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诗句解读辩说
《长恨歌》古诗赏析
《长恨歌》古诗赏析《长恨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古诗,该诗描绘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反映了唐朝盛世壮美的景象。
本文将对《长恨歌》进行深入赏析,从诗歌的意境、艺术特点以及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阐述。
《长恨歌》描绘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和相互思念之情。
诗中以杨贵妃的视角叙述,情感真挚动人。
首两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直接点明了明皇对杨贵妃的深情厚意以及他们之间因政治权力无法圆满的爱情。
接下来的描述“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则与前文构成鲜明对比,呈现出杨贵妃出身贵族却被世人忽视,又在宫中幽禁的形象。
在描写杨贵妃出宫后,作者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与意象,使整首诗笔触丰富生动。
例如,“黄泉无识鬼神惊”一句通过“黄泉”暗喻杨贵妃死去,表达出她因爱情悲剧而失去生命的悲凉。
又如“乐游原上作别繁华,复入小楼吹彻玉箫”的描写,展示了杨贵妃在世事变迁中的自省与忧伤。
同时,诗中巧妙地穿插了对唐朝盛世的描绘,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繁荣与文化底蕴。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这样的文字表达了大唐盛世的浩荡气势。
“千载谁堪伯仲间,惟有杨家听不完”一句则呈现了贵妃莫名的荣耀与苦涩。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长恨歌》诗歌形式上的特点。
诗中以七言绝句的形式表现,每句都独立完整,句式通顺,押韵工整。
这种形式相对简练、凝练,使得诗歌表达更加清晰流畅。
最后,对于《长恨歌》诗歌赏析,还需要考虑到其历史背景。
《长恨歌》创作于唐代盛世,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被看作是封建君臣之间的爱情悲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压抑和禁锢。
总之,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其悲剧性的爱情故事、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长恨歌》的赏析,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唐代文化与社会风貌,感受古人对爱情和人生的独特思考。
长恨歌诗句赏析
长恨歌诗句赏析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描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以下是对其中一些诗句的赏析: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这两句诗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通过对比宫中其他妃嫔,突出了杨贵妃的倾国倾城之姿。
诗人使用了“回眸”和“百媚生”等词语,让人们感受到了杨贵妃的娇媚和魅力。
2.“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
这两句诗描写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为她提供了华清池的温泉浴。
诗人通过描绘温泉的细腻和舒适,突出了杨贵妃的娇嫩和柔美。
3.“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
这两句诗描述了安禄山发动叛乱,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廷中的享乐生活被打破。
诗人通过“渔阳鼙鼓”和“霓裳羽衣曲”等词语,描绘了动荡的时局和宫廷中的繁华生活。
4.“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
这两句诗表达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之情。
诗人通过描写蜀地的山水之美,暗示了唐玄宗内心的苦闷和忧愁。
同时,“朝朝暮暮情”则表达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痴情和不舍。
赏析唐诗《长恨歌》
赏析唐诗《长恨歌》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全诗共840字。
这首诗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揭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表达了诗人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同情。
《长恨歌》以白居易的独特视角,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进行了深入的描绘。
诗中,白居易通过对两人相识、相爱、相守、相离等一系列情节的刻画,展现了两人之间真挚的爱情。
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唐明皇的昏庸、杨贵妃的美貌以及宫廷生活的奢靡等方面的描写,揭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
《长恨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将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既有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绘,又有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深入挖掘。
这样的叙事手法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2.人物形象鲜明:白居易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形
象塑造,使得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尤其是对杨贵妃的描绘,诗人用了大量的笔墨,将她的美貌、智慧和才艺展现得淋漓尽致。
3.语言优美: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运用了大量优美的语言,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等诗句,既展示了诗人的才华,也为诗歌增色不少。
4.哲理性:《长恨歌》不仅仅是一部爱情悲剧,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哲理性的作品。
诗人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历史的规律,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总之,《长恨歌》是唐代文学的瑰宝,是白居易诗歌创作的巅峰之作。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长恨歌原文与解析
长恨歌原文与解析唐代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一首长篇叙事长诗《长恨歌》,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它以贵妃杨玉环的悲惨遭遇为背景,描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恨情仇,展现了杨玉环的美貌和君王的纷纷扰扰,以及洛阳城的繁华热闹与文人墨客的思考。
本文将对《长恨歌》的原文进行详细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长恨歌原文如下: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挚灭漏更长。
影销零碎成妆台,玉楼宇宙称奇才。
灯云浮动漫天雪,花影重重照眼来。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会相见,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西风几时来,又恐双溪舴艋舟。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试画楼。
长恨歌这首诗共有150句,形式上为七言绝句。
《长恨歌》名句赏析
《长恨歌》名句赏析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这一句是写杨贵妃的美貌,说她回眸一笑千姿百态娇媚横生,让宫中其他的妃嫔都显得黯然失色。
2、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这一句的意思是杨贵妃鬓发如云脸似花,头上戴着金步摇,在温暖的芙蓉帐子里与皇上共度春宵。
金步摇是皇后所佩戴饰物,这里点出了杨贵妃在宫中的地位,不是皇后胜似皇后,统管六宫。
3、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这一句继续写杨贵妃的专宠,虽然六宫有佳丽三千,但她却能独享皇帝的恩宠。
4、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唐玄宗和杨贵妃纵情欢愉荒废朝政终于导致了安史之乱,杨贵妃马嵬坡被迫自缢,这一句写唐玄宗对她的思念,两人阴阳相隔已经有一年多了,但她却从来没有出现在玄宗的梦中。
5、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这一句的意思是唐玄宗面对蜀地的青山绿水,又勾起了他对杨贵妃的相思之情。
6、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这一句是意思如果我们的爱情能和黄金宝钿一样忠贞坚硬,那么无论是天上还是人间总会有机会再次相见的。
7、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这一句的意思是春风吹开桃李花,但物是人非让人伤悲,秋天的雨点滴落梧桐叶上的场面更加凄惨。
8、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这一句的意思是从九重天一直找到黄泉路,但茫茫人海中还是寻找不到。
9、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这一句的意思是寂寞忧愁的脸上泪水长流,就好像春天里带雨的梨花。
10、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一句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离恨,意思是即便是天地也会有尽头,但我们这份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长恨歌深度解读
长恨歌深度解读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长诗,全诗共900余字,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杨贵妃的悲惨遭遇和最终的悲剧结局。
这首诗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为主线,通过描写他们的相识、相爱、相离和最终的悲剧,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权力、人性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以下是我对《长恨歌》的深度解读:
1.爱情的美好与悲哀
《长恨歌》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被描绘得十分美好,但也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他们的爱情是真挚而深刻的,但却无法抵挡政治斗争和宫廷利益的摧残。
这种美好而悲哀的爱情,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爱情的脆弱和无奈。
2.权力的诱惑与危险
《长恨歌》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背后,是政治斗争和权力的诱惑。
唐玄宗为了追求自己的政治目标,不惜牺牲杨贵妃的幸福和生命。
这种权力的诱惑和危险,让人们深刻认识到权力的可怕和危害。
3.人性的悲欢离合
《长恨歌》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经历了悲欢离合的过程。
他们的爱情曾经美好而真挚,但最终却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这种悲欢离合的人性,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人性的复杂和无常。
4.文学的力量
《长恨歌》是一首文学杰作,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爱情、权力和人性的复杂关系。
这种文学的力量,让人们深刻认识到文学的魅力和意义。
总之,《长恨歌》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和感悟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于爱情、权力和人性的描写和思考,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了这些问题的复杂和深刻。
《长恨歌》的赏析
《长恨歌》的赏析《长恨歌》的赏析《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长恨歌》的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长恨歌》的赏析篇一:《长恨歌》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公元806年)。
诗人凭借着传说和历史人物创造了一个婉转动人的爱情故事。
全诗通过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描述再现了真实的现实生活,千百年来一直感染并打动着读者。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体现在“长恨”二字上。
作者从汉皇重色思倾国的第一部分描述其,讲述了安史之乱之前的唐玄宗如何好色并求色最终得到了美娇娘杨氏。
而杨氏由于得到唐玄宗的专宠而使得全家鸡犬升天得到万千富贵。
作者反复用笔墨渲染了唐玄宗纵情声色沉迷于酒色中不能自拔甚至不理朝,因而引发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
这些前因既是后来造成悲剧的基础也是引起长恨的主要原因。
第二部分从六军不发无奈何开始写起,详细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开始后玄宗弃杨氏于不顾的仓皇出逃,引起了六军驻马并要求除去红颜祸水的杨氏造成宛转峨眉马前死的悲剧。
这部分是故事最为关键的情节。
杨氏死后唐玄宗因怀念她引发的寂寞悲哀和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
诗人以心酸恻隐悲痛的语调细致的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让人读之揪心疼痛催人泪下。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起为这首诗的第三部分,着重描写了唐玄宗借助道士的帮助于虚无缥渺的仙境中找寻到了杨氏的踪影。
在幻境中再次展现了杨氏梨花带雨的绝世容颜,并以含情脉脉的托物寄词再次重申了以前的誓言,表达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深情厚谊,为进一步渲染长恨这一主题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后在全诗的结尾又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来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份量。
全诗所写之情缠绵悱恻所书之恨杳杳无穷,诗人以哀婉动人的文字和悠扬宛转的语调娓娓叙来,令人为之动容。
通过纵观全诗我们再结合诗人本身的经历不难看出,诗人写此诗的目的并不在于对历史的记录与评价,而是,通过此诗借助前代帝王和妃子的爱情悲剧来抒发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对所爱之人的相思意义。
唐诗长恨歌赏析
《长恨歌》赏析《长恨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长篇叙事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
诗中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描绘了生动的历史画面和人物形象,展现了人性的美与丑、悲与欢。
以下是对《长恨歌》的赏析:1. 故事背景:《长恨歌》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诗人当时三十五岁。
诗中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背景,通过叙述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风景以及皇室家族的生活。
2. 人物形象:《长恨歌》塑造了唐玄宗、杨贵妃等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
唐玄宗被描绘为一个荒淫无度的皇帝,为追求美色而不顾国家社稷;杨贵妃则被塑造成一个美艳动人、善良忠诚的女子,她的悲剧命运令人同情。
此外,诗中还描绘了陈玄礼、高力士等历史人物,各具特色。
3. 艺术手法:白居易运用丰富的艺术手法,如抒情、叙事、描绘、讽刺等,将故事娓娓道来。
诗中对人物心理、情感的刻画细腻入微,如“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一句,揭示了故事的悲剧根源。
同时,诗中采用民歌俚曲的风格,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4. 情感表达:《长恨歌》抒发了诗人对杨贵妃悲剧命运的同情和对爱情的理解。
诗中既揭示了皇室家族的荒淫无度,也歌颂了杨贵妃与唐玄宗之间真挚的爱情。
诗人通过对人物情感的刻画,使读者感受到爱情的美与悲剧,引发人们对命运的思考。
5. 历史价值:《长恨歌》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诗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风俗习惯,为我们了解唐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同时,诗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也成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
总之,《长恨歌》是一首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诗歌。
通过生动的故事叙述和人物描绘,诗人展现了人性的美与丑、悲与欢,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这首诗不仅成为了唐代诗歌的瑰宝,也是后世文学和艺术创作的重要借鉴。
《长恨歌》原文及赏析
《长恨歌》原文及赏析《长恨歌》原文及赏析《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长恨歌》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长恨歌》原文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白居易《长恨歌》主题辨析
白居易《长恨歌》主题辨析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首具有丰富主题的叙事诗,其主题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辨析。
以下是从几个方面对《长恨歌》主题的辨析:
1.讽谕说:根据诗中描述的汉皇重色思倾国,以及统治阶级荒淫
误国,可以认为《长恨歌》的主题在于暴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误国,并对此进行讽刺和批评。
这种观点认为《长恨歌》是对现实政治的批判和警示。
2.爱情说:从诗中描绘的杨玉环与唐明皇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
他们在爱情中所经历的曲折与悲欢离合,可以看出《长恨歌》主题是歌颂杨玉环与唐明皇之间真挚的爱情。
这种观点强调了人性的美好和爱情的崇高。
3.双重主题说:根据诗中描绘的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以
及作者在描写中既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又揭示了统治阶级的荒淫误国,认为《长恨歌》具有双重主题。
这种观点认为,一方面是对美好爱情的赞美,另一方面是对现实政治的批判和警
示。
综上所述,《长恨歌》的主题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辨析。
然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长恨歌》都是一部具有深刻思考和独特艺术表达的作品,既展示了白居易作为伟大诗人的才华,又展现了其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和批判。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译文赏析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译文|赏析《长恨歌》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长恨歌》原文唐代: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长恨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长恨歌》原文翻译及赏析长恨歌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原文: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长恨歌主要观点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关于《长恨歌》的主要观点,历来有多种解释,以下是几种较为常见的观点:
1. 爱情说:认为《长恨歌》歌颂了李杨之间真挚缠绵的爱情,诗人通过对唐玄宗与杨贵妃悲剧的描绘,表达了对忠贞不渝爱情的赞美。
2. 讽喻说:认为诗中通过唐玄宗荒淫误国的故事,揭示了统治者沉迷于声色犬马而导致国家衰败的教训,是对后世君主的警示。
3. 双重主题说:认为《长恨歌》既有讽喻的成分,也有对爱情的歌颂。
诗的前半部分可能更多地揭示了唐玄宗的荒淫和误国,而后半部分则转向对李杨爱情的同情和歌颂。
4. 感伤说:认为诗人通过对这一爱情悲剧的叙述,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深刻同情。
5. 无主题或泛主题说:认为《长恨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者说诗中包含了多种主题,诗人通过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叙述,展现了多种情感和思考。
不同的观点反映了学者们对《长恨歌》主题的不同理解和解读。
在欣赏和研究这首诗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结合诗歌的内容、情感以及历史背景,来探索和体会诗中的深层含义。
长恨歌逐句讲解
长恨歌逐句讲解
【一、《长恨歌》背景及意义】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叙事长诗,全文共七百零八字。
这首诗歌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通过描绘两人的爱情生活及命运波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衰败。
诗中以杨贵妃为线索,反映了封建社会宫廷政治与爱情的矛盾,揭示了历史变迁中人性的脆弱。
【二、逐句解析《长恨歌》诗句】
1.开篇描绘杨贵妃的美貌与地位: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这句诗赞美杨贵妃的美貌,表达了她的荣幸地位。
2.描述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这句诗描绘了唐玄宗为杨贵妃在华清池赐浴的场景,展现了皇帝对爱妃的呵护。
3.描绘杨贵妃的悲剧命运: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这句诗预示着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的命运从此发生巨变。
4.分析杨贵妃死因及影响: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这句诗揭示了杨贵妃死于战乱,表达了诗人对她的同情。
5.总结诗歌主题及历史教训:
此恨绵绵无绝期,天长地久有时尽。
这句诗总结了整首诗歌的主题,寓意
着爱情悲剧的永恒。
同时,提醒后人要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正确处理政治与爱情的关系。
白居易《长恨歌》主题的辨析
白居易《长恨歌》主题的辨析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有所谓爱情说、讽谕说、双重主题说等等。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白居易《长恨歌》主题的辨析,欢迎大家阅读!《长恨歌》自产生之日起,对主题的看法、理解就有分歧,时至今日多种主题说仍然存在,综合看大致有三种说法,即“讽谕说“(暴露统治阶级的荒淫,恨其误国)、“爱情说”(歌颂唐明皇与杨贵妃真挚专一的爱情)、“双重主题说”(指爱情悲剧的双重性、人物性格的双重性、作者态度的双重性。
剧中男女主人公.既是悲剧的制造者,又是悲剧的承受者;既是祸国殃民的统治者,又是美好爱情的体现者;作者原本有“惩尤物,窒乱阶”的意图,但在具体描写中赞扬二人爱情的成分却占据了主导地位)。
现在一般都认为:“双重主题说”比较符合作品实际,笔者则认为这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篇。
说它是写爱情的,根据是这样:(一)这是一首描写爱情悲剧的长诗。
说《长恨歌》是一首描写爱情悲剧的长诗,一般不会产生歧义。
因为悲剧故事的始末在诗中表达得十分清晰:全诗以“汉皇重色思倾国”为开端,先写杨玉环入宫,受专宠;次写马嵬兵变及李、杨爱情悲剧结局;再写唐明皇奔蜀及回宫后对贵妃的笃诚思念;最后借助想象的翅膀,写贵妃死后成仙,对玄宗一往情深,并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束整个故事。
该诗不仅故事完整,而且情节波澜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诗的后半部分想象、虚幻了一个恍惚迷离,“虚无飘渺”的别开生面的仙境,使杨贵妃死后的艳艳形象再现于蓬莱,沟通了天上人间永远不存在的爱情。
这使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的故事就不再是简单的纪实诗,而成了一个经过艺术再创造的更带有典型意义的悲剧。
这种仙化式的悲剧结局,是作了喜剧处理的。
它不仅写出了李、杨至死不渝的爱情,而且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写出了死而复生、恩爱不绝的奇迹。
我们说这是一种主观愿望的表现。
可以说这样处理不是必然的生活逻辑,不是生活中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或者可能发生的事情,而只是诗人认为应该发生的事情,希望发生的事情,这是一种主观化的情节,不是客观化的。
长恨歌逐句赏析
长恨歌逐句赏析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
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长恨歌逐句赏析,欢迎借鉴!《长恨歌》赏析【题解】这是一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长篇叙事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十二月。
白居易时年三十五岁,任(今陕西周至)县尉。
一天,他与在当地结识的秀才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谈起五十多年前的天宝往事。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及相关遗闻传说,让三人不胜感慨。
他们惟恐这一希代之事,与时消没,不闻于世,王质夫遂提议,由擅长抒情的白居易为之作歌,由陈鸿为之写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于是,诗、传一体,相得益彰。
白居易由此被呼为“《长恨歌》主”。
【句解】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汉皇爱好美色,想得到绝代佳人,做皇帝统治天下多年,却一直找不到最理想的美人。
开篇两句看似寻常,含量却极大。
作为一国之君,不“重德思贤才”,却“重色思倾国”,能有什么好结果呢?只七个字,就揭示了故事的悲剧根源,确定了全诗情节发展方向。
“倾国”一词,本来指能够使全国人为之倾倒的美色。
《汉书·孝武李夫人传》载,李延年向汉武帝引荐李夫人时,曾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但在这里,后人读出了它的另一重意义:“思倾国,果倾国矣!”“汉皇”,指汉武帝刘彻。
唐人文学创作常以汉称唐,这里借指唐玄宗李隆基。
本诗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只开头一句以汉代唐,其它地名人名大都是实的。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杨家有个女儿,刚刚出落成人,娇养在深闺里,无人有幸相识。
“杨家”,指蜀州司户杨玄琰家。
杨家有女,小名玉环,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人,自幼由叔父杨玄抚养。
开元二十三年(735),杨玉环十七岁,被册封为玄宗之子寿王李瑁之妃。
二十二岁时,玄宗欲纳为妃,慑于公媳名分,将其度为女道士,住太真宫,道号太真。
二十七岁,玄宗册封她为贵妃。
白居易《长恨歌》关于爱情诗词鉴赏解析
白居易《长恨歌》关于爱情诗词鉴赏解析爱情是指两个人之间相爱的感情、情谊;也指爱的感情。
接下来小编会给大家分享一首关于爱情的诗词。
【长恨歌】唐代: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花开日一作:花开夜;南内一作:南苑)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长恨歌赏析及大致意思
长恨歌赏析及大致意思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象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
紧接着,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
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
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
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
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
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下面,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
“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
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接着,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起至“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
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
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
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赏析《长恨歌》
赏析《长恨歌》《长恨歌》是白居易同友人谈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引发感慨而作。
白居易在34岁写下《长恨歌》,诗歌中既有歌颂爱情的一面,也有以史为鉴,讽喻的一面。
诗中先写了唐明皇初识貌美如花的杨贵妃:“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之后写马嵬坡叛乱打破了他们奢靡享乐的生活,而后杨贵妃被刺死,唐明皇末日日思念,最后通过方术之士最终寻找到了杨贵妃。
作者既有揭露和讽刺了他们骄奢淫逸的生活,但同时又对这对恋人的悲剧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从艺术手法上看,不言而喻,白居易的《长恨歌》具有韵律鲜明、结构整齐,骈句行文的特点,读起来琅琅上口,读者能够更容易地接收到一首诗的“诗意”和“诗味”,产生更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全诗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合,一边写马嵬坡事件,一边写唐明皇的多情形象、一边写方术之士寻找杨贵妃,一边写杨贵妃对唐明皇的思念。
形象鲜明突出,感情真挚,描写得十分细腻,展现出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法:借助道士方术,安排玄宗与杨贵妃的魂魄在仙境相遇,重申盟誓,也使得感情更加奔放、热烈。
从主题上看,可以分为:一、讽谕《长恨歌》前半部分多揭露批判,后半多歌颂同情。
诗的开篇两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就揭露了唐玄宗后期贪恋女色,荒淫误国,具有强烈的批判性。
作者的讽喻短小精悍,却深入人心。
写玄宗的荒政误国,俩人的奢靡生活仅用“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舞”就得到生动呈现,以史为鉴,劝戒后人荒淫误国。
文中虽是在讥讽,但同情并在,并且同情多于讥讽。
二、歌颂爱情在杨贵妃即将被处死之时,我们可以通过作者细腻的描写,捕捉到唐明皇对杨贵妃真挚的感情:“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等句写出了身为帝王的唐明皇的迫不得已与不舍,以及阴阳两隔的无限相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恨歌》诗句解读辩说作者:赵丽萍来源:《语文建设》2015年第01期《长恨歌》是中唐时期白居易写的一首非常著名的长篇叙事诗。
该诗以唐代安史之乱为背景,以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为表现对象,在开头暗讽唐玄宗李隆基荒淫误国的主题思想引导下,中间部分转而走向对李杨爱情的同情,体现了诗人的心理创作历程,从而使诗歌更多呈现的是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该诗非常善于描写刻画人物的心理,杨贵妃惨死马嵬坡之后,唐玄宗形单影只,孤独凄凉,诗歌中“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等句对唐玄宗的心理刻画得非常细腻,文章末尾“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在天上相见后所发誓言,但是对这些句子,从宋代到清代,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和争议。
对“峨眉山下少人行”句,宋代不少文人提出了质疑,如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言:“白乐天《长恨歌》云:‘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峨眉在嘉州,与幸蜀路全无交涉……此亦文章之病也。
”[1]范温《潜溪诗眼》也持同样观点:“白乐天《长恨歌》,工矣,而用事犹误。
‘峨眉山下少人行’,明皇幸蜀,不行峨眉山也。
当改云剑云山。
”[2]范温不仅指出该句“峨眉山”不符合历史史实,并且指出了修改的方法,将“峨眉山”改为“剑云山”。
与此相同的还有对“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解读,范温言:“‘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长生殿乃斋戒之所,非私语地也。
华清宫自有飞霜殿,乃寝殿也。
当改长生为飞霜,则尽矣。
”[3]指出唐玄宗和杨贵妃私语于长生殿是不合史实的,并建议将长生殿改为飞霜殿。
程大昌《续考古编》:“乐天《长恨歌》曰:‘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案华清宫有长生殿,盖祀神祈年之所。
又玄宗常以十月幸华清,是七月七日亦不尝在华清也。
前辈因此疑乐天讹误,此不然也。
长安大明宫有长生殿,武后疾病居之。
张柬之等诛二张,入至长生殿见太后。
则不在华清也。
肃宗崩于长生殿。
”[4]到了明代杨慎,对这一问题又加以论证:“范元实(范温字)《诗话》:‘白乐天《长恨歌》,工矣,而用事犹误。
峨眉山下少人行,明皇幸蜀,不行峨眉山也。
当改云剑云山。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长生殿乃斋戒之所,非私语地也。
华清宫自有飞霜殿,乃寝殿也。
当改长生为飞霜,则尽矣。
’按郑嵎《津阳门》诗:‘金沙洞口长生殿,玉蕊峰头王母祠。
’则长生殿乃在骊山之上,夜半亦非上山时也。
又云:‘飞霜殿前月悄悄,迎风亭下风飔飔。
’据此,元实之所评信矣。
”[5]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则对“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提出质疑:“此尤可笑,南内虽凄凉,何至挑孤灯耶?”[6]如果说张戒还说得比较含糊的话,邵博在《邵氏闻见后录》中则批评得更为明确:“白乐天《长恨歌》有‘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之句,宁有兴庆宫中,夜不烧蜡油,明皇帝自挑尽者乎?书生之见可笑耳。
”[7]以上认为唐玄宗逃往蜀地时并没有过“峨眉山”,故“峨眉山下少人行”不合史实;长生殿为祀神祈年、斋戒之所,不应为李杨私语之所;明皇贵为天子,宫中一般使用蜡烛,故“孤灯挑尽未成眠”不符合明皇皇帝身份,属于不当之词。
笔者认为,对于该类诗句的解读,以上观点过度拘泥于事实与历史的真实性,忽视了诗歌应有的想象性和虚拟空间,是极不恰当的。
诗歌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组成部分,是人类艺术中以语言来表达精神活动尤其是情感和情绪的一种艺术方式,而艺术与生活密切相连,但又高于生活之上,以生活的世俗现象与认识去解读诗歌未免会出现偏差。
这是因为,在诗歌创作过程中,人的心理因素不容忽视。
在心理因素中,构成要素之一就是想象,通过想象乃至虚构艺术对象完成自己的思想表达。
峨眉山是浓缩了一定文化因素的蜀地代表景物,白居易在这里使用,实质上是泛指唐明皇所经蜀地景色,并不是实指。
如果诗歌中所涉地名都需要考证其去过与否,那么,“忽闻海上有仙山”的仙山岂不大谬特谬了?同理,长生殿也是以宫中地名来指代唐玄宗和杨贵妃约会之处,已经有了泛指的意义,至于“孤灯挑尽未成眠”,其重点在于突出唐玄宗的孤独和因思念而难以入睡的状态,突出唐玄宗的思念之切、思念之苦,如果关注点在于皇上是否亲自挑灯,则有舍本逐末之嫌。
近代学者对此都予以辩证,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中言:“此诗实作于元和五年乐天适任翰林学士之时,而禁中乃点油灯,殆文学侍从之臣止宿之室,亦稍从朴俭耶?至上皇夜起,独自挑灯,则玄宗虽幽禁极凄凉之景境,谅或不至于是。
文人描写,每易过情,斯固无足怪也。
”[8]程千帆先生在《古诗考索·读诗举例》言:“我们设想,如果作者如实地反映了当太上皇不眠之夜,生活在一个红烛高烧、珠围翠绕的环境里,还能够像《长恨歌》这里所描写的那样成功地展示他的精神状态吗?文学欣赏不能排斥考据,不能脱离事实,可也不能刻舟求剑,以表面的形似去顶替内在的神似。
”[9]以现实的存在、考据的方式解读诗歌会抹杀诗歌的特征,这样的解读方式是由一定的思维方式决定的,这种思维方式能引起人的许多思考。
首先,这种思维方式忽视了诗歌“虚实相生”的特征。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虚实相生是意境构成的结构特征,实境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事物,而虚境则是以实境为基础诱发开拓的饱含作者审美理想、审美情感的艺术想象空间。
诗歌如果只写实境的话就会缺乏可开拓的世界,而没有了艺术性。
老子在《道德经》中言“有无相生”,运用到中国传统艺术中就是要求艺术品要有空白、虚无的部分,这样才能容纳大有,体现在诗歌中就是要有虚境。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中,“挑孤灯”只是诗人想象中的一种虚境,借以表达主人公缠绵悱恻的心理,而并非实境。
宋代王懋在《野客丛书》中言:“诗人讽咏,自有主意,观者不可泥其区区之词。
《闻见录》曰:‘乐天《长恨歌》: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岂有兴庆宫中夜不点烛、明皇自挑灯之理?’……仆谓二词正所以状宫中向夜萧索之意,非以形容盛丽之为,固虽天上非人间比。
使言高烧画烛,贵则贵矣,岂复有长恨等意邪?观者味其情旨斯可矣!”[10]所言极是。
其次,这种思维方式忽视了诗歌中人物的审美内涵。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出现往往会超越其现实中的形象,而是经过了诗人的再创造,成为诗歌中的审美形象。
在《长恨歌》中,唐玄宗的形象已经远远超越了现实本身,被赋予了诗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感悟。
从现实本身的角度来说,唐玄宗是值得批判的,他违背了道德伦理,为了一己之欲置国家、百姓于不顾,从诗歌的开头就可见对现实中的唐玄宗的讽刺:“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如果诗歌朝着这个方向写,会成为一首写实的现实主义诗歌,但是,在后面的部分,白居易在创作心理的指引下,将该题材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那就是表达人类的自我角色和社会角色之间矛盾的困惑,唐玄宗身为皇帝,本该安社稷、抚黎民,但他为了追求个人的欲望抛弃、背离了自我的社会责任,在个人欲求与社会期待之间,人该何去何从?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的唐玄宗身上寄予了自我这样的思考,所以,站在现实的唐玄宗形象立场上去理解诗歌中的字词会出现问题,唐玄宗是进入审美视野的审美人物,而不是现实中那个真真切切的皇帝。
同理,我们也可以沿着这样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地理意象“峨眉山”“长生殿”。
“峨眉山”“长生殿”在诗歌的行文氤氲下,已经不是现实中玄宗走过的路和真切的场景了,而升华为一种意象,包含了某种内涵,以实际地理知识去考据,也是对地理意象所包含的审美因素的忽视。
清代袁枚曾言:“《三余编》言:‘诗家使事,不可太泥。
白傅《长恨歌》:峨眉山下少人行。
明皇幸蜀,不过峨眉。
谢宣城(谢朓,曾任宣城太守)诗:澄江静如练。
宣城去江百余里,县治左右无江。
’”就考据的角度而言,谢朓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也是不符合地理常识的,但这丝毫不能否定“澄江静如练”是名句的事实。
周振甫在《诗词例话·忌执着》中言:“批评‘峨眉山下少人行’,却不恰当。
因为峨眉山是代四川,只是说在四川的山路上本是少行人罢了。
‘蒋介石躲在峨眉山上’,这个峨眉山,就是四川的代称,所以完全可以的,倘说‘太行山下少人行’就不行,因为太行山不代表四川。
”[11]当属此意。
《长恨歌》是李杨题材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一篇,其艺术魅力熠熠生辉,对其字句解读的研究、探讨、辩证,可以让我们或从正面或反面更深入地体会诗歌的艺术光辉,同时,也为我们如何赏析诗歌提供一个微观的视角。
诗歌是空灵而美丽的,需要我们艺术地感受,而不是严肃地去做思理的考辨。
参考文献[1][宋]沈括.梦溪笔谈[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216.[2][3]常振国,绛云编.历代诗话论作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452.[4]程大昌.程氏考古编程氏续考古编[M].刘尚荣校点.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71.[5]杨文生.杨慎诗话校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132.[6]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6:458.[7][10]程毅中主编.宋人诗话外编[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365,1063.[8]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37.[9]程千帆.程千帆全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148.[11]周振甫.诗词例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