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课件】09-强度准则
合集下载
材料力学课件 强度理论讲诉
n
[s ]
可见:a) 与s2、s3无关; b) 应力su可用单向拉伸试样发生脆性断裂的
试验来确定。
实验验证:铸铁:单拉、纯剪应力状态下的破坏与 该理论相符;平面应力状态下的破坏和该理论基本 相符。
存在问题:没有考虑s2、s3对脆断的影响,无法解
释石料单压时的纵向开裂现象。
2)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1
2
s1
s 2 2
s 2
s 3 2
s1
s 3 2
ss
n
[s ]
实验验证: a) 较第三强度理论更接近实际值;
b) 材料拉压性能相同时成立。
强度理论的统一形式: s r [s ]
sr称为相当应力,分别为:
• 最大拉应力(第一强度)理论:
s r1 s1
• 最大伸长线应变(第二强度)理论:
可见:材料破坏的形式不仅与材料有关,还与 应力状态有关。
5)强度理论
根据一些实验资料,针对上述两种破坏形式, 分别针对它们发生破坏的原因提出假说,并认为不 论材料处于何种应力状态,某种类型的破坏都是由 同一因素引起,此即为强度理论。
常用的破坏判据有:
脆性断裂: s l max 塑性断裂: max
研究复杂应力状态下材料破坏的原因,根据一 定的假设来确定破坏条件,从而建立强度条件,这 就是强度理论的研究内容。
4)材料破坏的形式 常温、静载时材料的破坏形式大致可分为:
• 脆性断裂型: 例如: 铸铁:拉伸、扭转等; 低碳钢:三向拉应力状态。
• 塑性屈服型: 例如: 低碳钢:拉伸、扭转等; 铸铁:三向压缩应力状态。
s r2 s1 s 2 s 3
• 最大切应力(第三强度)理论: s r3 s1 s 3
[s ]
可见:a) 与s2、s3无关; b) 应力su可用单向拉伸试样发生脆性断裂的
试验来确定。
实验验证:铸铁:单拉、纯剪应力状态下的破坏与 该理论相符;平面应力状态下的破坏和该理论基本 相符。
存在问题:没有考虑s2、s3对脆断的影响,无法解
释石料单压时的纵向开裂现象。
2)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1
2
s1
s 2 2
s 2
s 3 2
s1
s 3 2
ss
n
[s ]
实验验证: a) 较第三强度理论更接近实际值;
b) 材料拉压性能相同时成立。
强度理论的统一形式: s r [s ]
sr称为相当应力,分别为:
• 最大拉应力(第一强度)理论:
s r1 s1
• 最大伸长线应变(第二强度)理论:
可见:材料破坏的形式不仅与材料有关,还与 应力状态有关。
5)强度理论
根据一些实验资料,针对上述两种破坏形式, 分别针对它们发生破坏的原因提出假说,并认为不 论材料处于何种应力状态,某种类型的破坏都是由 同一因素引起,此即为强度理论。
常用的破坏判据有:
脆性断裂: s l max 塑性断裂: max
研究复杂应力状态下材料破坏的原因,根据一 定的假设来确定破坏条件,从而建立强度条件,这 就是强度理论的研究内容。
4)材料破坏的形式 常温、静载时材料的破坏形式大致可分为:
• 脆性断裂型: 例如: 铸铁:拉伸、扭转等; 低碳钢:三向拉应力状态。
• 塑性屈服型: 例如: 低碳钢:拉伸、扭转等; 铸铁:三向压缩应力状态。
s r2 s1 s 2 s 3
• 最大切应力(第三强度)理论: s r3 s1 s 3
材料力学第9章 强度理论
由于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弹性变形既包括 物体的体积改变,也包括物体的形状改变,所以可推 断,弹性体内所积蓄的变形比能也应该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形状改变比能(畸变能) ,一部分是体积改 变比能 。 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物体形状的改变及所积蓄的 形状改变比能是和三个主应力的差值有关;而物体体 积的改变及所积蓄的体积改变比能是和三个主应力的 代数和有关。
注意:图示应力状态实际上为弯扭组合加载对 应的应力状态,其相当应力如下:
r 3 2 4 2 [ ] 2 2 [ ] r 4 3
可记住,便于组合变形的强度校核。
例1 对于图示各单元体,试分别按第三强度理论及第四强度理论 求相当应力。
120 MPa 140 MPa
r4
1 2 2 2 [(0 120) ( 120 120) ( 120 0) ] 120MPa 2
140 MPa
(2)单元体(b)
σ1 140MPa
σ 2 110MPa
σ3 0
110 MPa
σr 3 σ1 σ 3 140MPa 1 2 2 2 σr 4 [30 110 ( 140) ] 128MPa 2
1u
1u
E
b
E
1 1 1 2 3 E
1u
1u
E
b
E
1 2 3 b
强度条件为: 1 2 3
b
n
[ ]
实验验证: a) 可解释大理石单压时的纵向裂缝; b) 脆性材料在双向拉伸-压缩应力状态下,且压应 力值超过拉应力值时,该理论与实验结果相符合。
σ1 94 .72MPa σ 3 5 .28MPa
强度准则
∑m
C C
=0
a
Ga + ( P11 + P22 + G )( a + b ) RDy = Dy 2a + b
= 19 kN
∑m
D D
=0
P1 1+P2 2+G 4.2 1.8 A B 5.7
G ( a + b ) + ( P11 + P22 + G )a RCy = Cy 2a + b = 11 kN
[σ ] εb = → = E nE E
σb
σb
σ eq2 = σ 11 −ν (σ 22 + σ 33 ) ≤ [σ ] eq2
第一、第二强度准则属于脆性断裂强度准则。
第三强度准则
破坏的原因是最大切应力超过许用切应力。
τ max
1 = (σ 1 − σ 3 ) 2
σ s [σ ] 1 τs = σs → = 2 2n 2
P11=15 kN P22=5 kN a = 300 b = 400
G=5 =5 kN kN D=300 [σ] = 150 MPa MPa
例 根据第四强度理论设计圆 轴 AB 段的直径。
a
xz 平面内 的弯曲 平面内的弯曲
∑m
C C
=0
( P11 + P22 )a RDz = = 6 kN Dz 2a + b ∑ mDD = 0 ( P11 + P22 )( a + b ) RCz = = 14 kN Cz 2a + b M Ay = RCz a = 4.2 kNm Ay Cz
K a = 300
x 30 ° Fx 30° F = 2 kN
材料力学课件 强度理论
14
1.确定危险截面
8.5 z
A
280 14
C 420 2.5m
D 420
B
FS
200kN
. M 84kN m
200kN
例 工字形截面简支梁由三根钢板焊接而成,已知: [s]=170MPa,[]=100MPa。试全面校核该梁的强度。 120 F F=200kN 解: 1.正应力校核 A B 14 8.5
2、四个常用的强度理论
1)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假设最大拉应力 s 1 是引起材料脆性断裂的因 素。不论在什么样的应力状态下,只要三个主应 力中的最大拉应力 s 1 达到极限应力 s u ,材料就发 生脆性断裂,即: 强度条件:
s1 s u su s1 [s ]
n
可见:a) 与s2、s3无关; b) 应力su可用单向拉伸试样发生脆性断裂的 试验来确定。
[ ] 0.5[s ]
1 2 2 2 s 1 s 2 s 2 s 3 s 1 s 3 2 3 s
单拉: s r 4 3 s s s 由此可得: s
1
3 [ ] 0.577 [s ] 0.6[s ]
s s 0.577s s
不满足要求。
E
E
13.7
126.3
FS,max S z
200103 223106
126.3 280
M max y 84103 0.1263 sE 149 . 1 MPa Iz 71.14106
(d)
122
13.7
sE
可改用28b号工字钢,按同样的方法可得:
s r 4 173.2MPa [s ] 1.05 178.5MPa
1.确定危险截面
8.5 z
A
280 14
C 420 2.5m
D 420
B
FS
200kN
. M 84kN m
200kN
例 工字形截面简支梁由三根钢板焊接而成,已知: [s]=170MPa,[]=100MPa。试全面校核该梁的强度。 120 F F=200kN 解: 1.正应力校核 A B 14 8.5
2、四个常用的强度理论
1)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假设最大拉应力 s 1 是引起材料脆性断裂的因 素。不论在什么样的应力状态下,只要三个主应 力中的最大拉应力 s 1 达到极限应力 s u ,材料就发 生脆性断裂,即: 强度条件:
s1 s u su s1 [s ]
n
可见:a) 与s2、s3无关; b) 应力su可用单向拉伸试样发生脆性断裂的 试验来确定。
[ ] 0.5[s ]
1 2 2 2 s 1 s 2 s 2 s 3 s 1 s 3 2 3 s
单拉: s r 4 3 s s s 由此可得: s
1
3 [ ] 0.577 [s ] 0.6[s ]
s s 0.577s s
不满足要求。
E
E
13.7
126.3
FS,max S z
200103 223106
126.3 280
M max y 84103 0.1263 sE 149 . 1 MPa Iz 71.14106
(d)
122
13.7
sE
可改用28b号工字钢,按同样的方法可得:
s r 4 173.2MPa [s ] 1.05 178.5MPa
材料力学课件:强度理论-
r2 1 (2 3) []
§ 8 . 3 屈服准则
问题2 B点(正应力和剪应力均较大)处应力该如何校核?
梁弯曲的强度条件:
max
M max Wz
,
max
Fs
S
* max
Iz bBiblioteka .qzC
D
B
B
B
y y
它的强度条件是:
x
x
σx≤[σ] 、 σy≤[σ] 吗 ? τx≤[τ]、τy≤[τ]
不是! 实 践 证 明 : (1)强度与σ、τ 均有关,相互影响
例:
§ 8 . 1 强度理论的概念
易剪断
不易剪断
易动
不易动
§ 8 . 1 强度理论的概念
(2)强度与σx、σy、σz 、τx、τy和τz 间的比例有关
max 0
max -构件危险点的最大切应力 max (13)/ 2
0 -极限切应力,由单向拉伸实验测得 0 / 2 s
屈服条件
s1 - s3 = ss
强度条件
1 3
s
ns
实验表明:此理论对于塑性材料的屈服破坏能够得到较
为满意的解释。
§ 8 . 3 屈服准则
4. 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
强度理论
§8.1 强度理论的概念 §8.2 断裂准则——第一、第二强度理论 §8.3 屈服准则——第三、第四强度理论
§8.1 强度理论的概念
§ 8 . 1 强度理论的概念
1、基本变形下强度条件的建立
max
FN,max A
[] (拉压)
max
M max Wz
[]
(弯曲)
(正应力强度条件)
max
1 0
§ 8 . 3 屈服准则
问题2 B点(正应力和剪应力均较大)处应力该如何校核?
梁弯曲的强度条件:
max
M max Wz
,
max
Fs
S
* max
Iz bBiblioteka .qzC
D
B
B
B
y y
它的强度条件是:
x
x
σx≤[σ] 、 σy≤[σ] 吗 ? τx≤[τ]、τy≤[τ]
不是! 实 践 证 明 : (1)强度与σ、τ 均有关,相互影响
例:
§ 8 . 1 强度理论的概念
易剪断
不易剪断
易动
不易动
§ 8 . 1 强度理论的概念
(2)强度与σx、σy、σz 、τx、τy和τz 间的比例有关
max 0
max -构件危险点的最大切应力 max (13)/ 2
0 -极限切应力,由单向拉伸实验测得 0 / 2 s
屈服条件
s1 - s3 = ss
强度条件
1 3
s
ns
实验表明:此理论对于塑性材料的屈服破坏能够得到较
为满意的解释。
§ 8 . 3 屈服准则
4. 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
强度理论
§8.1 强度理论的概念 §8.2 断裂准则——第一、第二强度理论 §8.3 屈服准则——第三、第四强度理论
§8.1 强度理论的概念
§ 8 . 1 强度理论的概念
1、基本变形下强度条件的建立
max
FN,max A
[] (拉压)
max
M max Wz
[]
(弯曲)
(正应力强度条件)
max
1 0
材料力学:第九章 强度理论
不论材料处于何种应力状态,只要最大拉应力σ1 达到材料单向拉 伸断裂时的最大拉应力 σ1u (即σb),材料即发生断裂
-材料的断裂条件
强度条件
σ1 - 构件危险点处的最大拉应力 [σ] - 材料单向拉伸时的许用应力
最大拉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理论要点
引起材料断裂的主要因素-最大拉应变 e1
e1 e1u
宜用第一强度理论考虑强度问题
一种常见应力状态的强度条件
单向、纯剪切联合作用
塑性材料 强度条件:
纯剪切许用应力
单向、纯剪 切联合作用
纯剪切情况下(s = 0)
塑性材料强度条件:
[σ] τmax 2
[σ] τmax 3
强度理论的应用
使用强度理论进行强度校核的步骤:
(1)画剪力图、弯矩图,确定危险截面; (2)据应力公式,确定截面上的危险点; (3)求最大应力; (4)根据材料性质, 选择合适的强度理论,
当
时, 材料屈服
强度条件
-材料的屈服条件
s1 , s2 , s3 - 构件危险点处的工作应力 [s] - 材料单向拉伸时的许用应力
例题 例2-1 铸铁构件危险点处受力如图,
试校核强度,[s]=30 MPa
解: (1) 列出已知条件
(2) 计算应力最大值
(3) 选择强度理论, 进行校核 (压应力 < 拉应力)
承压薄壁圆筒应力分析
三种应力: 轴向x, 周向y, 径向z
承压薄壁圆筒应力分析
(1) 轴向应力 筒底压力
筒壁应力
(2) 周向应力
1
(3) 径向应力
径向应力/周向应力
很小的量
故 s r 很小, 忽略不计
承压薄壁圆筒强度条件
-材料的断裂条件
强度条件
σ1 - 构件危险点处的最大拉应力 [σ] - 材料单向拉伸时的许用应力
最大拉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理论要点
引起材料断裂的主要因素-最大拉应变 e1
e1 e1u
宜用第一强度理论考虑强度问题
一种常见应力状态的强度条件
单向、纯剪切联合作用
塑性材料 强度条件:
纯剪切许用应力
单向、纯剪 切联合作用
纯剪切情况下(s = 0)
塑性材料强度条件:
[σ] τmax 2
[σ] τmax 3
强度理论的应用
使用强度理论进行强度校核的步骤:
(1)画剪力图、弯矩图,确定危险截面; (2)据应力公式,确定截面上的危险点; (3)求最大应力; (4)根据材料性质, 选择合适的强度理论,
当
时, 材料屈服
强度条件
-材料的屈服条件
s1 , s2 , s3 - 构件危险点处的工作应力 [s] - 材料单向拉伸时的许用应力
例题 例2-1 铸铁构件危险点处受力如图,
试校核强度,[s]=30 MPa
解: (1) 列出已知条件
(2) 计算应力最大值
(3) 选择强度理论, 进行校核 (压应力 < 拉应力)
承压薄壁圆筒应力分析
三种应力: 轴向x, 周向y, 径向z
承压薄壁圆筒应力分析
(1) 轴向应力 筒底压力
筒壁应力
(2) 周向应力
1
(3) 径向应力
径向应力/周向应力
很小的量
故 s r 很小, 忽略不计
承压薄壁圆筒强度条件
材料力学9强度理论
11
9.2 四个基本的强度理论
强度理论的统一形式:
相当应力
r [ ]
• 最大拉应力(第一强度)理论: • 最大拉应变(第二强度)理论:
r1 1
r 2 1 2 3
• 最大切应力(第三强度)理论: r 3 1 3
• 形状改变能密度(第四强度)理论:
A
0.42m
C
B
1 2 3 4 5 y
z
200kN
(b)
Mmax作用面上max作用点
FQ图 200kN
-距中性轴最远处; FQmax作用面上max作用点
(c)
M图 84kN· m
中性轴-上各点;
FQ和M都比较大的作用面 上 和 都比较大的作用点
-少数特殊情形;
21
9.3 各种强度理论的适用范围
该理论认为:引起材料屈服的主要因素是形状改变能密度。
不论材料处于何种应力状态,只要形状改变能密度ud达到材
料单向拉伸屈服时的形状改变能密度udS ,材料即发生屈服。
2
1 3 1
屈服条件: ud=uds
s
ud
6E
1 2 2 3 3 1 2 2
16
2 3 2 2
9.3 各种强度理论的适用范围
对图b所示应力状态,有:
1 2
(b)
3
所以: r 3 1 3 2
r4
1 1 2 2 2 3 2 1 3 2 2
2
1 3
屈服条件:
max s
材料力学第9章 强度理论
第9章 强度理论
第一节 概述 在前面研究杆件基本变形的强度问题时,所用 的强度条件是以杆件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或最 大切应力为依据的,即
而材料的许用应力[σ]和[τ]是通过拉伸(压 缩)试验和剪切试验,测定出材料破坏时横截面上的 极限应力,然后除以适当的安全因数得到的。
1
解释材料破坏因素的一些假说是否正确,或适 用于什么情况.必须由实践来检验。实际上,也正 是在反复试验与实践的基础上,强度理论才逐步得 到发展并日趋完善。 下面介绍工程中关于各向同 性材料在常温、静载荷条件下几个常用的强度理论。
6
假设单向拉伸直到断裂时,仍可用胡克定律
由广义胡克定律,有
将式(b)、式(c)代入式(a),该理论的脆性断裂 准则改写为
7
相应的强度条件为 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也称为 第二强度理论。
8
二、关于屈服的强度理论 塑性破坏(plastic failure)一般是对塑性材料 而言的,破坏时,以出现屈服或产生显著的塑性变 形为标志。例如,低碳钢拉伸屈服时,出现与轴线 成45°的滑移线。这类破坏与最大切应力τmax、 畸变能密度有关。
12
于是屈服准则改写为
相应的强度条件为
13
对于梁来说,由于 三、第四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为
于是第
关于以上4个强度理论的应用,一般来说,如 铸铁、石料、混凝土、玻璃等脆性材料通常以脆断 方式破坏,宜选用第一和第二强度理论。如低碳钢、 铝、铜等塑性材料通常以屈服的方式失效,宜选用 第三和第四强度理论。
2
第二节 常用的强度理论 一、关于断裂的强度理论 脆性断裂(brittle fracture)一般是对脆性材 料而言,破坏时,材料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突然 断裂。例如,铸铁拉伸、扭转破坏。这类破坏与σ max(拉)、εmax(拉)有关。
第一节 概述 在前面研究杆件基本变形的强度问题时,所用 的强度条件是以杆件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或最 大切应力为依据的,即
而材料的许用应力[σ]和[τ]是通过拉伸(压 缩)试验和剪切试验,测定出材料破坏时横截面上的 极限应力,然后除以适当的安全因数得到的。
1
解释材料破坏因素的一些假说是否正确,或适 用于什么情况.必须由实践来检验。实际上,也正 是在反复试验与实践的基础上,强度理论才逐步得 到发展并日趋完善。 下面介绍工程中关于各向同 性材料在常温、静载荷条件下几个常用的强度理论。
6
假设单向拉伸直到断裂时,仍可用胡克定律
由广义胡克定律,有
将式(b)、式(c)代入式(a),该理论的脆性断裂 准则改写为
7
相应的强度条件为 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也称为 第二强度理论。
8
二、关于屈服的强度理论 塑性破坏(plastic failure)一般是对塑性材料 而言的,破坏时,以出现屈服或产生显著的塑性变 形为标志。例如,低碳钢拉伸屈服时,出现与轴线 成45°的滑移线。这类破坏与最大切应力τmax、 畸变能密度有关。
12
于是屈服准则改写为
相应的强度条件为
13
对于梁来说,由于 三、第四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为
于是第
关于以上4个强度理论的应用,一般来说,如 铸铁、石料、混凝土、玻璃等脆性材料通常以脆断 方式破坏,宜选用第一和第二强度理论。如低碳钢、 铝、铜等塑性材料通常以屈服的方式失效,宜选用 第三和第四强度理论。
2
第二节 常用的强度理论 一、关于断裂的强度理论 脆性断裂(brittle fracture)一般是对脆性材 料而言,破坏时,材料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突然 断裂。例如,铸铁拉伸、扭转破坏。这类破坏与σ max(拉)、εmax(拉)有关。
材料力学09-强度准则
②塑性材料: 当最小主应力≥0 ——第一理论 其它应力状态时,使用第三或第四理论
③简单变形:用与其对应的强度准则,如扭转 max
18
9.4 强度准则的应用
强度计算的步骤
①内外力分析:确定所需的外力值。
画内力图,确定可能的危险面。
②应力分析:分析计算横截面上的应力,确定危险点;
失效原因: 强度理论认为,相同的破坏类型,其破坏原因也相同
破坏(失效)是由某一种主要因素引起的(例如应力、应变、变 形能等)。当导致破坏的这一主要因素达到某一极限值时,材料 (危险点)就会发生破坏。
通过单向拉伸实验来确定这个主要因素的极限值
7
9.1 强度理论概说
6.强度理论或准则(strenth criterion)的建立
3
9.1 强度理论概说
2.基本变形强度条件 构件危险点的应力:
max max
[ [
] ]
(0.6 (0.5 (0.8
~ ~ ~
0.8)
0.6)[ ]
1.0) 材料单向拉伸许用应力
F 3 2 Mz
2 2
1 S平面max
max
FP S平面
l/2 l/2
O
s3
s2
s1
近似包络线
15
1. 莫尔强度理论
莫尔强度理论:任意一点的应力圆若与极限曲线相接触,则材
料即将屈服或剪断。
O3N O3O1 O2P O2O1
M
P
c0
O2 3
O3N
O3K
O1L
(1
3)
/
2
0
t
材料力学:第9章 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AB与 轴的交点C便是圆心。
2
C
A(x ,xy)
以C为圆心,以AC为半径画
O
圆——应力圆;
B(y ,yx)
圆心(
x
2
y
,0);半径 (
x
2
y
)2
2 xy
y
n 三、单元体与应力圆的对应关系
x
xy
面上的应力( , ) 应力圆上一点( , )
y
面的法线 应力圆的半径
Ox
n D( ,
2
C
x
两面夹角 两半径夹角2 ;
3
60
2(50) 1 40 60
0 67.50
例3 分析受扭构件的破坏规律。
C
y Ox
M
xy yx
解:确定危险点并画其原
yx
始单元体
C xy
x y 0
xy
Mn WP
求极值应力
max
min
x y
2
(
x
2
y
)2
2 xy
2 xy
1 ; 2 0;
tg20
2 xy x y
min
(0 ; (1 ;
0 0 90 0 ) 1 1 900 )
max x
min
max min
y
x
0
max
例2 如图所示单元体,求a 斜面的应力及主应力、主平面。
60 50 40 300
(单位:MPa)
解:1、求斜面的应力 x 40, y 60, xy 50, 30
Ox
图1
x
y
y
xy
Ox 图2
规定: 截面外法线同向为正; 绕研究对象顺时针转为正; 逆时针为正。
2
C
A(x ,xy)
以C为圆心,以AC为半径画
O
圆——应力圆;
B(y ,yx)
圆心(
x
2
y
,0);半径 (
x
2
y
)2
2 xy
y
n 三、单元体与应力圆的对应关系
x
xy
面上的应力( , ) 应力圆上一点( , )
y
面的法线 应力圆的半径
Ox
n D( ,
2
C
x
两面夹角 两半径夹角2 ;
3
60
2(50) 1 40 60
0 67.50
例3 分析受扭构件的破坏规律。
C
y Ox
M
xy yx
解:确定危险点并画其原
yx
始单元体
C xy
x y 0
xy
Mn WP
求极值应力
max
min
x y
2
(
x
2
y
)2
2 xy
2 xy
1 ; 2 0;
tg20
2 xy x y
min
(0 ; (1 ;
0 0 90 0 ) 1 1 900 )
max x
min
max min
y
x
0
max
例2 如图所示单元体,求a 斜面的应力及主应力、主平面。
60 50 40 300
(单位:MPa)
解:1、求斜面的应力 x 40, y 60, xy 50, 30
Ox
图1
x
y
y
xy
Ox 图2
规定: 截面外法线同向为正; 绕研究对象顺时针转为正; 逆时针为正。
材料力学课件 第9章 强度理论
18
第九章 强度理论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例题 一铸铁构件 bL= 400MPa, by= 1200MPa,一平面应力状
态点按莫尔强度理论屈服时,最大剪应力为450MPa,试求该点
的主应力值。 M
[ y]
P
O2 3
解:做莫尔理论分析图
KL
sinO2M O1L
oN
O3 O1 1 [ L]
O1O2
by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例题 某铸铁构件危险点的应力如图所示,若许用拉应力
[ ] 30MPa ,试校核其强度。
y 20MPa
解 由图可知,x与y截面的应力为
10MPa x
15MPa
x 10MPa, x 15MPa, y 20MPa
计算最大正应力与最小正应力,得到
max m in
26.2MPa 16.2MPa
密度值,材料即发生屈服。
ud max uds
ud
1
6E
1 2 2 2 3 2 3 1 2
1)破坏判据: 2)强度准则
1
2
1
2 2
2
3 2
3
1 2
s
1
2
1
2 2
2
3 2
3
1 2
3)实用范围:实用于破坏形式为屈服的构件。
10
第九章 强度理论
即主应力为: 1 26.2MPa, 2 0, 3 16.2MPa
上式中主应力 3 虽为压应力,但其绝对值小于主应力 1 所以,宜采用
最大拉应力理论校核强度,显然有1
[
]
说明该构件满足强度要求。
11
第九章 强度理论
材料力学-强度理论
0 -形状改变比能的极限值,由单拉实验测得 sf
2020/3/13
16
二、经典强度理论
4. 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 屈服条件 强度条件
实验表明:对塑性材料,此理论比第三强度理 论更符合试验结果,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020/3/13
17
二、经典强度理论
注 意: 1)选用强度理论时要注意:破坏原因与破坏形式的 一致性,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要接近,一般情况下:
1、未考虑 2 的影响,试验证实最大影响达15%。
2、不能解释三向均拉下可能发生断裂的现象,
2020/3/13
15
二、经典强度理论
4. 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 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发生屈服,都是
由于微元的最大形状改变比能达到一个极限值。
vsf vs0f
sf-构件危险点的形状改变比能
13 12 C (图(a)) 或 13 23 C (图(b))
2020/3/13
22
四、近代强度理论
2. 双切应力强度理论
极限值C 通过单向拉伸试验测得,为 s
失效条件
强度条件
1 ( 2 3) / 2 [ ] 当 2 (1 3) / 2 (1 2 ) / 2 3 [ ] 当 2 ( 1 3 ) / 2
r1 1 30MPa
结论:强度足够。
2020/3/13
26
五、强度理论的应用
例2
已知锅炉内径 D=1m,承受内压p=3.6MPa,材料的 许用应力[ ]=160MPa,试设计锅炉壁厚。
σm σt
p
l
D
解: 先将锅炉当成薄壁容器看待,在内压作用下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σ ⎞ σ 11 = + ⎜ ⎟ + τ 22 2 ⎝2⎠
2 2
τ σ
T
σ
M
σ 22 = 0
⎛σ ⎞ σ 33 = − ⎜ ⎟ + τ 22 2 ⎝2⎠
2 2
圆轴弯扭组合 弯扭组合危险点 危险点
WPP = 2W
σ
1 1 3 3 W = π d WPP = π d 33 32 16 1 = M 2 +T 2 W
24
y
L=200 L=200 x
M = Pa
T = PL cosθ
A-A 截面危险点的第三强度 A-A 截面危险点的第三强度
等效应力: 等效应力:
P
θ
A a =100 d = 60 A x
1 σ eq3 = M 22 + T 22 eq3 W
P = a 22 + ( L cosθ ) 22 W
z
例 图中曲柄上的作用力保 持 10 kN 不变,但角度 θ 可 变。试求 θ 为何值时对 A-A A-A 截面最为不利,并求相应的 第三强度相当应力。
σ 11
σb → b
σb b
n
= [σ ] [ ]
第一强度理论相当应力
σ eq1 = σ 11 ≤ [σ ] eq1
7
第二强度准则
破坏的原因是第一主应变超过许用应变。
1 ε 1 = [σ 1 −ν (σ 2 + σ 3 )] ( ) E 第二强度理论相当应力
[σ ] [ ] εb = → = b E nE E
σ eq3 = σ 11 − σ 33 ≤ [σ ] eq3
第三强度理论相当应力
第三强度准则相当应力又称 Tresca 应力。
9
第四强度准则
破坏的原因是形状改变比能超过许用值。 1 +ν ϕ = (σ 1 − σ 2 )2 + (σ 2 − σ 3 )2 + (σ 3 − σ 1 )2 6E 2 1 +ν 2 1 +ν ⎛ σ S ⎞ 1 +ν ϕSD = σS → [σ ]2 ⎜ ⎟ = 3E 3E ⎝ n ⎠ 3E
26
P1 1 y x
P11 = 15 kN P22 = 5 kN G = 5 kN
D = 300 a = 300 b = 400
A z a y P1+P2 1 2 RCz Cz z C A B RDz Dz P2 2 G b P1 1
B P2 2 a
[σ ] = 150 MPa
G
例 根据第四强度理论设计圆 轴 AB 段的直径。
选择强度准则首先考虑材料性质,同时也需考虑应 力状态。 在三向等拉的应力状 态下,塑性材料也会出现 脆性断裂现象。 在三向等压的应力状 态下,脆性材料也会出现 塑性屈服现象。
11
3. 强度准则的应用 单向应力状态
σ
σ 11 = σ , σ 22 = 0 , σ 33 = 0
拉压杆各点
弯曲梁危险点
拉弯组合危险点
σ eq3 = σ + 4τ
2
2
σ eq3
σ eq4 =
1 3 M2 + T2 W 4
σ eq4 = σ 2 + 3τ 2
注意 上两式只适合于圆轴弯扭组合。
17
3. 强度准则的应用 薄壁杆件弯曲危险点分析
M σ= y I
FSSS ′ τ= bI
σ τ
正应力最大点 切应力最大点
τ′
两种应力较大点
σ′
σb b
σb b
σ eq2 = σ 11 −ν (σ 22 + σ 33 ) ≤ [σ ] eq2
第一、第二强度准则属于脆性断裂强度准则。
8
第三强度准则
破坏的原因是最大切应力超过许用切应力。
1 τ max = (σ 11 − σ 33 ) ( ) max 2
σ S [σ ] 1 [ ] s τ Ss = σ S → = s 2 2n 2
B P2 2 a
[σ ] = 150 MPa
G
例 根据第四强度理论设计圆 轴 AB 段的直径。
分析 AB 区段内发生了 xz 平面内的弯曲和 xy 平面内的弯曲, 平面内的弯曲和 先计算这两个平面内的弯矩,再求其组合弯矩(几何和)。
AB 区段内还发生了扭转变形。因此该区段的变形属于弯
扭组合。 由于 AB 区段内扭矩是常数,因此危险截面是组合弯矩最 大的截面。
σ eq3 = σ 22 + 4τ 22 ≤ [σ ] eq3
纯剪切是这一状态的特例: σ = 0 纯剪切是这一状态的特例: 故有:
2τ ≤ [σ ]
τ
σ
τ
故有τ 的最大允许值为: [τ ] = [σ ] 2 同理,根据第四强度理论,可得 故对塑性材料,可取 故对塑性材料,可取
[τ ] = [σ ] 3 = 0.577 [σ ]
第九章 强度准则
1
Chapter Nine
Strength Criterions
2
本章基本要求 9.1 四个常用的强度准则 9.2 薄壁容器的强度分析 本章作业 本章内容小结
4 5 45 57 58
3
本 章 基 本 要 求
了解强度准则的意义,掌握主要的强度准 则的定义,熟悉其相当应力的表达式,了解其 应用范围。 熟练掌握杆件组合变形中危险截面和危险 点的分析方法,熟悉危险点相当应力的计算。 掌握承受内压的薄壁圆筒的应力计算方法。
xz 平面内的弯曲 平面内的弯曲
∑m
D x
C C
=0 ( P11 + P22 )a = 6 kN 2a + b =0
RD zz = D
∑m
D D
( P11 + P22 )(a + b) RC zz = = 14 kN C 2a &yy = RC zza = 4.2 kN ⋅ m A C M B yy = RD zza = 1.8 kN ⋅ m B D
注意 有必要时,应对上述三种危险点都进行强度校核。 注意 上面关于强度准则的讨论对象都是双向应力状态。
18
第三、第四强度准则的应用
相当应力 应力状态 构件与变形
σ eq3 = σ 11 − σ 33 eq3
σ eq4 = [(⋅) + (⋅) + (⋅) ] 2 eq4
2 2 2 2 2 2
无限制
4
9.1 四个常用的强度准则
1. 强度准则 (strenth criterion) 的概念 (strenth
考虑应力状态的可比性
10 3 12 10 5 10
如何比较这两个应力状态?
主应力
10 15 20
又如何比较这两个应力状态?
主应力的数性函数
5
9.1 四个常用的强度准则
1. 强度准则 (strenth criterion) 的概念 (strenth
故 θ 取零或 π 时最为不利。 取零或 P σ eq3 = a 22 + L22 eq3 W
32 P 22 22 = a + L = 105.4 MPa 3 3 πd
25
P1 1 y x
P11 = 15 kN P22 = 5 kN G = 5 kN
D = 300 a = 300 b = 400
A z a P2 2 G b P1 1
(qL )
2 2 2 2
3 ⎛ 1 22 ⎞ 8 19qL22 + ⎜ qL ⎟ = ≤ [σ ] 3 3 4⎝ 2 πd ⎠ ⎞ ⎟ ⎠
13 13
⎛ 8 19qL 故轴径 d 应满足 d ≥ ⎜ 故轴径 ⎝ π[σ ]
2 2
21
例 试分别根据第三、第四强度理论,确定塑性材料在纯剪 切中的许用切应力与许用正应力之间的关系。 根据第三强度理论,对于如图应力状态,有
2
P ≤ 6.69 kN
20
y d
q
A z
例 已知材料许用应力为[σ ],根据 第四强度理论设计AB 段的轴径。 第四强度理论设计AB
x
L
B
L
AB 段承受弯扭组合变形 扭矩
最大弯矩
M = qL22
1 22 T = qL 2
2 2
1 3 22 32 2 2 σ= M + T = π d 33 W 4
B
A z a y P1+P2 1 2 C RCz Cz z A B 1.8 RDz Dz P2 2 G b P1 1
圆轴扭转危险点
横力弯曲中性层点 (该点可能不是危险点)
σ eq4 = [(⋅) 22 + (⋅) 22 + (⋅) 22 ] 2 eq4
= 3τ
14
3. 强度准则的应用 单向应力与纯剪应力的合成
⎛σ ⎞ σ 11 = + ⎜ ⎟ + τ 22 2 ⎝2⎠
2 2
τ σ
T
σ
M
弯扭组合危险点
T FN N
D
[
]
第四强度理论相当应力 1 σ eq4 = [(σ 11 − σ 22 ) 22 + (σ 22 − σ 33) 22 + (σ 33 − σ 11) 22 ] ≤ [σ ] eq4 2 第四强度准则相当应力又称 von Mises 应力。
第三、第四强度准则属于塑性屈服强度准则。
10
强度准则的适用性
σ eq4 = [(⋅) 22 + (⋅) 22 + (⋅) 22 ] 2 eq4
=σ
σ ≤ [σ ]
结论 对于单向应力状态,四种强度准则的相当应力是相等的。
13
3. 强度准则的应用 纯剪应力状态
T
τ
2 2
τ σ
T
σ
M
σ 22 = 0
⎛σ ⎞ σ 33 = − ⎜ ⎟ + τ 22 2 ⎝2⎠
2 2
圆轴弯扭组合 弯扭组合危险点 危险点
WPP = 2W
σ
1 1 3 3 W = π d WPP = π d 33 32 16 1 = M 2 +T 2 W
24
y
L=200 L=200 x
M = Pa
T = PL cosθ
A-A 截面危险点的第三强度 A-A 截面危险点的第三强度
等效应力: 等效应力:
P
θ
A a =100 d = 60 A x
1 σ eq3 = M 22 + T 22 eq3 W
P = a 22 + ( L cosθ ) 22 W
z
例 图中曲柄上的作用力保 持 10 kN 不变,但角度 θ 可 变。试求 θ 为何值时对 A-A A-A 截面最为不利,并求相应的 第三强度相当应力。
σ 11
σb → b
σb b
n
= [σ ] [ ]
第一强度理论相当应力
σ eq1 = σ 11 ≤ [σ ] eq1
7
第二强度准则
破坏的原因是第一主应变超过许用应变。
1 ε 1 = [σ 1 −ν (σ 2 + σ 3 )] ( ) E 第二强度理论相当应力
[σ ] [ ] εb = → = b E nE E
σ eq3 = σ 11 − σ 33 ≤ [σ ] eq3
第三强度理论相当应力
第三强度准则相当应力又称 Tresca 应力。
9
第四强度准则
破坏的原因是形状改变比能超过许用值。 1 +ν ϕ = (σ 1 − σ 2 )2 + (σ 2 − σ 3 )2 + (σ 3 − σ 1 )2 6E 2 1 +ν 2 1 +ν ⎛ σ S ⎞ 1 +ν ϕSD = σS → [σ ]2 ⎜ ⎟ = 3E 3E ⎝ n ⎠ 3E
26
P1 1 y x
P11 = 15 kN P22 = 5 kN G = 5 kN
D = 300 a = 300 b = 400
A z a y P1+P2 1 2 RCz Cz z C A B RDz Dz P2 2 G b P1 1
B P2 2 a
[σ ] = 150 MPa
G
例 根据第四强度理论设计圆 轴 AB 段的直径。
选择强度准则首先考虑材料性质,同时也需考虑应 力状态。 在三向等拉的应力状 态下,塑性材料也会出现 脆性断裂现象。 在三向等压的应力状 态下,脆性材料也会出现 塑性屈服现象。
11
3. 强度准则的应用 单向应力状态
σ
σ 11 = σ , σ 22 = 0 , σ 33 = 0
拉压杆各点
弯曲梁危险点
拉弯组合危险点
σ eq3 = σ + 4τ
2
2
σ eq3
σ eq4 =
1 3 M2 + T2 W 4
σ eq4 = σ 2 + 3τ 2
注意 上两式只适合于圆轴弯扭组合。
17
3. 强度准则的应用 薄壁杆件弯曲危险点分析
M σ= y I
FSSS ′ τ= bI
σ τ
正应力最大点 切应力最大点
τ′
两种应力较大点
σ′
σb b
σb b
σ eq2 = σ 11 −ν (σ 22 + σ 33 ) ≤ [σ ] eq2
第一、第二强度准则属于脆性断裂强度准则。
8
第三强度准则
破坏的原因是最大切应力超过许用切应力。
1 τ max = (σ 11 − σ 33 ) ( ) max 2
σ S [σ ] 1 [ ] s τ Ss = σ S → = s 2 2n 2
B P2 2 a
[σ ] = 150 MPa
G
例 根据第四强度理论设计圆 轴 AB 段的直径。
分析 AB 区段内发生了 xz 平面内的弯曲和 xy 平面内的弯曲, 平面内的弯曲和 先计算这两个平面内的弯矩,再求其组合弯矩(几何和)。
AB 区段内还发生了扭转变形。因此该区段的变形属于弯
扭组合。 由于 AB 区段内扭矩是常数,因此危险截面是组合弯矩最 大的截面。
σ eq3 = σ 22 + 4τ 22 ≤ [σ ] eq3
纯剪切是这一状态的特例: σ = 0 纯剪切是这一状态的特例: 故有:
2τ ≤ [σ ]
τ
σ
τ
故有τ 的最大允许值为: [τ ] = [σ ] 2 同理,根据第四强度理论,可得 故对塑性材料,可取 故对塑性材料,可取
[τ ] = [σ ] 3 = 0.577 [σ ]
第九章 强度准则
1
Chapter Nine
Strength Criterions
2
本章基本要求 9.1 四个常用的强度准则 9.2 薄壁容器的强度分析 本章作业 本章内容小结
4 5 45 57 58
3
本 章 基 本 要 求
了解强度准则的意义,掌握主要的强度准 则的定义,熟悉其相当应力的表达式,了解其 应用范围。 熟练掌握杆件组合变形中危险截面和危险 点的分析方法,熟悉危险点相当应力的计算。 掌握承受内压的薄壁圆筒的应力计算方法。
xz 平面内的弯曲 平面内的弯曲
∑m
D x
C C
=0 ( P11 + P22 )a = 6 kN 2a + b =0
RD zz = D
∑m
D D
( P11 + P22 )(a + b) RC zz = = 14 kN C 2a &yy = RC zza = 4.2 kN ⋅ m A C M B yy = RD zza = 1.8 kN ⋅ m B D
注意 有必要时,应对上述三种危险点都进行强度校核。 注意 上面关于强度准则的讨论对象都是双向应力状态。
18
第三、第四强度准则的应用
相当应力 应力状态 构件与变形
σ eq3 = σ 11 − σ 33 eq3
σ eq4 = [(⋅) + (⋅) + (⋅) ] 2 eq4
2 2 2 2 2 2
无限制
4
9.1 四个常用的强度准则
1. 强度准则 (strenth criterion) 的概念 (strenth
考虑应力状态的可比性
10 3 12 10 5 10
如何比较这两个应力状态?
主应力
10 15 20
又如何比较这两个应力状态?
主应力的数性函数
5
9.1 四个常用的强度准则
1. 强度准则 (strenth criterion) 的概念 (strenth
故 θ 取零或 π 时最为不利。 取零或 P σ eq3 = a 22 + L22 eq3 W
32 P 22 22 = a + L = 105.4 MPa 3 3 πd
25
P1 1 y x
P11 = 15 kN P22 = 5 kN G = 5 kN
D = 300 a = 300 b = 400
A z a P2 2 G b P1 1
(qL )
2 2 2 2
3 ⎛ 1 22 ⎞ 8 19qL22 + ⎜ qL ⎟ = ≤ [σ ] 3 3 4⎝ 2 πd ⎠ ⎞ ⎟ ⎠
13 13
⎛ 8 19qL 故轴径 d 应满足 d ≥ ⎜ 故轴径 ⎝ π[σ ]
2 2
21
例 试分别根据第三、第四强度理论,确定塑性材料在纯剪 切中的许用切应力与许用正应力之间的关系。 根据第三强度理论,对于如图应力状态,有
2
P ≤ 6.69 kN
20
y d
q
A z
例 已知材料许用应力为[σ ],根据 第四强度理论设计AB 段的轴径。 第四强度理论设计AB
x
L
B
L
AB 段承受弯扭组合变形 扭矩
最大弯矩
M = qL22
1 22 T = qL 2
2 2
1 3 22 32 2 2 σ= M + T = π d 33 W 4
B
A z a y P1+P2 1 2 C RCz Cz z A B 1.8 RDz Dz P2 2 G b P1 1
圆轴扭转危险点
横力弯曲中性层点 (该点可能不是危险点)
σ eq4 = [(⋅) 22 + (⋅) 22 + (⋅) 22 ] 2 eq4
= 3τ
14
3. 强度准则的应用 单向应力与纯剪应力的合成
⎛σ ⎞ σ 11 = + ⎜ ⎟ + τ 22 2 ⎝2⎠
2 2
τ σ
T
σ
M
弯扭组合危险点
T FN N
D
[
]
第四强度理论相当应力 1 σ eq4 = [(σ 11 − σ 22 ) 22 + (σ 22 − σ 33) 22 + (σ 33 − σ 11) 22 ] ≤ [σ ] eq4 2 第四强度准则相当应力又称 von Mises 应力。
第三、第四强度准则属于塑性屈服强度准则。
10
强度准则的适用性
σ eq4 = [(⋅) 22 + (⋅) 22 + (⋅) 22 ] 2 eq4
=σ
σ ≤ [σ ]
结论 对于单向应力状态,四种强度准则的相当应力是相等的。
13
3. 强度准则的应用 纯剪应力状态
T
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