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上述三幅图片说明了什么现象?
面临问题
解决之道 ▲加强中央 集权 ▲加强君权 ▲限制土地 兼并 ▲缓和阶级 矛盾,制 定规范限 制人民
董仲舒 的学说
◇“春秋大一 统”“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思想 上的统一
◇“君权神授”“天 人合一””天人感 应” ◇限田、薄敛、省役 ◇制定道德标准“三 纲五常”
▼边境不宁 ▼诸侯王势 力割据势 力威胁中 央集权 ▼土地兼并 严重 ▼阶级矛盾 尖锐
3、独尊儒术的影响
(1)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练一练
1、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 “大一统”二者关系时,下面四人的结论 比较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 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 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B、表现
① 减轻田租 ② 释放奴婢为庶人 ③ 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免除一定赋税和徭役
C、影响
① ② 恢复和增强了汉朝的经济实力 安定了人民生活,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一、从“无为”到“有为”
2、“有为” 思想提出的背景: (1)西汉存在的社会危机
① 边境不宁(匈奴)
② 诸侯国势力膨胀
威胁国家统一 和中央集权 威胁君权和中央集权 阶级矛盾尖锐
——加强君权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董仲舒
(1) 历史地位:是汉代儒家代表人物。 (2) 思想特点:糅合了道家、阴阳五行家、法家的思想
(3) 历史贡献:
① 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② 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 之一。
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提出 “三纲五常”,提倡“孝
道”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道外儒糅家合、 内 法家、
阴阳五
法 行思想
改造儒 家思想,
济 从而形
成了具
之 有时代
特点的
以 新儒学
体系
道
阴
阳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
五 行 学
皆由木、火、土、金、 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
说 有相生和相胜两大定律
相生:金生水,水生木,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
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
起源和变化。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的评 价
①大一统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有 积极作用,但充满了唯心主义色彩,形成了文化专制, 钳制了其他思想的发展。
②“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学说,为儒学披上神学外衣,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但 限制了君权,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的作用。
• ③汉武帝的这些做法对于儒学后来发展过程中融 合其他学派思想起了推动作用。
三、儒学成为正统
1、思想:肯定新儒学思想
措 施
2、政治:启用儒家参政
3、教育:兴办太学
汉 1、儒家经典被规定为正规教科书。教科书:儒家经典—
五经 教官:五经博士
——儒学垄断教育
代 2、太学兴盛——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儒学
③“限田”“薄赋,省役”虽然是从维护封建 统治秩序着想,有利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
④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批判。五常推崇仁
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 重要组成部分,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 依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阅读思考
1,为什么汉武帝接受了"罢黜百家,独尊 为什么汉武帝接受了"罢黜百家, 儒术"的建议并实施? 儒术"的建议并实施? 2,他又是怎样具体实施的? 他又是怎样具体实施的? 3,有何影响? 有何影响?
三,儒学成为正统(汉武帝时) 儒学成为正统(汉武帝时)
1.起用很多儒家参政, 1.起用很多儒家参政,儒学成为政府选官 起用很多儒家参政 的标准——儒学大兴 2.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儒家经典成为国家教科书 兴办太学, 兴办太学,由儒家负责教授 各郡县设立学校, 各郡县设立学校,儒学开始在民间独尊 此后, 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 的正统思想, 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 流思想. 流思想.
C
6.关于太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6.关于太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关于太学的表述 A.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而兴办 A.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而兴办 B.学习内容为儒学五经 B.学习内容为儒学五经 C.为贵族官僚所垄断 C.为贵族官僚所垄断 D.使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D.使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C
百家争鸣" 独尊儒术" 7.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 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思想的贯彻 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 ②④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1.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 春秋大一统 术" "天人合一", "天人感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 应" "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 董仲舒将新儒学体系的理论来源是什 董仲舒将新儒学体系的理论来源是什 么? 董仲舒将道家 法家, 董仲舒将道家 ,法家, 阴阳五行家 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 儒家思想中 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 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积极
于稳定社会秩序 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评 价
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1、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
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应当鼓
消极 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
3、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 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
思考
雄才大略的盛世君主 汉武帝刘彻
结合当时的形势分析: 1、为什么汉武帝接受了“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的建议并实施? 2、他又是怎样具体实施的? 3、有何影响?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的“无为而治”: (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 治:治理。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一、从“无为”到“有为”
①儒家经典成为国家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②兴办太学,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 ③在郡县设立学校,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民间 独尊地位
图为北京的国子监 牌楼。国子监又称 “太学”、“国学”
北京国子监历经元、 明、清三代,是中国 最后一个国子监,现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三、儒学成为正统
2、西汉“独尊儒术”的结 果: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一、从“无为”到“有 为”
2、汉武帝的“有为”:
(1)背景:
材料一:“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 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边境) 廪庾(粮仓)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 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 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 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母马)者而 不得会聚。”
第二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史记·曹相国世家》中记载,惠帝时,曹参为相,更不求有为,无所事事。
朝廷大臣及地方官吏有事禀报,他一律“饮以醇酒”,直到其“醉后而去,终莫得开说”,如此“以为常”。
这反映了汉初曹参接受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2、下图是汉武帝问策贤良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的场景,,他提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进而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他提出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是A、遏制学术自由B、加强中央集权C、提高儒学地位D、统一思想文化3、汉武帝是董仲舒发挥了儒学,提出了“大一统”思想。
后来唐人颜师古曾解释说:“一统者,万物之统皆归于一也……此言诸侯皆系统天子,不得自专也。
”由此可见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吸取了A、孔子的思想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D、墨子的思想4、中国古代君主有颁布《罪己诏》的传统。
其内容一般是君主反省自己的德行和政策。
唐德宗颁布《罪己大赦诏》曰:“天谴于上而朕不语,人怨于下而朕不知。
”与上述思想有关的人物是A、老子B、庄子C、韩非子D、董仲舒5、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主张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认为人性本善,君权神授6、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
”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应指A、民贵君轻B、天人感应C、三纲五常D、和谐中庸7、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十年要人民只读一种书。
”汉武帝为使人民“只读一种书”采取的具体措施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设立太学,以儒为教C、鼓励学习,游而入仕D、注重孝廉,察举征召8、“汉武帝时,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的“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的“新”在何处? 在何处?
3、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针对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 针对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 张 针对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 (2)针对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 出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术 针对为人处世,提出“三纲五常” (3)针对为人处世,提出“三纲五常”
3.结果 3.结果
儒学独尊 正统思想、 正统思想、主流思想
为什么儒学在汉朝以后能成为封建 社会正统思想? 社会正统思想?
董仲舒新儒学体系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 董仲舒新儒学体系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 适应 集权的需要, 天人合一” 央集权的需要,其 “天人合一”、“天人 感应”思想同时主张 君权神授” 主张“ 感应”思想同时主张“君权神授”。 统治者大力推崇儒学。 统治者大力推崇儒学。 推崇儒学
社会危机
王国割据 土地兼并 边境危机
加强 中央 集权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出 1.董仲舒历史地位:汉代儒家代表人物 董仲舒历史地位: 董仲舒历史地位 2.贡献: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思想, 贡献: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思想, 贡献 道家 思想 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第
2
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 武 帝 董 仲 舒
一、从“无为”到“有为” 无为” 有为”
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1.“无为 无为” 1. 无为”: “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无为而治” 与民休息。 汉武帝时,国力日盛, 2.“有为” 2. 有为”: 汉武帝时,国力日盛,但潜伏者 有为 社会危机。 社会危机。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思之窗】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
为什么又杂糅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
• ①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 是因为董仲舒提倡的“春秋大一统”“君权神 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符合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时代需要。 • ②汉武帝的真实目的是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于是其他所有有助于实现这个目的的思想 都是他吸取的方向。 • ③汉武帝的这种做法对于儒学后来发展过程中 融合其他学派思想起了推动作用。
结束语
•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 经济的反映。 • 当某种思想文化适应社会环境(包括 经济、政治环境)时,便容易被统治 者所接受,也就能够有力的推动经济 政治乃至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发展。
3.评价 ⑴积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 确立儒家独尊地位。 ⑵消极:结束了各学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 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学习延伸】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两条资料反映了董仲舒
的什么思想?请谈谈你对这种思想的看法。
• 答案要点提示: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思想 • ①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性。 • ②推崇孝道和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 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 • ③强调君权虽然有利于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时代需 要,但对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发展极为不利。 • ④强调夫权,压迫妇女,更是应该批判的。
第 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 正统思想的史实。
儒家思想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遭到打击 →汉初,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修改了这个理论,认为朝代的更替不是依循五德运行的顺序,而是依循“三统”,即黑统、白统、赤统的顺序。他在《三代改制质文》中说:
每个朝代都依循一统,每统又各有其为政的系统。
2、过程与方法:
(1)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
(2)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2、汉初:
道家“无为而治”(原因、措施、结果)
3、大家想想儒家思想自产生到西汉初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
战国后期,xx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xx初年,逐渐复苏。
讲授新课: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而治”:
(1)原因:
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备课资料1】“无为而治”
无为:
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治:
治理。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出处:
《论语•xx》: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无为”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老子》。他们认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无为而治”的理论根据是“道”,现实依据是变“乱”为“治”;“无为而治”的主要内容是“为无为”和“无为而无不为”,具体措施是“劝统治者少干涉”和“使民众无知无欲”。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知识结构】西汉董仲舒新儒学
背景: 盛;危(王国、土地、匈奴) 加强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政治统一)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统一) 加强君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道德伦理观:“三纲五常” 兴太学:《五经》、地方教育体系
术罢 黜 百 董仲舒: 家一春一罢一君神 ,三纲五常二天人 独 特点: 尊 尊儒措施: 儒
B
2014广州二模38.(28分) 孔子研究是建国后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对孔子 的评价直接关系到对儒家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认 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里,孔学因与皇权结合 而政治化,皇权因与孔学结合而理论化。……皇权虽 不断更迭,而孔子的权威却日益稳固,从未动摇过。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 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 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B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中对最高统治者有震慑 作用的学说是 A.‚春秋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天人合一,天人感造儒家思想
举贤良:儒学家参政 成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单元主干知识】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时期 秦
阶段 特征 沉重 打击
社会背景 —— 潜伏危机:
代表 人物
—
主张 焚书坑儒
特点 ——
西汉
春秋大一统、 神圣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正统 王国问题, 政治制 董仲舒 君权神授、 土地兼并、 度化、 地位 匈奴为患 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宗教化 等 三纲五常
罢黜百家_独尊儒术
③ “三纲五常”忠孝思想:
远远胜过管仲和晏婴
姓 名 董仲舒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公元前179年 籍 贯 汉代广川郡
新儒学: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
家等学说的儒学 民族 汉族 专业 儒 学 学历
哲学学士 经学硕士
主要成就 创立新儒学工作经历 景帝时 求职岗位 皇帝顾问
担任博士
个人特长 应变能力强,能根据时代需要改造思想。
A.主张“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 并进”
B.提出“大一统”思想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 子。”
D.认为“与天同者,大治”,天降祥瑞;“与天异者, 大乱”,天降灾祸。
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但与先秦儒学有很 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 ①由以道德教化为主发展为外儒内法 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 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 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秦统治受到儒士攻击
国力强盛,建设大一统 的政治需要;董仲舒发 展儒学,适应了统治者 的需要
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 治统一
文化专制
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 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
的转变体现了
经济:必修②:P17 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实行货币官铸、盐铁 专卖、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
军事:课外补充: 成功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即位后,诏令各地方长官推举“贤 良方正”的学者到长安献计献策。董仲舒
连上三篇奏章,称“天人三策”。
“策”是一个长沙方言词,但在古 代它也是一种重要的文体,如有董仲舒的 《天人三策》、贾谊的《治安策》、苏轼的 《教战守策》等。在此对“策”的正确解释 是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
匈奴威胁
2.汉武帝治国思想的转变: 从“无为”到“ 有为 ”
(1)原因: 汉朝的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诸侯国 势力日益膨胀; 社会潜伏危机: 土地兼并 剧烈;边境上匈奴为患。 (2)目的:加强 中央集权 , 适应 国家统一 的发展形势。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新儒学体系的提出
1.提出者: 董仲舒 ;代表作:《春秋繁露》 2.特点:以 儒家 为核心,糅合 道家、法家、 阴阳五行家 的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3.内容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新儒学体系的提出
3.内容(结合探究一)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 今之通谊也。„„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 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 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三、儒学成为正统 ——新儒学体系的地位
1.汉武帝的尊儒措与国家大政
(3)教育上: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 提倡儒学
(设立专门传授儒家经典的“博士”; 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三、儒学成为正统 ——新儒学体系的地位
2.独尊儒术的结果 (1)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2)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 (3)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探究二:儒学成为正统 1.漫画的“胜出”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局面的形成
2.这次“胜出”是哪些人的功劳?他们做出了什么贡献?
董仲舒:改造新儒学,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汉武帝:全面肯定新儒学,并起用儒学家参政, 兴办学校,传播儒学,使儒学的地位大大提高。
1、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 治思想,主要是由于: 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继承发扬 B.儒家思想是历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C.历代帝王重用信奉儒学的人 D.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
第二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董仲舒《春秋繁露》 董仲舒《春秋繁露》 董仲舒
材料三: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 材料三:“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 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 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 伤败乃至。 伤败乃至。” ——《汉书·董仲舒传》 《汉书 董仲舒传 董仲舒传》 材料四: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 材料四: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 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 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 进。”
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思想: 思想 政治: 政治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用儒者参政
教育: 兴办太学, 教育 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教育状况 :
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并有专事研究、 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并有专事研究、 传播儒经的教官“博士” 传播儒经的教官“博士” 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兴办太学 ---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制度,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制度, 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制度 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 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 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 鼓励私家儒学教育 ---为弘扬儒学打下了坚实社会基础 为弘扬儒学打下了坚实社会基础
——《汉书•董仲舒传》 《汉书 董仲舒传》 董仲舒传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 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 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 汉武 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思想? 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思想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提出
新儒学----董仲舒糅合道家 、法家 、 阴阳五行思想到儒家思想中, 加以改造形成的新的儒学体系。
三年不窥园
汉景帝执政的时候,董仲舒经过苦心钻 研,终于达到了“专精于述古”的程度,当 上了官方讲授儒家经典的博士。可是,那时 他还没有得到汉景帝的重视。于是,他写了 一篇《士不遇赋》,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壮 志难酬。从此,他不再出家门,整天坐在家 里,专心致志地钻研儒家经典学说。他屋后 有个园子,虽不算很大,但景色却颇有别致 。园内种满了各种奇花异草,冬秋不衰,春 夏尤艳。还有那曲径小道,幽雅清逸。为了 领会《春秋》中的微言大意,他狠下心来, 刻苦攻读,三年不进园子一步,甚至眼睛也 不朝园子望一望。成年累月地读书,连阳光 也不见,他变得面黄肌瘦,呼吸短促,还得 了肺病。经过整整三年的闭门苦读,他终于 精通了《春秋》,成了闻名一时的鸿儒。
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人民生活安定
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A、积极: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 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班固《汉书•主父偃传》 元光六年春,匈奴入上谷,杀略吏民。元朔元年秋 ,匈奴入辽西,杀太守、入渔阳、雁门、败都尉,杀略 三千余人。 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和行动成为时代的需要 ──班固《汉书•武帝纪》
汉高祖
汉惠帝
汉文帝
汉景帝
适应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 时间里,道家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 上居于支配地位。
“萧规曹随”
什么是“无为而治”?
“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 “治”:治理。 意思是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无为而 治决不是一无所为,不是什么都不做。应该是 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少并非仅仅 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董仲舒要“罢黜”的不过 是那些新来对策得专治杂学的人,并非禁绝儒家 以外的各家;其用意只在于确立儒家在官学与朝 廷政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而不是禁 止诸子百家在社会上流传;读书人若要研究,尽 可自便,只是不能用来猎取功名富贵。如此而已。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从“无为”到“有为”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三、儒学成为正统
新儒学 在西汉
重视 推崇
发展成为 正统思想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从“无为”到“有为” 1. 汉初的“无为而治” ➢ 2. 转向有为及其原因➢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 “大一统”的思想➢——中央集权 2. 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加强君权 3. 三纲五常➢——为人处事标准
3、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 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参考答案:
有道理。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 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 于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 王者孰謂?謂文王也。曷爲先言“王”而後 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 一統也。
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原因: ①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 ②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 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
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董仲舒
汉代儒学代表、大学问家 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策》
受赏识、为官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1.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的稳定与发展 2.推动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和社会稳定 1.含有唯心主义的成分
消 极
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文化专制 3.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维 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特点: 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③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色彩
◆实质: 借助神权来强化皇权,用思想上的 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 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 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 据。
思想:?
集思广益:“有为”靠哪家?
诸子百家中哪一政治学说或哪一派的治国思想适应汉 武帝的统治需要?
①有利于加强专制集权 ①法家: ②易导致暴政
②墨家: 完全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 ③道家: 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④儒家: ①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② 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嘿嘿,只 有老夫靠 得住呀!
新 儒 学
阅读以下材料,总结新儒学有哪些内容? 其实质是什么?特点是什么?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 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 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三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四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 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 可求于天。 ” ——《春秋繁露· 基义》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学指导汉武帝之前儒学发展状况:1.春秋: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2.战国:经过孟子、荀子总结和改造,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秦朝:秦统一后,采用法家思想治国,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焚书坑儒”,儒家学派受到打击。
4.汉初:统治者采用“黄老思想”治国,但儒学逐渐复苏。
一、从“无为”到“有为”1.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黄老学说的简单定义: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
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
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黄老之学继承、改造了老子“道”的思想。
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
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学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
【自主学习1】阅读材料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孝惠、高后之间,衣食滋殖。
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
——班固《汉书·食货志》结合材料及教材1回答汉初实行无为而治的原因、目的、表现:原因:目的:表现:材料二: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
——班固《汉书·食货志》结合材料及教材2回答汉初实行无为而治的影响:影响: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材料三:元朔元年秋,匈奴入辽西,杀太守、入渔阳、雁门、败都尉,杀略三千余人。
元朔二年春正月,匈奴入上谷、渔阳,杀略吏民千余人。
元朔三年夏,匈奴入代,杀太守;入雁门,杀略千余人。
元朔四年夏,匈奴入代、定襄、上郡,杀略千余人。
——班固《汉书·武帝纪》材料四: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书·食货志》
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 (陆贾): “居马上得之,宁可 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 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 也……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 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 ——《史记·陆贾列传》
(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
可食。众庶街巷有马,仟佰之间成群,乘牸牝(泛指雌
性的牲畜)者摈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
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一反映了汉武帝时期怎样的经济状况?
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国库充实,人民富足。
汉武帝时的政治经济形势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国库中积蓄了大量的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
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 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
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矣。”
——《汉书·董仲舒传》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 ——凭儒学入仕(政治)
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校 ——儒学在民间独尊
6/21/2024
1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政治上:
①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国家 和稳定统治秩序 ②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限制君权、防止暴政
思想文化上: ③确立了儒家思想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和 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④推动了汉代的教育发展 ⑤抑制了其他学说的发展,不利于思想文化 的多样化发展;助长迷信色彩,为了维护专 制统治和等级制度而宣扬纲常伦理。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回首历史,珍视传统 古为今用,发展创新 积极无为,辩证取舍 大爱无疆,博爱和谐
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智慧,更应成为我们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当堂检测
• 董仲汉武帝尊儒的措施有哪些? 措施:1、政治方面:起用儒学家参加国家大政,用儒家学说选拔 人才。 2、教育方面:将儒家思想写入教科书,兴办太学和地方学校,传 播儒家思想。 3、思想方面: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4)汉武帝为什么要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呢? 原因:1、政治上:汉武帝时期,北方和南方边境不宁、王国势力 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这些要求加强中央集权。 2、思想上: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吸收大一统 的思想(根本原因)。 3、经济上: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为思想统一奠定了 物质基础。
同学们:
请准备好课本、导学案、 笔,还有你的激情!
韩非 商鞅 【疑问】秦二世而亡,接秦之弊,汉又将采用何种思想加强统治呢?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重点】儒学能在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及 “新儒学”的内容。 【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利弊分析。
问题2 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是什么?有何特点? 内容:(1)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 ”和“天人感应”学说。 (3)针对为人处事标准,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 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并大 力提倡孝道。 特点:外儒内法,思想专制,又带有神学倾向。
春
秋:应运而生
战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国:蔚然大宗 朝: 遭到打击
第2课 罢黜百家_独尊儒术
(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谈论神学 ( 理想化 宗教化)
(3)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仲舒以后的儒 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理想化 政治化) (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 被当作“圣经”。
◆特点:
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③神学倾向。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巩固了政治统一,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大一统”与 “神话皇权”);
促进传统主流文化的进步,推动了儒 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文化专制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 积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极 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评 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价 1.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 消 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 极 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 3.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 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
土地兼并剧烈 匈奴为患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1)原因:
①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 (可能性) ②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 地兼并、匈奴为患等问题。 (必要性) ③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 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目 的)
(2)方法: 推荐——策问(成 为定制) “贤良对策”。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 “初令郡国举孝(孝子)、廉(廉吏) 各一人”(《汉书· 武帝纪》)。
4、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
先秦儒学
理论基础 思想来源 与统治者关系 学派地位 思想内容 发展趋势 仁 儒家 批判时政 诸子学派之一 谈论现实问题 充实发展,追 求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回答: (1)梁启超文中的欧洲“古学复兴”指的是 什 • 么? • 答: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2)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在秦汉、宋明 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答: (1) 秦始皇焚书坑儒,思想高度专制 。 (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 大一统。 (3)宋明理学盛行,进一步禁固了思想。
11、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 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 以 • 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 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对这段 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 • 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 D、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 ( D )
3、儒家经典在汉武帝时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 书,其中被称为《五经》的是:(1)《易》 • (2)《大学》(3)《诗》(4)《礼》 (5)《书》(6)《春秋繁露》(7)《春 秋》 • A、(1)(2)(3)(4)(5) • B、(1)(2)(4)(5)(7) • C、(1)(3)(4)(5)(6) • D、(1)(3)(4)(5)(7) • ( D )
<2>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特点?
• 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 合到儒家思想中。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实施的表现?
• (1)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 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 (2)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 (汉武帝 《诗》《书》《礼》《易》 《春秋》成为“五经” • 中央 太学 • 郡县 各级学校 • 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非贵族 官僚子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
14、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 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 • • •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加强 ( D )
15、“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 的··· ··· 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 • 循守旧,不思进取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 接相关。”这一观点主要指向: • A、“性恶论” B、“致良知” • C、“三纲五常” • D、“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 • ( C )
7、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记载:“天子受 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 ··· • 行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 乱。”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段材料体现的 观点的是: • A、君权神授思想 B、天人合一思想 • C、天人感应思想 D、仁政思想 • ( D )
8、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从国家职能上讲,这是履行: • • • • • A、镇压人民反抗的职能 B、管理社会的职能 C、实现严格的阶级统治 D、提高对环境的控制 ( B )
•
材料:在董仲舒看来,天是百神大君,天具 有仁义礼智信,皇帝是天的儿子。人间的一 • 切都是天造就的。天按照自己的模样造就了人, 人秉承天的意志长出了身体,这就是人符天数。 天有三百六十六日,人骨有三百六十六节;天 有十二个月,人骨有十二大节;天有五行,人 有五脏;天有四季,人有四肢;天有昼夜,人 有视暝。天地有上下之别,人间有尊卑之别。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合于天 道的伦理范畴。 • ——《中国哲学与文化》
3、汉初实施“无为而治”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 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 • 让大量士兵复员,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 赋税和徭役。 • 资料:“萧规曹随” • 4、汉初“无为而治”的影响怎样? • 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 定,社会繁荣。 •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 策
•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实施的原 因? • (1)汉武帝时国力增强,但社会也潜伏着 危机。加强中央集权成为时代的需要。
•
• •
土地兼并 匈奴威胁 王国问题
“无为”
“有为”
(2)董仲舒新的儒学体系适应了加强中央集 权的要求。 • <1>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 A、“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 • (《春秋》——《春秋繁露》) • B、“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 “天人感应”学说。 • C、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习目标
• 1、了解汉初的“无为而治”政策。 •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实行的原因、 表现、影响?
汉武帝
董仲舒
一、汉初的“无为而治”政策
• 1、什么是“无为而治”? • “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 • “治”:治理。 • 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 2、汉初实行“无为而治”的原因? • 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民心。 • 《史记》“自天子不能俱醇驷,而将相或乘 牛车”。
9、董仲舒对儒学作了较大的改造,其本质意 图是: • • • • • A、向汉武帝谋求高官厚禄 B、发扬光大儒家思想 C、使儒学行之有效、适应统治的需要 D、提醒当权者要实行仁政 ( C )
10、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 “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多年后刘彻 强行罢 • 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 策变化实际上反映了: •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现实变化的需要 • C、道家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 D、统治阶级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 突 • ( B )
材料三 至武帝之出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 遇水旱则民人家给人足,都鄙廪庾尽满,而 • 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 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 群··· ··· • ——《汉书· 食货志》 • 材料四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 子··· ·· • 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 ··· 天异者,大乱。 • ——《春秋繁露》
6、随着《汉武大帝》的热播,董仲舒故里之争愈 演愈烈。河北省景县和枣强县政府都称本县为董仲
• 舒的故乡,两县很注重对自己境内董仲舒遗迹的 保护,两县学者也极力发掘“董仲舒文化”。下 列关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1) 董仲舒的出生地是个谜,引起了人们的考古热情 (2)董仲舒是中国历史的文化名人(3)董仲舒 作为一种文化资源,是一笔宝贵财富,在当今社 会可以转化为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4)能够 起到保护文化的作用 • A、(2)(4) B、(2)(3)(4) • C、(1)(2) D、(1)(2)(3) ( A ?)
知识应用
1、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存在的社会问题不包括:
• • • • •
A、分封的同姓诸侯国势力日益膨胀 B、土地兼并越来越剧烈 C、匈奴为患,威胁着西汉的统治 D、宦官猖獗,严重威胁皇权 ( D )
2、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 思想是:(1)春秋大一统(2)“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3)君权神授(4)仁政 • A、(1)(2) B、(1)(2)(3) • C、(1)(2)(4) D、(2)(3)(4) • ( B )
4、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下 列哪项关于太学的表述不正确? • A、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 博士负责教授 • B、太学生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 • C、太学只有贵族官僚子弟方可入读 • D、太学的兴办,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 ( C )
5、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在汉代成为中国封建社 会的统治思想,最主要原因是: • • • • • A、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做了发展 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儒家思想被广泛传播 D、儒学成为士人走上仕途的必经之路 ( B )
请回答: (1)材料二中,汉初统治者采用了什么政 • 策?其指导思想是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 之间的关系如何? • 答: • 政策:休养生息政策。 • 思想:黄老之学(无为而治)。 • 关系:汉初经济困难,迫使统治者采取休 • 养生息政策。
(2)材料二与材料三的关系如何?
• 答: • 由于采用了无为而治和休养生息政策, 到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 展。
材料二 当孝惠、高后时,百姓新免毒蠚, 人欲长幼养老。萧、曹为相,填以无为,从 • 民之欲而不扰乱,是以衣食滋殖,刑罚用 稀。 • ——《汉书· 刑法志》 • 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 孝文时颇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 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 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 • ——《史记· 儒林外传》
16、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 独 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 B、正统的孔孟学术 • C、柔和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 D、儒家学说与权术 • ( C )
17、董仲舒改造儒家学说形成具有时代特色 的新儒学体系,终于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 • • • • • • 会的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以阴阳五行为框架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武帝时 代转变为官方学说,主要是因为: • • • • • A、儒学自身的改造 B、统治集团的斗争 C、社会环境的变化 D、其他学说的衰落
( A )
13、有种说法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 天人感应学说。”下列言论中,比较完整地 表达 • 了这一观点的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曲民而伸君,曲君而伸天” •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 B )
(3)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想横 溢之时代”有何具体表现? • • • • 答: (1)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2)更多人向国外寻求救国真理。 (3)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
(4)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 梁启超所处的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 • 答: • (1)社会都处于变革时期。 • (2)都有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新的 思潮出现。 • (3)思想文化都十分活跃,诞生了一大批 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