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儿童文学理论概述

合集下载

周作人儿童文学理论概述

周作人儿童文学理论概述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周作人儿童文学理论概述史妍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摘 要:儿童文学理论是周作人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周作人“儿童本位”的儿童观的确立、儿童文学理论的架构以及儿童文学的翻译与整理等内容,既是其“人的文学”的深层次挖掘,也是出于对儿童以及儿童文学的关注,体现出周作人文学理论的时代性与现代性。

关键词:周作人;儿童文学;文学理论作者简介:史妍(1988-),女,山西人,硕士,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言文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儿童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44-02周作人是我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理论家,他的学术成就之高、涉及范围之广,足以与鲁迅媲美。

但是由于自身的政治问题,他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学术界有意忽视,直到近三十年,他的文学成就才重新受到重视。

对于周作人的研究,学术界主要集中他在五四时期新文学理论的开创以及散文创作的成就之上。

近年来,作为周作人文学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儿童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逐渐受到重视,周作人在儿童文学理论方面的巨大贡献又重新进入关注视野。

一、周作人儿童文学理论与儿童观的初步建立周作人不是最早关注儿童文学理论的五四先驱,在他之前梁启超、孙毓修等人均提出过有关儿童文学的见解,但是相对于其他人只言片语的提及,周作人却是有目的、系统地论述儿童文学理论的第一人。

1919年,在《人的文学》中,周作人明确提出了自己对于儿童问题的关切,“小儿也只是父母所有品,又不认他是一个长成的人,却当他作具体而微的成人,因此又不知演了多少家庭的与教育的悲剧。

”[1]p31此时,他已认识到儿童拥有不同于成人的独立性,应把“儿童的解放”也纳入“人的解放”之中,这种看法在五四新文化启蒙时代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

1920年10月26日,周作人应北京孔德学校的要求做了一次题为“儿童的文学”的演讲。

儿童文学第二讲

儿童文学第二讲

第二讲三、儿童的发现1、周作人:中国向来对于儿童,没有正当的理解2、欧洲当18世纪随着卢梭的《爱弥儿》精神的传播,儿童教育、儿童读物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内容和实绩,之后19世纪的安徒生童话、格林兄弟的《儿童和家庭故事集》、凡尔纳科幻小说、《木偶奇遇记》、《阿丽思漫奇境记》风靡欧美,而中国的儿童仍在私塾里念三字经。

五四新文学运动,周作人第一次提出了“人的文学”口号,于是:人的发现,儿童的发现,儿童文学的发现四、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1、周邦道:《儿童的文学之研究》所谓儿童文学者,即用儿童本位的文字组成之文学,由儿童的感官,可以直接诉于其精神的堂奥者。

换言之:即明白浅近,饶有趣味,一方面投儿童心理之所好,一方面儿童可以自己欣赏的文学。

以儿童兴趣为中心。

2、周作人:《儿童文学之研究》《童话略论》《古童话释义》3、儿童文学是文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文学的一般性,又具有其特殊的内容和形式特点,儿童文学具有教育儿童的功能,它通过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能启发儿童兴趣的作品,寓教育于艺术形象,通过潜移默化的文学语言艺术感染达到教育的目的。

4、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1、儿童读物:政治读物、知识读物、美术读物、游戏读物、文学读物、科普读物等等一致性:适合于少年儿童阅读区别:文学性上的区别,儿童文学是以语言塑造艺术形象用以感染和教育少年儿童的,儿童读物可以是非文学的,或不完全具备文学性质。

五、儿童文学的意义和作用1、文学艺术形象对儿童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儿童文学是少年儿童的形象的“生活教科书”,他们把儿童文学作为自己的“好朋友”,儿童文学作品以其特有的艺术形象感染力,帮助少年儿童认识世界、理解生活,对他们思想意识的形成,对他们的情感、兴趣、意志和理想的培养,都会产生积极的意义。

高尔基的童年时代。

鲁迅的对少年时代的《山海经》里的故事童年时代的一本好书,往往会让我们众生难忘。

苏联儿童文学作家盖达尔的中篇小说《铁木儿和他的伙伴》,因其成功塑造了铁木儿这样一个先进的少年典型形象,在小说问世不久,便在苏联社会上掀起了一个“铁木儿运动”,很多少年争做铁木儿……2、儿童文学对教育和培养少年儿童的多方面作用(1)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启发儿童的思维,提高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

周作人儿童文学观的现代性解读

周作人儿童文学观的现代性解读

他们 的身 体上 、 心理上 、 心智上都是有 属于 自己特征
的个体 。可以说 , 此 时的周作人 已经 意识到 , 儿 童不 再是成人 的附属 品, 而是有独立特性 、 意义 的个 体 。 这 在 中 国几 千年 的漫 长 的文 明之旅 中 , 把“ 儿 童” 当作
本位 的理论 ,立 足点 是 思维 层 面上 传统 价 值理 念
的 现代 置换 ,营 造 出一种 以人 为本 的 现代 价值 评
价 系统 。
探讨现代性 问题, 自然不能把它 与科学 、 人道 、 民主 、 自由 、 平等 、 权 利等观 念及其 历史精 神 、 整体指 向等 同起来, 但是又不能与之分离开来 。文学理论要求 的 现代性 , 只能根据现 代性 的普遍精 神 , 与 文学理 论 自 身呈现 的现实状态,从合乎发展趋势 的要 求 出发 , 给
文学 》 , 则 明确地提 出了 自己的儿童文学观 。 在《 儿 童
的文学 》 中, 周作人 阐述到 “ 中国向来于 儿童 , 没有正 当的理解 , 不是将他 当作缩小 的成人 , 拿‘ 圣 经贤传 ’
尽管 的灌下去 , 便将他看作不完全的小人 。” 周作
人认 为从人生 的整个旅程来看 ,人生 中的儿童 时期
标 尺进行反思 和批判 的作家 。在 中国几千年 的教育 场 景 中, 儿童一直处 于成 人的阴影之下 , 以成人 为本 位 ,从而有关儿童 的教 育标 尺都是 以成人 教育 的价
值 标准为参考 。中国几 千年的传统文化 中都是 把儿
童视为缩小 的成 人 , 或者说是成人 的附属 物 , 由此就 导致 了在几千 年 的儿 童教育 中都是 以成 人 的规范 、
马 兰
( 云南民族大学 人文学院, 云南 昆明 6 5 0 5 0 0 )

浅析《周作人论儿童文学》

浅析《周作人论儿童文学》

2021年第03期60文学研究浅析《周作人论儿童文学》程嘉慧周作人先生被称为“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奠基人”,这是很有依据的。

在《周作人论儿童文学》的序言中,可以看到周作人先生对儿童学与儿童文学的趣味研究,同时全书以年代先后为顺序收录了从1912年到1958年期间的关于周作人先生的儿童学与儿童文学理论。

初读一遍本书后,令读者印象深刻的是周作人先生学术探讨中充满着的童心的驱动,他说过:“我有时想读一篇牧歌,有时想知道蜘蛛的结婚”这样有童心的话语。

周作人先生的儿童观是早年于日本东京留学时候启蒙于西方儿童学以及留学回国后专注于教育实验时已初具雏形,同时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检验而发展逐渐成熟,而且同当时的时代精神相契合的积极面较为突出。

周作人先生同时是一位特殊的理论家,他没有理论专著,其创见都在散文随笔中,不受论著形式限制,“作者之全人自由出入其间,所以内容特别丰富,……遂有诸多心领神会之效”。

首先,谈谈周作人先生书中的“儿童性”批判。

“一首歌谣也还不让好好的唱,一定要撒上什么应爱国保种的胡椒末”,这是周作人先生于当时时代提出的针对儿歌后面都给加上了政治性训诫性的“注云”而言的。

先生同时悲愤地说“大抵'教育家'的头脑容易填满格式,成为呆板的,对于一切事物不能自然的看去,必定要牵强地加上一层做作,这种情形在中国议论或著作儿童文学的教育家里很明白的可以看出来。

”--这话虽然是针对当时的评论和创作界而言,但是对于当今和未来也未必不是一段谨言。

其次,周作人先生儿童文学理论的核心“儿童本位论”在书中收录的《学校成绩展览会意见书》中,被明确提出 :“故今对于征集成绩品之希望,在于保存本真,以儿童为本位,而本会审查之标准,即依此而行之。

”相较于杜威来中国后迅速传开的“儿童中心说”,周作人先生的“儿童本位论”更强调懂得并适应不同年龄段的不同需求。

这从侧面反映出周作人先生自身对于儿童文学研究的人道主义精神。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理论探析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理论探析

题为《 儿童 的文学 》谈到如 何将 童 话应用 到“ , 儿童教 育 ” 中的问题 。3 12 当 、95年 , 正值 安徒 生诞 辰 1 0 2 周 年, 中国 当时最 有 分量 的 文学 期 刊 《 小说 月报 》 连续
做 了两期 的安徒 生专 号 。 作 人积 极参 与 , 翻译介 周 并
后 没有 地方 发 表 ” 即使 说 明是 奉 送 的 , 稿 还是 被 , 原

周作 人与儿 童文学 的 历史 渊源
退了回来,恰好北京教育部编纂处办一种月刊 , “ 便 白送给他刊登 了事”另外两篇因“ ; 县教育会要出刊
物” 才得 以发表 。一 个 启蒙 者 的孤独 寂直 可 以想象 。
13 3 , 出版 了《 92年 月 他 儿童文 学 小议 》上海 儿童书 (
局印) 一书 , 这应该 是 中国在儿 童 文学研 究方 面较 早
收 稿 日期 :o 5 1 —0 20— 1 2 作者 简 介 : 雪 梅 (9 8 )女 , 西 米 脂 人 . 师 闰 16 一 . 陕 讲
道 :孩子的世界 , “ 与成人截然不同, 倘不先行理解 ,
为 一 致 的认 同 , 学批 评 家 温 儒 敏 在其 专 著 《 国 文 中
的论文专著 , 这本书是他作为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研 究 的开拓 者 的一个 里程碑 。
在《 儿童文 学 小 议 > 》 , 作 人 简 明地 记 述 ( 序 中 周
现代文学批评史》 中这样评价周作人, 他说 ;五四时 “
史上同样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一年 。“ 五四” 文学 革命开启了 中国现代文学的同时 , 也孕育 了中国儿
童文 学 。 实上 , 四新文 化运 动 的先 驱者 们都 在 思 事 五 考 如 何从 封建道 德 的病 患中救 出孩子 。中 国儿 童文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及研究.doc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及研究.doc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及研究摘要: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作为现代文学批评家的周作人扮演着“先驱者”的角色,他首先发现了“儿童”及“儿童文学”,他以“儿童本位”及“无意思之意思”等教育理念,构建了一套独特的儿童文学理论体系,周作人及其儿童文学理论体系,无论在理论或是译介方面,都成为中国儿童文学史上的一个绕不开的存在。

关键字:周作人儿童文学研究考察“五四”时期的中国儿童文学及理论批评,可以很容易发现这么一个现象:它是与当时中国文学界的那些最辉煌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以鲁迅、周作人、郭沫若、茅盾等为代表的新文学巨人和文坛精英人士的参与,写下了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上最富有时代光彩和文化底蕴的一页,同时也构成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的一大人文奇观。

本文就中国儿童文学先驱者之一——周作人,论述他在儿童文学研究、儿童文学译介及儿童文学批评方面的突出贡献。

周作人自从在日本留学时直到回国后的抗日战争前夕,从未间断过对儿童问题的关注和对儿童文学的研究。

早在1902年2月,周作人就与鲁迅合译了《域外小说集》,集子的首篇便是周作人译英国维尔特的(今译王尔德)童话《快乐王子》,也是中国最早翻译的王尔德童话。

1911年秋,从日本归国不久的周作人,在1913-1914年间,陆续撰写和发表了《童话略论》《童话研究》《儿歌之研究》《古童话释义》等文章,这些文章或转述人类学派有关神话、传说、童话的解释,或直接引用人类学派代表人物的言论,都无一例外地显示出人类学派学术思想的巨大投影。

这是他在日本接受西方人类学派等理论后从事儿童文学批评研究的起步时期,也是以近代西方文化学术思潮为背景的现代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建设开始在中国出现的一个标志。

周作人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早期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他热情地推捧儿童文学,发表过数十篇有关的理论文章。

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读安徒生童话<十九>》(1918.6.发表时题为《安德森的十之九》);《人的文学》:从重视人的问题出发,进而十分关注儿童文学;《儿童的文学》(1912.12)提出“中国向来对儿童,没有正当的理解……不是将他作缩小的成人,拿‘圣贤经传’尽量的灌下去,便将他看作不完全的小人,说孩子懂得甚么,一笔抹杀,不去理他。

周作人自编集:儿童文学小论

周作人自编集:儿童文学小论

目录分析
《周作人自编集:儿童文学小论》是一本由周作人编写的儿童文学评论集。 通过对其目录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该书的结构、内容以及周作人对儿童文学 的独特见解。
从目录的整体结构来看,《周作人自编集:儿童文学小论》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儿童文学的一般论述,包括儿童文学的定义、起源、分类等方面的 内容。第二部分是针对具体作品的评论和分析,包括对一些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 的评价和解读。第三部分则是探讨儿童文学与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关系,以及儿 童文学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和价值。
“儿童文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让人们重新找回失去的纯真和善良,激发人们 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周作人认为,儿童文学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学形式, 它能够通过寓言、故事等方式,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让人们在阅读中获得 精神上的满足和成长。
“儿童文学的创作方法应该是基于真实、自然、简单、生动等特点。”周作 人认为,儿童文学的创作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方法,这些规律和方法应该符合 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审美需求。同时,他也强调了真实性和自然性的重要性,认为 只有真实和自然才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
周作人自编集:儿童文学小论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编集
周作人
引导Βιβλιοθήκη 创作文学作品阅读
孩子们
周作人
儿童文学
儿童 内容
需求
儿童文学
认为
具有
指出
关注
能够
寓言
内容摘要
《周作人自编集:儿童文学小论》是周作人的一部重要著作,收录了他关于儿童文学的论述和批 评。这本书的内容摘要如下:

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主张

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主张

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主张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主张是一种融合了文艺、艺术和教育元素的新文学体裁。

他提倡让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丰富、精彩、充满活力,同时又能引发孩子们反思生活社会。

他认为,儿童文学不仅仅是一个极具娱乐性的媒介,更是一种让孩子们知道、认真探究现实生活、开拓思维、汲取精神营养的机会。

因此,他提出要在故事情节中注入真实性,使其具有时代性、地域性和政治性,以便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生活中真实经历式的情感阅读体验。

周作人儿童文学主张的美学旨归

周作人儿童文学主张的美学旨归

周作人儿童文学主张的美学旨归周作人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先驱之一,他提倡儿童文学的美学化、生活化,让孩子们能够在阅读中领略美的魅力,同时也更好地了解生活。

他认为,儿童文学应该是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不只是一味地教育,而是在儿童的生活中寻找美的存在,以此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周作人儿童文学主张的美学旨归可以归纳为以下九个方面:1. 美学化。

“美”是周作人儿童文学的中心思想。

他认为,儿童文学应该追求文学的艺术性,呈现富有表现力的形象,引领儿童进入美的世界。

2. 生活化。

“生活”是周作人儿童文学的切入点。

他主张儿童文学要从孩子们身边的生活中提取素材,结合孩子的实际生活情况进行创作,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能够获得代表生活本身的美。

3. 情感化。

周作人主张儿童文学应该能够引发孩子对于生命的认识和挂念,情感是最好的桥梁。

他认为,感性和理性要协调发展,情感和思想要统一起来,创作才能达到心灵深处。

4. 自由化。

“自由”是周作人儿童文学的内在质量。

他认为,儿童文学的创作不能受到任何束缚,需要有充足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创作内容也应该是经过作者独立创作的自由产物。

5. 教育化。

尽管周作人认为儿童文学需要有美的审美价值,但他也认为儿童文学的阅读不只是为了自我表现,还要起到教育的作用。

作品的主题应该是正确的,对于孩子的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6. 应时化。

“应时”是周作人儿童文学的重要要求。

他要求创作者能够适应当代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社会变迁、人生境遇和文学趋势。

时代变化之中,儿童文学的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

7. 儿童化。

周作人认为,儿童文学的核心是儿童。

儿童文学的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都要考虑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并适当借助儿童的视角、语言和直觉进行表达。

8. 多元化。

“多元”是周作人儿童文学的创作方向。

他认为,儿童文学不应该被局限于特定的形式和范式,而应该是多样化的。

除了童话、寓言等故事形式,还可以有诗歌、散文、访问等形式,以满足儿童不同的需求和兴趣。

周作人儿童文学主张的美学旨归

周作人儿童文学主张的美学旨归

周作人儿童文学主张的美学旨归周作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他的儿童文学创作更为广为人知。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主张的美学旨归是什么呢?本文将从以下九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艺术的民主性周作人认为,艺术是任何人都可以享受和理解的。

艺术不应该仅仅是少数人的一种享受,而应该是人人都能够共同享受的。

因此,周作人的儿童文学主张强调了艺术的民主性,并希望能够利用儿童文学这一载体,让更多的孩子都能接触到文学的世界。

二、艺术与人的生活周作人认为,艺术是与人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作为一名文学家,周作人十分关注人们的生活经历,并通过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因此,在周作人的儿童文学中,人的生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

三、艺术的真实性周作人认为,艺术应该是真实的,即反映社会、自然及人的真实本质。

在他的儿童文学中,这一点同样得到了体现。

周作人认为,儿童文学不应当有任何被教条和偏见束缚的因素,而应该在表现人和社会的真实情况的基础上,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艺术的观念周作人的艺术观念强调了美的表现。

他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在美的追求上有所突破。

这一点也贯穿了他的儿童文学主张。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不仅是要“教育”,更要“趣味”,他希望孩子们在阅读他的作品时,能够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美丽和诗情画意。

五、艺术的时代性周作人的儿童文学主张与时俱进,有着强烈的时代性。

在他的作品中,洋溢着浓郁的民间和现代文化以及多元的价值观,这也是他对“文学为国民”的追求和理念的具体体现。

六、艺术的表达周作人强调艺术的表现适应性和多样性。

他认为,艺术的表达形式应该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需求,并能够接受不同社会阶层和文化背景的孩子的阅读和欣赏。

七、艺术的教育性周作人认为,艺术应该有教育性。

他的儿童文学主张也是如此,他希望通过文学作品来渗透正能量的思想,培养孩子们民主、创新和团结协作的思想意识。

八、艺术的体验性周作人认为,艺术是一种体验和享受。

周作人的儿童的文学儿童不是

周作人的儿童的文学儿童不是

周作人的儿童的文学儿童不是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引言:介绍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
2.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儿童不是什么
3.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儿童是什么
4.总结:周作人儿童文学观的意义和启示
正文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也是儿童文学的先驱。

他的儿童文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

周作人认为,儿童文学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天性和兴趣,给予他们真实的生活和情感体验。

然而,周作人也明确地指出,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和世界。

儿童不是无知无识的,他们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思考方式。

儿童不是家庭的附属品,他们有自己的独立性和个性。

因此,儿童文学不能只是成人世界的简化版,而应该以儿童的视角去描绘世界,以儿童的语言去表达思想,以儿童的情感去感受生活。

那么,周作人认为,儿童是什么呢?他认为,儿童是未来的希望,是社会的新鲜血液,是民族的生命力。

儿童是天真无邪的,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对世界充满了疑问和惊讶。

儿童是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改变世界。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为我们理解和创作儿童文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他让我们明白,儿童文学并不只是简单的故事和寓言,而是一种以儿童为主体的文学,是一种尊重儿童、关注儿童、服务儿童的文学。

第1页共1页。

周作人儿童文学主张的美学旨归

周作人儿童文学主张的美学旨归

周作人儿童文学主张的美学旨归周作人是中国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和翻译家。

他的儿童文学主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儿童,也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着重阐述周作人儿童文学主张的美学旨归,并列举九个提纲标题。

一、周作人儿童文学主张的美学旨归周作人认为,儿童文学应该清晰地表达人类文化和艺术的最高价值,尤其是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应该有权从艺术作品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他的关注点为:1. 适合孩子们的语言和思维方式2. 描述真实的生活情况3. 传给孩子们文化和价值4.对孩子的感情表达关注二、适合孩子们的语言和思维方式周作人认为,儿童文学应该使用孩子易于理解的语言,并且切合儿童的思维方式,使孩子们易于理解和接受。

他建议作家应该使用简单的语言,避免过多的形式语言,并要避免使用儿童不能理解的生僻字,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并对其产生深刻的情感。

三、描述真实的生活情况周作人认为,儿童文学应该通过描述真实的生活情况,促使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学作品。

而且,在描述生活情况的过程中,作者需要采用准确和生动的语言,并将视角放在孩子们的生活之中。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并且从中得到启示和教育。

四、传给孩子们文化和价值周作人认为,儿童文学应该承载着文化和价值信息,包括国家文化、民族传统和道德观念。

通过这种方式,作品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和道德观念,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五、对孩子的感情表达关注周作人认为,儿童文学应该注重对孩子的感情表达。

他认为,作品必须要能够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并且能够激发儿童的感情,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索,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教育和启示儿童。

六、写作方式的要求周作人认为,作者在写儿童文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应使用符合儿童年龄的语言和想象力2. 应该把孩子们的喜怒哀乐展现出来3. 应该遵循儿童的情感规律4. 应该采用幽默和夸张的手法七、内容的设计周作人认为,儿童文学的内容应当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轻松活泼,符合孩子们的心理和语言习惯。

周作人研究儿童文学根本动力是“国民性”批判

周作人研究儿童文学根本动力是“国民性”批判

周作人研究儿童文学根本动力是“国民性”批判周作人研究儿童文学根本动力是“国民性”批判刘绪源对儿童文学,周作人怎么说(上)1934年,虚岁50的周作人写过一篇短短的《自述》,其中强调:“如不懂茀洛伊特派的儿童心理,批评他的思想态度,无论怎么说法,全无是处,全是徒劳。

”他所指的,主要是从弗洛伊德心理学中衍化出来的蔼理斯的儿童本位学说,周作人受其影响甚大,而在这里,他几乎将此看成自己一生事业的重心了。

在写于此前的《〈发须爪〉序》中,他说了自己对神话几近天然的爱好,又说:“我有时想读一篇牧歌,有时想知道蜘蛛的结婚,实在就只是在圈子里乱走……”看得出他的学术探讨中充满了童心的驱动。

到了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反复抄写的也是一部关于儿童生活的未刊诗稿:《儿童杂事诗》。

周作人对儿童学与儿童文学的研究发萌于1906年,当时他到日本留学,“得到高岛平三郎编的《歌咏儿童的文学》及所著《儿童研究》……其时儿童学在日本也刚开始发展”(见《知堂回想录》)。

他在这方面的大量写作始于1912年,他的轰动“五四”新文坛的代表作《人的文学》,也突出了妇女问题与儿童问题。

1920年,应邀在孔德学校作题为《儿童的文学》的讲演时,他正式探讨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命名。

周作人是中国最早引进安徒生作品的人,是最早在中国全面系统倡导儿童文学的人,也是最早投身于儿童文学研究及批评(包括儿童文学翻译的批评)的实践者。

“五四”以后中国儿童文学的产生与发展,与他的理论批评大有关系。

然而他又是个特殊的理论家,他没有理论专著(《儿童文学小论》也只是一本批评与论文的合集),他的所有创见都在散文随笔中(其论文严格说也还是“美文”),这一点与鲁迅十分相像。

所以要找出他的理论构架,必须在大量文章中寻觅,这不同于读那些框架谨严的论著,但因文章好,读来另有一番乐趣。

“国民性”批判周作人作儿童文学研究,其最初的根本动力还是“国民性”批判。

在写于1912年的《儿童问题之初解》中,他说到,成人对儿童的感情可有三个层次:“初主实际,次为审美,终于研究”。

从《儿童文学小论》浅析周作人的儿童观

从《儿童文学小论》浅析周作人的儿童观

从《儿童文学小论》浅析周作人的儿童观摘要:周作人是中国最早发现儿童的文学理论家。

作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他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创作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他在经过西方自由主义与人本主狡的影响E力图通过解放儿童来解放人们的思想,他将西方理论引进中国,立足于中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了适应于当时中国发展的儿童观。

文章从周作人《儿童文学小论》进行分析,与杜威儿童中心主艾相结合,探究周作人儿童观产生原因及其内容。

关键词周作人人类学儿童本位论本文从周作人《儿童文学小论》入手,结合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在启蒙国人思想,力图解放思想,破除封建的时代背景下,探究其儿童观产生原因以及L1的诉求。

本文整理并分析了他儿童文学理论中“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在《儿童文学小论》这部作品中周作人将儿童性与文学性结合在一起,从文学分类上对儿童观进行分析。

同时在儿童研究方面周作人也在从不同方向来不断丰富自己的儿童观。

首先在儿童文学的创作实践上,他从自身的行动,言论以及文本创作上来遵循并体现着自己的儿童理论;其次在儿童文学的推广和译介实践上,周作人集中体现在对于童话,歌谣,神话,寓言,儿童剧这五种类型儿童文学的挖掘与推广;最后在儿童理论上他通过学习日本和英国关于儿童文学的研究论著来进行对于儿童文学的理论研究。

周作人儿童文学的实践对当时的儿童研究随着时间的变化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周作人儿童文学观也随之体现了出来。

一、西方儿童观视野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儿童观的建立周作人儿童观的产生离不开西方先进文论思想的影响,西方思想在往中国传播的过程当中杜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研究周作人儿童观的同时西方文论观点与杜威的思想传播也是必不可少的,文章重点从西方文化的产生与传播进行表述来探究周作人儿童观的起源与发展。

(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与传播世界儿童的发展从原始生活开始进行探究,发展至今经历了儿千年的历程。

周作人的儿童的文学儿童不是

周作人的儿童的文学儿童不是

周作人的儿童的文学儿童不是
(原创版)
目录
1.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
2.儿童文学的定义与特点
3.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区别
4.周作人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
5.对现代儿童文学的影响和启示
正文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

他认为,儿童文学并非只是为孩子们讲述的故事,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需要具备独特的定义和特点。

首先,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

这种文学形式要求作者必须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去创作。

它需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语言习惯,以及他们对世界的理解。

因此,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有着明显的区别。

成人文学常常涉及到复杂的社会问题和人性挣扎,而儿童文学则更注重对儿童心灵世界的描绘,以及对儿童成长过程的展现。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作品,如《爱的教育》、《稻草人》等,都充分体现了他的儿童文学观。

这些作品不仅内容健康,形式活泼,而且语言简练,易于理解,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对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让我们认识到,儿童文学并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教育,一种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引导。

同时,他的作品也启示我们,儿童文学的创作需要有专门的技巧和方法,不能简单地将成人文学的内容和形式搬到儿童文学中来。

总的来说,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是深刻的,他的儿童文学作品是优秀
的。

[从当代视野看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周作人 儿童文学

[从当代视野看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周作人 儿童文学

《[从当代视野看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周作人儿童文学》摘要:中国人对儿童的重视要追溯到20世纪初叶的“五四”时期,儿童的发现是“五四”时期的重要事件,周作人儿童文学理论的核心是“以儿童为本位”的观点,1913年12月发表的《儿童研究导言》是周作人关于“儿童发现”最早的文字阐述,周作人提倡以儿童的视角来看待社会人生,他看到了中国传统的儿童文学观忽视儿童在精神上的独特需求,希望能打破旧有的儿童文学传统,把儿童从非儿童的生活中拯救出来,成为真正的儿童摘要:周作人被称为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的奠基者,是中国最早“儿童发现”的人。

《世界儿童文学事典》曾评价他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先驱,童话理论家”。

他的儿童文学观倡导“以儿童为本位”,强调儿童独立个性的地位。

当代的儿童文学观经历了从“教育”到“艺术”再到“本位”的发展变革,站在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发展走向的角度来看,这与周作人为之所做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周作人儿童文学观儿童本位中国人对儿童的重视要追溯到20世纪初叶的“五四”时期,儿童的发现是“五四”时期的重要事件。

在“五四”时期,大批的新文学创作者从探寻“自然观”的角度出发,沿着构建新的价值观和人生秩序的思路,他们把笔触伸向了最纯真的儿童世界,冰心的饱含对童心讴歌和自然赞美的散文、丰子恺对儿童世界理想模式的赞颂,都体现出了“五四”时期儿童文学所蕴含的现代性品质。

1920年,周作人发表了《儿童的文学》,这是一篇关于创建中国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的宣言书。

文中,周作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儿童文学观,提出成人社会必须承认作为完全的个人的儿童的权利,对儿童与成人的关系、儿童文学的必要性以及儿童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所需要的文学形式等做了详细的论证和说明,这大概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承认儿童是“完全”的“人”,这是一种全新的儿童观,是对传统的彻底反拨,甚至“儿童文学”这一概念都是从文中演变而来的,这对促进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转型、创建现代性的与世界接轨的儿童文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

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

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现如今,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周作人是中国最早发现“儿童”的人,他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的奠基者、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教育价值理论的开拓者、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的大胆探索者,他的儿童观、儿童文学观是中国儿童学和儿童文学领域最初的理论建设,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毕业论文。

他提出的“以儿童为本位”的核心观点对其他的研究者提供了理论基础。

他倡导的“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发现并强调了儿童作为生命主体的独特的心理世界和精神需求特征,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自觉提供了观念上的巨大推动力。

新时期以来,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的中心任务是建设与发展,人们最为关心的是儿童文学在促进儿童生理、心理健康发展,推动儿童向理想人格健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强调儿童文学的审美性与娱乐性价值,这与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可谓是不谋而合,从而又突显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理论体系的独创性文化价值。

关键词:周作人;儿童文学观;以儿童为本位周作人是中国最早发现“儿童”的人,他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的奠基者、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教育价值理论的开拓者、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的大胆探索者,他的儿童观、儿童文学观是中国儿童学和儿童文学领域最初的理论建设。

就中国而言,当时正处在清朝统治即将落幕的情况下,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西方先进国家对我国的侵略,随之而来的还有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进思想,处在这一时代的进步青年纷纷赴日本留学,真正的接触了西方多方面的先进思想。

周作人就是这一时代的文学青年。

就个人而言,1885年他出生在富庶家庭,孩时,家庭富裕,生活无忧,见识颇丰;十多岁家道落没后,却没有使他感到悲惨,反而是另一种生活的体验,从未承担过家庭重担,保留了童趣。

谈谈周作人儿童文学观论略

谈谈周作人儿童文学观论略

谈谈周作人儿童文学观论略第1 页共7 页谈谈周作人儿童文学观论略周作人儿童文学观论略由于自身人生价值观的影响,又使得他的儿童文学观具有了一定的局限性,给儿童文学的发展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现代中国,尚未发现“儿童”和“儿童文学”时,周作人最早发现了“儿童”,并且提出“儿童的文学”的概念。

他是“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文学观最早的表述者,在那一时代来说,具有了一定的进步性。

同时,周作人在儿童文学研究、儿童文学译介、儿童文学批评等方面都有建树,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由于他儿童文学思想中存在的缺陷,又使得他的儿童文学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周作人儿童文学观的进步性周作人对于中国儿童文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对现代儿童文学的开拓、引领与播种。

(一)发现“儿童”和“儿童文学”在西方,如果说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卢梭发现了“儿童”的话,那么在中国,发现“儿童”的人则应为周作人。

卢梭发现“儿童”以他著名的教育著作《爱弥尔》为标志,因为在这部著作中他第一次发出了“要尊重儿童”的呐喊,这是科学儿童观形成的一个标志;周作人发现“儿童”,则是在19xx年。

他在《儿童研究导言》中提出:“盖儿童者,大人之胚体,而非大人之缩形……世俗不察,对于儿童久多误解,以为小儿者大人之具体而微者也”[1](p.211)这是我们能够见到的周作人关于“儿童”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也是中国关于“儿童”发现的最早的文字。

1918年12月,周作人在《新青年》发表的《人的文学》中,提出了妇女和儿童人格独立的问题,把“女人与小儿的发第 2 页共 7 页见”,看做“‘人’的真理的发见”。

周作人在他的《儿童的文学》一文中如是说:“中国向来于儿童,没有正当的理解,不是将他当作缩小的成人,拿‘圣经贤传’尽管的灌下去,便将他看作不完全的小人。

”儿童既不是缩小的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附属,而是具有特殊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的大写的“人”,这样的理念既是对于“儿童”的一种崭新的认识,同时又是对儿童认识的一个质的飞跃———“儿童”开始被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认识。

论周作人《儿童生活诗》对传统乡村儿童的书写

论周作人《儿童生活诗》对传统乡村儿童的书写

论周作人《儿童生活诗》对传统乡村儿童的书写周作人的《儿童生活诗》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领域的经典之作,诗中以优美的文字描绘了传统乡村儿童的生活场景和情感生活。

本文将从儿童生活的真实性、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对乡村生活的怀旧之情等方面论述周作人的书写。

周作人在《儿童生活诗》中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乡村儿童的日常生活。

诗中的儿童形象鲜活而真实,从儿童们的穿着、行为到他们的玩耍、学习等方面,都充满了生活的痕迹。

诗中描写了儿童帮助家长干活、做饭烧火等的场景,这反映了乡村儿童在艰苦环境下早熟的现实,也展现了他们对家庭的责任感和生活的坚韧。

诗中还描写了儿童们在田野间奔跑、捉迷藏的游戏场景,这反映了儿童天性的活泼和对自然的向往。

通过真实刻画乡村儿童的生活,周作人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他们的真实与纯粹,唤起读者对儿童生活的共鸣。

周作人的《儿童生活诗》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有意识的传承。

诗中运用了大量经典文学典故、民间传统风俗等元素,使诗歌在表现儿童生活的同时也在向传统文化致敬。

诗中出现了关于神话传说的插叙,如“桃园三结义,慈母十八转”,这些充满了古代传说色彩的片段,既让读者耳目一新,也展现出乡村儿童对传统文化的积极关注和熏陶。

诗中还运用了许多乡村特色的形象,如悠闲的老汉、勤劳的村民等,这些形象既是对乡村传统生活方式的再现,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传统生活方式的热爱和赞美。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周作人让读者认识到传统文化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并呼唤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周作人的《儿童生活诗》在对传统乡村儿童的书写中流露出一种怀旧情怀。

诗中贯穿着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和对童年时光的珍视。

诗中出现了乡村的田园美景、村民的乡土风情等,这些描绘带给读者强烈的怀旧情绪,使读者不禁回想起自己童年时的美好回忆。

诗中还透露出一种对纯真和自由的向往,诗中的儿童形象展示了他们无忧无虑、快乐自在的状态,这种状态对现代社会的压迫和束缚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反差,引发读者对自由和纯真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作人儿童文学理论概述作者:史妍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03期摘要:儿童文学理论是周作人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周作人“儿童本位”的儿童观的确立、儿童文学理论的架构以及儿童文学的翻译与整理等内容,既是其“人的文学”的深层次挖掘,也是出于对儿童以及儿童文学的关注,体现出周作人文学理论的时代性与现代性。

关键词:周作人;儿童文学;文学理论作者简介:史妍(1988-),女,山西人,硕士,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言文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儿童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02周作人是我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理论家,他的学术成就之高、涉及范围之广,足以与鲁迅媲美。

但是由于自身的政治问题,他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学术界有意忽视,直到近三十年,他的文学成就才重新受到重视。

对于周作人的研究,学术界主要集中他在五四时期新文学理论的开创以及散文创作的成就之上。

近年来,作为周作人文学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儿童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逐渐受到重视,周作人在儿童文学理论方面的巨大贡献又重新进入关注视野。

一、周作人儿童文学理论与儿童观的初步建立周作人不是最早关注儿童文学理论的五四先驱,在他之前梁启超、孙毓修等人均提出过有关儿童文学的见解,但是相对于其他人只言片语的提及,周作人却是有目的、系统地论述儿童文学理论的第一人。

1919年,在《人的文学》中,周作人明确提出了自己对于儿童问题的关切,“小儿也只是父母所有品,又不认他是一个长成的人,却当他作具体而微的成人,因此又不知演了多少家庭的与教育的悲剧。

”[1]p31此时,他已认识到儿童拥有不同于成人的独立性,应把“儿童的解放”也纳入“人的解放”之中,这种看法在五四新文化启蒙时代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

1920年10月26日,周作人应北京孔德学校的要求做了一次题为“儿童的文学”的演讲。

(后《儿童的文学》发表在《新青年》1920年12月1日第八卷第四号上。

)这个演讲作为周作人早期儿童文学思想的集成之作,不仅开启了周作人儿童文学理论的研究的大门,同时也被称为我国儿童文学的纲领性文件。

他在文中说到,“但他(儿童)仍是完全的个人,有他自己的内外两面的生活”、“我们应当客观地理解他们,并加以相当的尊重。

”[2]p24他文中所提出的将儿童“不是当做缩小的成人”的“儿童本位”儿童观至今仍流行于儿童文学理论界。

但是,五四启蒙话语之下的“人的解放”并未充分关注“儿童的权力”,“显然时代的迫切需要制约了人们对周作人的接受”[3],令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理论受到过许多激进作家的诟病。

钱理群在《周作人传》中也写道,“当作一部分知识分子从‘五四’救国图存的政治层面出发,把‘五四’思想革命转向以推翻反动的国家机器为中心的实际政治革命时,周作人及其同类知识分子却坚持在‘学理’上发展‘五四’精神,转向更深入、广泛的学术研究与科学建设。

这确实是两种不同的选择,他们各自有自己的意义和价值,并且互为补充。

”[4]p123 而在纷争背后,周作人的这些儿童理论至今仍然受用,足见周作人思想深刻的预见性与现代性。

二、周作人儿童文学理论与儿童观的全面发展1923年出版的周作人的自选集《自己的园地》中有多篇关于儿童文学理论的文章,他明确地提出“儿童文学只是儿童本位的,此外更没有什么标准”[5]p108以此,周作人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儿童文学理论大厦。

(一)“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儿童观作为周作人儿童文学理论的基石,指导着其理论的整体走向。

在《自己的园地》文集当中,周作人用《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王尔德童话》、《布法耳(昆虫记)》、《歌咏儿童的文学》等文章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儿童观。

他指出,“人类只有一个,里面却分为男女及小孩三种……他们身心上仍各有差异,不能强为统一。

”[6]P.421他在《儿童问题之初解》中进一步明确指出,“盖儿童者大人之胚体,而非大人之缩影”[7]周作人强调儿童首先是区别于男人女人存在的个人;儿童作为一个人具有的独立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儿童又是不断改变发展着的。

以上三个内容大致构成了周作人的儿童观的三个层面,这种观念打破了人们固有的“儿童是未长大的成人”的“成人本位”观,是我国对于“儿童”的最初“发现”,体现出巨大的时代进步意义。

在儿童观的基础之上,周作人還形成了一套儿童教育观。

他主张将儿童文学用于儿童教育当中去,以适应儿童童真童趣的本性发展。

在《儿童的书》中,周作人还提出要避免“太教育,即偏于教育”或“太艺术的,偏于玄美”的两种倾向,主张“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创作。

(二)周作人成熟且系统的儿童文学理论在儿童文学理论上,周作人以“儿童本位”的儿童观为核心,构建出自身独特的儿童文学观和儿童教育观。

他阅读了大量的日本以及西方的儿童文学论著,创作出《童话研究》、《童话略论》、《儿歌之研究》等理论著作。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周作人对于“童话”的研究。

在《童话略论》中,他系统探究了“童话”的名称、起源、分类等方面的问题,并作出了相当成熟的回答,为后人研究童话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他还指出了中国童话创作的历史由来,“中国虽古无童话之名,然实固有成文之童话,见晋唐小说,特多归诸志怪之中,莫为辨别耳。

”[8]他将童话、神话、传说加以区别,“童话者,与此同物,但意主传奇,其时代人地皆无定名,以供娱乐为主,是其区别。

盖约言之,神话者原人之宗教,世说者其历史,而童话则其文学也。

”[9]周作人还对童话进行了分类,他把童话分为天然童话亦称民族童话和人为童话(亦称艺术童话)两大类。

在《童话研究》中,他认为童话可以“可以辅德政”,强调了童话对于儿童所起到的教育训诫作用,主张对儿童进行童话、儿歌的教育。

同时,他还结合民俗学,整理总结了许多传统民间童话和民间儿歌。

此外,在《〈性教育的示儿篇〉序》中周作人还提出了性教育对于儿童教育的重要性,主张对儿童进行正确的并且是正面的早期性教育。

这点在现在看来都是非常先进的。

(三)周作人儿童文学的译介整理与创作周作人在自身文学理论的指导之下,积极投身于儿童文学的实践当中。

他推崇在儿童文学创作中将儿童性与文学性的完美结合。

他译介了许多外国优秀儿童文学:除了1909年《域外小说集》中的几篇外国童话译作之外,1913年,周作人还在绍兴《若社丛刊》创刊号上发表《丹麦诗人安兑尔然传》,详细介绍了安徒生的生平与作品;1925年,时值安徒生诞辰120周年,他译介了包括《灰姑娘》在内的几篇安徒生童话,直接促进了外国儿童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儿童文学的诞生;1932年周作人出版了《儿童剧》,内共收入了译自日本和美国的六出儿童剧,推广了儿童戏剧的发展。

周作人将儿童性与趣味性融入到自己的儿童文学创作当中:在解放后即便是身陷囹圄,他还创作出《儿童杂事诗》,回忆童年往事;1958年,他又整理编成《绍兴儿歌集》,以保留传统民俗儿歌。

在周作人的多篇散文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用充满童趣的笔触,童话般的笔触写到,“还有一回,以为先生着了魔,然举头大嚷道,‘屋里一只鸟,屋里一只鸟!’大家都吃惊,以为先生看丁服,因为那里并没有什么鸟,经仔细检查,才知道有一匹死笨的蚊子定在先生的近视镜的玻璃外边哩。

”(《老寿先生》)[10]P.417周作人还曾为很多儿童文学的书籍作序作跋,对古今中外的儿童文学作品加以评介,如《关于〈伊索寓言〉》、《关于〈伊索寓言〉》、《〈乌克兰民间故事〉序言》、《〈儿童文学小论〉序》等,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文学理论。

三、学术界对于周作人儿童文学理论的批评研究周作人复杂的人生经历和卓越的文学才能使他成为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门人物,但是由于他自身的政治问题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几乎无人问津,笔者就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起撷取部分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批评搭建起周作人研究的大致框架。

五四时期,周作人关于儿童文学的理论研究被五四“人的文学”的巨大光环所掩盖,在学术界反应平平。

直到五四之后,人们才渐渐注意到周作人在儿童以及儿童文学上的研究。

杨晋豪在《周作人先生》中说:“而格外他(周作人)是一个很注意儿童文学的一个人。

像《谈龙集》中的《读各省童谣集》、《读童谣大观》、《吕坤的演小儿语》、《谈目连戏》、《狠裹的歌谣》及《江阴船歌序》、《潮州舍歌序》等中,他都很鲜明的叙述出他对于民间文学和儿童文学理论的建设和意见;我以为他用忠诚的态度和虚心的观察之对于他们的研究,其价值也不下于他的介绍国外文艺的伟功的。

”[11]除此之外,陶明志所编的《周作人论》和苏雪林的《周作人先生研究》也对于周作人这方面研究略有提及。

显然,这些早期的学者们大都肯定了周作人先生在儿童文学理论学术上的开创性,但大多并未以此作为研究的重点深入。

直到八十年代之后,随着周作人研究的深入,儿童文学理论作为周作人文学理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新纳入学术视野。

王泉根编选的《周作人与儿童文学》,可以说是第一篇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并给予较高评价的文章。

他在文中对周作人的儿童观、儿童文学观都做了“第一次较详细中肯地概观”,得出了“周作人应当属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拓荒者的行列,在儿童文学史上应其一定的地位”[12]的结论。

九十年代以后关于周作人的评述最著名的要数钱理群先生的《周作人传》了。

他以《寂寞中的默默耕耘》、《(异域文谈》及其他》、《起怀旧之思》与《儿童的发现与歌谣的征集》等四个章节记述了周作人清晰的儿童文学活动。

在他的另一本专著《周作人论》中,他还列出专门的一章来系统地介绍并评价周作人的儿童文学思想,足见他对于周作人在儿童理论上的肯定。

黄开发著的《人在旅途:周作人的思想和文体》是一部集大成之作,他总结了近八十年来学术界对于周作人的研究,画出了这位学术大师一生的思想历程。

其他较为重要的著作还有:赵京华的《荣辱毁誉之间—1949年以前周作人研究述评》、黄开发的《新时期周作人研究述评》、张铁荣的《周作人研究的动向和展望》等等。

经过岁月的沉积,周作人的文学理论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理论家的肯定,许多专业儿童文学理论家,如命燕玉的《中国童话史》(1992年,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吴其南的《中国童话史》(1992年,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以及朱自强的《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都将周作人作为儿童文学理论的奠基人写入文学史。

虽然说周作人为诸多理论家所推崇,但是我们仍要客观地用发展的眼光对其理论进行评价。

同目前日渐完善的儿童文学理论相比,周作人的理论还是有不完善的地方。

比如说周作人在强调儿童文学的趣味性的同时忽略了儿童文学的认识作用;在儿童文学理论的建设中明显地漏掉了文学创作論的基础评述等等。

周作人,在当时儿童文学理论几乎为零情况下,能够提出“儿童的文学”这一命题,并且全面地进行了理性的阐释,对于当今儿童文学的研究依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其学术上的成就并未被历史的长河消磨殆尽,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这本身就是对他的一种最好的肯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