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之战分析
对利比亚局势的看法
人文学院中文2班徐梦佳对利比亚战争的一点看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前,我看过一本书叫《飘》,也就是电影《乱世佳人》的原著,里面的男主人公关于战争的看法对我有着深深的影响。
他深信一切正义或者是非正义的战争都只是政客们的一种手段,军队只不过是政客们手上利用的工具,那些积极响应战争的人们不过是受了政客们的愚弄而身不由己的被任意驱使,并且最终都将成为满足政客们一己私欲的战争牺牲品。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一切的战争都会对他们造成最直接的伤害,胜也好,败也罢,双方的老百姓都是最终的受害者,所以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战争的双方都是失败者。
我深以为然。
对于这场战争我们总在问一个问题,那就是多国部队为什么要打利比亚?站在独立自主立场上的人们总是谴责美国和法国等西方大国进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殖民主义、炮舰政策。
而支持多国部队的人们却又指责卡扎菲独裁,奴役利比亚人民。
对于以上两种观点,我是支持独立自主立场上的人们的。
我认为利比亚的事理所当然应该由利比亚人民自己来解决。
如果侵略者都打着人权大于主权的幌子去将侵略说成是解放那就太可怕了。
是不是说东条英机也可以打着人权大于主权的幌子,指责罗斯福是独裁者而偷袭珍珠港呢?或者希特勒也可以打着人权大于主权的大旗,指责丘吉尔是暴政去轰炸伦敦?卡扎菲是不是独裁,是不是暴政,我们不是利比亚人,所以我们是不好评价的。
但是,我们不妨想想卡扎菲在统治利比亚期间肯定有做的不好的地方。
否则,利比亚也不会发生内战。
利比亚不发生内战,西方列强也就无机可乘。
一个领袖、一个政党不可能把每一件事都做得完美。
但是,如果当权者英明的话是不会惧怕多国武力干涉自己祖国的。
他要做的就是总结经验,检讨自己,改正错误,然后号召团绝大多数的军民团结一致将卫国战争进行到底。
一个弱国要想战胜多个强国不是不可能的。
当年埃塞俄比亚不两次都战胜了意大利侵略者吗?朝鲜不也一度击败过侵略她的法国和美国吗?中国共产党不也是由弱到强逐渐强大起来的吗?为什么他们都能胜利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们的领袖和人民没有心心相连,生死与共。
利比亚战争分析
利比亚战争分析最近一段时间利比亚这个名字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电视、互联网等各新闻媒体上,而且伴随这个名字之后的更多是战争,还有大家习以为常的美英法为首的西方各国对其的强势军事制裁。
很多人会很好奇利比亚是怎么惹到了西方列强,它的命运是不是也将像伊拉克那样呢?现在我们来分析分析这里面的种种原因。
说起利比亚战争的起因,必须提到的就是利比亚的内乱。
因为在各国去闯入利比亚战场的时候就是冠冕堂皇地举着干扰打击其在权政府的专制统治引起的内战暴乱,维护人民自由的旗子的。
说到利比亚产生的内乱不得不说说利比亚的历史,经受了漫长的西方殖民之后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亚宣告独立,成立利比亚联合王国,实行联邦制,伊德里斯一世为国王。
1963年取消了联邦制,改名为利比亚王国。
而1969年9月1日,由卡扎菲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统治,成立了以卡扎菲为首的革命指挥委员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
自此利比亚迎来了这位世人褒贬有加的国家领导人——卡扎菲。
在卡扎菲领导利比亚的40余年来,石油资源让他带领利比亚脱离了贫困,并跻身为非洲最富裕的国家。
但却未能换来利比亚人民的和谐。
卡扎菲严格控制着各部落首领,并对国防、外交和安全事务“一把抓”,并且由其家族成员掌控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虽然利比亚有着非洲最高的人均GDP但却正由于收入主要来自石油缺乏产业工业,社会最下层百姓的实际收入很低。
近年来利比亚的社会矛盾特别是各部族矛盾的突出,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加上卡扎菲的铁腕统治和“子承父业”的接班态势使国内各方十分不满。
而在此次中东北非乱局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恰恰就是群众对个人长期执政的厌恶,对家族政治的严重不满。
受到左邻右舍突尼斯和埃及群众运动的鼓舞,国内大批的反对派走向了街头。
而卡扎菲对群众采取了强硬的镇压手段,大大激化了矛盾。
在利比亚国内动荡不安的时候,国外势力对反对派的支持使得内战最终爆发。
在利比亚内战爆发后,美英法等西方各列强均纷纷发表声明要军事干扰利比亚暴乱。
利比亚战争
利比亚战争,中国该思考些什么?张召忠科索沃、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倒下了,下一个目标是谁?叙利亚?利比亚战争已经打了五个半月,到现在还没有对这场战争进行准确的定性,它究竟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是正义战争还是非正义战争,是国内不同派别之间的内战还是外国势力干预下的战争?本文只想站在现代国际法立场上客观公正地评价这场战争,希望引发大家的关注。
1、关于战争定性的原则现代国际法反对战争,宣布战争为非法。
但是,联合国安理会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所以,只要是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并进行授权的战争,通常被认为是正义的、合法的战争,否则,则被认为是非正义的和非法的战争。
比如,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的科索沃战争和2003年3月20日美国对伊拉克进行的伊拉克战争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批准和授权,所以属于非正义的、非法的战争。
相对而言,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动的海湾战争和2001年10月7日美国等对阿富汗发动的阿富汗战争都经过联合国安理会的批准和授权,因而被认为是正义的及合法的战争。
根据这样一项原则,利比亚战争应该属于正义的、合法的战争,因为,联合国安理会在2月份和3月份相继通过了1970号决议和1973号决议。
1970号决议主要是对利比亚进行制裁,1973号决议则是对利比亚进行空中禁飞。
按照国际法规定,空中禁飞只能行使三个方面的权力:在利比亚领空设立空中禁飞区;对划定的禁飞区进行控制,禁止空中飞行器的起飞和降落;对于违反禁飞区命令擅自起飞和降落的飞行器有权进行警告和击落。
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法英美等北约国家在五个多月的战争过程中,是否严格执行了联合国安理会的空中禁飞决议?很显然,他们挂着羊头卖狗肉,借壳上市,借船出海,打着联合国授权的旗号干了很多自己的私活儿,大大超越了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出动战斗机、轰炸机和武装直升机对利比亚政府军的地面设施和机动目标进行数千架次的持续空袭,并与反政府武装进行空地协同作战;发射巡航导弹对利比亚境内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使用侦察机、预警机、无人机、电子战飞机对利比亚地面目标进行持续侦察监视,开展舆论战、电子战和心理战攻势,并引导反政府武装发动地面攻势;使用运输机、运输舰船向利比亚反政府武装运送通信设备和武器装备;派遣军事教官,对利比亚反政府武装进行培训;派遣特种部队嵌入利比亚反政府武装之中,使之相互之间能够协同作战,并与空中的战斗机和武装直升机进行空地协同,一举攻入的黎波里。
对利比亚战争的战略解读
对利比亚战争的战略解读2011年10月31日午夜,北约正式宣布结束利比亚战事。
①这场战争是冷战后西方首次在非洲大陆发动的地区战争,也是西方首次采取战争强行改变西亚北非国家的政治进程。
这场战争发生在当前特定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背景下,反过来又将重塑利比亚、阿拉伯世界乃至国际格局。
因此,有必要对这场战争的基本背景及战略影响进行评估。
一、利比亚战争是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失衡的结果利比亚战争的爆发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在很大程度上,它与近几十年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日趋失衡直接相关。
首先,这场战争是当前国际体系急剧转型的必然产物。
20世纪国际体系主要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型,并促使体系内国家的行为发生重大变化。
二战结束后,以西方列强主宰世界为主要特征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土崩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世界四警察”(美、苏、英、中,主要是美、苏两家)共治世界的“雅尔塔体系”。
但此后50多年,设想中的“美苏合作”最终变成了“美苏冷战”现实。
换言之,冷战之“实”与“雅尔塔体系”之“名”格格不入。
这对美苏不是好事,但对“夹缝中生存”的第三世界国家却不然。
一方面,美苏“核恐怖平衡”反使世界维持了难得的和平状态,双方在第三世界的争夺总体较为节制,甚少直接发动战争。
另一方面,美苏为获得竞争优势,都将争取第三世界的支持作为制胜筹码,竞相为其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
这就为诸多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外交余地。
而20世纪90年代初苏东阵营解体使西方势力一枝独大。
这些年来,西方国家通过北约东扩、八国集团、意识形态等纽带越绑越紧。
世界权力结构失衡使雅尔塔体系消亡,并逐渐形成了西方联手打压非西方国家的“后雅尔塔体系”。
这种国际体系与力量分布“名实相副”,因此在该体系下,作为强者的西方更富于侵略性,其对非西方国家(弱者)的干涉更加频繁。
冷战结束后相当长时期,美欧忙于分享“冷战红利”,通过北约东扩与欧盟东扩等方式瓜分前苏联在东欧的“势力范围”,从而将东欧和部分前苏联版图逐步纳为西方的外围地带。
论述利比亚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
利比亚战乱原因:对于该国动乱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由于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以及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
但事实上,这个国家正在陷入的分裂还有著深刻的根源。
利比亚曾经是意大利的殖民地。
在意大利殖民统治时期,利比亚由三个自治邦组成。
东部地区和班加西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治的。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卡扎菲在1969年的一场军事政变中掌权后,依靠武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他还迁都至的黎波里,将利比亚的政治重心向西转移。
其政权对东部基本上是不管不顾,尽管利比亚的很多石油财富都在那裏。
报道认为,卡扎菲一定程度上利用部族之争维持了统治,并将自己的部族提拔到关键的安全岗位和决策岗位。
他还通过定期改组整个政府,使潜在政治对手失去支持基础或威信,从而成功地抑制了其他政治权力中心的生长。
作为其伊斯兰革命意识形态招牌的体现,他还在20世纪80年代对全部民营企业实行国有化。
而路透社的评论认为,卡扎菲对于利比亚长达40年的领导并没有使得这个国家成为一个人民的国家。
相反的,利比亚是目前全世界贪污腐败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作为一个原油产量占全球份额2%的国家,利比亚所创造的石油财富并没有惠及其600万人口。
据利比亚知情者说,卡扎菲自己的部落“卡扎法”(Gadhafa)控制著部分武装部队,他们花费数年时间摧毁了对手“瓦尔法拉”(Warfalla)的基地。
瓦尔法拉曾被认为是该国最大的部落联盟,但这已成过去。
现在,在利比亚的政治忠诚遭受严峻考验之时,很多曾被卡扎菲冷落或压迫的部落都在反对他。
瓦尔法拉的几位部落首领日前就曾现身,号召人们推翻卡扎菲。
来自利比亚东部的“扎维亚”(Al-Zawiya)部落也在周末加入了示威人群,一位首领曾威胁说,如果卡扎菲继续当权,就要切断至关重要的石油供应。
事实上,持续的冲突和内战的可能性已经惊扰了全球石油市场,国际油价跃升到两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
外电分析称,利比亚动乱将影响整个地中海经济,而作为其前殖民统治者的意大利将首当其冲受到冲击。
利比亚地面拉锯战
利比亚地面拉锯战利比亚内战爆发以来,战争进行了4个多月,战斗仍在继续。
在这场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激烈的地面拉锯战争中,到底有哪些因素左右着战局的进展?本文抛开外交、国际关系等因素,仅从军事层面为读者进行梳理与分析。
悬殊的战力任何一支部队的军事实力都主要由3个要素组成,即人员、装备及人与武器的结合(编制体制)情况。
从人员数量及质量上看,利比亚政府军陆军总兵力有6万多人,尽管此次内乱中坚决效忠卡扎菲的正规军号称不到三分之一,但据传其中包括利比亚最为精锐的“哈米斯旅”。
“哈米斯旅”拥有精兵1.5万人,俄制苏-22战斗机、“飞毛腿”导弹,还有百余辆俄制T-72主战坦克。
战争初期,哈米斯旅“曾从数百公里外驰援扎维耶,将那里的反政府武装一举击溃,这种雷霆形象给反政府武装留下深刻印象。
眼下,这支部队的每次调动仍会引起反政府武装的慌乱。
政府军军官大多接受过专业军事院校的培训,陆军设有众多的培养和训练机构,比如像的黎波里军事科学院、指挥参谋学院和的黎波里军事技术学校等。
士兵在正式服役前,就开始接受预备役训练,服役后开始进行正规的战术素养训练。
此外,还有约2.5万名雇佣兵帮助卡扎菲。
这些雇佣兵大多长期在战场服役,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和良好的战斗素质,战斗力普遍较强。
反政府武装大约有1万人,成分比较复杂,小部分是政府军倒戈的官兵,其余来来自于东部的普通民众。
除了倒戈的政府军官兵具有较高的战斗素质外,普通民众在加入反政府武装前,几乎没有参加过正规的军事训练,组织性和战斗素质都较差,尤其缺乏操纵重型武器的技能。
比如,3月下旬反政府武装在夺回失守的石油重镇艾季达比耶,沿路接收了政府军的坦克后,却因为缺乏驾驶人员而不得不开来重型卡车将坦克拉到前线,再在坦克前挖出战壕,将坦克作为固定炮台使用。
尽管北约国家已向班加西派出“军事顾问团“整训反政府武装,但在短时间内整训的效果很难显现。
在装备上,反政府武装与政府军也有明显的差距。
政府军拥有主战坦克、装甲侦察车、装甲输送车、装甲步兵战车和牵引火炮等重型装备。
关于利比亚战争的成因与思考
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王伟华关于利比亚战争的成因与思考2011年3月19日,北约组织开始谋划空袭利比亚,当时俄罗斯和中国选择了弃权。
2011年3月20日凌晨,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时、荷兰、丹麦、挪威以及卡塔尔组成多国联军发动利比亚空袭,拉开利比亚战争序幕。
德国虽然弃权,但在阿富汗策应北约的军事行动。
利比亚战争的起因还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总的来说有两个原因:一是利比亚内乱;二是利比亚主要是生产石油,还蕴藏着大量的天然气,这成为了多国部队攻打利比亚的主要原因。
为此,本文就利比亚战争的成因与思考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第一个原因是利比亚内乱。
利比亚的内乱主要是由于其国家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这种专制统治实际是封建君主式的。
卡扎菲统治利比亚长达40年,财富并没有使这个国家成为富强发达的国家,相反,民众和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各个部落之间的冲突日渐明显,利比亚日益成为全世界贪污腐败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作为一个原油产量占全球份额2%的国家,利比亚所创造的石油财富并没有惠及其600万人口。
利比亚人民对卡扎菲政府已经失去了信任,卡扎菲也得不到本国人民的支持,因为卡扎菲政府既无法给老百姓经济实惠,又不能维持国内和平,无法给人民安全保障。
利比亚国内的冲突和冲突已经惊扰了全球石油市场,国际油价跃升到两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
卡扎菲在1969年的一场军事政变中掌权后,依靠武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他还迁都至的黎波里,将利比亚的政治重心向西转移。
其政权对东部基本上是不管不问,尽管利比亚的很多石油财富都在那里。
卡扎菲还利用了部族之争维持了统治,并将自己的部族提拔到很重要的岗位,这样就使政治对手失去了支持基础和威信。
不仅如此,利比亚政府还经常公开地处决那些反对他的政治活动家,然后在国家电视台上反复播放处决过程的画面。
卡扎菲政府垄断一切,唯我独尊,拒绝民主,不给本家族或本利益集团以外的人和集团任何机会。
利比亚战争分析
利比亚战争——科索沃战争的打法,伊拉克战争的结局?2011年3月19日,恰逢伊拉克战争开战8周年,美、英、法等国再次联手,对利比亚发动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空袭。
利比亚战争由此拉开帏幕。
同前几场战争一样,这场战争依然是由西方军事大国发起的影响地区安全和稳定的局部战争,依然是一场针对主权国家的非对称战争。
战争目的:争夺地中海霸权利比亚战争虽因部族之争而爆发,但通过大国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其战争企图暴露无遗:竞争地中海的主导权。
“世界油库”——中东有两大富油区:海湾地区和濒临地中海的北非地区。
通过两次海湾战争,美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海湾地区产油国的控制。
此次利比亚战争,西方大国又对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北非国家打起了算盘。
法英看中的是利比亚的资源。
利比亚卡扎菲政府建立后,法英等国与其虽有驱逐外军基地、空袭民航飞机等积怨,但基本上相安无事,甚至一度握手言欢。
而今,法国拉着盟国挑头空袭利比亚,军事干预利比亚内乱,决非一时冲动。
只要将地中海南北两岸作一下对比就会一目了然。
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地中海北岸的老牌欧洲国家越来越不景气,地处南岸的北非“穷国”,却因丰富的石油资源,安然无恙。
两岸的鲜明对比使得北岸国家蠢蠢欲动。
此前,英法大国作为配角,曾参加过美国主导的多次战争,但在战后并未捞到好处。
此次利比亚战争,法国打破谨小慎微的传统,跨海南下,无非就是想重新恢复在利比亚的传统利益,进而争夺地中海地区的领导权。
而传统“大佬”美国的弱势,恰为“高卢鸡”飞向地中海对岸提供了最好的机会。
美国看中利比亚的是,这里是控制地中海的要地。
地中海地处美国三大司令部(欧洲司令部、中央司令部、非洲司令部)辖区的交叉地带,是美国战略关注的焦点区。
地中海周边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不但是法国“南下”的重要诱因,同时也是美国在该地区苦心经营的主要动力。
即使没有利比亚战争,地中海这一内陆海也不会平静。
早在二战结束后,这一海域没就是西方军事大国军舰密集度最大的海域,美国第6舰队更是长期在此游弋,以保障美国的利益安全。
简析利比亚战争的起因、性质与启示
简析利比亚战争的起因、性质与启示利比亚战争是由利比亚骚乱逐步演变升级而引发的一场国内战争。
经过7个月的激烈争夺,截止2011年10月20日,关键人物卡扎菲被击毙,利比亚战争基本结束。
回顾这场内战,人们对这场战争的性质、起因与启示产生了深思。
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一、对利比亚战争起因的分析(一)独裁统治,不得人心利比亚曾是意属殖民地。
1951年宣告独立,由伊德里斯一世国王领导,称利比亚联合王国。
1969年由卡扎菲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革命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建立利比亚共和国。
卡扎菲执政后充分利用部族之争维持统治,将自己部族人员提拔到关键、决策岗位,他还通过定期改组整个政府,使潜在政治对手失去支持基础或威信,从而成功地抑制了其他政治权力中心的生长。
虽然它是石油输出组织的重要国家,其原油产量占全球的2%,据统计,2010年,利比亚人均GDP约为12000美元,为非洲最高。
但由于权力高度集中,利比亚政府的贪污腐败问题非常严重:卡扎菲家族涉足石油、天然气、通讯、基础设施建设、酒店、媒体发行及消费品发行等诸多商业领域,每年都从中获取了巨额利益。
据统计,卡扎菲家族成员在全球拥有300亿美元以上的资产。
石油财富并没有惠及其600万人口,21%的利比亚人处于失业状态。
卡扎菲对反对派的态度是毫不留情的,他不惜代价武装镇压那些表达不同意见的团体:他曾下令在三小时内屠杀了阿布萨利姆监狱中的1200名囚犯。
大多数民众处在贫困之中,民众、特别是年轻人对卡扎菲政权的不满情绪日渐增加,这为利比亚骚乱、战争埋下致命隐患。
此外,利比亚是一个多部落的国家,卡扎菲自己部落“卡扎法”控制着大部分武装部队,但其他部落也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很多曾被卡扎菲冷落或压迫的部落现在利用国内日益激化的矛盾和周边国家的民主运动(如埃及、突尼斯、也门等国)起来反对他,面对这种不利状况,卡扎菲政权并没有采取任何改革措施,逐渐丧失民心。
(二)地位突出,西方垂涎利比亚位于地中海南岸,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浅析利比亚战争
浅析利比亚战争内容摘要:2011年3月19日,美军实施“奥德赛黎明”(“Operation Odyssey Dawn”)行动,位于地中海的导弹驱逐舰巴里号向利比亚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
一场由利比亚本国人民引发的利比亚骚乱,经过一个多月的演变,自北京时间2011年3月20日0:45,演变成了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比亚的利比亚战争。
本文通过对利比亚战争的起因、经过以及参战各国行动的陈述,进而分析利比亚战争的性质以及其背后的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冲突。
关键字:利比亚战争性质利比亚战争概述原本是利比亚国内不同部落和不同派别之间的争斗而引发的国内战争,后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介入发展为西方国家与中东北非的国际战争。
一般认为主要由於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以及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而导致了利比亚骚乱的产生。
利比亚国内的骚乱,起先是在政府与反政府武装之间进行的,后来由于其他国家的加入,进而演变成一场继上世纪90年代的科索沃战争,本世纪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后,西方国家为首的军事联盟第四次对主权国家发动大规模军事打击。
利比亚战争进程利比亚战争的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包括:1.国内动乱阶段。
由于卡扎菲的专制统治等原因,在利比亚国内引起了很大的骚乱,游行示威者源源不断,要求卡扎菲下台。
然而卡扎菲的态度强硬,表示不会辞去政府职务,并且要强硬对待示威者。
卡扎菲用政府军以及机枪、迫击炮等现金武器对示威者进行了镇压,致使大批人员伤亡。
动乱因此进一步升级,开始有反动政府的形成,并且延及海外,驻国外大使纷纷表示和政府断裂关系。
但是卡扎菲还是表现出强硬的态度,从而使示威活动演变成了武装斗争的内战。
战争的发生收到了联合国的制裁,利比亚遭遇禁飞令,并被要求停止武装冲突。
但卡扎菲表面上答应,却背地里发动战争,给了其他国家参战的借口,战争因此进入第二阶段。
2.多国介入阶段。
从3月19日开始法国率先空袭利比亚,美国海军于深夜通过其部署在地中海上多艘军舰,向利比亚北部防空系统发动了导弹攻击,英国皇家空军派出多架战机参与随后的空袭。
利比亚战争观后感
利比亚战争观后感作为一个普通的观察者,我对利比亚战争的局势和影响感到震惊并深感忧虑。
从我所了解到的信息来看,利比亚战争在政治、经济和人道主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该地区和整个国际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首先,利比亚战争导致了政治和社会的动荡。
这场战争导致了穆阿迈尔·卡扎菲政权的垮台,为利比亚带来了新的政治格局。
然而,取而代之的是一场内战,各个利比亚武装组织之间的冲突和分裂导致了长期的政治不稳定。
这给利比亚的民众带来了严重的生活困境,政府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无法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其次,利比亚战争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个富有石油资源的国家,利比亚战争导致了石油生产的停滞,进而导致利比亚经济的崩溃。
这不仅使利比亚的人民生活陷入困境,也对国际石油市场产生了影响。
石油价格的波动不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也加剧了利比亚的经济危机。
利比亚战争还给人道主义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冲突导致了大量的流离失所者和难民,这些人们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流离失所。
他们面临着饥饿、疾病和安全威胁的风险。
然而,由于战争导致的政治动荡和安全形势的恶化,救援行动往往受到限制,难以为这些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保护。
利比亚战争的影响也延伸到了整个地区。
该地区的许多国家也面临着类似的政治不稳定和经济困境。
无政府状态的利比亚成为非法移民和恐怖分子渗透的温床,对于整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造成了威胁。
当我思考这一切时,我不禁对利比亚战争背后的真正目的和原因产生疑问。
战争往往是为了争夺资源、追求权力、实现政治目标或维护国家安全等原因而发生的。
然而,在利比亚战争中,人们很难看清楚到底是谁在为了什么而战。
国际干预和外部利益的介入更使利比亚战争变得复杂起来。
对于我来说,利比亚战争是一个沉重的教训。
它提醒我们,战争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战争只会带来痛苦、死亡、分裂和毁灭。
我们需要更多的谈判、对话和合作,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和冲突。
利比亚战役德国在北非的失败
利比亚战役德国在北非的失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利比亚战役是欧洲战场上的重要冲突之一,它涉及到了英国和德国在北非的角逐。
然而,德国最终在这场战役中遭遇了失败。
本文将探讨利比亚战役德国在北非的失败原因,并剖析其对整个战争局势的影响。
首先,在德国在北非的战略布局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德国战略家错误地低估了英军在北非的实力和持久战的能力。
德国军队一开始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由于战略计划和补给线的问题,他们未能巩固他们的地位。
此外,德国军队对于北非战场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了解不足,无法适应荒凉的沙漠环境,导致战术上的不足和物资的匮乏。
其次,德国在战役中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
由于在欧洲其他地区的战斗仍在进行中,德国无法调动足够的兵力参与北非战场的战斗。
这导致他们无法有效地补充和替换战斗中的损失,并且无法形成足够的战略储备力量。
相比之下,英国能够从他们的殖民地和盟国调配更多的军队和物资,这给了他们在战场上的明显优势。
此外,德国在指挥和领导方面也存在问题。
尽管德国有一些优秀的指挥官,如隆美尔元帅,但他们在战场上的协调和指挥能力与英军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德国军队在战役中经常陷入指挥混乱和内部争斗的困境,这限制了他们的战斗力和决策效率。
另外,德国在北非缺乏足够的空中优势。
英国皇家空军在战场上拥有较大的优势,并通过利用航母等航空母舰在战略上配合地面部队。
这使得英国能够有效地对德国军队进行空中打击,并对他们的运动和后勤补给线造成严重破坏。
德国的空军支援能力不足,无法有效应对英军空袭的压力。
最后,德国在国内的战争资源限制了他们在北非的发展。
由于战争的全面爆发,德国需要将大量的资源和重点投入到欧洲战场上。
这导致他们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援和物资给北非战场的军队,从而削弱了德国在那里的战斗力。
总而言之,利比亚战役中德国在北非的失败可以归结为几个主要原因:战略布局问题、人力资源短缺、指挥和领导不力、空中优势的缺乏以及国内资源的限制。
这场失败不仅对德国在北非的战略地位产生了重大影响,更加削弱了他们在整个欧洲战场上的实力。
利比亚战争有两点原因
利比亚战争有两点原因:1、利比亚目前在世界上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国家,主要是生产石油,还蕴藏有大量的天然气。
这是多国部队攻打利比亚的主要原因。
2、利比亚虽然富裕,可是他的军事力量相当落后,多国部队用先进的武器去攻打他时没有还手的能力。
原因分析:1、如果利比亚没有石油和天然气,多国部队攻打利比亚就没有利益存在,难道真正是把利比亚攻打下来后还给利比亚人民?那是不可能的。
军费开支哪里来?我想多国元首早就把利比亚的石油和天然气给瓜分了。
历史可以证明,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不也是看到当时中国清政府的宝贝多吗?2、利比亚的军事力量也很重要,如果利比亚的军事力量有俄罗斯那么强大他们敢去攻打他吗?这就是应中国那句古话:柿子拿软的捏。
从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到多国联军空袭利比亚,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意味着剥削范围的扩大,剥削形式的多样化。
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和动机是追求资本价值的无限增殖,是通过榨取剩余价值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早期资本主义的剥削主要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随着西方民主运动的推进,以及福利制度的完善,这种早期的剥削形式受到严重的阻力。
在国内矛盾日益加重的背景下,早期资本主义国家为寻求新的资本价值增长点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开始在全球范围扩张势力,并进行殖民统治,从而导致了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的出现。
这都是题外话,再说说利比亚战争。
利比亚实际上是欧洲债务危机的替罪羊,从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洲各国一直没有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法国罢工事件不断,居高不下的福利水平使各国财政负担日益加重,这时候需要有一个借口,来转移国内的政治经济矛盾。
而利比亚反对派的出现刚好给需要借口的欧洲各国可乘之机,于是打着保护平民的幌子,开始对利比亚进行空袭。
这就像英国为什么要发动鸦片战争,日本为什么要发动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地球人为什么要开发阿凡达的领地,资本主义的本质觉定了世界上不断会有新的战争出现。
事实上,持续的冲突和内战的可能性已经惊扰了全球石油市场,国际油价跃升到两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
浅析利比亚战争
一、战争前的利比亚(一)政治上一党专政,建国伊始就存在安全隐患。
卡扎菲在1969年的一场军事政变中掌权后,依靠武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他迁都至的黎波里,将利比亚的政治重心向西转移。
其政权对东部基本上是不管不顾,尽管利比亚的很多石油财富都在那裏。
(二)经济上是资源丰富,成为利比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利比亚就成为中东主要石油输出国之一。
由于利比亚石油含硫量小,空气污染率低,运输不必经过苏伊士运河,成为西方大国竞相投标的对象,大量的美元源源不断的流入利比亚人的腰包。
然而好景不长,1975年起,利比亚石油经济不利的因素相继出现。
如北海石油的开发与尼日利亚油田的竞争等。
(三)外交上反以抗美,实现阿拉伯世界统一。
将所有讲阿拉伯语的民族统一起来一直是卡扎菲的梦想,而以色列便成为实现其目标的重大障碍。
卡扎菲认为, 以色列是西方强行植入阿拉伯政治实体的最后的,也是最可恶的殖民地[1] 。
在历次中东战争中, 利比亚都向前线阿拉伯国家提供大量的武器和金钱援助。
美国是以色列的坚实后盾, 自然而然成为利比亚的头号敌人。
二、利比亚战争原因对于该国动乱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由于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以及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
但事实上,这个国家正在陷入的分裂还有著深刻的根源。
利比亚曾经是意大利的殖民地。
在意大利殖民统治时期,利比亚由三个自治邦组成。
东部地区和班加西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治的。
卡扎菲在1969年的一场军事政变中掌权后,依靠武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他迁都至的黎波里,将利比亚的政治重心向西转移。
其政权对东部基本上是不管不顾,尽管利比亚的很多石油财富都在那裏。
张绍忠少将,认为卡扎菲一定程度上利用部族之争维持了统治,并将自己的部族提拔到关键的安全岗位和决策岗位。
他还通过定期改组整个政府,使潜在政治对手失去支持基础或威信,从而成功地抑制了其他政治权力中心的生长。
卡扎菲对于利比亚长达40年的领导并没有使得这个国家成为一个人民的国家。
关于利比亚战争的几点思考
心理战飞机发挥了移动广播站作用心理战飞机是最先进的心理战空中作战平台,目前美军有7架心理战飞机,是西方唯一有心理战飞机的国家。
在利比亚战争中,荷兰的无线电爱好者多次截获了美国第193特种作战大队的EC-130J心理战飞机上发出的信号。
这架飞机具备强大的广播功能,能起到移动广播站的作用。
战争一开始,美军的心理战飞机就用英语、阿拉伯语和法语进行无线电广播,对利比亚的港口、商船和军舰上的人员进行宣传,煽动人们反对卡扎菲政权,指控卡扎菲违反了联合国决议。
这对卡扎菲政府和政府军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从此也掀开了卡扎菲政权众叛亲离的序幕,鼓舞了反对派武装的士气,激发了非政府军的斗志。
美军的心理战飞机,还具有“信息插入”功能,能将有利于己方的信息“插入”到敌方信息系统,达到宣传造势、瓦解敌人、争取民心的目的。
在利比亚战争中,北约心理战部队依靠这种高技术手段,通过利比亚政府和军队使用的频率,进行“信息插入”式的广播宣传,有时候利比亚老百姓在家里听广播、看电视的时候,能收听、收看到联军的宣传节目,屏幕上有时会突然出现利比亚政府军节节败退的画面,这种强制性宣传,具有强烈的震慑作用。
美军的心理战飞机曾在伊拉克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这次利比亚战争中,经过改装的美军心理战飞机,还担负了压制利比亚政府军通信指挥系统以及搜集情报等任务。
网络心理战显示出较大优势在利比亚战争中,西方国家利用网络技术,向利比亚政府和军队实施了全方位、全时空、系统化的宣传、欺骗、干扰、破坏。
他们一是通过发送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瓦解敌军。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有人已经把利比亚最高军事领导人的手机号码交给了对外情报局。
英国心理战专家通过利比亚军官的电子信箱向他们发布通告,并用私人和公务电话号码给他们打电话、发短信。
英国人发送了许多具有威胁性语言的手机短信,如:“我们有你们指挥所的GPS坐标,也能跟踪锁定你的手机位置,巡航导弹已经对这些坐标设定了程序,你们打算怎么办?”此举对利比亚高官产生了威慑作用,并迫使他们不断变换手机号码。
关注利比亚战事
八、利比亚战争感想
利比亚国内的局势由最初的国内动乱发展到如今的国际多国军事干预给了我 们很大的启示和警示,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高度警惕,由此我有几点感想: 首先,国家的稳定是民族利益,只有稳定才能使窥视的外国势力无机可乘。 从国际和国内,古往今来的历史证明,企图依靠外国势力争取个人利益或分 离国家,最终都将把动乱和战火引向同胞和自己,最终落个兔死狗烹的局面。 其次,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是平衡木。没有发展,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发 展,贫穷导致混乱。没有改革,发展没有动力。没有改革,无法调和国内各 阶层、各民族的矛盾 。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经济和改革体制,关注民生, 使人民的各种利益得到保障,并且高度关注国内各个民族的发展。 最后,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世界和平,反对各种暴力 和恐怖主义,反对别国干涉内政。 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一个走向没落的政府有两大表现:对外软弱;对内强 权。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我们应该提高警惕。
美 英 向 利 比 亚 发 射 战 斧 导 弹
的黎波里当地时间3月20日凌晨02:30(北京时间3月20日 08:36),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响起了连绵起伏的防空炮火 声,弹道四起,划破夜空。防空炮火弹道从不同地方升起, 持续了5分钟左右。
七、专家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 表示,如果卡扎菲站稳脚跟,美英法等国在北 非的影响力势必下降。特别是法国将遭遇外交 上的尴尬处境。短期来看,西方国家扶持反对 派是属于应急性的而非长远的考虑,属于“两 害相权取其轻”的做法。
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在 利比 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 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 装袭击的威胁。 19日,旨在落实安理会关于利比亚决议的巴 黎峰会通过了对利比亚立即实施军事干预的决 定,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丹麦、意大 利等国决定发动军事行动。 3月19日法国战机向利比亚军事目标开火,标 志多国军事干预正式拉开。Leabharlann 二、利比亚战争实况
利比亚战事的“背后”和启示
利比亚战事的“背后”和启示9月16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同意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成为利比亚在联合国的合法代表。
至此,利比亚大局尘埃落定利比亚战事自今年2月份爆发来,一直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其“背后”和启示耐人寻味。
先说说“背后”。
在战事爆发前,利比亚总体是比较富裕的。
自1969年卡扎菲通过军事政变上台以来,把一个原本只能出口茅草供人制作钞票的国家变成了中上等收人的国家。
论人均GDP.现在利比亚达到12062美元,接近中欧国家的水平。
但社会财富掌握在卡扎菲的亲信和拥护他的少数人手里。
如卡扎菲的8个子女分别掌控着全国的经济命脉,涉及通信、石油、酒店、媒体等领域。
广大民众尤其是那些不属于卡扎菲部族的人群从国家的发展中受益不多。
这种情况,既有卡扎菲施政不当的原因,也有利比亚传统国情的因素。
卡扎菲曾深有感触地说,利比亚是个部族国家,长期以来,受沙漠环境限制、利比亚以分离的绿洲形式构成140多个部族。
人们说,在利比亚只要看姓氏,就能知道他来自哪个部族,如卡扎菲就来自卡扎法部族。
历史上,部族之间因争夺水源和牧场曾发生过很多矛盾。
利比亚的动荡很多情况是部族矛盾的延续。
1993年,被卡扎菲推翻的瓦法拉部族政权曾策动过“倒卡政变”,2008年更直接与卡扎菲军队发生枪战。
这次利比亚战事策源地也正是瓦法拉部族所在地班加西。
虽说现在部族因素对利比亚的社会生活影响逐渐削弱,但人们的“部族心态”和以此形成的利益分割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消除的。
同时,利比亚单一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吸纳劳动力有限,加之人口出生率很高,有接近30%的人没有固定工作,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
这些人靠政府每月发的罐头、米面等基本必需品度日,挣扎在贫困线上。
他们对推翻卡扎菲政权最积极。
因此,利比亚战事的发生,内因是主要的。
而从外因看,这次北约不遗余力地想推翻卡扎菲,除了一贯干涉别国内政的霸权作风和推广西式民主的传教士式冲动,石油是背后的主要因素。
利比亚是“欧洲油库”,日产油气的85%输往欧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利比亚的认识
以前对于一些国际动态不是和了解,但是现在的我们不能这样下去,这是一个,需要知识的年代,以前的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想法已经不符合实际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自己培养成全能型人才。
了解各种国内外动态。
现在国际局势动荡,各地区战争时有发生。
就比如利比亚战争吧。
说道战争最受苦的就是人民,最遭罪的还是人民。
但是我们仔细想想。
利比亚为什么会发生战争,还要从它自身说起。
首先我们谈一下利比亚的形成:
任何国家的形成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和中国一样,利比亚的形成也经历了很多的战争和变革。
在公元前三世纪,利比亚当地人建立统一的努米底亚王国。
七世纪,阿拉伯人打败拜占庭人,征服当地柏尔人,带来了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
公园十六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了沿海地区。
1912年,利比亚在意土战争后成为意大利殖民地。
1943年初,法、英分别占领利比亚南、北部。
二战后,由联合国对利全部领土行使管辖权。
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亚宣告独立,的黎波里塔尼亚,昔兰尼加和费赞三部分合并成立联邦制联合王国。
后改名为利比亚国。
1969年9月1日,以卡扎菲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推翻伊德里斯王朝,成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
1977年3
月改国名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1986年4月改国名
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2011年,卡扎菲政权被推翻,国名暂定为利比亚。
就在多年后的今天,这个利比亚国家的人民正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
多国的侵略,带着堂而皇之的理由,美英法发动力比亚战争的理由是为了保护平民,带着它我们的飞机大炮,先把平民的家园会的片甲不留。
不仅是我感叹,在当今文明社会,文明的世界,难道仍然是弱肉强食,大国霸权主义仍然存在?一个非洲小国,列强为何对其动武,如果利比亚没有石油资源,如果当政者听命于大国的摆布,人们就不会受到如此的痛苦。
都认证了这一条,软弱才会被欺。
所以一定要强大一定要富强才能不被他人所欺负。
其次谈一下利比亚国家的社会地位
利比亚拥有较为丰富的石油资源,又是位于地中海沿岸的伊斯兰教国家,长期为西方国家所觊觎。
该国长期实行威权体制,政府的控制力较强,其领导人卡扎菲是1个典型的伊斯兰教民族主义者,多次抨击西方国家的民主制,为西方国家所不容。
此次突尼斯骚乱引起阿拉伯国家的连锁反应,蔓延到利比亚,出现要求其领导人下台的大规模示威,卡扎菲政权进行武力镇压,造成较大规模的民众伤亡,继而出现反对派武装起事。
西方国家借机介入利比亚事务,大力援助和配合反对派武装,企图颠覆法扎菲政权,扶植新的亲西方政权取而代之,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利比亚有着较为丰富的石油资源这为利比亚的经济带来了繁荣于发展。
最后谈一下利比亚国家对于我过的启示:
一:利比亚战争证明,西方野蛮、侵略的本质并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改变的是它们的侵略方法。
西方的侵略方法在现代表现出多样化、隐蔽性的特点。
以前,西方的侵略手段基本比较单一,就是军事侵略,一般是团伙作案,然后瓜分之。
至于被侵略对象是什么政治制度,那无所谓,只要是亲西方的就可以。
比如萨达姆当年一直亲西方的时候,独裁也可以,屠杀也可以,不但没见西方去教训他,反而美国还卖生化武器给萨达姆以便他能消灭更多的伊朗人。
后来萨达姆被消灭是因为他叛逆了,要治萨达姆的罪,结果是美国卖给他的生化武器也成了萨达姆该死的罪证。
沙特阿拉伯是君主制国家,沙特亲近着西方,所以沙特暂时是安全的。
在政治上接受西方控制的小国,不管它是什么政治制度,它基本上是安全的。
政治控制、经济控制都不能够的时候,这个国家或者地区又有利可图,那么军事侵略是必然的。
伊拉克、利比亚是石油,巴拿马是通道,阿富汗是地缘利益。
无利可图的地方则可以幸免于难,索马里就是这样,随便你乱成一锅粥也不会有西方人来到。
二:利比亚战争证明美国的实力降低了。
西方侵略集团,就像一个巨无霸的黑社会,出来侵略的时候都是有一个带头大哥的。
这个带头大哥通常是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都是世界第一,带着一帮子狼虫虎豹狂虐于世界各地,威风无比。
近年来,世界经济出了问题,而美国经济问题更大,各种危机纷纷出现,都是癌症一般的社会顽疾,无有善策,只能靠耍赖维持,国家信誉面临破产。
所以管束不了手下的小弟,小弟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就不管大哥的感受。
小弟夺了大哥的领导权不说,还挟裹着大哥一起行动。
以前是不可能这样的,西方集团必须惟美国马首是瞻。
那一年,英法联合以色列进攻埃及,美国使绊子,结果以英法以失败告终就是明证。
这一次利比亚战争,可以说美国是颜面尽失。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者美国这些年来到处点火到处用兵,不但耗费巨大,而且多数兵力被拴在一些战略点上,似已无力主导利比亚局势。
二者其经济出现大问题,它要抽出精力来解决燃眉之急。
三者,向被侵略者示好。
向欧洲移交利比亚战争的军事指挥权,既是无奈,也可能藏有阴谋。
我们还是要警惕。
三:为了卑鄙的目的,西方开始使用代理人战争。
如果西方派出地面部队,那么利比亚战争可以迅速结束。
但西方没有派地面部队,而是采用空中打击的方式为利比亚反对派武装提供支援。
为什么呐?因为西方的口号仍然是民主自由,对利比亚执行军事占领恐怕落人口实;再说军事占领比较容易,但占领后的治安问题却无法解决;况且有了伊拉克、阿富汗的教训,对大量的军人死亡也无有善后之策。
让利比亚反对派去进行地面战斗,西方出飞机空中助战,既能保证西方最小甚至是零伤亡的人员损失,又可以建立一个亲西方的无能政府。
利比亚人杀利比亚人,这个国家从此陷入战乱之中,这个政府要想存在,就得依靠西方的支持,那么利比亚的石油将源源不断的淌入欧洲。
四:联合国是一个靠不住的机构。
美国想打谁就打谁,几十年了,联合国能制止吗?不能。
联合国在利比亚上空设立的是禁飞区,联合国允许西方可以打击在此空域飞行的非法飞行器,可没有同意西方可以轰炸利比亚。
西方违反了联合国的规定,可是我们看到西方受到惩罚了吗?没有。
联合国不能保护它的成员国的安全。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如果仲裁者失去了应有的权威,那么接下来就有可能是天下大乱。
五:富裕的国家不修武备,必然要成为被宰杀的羔羊。
其实对于小国来说,现实是残酷的。
小而富也好、小而强也好,如果不能在地理上拓展足够的战略纵深,被欺凌是免不了的。
而要拓展地理意义上的战略空间,在现代也是不可能的。
对于大国来说,这同样是一个生死警讯。
不修武备必亡,不敢言战必亡,不能战胜必亡,愈是富裕,愈应该维持一支能战敢战的具有末日能力的武装。
所以说恃文者灭,恃武者亡,文功武卫方能久长
以上是我对利比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