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声音的特性第一课时教案 精品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

教学目标:1.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

2.理解声音的频率与振动源的关系。

3.了解声音的速度和传播距离的关系。

4.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弹性绳、木棍、蜡烛、探究箱等。

2.教学辅助工具:PPT、课件、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以问答、故事、图片等形式介绍声音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二、呈现(20分钟)1.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自感受和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式。

可利用实验箱模拟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观察声音的传播路径和特点。

2.介绍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距离的关系,让学生思考光和声音的传播速度有何区别。

三、理解(30分钟)1.利用PPT和课件讲解声音的频率和振动源的关系,用示波器演示不同频率声音的波形,让学生理解高频率声音和低频率声音的区别。

2.介绍声音的频率与音高的关系,并通过听觉实验来验证。

3.讲解声音强度和响度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来体验不同强度声音的效果。

四、拓展(20分钟)1.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进行声音的制作与探究实验。

每组用不同材料制作乐器,探究不同材料对声音的影响,并记录实验结果。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总结不同材料对声音的影响。

五、归纳(10分钟)1.学生在PPT或黑板上总结声音的特性,包括传播方式、传播速度、传播距离、频率、强度等。

2.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

六、小结(10分钟)1.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声音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为什么有些人的声音会听起来更大、更响亮?2.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做一次简单的复习,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七、课后练习(10分钟)1.布置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声音在哪些介质中可以传播?b.高频率声音和低频率声音的区别是什么?c.什么是声音的强度和响度?d.什么因素影响声音传播的速度和距离?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声音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声的特性教案

八年级物理声的特性教案

教案主题:声的特性教学目标:1.了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2.掌握声音的传播速度。

3.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特性。

4.学会利用各种实验仪器进行声音实验。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物理教科书。

2.实验器材:玻璃杯、细棍、酒精灯、音叉、示波器等。

3.幻灯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准备一段有趣的声音片段,如渐强渐弱的公鸡叫声,播放给学生听,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a)你听到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期望学生能回答声波的产生与传播)b)声音是如何传播到你的耳朵的?(期望学生能回答声音需要介质传播)c)声音的传播速度比较快还是比较慢?(期望学生能回答声音传播速度相对较快)1.通过幻灯片或图片,简要介绍声波的产生方式和传播方式,并解释声音是机械波的一种。

2.解释声音需要介质传播的原因,以及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差异。

3.讲解声音的传播速度,引导学生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

三、实验探究(30分钟)1.实验一:声音的传播速度a)将玻璃杯倒扣在桌子上,手指轻敲杯口,听到声音后停止计时器。

b)用声音传播公式v=s/t计算声音传播速度。

c)比较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光的传播速度,引导学生思考光速快于声速的原因。

2.实验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a)准备一个细棍,用火烧热一端,然后迅速放入水中。

b)观察并描述烧热一端时声音的特点。

c)概括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差异。

四、概念巩固(15分钟)1.结合实验结果,再次强调声音需要介质传播这一特性。

2.梳理声音的传播速度在不同介质中的差异。

1.分组讨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可能的原因。

2.学生汇报并讨论各小组的观点,指导学生梳理思路。

3.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阅读教科书相关章节,复习声波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2.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1.通过声音片段的导入,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通用11篇)八班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u 课型:新授课u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u 学问与技能1.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

2.常识性了解音调的凹凸是由物体振动频率打算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知道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u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试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物理学讨论问题的方法。

u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喜爱世界,喜爱科学。

教学重、难点解析u 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

u 难点音调的凹凸是由物体振动频率打算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调、响度和单色三者的区分。

教学预备师:收录机、乐器(电子琴、小鼓等)、钢尺、发音齿轮、音叉、示波器、乒乓球、收音机及喇叭生:自带器具(如梳子、塑料硬片、钢尺、塑料尺等)、音叉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制造学习氛围,使同学产生剧烈的探究愿望)(约 4 分钟)老师活动同学活动1.2.为何能奏出如此变化多端的曲子来呢?老师板书出课题:“声音的特性”1.观赏乐曲,受到剧烈的音乐感染。

2.听讲,产生探究声音奥妙的迫切愿望。

二、音调:(让同学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但不肯定要求面面俱到)(约16分钟)老师活动同学活动1.演示:拿出一个乐器(用简易的儿童乐器也行,没有乐器可用试验室不同的音叉)演奏音调凹凸不同的音符。

叙述:刚才同学们听到的音符,有的音高,有的音低,我们也知道,按动钢琴的琴键,从左到右,音调渐渐增高。

我们把声音的凹凸叫做音调。

板书音调的定义。

2.探究:(1)提出问题:问学们不仅知道了音调有凹凸,还能辨别凹凸音,那么音调为什么有凹凸呢?它的凹凸又是由什么打算的呢?(2)设计试验和进行试验(随堂同学试验):同学用自己手边的器具,能想方法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吗?大家能拿出既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又便于观看的方案吗?引导有些小组进行教材中的方案(其他方案也行)。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p〔一〕教材特点“声音的特性”是人教版的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根底上,进一步来认识声音,理解声音的丰富多彩,是声现象中非常重要的一局部内容。

音调、响度、音色等概念贴近生活,学生对此并不生疏,并且较感兴趣,但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在理论中往往不易区分它们。

为了引导学生有效有趣地学习,教材突出了以下几个思路:〔1〕突出学生探究活动。

本节安排两个难度不大的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由什么因素决定,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体验过程的时机。

〔2〕注重联络实际,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

声音的不同特征生活中随处表达,探究器材随手可得,使学生感觉物理就在身边,生活即是物理。

〔3〕注重中华文化、人类文化精神的熏陶。

二胡、长笛、箫都是我国特有的乐器,尤其是编钟更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更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祖国文化。

〔三〕教学重点探究音调、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四〕教学难点理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含义,能区分它们;理解频率和它的单位赫兹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p学生在生活中、小学阶段、音乐课上或多或少理解到声音有不同特性,也听说过超声波、次声波,见过不同乐器,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根底上,缺乏更深一层的较为理性的认识。

他们有进一步探究声音特性的欲望,渴望理解乐器发出不同声音的原理,但由于根底概念的缺乏和探究方法不熟悉,迫切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点。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一节“声音的特性”。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基本概念、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以及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声音的基本概念,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与声音相关的现象;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音叉、频率发生器、麦克风、扩音器、实验器材等。

学具:笔记本、笔、尺子、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演示音响播放不同音调、响度、音色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声音的特性;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声音现象,探讨声音的传播和影响。

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声音的基本概念、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解释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3.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生活中与声音相关的现象,解释背后的物理原理;演示实验,验证声音特性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老师点评,解答学生疑问。

5. 实验操作(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特性与影响因素的关系;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问题。

老师进行拓展延伸,介绍声音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基本概念、三个特性、传播原理;2. 例题及解答;3.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4. 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声音的三个特性,并举例说明;分析生活中一个声音现象,说明其传播原理和影响因素;探讨声音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2. 答案:音调、响度、音色;例如:汽车的喇叭声,传播原理是振动,影响因素包括汽车速度、喇叭材质等;声音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如超声诊断、噪声控制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声音特性的理解和实验操作能力有所提高,但部分学生对声音传播原理的理解仍有不足,需在课后加强辅导;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在环境保护、音乐制作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声音的特性教案及反思

声音的特性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主题:声音的特性教案及反思二、教学对象:初中物理学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区分3. 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速度4. 实验:影响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5. 课堂讨论:如何利用声音特性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特性。

3. 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一课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导入:通过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曲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奇妙。

2. 讲解: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解释乐器的发声机制。

3. 实验:让学生动手制作简易的乐器,如笛子、鼓等,观察和分析乐器的发声原理。

第二课时: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区分1. 导入:通过播放不同音调、响度、音色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并区分。

2. 讲解:详细讲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定义和特点。

3. 实验:让学生进行声音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音调、响度、音色的特点。

第三课时: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速度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传播的速度。

2. 讲解:简要介绍声音传播速度的计算公式。

3. 实验:让学生进行声音传播速度的实验,记录数据并分析结果。

第四课时:实验:影响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

2. 讲解:讲解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

3. 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因素对音调、响度、音色的影响。

第五课时:课堂讨论:如何利用声音特性解决实际问题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讲解声音特性在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3.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声音特性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评估学生对声音特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相关推荐《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篇1【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重点】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难点】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新课教学】活动一:音调(10分钟)利用2分钟阅读教材32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音调?2、完成书中的演示实验,探究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群学交流书中32页演示实验2分钟。

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单位是什么?频率的大小如何计算?2、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多少?3、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4、声和声音有区别吗?5、根据小资料的内容回答,哪些动物能发出超声波?哪些动物能发出次声波?哪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哪些能听到次声波?活动二:响度(10分钟)阅读教材34--35页响度部分,思考下列问题(独立思考2分钟,小组交流2分钟)1、什么是响度?2、完成书中的演示实验,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3、什么是振幅?4、响度还与什么因素有关?活动三:音色(10分)阅读教材35页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独立思考2分钟)1、什么是音色?2、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结论:一、音调:声音的高低。

决定因素:物体振动的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二、响度:声音的强弱。

决定因素: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三、音色:声音的本来特色。

决定因素: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篇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声音的特性教案及教学设计(1)

声音的特性教案及教学设计(1)

声音的特性教案及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一节“声音的特性”。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基本概念,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声音的传播条件,以及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声音的基本特性,掌握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及其关系。

2. 学会运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

重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音叉、电子琴、尺子、粉笔等。

2. 学具:每组一个调音笛、尺子、铅笔、白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美感,进而引入声音的特性。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使学生理解声音的基本特性。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调音笛、尺子等学具,观察和体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

4. 知识巩固:讲解声音传播条件,分析生活中声音的应用实例。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声音特性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基本特性:音调、响度、音色2. 影响因素:振动频率、振幅、发声体材料和结构3. 声音传播条件:固体、液体、气体4. 声音应用实例:音乐、通信、医学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及其关系。

(2)举例说明声音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音调与振动频率成正比,响度与振幅成正比,音色与发声体材料和结构有关。

(2)如:音乐中的音阶、音色变化;电话通信中的声音传递;医学检查中的超声波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声音特性的理解程度,以及实验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环保问题,如噪声污染、听力保护等,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声音特性的定义及其关系2. 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3.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取4.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5. 小组讨论的引导和点评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详尽性一、声音特性的定义及其关系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大特性。

声音的特性教案(第一课时)

声音的特性教案(第一课时)

§3.2声音的特性教案课题声音的特性备课人王小冬课时第1课时时间2016.9课标与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认识声音,了解声音的丰富多彩,是声现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音调、响度、音色等概念贴近生活,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并且较感兴趣,但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在实践中往往不易区分它们。

重点:乐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音色决定声音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体会现实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广泛性,学习物理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学情分析利用声音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特性各不相同。

但是学生对于声音的特性的有关知识(尤其是音调和响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错误理解。

而本节课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就看能否顺利改正学生的错误理解。

此外,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也向着多方向发展,拥有音乐、朗读等多方面的才能。

本节课可以充分利用此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法学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媒体多媒体、音叉、橡皮筋、盒子、鼓、小烧杯、乒乓球等。

教学内容及过程(教为学服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一、新课引入1. [播放录音]教师播放一段赏心悦目的轻音乐让学生欣赏好听的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2.用多媒体播放大自然的各种声音,让学生说说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一).音调用多媒体播放flash动画弹钢琴——从低音到高音,让学生倾听并引导得出声音的高低不同,及音调不同。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所产生的;2. 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3. 理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4. 了解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对声音的特性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所产生的;2. 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3. 理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4. 了解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对声音的特性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声音的传播进行简要说明。

教学准备:1. 实物:音叉、麦克风;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3. 教具:黑板、彩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不同频率的音乐或声响,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来源,并提问:“你们能听到声音的前提是什么?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步骤二:探究声音的特性(10分钟)1. 通过示范使用音叉,向学生展示什么是振动,并解释声音是通过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展示麦克风的工作原理,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声音传到远处。

3. 让学生结合麦克风的工作原理,讨论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步骤三: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式(10分钟)1. 解释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通过物体的振动产生,然后经过空气或其他介质传播。

2. 通过举例,让学生尝试在不同材质的桌子上敲击物品,感受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方式。

3. 提问并让学生回答:声音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方式有何不同?步骤四:了解声音的传播速度(10分钟)1. 解释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 通过展示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让学生认识到声音传播速度的差异。

3. 强调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3米,并让学生比较空气中声音与其他传播速度(如光速)的关系。

步骤五:了解声音的特性(10分钟)1. 解释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包括频率、音调和音量。

2. 通过听取不同频率的声音示例,让学生感受频率对声音的影响。

3. 通过增大音源的振幅,让学生感受振幅对声音音量的影响。

步骤六:小结(5分钟)通过小结,概括声音的特性、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并进行检测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7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7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7篇)《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结合本节内容的特点:“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音色”在以前课本上是选学内容,目标层次是“了解”,新课本中定为比“了解”更深层次的“知道”,这就需要对其中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提炼加工;可是课本上的知识还是以前那些,并未增加多少,该怎样处理呢?现在的课程目标中又增加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怎样才能完成达到呢?现成的方案没有,只有多次认真地学习《课程目标》,吃透其精神,在它的指导下完成目标,为此对于本节的教学我做了以下安排。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材分析】一、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本节中出现的名词:乐音、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

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动脑。

·学会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实验器材】一、教师演示示波器、吉他、笛子、小鼓、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

二、学生分组钢锯条(25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白话文○(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各种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杂刺耳,令人厌烦的噪声(如刹车时的摩擦声、打磨工件的声音、电钻的声音)。

八年级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7篇)

八年级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7篇)

八年级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7篇)《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

●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 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教材分析】教材将声音的特性按照音调、响度、音色的顺序进行讲授。

但是,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往往将“音调”和“响度”两个概念混同起来。

本人考虑到响度比音调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接触到,而且响度比音调更加好理解一些。

在排除响度的干扰之后,音调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因此将课本中二者的顺序颠倒了一下,将知识的处理由易到难。

【学情分析】声音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特性各不相同。

但是学生对于声音的特性的有关知识(尤其是音调和响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错误理解。

而本节课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就看能否顺利改正学生的错误理解,真正理解音调和响度。

此外,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也向着多方向发展,拥有乐器演奏等多方面的才能。

本节课可以让学生自带部分乐器供课堂探究之用,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大小木鱼、大小铜镲、大小铜锣、大小鼓、大小音叉、敲打木槌、铝板琴、学生自带乐器(吉他、竖笛等)、乒乓球、铁架台、示波器。

(说明:以上器材可从学校音乐器材室中寻找,也可用其他乐器代替)【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了解了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的一些美妙的声音吧!(播放录音)请学生提出想要知道的有关声音的问题。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三章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第1课时 响度、音调、音色)教案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三章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第1课时 响度、音调、音色)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第1课时响度、音调、音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噪声和乐音.2.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教学重点】1.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2.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鼓、小纸屑、尺子、粗细不同的若干条橡皮筋、疏密不同的梳子、硬纸片、吉他、音叉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了解了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的一些美妙的声音吧!(播放录音)【进行新课】噪声与乐音师激昂的进行曲令人精神振奋,婉转的歌声让人如痴如醉,但刺耳的汽车喇叭声却使人紧张、烦躁.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无规律、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做噪声,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乐音与噪声.板书: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无规律、难听刺耳或让人心烦的声音叫做噪声.【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响度请学生用大小不同的力来敲鼓发出声音,仔细倾听,尝试描述声音的不同.学生甲:声音有大小不同.用力敲鼓面,声音大;轻敲,声音小.师人们把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板书: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呢?演示实验:再请一位同学用力敲打鼓面,鼓声越大,鼓面上的小纸屑跳得越高.师鼓声越大小纸屑跳得越高,说明了什么?学生:说明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师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说明,物体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让学生回答问题现场演示.学生甲:用一只手将一根橡皮筋张紧,另一只手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学生乙:将一把尺子压在桌边,露出桌面一部分.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幅不同,声音的响度也不同.尺子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学生丙: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音叉,音叉振动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音叉的振幅可从悬挂的乒乓球被弹开角度的大小看出来.学生丁: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吉他,琴弦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师大家回答得很好,做得也不错.以上的这些实验说明了什么?师引导学生回答总结并板书.板书: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师声音的强弱常用分贝(dB)来表示.请同学们看课本P41“听觉效果与声音的强弱”表格,举例说说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还有哪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老师引导其他学生分析点评.板书: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音调师笛子、女高音的声音高亢嘹亮,大提琴、男低音的声音低沉婉转,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板书: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师声音的音调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演示实验:如课本P42页图3-16,用齿数不同的齿轮敲打纸片,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不相同的.(齿轮转速相同)学生: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师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说明音调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学生边讲解边演示.学生甲:用一把尺子压在桌边,露出桌面一部分,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当尺子露出部分较长时,尺子振动较慢,音调较低;当尺子露出部分较短时,尺子振动较快,音调较高.学生乙:用纸片以相同的速度在疏密程度不同的两把梳子上刮过,音调的高低不同,在密的梳子上刮过,音调较高;在疏的梳子上刮过,音调较低.板书: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师物理学中,振动的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用符号Hz表示.板书:物理学中,振动的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师物体每秒振动1次,其振动频率为1Hz,例如:蚊子发出嗡嗡声时,翅膀在1s内振动次数是500~600次,即蚊子嗡嗡声的频率为500~600Hz.例题1下面对老牛和蜜蜂的对话描述正确的是()A.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高,牛的叫声响度大B.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低,牛的叫声响度小C.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小,牛的叫声音调高D.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大,牛的叫声音调低解析: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的频率(即振动的快慢)决定,响度是由声源的振幅(即振动的幅度)决定.老牛的声音大,响度大,声音比较粗,音调低;蜜蜂的声音比较小,响度小,声音比较细,音调高.答案:A.例题2(广东广州中考)甲声音波形如图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下列图中的哪一幅()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和D振动的频率都比甲声波小,C振动的频率与甲相等,只有B振动的频率比甲大,所以B的音调比甲高.答案:B.师注意帮助学生区分音调和响度的概念: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音色师“闻其声,如见其人”,听到熟悉的人的讲话声,即使未见到人,也能判断讲话的人是谁.乐队演奏时,凭音乐声也能听出有哪些乐器在演奏.那么,人们是根据什么来作判断的呢?师其实,我们能分辨出不同的声音除了由于响度、音调引起的不同感觉外,还与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有关.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不同的,因此我们才能分辨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板书: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不同的.师为什么每一种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色都不同呢?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决定的.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而且即便同一个人,不同年龄阶段音色也会略有不同.师不同的乐器可以发出相同响度、相同音调的乐音,但乐音的音色却不会相同.例题3音乐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解析: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所决定的,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通过音色来辨别声音.各种乐器发声的音调、响度可以相同,但音色会不同.例如:不同的乐器可以吹奏出相同音调和响度的声音,但我们还是可以分辨出哪是笛子声,哪是钢琴声,就是因为各种乐器的音色不同.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A选项正确,不合题意.不同乐器、不同发生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的各自的乐器音色不同,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观察图示可知振幅相同,所以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C选项正确,不合题意.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观察图形,相同时间内,经过的周期越多,频率越大.振动物体往返一次叫一个周期.观察图示可知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D选项正确,不合题意.答案:B.演示实验:让学生上台演示课本P43页图3—18“橡皮筋吉他”.师请你说说你的体验.学生:绷得紧又比较细的橡皮筋发音的音调高,粗的又绷得不紧的橡皮筋发声的音调低.师胡琴、提琴等弦乐器的弦粗细,绷紧程度不同,所以发出的音调也不同.师弦乐器是靠弦振动发声,弦越短、越紧、越细,发声的音调越高;管乐器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发声的音调越高;薄而细的打击乐器,一般发声音调高.【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声音的音调这一特性,知道了响度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调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也知道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形状、结构有关.我们还从波形图中进一步体会了音调、响度、音色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我们还了解了音色的知识.【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部分练习.1.声音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特性各不相同.但是学生对于声音特性的有关知识(尤其是音调和响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错误观点.而本节课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就看能否顺利改正学生的错误观点,真正理解并能区分音调和响度.2.音色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感知,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体验.可设计游戏使学生切实感悟到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是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声音还是有区别的,有各自的特色.3.教学中安排了一个知识拓展的例3的教学,除了能让学生比较形象地认识声波的特性,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外,还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出不同音色的声音本质,增加学生对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的感性认识.。

八上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第一课时教案

八上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第一课时教案

八上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定义和产生原因;2.掌握声音的传播特性;3.理解声音的频率、振幅和声速;4.学习声音的聆听和判断。

二、教学内容1.声音的定义和产生原因;2.声音的传播特性;3.声音的频率、振幅和声速;4.声音的聆听和判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声音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知识讲解(15分钟)2.1 声音的定义和产生原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种机械波。

当物体振动时,会引起周围空气分子的振动,从而形成声波,经过空气的传播,最终进入我们的耳朵,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2.2 声音的传播特性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具有以下特性:•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声音的传播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其传播过程中空气分子做往返振动,形成纵波;•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声音的传播速度有限。

2.3 声音的频率、振幅和声速•频率:声音的频率指的是声波的振动次数,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频率越低,声音越低沉。

•振幅:声音的振幅指的是声波的振动幅度,也可以理解为声音的大小。

振幅越大,声音越大;振幅越小,声音越小。

•声速: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单位是米/秒。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3. 实验演示(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系列实验演示,以加深学生对声音特性的理解。

实验1:用弦乐器演示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将一根细绳拉紧,并用手指轻轻扯动绳子,可以发出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声音。

让学生通过调整绳子的紧度和扯动的力度,观察并听到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声音。

实验2:用瓶子演示声音的共鸣效应将一杯水倒入玻璃瓶中,学生用手指轻轻敲击瓶口,可以听到音瓶发出的声音。

随着逐渐增加瓶内水的数量,学生可以观察到声音的频率和音量的变化。

4. 拓展应用(15分钟)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在太空中是听不到声音的?2.为什么当我们在室外听到火车的声音时,火车实际上已经远离我们了?3.在观察风车、喇叭等物体时,声音的频率和振幅有何不同?5. 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反馈。

物理课《声音的特性》的教案

物理课《声音的特性》的教案

物理课《声音的特性》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 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声音特性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 音调的影响因素3. 响度的影响因素4. 音色的判断与辨别5. 声音的应用与生活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 使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特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 利用生活实例法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引发学生对声音特性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种基本特性。

3. 实验演示:安排三个实验,分别是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并掌握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总结音调、响度、音色的规律。

5. 知识拓展:介绍声音的应用领域及生活实例,如医学、通讯、娱乐等,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声音特性知识,强调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别和联系。

7. 作业布置:设计一些有关声音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声音产生与传播条件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巩固对声音特性知识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1[人教版] 精品

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1[人教版] 精品
我们为什么听不到蝴蝶的震动声却听到讨厌的蚊虫的震动声?
同一种乐器虽然,它的频率一定时,发出的声音仍然会有大小,这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猜想:
可能与震动的幅度有关
选择音叉,乒乓球,当音叉敲的幅度不同时观察乒乓球的震动情况,并听音叉发生不同。
或同一把钢尺固定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不同的力压尺伸听到的声音音调一样但大小不同。
与结构,材料有关。
物理教案
课题名称
§1-3声音的特征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内容分析
本节主要讲授声音的3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并通过实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究音调和响度,通过示波器演示各乐器的音色的区别。
学情分析
学生对这一部分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特别容易将音调和响度.的影响因素混淆。




知识

技能
初步认识声音的三个特征,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探究出影响这三个因素的条件
策略方法
小循环多反馈透镜式教学方式,并通过学生实验得出问题的结论。
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
预习本节,并试听各种乐器的演奏找出不同。
教学媒体
投影设备,音叉,乒乓球,口琴,收录机。
课后记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
提问
引入
新课
展示课题
音调
频率问题
如果有个人传导系统不好了他可以怎样获知声音?
教师以提问为例引导,那么他可以听到各种优美的音乐。下面我们来听一端音乐
教师播放音乐
请同学们思考:刚才听到的都是什么乐器?
这是根据声音的一种特征来辨别的,那么声音都有那些特征呢?

初二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初二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初二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练习:1、音乐会上男低音放声高歌,女高音一旁轻声伴唱,“男声”音调响度。

“女声”音调响度。

2、老鼠的叫声和牛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大。

3、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中的人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了而发出的。

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他声音,实际上也是依照声音的来判定的。

4、人能分别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要紧因为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A、响度不同B、音色不同C、音调不同D、振幅不同5、假如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那个地点的“高”或“低”指的是;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或“低”指的是。

6、2008年汶山地区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缺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填“次声波”或“超声波”),因此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

7、大夫在给病人检查内脏时,常常会用到听诊器,听诊器的作用是()A、改变声音的频率,使音调变高B、缩短听着距内脏的距离,使响度变大C、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D、使内脏振动的振幅增大,从而增大响度8、“惊天动地”反映了声音的专门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专门高;我们能辨论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不同。

9、用水壶回上暖水瓶里冲开水时,只凭声音就能够听出暖水瓶里的水快满了,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教学案例一、引入新课师:声音是如何样产生的?声音靠什么传播?生: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系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师:敲击一些分别装有不同水量的啤酒瓶,它发出的声音相同吗?假如再用力敲打呢?假如用嘴对着分别装有不同水量的啤酒瓶瓶口吹呢?生:不同啤酒瓶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用力不同声音也发生了变化。

用嘴吹发出的声音高低也不同。

师:声音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特色,人们用音调、响度和音色来分别描述声音的这些特性-------------------板书《三、声音的特性》二、探究新知师: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特点应该与发声体的振动情形有关,那么,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什么因素有关呢?---引导学生摸索、猜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响度、音调和音色)【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节内容是《声现象》一章的重点和核心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声音三大特征,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能懂得日常生活中的声现象。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表征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

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3.教学模式:
自学阅读,讨论与探究,通过各种探究实验和自主实验完成本节教学目标。

【教学器材】
1.演示用:多媒体课件、音叉、乒乓球、细线、学生电源、发声齿轮、硬卡片。

2.学生用:鼓、碎纸屑、梳子、硬卡片、棉布。

【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有关,只是学生平时没有注意观察和缺少理论知识,但是学生们都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表象,很容易联系到本节的知识中来,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兴趣将会很浓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知道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和“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通过介绍我国在研究声现象方面的成就,渗透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教育。

【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的听、看、想、做等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声音的特征,并能在实际中分辨这些特征。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先来聆听一组音乐。

(播放不同乐器的演奏声),学生讨论,这些声音有哪些特点呢?指出这些声音是千差万别的,有强有弱,有高有低,那么声音有那些基本特性呢?这些特性又与什么有关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响度
我们先来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投影:活动1: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投影:物理学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很强的声音震耳欲聋,我们说它响度大;微弱的声音几乎听不见,我们说它响度小。


同学们桌上都有一只鼓,要使它发出声音,怎样做呢?要使鼓声更响些,又要怎样做呢?学生操作,你们认为鼓声的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让学生思考,勇敢说出自己的猜想,根据猜想的科学性,找出有价值的猜想,进行检验。

“鼓声的强弱可能与鼓面振动的幅度有关。

”能设计出显示鼓面振动幅度大小的方法吗?让学生讨论得出实验方法。

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根据碎纸屑跳起的高度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学生实验。

轻敲鼓,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

试一试,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换个声源,情况又会怎样?我手上有音叉和乒乓料,怎样设计显示响度与振幅关系的实验呢?学生回答,教者演示。

(投影:物理学上声音的振动幅度称为振幅)。

(投影: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_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


2.音调
播放小孩、大人唱歌声,投影“小孩、大人唱歌”图,让学生就图中提出的问题和学生的音乐知识,通过交流和辨析,引入声音高低即音调的学习。

(投影:活动2: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
同学们桌上都有木梳,用一张硬卡片分别拨木梳的粗齿和细齿,你听到卡片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卡片拨动细齿听到的声音比拨动粗齿听到的声音高,以不同的速度撕棉布,听到的声音也有什么不同?由此你认为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设置问题,引起猜想。

教者演示发声齿轮实验,检验猜想。

使电动机的转速逐渐增大,注意塑料片发出声音高低的变化。

启动电动机,使齿轮敲打塑料片,可听到塑料片的“轧轧”声;随着转速逐渐增大,塑料片发出的声音就会变高;当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时,塑料片还会尖叫起来。

齿轮转速越快,塑料片振动越快,塑料片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结论:齿轮转速越快,塑料片振动越快,塑料片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投影:音调部分信息快递内容)
(投影:声源振动的频率_________,声音的音调高;声源振动的频率_________,声音的音调低。

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与声源振动的频率,)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4一段文字。

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

(投影: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却是声音的响度。

物理学中的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惟一,不能产生歧义,所以在物理语言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用声音的“大”“小”来描述响度。


练习:一个男低音放声歌唱,一位女高音轻声伴唱,谁的音调高?谁的响度大?
3.音色
(投影:活动3:辨别声音)
(听一听)、(辨一辨)播放用几种不同的乐器先后演奏的同一首歌曲,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区别?“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

”你能否只凭听觉辨出声音是哪个乐器发出来的?
(游戏)“闻其声,知其人”,找几位学生读一段文字,其他人闭上眼睛,能否说出读书人的名字?“正因为各各位同学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我们才可以区别出他们。


(投影:声音的另一特性──音色)
阅读课本P35“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

投影: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

阅读课本P35“生活、物理、社会”,看编钟图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小节
四、课堂练习
1.听力题:
2.填空题:
①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要大点声,自习课研究问题时要小点声,指的是()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②我市溪桥镇素有“小提琴之乡”的美誉。

制作小提琴用的木板和弦线非常讲究,如弦线有羊肠线、尼龙线、钢线等,不同的弦线做出的弦在发音时()不同。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③一个人从儿童到青年有一段变声期,经过边声期,发出声音的()变低了。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五、课后作业
1.课本36页1、3
2.上网查阅,完成课本36页4
3.找四个相同的玻璃杯,往玻璃杯里装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当用金属汤勺敲击玻璃杯时,听到的声音有高有低,试试看,并将音调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A B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