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8课导学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新人教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题:《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型新知预展课学习目标:1、找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培养爱好科学、主动探寻自然奥秘的精神。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两篇科技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3、比较两篇短文,说出它们因为说明的问题不同,说明的角度也就不同的特点。

学习重点:比较两篇短文,说出它们因为说明的问题不同,说明的角度也就不同的特点走进作者阿西莫夫一生充满了传奇,著作量惊人,写了至少400本书。

以其名字命名的《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至今在美国仍很畅销。

他被称为“永远的科幻教父”。

“阿迷”们遍布全世界。

学习过程:自主预习:熟读课文,标段号,给不认识的字标上注音并将你认为重要的字词记下来。

一、预习检测:(1)辨音:遗骸()褶皱()劫难()追溯()(2)释义:遗骸:褶皱:劫难:致密:追溯:导入:由多媒体展示《侏罗纪公园》影片的几个片断,让其奇特的想像和栩栩如生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学生交流有关恐龙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动物的图片及资料,想一想为什么在6 500万年前灭绝了呢?恐龙的化石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请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天衣无缝:二、精读课文,比较分析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课后反思:三、揣摩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

2.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3.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4.即非常纯的沙子。

5.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四、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阅读积累谈谈学习两篇短文的感悟或体会。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新人教版
(2)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3)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4)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教师点拨:这些句子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请同学们结合具体语境,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
5.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背影
课题
背影
课型
预展课
课时
第一课时
4、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⑤本文是什么体裁?(散文)线索是什么?
4、反馈提升
1、文中提到的“背影”都在哪些段?请在文中画出来。哪一次是写作的重点?
2、作者善于在叙事运用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语言或动作描写,用平易朴实的语言去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文章中有很多处体现了这样的特色,请同学们标出文中父亲所说的四句话,谈谈自己的体会(即什么话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五、达标测评
根据你对父爱的理解,仿写练习:
1、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

2、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
关于父爱的名言:
1、拥有思想的瞬间,是幸福的;拥有感受的快意,是幸福的;拥有父爱也是幸福的。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课题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课时
合作探究
1、两篇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
3.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最新[附答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人教版

最新[附答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人教版

最新教学资料·部编版初中语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了解科技说明文的特点及本文,层次分明地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

2、比较两文,明确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互相启发,发现新的论据或结论。

3、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培养爱好科学、主动探寻自然奥秘的精神。

【学习重点】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

【学习难点】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恐龙无处不在”初看题目,我们可能以为这篇短文要向人们描绘上亿年前恐龙家族繁衍生息、遍布世界的盛况,但读了全文,我们才明白这是一篇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科普论文。

而“被压扁的沙子”初看题目更是不知所云,沙子怎么会被压扁呢?“被压扁的沙子”能说明什么问题?读完全文才明白,本文是前一篇内容的延续,作者正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的死因——再一次证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2、走近作者阿西莫夫,科幻小说及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

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一位生于俄罗斯的美籍犹太人,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

作品极其丰富,代表作有《我,机器人》、《基地》系列、《钢窟》系列等。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著名的“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

以其名字命名的《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至今仍然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畅销杂志。

作品多次被搬上银幕。

3、相关资料这两篇科普短文选自阿西莫夫晚年的著作《新疆域》。

阿西莫夫在本书序言中说,这些文章,是“对科学近期进展的回顾和对导致我们形成清晰知识的历史成就的重新检讨与评价。

”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说明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相互参照阅读。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中国石拱桥》导学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中国石拱桥》导学案设计

18 中国石拱桥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激发对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豪感。

2、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与段落的内部结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3、学会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它们的作用。

4、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学习重难点:重点: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激发对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豪感。

2、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与段落的内部结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3、学会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它们的作用。

4、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难点:1、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与段落的内部结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学法指导:1、运用列表法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总体特征和个体特征),指导学生理清文章行为思路,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和从古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

2、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指导学生找出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摹状貌、作比较、做引用等说明方法,并体会它们的作用。

3、本文的语言准确、周密、平实、简明而不失生动,引导学生结合例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

【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茅以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中国桥梁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世纪30年代,他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

新中国成立后,他还参与了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

晚年编写了《中国桥梁史》,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二)说明文1、定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学体裁。

2、说明文分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3、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分类别、摹状貌。

5、说明文语言:科学性、准确性、生动性(有些说明文语言平实)。

一、导入新课我们常常用桥梁来比喻友谊,因为友谊就像桥一样把两个人连在了一起。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第18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走近 艾萨克·阿西莫夫,美国最闻名的科普作家、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他也是位文学评论家。

他一生高产,著述颇丰,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

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西莫夫科幻杂志”,是美国现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杂志。

《基地》系列和《我,机械人》系列是阿西莫夫脍炙人口的代表作。

《新疆域》是他晚年的高作。

写作背景: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灭绝了,成为生物史上最大的谜案。

1986年以后,在詹姆斯罗斯岛和其他大陆上接踵发觉了恐龙化石,这意味着什么?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依照大陆漂移假说,论证了在不同科学领域内的发觉会对其他领域产生阻碍,从而写成了其晚年高作《新疆域》,本课的两篇短文就选自这部高作。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遗骸.( ) 蟾蜍.( ) 褶.皱( ) 潮汐.( )追溯.( ) 鸟臀.目 ( )骨骼.( ) 陨.石( ) 衍.射( )两栖.( ) 2. 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结合语境说明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 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觉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

(那个地址指恐龙的遗骨化石。

) B. 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归并缓慢地褶皱..变形。

(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 C. 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

(大灾难) D. 若是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路,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何等完美无缺....。

(神话传奇,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缝制,没有缝儿。

)3. 为以下句子中的加点部份替换一个词语,并维持情愿不变。

A. “板块构造”理论专门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 )B. 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如此或那样.....的缘故,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

( ) C. 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刻......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的表面。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 新人教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主备:审核: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2、体会语言的准确、平实、生动。

3、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知识链接】A1、课题解读阿西莫夫在《新疆域》一书的序言中说,这些文章是“对科学近期进展的回顾和对导致我们形成清晰知识的历史成就的重新检讨与评价”。

因此,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成为大陆漂移学说的有力证据;作者在解释了斯石英——被压扁的沙子及形成原因之后,重点说明斯石英的性质,为排除“火山说”并确认“撞击说”提供了科学依据。

两篇短文,运用科学发现来为某种理论做佐证,表现了作者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眼力以及深入探索的精神。

关于恐龙的灭绝。

在距今大约23亿一8000万年的中生代,恐龙这个庞大的爬行动物,曾是称霸地球的生灵。

这些庞然大物在中生代的陆地上自由安闲地生活了1亿多年。

但是随着中生代的结束,曾经不可一世的恐龙,竟静静地在地球上灭绝了。

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们做了多种预测:一是天气变冷使得恐龙因饥冷死往;二是地震、火山喷发接连不断,大洪水相继肆虐,恐龙们不及逃脱而死去。

三是宇宙中有间隔地球很近的新星或新星爆炸,大量高能射线辐射到地球上来,把恐龙杀死;四是可能有小行星直接撞击到地球上爆炸,造成恐龙大量死亡。

2、走近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1992),美籍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闻名遐迩,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

以他的名字为号召的“阿西莫夫科幻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畅销杂志。

一、课前预习·导学B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1)鸟臀(2)褶皱(3)潮汐(4)劫难(5)追溯(6)遗骸2.解释词语或加线的字。

(1)遗骸:(2)追溯:(3)劫难:(4)致密:(5)天衣无缝:(6)争论不休_______ (7)人人皆知_______(8)泛大陆________ (9)追溯________3.(1)两篇短文选自________国________作家________的作品,两篇文章同为________。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 (17)(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 (17)(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一、课前自学1.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弧(hú)形拱(gǒng)桥陡(dǒu)坡匀称(chèn) 洨(xiáo)河巧妙绝伦:巧妙高超,独一无二。

没有能与之相比。

绝伦,独一无二。

伦,类。

千态万状:各种各样的姿态、形状。

惟妙惟肖(xiào):文中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

肖,相似。

2.作者简介茅以升生于1896年,世界上著名的桥梁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教授。

1920年主持建造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

解放后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

他写过大量介绍桥梁的文章,编著过《中国桥梁史》。

二、教学目标与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2)了解什么是说明文。

(3)体会文章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与顺序。

(4)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2.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课堂活动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同学们,各种各样的立交桥我们并不陌生,图片导入,边浏览,边讲解。

①立交桥,现代化大桥。

②最古老的桥。

③梁式桥,桥洞不弯曲,桥身与水面平行,这种桥承受压力小,所以跨度不能太大,否则易断。

④拱式桥,桥洞呈弧形,中间高起。

中国石拱桥中最著名的当属赵州桥和卢沟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由茅以升创作的《中国石拱桥》,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二)积累知识1.听写生字,同桌互改。

2.师生交流对茅以升的了解情况。

(三)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听录音或老师范读全文后,快速跳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明确】中国石拱桥。

(2)按提示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段):总说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第二部分(第~段):用典型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第三部分(第~段):说明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和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新发展。

【明确】第一部分(第1~3段),第二部分(第4~8段),第三部分(第9~10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8课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8课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

第18课《中国石拱桥》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说明对象,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文章结构和说明顺序。

2.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重点难点】1.把握说明对象,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文章结构和说明顺序。

2.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1.了解作者茅以昇(1896-1989),原名以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我国著名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桥梁之父”。

主持建造了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

著有《中国桥梁史》《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2.文体知识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功能等,来说明事物的形态、本质和规律,使人获得相关知识;或阐明事理,给人以知识。

说明文的特点:科学性,即以传播科学知识为目的;条理性,即结构严谨有序;准确性,即语言准确严密。

说明文从说明对象上分,有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从语言风格上分,有生动说明文(科学小品文)和平实说明文。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由主要到次要……)。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引用、画图表。

3.字词积累(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拱.桥()弧.形()飞虹.()洨.河()陡.坡()匀称.()和谐.()饮涧.()桥墩.()河堤.()铺砌.()推崇.()漳.州()巧妙绝伦.()惟妙惟肖.()(2) 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形容非常灵巧,独一无二,没有什么可以相比的。

()②就在原地选用需要的材料。

()③形容描写、雕刻或模仿得非常好,很逼真。

()④形容两个人凑近低声交谈。

()二、探究案1.课文结构梳理2.思考探究(1)快速阅读课文,总结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导学案(含答案)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导学案(含答案)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一、学习目标1.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内容;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的困难局面、东欧剧变的情况等内容。

2.通过学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过程,理解和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遭遇的挫折。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苏联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三、自主学习(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1、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二战后,出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如:东欧的等;亚洲的等;拉丁美洲的2、经互会(1)背景:随着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

(2)建立: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简称“经互会”。

(3)影响①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的轨道。

②苏共还加强了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按照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3、中苏建交1950年,中苏缔结了,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1953)(1)措施:①政治上:批判斯大林的;②经济上:发动垦荒运动;广种玉米;取消,改行收购制;改革体制。

(2)评价: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2、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措施:①经济:推行,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②军事:同美国展开,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2)评价:①改革仍没有从根本上突破的计划经济体制②国民经济呈现出发展状态3、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措施:①实施加速的方案②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2)影响: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蔓延,局势迅速失控。

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加剧。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1、原因:①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②各国虽然都进行了改革,但成效不大,日益尖锐③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推行战略;④改革的影响2、实质:东欧各国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的市场经济。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精品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精品导学案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1.了解短文两篇所说明的研究成果、短文的行文顺序及说明方法、语言特色。

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

1.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

2.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本文选自《新疆域》,作者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

第一课时学习《恐龙无处不在》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遗h ái zh ě皱 追s ù 劫.难 陨.石 携.带 2.解释词义。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遗骸:遗骨(遗留的残骨)。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劫难:灾难、灾祸。

3.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① 南极和其他大陆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 (课时要点 资料链接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重点难点 说明 引发疑问 得出答案)()②《恐龙无处不在》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实,证明了_______________假说。

此句涉及两个学科,即和,从而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③本文采用的是追本求源,由因到果的说明顺序。

明确: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呢? 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南极和其他大陆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大陆漂移生物学地质学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里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逻辑合作探究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明确:①作比较。

“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

”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行比较,鲜明具体地说明,使读者一目了然。

②打比方,“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在诠释“板块构造”理论时,还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将“板块构造”形象化地说明出来,板块聚散的科学原理也就通俗易懂了。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

十八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了解科技说明文的特点及本文,层次分明地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

2、比较两文,明确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互相启发,发现新的论据或结论。

3、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培养爱好科学、主动探寻自然奥秘的精神。

【学习重点】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

【学习难点】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恐龙无处不在”初看题目,我们可能以为这篇短文要向人们描绘上亿年前恐龙家族繁衍生息、遍布世界的盛况,但读了全文,我们才明白这是一篇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科普论文。

而“被压扁的沙子”初看题目更是不知所云,沙子怎么会被压扁呢?“被压扁的沙子”能说明什么问题?读完全文才明白,本文是前一篇内容的延续,作者正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的死因——再一次证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2、走近作者阿西莫夫,科幻小说及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

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一位生于俄罗斯的美籍犹太人,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

作品极其丰富,代表作有《我,机器人》、《基地》系列、《钢窟》系列等。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著名的“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

以其名字命名的《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至今仍然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畅销杂志。

作品多次被搬上银幕。

3、相关资料这两篇科普短文选自阿西莫夫晚年的著作《新疆域》。

阿西莫夫在本书序言中说,这些文章,是“对科学近期进展的回顾和对导致我们形成清晰知识的历史成就的重新检讨与评价。

”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说明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相互参照阅读。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鸟臀.(2)褶.皱(3)潮汐.(4)劫.难(5)追溯.(6)遗骸.2、解释词语。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掌握作者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增强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1.学习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及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预习互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濒.临()癌症..()疟.疾()灰烬.()泛滥.()白垩.纪()2.理解下列词语连锁反应:摄取:濒临:驯化:刀耕火种:意味深长:3.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雨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森林类型。

包括___________、______ __ __ 、__________等。

本文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 》,作者是国当代科普作家。

【设问导读】1.自读课文,思考下列总题:1)文中说了哪几层意思?你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体现各层中心意思的句子?(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2)速读全文,说说雨林的毁灭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并用结构图来表示。

抽学生板演。

3)再读课文,分小组讨论:雨林毁灭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雨林毁灭是世界性的灾难?你怎么看待环保与发展?2.根据说明文的特点再读课文,掌握有关说明文的知识。

1)本课的说明方法有:2)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句子有:【自学检测】1.“然而这种做法的效率极低。

据估计,需毁掉6平方米的巴西雨林方可换得过100克汉堡包。

”请分析这句话采用的说明方法并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巩固练习】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1)至少..有2500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长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

2)最.严重的那次大约..发生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答案【温故互查】1. 略2. 比喻一系列相关的事物,只要一个发生变化,其他都跟着发生变化。

吸取接近人工饲养和培养使之驯服。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 (1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 (1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学习设计:第1课时一、课前热身:请收集有关“茅以升”的名言、诗句和故事:作者简介:茅以升(1895-1989),桥梁专家,江苏镇江人。

从小好学上进,善于思考。

10岁那年的端午节,家乡举行龙舟比赛,看比赛的人都站在文德桥上,由于人太多,把桥压塌了,淹死了不少人,这件事给茅以升震动很大,他暗下决心,长大了要造结实的桥。

1916年,他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学堂官费留美研究生,1920年获博士学位。

在旧中国,由他主持建成了钱塘江大桥——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

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加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

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

作者在谈到本文的写作时说:“石拱桥是我国传统的桥梁三大基本型式之一。

本文所写的这两座桥是千万座石拱桥中的杰出代表。

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江河大地……它们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文体知识: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说明文为了更好说明事物、事理的特征,要注意运用说明方法;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条理化,还要注意说明顺序;更要注意说明语言的准确周密。

说明文的三要素:1、说明对象2、说明顺序3、说明方法说明对象:文章向我们介绍的事物或说明的道理。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时间先后、朝代先后);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南到北等);逻辑顺序(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局部(概括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从主要到次要、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及从特点到用途)。

说明方法: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下定义、画图表、引用、摹状貌、作诠释等说明语言:准确性、周密性。

所谓准确,就是按照事物的情况,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恰如其分地把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性表达出来。

主要表现在数量、程度、范围等方面用词准确。

(确数、约数)学习说明文的方法:1.把握准说明对象。

2.概括每一段的内容,划分段落,理清说明顺序。

3.把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 (5)(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 (5)(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班级:姓名:☆说明文文体常识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事理说明文)的一种文体。

二、说明文的分类:⑴按说明对象分: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⑵按语言特点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文,多用描写)三、说明文的常识:(1)说明对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2)说明特征: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东西(3)说明方法:1.下定义,是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

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2.分类别,是按照一定标准对事物或事理进行分类,加以说明,使之眉目清楚。

3.举例子,是利用列举实例的办法把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解说得具体明白。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5.打比方,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6。

列数字,有些事物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用一些数字来说明,往往可以使读者了解得更精确、更具体。

7.画图表,用图表说明事物,往往能够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或事理解说得更直接、更具体。

8.引资料,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4)说明的顺序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A、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分—总;总—分—总B、先主要后次要。

C、先原因后结果。

D、由现象到本质。

第18课《我的白鸽》导学案

第18课《我的白鸽》导学案

第18课白鸽相伴本真相随——《我的白鸽》导学案【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抓住富有意味的细节深入体会,理解文中传达的生命体验。

3.品味文章的艺术手法,积累语言。

【重点难点】1.默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重点)2.抓住富有意味的细节深入体会,理解文中传达的生命体验。

(难点)3.品味文章的艺术手法,积累语言。

(难点)【任务群】任务一:梳音晓义·牢记字词常识任务二:默读课文·梳理文章情感脉络任务三:研读课文·理解“我的白鸽”的内涵任务四:结合批注·理解课文结尾句的内涵【学习过程】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共存于地球家园,命运息息相关。

为了增强同学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动物的爱护意识,提升同学们的生态文明素养,我校决定开展“与动物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共生”系列主题阅读活动。

活动第二站是陈忠实的《我的白鸽》,请你参与完成相应任务。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梳音晓义·牢记字词常识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大声朗读下列词语。

喙.()惬.意()排解.()豁.朗()蜕.变()邋遢..()骊.山()亭亭玉立风烛残年孵.化()怦.然()土坯.()诱饵.()诞.生()聆.听()亢.奋()蔑.视()肮.脏()翱.翔()南麓.()兵谏.()美味佳肴.()2.请根据释义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满意,称心。

()(2)宽慰,消解。

()(3)文中形容能看透人的心思。

()(4)形质发生改变或转化。

()(5)气质性情。

()(6)肮脏,不整洁。

()(7)花木主干挺拔或女子身材修长。

文中形容姿态端正美好。

()(8)比喻临近死亡的晚年。

文中指即将不再存在。

()3.根据课下注释和查阅资料所得补全下列空缺。

陈忠实(1942—2016),人,作家。

代表作长篇小说《》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本文选自《陈忠实文集》,原题为《》。

[课中学习任务]★任务二:默读课文·梳理文章情感脉络1.文中写了几只白鸽?它们是怎样来到作者的身边的?分别有着怎样的样貌特征?默读课文圈画文中与白鸽相关的叙述与描写语句,用自己的话介绍它们的来历、外形特点、性情,为“我的白鸽”画像。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8课导学案(人教版)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8课导学案(人教版)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学习目标1.掌握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行文顺序及说明方法、语言特色。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

4.领悟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结论的道理。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学生自读课文,注音并研讨以下问题:遗骸〔〕蟾〔〕蜍〔〕褶〔〕皱鸟臀〔〕目两栖〔〕2.这篇文章主要说明什么问题?3.课前思考〔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3、你怎么看待科学家们的推断?课堂探究4..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并举例说明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5、以本文为例,说说科学家们在科学研究中发挥了哪些创造性思维?6、由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学习目标1、掌握短文的行文顺序及说明方法、语言特色。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

4.领悟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结论的道理。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课堂探究4.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5本文与前一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方面比拟)6.本文的学习,科学家的哪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你有所启发? 培养创造力需要哪些思维能力?当堂检测〔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

〔2〕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3〕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防止这种撞击。

2、比拟分析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说明对象说明角度说明思路〔写作思路〕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3、阅读以下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
学习目标
1.掌握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行文顺序及说明方法、语言特色。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

4.领悟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结论的道理。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学生自读课文,注音并研讨以下问题:
遗骸()蟾()蜍()褶()皱鸟臀()目两栖()
2.这篇文章主要说明什么问题?
3.课前思考
(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3、你怎么看待科学家们的推断?
课堂探究
4..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并举例说明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
5、以本文为例,说说科学家们在科学研究中发挥了哪些创造性思维?
6、由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
学习目标
1、掌握短文的行文顺序及说明方法、语言特色。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

4.领悟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结论的道理。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2.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课堂探究
1.在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中,作者为什么选择“撞击说”而否认“火山说”?
2.你能把作者的思路理清楚吗?
3.科学界研究恐龙灭绝问题,在作者看来有何意义?你怎么认为?
4.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5本文与前一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方面比较)
6.本文的学习,科学家的哪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你有所启发? 培养创造力需要哪些思维能力?
当堂检测
1、下列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试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

(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

(2)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3)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2、比较分析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3、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

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

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

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潮汐.()大劫.难()
(2)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3)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①②③④⑤
(4)②③④段文字说明了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两条:①;
②,其依据分别是。

(5)第④段文字中引号的作用是,第⑤段文字中括号的作用是。

(6)第②段文字中加点的“可能”“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7)第③段文字运用了说明方法,主要是说明。

答案:
【资料链接】
恐龙是古爬行动动物,种类繁多,体型各异,小的体长不到一米,大的体长数十米,重达四五十吨。

有食肉的,也有食植物的。

它们在地球上的陆地或沼泽附近生活,在地球上曾称霸一时。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灭绝了,成为生物史上最大的谜案……
1、(1)如果抽象地说现代两栖动物,不加以举例,读者可能一时想不到是指哪些动物。

现代两栖动物很多,举“青蛙”和“蟾蜍”,是因为它们“人人皆知”,人们非常熟悉。

“青蛙”和“蟾蜍”不能在南极生存,犹如当年恐龙不能适应南极的生态气候一样,因为它们同属两栖动物。

(2)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在一起。

当然,大陆漂移学说还有很多深层证据
(3)这是俏皮话,但也并非无稽之谈。

星体撞击地球虽然极为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

作者做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2、第一篇《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假说;第二篇《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砂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这一问题在每篇文章中所“扮的角色”不同。

在第一篇中,作者谈到恐龙灭绝的历史,谈到它的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
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3、课内阅读
(1)xījié
(2).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逻辑顺序
(3).①‖②③④‖⑤层意略
(4).①由于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②地球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大火山同时喷发造成恐龙灭绝撞击说火山说
(5).特定称谓解释说明
(6).不能删去。

这两个词表示推测,在没有确凿的事实进行科学的说明之前,只能用“可能”、“也许”。

(7).举例子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以为恐龙的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