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的激发

合集下载

激发学习动机的六大策略

激发学习动机的六大策略

激发学习动机的六大策略在教学设计的学情分析部分,教师都会提到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大都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内涵,这说明大家知道学习动机是学习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没有科学的进行分析,因此得出的结论和相应的策略也不恰当,今天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其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的内在心理状态。

这个概念有点复杂,实际上就是让人能够好好学习的内部C理状态。

学习动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习的需要,指的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这种愿望是驱使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也可以认为是内马肋,主要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马肋和附加内马肋,对于大学生来说,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主要的,也就是分别以求知为目标的内部动槌口以提升自己地位、自尊为目标的外部动机,二是学习的期待,即学习所能达三∣J的目标是什么,是否充满了积极的诱惑。

用更为直接的表述方式,学习需要也就是学习是否重要?学习期待也就是学了有什么好处,我能不能学会,显然学习需要是最重要的部分。

学习还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如高尚的、正确的动机还是低级的、错误的动机,短期的功利性动机(如分数、奖励)还是长久的稳定性动机(如社会意义、个人前途),内部需求动机还是外部诱因动机。

目前的大学生学习动机主要由以下几种构成:一是满足父母期望型学习动机,二是Il页利毕业拿到毕业证类型的学习动机,三是自我实现自我提高型,即满足荣誉感、自尊心、发展认知兴趣等,四是谋求就业和保证生活型,五是事业成就型,如专业上有成就,自己的学习和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

显然学习动机背后是价值观,而课程思政的核心就是价值引领,所以教师重视学习动机的培养,也就是课程思政的一部分。

综上,教师应该思考学习动机的调研分析要从哪些方面入手,从而科学分析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学情。

那么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第一种策略,外部强化策略,主要通过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竞争等方式,通过刺激强化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吝表扬自己的学生,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发表观点,并及时的送上赞扬和表扬,甚至有时候要"昧着良心夸”,当然这是一句玩笑话,但是教学中的问题往往答案并不唯一、学生基础也不一样、当时的理解也未必到位,我们不能仅仅以标准答案为评价标准,而要以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为初心。

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一个人是否想学习,为什么学习,喜欢学习什么,以及学习的努力程度、积极性、主动性等等,都能够通过学习动机加以说明。

学会调动自身内部学习的积极性。

内部动机是指由学习活动本身作为学习的目标而引发的推动人们学习的动力,学习者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满足。

内因是你的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包括你的学习目标,你的价值观,以及你的爱好。

记住:内因是你学习的决定因素!同时,充分利用外界因素调动自身学习的积极性。

外来动机是指由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以外的因素作为学习的目标而引发的推动人们学习的动力,学习活动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及时了解学习活动进展情况。

在你学习某个内容或学科时,你需要一些进展过程或情况的反馈,要激发学习动机,还要建立监督机制,定期对学习的现状进行监督;同时多鼓励;发现亮点。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 什么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指的是个体在面对学习任务时的愿望、意愿和驱动力。

它可以被视为一个能力,能够影响个体参与和坚持学习的程度以及对学习成果的表现。

2. 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学习动机对于教育过程中的有效教学和学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时,他们更容易专注于任务、采取积极主动的行为、追求成功并面对挑战。

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促进其积极参与和获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3. 学习动机的培养3.1 目标设定目标设定是培养学生内在驱动力和提高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之一。

通过明确具体目标并让学生理解目标对于实现他们自身期望以及长期发展的重要性,可以激励他们付出额外努力。

3.2 自我效能信念的塑造自我效能信念是个体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完成任务的信心。

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信念可以通过提供适度挑战并支持学生渐进性地获得成功经验来实现。

3.3 情境调整与激励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该创造积极、支持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这可以通过提供有趣且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任务、给予及时反馈和赞扬以及鼓励学生参与合作和竞争等方式来实现。

4. 学习动机的激发4.1 建立联系建立学习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可以增加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真实且相关的例子、案例研究或者讨论问题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2 创造情感投入激发情感投入可以增强学习动机。

这可以通过引发好奇心、培养探究精神以及鼓励认识和表达情感等方法来实现。

4.3 提供自主选择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可以增加他们对学习活动的投入和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做出决策、设定学习目标或者选择不同方式解决问题等方式来激发学习动机。

5. 结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他们的学业成功和个人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设定明确目标、塑造自我效能信念、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以及激发情感投入和自主选择,教育者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内在动力并更好地参与学习过程。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习动机激发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习动机激发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习动机激发
激发小学语文学习动机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几种激发小学语文学习动机的方法:
创设情境: 创设有趣和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实际应用。

例如,组织一次戏剧表演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文学作品或历史事件;安排参观图书馆、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广泛应用。

设计挑战: 提供适当难度的学习任务和挑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克服困难的动力。

例如,设置游戏化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组织辩论活动,锻炼学生的辩论能力和思辨能力。

给予奖励和认可: 鼓励和表扬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认可。

例如,设计学习竞赛或评选,奖励学习成绩突出或表现优秀的学生;在班级中公开表彰学习积极向上的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动力。

创设合作学习环境: 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互助,增强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例如,组织小组讨论或合作项目,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影响;通过小组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融入个人兴趣: 关注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喜好,将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融入到语文学习中。

例如,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和体验;组织学生参加写作比赛或诗歌朗诵比赛,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表达兴趣。

总之,激发小学语文学习动机需要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注重情境创设、挑战设计、奖励认可、合作学习和个性化关怀,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动机激发和维持

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动机激发和维持

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动机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过程中的动力和意愿。

有效的学习动机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动机激发和维持。

1.设定明确的目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激发学习动机的第一步。

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一个明确的目标可以是“提高数学成绩到A级”。

这个目标既具体又具有挑战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提供及时的反馈及时的反馈对于维持学习动机非常重要。

学生需要知道他们的努力是否取得了成果。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如表扬和奖励,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积极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可以创造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提供互助和支持。

4.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有效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之一。

学生需要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寻找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持续学习的兴趣。

5.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并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计划,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并提供支持和帮助。

6.持续激励和激发学生的动机学习动机需要持续的激励和激发。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设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并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奖励和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总结起来,有效的学习动机激发和维持需要从设定明确的目标、提供及时的反馈、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以及持续激励和激发学生的动机等方面来考虑。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才有好的学习效果。

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时候并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措施。

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措施,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利用电教手段,在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丰富的教学背景和素材;采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数学规律;模拟场景,提供课题学习中的具体场景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等。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如在正式上新课之前,提出一些与将要学习内容有关的一些问题,以引起好奇心,是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创设问题情境,即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不协调、一种悬念,从而引发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愿望。

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不同难度所需的动机强度不同,对于简单的任务,需要较高的动机强度;对于困难的任务,则需要较低的动机强度。

所以对于简单的作业,告诉学生谁都可以完成,而且都可以做对。

对于有难度的题目告诉学生,作业有一定困难,需要认真坚持,并且进行一定复习才能完成。

日常的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发展,所以提供给学生的任务一般都应该是中等难度的。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利用作业、考试、上课问答、个别交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对学生进行评价。

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以便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通过反馈知道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可以及时纠正。

在表扬和批评中更应选择表扬,因为表扬更能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批评的不当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每次考试都进行一定的讲评,对于考的好的同学要进行表扬,同时对那些进步的同学,即使考的还不理想也要进行表扬。

而对那些考的不理想而这次考的不好的学生,也要肯定他们的付出,付出总会有回报,这次虽然没有体现,但是下次肯定能体现他们的努力,相信肯定会取得进步。

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近年来,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备受教育界的关注。

学生学习动机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习成绩的优劣,并对个人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成为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

本文将从营造积极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提供有效反馈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营造积极学习环境积极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互动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引入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参与。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教育教学氛围的营造,营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们会感到舒适和安全,从而更加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二、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观实地考察、参与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以呈现知识的立体化和实践化。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境化的学习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化的学习任务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增加学习的乐趣和趣味性。

最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如智能教育软件、在线学习平台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些技术手段可以使学习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增强学习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三、提供有效反馈提供有效的反馈是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策略之一。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得到及时的、具体的反馈,以便知道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进步情况。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供有效的反馈。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的测验和作业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评价和建议。

评价和建议应具体明确,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和进步空间。

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对于他们的学习成就和成长至关重要。

有着强大动机的学生更有可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面对学习任务,并获得更好的学习结果。

然而,学习动机往往是一个复合的因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学校环境、家庭背景以及个人特点等。

本文将探讨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创造出一个积极、鼓励和支持的学习环境。

学校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机会,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拓宽他们的兴趣和视野。

家庭可以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关注,鼓励他们参与学习,分享他们的成就和困难,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明确目标和期望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期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教师和家长可以帮助学生设定适度的目标,分阶段实现,帮助他们建立起追求成功的信心和动力。

同时,教师和家长也需要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期望和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三、提供挑战与奖励挑战和奖励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提供适当的挑战,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

同时,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如表扬、鼓励或小礼物等,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鼓励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同时,家庭也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学习动机。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积极、亲近和信任的关系,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教师应该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和困难,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六、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提供一个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学⽣的学习动机 家长很重视孩⼦的学习成绩,其实想要孩⼦考⾼分,家长更应该花精⼒去做的,是激发孩⼦学习的内在动⼒。

下⾯是由店铺整理的如何激发学⽣的学习动机,仅供参考。

如何激发学⽣的学习动机 1.孩⼦解决具体问题 对家长来说,只有⿎励也不够。

在孩⼦遇到困难时,如果你只是在旁边说“我相信你”“你⼀定可以的”也意义不⼤,要帮助孩⼦解决⼀些具体的问题。

⽐如有的孩⼦刚进⼩学时做数学⼝算题⽬⽐较困难,家长可以借鉴体育训练中“分解动作”的做法,40道题⽬,孩⼦⼀下做不完,家长可以把题⽬分成8组,每组5道题,做完⼀组再做⼀组。

可以⽤“限题计时”提⾼效率,譬如每做对5题的时间记录⽐较,或者“限时计数”的办法,给他10分钟看他做对⼏道题。

这⽅法同样适⽤于抄写词汇等作业。

这样把⼀个⽐较困难的⼤任务分解成若⼲个⼩任务,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是教师和家长帮助孩⼦克服畏难情绪,体验成功、提升⾃信⼼和兴趣的有效⽅法。

2.⼦喜欢的⽅法激发好奇⼼ 保护和激发好孩⼦的好奇⼼对于激发学习动⼒也⾮常重要。

我记得⼩时候,⽣物⽼师教我们养⼩球藻,在⼀个⼴⼝瓶⾥放上⾃来⽔,每天往⽔⾥吹⽓,慢慢⽔的颜⾊变绿了;还让我们把蚯蚓剪成若⼲段后埋⼊泥⼟⾥观察如何慢慢长成⼀条条蚯蚓来……我觉得像变魔术⼀样,因此就想长⼤了要做⽣物学家。

后来物理⽼师教我们做矿⽯收⾳机和晶体管收⾳机,⾃⼰装的收⾳机接受到⼴播那⼀刻真的很兴奋,我⼜想做⽆线电发明家。

其实这些动⼿的⼩实验也是家长可以带孩⼦做的,对于培养孩⼦们的学习兴趣、动⼿能⼒、探究习惯⾮常有⽤。

此外还有⼀些⽤游戏学数学的⽅法,⽐如⼩⼀点的孩⼦搭积⽊,从中可以了解三⾓形、长⽅形、园、半圆等图形概念和红、绿、黄等颜⾊概念,还能养成观察、记忆、想象、合作等习惯;⼤⼀点的孩⼦可以⽤扑克牌算24点,等等。

3.补习班,⿎励⾃学+讨论 对于补习班我是这个观点:不要去读,浪费钱是⼩事,浪费了孩⼦的时间和精⼒更得不偿失;若养成孩⼦对补课的依赖性,养成上课不认真听的习惯,则损失更⼤。

学习动机的激发措施

学习动机的激发措施

学习动机的激发措施
1. 丰富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实践等积极参与的方式来学习,以提升学习动机。

2. 强化自我激励:可以让学生设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强化自我激励,以提高学习动机。

3. 提供足够的资源: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学习资源,从而激发学习动机。

4. 加强学习氛围: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来学习,从而激发学习动机。

5. 加强社会交往:可以通过与老师、同学和家长的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对于一个人的学习成长和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些挑战,例如缺乏动力,容易分心或困惑等。

因此,了解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学习动机的激发1.设定明确的目标目标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我们可以为自己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和动力,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例如,我们可以设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以及细分目标,帮助我们逐步实现自己的学习愿望。

2.发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学习只有在我们意识到其意义和价值时才能真正激发动力。

因此,我们需要明确地了解学习对我们的个人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与他人交流,进行实地考察或在线研究,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深入了解学习的积极效果。

3.寻求外在激励因素外在激励因素可以是各种奖励和认可,如得到老师或同伴的赞扬,取得好成绩,或者获得一些具体的奖励。

这些激励因素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学习动机,并推动我们不断进取。

因此,我们可以设定一些小的奖励机制,以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

二、学习动机的维持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维持学习动机。

我们可以制定一个规定的学习计划,学会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拖延症,并设定定期复习的时间。

此外,切忌太过依赖外部刺激,而是要养成内在驱动的习惯。

2.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学习的环境对于维持学习动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寻找学习场所时,我们应该选择一个安静、整洁、充满正能量的空间。

此外,与积极主动的学习伙伴一起学习可以互相鼓励和促进进步。

3.克服挑战和困难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挑战和困难,这时我们需要保持坚持和积极的心态。

接受挑战并克服困难可以增强自己的学习动机,并培养自信。

此外,我们也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共同面对学习的挑战。

4.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如果我们发现学习动机逐渐下降,那么我们需要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教学计划中的学习动机激发

教学计划中的学习动机激发

教学计划中的学习动机激发在教育领域,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是他们追求成长和实现目标的力量源泉。

因此,在教学计划中,教师需要寻找适当的方法和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一、了解学生需求在制定教学计划之前,了解学生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的需求可以分为外部需求和内部需求。

外部需求包括学生的兴趣、目标和期望,而内部需求则涉及学生个体差异、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

通过了解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更加精确地制定教学目标和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创设积极学习环境积极的学习环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1. 温暖互动: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教师可以通过问候、鼓励和赞扬等方式来营造温暖的学习氛围,并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

2.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或者项目合作,让学生在与同伴合作中获得成就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3. 多样化教学工具:教师可以使用多样的教学工具和技术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互动游戏或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4. 探究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通过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导向和动力源泉。

教师需要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与学生分享这些目标。

学习目标应该具有挑战性和可实现性,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困难。

当学生感受到目标的挑战性和实现的可能性时,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并努力实现目标。

四、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学生的内在动机是指出于学习本身的内在兴趣和动机。

激发学习动机的六大策略

激发学习动机的六大策略

激发学习动机的六大策略在教学设计的学情分析部分,教师都会提到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大都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内涵,这说明大家知道学习动机是学习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没有科学的进行分析,因此得出的结论和相应的策略也不恰当,今天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其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的内在心理状态。

这个概念有点复杂,实际上就是让人能够好好学习的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习的需要,指的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这种愿望是驱使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也可以认为是内驱力,主要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加内驱力,对于大学生来说,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主要的,也就是分别以求知为目标的内部动机和以提升自己地位、自尊为目标的外部动机,二是学习的期待,即学习所能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是否充满了积极的诱惑。

用更为直接的表述方式,学习需要也就是学习是否重要?学习期待也就是学了有什么好处,我能不能学会,显然学习需要是最重要的部分。

学习还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如高尚的、正确的动机还是低级的、错误的动机,短期的功利性动机(如分数、奖励)还是长久的稳定性动机(如社会意义、个人前途),内部需求动机还是外部诱因动机。

目前的大学生学习动机主要由以下几种构成:— 1 —一是满足父母期望型学习动机,二是顺利毕业拿到毕业证类型的学习动机,三是自我实现自我提高型,即满足荣誉感、自尊心、发展认知兴趣等,四是谋求就业和保证生活型,五是事业成就型,如专业上有成就,自己的学习和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

显然学习动机背后是价值观,而课程思政的核心就是价值引领,所以教师重视学习动机的培养,也就是课程思政的一部分。

综上,教师应该思考学习动机的调研分析要从哪些方面入手,从而科学分析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学情。

那么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第一种策略,外部强化策略,主要通过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竞争等方式,通过刺激强化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吝表扬自己的学生,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发表观点,并及时的送上赞扬和表扬,甚至有时候要“昧着良心夸”,当然这是一句玩笑话,但是教学中的问题往往答案并不唯一、学生基础也不一样、当时的理解也未必到位,我们不能仅仅以标准答案为评价标准,而要以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为初心。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的激发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那种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的行为呢?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而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简言之,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

作业难度是构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

阿特金森在其成就动机理论中指出,在现实的学习活动中,存在着两类学习者,即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

由于绝大部分大学生属于追求成功的学习者,因此我们主要探讨如何到达成功。

如前所述,当问题的难度系数为50%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强。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仅仅让学生简单地重复已经学过的东西,或者是去学习力不能及的过难的东西,学生都不会感兴趣。

只有在学习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时,学生才感兴趣而迫切希望掌握它。

因此,能否成为问题情境,主要看学习任务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适合度如何。

如果完全适合(太易)或完全不适合(太难),均不能构成问题情境;只有在既适应又不适应(中等难度)的情况下,才能构成问题情境.那么,教师应怎样去创设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呢?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发展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

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它既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用作业的方式提出;它既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引进。

例如,在讲解“蒸汽变水”时,教师问:“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在室外说话,空气里会出现什么东西?"学生答:“一团团的哈气。

高效学习的个学习动机激发方法

高效学习的个学习动机激发方法

高效学习的个学习动机激发方法高效学习的个人学习动机激发方法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内在产生、维持和调控动力的心理原因。

拥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学习和取得更好的成绩。

然而,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加和学习压力的累积,我们可能会遇到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帮助我们在学习中保持高效。

一、目标设定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激发学习动机的一种重要方式。

一个明确的目标可以给予学习以明确的方向和意义,使我们在学习中有所追求。

在设定目标时,我们可以采用SMART原则,即确切(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实现(Achievable)、相关(Relevant)、有时限(Time-bound)。

通过这种方式设定的目标更加具体而清晰,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是实现高效学习的关键步骤。

学习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分配学习任务,并提醒我们完成学习任务的进度。

在制定学习计划时,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学习目标,将学习任务分解成小块,逐步完成。

同时,我们可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给予自己充足的休息时间,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三、建立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我们养成高效学习的方式,提高学习动力。

培养学习习惯需要坚持和耐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使身体和大脑保持良好的状态。

2.定时复习:制定固定的复习计划,定期回顾所学知识,巩固记忆。

3.利用碎片时间: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如在上下班途中听书、看笔记等。

4.集中注意力:在学习过程中避免分心,创造一个安静、无干扰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的效果。

四、培养兴趣培养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方法之一。

如果我们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习会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

培养兴趣的方法有:1.找到学习的乐趣:相信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更多的知识和实践,发现其中的乐趣所在。

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

XXXX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x
时间:20XX.XX.XX
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积极的教学评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的重要因素。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点滴 进步和成就,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同 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和自尊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 重要性。通过积极的教学评价,可以增 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提高他们
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4
合理利用奖励和 惩罚
6
培养学生的自我 效能感
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
营造良好的学习 氛围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 极性和学习动机。因此,教师需要注重营 造一个积极向上、互动开放、富有创造力 的学习氛围
首先,教师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 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情感需 求,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和资源,如多媒体、网络、实验设 备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 体验。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学 习活动,如小组讨论、项目合作、 实践探究等,让学生在学习中互相 帮助、共同进步
5
帮助学生树立正 确的学习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重 要动力来源,正确的目标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 极性和动机。因此,教师 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 学习目标,使他们了解自 己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从而有目的地进行学习
➢ 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 制定明确、具体、可衡量 的学习目标,让他们清楚 自己的学习任务和期望成 果。其次,教师需要让学 生认识到学习目标的重要 性,让他们明白学习目标 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息息 相关。最后,教师需要指 导学生不断地调整和优化 学习目标,使他们始终保 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教师资格考试】学习动机的激发

【教师资格考试】学习动机的激发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

题型一般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

学习动机做学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出题角度可以有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通过一定的教学措施使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由潜在状态转变为激活状态,成为学习活动直接、有效的推动力量。

【牛刀小试】
1.下列不属于激发外部动机的教学措施是( )。

A.设置明确、具体、适当的学习目标
B.及时反馈学习结果
C.进行积极的评价
D.竞赛与合作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外部动机的激发。

激发外部动机的措施包括设置明确、具体、适当的学习目标;及时反馈学习结果;进行积极的评价。

D选项属于激发内部动机的教学措施,故本题选D。

2.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内部动机?
2.【答案】
(1)创设问题情境;
(2)竞赛与合作;
(3)学习动机的迁移。

学习动机激发

学习动机激发

学习动机激发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学习动机被认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并持续保持学习行为的内在力量。

一个有高度学习动机的学生往往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展现出更好的学习成效。

因此,了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

1. 设定明确目标为学生设定清晰、具体的学习目标可以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当学生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和期望达成的成果时,他们会更加投入学习。

这些目标应该是可衡量的,并且既有挑战性又能够实现,从而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

2. 提供正向反馈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可以增强其学习兴趣和动力。

正向反馈不仅仅是对学生成绩的认可,也包括对其努力和进步的肯定。

这种认可可以来自教师的评价、同伴的鼓励甚至是自我评价。

通过正向反馈,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进而增强继续前进的动力。

3. 创造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相结合,可以提高学习的相关性和吸引力。

当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对他们来说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他们更有可能展现出高度的学习动机。

为此,教师可以设计富有创意的课程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

4.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

当学生能够自己设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并评估自己的学习进度时,他们会感到更有控制感和责任感。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选择、鼓励自我反思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最后,建立一种支持性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至关重要。

当学生感到被尊重和理解时,他们更愿意接受挑战并投入到学习中。

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见,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总结而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设定明确的目标、提供正向反馈、创造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从而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那种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的行为呢?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而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简言之,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

作业难度是构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

阿特金森在其成就动机理论中指出,在现实的学习活动中,存在着两类学习者,即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

由于绝大部分大学生属于追求成功的学习者,因此我们主要探讨如何达到成功。

如前所述,当问题的难度系数为50%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强。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仅仅让学生简单地重复已经学过的东西,或者去学习力不能及的过难的东西,学生都不会感兴趣。

只有在学习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时,学生才感兴趣而迫切希望掌握它。

因此,能否成为问题情境,主要看学习任务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适合度如何。

如果完全适合(太易)或完全不适合(太难),均不能构成问题情境;只有在既适应又不适应(中等难度)的情况下,才能构成问题情境。

那么,教师应怎样去创设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呢?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

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它既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以用作业的方式提出;它既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引进。

例如,在讲解“蒸汽变水”时,教师问:“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在室外说话,空气里会出现什么东西?”学生答:“一团团的哈气。

”教师又问:“那么,我们冬天在室内说话,为什么没有哈气呢?”学生一般答不上来,从而构成了问题。

这是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引进、以教师设问方式创设的一种问题情境。

又如,在讲授“乘法运算”时,可以先让学生做一些加法题,如“两个5是几”、“三个5是几”、“10个5是几”等,然后提出“100个5是几”、“1 000个5是几”等。

这时,学生可能试图写出100个或1 000个“5”的连加算式。

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这样列式会很长,并且算起来相当麻烦,有没有简便算法呢?学生一般找不到。

这时教师告诉学生:“简便算法是有的,它叫乘法运算。

从现在开始,就来学习这种简便运算。

”这是从新旧教材的联系引进,以作业方式来创设的一种问题情境。

以上所举的实例,都是讲在教学开始时问题情境的创设。

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结束时,也可以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实验课上,教师先演示实验或学生先按教师要求进行实验操作,然后针对实验中学生看到的现象,要学生说明现象的原因。

这是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

又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在讲解完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后,给出一个异分母加法的题目,以激起学生学习新材料的愿望。

这是在教学结束时创设问题情境。

总之,问题情境创设可以有多种方式,并且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前面我们已经谈到,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

但是,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Yerks)和多德森(Dodson)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

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字形曲线),如图12-5所示。

图12-5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示意图由此可知,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的动机水平。

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儿;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耐心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

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布克(W.F.Book)和诺维尔(L.Norvell)的一项研究中,让学生又快又准确地练习减法,每次练习30秒,共练习75次。

在前50次练习中,让甲组学生知道每次练习的结果,不断鼓励和督促他们继续努力,并对所犯错误进行分析,而对乙组学生不进行反馈,结果甲组学生的成绩比乙组的好。

在后25次练习中,给予乙组充分的反馈信息,而甲组学生不知道学习结果,结果乙组学生的成绩比甲组的好。

这一实验说明,有关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对学习动机具有激发作用,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

所谓评定,是指教师在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等级评价和评语。

有人认为,外界的等级评定会抑制学生参加竞争的欲望,经常选择一些不太具有挑战意义的任务,久而久之,在某种程度上就会限制学生的学习。

而且即使获得成功,由于任务太简单,也不会产生太大的乐趣,成功的体验少。

另一方面,认为过分强调外界的评定,也会抑制学生的内在动机。

所以,有人提出来没有必要进行等级评定。

哈特(W.Harter)对此进行了实验验证。

他让四组学生猜谜,共给予四个等级的谜语。

前两组学生被告知这是游戏,不记分;另两组被试被告知猜谜的结果要进行评定,而且与学业成绩有关。

结果,前者选择适合于自己能力的谜语,即选择问题的难度水平恰当,而后者选择的谜语都比较简单,成功之后没有快乐的表情,相反显得较为焦虑。

这说明,在有评定的竞争条件下,学生选择的任务都较简单。

后来,哈特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研究。

对前一组学生的作文给予实质性的评定;对后一组学生的作文只给予等级评定,却不指出存在的问题。

结果发现:前一状态下的学生一般对学习感兴趣,愿意写作文,获得成功时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后一状态下的学生即使成功了,也难以归因于兴趣或努力,只是觉得教师给分高或题目太容易写了。

虽然等级评定有其弊端,但完全废除它也是不实际的,因此,关键在于恰当地评定等级。

美国心理学家佩奇(E.B.Page)曾对74个班的2 000多名学生的作文进行过研究。

他把每个班的学生分成三组,分别给予三种作文记分方式。

第一组的作文只给甲、乙、丙、丁一类的等级,既无评语也不指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组给予特殊评语,即不仅给予等级,而且给评语,但获得同一等级的作文的评语是一样的,不同等级的评语不一样。

例如,对甲等成绩,评语为“好,坚持下去”;对乙等成绩,评语为“良好,继续前进”等。

第三组除评定等级外,还给予顺应性评语,即按照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加以个别矫正。

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的评语对学生后来的成绩有不同的影响。

在开学时,学生作文水平差不多,但到期末时,发现作文水平的提高程度不一致。

实验结果如图12-6所示。

图12-6教师评语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从图12-6中可以看出,顺应性评语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效果最好;特殊评语虽有激励作用,但由于未针对学生的个别特点,所以效果不如顺应性评语;而无评语的成绩则明显低于前两者。

从这个实验中可以发现,评定是必要的,关键在于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评定。

通过评定等级可以表明学生进步的多少,即评定的分数或等级并非表明个体的能力而是其进步快慢的指标。

让学生明白等级评定的作用,并且教师在评定等级后再加上适当的评语,两者相结合,就会有较好的结果。

四、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一)奖励和惩罚对学习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奖励和惩罚对于学生动机的激发具有不同的作用。

一般而言,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

心理学家赫洛克(E.B.Hurlook)曾于1925年做过一个实验,他把106名四、五年级的学生分为四个等组,各组内的能力相当,在四种不同的情况下进行难度相等的加法练习,每天15分钟,共练习5天。

控制组单独练习,不给任何评定,而且与其他三个组学生隔离。

受表扬组、受训斥组和静听组在一起练习,每次练习之后,不管成绩如何,受表扬组始终受到表扬和鼓励,受训斥组都受到批评和指责,静听组则不给予任何评定,只静听其他两组受到表扬或批评。

然后探讨不同的奖惩后果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结果如图12-7所示。

图12-7奖励与惩罚对学习结果的影响从练习的平均成绩来看,三个实验组的成绩优于控制组,这是因为控制组未受到任何信息作用。

静听组虽然未受到直接的评定,但与受表扬组和受训斥组在一起,受到间接的评定,所以对动机的唤醒程度较低,平均成绩劣于受训斥组。

受表扬组的成绩优于其他组,而且一直不断地直线上升。

这表明,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适当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所以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表扬而非批评。

(二)有效地进行表扬和奖励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推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

有许多研究表明,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破坏学生的内部动机。

但班杜拉(Bandura,1982)认为,如果任务能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或自我价值感,则外在奖励不会影响内部动机。

外部强化物究竟是提高还是降低内部动机,这取决于个体对该强化物的感受与看法。

摩根(Morgan,1984)认为个体如何看待奖励非常重要:当个体把奖励视为目标,而任务仅是达到目标的手段时,内部动机就会受损;当奖励被看做提供有关成功或自我效能的信息时,内部动机则会提高。

布洛菲(Brophy,1983,1986)总结了有关表扬的文献,提出了怎样使表扬具有最佳效果的建议。

他认为有效的表扬应具备下列关键特征:(1)表扬应针对学生的良性行为;(2)教师应明确学生的何种行为值得表扬,应强调导致表扬的那种行为;(3)表扬应真诚,体现教师对学生成就的关心;(4)表扬应具有这样的意义,即如果学生投入适当的努力,则将来还有可能成功;(5)表扬应传递这样的信息,即学生努力并受到表扬,是因为他们喜欢这项任务,并想形成有关的能力。

但事实上,有效地进行表扬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课堂上有大量的表扬没有针对学生的正确行为,而经常给予了那些不值得表扬的行为,或者当学生有进步、值得表扬时,却未能得到表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