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 第七课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案
教师资格证政治教案:《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定义和特点,掌握联系的多样性。
2. 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1. 联系的定义和特点2. 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3. 运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事物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联系的概念。
2. 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相关内容2. 案例材料:生活中的联系实例3. 多媒体设备:PPT、视频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世界是怎样的?1.2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希望通过学习,大家能更全面地认识世界。
2. 知识讲解2.1 联系的定义:介绍联系的概念,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2 联系的特点:讲解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2.3 联系的客观性:强调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4 联系的多样性:讲解联系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表现。
2.5 联系的条件性:强调联系的形成和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
3. 案例分析3.1 展示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联系的多样性。
3.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
4. 实践环节4.1 设置问题:请同学们运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举例说明。
4.2 学生分组实践,分享观察和分析结果。
5.2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写一篇短文。
6. 板书设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特点: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问题驱动,使学生初步理解了联系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思想政治④必修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7.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高二年级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联系普遍性、客观性的含义。
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以及联系的多样性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教学重点、难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图片导入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3.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4.联系的多样性及方法论要求合作释疑一(图片:蝴蝶效应: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美国得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1.蝴蝶效应说明了联系的哪个特征2.蝴蝶效应是否意味着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直接的联系,为什么?点拨拓展联系是普遍的并不意味着联系是无条件的联系的普遍性:普遍联系是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世界上没有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事物。
联系的条件性: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又都是有条件的。
合作释疑二展示图片:喜鹊报喜,乌鸦报丧,车牌8888等1.人们生活中的这些观念有科学依据吗,这些观念违背了联系的哪个特征?2.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1.联系具有普遍性,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普遍的联系2.有人认为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点拨拓展联系的客观性1、为什么说联系是客观的?(1)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2、联系客观性的要求: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高二政治: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Lesson Seven: The Connection View of Materialist Dialectics The First Frame The World is Universally Connected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学习指导(一)知识网络(二)课程标准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识记联系普遍性、联系客观性的含义;理解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努力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认真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在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三)学法指导1.运用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方法,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从而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认识不同事物的联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使自己在认识事物时分清主次,重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以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3.运用心灵反思法,回忆自己在生活中曾经有过的某一项小发明、小创造或者是某一项成功的创意,反思当时的过程以及促成成功的各种因素,体验出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以及积极创造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条件。
由此得出结论:联系虽然是客观的、有条件的,但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这是成功的秘诀之一。
高中政治第7课第1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模块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
本框主要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这个基本观点去看问题,办事情。
这个问题是辩证法部分的逻辑起点,也是本课内容的逻辑出发点。
本框共设三个目题:第一目论证联系的普遍性,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第二目论证了联系的客观性,证明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三目说明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
本单元在全书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它各框节以本框为前提和基础,并以本框为线索来展开的。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框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和历练,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所提高、思维方式也趋向成熟,看问题处于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也在逐步发展。
哲学是一种思维科学,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没有实际的体验而无法理解抽象的理论,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我会结合身边具体事例和当今时政,利用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思想、生活、经验的例子,创造愉悦的教学情境。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联系的含义。
2.理解联系的特征及其方法论要求。
3.正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以及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联系含义的提炼与概括,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能运用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及其意义的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一些现象和具体事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2.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作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形成辩证的思想方法。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案
(探究提示:参考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
3、如何理解联系的普遍性,这一原理对我们有什么方法论要求?
4. 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讨论:那是否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呢?
探究二:
有人把“8”视为吉利的数字,而把“4”视为不祥的数字.
2.孩子:“爸爸,小华的爸爸游泳游得可好了,你怎么不会呢?”爸爸:“小华的爸爸总是吃鱼,所以就会游泳,我不常吃鱼,怎么会游泳呢?”孩子:“可是,爸爸你总吃鸡,你会下蛋吗?”这则笑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联系是客观的 ③主观想象的联系不能够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 ④并不是每一个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一.
预
习
导
学
一、联系的普遍性1.含义: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_____2.表现:(1)任何事物都与________________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_______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3)世界是一个__________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_______存在的。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案
主备人杜玲丽审核黄芹使用时间编号13
课 题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课型
新授课
学习
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
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分析: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联系自己学习的实际.说明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原理内容(世界观):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高中政治 7.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案例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二必修4政治教学案
(1)、联系多样性的原因和具体形式
联系除了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之外,由于世界是的事物是千差万别的,所以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具有多样性。联系有不同的形式,主要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整体联系和部分联系、因果联系等等。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不同的作用。
(3)、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
A、我们要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不能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不能犯诡辩论的错误。
过渡:联系具有客观性,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呢? 发挥主观能动性。
多媒体播放视频(天路)及展示青藏铁路的相关图片——学生根据材料思考问题
教师归纳总结:
B、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而这种联系就是人为事物的联系。
(2)、联系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
联系的多样性对我们的方法论要求就是,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可能有同学不理解为什么联系多样性的方法论会要求我们把握事物的条件性。这是因为联系的多样性同事物所处的条件的多样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同时注重主客观条件,把握好内外部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新课教学
探究活动
通过唯物论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是什么?——学生回答 那么世界存在的状态又是怎么的呢?唯物辩证法将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今天开始我们就学习第三单元的内容:把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多媒体播放视频(我说我不想做鸡)
教师提问:这段视频中的事物有什么关系?——事物是联系的。所以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新内容——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教案:世界的普遍联系教学目标:1. 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概念,以及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2. 了解不同领域和学科的普遍联系,以培养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 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
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场景,介绍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2. 概念解释:解释世界的普遍联系的概念,阐述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依赖性。
3. 实例分析:以自然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等领域为例,分析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4. 学科整合:介绍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如科学与数学、历史与地理等,鼓励学生跨学科思考和学习。
5. 案例研究:分组完成一个案例研究任务,要求学生合作探究某一问题的普遍联系,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6. 总结:回顾世界的普遍联系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向学生展示一个日常生活场景。
2. 概念解释:讲解世界的普遍联系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
3. 实例分析:选择几个实例,如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等,分析其中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4. 学科整合:介绍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
5. 案例研究:将学生分组,给予一个案例研究任务,要求他们合作探究某个问题的普遍联系,并准备展示和讨论结果。
6. 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并进行全班讨论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其他可能的联系。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世界的普遍联系的概念和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应用。
教学评估:1. 小组展示和讨论时的表现和贡献。
2. 课堂讨论时的积极参与程度。
3. 案例研究报告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4. 最终的课堂表现和个人反思。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跨学科学习和研究。
2. 提供更多的案例和实例,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高中政治 第3单元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1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新
第1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逻辑脉络:围绕着辩证法的内容,明确世界是普遍联系——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即矛盾)——树立创新意识和推动社会进步。
知识结构:把握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与发展,掌握联系的各个特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论,掌握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趋势、发展的状态;把握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结合矛盾的各个特性,梳理矛盾分析法的内容;把握创新的相关知识,明确创新的哲学依据(辩证否定观和革命批判精神)和社会作用。
素养要求:政治认同: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明确党的领导、决策对我们现实生活的重要性。
科学精神: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普遍联系、不断发展、充满矛盾的世界,合理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现象与问题。
法治意识:不断学法用法守法,积极投身国家的法治建设。
公共参与:积极参与创新等社会活动,明确担当自身责任对社会发展的必要性。
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了解联系的含义。
2.掌握联系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
3.理解联系的客观性及其方法论。
4.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自觉尊重联系的客观性,建立新联系。
2.培养科学精神,坚持唯物辩证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
一、联系的普遍性1.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表现(1)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判一判] 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 )提示:错误。
联系是普遍的,并不意味着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
二、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表现(1)自在事物中的种种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它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七课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学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课时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综合性学案一【目标诠释】——我来认识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重、难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二【导学菜单】——我来预习一、联系的普遍性1 联系的含义①联系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对吗?②联系和规律是什么关系?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①你能举出一个与周围其它事物毫不相干的事物吗?为什么?②联系是普遍的是否意味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3.联系的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二、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原理:①事物联系的客观性的根源是什么?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而人为事物的联系则是主观的。
2.人与事物联系的关系: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不能改变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4.联系的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三、联系的多样性1.联系的多样性原理:2.联系的多样性表现:3.把握联系的多样性的意义:4.联系的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想一想:普遍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世界上没有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事物,因此,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错误的。
三【困惑扫描】——我来质疑四【困惑扫描】——我来探究1试一试;“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和’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的区别?2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物联网是怎样的联系?3.请你从联系几个特性的角度谈谈应如何把握普遍联系。
五【建立网络】——我来归纳六【过关窗口】——我来练习一单项选择1 1.在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其计算结果却发生很大的不同。
在很多其他领域也发现了类似现象。
对这类现象的研究形成了混沌学。
混沌学深化了哲学因果论和规律论的原理,它更深刻地表明①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②普遍联系实际上指的是普遍的偶然联系③看似随机、偶然的现象背后是有其规律的④规律是必然的联系,因此混沌现象无规律可循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循环经济体现了现代的思维模式和活动方式,其哲学依据是①普遍联系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②系统与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④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被发现和利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可能两周后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第7课第1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优秀教学案例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联系观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鼓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例如,在课程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反思日记,让学生回顾自己在学习联系观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
2.学生小结:让学生在作业中总结自己对联系观的理解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批改与反馈: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联系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的运用:本案例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如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经济全球化等,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到联系观的实际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第7课第1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教授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第7课第1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一堂旨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联系观的教学案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并能够运用这些观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感受和理解联系观。
2.采用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问题探究,引导学生运用联系观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探讨如何通过改善环境来保护人类健康,或者分析科技创新如何推动产业发展等。
4.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本案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既关注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关注了学生的过程与方法的应用,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使学生在评价中不断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改进的能力。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政治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政治教案•相关推荐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政治教案(精选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政治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政治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分析: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基本观点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二、【重点、难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1日本大地震》每当我们提到512,每一个中国人脸上都会显现出一股哀伤、痛苦的神情,一次里氏8级的汶川大地震让我们牢牢地记住了这一天,而2011年3月11日这一天,无疑又是让无数人难以忘怀的一天,同学们知道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在这一天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有的同学可能会问:日本发生大地震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那么到底有没有关系呢?我相信关于这次日本的大地震,我们的地理老师已经给同学们做了一定的分析了,下面我就请咱们的同学们针对这次大地震谈谈你们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见解。
学生活动:(提示学生可以从地震原因和影响两个角度来谈)提问:好的,通过我们对日本大地震的分析,我们得知,这次地震虽然发生在日本,但是它的影响会波及到全世界,那么从哲学角度来看,这说明了什么呢?(学生回答)得出结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和周围其他的事物有一定的联系。
所以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二)讲授新课:刚才我们通过日本大地震得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联系呢?请同学们从课本中把它找出来。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通用四篇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通用四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通用四篇《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篇1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含义、联系的多样性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初步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高二政治 第三单元 第七课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学案
必修4 第三单元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主讲人:薛驰【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能够识记和理解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
2、过程与方法:联系社会生活重大事件,通过分析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辩证地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深化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并坚决打赢防疫攻坚战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特征。
难点: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把握联系的多样性的现实意义【课前预习】请结合课本P54—57一、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相互影响、相互和相互作用。
二、联系的普遍性(1)世界上的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每一事物的各个局部、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三、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的,不以人的为转移。
2、分类:事物的联系就其与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的联系和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1)从事物中把握事物,切忌。
(2)人们可以根据,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1、含义:事物的联系是的。
2、表现:联系可分为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联系、联系和非本质联系、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3、联系的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开展的。
既要注重,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
总之,要一切以、地点和为转移。
【课习,突破重难点】一、联系的普遍性1、探究思考:今年的春节时期,原本热闹的城街头,突然变得空空荡荡、冷冷清清。
是什么原因让城如此安静?这说明世界是怎样存在的?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样存在的世界?2、知识小结:联系的普遍性试判断: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第7课第1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1.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问题驱动法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事物的普遍联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政治学科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学会从联系的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丰富的课堂实践活动,如辩论赛、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联系的观点,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概述事物普遍联系的含义,解释联系的基本特征和类型,如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等。
2.结合政治学科知识,举例说明联系观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具体应用,让学生了解联系观点的实际价值。
3.运用生动的案例,如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等,详细阐述事物普遍联系的作用和意义。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第7课第1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内容为基础,结合政治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联系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全面提升。
二、学情分析
在高二政治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具备了一定的政治理论素养。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事物普遍联系的概念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可能对联系的具体类型和特征理解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联系的观点运用到具体情境中,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2.选择题:考查学生对联系观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应用的理解。
第七课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吴丽清
(一)课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二)教学工具:多媒体
(三)学生分析:授课班级是高二文科艺术班,知识基础较差,但学习热情和参与度较高。
重点:联系的四大特征
难点: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但并非两个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2、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3、联系是客观的,要把握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切忌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
4、要注意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要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六)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七)教学流程:
成语导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小结
(八)教学过程。
高二政治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案(精品文档)
高二政治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案编写:杜显强审核人:杜显强时间:2010-3-15 第5课时一、复习提问1、真理的含义2、真理的特点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特点)二、学习目标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要求4、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重点)三、自主学习请认真阅读教材,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与探究,完成以下知识点的梳理与思考题(一)、联系的普遍性◇课堂探究:你能说出实际生活中事物相互联系的事例吗?◇探究提示:例如,我们的身体健康与学习之间的联系等。
(同学们可结合自己的实例回答。
)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________以及__________诸要素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
(1)世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每一个___________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___________,没有一个事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还应明确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课堂练习:印度洋地震和海啸的发生,给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等许多国家带来了严重灾难,也牵动了全世界人民的心。
2005年1月6日,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会议中心举行。
来自东盟10国、中国、韩、日、美、世界卫生组织等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为期一天的会议。
这说明(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部分影响整体C.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D.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二)、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具有客观性及要求(1)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__________的,不____________为转移。
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4)
c.梳理知识点,进行系统总结,强化学生对联系方法论要求的掌握。
2.针对难点内容,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a.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联系的存在和作用。
b.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联系的重要性,培养发现和运用联系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联系的重要性,为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
1.联系的含义与特征
(1)联系的内涵
(2)联系的特征
2.事物联系的形式
(1)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2)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3)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3.联系的方法论要求
(1)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反对形而上学的孤立、片面、静止的观点
2.运用问题驱动法,提出与联系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联系的存在,从而加深对联系的理解和认识。
4.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应当形成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世界是普遍联系”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激发他们对联系观点的深入思考,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总结联系的含义、特征及其方法论要求,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以加深对联系知识体系的整体认识。
2.针对本章节所学的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选取一个实例,分析其中包含的联系形式,如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等。要求不少于500字,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政治教学设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學設計】第七課唯物辯證法的聯繫觀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聯繫的》一、教材分析聯繫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
客觀世界首先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幅由種種聯繫的相互作用,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
唯物辯證法的全部規律和範疇,都是從不同的方面,層次上說明這種聯繫的,都是普遍聯繫的進一步展開和具體化。
因此,普遍聯繫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
二、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識記聯繫的含義,聯繫普遍性、客觀性含義、聯繫的多樣性(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運用聯繫的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初步從錯綜複雜的聯繫中認識和發現事物固有的本質的內在的聯繫,初步學會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樹立唯物辯證法的聯繫觀,自覺抵制形而上學的孤立觀。
堅持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
三、教學重點難點重點:聯繫的普遍性、客觀性和多樣性難點:客觀性和多樣性四、學情分析學生沒有學習過高一的《經濟與政治基礎知識》教材中涉及的這方面知識,對學生的理解上有難度。
學習普遍缺乏主動性,更不用說從具體到一般的邏輯思維能力;又由於政治課講述的都是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本身枯燥乏味,對政治課內容缺乏一定的興趣,為教學設置了障礙。
五、教學方法:案例教學六、課前準備學生:提前預習課文,並思考有關聯繫的相關成語和詩句!教師:認真研究教材,收集有關的素材,做好課件!導學案的印製七、課時安排:1課時八、教學過程(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並瞭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你能說出聯繫的相關成語和詩句嗎?(採用搶答方式,以調動學生積極性。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1、什麼是聯繫?聯繫是指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係。
如:看看十字繡工藝的製作那千絲萬縷的聯繫:十字繡與自然物間的聯繫:針→鐵→鐵礦石→礦物質、水、肥線布→棉麻→土地→礦物質、水、肥十字繡與主體人的聯繫:十字繡工藝的完成不僅涉及經銷商與繡工的關係,而且會與鐵匠、礦工、農民、織工等產生直接或間接的聯繫。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世界是普遍联系的》9
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习目标】1、识记联系的含义2、理解联系的特征3、运用联系的原理和方法论分析我们生活遇到的问题【重点难点】1、识记联系的含义、普遍性和客观性。
〔重点〕2、列举生活实例,依据有关哲学原理,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难点〕【探究分享】新闻背景:你觉得呼吸的空气质量好不好?展示2021年3月3日顺德的空气质量指数AQI近年来衡量空气质量的指标中有一个引发公众高度关注,你知道是什么吗?〔是一些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微米的颗粒,所以它们才能折射大量的可见光,留给我们一个能见度很低的世界。
但是我们看不见它,因为肉眼能看到的颗粒物最小的也是它的2021〔播放动画〕〔一〕自主探究〔过渡〕跟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有联系吗?1、请结合视频材料分析、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表现。
[自主匹配材料]同学们知道山西的支柱产业是什么吗?〔作为传统能源工业大省,山西的煤炭产业是支柱产业〕〔播放视频?孝义是山西的缩影,山西是中国的缩影?〕材料一: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火山喷发和森林大火中就有大量的细颗粒物;从钻木取火学会能源开始,人类活动就在制造。
材料二:中科院告诉我它的烧、工业、养殖、化肥、扬尘……绝大局部都跟人类的活动有关系。
中国的百分之六十来自于燃煤和燃油,也就是化石能源的燃烧。
材料三:把采样膜放在科学家的电子显微镜底下,我就看到它的样子,它不是我想象中的一颗一颗一模一样的小米,它是各种各样的东西混合在一起,这会增加它的毒性,还会让它迅速变得更多更大,它们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响。
2、请归纳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3、联系具有普遍性,因此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对吗?为什么〔二〕小组探究:1、展示2021年3月3日佛山的空气质量指数AQI佛山昨天的AQI〔空气质量指数〕是106,属于轻度污染〔三级〕,首要污染物是,对健康影响情况:易感人群病症有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病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政治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案
编写:杜显强审核人:杜显强时间:2010-3-15 第5课时
一、复习提问
1、真理的含义
2、真理的特点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特点)
二、学习目标
1、联系的含义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要求
4、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重点)
三、自主学习
请认真阅读教材,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与探究,完成以下知识点的梳理与思考题(一)、联系的普遍性
◇课堂探究:你能说出实际生活中事物相互联系的事例吗?
◇探究提示:例如,我们的身体健康与学习之间的联系等。
(同学们可结合自己的实例回答。
)
1、联系的含义
所谓联系,就是________以及__________诸要素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是普遍的。
(1)世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每一个___________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___________,没有一个事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还应明确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课堂练习:印度洋地震和海啸的发生,给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等许多国家带来了严重灾难,也牵动了全世界人民的心。
2005年1月6日,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会议中心举行。
来自东盟10国、中国、韩、日、美、世界卫生组织等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为期一天的会议。
这说明(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部分影响整体
C.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D.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二)、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具有客观性及要求
(1)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__________的,不____________为转移。
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关系。
(2)联系之所以是客观的,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事物的客观性决定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具体说来,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_____________中把握事物,切忌___________。
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重要特征。
◇课堂探究: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影响和改变生态平衡,但人又不能破坏生态平衡,这是为什么?
◇课堂练习:循环经济体现了现代的思维模式和活动方式,其哲学依据是( )
①普遍联系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②系统与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④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被发现和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人与事物联系的关系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这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它是使联系的具体形式更加多样了。
◇课堂练习:
我国目前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会继续加强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这段材料说明( ) 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
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D.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的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
l、联系的多样性及表现
(1)世界上的————————,事物的联系也是——。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不能只注重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课堂练习:联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下列属于联系表现形式的有( )
①事物之间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②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③事物之间的本联系和非本质联系④“8”与生意之兴旺的关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①D.①②③④
2.联系的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
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课堂练习:近年来,科学研究一再证明,世界各地不断爆发的恶性传染性疾病,绝大多数;是因动物携带的病菌通过多种渠道传人人体造成的。
这给我们的警示是( ) A.联系是普遍的B.人最终能战胜自然
C.要尊重联系的多样性,做到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j D.人在联系的客观性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四、合作探究
1、(1)废旧电池是通过哪些环节危及人类健康的?
(2)联系生活实际,看看还有哪些事例能说明联系的多样性。
2. P56页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的哲学原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3、《淮南子》中说:"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林,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淮南子》中的这句话揭示了什么哲学道理?
五、归纳总结(构建知识体系)
六、巩固提升
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关于联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直接联系
B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C有的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存在联系,有的事物则不存在联系
D联系有普遍性,但没有直接性
2.下列观点、做法中不能反映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有()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B地震预示国家兴衰,八月将有灾难
C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
D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锦涛同志指出:“西方某些资本主义国家,企图排斥、孤立中国是很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能的。
”从哲学上讲这是因为()
A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也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B开了历史联系的分析,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
C联系是客观的,人不可改变事物的具体联系
D联系是普遍的,看到这一点就能正确认识事物
4.在祖国大陆的SARS得到有效控制呈不断趋势之时,由于台湾中华医院,仁济医院怕影响医院的声誉、故意隐瞒SARS疫情,导致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SARS病人发病人数不断上升。
材料说明()
A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B认矛盾,揭露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C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D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5.目前,国际互联网发展很快,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阅读报刊、网上购物,并能在网上和远隔千里之外的网友就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各述已见。
这说明()
A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着联系
B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C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D事物的联系复杂多样,人们无法具体把握
6.我国第一个国家生态工业园在广西贵港市正式建立。
它采取一种循环经济模式,形成两条工业生态链:甘蔗制糖——制糖废料制造酒精——酒精废液制造有机复合肥;甘蔗制糖——蔗渣造纸——黑液碱回收。
从哲学上看()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 D.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7.“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这种说法()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8下列对联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直接联系 B有的事物与周围的事物有联系
C人们可以任意把周围的事物联系起来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
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10.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
这表明()
A.人类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C.必须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
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11.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将会使世界进一步连接为一个整体,以至于有人说,我们居住的地球变小了,成了“地球村”。
这说明()
①人们可以根据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事物固有的联系是人创造出来的③随着科学的发展,事物的联系会出现更多的新形式④这种说法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A.①②②④ B.①③C.②④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