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册《上天的蚂蚁》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上天的蚂蚁》教学设计

《上天的蚂蚁》教学设计

上天的蚂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本节课将通过探讨蚂蚁如何利用地球的重力和力学原理移动物体,培养学生对力和运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通过分析蚂蚁社会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尊重不同的生命形式。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1. 观察蚂蚁的移物行为1.观察蚂蚁搬运物体的方式和姿势,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2.讨论蚂蚁可能是如何利用力和重心移动物体的;3.实验验证,将利用放在不同位置的物体向不同方向斜拉,然后让同学一起来把它移动到指定位置上。

2. 观察蚂蚁社会行为1.让学生观察蚂蚁在群体中的角色分工、合作方式等;2.分小组模拟观察,互相观察后整合信息,讨论分析蚂蚁社会特征,并向全班展示;3.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从蚂蚁身上学到什么?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力和运动力学原理;2.学生发现和分析蚂蚁的社会行为。

教学难点:1.将小组观察到的蚂蚁社会行为整合起来,共同分析、讨论并给出结论;2.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蚂蚁身上学到什么?四、教学手段1.实验 - 在实验中让学生理解力和运动力学原理;2.小组讨论 - 鼓励学生交流互动,互相学习;3.教师讲解 - 在情景中加强学生的体验感,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五、教学评价1.成果展示 - 让小组向全班呈现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分析结论;2.课堂讨论 - 老师对学生讨论的引导以及学生的问题提问,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能够让学生从实验和小组讨论中更深入地理解力学和运动学的原理,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蚂蚁社会的特征。

通过本课的教学,老师也要不断挖掘出学生的思考,带动课堂的氛围,让学生在调整思路的同时也培养了主动探究的精神,更好地将课堂所学运用到日常中。

《上天的蚂蚁》教案(精选13篇)

《上天的蚂蚁》教案(精选13篇)

《上天的蚂蚁》教案(精选13篇)《上天的蚂蚁》教案篇1教学目标:1.随文识字,书写“常”、“信”2个生字。

2.利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3.在对比中体会巨人遇到困难就退缩的心理,感受小蚂蚁坚持不懈的精神。

4.课外同主题拓展阅读,练习照样子说句子。

教具准备:课件、直观教具重点关注:指导朗读,对比理解,感悟道理.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主题ppt1 1.师:孩子们好,今天邓老师将带领孩子们继续走进童话故事《上天的蚂蚁》——齐读课题。

上天的什么,干什么的蚂蚁?现在咱们把课题请到黑板上,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书空吧。

请再齐读课题。

为什么这是一只上天的蚂蚁呢?他怎么会有这样的理想,他是怎么做到的?结果怎么样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文中的生字宝宝们迫不及待的跳出来想和大家见面,同学们,认识他们吗?ppt2讲解身材魁伟、身强力壮——贴板书ppt3三、读课文,整体感知我们把生词送进课文,请孩子们翻开语文书53页,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完成填空。

Ppt4四、学习课文。

(一)树高。

1、那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呢?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出示默读要求:ppt5。

引读句子“有一棵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

” Ppt6 A:谁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

2、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他的特点吗?高,有多高呢?——很高很高.谁能通过朗读,读出它的高呢?生一二读,它到底高到了什么程度——插入了云霄。

你见过吗?既然那么高,谁再来读一读,一定是插入了云霄的树哟!谁能读得更高一些?(:有点高了!更高了!好一棵插入云霄的通天树!)来,大家一起读。

生活中很难见到如此高的通天树。

咱们再来一起读一读吧!3、同学们,巨人多么想知道通天树到底有多高啊!所以他抬起头望呀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

出示句子:他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

生读。

讲解仰望。

生再读。

他望到了白云,也望不到——(引读)树尖。

他望到了小鸟,也望不到——(引读)树尖。

《上天的蚂蚁》语文教案范文

《上天的蚂蚁》语文教案范文

《上天的蚂蚁》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3)学会欣赏自然界的美好,培养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3)通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会欣赏自然界的美好,培养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蚂蚁的勇敢、坚持和团结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蚂蚁的生活习性。

(2)邀请学生分享关于蚂蚁的趣事或知识。

(3)简介课文《上天的蚂蚁》,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蚂蚁的哪些行为让你感受到它的勇敢、坚持和团结精神?(2)小组汇报:分享讨论成果,感受蚂蚁的精神品质。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语文基础。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语文素养。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的美好,培养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对勇敢、坚持和团结精神的理解。

四、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观察蚂蚁的生活,了解蚂蚁的习性,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是否深刻?3.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4. 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5. 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公正、客观?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促进师生互动。

《上天的蚂蚁》教案(通用12篇)

《上天的蚂蚁》教案(通用12篇)

《上天的蚂蚁》教案(通用12篇)《上天的蚂蚁》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学会本科的13个生字、学会写5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奇怪的朗读文章。

在朗读中体会巨人知难而退与小蚂蚁的自信努力。

3.教育学生向小蚂蚁学习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书写“信”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书中理解故事内容。

三、教学准备教学图片、课件、词语卡片四、教学过程1.话题导入引入课题《上天的蚂蚁》,生齐读课题。

2.初读文章(1)自由读文章,全出不认识的生字,用你喜欢的方法和那些生字交上朋友。

之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

(2)认读词语终于鼓励仰望俯下好高哟仰酸了试一试连连告退充满自信身材魁伟很小很小(3)学生轮读课文,检查学生在而课文中的识字情况。

3.品读文章(1)认识树:“巨人和蚂蚁想用什么方法上天呢?”教师板书“一棵树”。

这棵树是怎样的?(比较句子)有一棵树,很高有一棵树,很高很高有一棵树,很高很高,高的插入云霄。

指导学生朗读(2)请学生自读3----7自然段,了解巨人的表现。

1.面对这一棵树,巨人摇摇头,说:------引读“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生自读巨人的话)巨人现在的心里感觉怎么样?指导学生读巨人的话。

2.我们读出了巨人的害怕,白胡子老爷爷也听出了巨人的害怕,白胡子老爷爷是怎样鼓励巨人的呢?指导学生读白胡子老爷爷说的话。

3.巨人连连告退,终于跑掉了。

(3)请孩子默读8-----13自然段,体会蚂蚁的努力出示句子:“我能爬到天上去!”一个充满自信的声音传来。

“我能行!”“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的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指导学生朗读。

”(4)对比蚂蚁和巨人的话,体会巨人的胆怯和蚂蚁的自信。

(5)深化主题《上天的蚂蚁》教案篇2教材分析《上天的蚂蚁》是北师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1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

课文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通过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告诉孩子们只有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上天的蚂蚁》教案

《上天的蚂蚁》教案

《上天的蚂蚁》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蚂蚁的勇敢和智慧。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蚂蚁上天的原因及经历的过程。

2.学习蚂蚁勇敢、智慧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1.理解蚂蚁上天背后的寓意。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蚂蚁的印象。

(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蚂蚁上天的原因。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蚂蚁在天空中的表现。

(三)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蚂蚁在天空中的情景。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成果。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二)巩固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

2.学生组内交流,分享记忆方法。

(三)仿写练习1.教师出示相关话题,让学生进行仿写。

2.学生分享自己的仿写成果。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情感升华1.教师出示相关名言,让学生进行朗诵。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摘录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3.写一篇关于蚂蚁的想象作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上天的蚂蚁》一文,让学生了解蚂蚁的勇敢和智慧,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力。

上天的蚂蚁教学设计

上天的蚂蚁教学设计

上天的蚂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上天的蚂蚁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将以“上天的蚂蚁”为主题,通过讲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索意识。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和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观察与合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1.讲台及投影仪;2.蚂蚁模型或图片;3.实验材料:放大镜、显微镜等;4.学生实验用品:显微镜镜片、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架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讲师出示蚂蚁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2.学生互动,提问“你们见过蚂蚁吗?”“你们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吗?”引导学生思考。

步骤二:学习与实验(30分钟)1.学生根据讲师的引导,观察蚂蚁模型或图片,讲师解释蚂蚁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2.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每组分配一只蚂蚁,使用显微镜观察蚂蚁的头部、触角、腹部等特征,并记录下观察结果;3.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共同讨论。

步骤三:讲解科技对蚂蚁的影响(20分钟)1.讲师通过投影仪展示科技对蚂蚁的应用,如无人机仿生、蚂蚁机器人等;2.讲师与学生讨论这些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对蚂蚁生活的积极和消极方面。

步骤四:创意设计(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创意设计活动:要求每组设计一种能够帮助蚂蚁上天的装置;2.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蚂蚁的特点和科技的应用;3.学生展示设计成果,并互相评价。

步骤五:总结(10分钟)讲师总结课堂内容,并与学生共同总结蚂蚁的生活习性、科技对蚂蚁的影响以及创意设计活动的收获。

教学评价:1.对学生的观察实验结果进行评价;2.对学生在创意设计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3.对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进行评价。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逐步将创意设计变为实际模型,并进行展示;2.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实验,如观察蚂蚁运动轨迹、蚂蚁社会结构等;3.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深入探讨蚂蚁与科技的关系,启发学生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思考。

《上天的蚂蚁》教案

《上天的蚂蚁》教案

《上天的蚂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能够掌握的生词和短语。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情景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理解课文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2)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友谊,学会互助与分享。

(3)鼓励学生勇于追求梦想,培养坚定的信念。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导入:(1)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图片中有什么?”、“它们在做什么?”(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蚂蚁的了解。

2. 课文朗读:(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感受课文韵律。

3. 生词学习:(1)教师呈现生词,引导学生跟读。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词。

4. 课文理解:(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1. 课堂活动:(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语音语调。

(2)学生表演课文故事,增强情感体验。

2.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3. 作业布置:(1)学生课后抄写生词,巩固记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他们的参与程度。

2. 生词掌握情况:检查学生抄写生词的正确率,评估他们对生词的掌握程度。

3. 课后感悟:阅读学生的课后感悟,了解他们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体会。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上天的蚂蚁》课文。

2. 生词卡片:用于学生分组学习和巩固生词。

3. 课文插图: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4. 表演道具:用于学生表演课文故事。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课文插图和相关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学习和使用英语。

2023年《上天的蚂蚁》教学设计9篇

2023年《上天的蚂蚁》教学设计9篇

2023年《上天的蚂蚁》教学设计9篇《上天的蚂蚁》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相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巨人与蚂蚁的不同表现,从对比中体会“蚂蚁”品质。

4、引导学生树立目标,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体会蚂蚁的自信和志气。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挚友,大家看看它是谁(板画蚂蚁)。

大家能喊出它的名字吗?(生齐答)板书蚂蚁。

大家能告知我这两个字都有什么旁吗?你知道蚂蚁的哪些学问?大家都说的特别好,今日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只上天的蚂蚁(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两遍。

二、读课文,学生字。

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巡察阅读状况。

1、指名说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孩子做评委。

(评价反馈)小评委们说的可真好。

老师特别的兴奋,就连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也想和你们交挚友呢,你们情愿吗?3、出示生字词,请生自由读。

4、请小老师教读,集体纠错正音。

5、开火车抽读词语。

6、生齐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生默读课文并思索问题:课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指名回答)2、这是一棵什么树?你从文中的哪里知道的?指名说。

这棵树可真高啊!白胡子老爷爷把这个隐私告知了谁?生大声齐说:巨人。

师指导生朗读2~7自然,请生勾出巨人的所说所做,让生体会巨人想上天的剧烈愿望。

指名反馈。

师范读。

生自由读,指名展示读。

生齐读。

3、这个通天树的隐私让树边的小蚂蚁也听见了,小蚂蚁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请大家把相关的句子勾画出来。

指名反馈。

4、同样是爬通天树上天,你觉得蚂蚁和巨人相比,谁更简单上天呢?生自主发表看法,有理即可。

请生圈出巨人和蚂蚁的外形(抓住文中对巨人与蚂蚁外形的描写,引导理解上天对于巨人来说更简单)。

5、巨人和蚂蚁都想上天,然而最终却是蚂蚁取得了胜利,这主要的缘由是什么?生畅所欲言。

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册《上天的蚂蚁》(第一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册《上天的蚂蚁》(第一课时)教案

上天的蚂蚁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童话故事《上天的蚂蚁》,词语宝宝们又从课文中跳了出来,看看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小黑板出示:)插入云霄身材魁伟仰望试一试鼓励身强力壮连连告退终于充满自信俯下哟2、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抽学生回答。

二、学习课文。

1.朗读体会通天树的高。

师:课文中有一棵树,这时一棵什么树?生:通天树。

(师画树)师:这颗树高不高呀?你是从哪些句子知道的?生找到书中原句回答。

师:这棵树到底有多高呢?我们来看下面三个句子。

(展台出示:有一棵树,很高。

有一棵树,很高很高。

有一棵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

)请学生分别朗读这三句,从读中体会插入了云霄是多高。

师:这棵树除了高以外,还有一个秘密,是什么秘密呢?生:从树干往上爬,一直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师:如果你知道这个秘密,你会怎么想?生:也想爬到天上去看看。

2.分角色朗读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师:咱们的故事中都有谁也想爬到天上去?生:蚂蚁和巨人。

(师贴上蚂蚁和巨人的图片)师:巨人的身材怎么样,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生:身材魁伟。

(板书)师:那蚂蚁的身材呢?生:很小很小。

(板书)(1)身材魁伟的巨人来到通天树下,他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你觉得它会说些什么呢?让我们到第4自然段寻找答案。

生:好高哟,要想爬山去师根本不可能的。

师:来,我们跟着巨人抬头仰望,这棵树这么高,多久才能爬上去啊?也许是一星期?一个月?还是一年?我们不知道,而且还随时有可能摔下来!这个时候巨人心里会感到害怕,谁能再来读一读,读出巨人的害怕?(小黑板出示:好高哟,要想爬山去师根本不可能的。

)师:这时如果你站在巨人身边,你会怎样鼓励巨人?师:白胡子老爷爷师怎么鼓励巨人的?生:试一试吧,你身强力壮,也许能爬上去。

学生齐读第5自然段。

展台出示:白胡子老爷爷鼓励巨人:“试一试吧,你身强力壮,也许能爬上去。

”仿句:鼓励:“试一试吧,。

《上天的蚂蚁》教学设计及反思

《上天的蚂蚁》教学设计及反思

《上天的蚂蚁》教学设计及反思万声玉 2012-11-26一、教材分析《上天的蚂蚁》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有一棵树高得插入云霄,一位白胡子爷爷告诉一个巨人,这是一棵通天树,巨人虽然很想去天上看看,可他看到树太高了,没有信心爬上去,白胡子爷爷一直鼓励他,但最终他还是放弃了;而一只小小的蚂蚁却自信地认为自己只要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这个故事,通过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告诉孩子们只有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

文章短小紧凑,情节通过对话展开,浅显易懂,故事性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二、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单元教学要点、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1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了解巨人与蚂蚁的不同表现。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1)读中了解故事。

(2)对比中体会品质。

(3)议论中受到教育熏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充满自信,充满勇气,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2)引导学生树立目标,勇往直前。

三、教学重点、难点课文的基本内容,是通过人物对话——白胡子爷爷与巨人、白胡子爷爷与蚂蚁的对话传达出来的,所以,引导学生读好对话是教学的重点。

在阅读中领悟课文所讲述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奋斗目标,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困难、挫折、烦恼,自信的迎接生活的挑战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出示重点词语,指名认读。

小老师带读。

2、师: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文中的两位主要人物,他们是?生:巨人和蚂蚁。

(板书:巨人、蚂蚁。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巨人的身材?生:身材魁伟、身强力壮、膀大腰圆。

(板书:身材魁伟)师:那蚂蚁的身体呢?生:很小很小。

(板书:很小很小。

)(二)研读课文1、学习1—3自然段,感受通天树的高大。

《上天的蚂蚁》语文教案范文

《上天的蚂蚁》语文教案范文

《上天的蚂蚁》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增长科普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故事引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互动交流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增长科普知识。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蚂蚁生活习性的深入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蚂蚁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搜集有关蚂蚁的资料,与同学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蚂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蚂蚁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蚂蚁资料。

(3)教师讲述蚂蚁上天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体验感。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深入了解蚂蚁(1)教师出示有关蚂蚁的科普知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蚂蚁。

五、课堂小结2. 教师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查漏补缺。

3. 布置作业:课后搜集更多关于蚂蚁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回顾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思考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针对学生的反馈,分析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

3.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天的蚂蚁》北师版课文及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天的蚂蚁》北师版课文及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天的蚂蚁》北师版课文及教案《上天的蚂蚁》是小学二年级语文北师版的课文之一。

以下是一份相应的教案,供参考:课文名称:上天的蚂蚁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理解短文,理解故事情节并能够复述。

2. 掌握生字词。

3. 培养学生的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运用适当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2. 掌握生字词。

教学准备:1. 复印课文《上天的蚂蚁》。

2. 复印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师生问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看过蚂蚁吗?你们知道蚂蚁平时都做些什么吗?二、预习讲解(10分钟)1. 让学生先自己默读课文,然后齐读一遍。

2. 按段落让学生读课文,强调读音、语音语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三、阅读理解(15分钟)1. 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默读课文后回答。

a. 小明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什么?b. 小明在梦里看到蚂蚁和蚱蜢在干什么?c. 为什么蚱蜢答应帮助小明?d. 小蚂蚁怎么上到了天空里?e. 为什么蚱蜢一直都不肯上去?2. 讨论学生的回答,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四、生字词讲解(10分钟)1. 逐一讲解生字词并板书,并帮助学生正确书写。

2. 练习造句,巩固生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五、课文复述(10分钟)1.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互相复述课文,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的故事情节。

2. 随机抽查几组学生进行课文复述,给予表扬和引导。

六、拓展练习(1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短文,描述你的一个梦境。

七、课堂总结(5分钟)1. 回顾课文的内容和生字词,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绘画,展示自己对蚂蚁和蚱蜢的想象。

2. 带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收集蚂蚁的行为,学习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上天的蚂蚁》课堂互动教案

《上天的蚂蚁》课堂互动教案

《上天的蚂蚁》课堂互动教案引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也都知道课程是教师传递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

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的听课,缺少了积极性。

因此,通过互动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现代教育中越来越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上天的蚂蚁》课堂互动教案。

一、背景介绍《上天的蚂蚁》是一本寓言小说,讲述了一只普通的蚂蚁被送上太空并成为了宇航员的故事。

在这个环节,老师可以通过小说的引入,来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引导学生对宇宙和太空的探索。

二、课堂活动1.预习环节在上课前,老师需要给学生发放预习资料,包含有关宇宙和太空的基础知识。

其中,课堂活动需要用到的知识点包括:太阳系、恒星、行星、宇宙射线、导航系统等。

2.知识梳理通过针对学生对于预习知识点的提问,对学生理解的情况进行梳理。

在此环节,老师需要通过课件及其它工具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说明,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课程中所要掌握的知识点。

3.教师讲解以《上天的蚂蚁》为主线进行教学讲解。

在这里,老师可以选择合适的角度来引导学生思考:宇宙中的人与动物,宇宙中的科技应用,宇宙中的生态环境等。

强调科学知识和科技应用之间的联系和关联,教育学生从中学习相关知识,并可以通过实践应用于生活之中。

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还可以通过提问、答疑、对话等互动形式使得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揭示。

4.互动环节构建更好的互动环节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

《上天的蚂蚁》课堂互动教案中,我们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3个小组的分组,分别进行“组建宇航队”、“宇宙生态环境模拟”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互动环节不仅让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

5.课堂总结在教学结束前,老师需要对今天所讲知识进行回顾,做一个全面的总结,强调今天所学到的知识点,并与学生做进一步的讨论。

三、教案目标1.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上天的蚂蚁》教案

《上天的蚂蚁》教案

《上天的蚂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上天的蚂蚁》这个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4. 引导学生学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3)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课件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生活环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蚂蚁的了解。

(3)简介课文《上天的蚂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学生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

(3)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3.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故事氛围。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角色情感。

(3)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故事中蚂蚁的看法。

4. 品词析句(1)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生举例说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5. 拓展延伸(1)学生发挥想象,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3)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2. 强调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3. 提醒学生平时多观察、多思考,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朗读、讨论和作业,评价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道理、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的进步。

2. 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家长签字确认。

2. 书面作业: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蚂蚁的生活环境。

《上天的蚂蚁》教学设计

《上天的蚂蚁》教学设计

《上天的蚂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会认13个生字。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蚂蚁为了实现远大志向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2、会写田字格中的5个生字。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上天的蚂蚁》,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1、齐读课题。

2、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再读。

二、揭示目标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出示目标),请大家齐读学习目标。

孩子们,目标明确了,要靠大家认真地自学,才能达到目标。

有没有信心?三、理解课文,升华感情(一)第一次先学后教。

把语文书轻轻的翻到69页,请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自学指导。

(出示自学指导)1、师读自学指导。

2、开始自学,七分钟以后比谁回答得好。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4、时间到请坐端正。

谁来回答第1题,先说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再读句子。

师小结:这棵树很高很高。

我们从作者的直接描述中,从老爷爷和巨人的对话中,从巨人的感受中都能体会到。

看来呀,同一种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法呢。

5、巨人站在通天树前是怎样说的?谁来读巨人的话。

a、一生读,(出示巨人的话)谁敢和他比赛读?巨人多么想到天上去看看啊!可是巨人-------齐读。

b、这就叫连连告退。

板书:巨人连连告退你认为巨人是个怎样的人?师小结:身材魁伟的巨人虽然有上天看看的愿望,可是他不自信,不行动,不努力,最终选择了放弃。

6、请看第3题,谁来读老爷爷的话?一生读。

a、老爷爷还会怎样鼓励巨人呢?b、生活、学习中谁鼓励谁试一试吧,同桌互相说一说。

c、谁来说给大家听?(二)第二次先学后教。

(出示金钥匙)今天,金钥匙给我们带来了读书方法------默读。

金钥匙提醒小朋友,读书可以默读。

齐读------孩子们,试一试,用默读的方法读8-----13自然段。

谁来读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一生读。

1、开始自学,五分钟后比谁读得有感情,回答得好。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时间到,坐端正。

a、谁来读蚂蚁的话?一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当小老师。

教案:上天的蚂蚁

教案:上天的蚂蚁

《上天的蚂蚁》教学过程一、导入(3’)1、老师简笔画蚂蚁,说说蚂蚁给你留下的印象。

(身子小小的,尖尖的触角,很勤劳等)2、老师把它的名字写下来,睁大眼睛,你发现了什么?3、(板书上天的)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1)认识1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8’)1、自己读读课文吧,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圈出来,自己读拼音或问问老师同学,把字音读准。

2、指名读。

3、齐读课文。

4、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跳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去拼音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给字宝宝找朋友。

四、书写生字。

(15’)1、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

2、认真观察字形,交流识字方法。

3、弄清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书写位置,提出书写难点。

4、拼读、扩词。

5、教师重点指导:抬:右边是台,要和“拾”区别开。

试:右边是式,不能多写一撇。

常:上下结构“巾”字底。

6、学生独立书写生字,教师巡视。

7、展示、评议。

五、课堂检测(10’)。

1、看拼音写词语。

Xiěxìn tái tóu cháng cháng m ǎyǐ( ) ( ) () ()Kǎo shì chōng mǎn lián lián gào tuì( ) ( ) ()2、用“努力”说一句话。

板书设计:上天的蚂蚁信抬试充常。

北师大版第三册《上天的蚂蚁3》WORD版教案

北师大版第三册《上天的蚂蚁3》WORD版教案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上天的蚂蚁
蚂蚁爬呀爬呀爬到了天空,它往下一看,地球好小好小,像一个蓝色的皮球。

小蚂蚁看到了玉皇大帝的宫殿。

两个身体魁伟的士兵站在门口。

玉皇大帝主的宫殿金碧辉煌,到处闪闪发光。

小蚂蚁好奇极了。

日记
1月3日天气:晴
今天早上,我和爸爸一起去万达广场玩,一进万达广场,里面真热闹,大厅里人可多了。

最吸引我的是摩托车游戏和赛车游戏。

在里面我玩了投硬币的游戏,就是把一枚硬币投进机器嘴巴,机器就开始滚动,看谁得到的分多。

我还玩了偷奶酪游戏。

最后我得了好多张卡。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天的蚂蚁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认读词语。

2.了解巨人与蚂蚁的不同表现,从对比中体会“蚂蚁”的品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体会努力的含义。

教学难点
从蚂蚁的话中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教学准备
彩色粉笔、黑板、电脑、电视机、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它就是——蚂蚁!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蚂蚁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再读词语。

(蚂蚁虽然是本课的生字,但是学生早就通过各种途径认识了它的读音,因此把重点放在渗透形声字的规律:形旁表意思,声旁表读音上,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为学生形成独立的识字能力作有益的渗透。


2.同学们都见过蚂蚁,站在蚂蚁面前,你有什么感觉?很小很小的蚂蚁平常都干些什么事情呢?
3.一只蚂蚁却要干一件不同寻常的大事情,它要——上天。

(板书:上天)它就是上天的蚂蚁。

4.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上天的蚂蚁》——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翻到语文书69页,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认读词语。

A.课文中的词语想跳出来考考你们,你们认识他们吗?那我们来读读第一组词语。

(开火车读)
终于、俯下、鼓励、充满自信、仰酸了、好高哟、试一试、抬头、仰望、连连告退
B.请看第二组词语,谁来读?(课件出示)身材魁伟、身强力壮
课文中的谁身材魁伟、身强力壮?(板书巨人,写大一点)再读词语,边读边想象,巨人是什么样的?男孩子们,你们来读一读,读出巨人的高大、强壮、有力。

(如果学生没有读出效果:老师来读一读,身材魁伟身强力壮,边读边做手势。

)全班再齐读。

(渗透读词语想画面来理解词语的方法,让学生把枯燥的词语想象成生动的形象,在读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C.请看第三组词语,一起读。

(课件出示)很小很小
课文中谁很小很小?(板书蚂蚁,写小一点)女同学轻轻地读,读出蚂蚁的小。

再轻一点,再慢一点。

(利用课件,把描写巨人和蚂蚁的词语在同一张幻灯片上用不同的字号,不同的颜色出现,给学生以直观形象地对比,鲜明地体现它们在身体上的差异。

再通过朗读,把他们的差异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中。


3.同桌互读课文。

调皮的词语又回到了课文中,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吧。

同桌轮读,每人一个自然段。

读得好,夸夸他;读不好,教教他。

(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倾听习惯。


三、品读课文
1.蚂蚁和巨人都想从哪里爬到天上去?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勾出描通天写树高的句子。

(注意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A.谁找到了?大声地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有一棵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

读得好时:通过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插入云霄的通天树。

(板画通天树:用绿色粉笔)同学们,像他这样来读一读。

没读好:孩子们,通天树高吗?而且是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

可是,这个孩子的读,让老师觉得通天树不太高。

谁能读得更高一些?(评语:有点高了!更高了!好一棵插入云霄的通天树!)来,大家一起读。

B.还有哪些句子?
生读:从树干往上爬,一直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来,一起读,边读边想象!
C.还有哪些句子?
生读:他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

做一做“抬头仰望”的动作。

(根据词语特点,让学生通过动作来理解词语,直观、形象。


同学们巨人多么想知道通天树到底有多高啊!他就抬起头望呀望,脖子都仰酸了,他可能望到什么,也望不到树尖?
他望到了白云,也望不到——(引读)树尖。

他望到了小鸟,也望不到——(引读)树尖。

他望到了大雁,也望不到——(引读)树尖。

通天树实在是——(引读)太高了。

来,我们再读读这句话,读出通天树的高。

(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简笔画为学生直观地展示通天树的高大,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重点句子感受通天树的高,为后面体会蚂蚁的精神奠定基础。


四、巨人的懦弱
1.这时,多么想上天的巨人怎么说?
(生读巨人的话)
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想想,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我知道了树很高,我知道了巨人认为爬到天上去是不可能的。

如果有学生说到巨人心里很害怕,及时表扬,“你真会读,读到了巨人的心里,掌声送给他。

”如果学生体会不到巨人心里的害怕,就应该顺势引导:学生说树很高,老师就引——树很高,巨人心里就很——害怕,所以他说,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孩子们,现在你就是这个心里十分害怕的巨人。

加上动作、加上表情,再读读这句话,读出巨人的害怕,可以站起来读。

谁来读?
——从你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害怕!谁再来读?
——从你的表情中,我们感受到了害怕!
——胆小的巨人们,来,一起读。

小结:孩子们,在朗读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加上表情动作,读出心里的感受。

(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加强对朗读方法的指导。

因此,教师通过课文的学习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使学生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快乐地学,扎实地学,有效地学。


2.我们读出了巨人的害怕,白胡子爷爷也听出了巨人的害怕,白胡子爷爷怎样鼓励巨人?(如果学生没有读好,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想想白胡子爷爷会怎样说话)
白胡子爷爷鼓励巨人,——(生读第5自然段))声音再低沉一点,再慢一点。

白胡子爷爷鼓励巨人,——(师读第5自然段)
巨人说——(生读第6自然段)
3.通天树下还有黄牛、山羊、小鹿、大象等等,当然,也有你和同学们。

想想谁还会怎样鼓励巨人?(课件出示)——鼓励巨人:“试一试吧!_______。

”巨人后退两步,说——不行,我爬不上去。

巨人低下头,说——不行,我爬不上去。

巨人声音越来越小,说——不行,我爬不上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因此抓住文章的“鼓励”进行挖掘,激发学生进行联想补白,仿说句子,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4.像巨人这样的表现,书上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就叫什么?最后,巨人终于跑掉了。

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巨人啊?
五、蚂蚁的努力
1.面对同样高的通天树,蚂蚁又是怎么说的呢?默读8-13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蚂蚁说的话。

蚂蚁说的话是,谁来读——
2.课件出示句子:反复读读这3句话,勾出重点词语,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
3.你从哪里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板书:自信、坚定、勇敢)
4.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这只勇敢、自信的小蚂蚁,选你最喜欢的一句,加上动作表情,读出自信、勇敢、不放弃。

谁来读?读得好,我们就把掌声送给他!
(评价语言:就这句,谁能更自信?)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让学生自读句子感受蚂蚁的精神,在交流中畅谈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个性化的感情朗读中,加深理解,获得思想启迪。


4.小蚂蚁向上爬着,通天树太高了,想想他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A.大风把他刮下树来摔死!
小蚂蚁的力量是多么弱小,他冒着被风刮下来摔死的危险一步一步不停地爬,他勇敢地说——(最后一句)
B.大雨会淋湿他,太阳会烤着他,他还是一步一步不停地爬,他坚定地说——(最后一句)
C.还有哪些困难?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小蚂蚁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可他仍然一步一步不停地爬着,他自信地说——
5.望着一步一步不停往上爬的小蚂蚁,你会对他说什么?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设计了“小蚂蚁在爬树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一问题,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把语言训练和情感熏陶落到实处。


课堂总结
1.我们相信,蚂蚁总有一天能够——(引说)爬到天上,而巨人却永远不能——(引说)爬到天上。

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情,靠的不是——身材、体力,靠的是——勇敢、自信、努力。

2.我们一起分角色来读读课文,感受小蚂蚁的勇敢、自信。

课文中有蚂蚁、巨人、和白胡子爷爷。

现在我们就分别来扮演他们读读课文。

第一组读巨人的话,你们就是故事中的——巨人。

第二组读白胡子爷爷的话,你们就是——白胡子爷爷。

第三、四组读蚂蚁的话。

其余部分老师读——注意:边读边想象故事内容,加上动作、表情。

全体起立,准备!
(教学应以读为本,采用各种读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有目的、有层次地读,读出声、读出味、读出情,受到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同时积累语言文字。

)3.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句话:(出示句子)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有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4.齐读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