些不定积分均称为积不出来。
张宇高数讲义
(
x)
=
⎧⎪ x 2 ⎨
cos
1 x2
,
⎪⎩0,
x≠0。 x=0
则在 (−∞, + ∞) 内下列正确的是:
( A) f ( x)不连续且不可微,F ( x)可微,且为f ( x)的原函数 ( B) f ( x)不连续,不存在原函数 ,因而F ( x)不是f ( x)的原函数 (C ) f ( x)和 F ( x)均为可微函数,且 F ( x)为f ( x)的一个原函数 ( D) f ( x)连续,且F′( x) = f ( x)
故
原式
=
lim
x→0
tan
x− x3
sin
x
=
lim
x→0
tan x
x
⋅
1
−
cos x2
x
=
1
.
2
【例
5】求
⎡
lim
x→∞
⎢⎣
x
−
x2
ln⎜⎛1 ⎝
+
1 x
⎟⎠⎞⎥⎦⎤
解
令
x
=
1 t
解:可以验证 x = 0 为 f ( x) 的第二类间断点,因为:
lim
x→0
f
(x)
=
0+
lim
x→0
2 x
sin
1 x2
,故
x
=
0
为
f
( x) 的第二类振荡间断点,可能存在原函数。
又:
F′(0)
=
lim
x2
cos
1 x2
−0
=
0,
故F ( x)可微。即:
x→0 x − 0
2011考研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强化课程讲义全
2011考研强化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讲义第1讲随机事件和概率1.1 知识网络图1.2 重点考核点的分布(1)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2)概率的定义与性质(含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加法公式).*(3)条件概率与概率的乘法公式.**(4)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含事件的独立性).**(5)全概公式与贝叶斯(Bayes)公式.(6)伯努利(Bernoulli)概型.各个考核点前面加“**”表示重点考核点;“*”表示次重点考核点;括号前没有标注的表示一般考核点(下同).1.3 课上复习内容1.3.1 预备知识在复习“概率论”之前,我们需要掌握“二值集合”、“组合分析中的几个定理”、“随机现象及其统计规律”和“微积分”等内容,下面将有关内容作一简单介绍:1.3.1.1 二值集合集合是一个不能给出数学定义的概念,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给它一个定性描述.所谓集合就是按照某些规定能够识别的一些具体对象或事物的全体.构成集合的每一个对象或事物叫做集合的元素.集合通常用大写字母A,B,C表示,其元素用小写字母a,b,c表示.设A是一个集合,如果a是A的元素,记作a∈A,用“1”表示这一隶属关系;如果a 不是A的元素,记作a∈A(或a∉A),用“0”表示这一隶属关系.因此,我们称这种集合为“二值集合”,在初等概率论中,我们只研究这样的集合.有关二值集合的表示方法、基本性质在初等数学中已作过详细讨论,这里不再重复.下面仅就集合的“相等”与“等价”概念以及集合分类情况作一简单介绍.例1设A={2,4,8},则集合A的所有子集是,{2},{4},{8},{2,4},{2,8},{4,8},{2,4,8}.注意,在考虑集合A的所有子集时,不要把空集和它本身忘掉.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A⊂B,B⊂A,那么称集合A与B相等,记作A=B.很明显,含有相同元素的两个集合相等.例2设A={0,2,3},B={x|x为方程x3-5x2+6x=0的解},则A=B.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B的每一个元素对应于A的唯一的元素,反之A的每一个元素对应于B的唯一的元素,那么就说在A和B的元素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并称A与B等价,记作A~B.与自然数集N等价的任何集合,称为可列集.显然,一切可列集彼此都是等价的.今后我们常称这类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可列个(或可数个),并把有限个或可列个统称为至多可列个(或至多可数个).例3设A={a|a=2n,n∈N},B={b|b=n2+1,n∈N},则A~B.由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集合的分类如下:1.3.1.2 组合分析中的几个定理1.加法原理定理1设完成一件事有n类方法,只要选择任何一类中的一种方法,这件事就可以完成.若第一类方法有m1种,第二类方法有m2种,……,第n类方法有m n种,并且这m1+m2+…+m n种方法里,任何两种方法都不相同,则完成这件事就有m1+m2+…+m n种方法.2.乘法原理定理2设完成一件事有n个步骤,第一步有m1种方法,第二步有m2种方法,……第n步有m n种方法,并且完成这件事必须经过每一步,则完成这件事共有m1m2…m n种方法.3.排列定义1 从n个不同元素中,每次取出m个元素,按照一定顺序排成一列,称为从n 个元素中每次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定理3从n个不同元素中,有放回地逐一取出m个元素进行排列(简称为可重复排列),共有n m种不同的排列.例4 袋中有N个球,其中M个为白色,从中有放回地取出n个:①N=10,M=2,n=3;②N=10,M=4,n=3.考虑以下各事件的排列数:(Ⅰ)全不是白色的球.(Ⅱ)恰有两个白色的球.(Ⅲ)至少有两个白色的球.(Ⅳ)至多有两个白色的球.(Ⅴ)颜色相同.(Ⅵ)不考虑球的颜色.答案是:①当M=2时,(Ⅰ)83.(Ⅱ)3×22×8.(Ⅲ)3×22×8+23.(Ⅳ)3×22×8+3×2×83+83(或103-23).(Ⅴ)23+83.(Ⅵ)103.②当M=4时,将上面的2→4,8→6即可.分析这是一个可重复的排列问题.由定理3,可求出其排列数.问题恰有两个白色球的答案中为什么是3倍的22×8,而不是1倍或6倍的?提示根据加法原理.定理4 从n 个不同元素中,无放回地取出m 个(m ≤n )元素进行排列(简称为选排列)共有)!(!)1()1(m n n m n n n -=+--种不同的排列.选排列的种数用mn A (或mn P )表示,即)!(!m n n A m n -=特别地,当m =n 时的排列(简称为全排列)共有n ·(n -1)(n -2)·…·3·2·1=n ! 种不同排列.全排列的种数用P n (或nn A )表示,即P n =n !,并规定0!=1.4.组合定义2 从n 个不同元素中,每次取出m 个元素不考虑其先后顺序作为一组,称为从n 个元素中每次取出m 个元素的组合.定理5 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组合(简称为一般组合)共有(1)(1)!!!()!n n n m n m m n m --+=-种不同的组合.一般组合的组合种数用mn C (或⎪⎪⎭⎫⎝⎛m n )表示,即 ,)!(!!m n m n C m n -=并且规定.10=n C 不难看出m m nnm A C p =⋅例5 袋中有N 个球,其中M 个为白色,从中任取n 个: ①N =10,M =2,n =3;②N =10,M =4,n =3. 考虑以下各事件的组合数: (Ⅰ)全不是白色的球. (Ⅱ)恰有两个白色的球. (Ⅲ)至少有两个白色的球. (Ⅳ)至多有两个白色的球. (Ⅴ)颜色相同. (Ⅵ)不考虑球的颜色. 答案是:①当M =2时,(Ⅰ).0238C C (Ⅱ).1822C C (Ⅲ).1822C C(Ⅳ)211203328282810().C C C C C C C ++或 (Ⅴ).38C (Ⅵ)⋅310C②当M =4时,(Ⅰ).0436C C (Ⅱ).1624C C (Ⅲ).06341624C C C C +(Ⅳ))(34310360426141624C C C C C C C C -++或. (Ⅴ).3634C C +(Ⅵ)⋅310C分析(略)定理6 从不同的k 类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从第1类n 1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1个,从第2类n 2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 2个,……,从第k 类n k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 k 个,并且n i ≥m i >0(i =1,2,…,k )(简称为不同类元素的组合),共有iik k m n ki m n m n m n C CC C ∏==12211 种不同取法.例6 从3个电阻,4个电感,5个电容中,取出9个元件,问其中有2个电阻,3个电感,4个电容的取法有多少种?解 这是一个不同类元素的组合问题.由定理6知,共有60151413252423==C C C C C C即60种取法.例7 五双不同号的鞋,从中任取4只,取出的4只都不配对(即不成双),求(Ⅰ)排列数;(Ⅱ)组合数.答案是:(Ⅰ)141618110C C C C ;(Ⅱ).1212121245C C C C C分析(略)1.3.1.3 微积分概率论可以分为“高等概率论”与“初等概率论”.初等概率论是建立在排列组合和微积分等数学方法的基础上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中的“概率论”就是初等概率论.微积分作为初等概率论的基础知识,除了我们已经比较了解的“函数、极限、连续、可导、可积”等概念之外,还应了解下面的有关概念.1.可求积与不可求积在微积分中,求不定积分与求导数有很大不同,我们知道,任何初等函数的导数仍为初等函数,而许多初等函数的不定积分,例如x x x x x xx x x x x d 1,d sin ,d ln 1,d sin ,d e 322+⎰⎰⎰⎰⎰- 等,虽然它们的被积函数的表达式都很简单,但在初等函数的范围内却积不出来.这不是因为积分方法不够,而是由于被积函数的原函数不是初等函数的缘故.我们称这种函数是“不可求积”的.因此,我们可以将函数划分为:在初等概率论中,正态分布密度函数就是属于可积而不可求积的一类函数. 2.绝对收敛(1)任意项级数的绝对收敛所谓任意项级数是指级数的各项可以随意地取正数、负数或零.下面给出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两个概念.定义3 若任意项级数nn u∑∞=1的各项取绝对值所成的级数||1nn u∑∞=收敛,则称级数nn u ∑∞=1是绝对收敛的;若||1nn u∑∞=发散,而级数n n u ∑∞=1收敛,则称级数n n u ∑∞=1是条件收敛的.例如,级数nn n 1)1(11+∞=-∑是收敛的,但各项取绝对值所成的级数 ++++=-+∞=∑nn n n 1...211|1)1(|11是发散的,因而级数n n n 1)1(11+∞=-∑是条件收敛.又如,级数2111)1(n n n +∞=-∑各项取绝对值所成级数++++=-+∞=∑222111211|1)1(|nnn n是收敛的,因而级数2111)1(n n n +∞=-∑是绝对收敛的. 定理7 若级数nn u∑∞=1绝对收敛,则nn u∑∞=1必定收敛.证明 令),2,1()0(0)0(|)|(21=⎩⎨⎧<≥=+=n u u u u u v n n n n n n ,,于是 )⋯=≥≥,2,1(0||n v u n n . 由||1nn u∑∞=收敛,根据正项级数的比较判别法,可知级数n n v ∑∞=1是收敛的.考虑到 ,||2n n n u v u -= 根据级数的基本性质,可知级数nn u∑∞=1也是收敛的.根据上面的定理,判断任意一个级数nn u∑∞=1的收敛性,可以先判断它是否绝对收敛.如果||1nn u∑∞=收敛,则n n u ∑∞=1也收敛.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借助于正项级数的判别法来判断任意项级数的敛散性了.但是,当级数||1nn u∑∞=发散时,不能由此推出级数n n u ∑∞=1也发散.在初等概率论中,我们将用绝对收敛这一概念来给出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的定义. (2)无穷积分的绝对收敛定义4 如果函数f (x )在任何有限区间[a ,b ](b >a )上可积,并且积分x x f ad |)(|⎰+∞收敛,那么,我们称积分x x f ad )(⎰+∞是绝对收敛的.此时,我们也称函数f (x )在无穷区间[a ,+∞)上绝对可积.定理8 若积分x x f ad )(⎰+∞绝对收敛,则x x f ad )(⎰+∞必定收敛.上面的定理的逆定理并不成立,也就是说,从x x f ad )(⎰+∞的收敛性,不能推出x x f ad |)(|⎰+∞也收敛,例如,积分⎰+∞-d sin x xx是收敛的,但是积分x xx d |sin |0⎰+∞却发散.这一点与定积分不同,对于定积分,从x x f bad )(⎰的存在性,必能推出xx f bad |)(|⎰存在.若积分x x f ad )(⎰+∞收敛,而积分x x f ad |)(|⎰+∞发散时,则称积分x x f ad )(⎰+∞为条件收敛的.例如积分x xxad sin ⎰+∞是条件收敛的. 在初等概率论中,我们将用绝对可积这一概念来给出连续型随机变量均值的定义. 1.3.2 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1.随机现象及其统计规律性在客观世界中存在着两类不同的现象:确定性现象和随机现象. 在一组不变的条件S 下,某种结果必定发生或必定不发生的现象称为确定性现象.这类现象的一个共同点是:事先可以断定其结果.在一组不变的条件S 下,具有多种可能发生的结果的现象称为随机现象.这类现象的一个共同点是:事先不能预言多种可能结果中究竟出现哪一种.一般来说,随机现象具有两重性:表面上的偶然性与内部蕴含着的必然规律性.随机现象的偶然性又称为它的随机性.在一次实验或观察中,结果的不确定性就是随机现象随机性的一面;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大量重复实验或观察时呈现出来的规律性是随机现象必然性的一面,称随机现象的必然性为统计规律性.2.随机试验与随机事件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对随机现象进行的一次观测或一次实验统称为它的一个试验.如果这个试验满足下面的三个条件:(1)在相同的条件下,试验可以重复地进行.(2)试验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且事先可以确知试验的所有结果.(3)在进行试验前不能确定出现哪一个结果.那么我们就称它是一个随机试验,以后简称为试验.一般用字母E表示.问题“一个具体的人,在一次乘车郊游时,因发生交通事故而受伤”,是否为随机试验?在随机试验中,每一个可能出现的不可分解的最简单的结果称为随机试验的基本事件或样本点,用ω表示;而由全体基本事件构成的集合称为基本事件空间或样本空间,记为Ω.例8设E1为在一定条件下抛掷一枚匀称的硬币,观察正、反面出现的情况.记ω1是出现正面,ω2是出现反面.于是Ω由两个基本事件ω1,ω2构成,即Ω={ω1,ω2}.例9 设E2为在一定条件下掷一粒骰子,观察出现的点数.记ωi为出现i个点(i=1,2,…,6).于是有Ω={ω1,ω2,…,ω6}.问题例8、例9中样本空间Ω的子集个数是多少?为什么?所谓随机事件是样本空间Ω的一个子集,随机事件简称为事件,用字母A,B,C等表示.因此,某个事件A发生当且仅当这个子集中的一个样本点ω发生,记为ω∈A.在例9中,Ω={ω1,ω2,…,ω6},而E2中的一个事件是具有某些特征的样本点组成的集合.例如,设事件A={出现偶数点},B={出现的点数大于4},C={出现3点},可见它们都是Ω的子集.显然,如果事件A发生,那么子集{ω2,ω4,ω6}中的一个样本点一定发生,反之亦然,故有A={ω2,ω4,ω6};类似地有B={ω5,ω6}和C={ω3}.一般而言,在例9中,任一由样本点组成的Ω的子集也都是随机事件.1.3.3 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事件之间的关系有:“包含”、“等价(或相等)”、“互不相容(或互斥)”以及“独立”四种.事件之间的基本运算有:“并”、“交”以及“逆”.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下面问题的讨论我们都假定是在同一样本空间Ω中进行的.1.事件的包含关系与等价关系设A,B为两个事件.如果A中的每一个样本点都属于B,那么称事件B包含事件A,或称事件A包含于事件B,记为A⊂B或B⊃A.如果A⊃B与B⊃A同时成立,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等价或相等,记为A=B.在下面的讨论中,我们经常说“事件相同、对应概率相等”,这里的“相同”指的是两个事件“等价”.2.事件的并与交设A,B为两个事件.我们把至少属于A或B中一个的所有样本点构成的集合称为事件A与B的并或和,记为A∪B或A+B.设A ,B 为两个事件.我们把同时属于A 及B 的所有样本点构成的集合称为事件A 与B 的交或积,记为A ∩B 或A ·B ,有时也简记为AB .3.事件的互不相容关系与事件的逆设A ,B 为两个事件,如果A ·B =,那么称事件A 与B 是互不相容的(或互斥的). 对于事件A ,我们把不包含在A 中的所有样本点构成的集合称为事件A 的逆(或A 的对立事件),记为.A 我们规定它是事件的基本运算之一.在一次试验中,事件A 与A 不会同时发生(即A ·A =,称它们具有互斥性),而且A与A 至少有一个发生(即A +A =Ω,称它们具有完全性).这就是说,事件A 与A 满足:⎪⎩⎪⎨⎧=+∅=⋅.,ΩA A A A 问题 (1)事件的互不相容关系如何推广到多于两个事件的情形?(2)三个事件A ,B ,C ,ABC =与⎪⎩⎪⎨⎧∅=∅=∅=BC AC AB ,, 关系如何?根据事件的基本运算定义,这里给出事件之间运算的几个重要规律: (1)A (B +C )=AB +AC (分配律). (2)A +BC =(A +B )(A +C )(分配律).(3)B A B A ⋅=+ (德·摩根律).(4)B A B A +=⋅(德·摩根律).有了事件的三种基本运算我们就可以定义事件的其他一些运算.例如,我们称事件AB 为事件A 与B 的差,记为A -B .可见,事件A -B 是由包含于A 而不包含于B 的所有样本点构成的集合.例10 在数学系学生中任选一名学生.设事件A ={选出的学生是男生},B ={选出的学生是三年级学生},C ={选出的学生是科普队的}.(1)叙述事件ABC 的含义.(2)在什么条件下,ABC =C 成立? (3)在什么条件下,C ⊂B 成立?解 (1)事件ABC 的含义是,选出的学生是三年级的男生,不是科普队员.(2)由于ABC ⊂C ,故ABC =C 当且仅当C ⊂ABC .这又当且仅当C ⊂AB ,即科普队员都是三年级的男生.(3)当科普队员全是三年级学生时,C 是B 的子事件,即C ⊂B 成立. 4.事件的独立性设A ,B 是某一随机试验的任意两个随机事件,称A 与B 是相互独立的,如果P (AB )=P (A )P (B ).可见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是建立在概率基础上事件之间的一种关系.所谓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就是指其中一个事件发生与否不影响另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即当P (B )≠0时,A 与B 相互独立也可以用)()|(A P B A P =来定义.由两个随机事件相互独立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若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则A 与B ,A 与B ,A 与B 也相互独立.如果事件A ,B ,C 满足⎪⎪⎩⎪⎪⎨⎧====),()()()(),()()(),()()(),()()(C P B P A P ABC P C P A P AC P C P B P BC P B P A P AB P 则称事件A ,B ,C 相互独立.注意,事件A ,B ,C 相互独立与事件A ,B ,C 两两独立不同,两两独立是指上述四个式子中前三个式子成立.因此,相互独立一定是两两独立,但反之不一定.例11 将一枚硬币独立地掷两次,引进事件:A ={掷第一次出现正面},B ={掷第二次出现正面},C ={正、反面各出现一次},则事件A ,B ,C 是相互独立,还是两两独立?解 由题设,可知P (AB )=P (A )P (B ),即A ,B 相互独立.而1()(())()()(),4P AC P A AB AB P AB P A P B =+===()()()()()(()())P A P C P A P AB AB P A P AB P AB =+=+⋅=+⨯=41)4121(21 故A ,C 相互独立,同理B ,C 也相互独立.但是P (ABC )=P (∅)=0, 而 ,81212121)()()(=⨯⨯=C P B P A P 即 )()()()(C P B P A P ABC P ≠,因此A ,B ,C 两两独立.问题 (1)两个事件的“独立”与“互斥”之间有没有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即P (A )>0,P (B )>0时,有关系吗?为什么?(2)设0<P (A )<1,0<P (B )<1,P (B |A )+P (B |A )=1.问A 与B 是否独立,为什么?由此可以得到什么结论?1.3.4 概率的定义与性质1.概率的公理化定义定义5 设E 是一个随机试验,Ω为它的样本空间,以E 中所有的随机事件组成的集合为定义域,定义一个函数P (A )(其中A 为任一随机事件),且P (A )满足以下三条公理,则称函数P (A )为事件A 的概率.公理1(非负性) 0≤P (A )≤1.公理2(规范性) P (Ω)=1.公理3(可列可加性) 若A 1,A 2,…,A n ,…两两互斥,则).()(11i i i i A P A P ∑∞=∞==由上面三条公理可以推导出概率的一些基本性质. 性质1(有限可加性) 设A 1,A 2,…,A n 两两互斥,则).()(11i ni i n i A P A P ∑===性质2(加法公式) 设A ,B 为任意两个随机事件,则P (A +B )=P (A )+P (B )-P (AB ).性质3 设A 为任意随机事件,则P (A )=1-P (A ).性质4 设A ,B 为两个任意的随机事件,若A ⊂B ,则P (B -A )=P (B )-P (A ).由于P (B -A )≥0,根据性质4可以推得,当A ⊂B 时,P (A )≤P (B ). 例12 设A ,B ,C 是三个随机事件,且=====)()(,41)()()(CB P AB P C P B P A p 0,81)(=AC P ,求A ,B ,C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解 设D ={A ,B ,C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则D =A +B +C ,于是 P (D )=P (A +B +C )=P (A )+P (B )+P (C )-P (AB )-P (BC )-P (AC )+P (ABC ).又因为,41)()()(===C P B P A P ,0)()(==CB P AB P 81)(=AC P ,而由P (AB )=0,有P (ABC )=0,所以⋅=-=858143)(D P 问题 怎样由P (AB )=0推出P (ABC )=0? 提示 利用事件的关系与运算导出.例13 设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P (A )=a ,P (B )=b .若事件C 发生,必然导致A 与B 同时发生,求A ,B ,C 都不发生的概率.解 由于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因此P (AB )=P (A )·P (B )=a ·b .考虑到C ⊂AB ,故有,B A B A AB C ⊃+=⊃因此).1)(1()()()()(b a B P A P B A P C B A P --===2.概率的统计定义定义6 在一组不变的条件S 下,独立地重复做n 次试验.设μ是n 次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次数,当试验次数n 很大时,如果A 的频率f n (A )稳定地在某一数值p 附近摆动;而且一般说来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多,这种摆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小,则称数值p 为事件A 在条件组S 下发生的概率,记作.)(p A P =问题 (1)试判断下式p n n =∞→μlim成立吗?为什么?(2)野生资源调查问题 池塘中有鱼若干(不妨假设为x 条),先捞上200条作记号,放回后再捞上200条,发现其中有4条带记号.用A 表示事件{任捞一条带记号},问下面两个数2004,200x 哪个是A 的频率?哪个是A 的概率?为什么?3.古典概型古典型试验:(Ⅰ)结果为有限个;(Ⅱ)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同的.等概完备事件组:(Ⅰ)完全性;(Ⅱ)互斥性;(Ⅲ)等概性.(满足(Ⅰ),(Ⅱ)两条的事件组称为完备事件组)定义7 设古典概型随机试验的基本事件空间由n 个基本事件组成,即Ω={ω1,ω2,…,ωn }.如果事件A 是由上述n 个事件中的m 个组成,则称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nm A P )( (1-1) 所谓古典概型就是利用式(1-1)来讨论事件发生的概率的数学模型.根据概率的古典定义可以计算古典型随机试验中事件的概率.在古典概型中确定事件A 的概率时,只需求出基本事件的总数n 以及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m .为此弄清随机试验的全部基本事件是什么以及所讨论的事件A 包含了哪些基本事件是非常重要的.例14 掷两枚匀称的硬币,求它们都是正面的概率.解 设A ={出现正正},其基本事件空间可以有下面三种情况:(Ⅰ)Ω1={同面、异面},n 1=2.(Ⅱ)Ω2={正正、反反、一正一反},n 2=3.(Ⅲ)Ω3={正正、反反、反正、正反},n 3=4.于是,根据古典概型,对于(Ⅰ)来说,由于两个都出现正面,即同面出现,因此,m 1=1,于是有21)(=A P . 而对于(Ⅱ)来说,m 2=1,于是有31)(=A P . 而对于(Ⅲ)来说,m 3=1,于是有41)(=A P . 问题 以上讨论的三个结果哪个正确,为什么?例15 求1.3.1预备知识的例5中(Ⅰ)至(Ⅴ)问的概率.答案是:①当M =2时,(Ⅰ)⋅31038/C C (Ⅱ)⋅31018/C C (Ⅲ)⋅31018/C C (Ⅳ)1. (Ⅴ)⋅31038/C C②当M =4时,(Ⅰ)⋅31038/C C (Ⅱ)⋅3101624/C C C (Ⅲ)310341624/)(C C C C +.(Ⅳ)31034310/)(C C C -. (Ⅴ) 3103634/)(C C C +. 分析(略)问题 (1)例15中各问可否使用排列做,为什么?(2)用排列或组合完成例15时哪种方法较为简便?例16 求1.3.1预备知识的例4中(Ⅰ)至(Ⅴ)问的概率.答案是:①当M =2时,(Ⅰ)3310/8. (Ⅱ)3210/823⨯⨯. (Ⅲ)33210/)2823(+⨯⨯.(Ⅳ)33310/)210(-. (Ⅴ)33310/)82(+.②当M =4时,将上面的2→4,8→6即可.分析(略)问题 (1)例16中各问可否使用组合做,为什么?(2)用元素可重复的排列或组合完成例16时,哪种方法较为简便?(3)小结一下“古典概型”中“有放回地抽取”与“无放回地抽取”时分别应采用的方法.例17 求1.3.1预备知识的例7中“取出的4只都不配对”的概率.答案是:410141618110/P C C C C 或 4111145222210/C C C C C C . 分析(略)例18 从一副扑克牌的13张梅花中,有放回地取3次,求三张都不同号的概率. 解 这是一个古典概型问题.设A ={三张都不同号}.由题意,有n =133,m =313P ,则 ⋅==169132)(n m A P问题 如果我们进一步问三张都同号,三张中恰有两张同号如何求出?另外,本题可否使用二项概型计算?例19 在20枚硬币的背面分别写上5或10,两者各半,从中任意翻转10枚硬币,这10枚硬币背面的数字之和为100,95,90,…,55,50,共有十一种不同情况.问出现“70,75,80”与出现“100,95,90,85,65,60,55,50”的可能性哪个大,为什么?答案是:出现“70,75,80”可能性大,约为82%.分析 这是一个古典概型问题.设A ={出现“70,75,80”},由题意,有,2,6104105105101020C C C C m C n +==则 ⋅==184756151704)(n m A P 4.几何概型几何型试验:(Ⅰ)结果为无限不可数;(Ⅱ)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均匀的.定义4 设E 为几何型的随机试验,其基本事件空间中的所有基本事件可以用一个有界区域来描述,而其中一部分区域可以表示事件A 所包含的基本事件,则称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Ω=L A L A P (1-2) 其中L (Ω)与L (A )分别为Ω与A 的几何度量.所谓几何概型就是利用式(1-2)来讨论事件发生的概率的数学模型.注意,上述事件A 的概率P (A )只与L (A )有关,而与L (A )对应区域的位置及形状无关. 例20 候车问题 某地铁每隔5 min 有一列车通过,在乘客对列车通过该站时间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求每一个乘客到站等车时间不多于2 min 的概率.解 设A ={每一个乘客等车时间不多于2 min}.由于乘客可以在接连两列车之间的任何一个时刻到达车站,因此每一乘客到达站台时刻t 可以看成是均匀地出现在长为5 min 的时间区间上的一个随机点,即Ω=[0,5).又设前一列车在时刻T 1开出,后一列车在时刻T 2到达,线段T 1T 2长为5(见图1-1),即L (Ω)=5;T 0是T 1T 2上一点,且T 0T 2长为2.显然,乘客只有在T 0之后到达(即只有t 落在线段T 0T 2上),等车时间才不会多于2min ,即L (A )=2.因此图1-1⋅=Ω=52)()()(L A L A P 问题 (1)例20可否使用一维均匀分布来计算?(2)举例说明:(Ⅰ)概率为0的事件不一定是不可能事件.(Ⅱ)概率为1的事件不一定是必然事件.例21 会面问题 甲乙两艘轮船驶向一个不能同时停泊两艘轮船的码头,它们在一昼夜内到达的时间是等可能的,如果甲船和乙船停泊的时间都是两小时,它们同日到达时会面的概率是多少?解 这是一个几何概型问题.设A ={它们会面}.又设甲乙两船到达的时刻分别是x ,y ,则0≤x ≤24,0≤y ≤24.由题意可知,若要甲乙会面,必须满足|x -y |≤2,即图中阴影部分.由图1-2可知:L (Ω)是由x =0,x =24,y =0,y =24图1-2所围图形面积S =242,而L (A )=242-222,因此.)2422(1242224)()()(2222-=-=Ω=L A L A P 问题 例21可否使用二维均匀分布来计算?1.3.5 条件概率与概率的乘法公式1.条件概率前面我们所讨论的事件B 的概率P S (B ),都是指在一组不变条件S 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但是为了叙述简练,一般不再提及条件组S ,而把P S (B )简记为P (B )).在实际问题中,除了考虑概率P S (B )外,有时还需要考虑“在事件A 已发生”这一附加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与前者相区别,称后者为条件概率,记作P (B |A ),读作在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的概率.在一般情况下,如果A ,B 是条件S 下的两个随机事件,且P (A )≠0,则在A 发生的前提下B 发生的概率(即条件概率)为)()()|(A P AB P A B P =, (1-3) 并且满足下面三个性质:(1)(非负性)P (B |A )≥0;(2)(规范性)P (Ω|A )=1;(3)(可列可加性)如果事件B 1,B 2,…互不相容,那么).|()|(11A B P A B P i i i i ∑∞=∞==问题 (1)条件概率在原样本空间Ω中是某一个事件的概率吗?(2)如何判断一个问题中所求的是条件概率还是无条件概率?(3)在一个具体问题中条件概率如何获得?例22 设随机事件B 是A 的子事件,已知P (A )=1/4,P (B )=1/6,求P (B |A ).分析 这是一个条件概率问题.解 因为B ⊂A ,所以P (B )=P (AB ),因此⋅===32)()()()()|(A P B P A P AB P A B P 2.概率的乘法公式在条件概率公式(1-3)的两边同乘P (A ),即得P (AB )=P (A )P (B |A ). (1-4)例23 在100件产品中有5件是不合格的,无放回地抽取两件,问第一次取到正品而第二次取到次品的概率是多少?解 设事件A ={第一次取到正品},B ={第二次取到次品}.用古典概型方法求出.010095)(=/=A P 由于第一次取到正品后不放回,那么第二次是在99件中(不合格品仍是5件)任取一件,所以⋅=995)|(A B P 由公式(1-4), ⋅=⨯==3961999510095)|()()(A B P A P AB P问题 (1)例23中,问两件产品为一件正品,一件次品的概率是多少?(2)例23中,将“无放回地抽取”改为“有放回地抽取”,答案与上题一样吗?为什么?例24 抓阄问题 五个人抓一个有物之阄,求第二个人抓到的概率.分析 (1)什么是“抓阄”问题,如何判断它?(2)例24中“求第二个人抓到的概率”是指“在第一人没有抓到的条件下,第二个人抓到的概率”吗?解 这是一个乘法公式的问题.设A i ={第i 个人抓到有物之阄}(i =1,2,3,4,5),有⋅=+∅=+=+=Ω=2121212111222)(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根据事件相同,对应概率相等有).|()()()(121212A A P A P A A P A P ==又因为,41)|(,54)(,51)(1211===A A P A P A P所以⋅=⨯=514154)(2A P 问题 (1)本题还有其他方法解决吗?(2)若改成n 个人抓m 个有物之阄(m <n ),下面的结论),,2,1()(n k nm A P k == 还成立吗?例25 设袋中有4个乒乓球,其中1个涂有白色,1个涂有红色,1个涂有蓝色,1个涂有白、红、蓝三种颜色.今从袋中随机地取一个球,设事件A ={取出的球涂有白色},B ={取出的球涂有红色},C ={取出的球涂有蓝色}.试验证事件A ,B ,C 两两相互独立,但不相互独立.证 根据古典概型,我们有n =4,而事件A ,B 同时发生,只能是取到的球是涂有白、红、蓝三种颜色的球,即m =1,因而⋅=41)(AB P 同理,事件A 发生,只能是取到的球是涂红色的球或涂三种颜色的球,因而⋅==⋅==2142)(2142)(B P A P 因此,有 ,412121)()(=⨯=B P A P 所以 P (AB )=P (A )P (B ),即事件A ,B 相互独立.类似可证,事件A ,C 相互独立,事件B ,C 相互独立,即A ,B ,C 两两相互独立,但是由于,41)(=ABC P 而 ,4181212121)()()(=/=⨯⨯=C P B P A P 所以A ,B ,C 并不相互独立.例26 加工某一零件共需经过四道工序,设第一、二、三、四道工序的次品率分别是2%、3%、5%、3%,假定各道工序是互不影响的,求加工出来的零件的次品率.答案是:0.124(或1-0.98×0.97×0.95×0.97).问题 本题使用加法公式还是乘法公式较为简便?例27 一批零件共100个,其中有次品10个.每次从中任取一个零件,取出的零件不再放回去,求第一、二次取到的是次品,第三次才取到正品的概率. 答案是:)989099910010(0084.0⨯⨯或.。
2011年考研数学铁军教授课堂讲义
第一节中值定理中值定理是一元微分学的理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将使微分学在更广的范围内应用,这也是研究生考试的重点之一[大纲内容与要求] 理解并使用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及泰勒定理,了解并使用柯西定理。
[考点分析] 由于中值定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在这样或那样的条件下,得出在指定的区间内至少存在一点,使得我们研究的函数在这点具有这样或那样的性质,因此我们的重点应放在掌握每个中值本身特点上,学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掌握这类问题(定理)的基本解题技巧。
一、罗尔定理(请列出罗尔定理)如果函数f(x)满足(1)在闭区间[a,b]上连续;(2)在开区间(a,b)内可导;(3)在区间端点处的函数值相等,即f(a)=f(b),那么在(a,b)内至少有一点,使得[考点一] 通过对罗尔定理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推广即在上有n阶导数,在n+1个点上函数值相等,,则至少存在一点使【例1·证明题】若函数f(x)在(a,b)内具有二阶导数且其中证明:在内至少有一点使得【答疑编号981030101:针对该题提问】分析:f(x)在[x1,x2], [x2,x3]上满足罗尔定理条件,因此存在f’(ξ1)=0, f’(ξ2)=0在[ξ1,ξ2]上对于f’(x)再用罗尔定理,即有f”(ξ)=0证明:f(x)在(a,b)上有二阶导数,因此f’(x),f(x)都存在且连续,又有f (x1)= f(x2)=f(x3)因此f(x)在[x1, x2] , [x2, x3]上满足罗尔定理条件故,使f’(ξ1)=0,f’(ξ2)=0于是f’(x)在[ξ1,ξ2]上满足罗尔定理条件故使得f’’(ξ)=0【例2·证明题】(07年数学一(19)题)设函数,在[a,b]上连续,在(a,b)内具有二阶导数,且存在相等的最大值,证明:存在使得【答疑编号981030102:针对该题提问】分析:证明f”(ξ)= g”(ξ),即证f”(ξ)- g”(ξ)=0考虑函数φ(x)=f(x)-g(x),也就是证明φ”(ξ)=0根据已知φ(a)= φ(b)=0,那么由推广的罗尔定理只要再找到一点η∈(a,b), 使φ(η)=0即得结论。
[整理]考研数学高数定积分公开课讲义(汤家凤)
课程配套讲义说明1、配套课程名称2013年考研数学高数中值定理及定积分公开课(汤家凤)2、课程内容此课程为2013年考研数学高数部分的公开课,主要讲授定积分部分。
3、主讲师资汤家凤——主讲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著名考研辅导专家,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工业大学教授,江苏省大学生数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凭借多年从事考研阅卷工作的经验,通过自己的归纳总结,在课堂上为学生列举大量以往考过的经典例子。
深入浅出,融会贯通,让学生真正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4、讲义:6页(电子版)文都网校2011年5月27日公开课二:定积分理论一、实际应用背景1、运动问题—设物体运动速度为)(t v v =,求],[b a t ∈上物体走过的路程。
(1)取b t t t a n =<<<= 10,],[],[],[],[12110n n t t t t t t b a -⋃⋃⋃= , 其中)1(1n i t t t i i i ≤≤-=∆-; (2)任取)1](,[1n i x x i i i ≤≤∈-ξ,ini it f S ∆≈∑=)(1ξ;(3)取}{max 1i ni x ∆=≤≤λ,则ini ix f S ∆=∑=→)(lim1ξλ2、曲边梯形的面积—设曲线)(0)(:b x a x f y L ≤≤≥=,由b x a x L ==,,及x 轴围成的区域称为曲边梯形,求其面积。
(1)取b x x x a n =<<<= 10,],[],[],[],[12110n n x x x x x x b a -⋃⋃⋃= , 其中)1(1n i x x x i i i ≤≤-=∆-; (2)任取)1](,[1n i x x i i i ≤≤∈-ξ,ini ix f A ∆≈∑=)(1ξ;(3)取}{max 1i ni x ∆=≤≤λ,则ini ix f A ∆=∑=→)(lim1ξλ。
二、定积分理论(一)定积分的定义—设)(x f 为],[b a 上的有界函数,(1)取b x x x a n =<<<= 10,],[],[],[],[12110n n x x x x x x b a -⋃⋃⋃= , 其中)1(1n i x x x i i i ≤≤-=∆-; (2)任取)1](,[1n i x x i i i ≤≤∈-ξ,作ini ix f ∆∑=)(1ξ;(3)取}{m a x 1i ni x ∆=≤≤λ,若ini ix f ∆∑=→)(lim 1ξλ存在,称)(x f 在],[b a 上可积,极限称为)(x f 在],[b a 上的定积分,记⎰badx x f )(,即⎰badx x f )(i ni i x f ∆=∑=→)(lim 1ξλ。
张宇高数讲义
14.设函数 f ( x) 在 (0, +∞) 内可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存在δ > 0 ,使得 f ′(x) 在(δ,+ ∞)内有界,则 f ( x) 在(δ,+ ∞)内有界
(B)若存在δ > 0 ,使得 f ( x) 在(δ,+ ∞)内有界,则 f ′(x) 在(δ,+ ∞)内有界
Δx→0
Δx→0
lim F (x + Δx) = F (x) ,得证.
Δx→0
∫ 6.函数 f (x) 在[a,b] 上连续,则函数 F (x) = x f (t)dt 在[a,b] 上可导,且 F′(x) = f (x) a
◇2011 张宇考研数学内部讲义◇
◇张宇 编讲◇
∫ 【例
1】
f
(
x
)
=
⎧ ⎪
【例】函数
f
(x)
=
⎧ −1,
⎨ ⎩
1,
x < 0, x ≥ 0.
F (x) =| x | ,不是 (−∞,+∞) 上的可导函数.变上限定
∫x
积分函数 F (x) = f (x)dx 不是 f (x) 的一个原函数. 0
【例】函数
f
(x)
=
⎪⎨⎧2x sin
1 x
−
cos
1 x
,
x ≠ 0, 在 (−∞,+∞) 上不连续,它有一个振荡间断
【答案】
7. 函数 f (x) 是奇函数,则其导函数 f ′(x) 是偶函数
8. 函数 f (x) 是偶函数,则其导函数 f ′(x) 是奇函数
∫∫ 9.
⎧
函数
f
考研高数讲义新高等数学上册辅导讲义——第一章上课资料
零,但不一定等于 0。
函数极限与无穷小的关系定理
lim f ( x) A ( A 为 一 常 数 )
x x0 x
lim ( x) 0
x x0 x
f (x) A ( x) , 且
二、无穷大(量)
如果当 x x0 时,对应的函数值 f ( x) 的绝对值
x
x
| f ( x) |无限增大,则称当
x0 时, f ( x)是无穷
【例 2】(91 三)设数列的通项为:
n2 n ,若n为奇数,
xn
n
则当 n ,xn是( )
1, 若n为偶数,
n
(A)无穷大量 . (C)有界变量 . 【答案】( D)
(B)无穷小量 . (D)无界变量 .
二、无穷小与无穷大的关系
定理: lim f ( x) x x0 x
1 lim
0
x x0 f ( x)
有 限 次的 四 则 运 算 和复合
初等函数
第二节 数列和函数的极限
一、数列极限的定义
数列: un f (n),n N * ,称为整标函数。其函 数值: u1, u2 , , un , 叫做数列(序列)。数列的 每一个数称为项, 第 n项 un称为数列的一般项。 简 记数列为 {un } 数列极限:已给数列 {un }和常数 A,如果对于
三、无穷小的性质 ( 1)有限个无穷小的代数和仍是无穷小。 ( 2)有界函数与无穷小的乘积仍是无穷小
2011年基础班讲义(高数)
一 函数、极限与连续 (一)本章重点内容1.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极限,既要准确理解极限的概念和极限存在的充要条件,又要能正确求出各种极限,求极限的方法很多,在考试中常用的主要方法有:(1)利用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及函数的连续性; (2)利用两个重要极限,两个重要极限即11lim 1lim 1n xn x e n x →∞→∞⎛⎫⎛⎫+=+= ⎪ ⎪⎝⎭⎝⎭0sin lim1x x x →= (3)利用洛必达法则及泰勒公式求未定式的极限;(4)利用等价无穷小代替(常会使运算简化); (5)利用夹逼定理;(6)先证明数列的极限存在(通常会用到“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的准则),再利用关系式求出极限; (7)利用定积分求某些和式的极限; (8)利用导数的定义;(9)利用级数的收敛性证明数列的极限为零。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题型与方法并不具有确定的关系,一种题型可以有多种计算法,一种方法也可能用于几种题型,有时在一个题目中要用到几种方法,所以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要灵活.2.由于函数的连续性是通过极限定义的,所以判断函数是否连续、判断函数的间断点类型等问题本质上仍是求极限,因此这部分也是重点。
3.在函数这部分内,重点是复合函数和分段函数以及函数记号的运算,以及常用的4类函数及函数的8种表现形式.通过历年试题归类分析,本章常见的典型题型有:1.直接计算函数的极限值或给定函数极限值求函数表示式中的常数;2.讨论函数的连续性、判断间断点的类型;3.无穷小的比较;4.讨论连续函数在给定区间的零点,或方程在给定区间有无实根;5.求分段函数的复合函数。
(二)题型分析主要是求未定式的极限及反求参数 主要方法:①洛必达法则 ②等价无穷小替换 ③8个重要极限的应用 ④左右极限法⑤未定型中1∞型的解题技巧⑥两边夹准则的应用 ⑦递归法求极限⑧利用连续性反求极限 ⑨利用导数求极限 ⑩利用定积分求极限⑾利用级数反求极限(4个反求极限) ⑿利用函数极限求数列极限 ⒀利用泰勒公式求极限1.关于无穷小例1. 比较当0x →时,()ln 1sin x +6,1ln x的阶. 例2.记住① 当n →+∞时ln n ,n ,ne ,!n ,nn ,()2!n 趋于+∞的速率为依次递增. ② 当n →+∞时1ln n ,1n ,1n e ,1!n ,1n n ,()21!n 趋于零的速率为依次递增.例3. ()()220ln 1ln 1limsin x x x x x x x→+++-+例4. sin 0lim x xx +→练习 a r c t a n 0l i m a r c t a n x x x e e x x →--;0lim x +→ 2.关于洛必达法则例1. 2220100cos limsin x x x t dtx→-⎰例2. ()22220023limxt x t xe dte dt→∞⎰⎰例3.确定a,b,c 使 ()30s i n l i ml n 1x x b a x xc t dtt →-=+⎰3. 1∞型中一个重要技巧例1. 10arctan lim x x x x →⎛⎫ ⎪⎝⎭例2. 21lim sin cos xx x x →∞⎛⎫+ ⎪⎝⎭4.左右极限法①用于分段函数分界点处极限的处理②用于函数左右极限不相等情况的处理.如10lim xx e →,01lim arctanx x→ ③特别带绝对值符号的情况的处理。
武忠祥11冲刺班讲义
αxα
= lim
2αxα
= 8.
x→0 1 + x tan x − cos x x→0 x tan x + 1 − cos x 3
则α = 2.
sin 1
例 6 极限 lim e x −1 = A ≠ 0 的充要条件是
x→∞ (1 + 1 )α − (1 + 1 )
x
x
(A)α > 1;
(B)α ≠ 1 ;
x→+∞
x
(C)3 个; .
解1
原式
=
lim
x→+∞
3 ln(1 + x
2x )
=
3 lim x→+∞
2x ln 2 1+ 2x
=
3ln
2.
解2
原式= lim
3[
x
ln
2
+
ln(1
+
1 2x
)]
=
3
ln
2.
x → +∞
x
例 4 已知曲线 y = f (x) 与 y = sin 2x 在 (0,0) 点相切,则
例
10
求函数
f
(x)
=
⎪⎧ x x +1 ⎨ ln | x |
⎪⎩ 1
x ≠ 0 的间断点并指出类型. x=0
解 x = 1, lim x x +1 = ∞ ,则 x = 1 为无穷间断点. x→1 ln | x |
x = −1, lim − (x +1) = lim −1 = 1 x→−1+ ln | x | 1 x→−1+ x lim x +1 = lim 1 = −1 x→−1_ ln | x | 1 x→−1− x
2011考研数学基础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讲义
2011考研数学基础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讲义第一章 随机事件和概率第一节 基本概念1、排列组合初步(1)排列组合公式)!(!n m m P n m -= 从m 个人中挑出n 个人进行排列的可能数。
)!(!!n m n m C n m -=从m 个人中挑出n 个人进行组合的可能数。
例1.1:方程xx x C C C 76510711=-的解是 A . 4 B . 3 C . 2 D . 1例1.2:有5个队伍参加了甲A 联赛,两两之间进行循环赛两场,试问总共的场次是多少?(2)加法原理(两种方法均能完成此事):m+n某件事由两种方法来完成,第一种方法可由m 种方法完成,第二种方法可由n 种方法来完成,则这件事可由m+n 种方法来完成。
(3)乘法原理(两个步骤分别不能完成这件事):m ³n某件事由两个步骤来完成,第一个步骤可由m 种方法完成,第二个步骤可由n 种方法来完成,则这件事可由m ³n 种方法来完成。
例1.3:从5位男同学和4位女同学中选出4位参加一个座谈会,要求与会成员中既有男同学又有女同学,有几种不同的选法?例1.4:6张同排连号的电影票,分给3名男生和3名女生,如欲男女相间而坐,则不同的分法数为多少? 例1.5:用五种不同的颜色涂在右图中四个区域里,每一区域涂上一种颜色,且相邻区域的颜色必须不同,则共有不同的涂法A .120种B .140种C .160种D .180种(4)一些常见排列①特殊排列相邻彼此隔开顺序一定和不可分辨例1.6:晚会上有5个不同的唱歌节目和3个不同的舞蹈节目,问:分别按以下要求各可排出几种不同的节目单?①3个舞蹈节目排在一起;②3个舞蹈节目彼此隔开;③3个舞蹈节目先后顺序一定。
例1.7:4幅大小不同的画,要求两幅最大的排在一起,问有多少种排法?例1.8:5辆车排成1排,1辆黄色,1辆蓝色,3辆红色,且3辆红车不可分辨,问有多少种排法?②重复排列和非重复排列(有序)例1.9:5封不同的信,有6个信箱可供投递,共有多少种投信的方法?③对立事件例1.10:七人并坐,甲不坐首位,乙不坐末位,有几种不同的坐法?例1.11:15人中取5人,有3个不能都取,有多少种取法?例1.12:有4对人,组成一个3人小组,不能从任意一对中取2个,问有多少种可能性?④顺序问题例1.13:3白球,2黑球,先后取2球,放回,2白的种数?(有序)例1.14:3白球,2黑球,先后取2球,不放回,2白的种数?(有序)例1.15:3白球,2黑球,任取2球,2白的种数?(无序)2、随机试验、随机事件及其运算(1)随机试验和随机事件如果一个试验在相同条件下可以重复进行,而每次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止一个,但在进行一次试验之前却不能断言它出现哪个结果,则称这种试验为随机试验。
2011考研数学基础班讲义微积分第四讲
基础班微积分第4章 微分学基本定理及应用4.1 引言微分学基本定理的首要背景是研究可导函数)(x f y =在某点处取得极值的问题。
函数在处取得极值(应该说是局部极值——微观性态)的基本事实是在处的函数增量0x )(x f y =0x x =0x x =)()()(000x f x x f x f −∆+=∆在附近(或者说两侧)为定号,即恒为正或恒为负。
以在处取得极大值情况来分析0x 0x )(x f y =在附近(某0x ),(0δx N 邻域)的微观性态如下:设在处可导,在处取得极大值,即在)(x f 0x 0x ),(0δx N 内的任意处应有,由此可知x )()(0x f x f ≤0)()(0≤−=∆x f x f f ,即在),(0δx N 内偏离时,函数取值会变小,于是可知:0x )(x f 若,0x x >0)()(000≤−−∆+=∆∆x x x f x x f x f 。
由极限的保序性便得到 0lim 0≤∆∆+→∆x f x , 。
0)(0≤′+x f 当,则0x x <0)()(00≥−−=∆∆x x x f x f x f 。
0lim 0≥∆∆−→∆x f x , ,0)(0≥′−x f 于是我们有并且。
由此断定,这便是费马定理的结论。
0)(0≥′x f 0)(0≤′x f 0)(0=′x f 由费马定理可以直接导出导数零点定理,并且可以导出其余几个微分学基本定理。
4.2 微分中值定理定理4.1 费马定理(Fermat 定理,可导函数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设满足:1°在某邻域)(x f ),(0δx N 内有定义,并且),(0δx N x ∈∀有(或;2°在处可导,则。
)()(0x f x f ≤))(0x f ≥0x 0)(0=′x f 例4.1 证明导数零点定理导数零点定理 设函数在上可导,并且)(x f y =],[b a 0)()(<′′−+b f a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