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用】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部编版2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 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 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新人教版
(4)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译文】军营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
(5)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译文】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就派使者拿符节下诏给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6)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译文】他们的将军是一定可以偷袭并俘虏的。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节奏。
2.背景链接
汉文帝即位之后,同匈奴贵族继续采取和亲政策,双方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后来匈奴的单于听信了汉朝奸细的挑拨,跟汉朝绝交。公元前158年,匈奴的单于起兵六万,侵犯了上郡和云中,杀了不少老百姓,抢掠了不少财物。汉文帝派三位将军带领三路人马去抵抗。为了保卫长安,另外派了三位将军带兵驻守在长安附近:将军刘礼驻扎在霸上,徐厉驻扎在棘门,周亚夫驻扎在细柳。
(2)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匈奴入侵,皇帝慰问军营,在周亚夫的细柳军营看到了与其他军营不一样的地方,虽然皇帝进细柳军营不太顺利,但对周亚夫将军却有着极大的夸奖。
(3)快速浏览全文,说说皇帝是如何评价周亚夫的?(用原句答)
“此真将军矣!”
(4)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从“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等内容可以看出细柳军军纪严明,周亚夫是一个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真将军”。
学习重点
学习和积累文言常用实词。学习运用对话、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学习难点
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学法指导
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环节一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教案:23 周亚夫军细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教案:23 周亚夫军细柳

23周亚夫军细柳【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2.自读课文,理解文言字词,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

3.抓住词语的感情色彩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4.了解《史记》的文学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并掌握文言字词,疏通文义。

2.抓住词语的感情色彩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3.学习课文运用对话、对比、衬托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知识链接1.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迁早年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20岁开始多次出游,考察了许多历史著名人物如孔子、屈原、信陵君、刘邦等遗迹。

38岁继任太史令,开始整理史料。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开始写作《史记》。

天汉三年(前98)司马迁因替兵败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下狱受宫刑。

这是对他的极大摧残和凌辱。

但他想到著述还没有完成,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的宏愿。

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这是由宦官担任的掌管文书机要的官职,他“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但他忍辱含垢,继续编写《史记》,终于在征和二年(前91)完成了这部巨著。

2.《史记》《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成“前四史”。

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二、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棘.门()诏.书()持兵揖.()介胄.之士()嗟.乎() gòu()弓弩按pèi()徐行nǎng()者2.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1. 了解《史记》。

2. 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学习、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3. 读顺课文(字音准确,停顿恰当),疏通文意。

4. 积累重点文言词汇:“军”“为”“劳”“之”“被”“锐”“且”“闻”“使”“约”“动”“骑”“已而”“居无何”“既”“囊”“揖”等;会读会写:“兹”“棘”“彀”“辔”“弩”“胄”。

5.翻译重点句子:①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②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③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6. 你有怎样的疑惑?7. 知识链接《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人们称为“信史”,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3年的时间所完成。

全书共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的一种体例。

《史记》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史记》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生平、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共20分)1. 解释加点的词。

(8分)(1)锐.兵刃()(2)匈奴大.入边()(3)天子且.至()(4)军中闻.将军令()(5)使人称谢.()(6)乃传言开壁门.. ( )(7)天子为.动()(8)曩.者霸上()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三项是() ( )() (6分)A.(1)上至,又不得入/(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B.(1)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2)至霸上及棘门军C.(1)上自劳军/(2)皇帝敬劳将军D.(1)文帝之后六年/(2)称善者久之E.(1)请以军礼见/(2)战则请从F.(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2)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周亚夫军细柳》节选⾃司马迁的《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是⼀篇史事传记类⽂章。

这类⽂章常以春秋笔法叙写历史的波澜,勾勒传主的形象。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三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教学⽬标: 1.疏通⽂意,积累⽂⾔词语: 2.品味意蕴丰富的语⾔: 3.学习本⽂对⽐的写法: 4.理解周亚夫之“真”。

教学重点: 1. 积累常⽤⽂⾔词语: 2. 学习本⽂对⽐的写⼈叙事技巧。

教学难点: 反复对⽂章语⾔进⾏⽐较鉴赏,层层深⼊地体会周亚夫的“真”。

教学创意: 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2.给⾜空间,渗透⽅法: 3.融⼊⽂化,⼀体四⾯。

教学流程: 第⼀课时 ⼀、课前预习 (⼀)借助课⽂注释和⼯具书,⾃主翻译课⽂,疏通全⽂⼤意。

(⼆)将⾃学时⽆法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三)搜集与细柳营相关诗词。

⼆、激疑导⼊ (⼀)同学们,课前咱们要求搜集与细柳营相关的诗句,谁来分享⼀下? 学⽣分享,教师可做补充。

(⼆)激疑:同学们搜集的诗句真不少!显然“细柳营”是备受⽂⼈们青睐的。

但⼀个⼩⼩的军营,究竟有何魅⼒能让那么多⽂⼈骚客另眼相待呢?让我们⾛进《周亚夫军细柳》去⼀探究竟吧!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导⼊的设计意图⼀⽅⾯是帮助学⽣积累相关诗词,另⼀⽅⾯是激发学⽣学习本课的兴趣。

教师可提前整理部分易于理解的诗词,展⽰在PPT中,便于学⽣摘录。

) 三、预习检测 (⼀)去句读朗读 1.去掉全⽂标点,请学⽣朗读课⽂,其他同学跟读并纠错: 2.全班齐读课⽂。

(⼆)配图讲故事 1.学⽣⽤⾃⼰的语⾔简要概括本⽂内容: 2.PPT展⽰和课⽂内容相关的图⽚,请学⽣给图⽚配⽂。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针对课前预习⽽设,旨在检测学⽣预习的效果,对课⽂内容做整体上的梳理。

教师在纠正字⾳时,可以分析错误的原因,深究字词背后的语⾔依据,扩充语⽂知识:图⽚出⽰的顺序可以打乱,以进⼀步检测学⽣对课⽂内容的了解程度。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曰:‘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出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教案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2.品味意蕴丰富的语言3.学习本文对比的写法4.理解周亚夫之“真”教学重点: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2.学习本文对比的写人叙事技巧。

教学难点:反复对文章语言进行比较鉴赏,层层深入地体会周亚夫的“真”。

教学创意: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2.给足空间,渗透方法:3.融入文化,一体四面。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一)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疏通全文大意。

(二)将自学时无法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三)搜集与细柳营相关诗词。

二、激疑导入(一)同学们,课前咱们要求搜集与细柳营相关的诗句,谁来分享一下?学生分享,教师可做补充。

(二)激疑:同学们搜集的诗句真不少!显然“细柳营”是备受文人们青睐的。

但一个小小的军营,究竟有何魅力能让那么多文人骚客另眼相待呢?让我们走进《周亚夫军细柳》去一探究竟吧!(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导入的设计意图一方面是帮助学生积累相关诗词,另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阅读:23周亚夫军细柳》优质课教学设计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阅读:23周亚夫军细柳》优质课教学设计_0

23.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里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从主题上来说,都与人的品格、志趣、情怀、抱负有关。

《周亚夫军细柳》是《史记》的选段,讲述了汉文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用劳军的故事,勾勒出一个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阅读本文对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加文化积淀,都有重要的意义。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初中文言文教学一以贯之的重要目标。

其次是加强练习诵读,诵读摆在文言文学习的核心位置上。

【学情分析】:(见到学生再描述)【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实词(军、上、且、彀、劳等)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

(重点)3.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人物的表现手法(重难点)4. 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

【学习过程】: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周亚夫军细柳》第一课时,疏通了文意,了解了内容。

今天我们一起乘坐时光机穿越到那个时代去进一步得认识周亚夫将军好吗?(好)板书:周亚夫军细柳那让准备好一起穿越,不过穿越前要有一个准备,请看大频幕。

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请一名同学来读学习目标,全体学生认真倾听。

师:重朗读学手法学精神那我们带着目标一起开启本节课的学习之旅,为了我们穿越顺利,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上节课所讲的内容。

一检查预习(多媒体出示)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字是_____杰出的______ ______。

代表作______,是我国_______________, 被鲁迅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字注音棘()彀()辔()胄()嗟()曩()被()邪()3.翻译下列句子1.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2. 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周亚夫军细柳》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周亚夫军细柳》的叙事结构和人物形象,掌握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古代史传文学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角色扮演、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历史思维和批判性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古代忠诚与智勇精神的认同,培养他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和道德判断。

教学重点:文章中周亚夫的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

学生对古代忠诚与智勇精神的理解和评价。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叙事特点和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评价周亚夫的行为和品质。

作者简介:司马迁: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以其巨著《史记》闻名于世,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教学准备:《周亚夫军细柳》课文PPT课件,包含司马迁的生平简介、《史记》文学特点和相关历史背景。

与《周亚夫军细柳》内容相关的历史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周亚夫的形象和故事背景。

学生作业本、笔、角色扮演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我评周亚夫”评价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周亚夫及相关历史事件的图片或视频,简要介绍周亚夫的历史背景。

2. 通过视觉资料,激发学生对古代忠诚与智勇精神的兴趣。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成书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历史背景。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文言文的语调和节奏。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如“细柳”、“军垒”、“飨士”等,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讨论周亚夫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深入探讨(15分钟)1. 叙事特点:分析文中的叙事特点,如使用详略得当、人物描写等,举例说明如何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表现力。

2. 人物评价:讨论周亚夫的行为和品质,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进行评价和思考。

互动活动(20分钟)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文中的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深入体验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含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含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含反思【文本解读】《周亚夫军细柳》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都是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材料。

本文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讲述的是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入边,周亚夫领军防守长安,驻军细柳时的故事。

作者司马迁为了让这位汉初名将第一次出场便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而写了279字。

文章曲折回环,起伏跌宕充分彰显了周亚夫才能与个性。

虽仅仅279字,但以侧面描写为主,正面为辅,运用对比衬托,鲜明地突出了其“真将军”的形象。

【学情分析】经过一年半初中语文的学习,学生已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且积累了较多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亦具备了结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

因此本课的学习,应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指导点拨为辅。

新课标指出:在诵读古代诗文时,要有意识地字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八年级学生在提炼概括人物精神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经验,但在如何把握人物风貌上缺乏整体思维、提炼能力,借助此文的教学可以在这一方面帮助他们学习、了解和训练。

所以,基于新课标和教材的要求,我尝试运用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四读法:初读——再读——细读——诵读,来贯穿我的教学,因为这是一个层层深入的递进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把新课标的要求和教学过程真正的结合起来。

根据新课标要求,将本课设计为诵读型课型,边读边分析人物,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优秀品质。

【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正确把握人物形象。

2.分析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塑造人物的写作手法。

3.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品读课文,正确把握人物形象。

难点:通过对比阅读,了解本文正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塑造人物的写法。

【教学过程与步骤】导入新课从一则皇帝的朋友圈说起[环节一]读文章,品语气1.初读课文,正音断句2.再读课文,读出感情3.细读第一、第二自然段(提示:根据提示,揣摩人物性格,补充人物的神情或语气,并朗读对话。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课文原文及教案
2.学习本文对比的写人叙事技巧。
教学难点:
反复对文章语言进行比较鉴赏,层层深入地体会周亚夫的“真”。
教学创意:
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2.给足空间,渗透方法:
3.融入文化,一体四面。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一)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疏通全文大意。
(二)将自学时无法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明确:周亚夫
(二)文中有对周亚夫的评价吗?请找出来,读一读。
明确:嗟乎,此真将军矣!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本环节目的有三,一是回扣第一课时的导入,将本课学习引向周亚夫其人:二是找出本文关键句,切入文本:三是与本课收束环节呼应。第一个问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勾连《陋室铭》。若学生回答的是细柳营戒备森严或军纪严明,亦可引导其归因为周亚夫治军有方,此皆可为后续学习张本。“嗟乎”一句,读是关键,为收束环节再读此句做铺垫。)
四、学生质疑
(一)合作学习,互助释疑
学生组内交流预习时做了记号的疑难词句,互助释疑。
(二)班级交流,质疑问难
学生以组为单位提出仍无法理解的问题,全班共同解决或教师指导解决。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该环节渗透了本课教学的核心理念“以学定教”,即教学的起点是基于“学生需要的”而非“教师能教的”。设计以上两个任务,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梳理出重点文言字词。在指导过程中,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字词,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勾连所学知识,提高其知识迁移能力。)
(三)搜集与细柳营相关诗词。
二、激疑导入
(一)同学们,课前咱们要求搜集与细柳营相关的诗句,谁来分享一下?
学生分享,教师可做补充。
(二)激疑:同学们搜集的诗句真不少!显然“细柳营”是备受文人们青睐的。但一个小小的军营,究竟有何魅力能让那么多文人骚客另眼相待呢?让我们走进《周亚夫军细柳》去一探究竟吧!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教案23.周亚夫军细柳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教案23.周亚夫军细柳

23 周亚夫军细柳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帮助学生认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通过侧面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2.理解文中对比衬托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理解其精神内涵中所包含的现实意义。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以岳飞事例导入(二)顺畅朗读1.录音范读。

2.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齐读全文。

(三)作者及背景介绍1.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其所写人物传记既有宏伟的画面,又有深邃的意蕴,形成了雄浑雅健的风格。

代表作品有《史记》《报任安书》等。

2.汉文帝即位后,同匈奴贵族继续采取和亲政策,双方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

但是后来匈奴的单于听信了汉朝奸细的挑拨,跟汉朝绝交。

公元前158年,匈奴的单于起兵六万,侵犯上郡和云中,杀了不少老百姓,抢掠了不少财物。

汉文帝派三位将军带领三路人马去抵抗。

为了保卫长安,另外派了三位将军带兵驻守在长安附近:将军刘礼驻扎在霸上,徐厉驻扎在棘门,周亚夫驻扎在细柳。

3.《史记》又称《太史公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作者是司马迁。

它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史记》不论在史学上还是在文学上都有着巨大的价值,故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翻译课文1.按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边读句子边初步了解课文意思。

将有疑难的地方做上记号。

2.翻译接龙,请学生们逐句翻译并互相纠正。

3.老师讲解归纳难点字句。

(五)朗读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齐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并背诵2.熟读全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作者及《史记》2.重点字词归纳(二)齐读课文,注意读音,注意感情(三)复述课文内容:本文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6)、之:已而之细柳军(之,动词,“到”,“往”。);文帝之后六年(之,助词,“的”。);称善者久之(之:补充音节,不译。)。
(7)、为:天子为动(为,介词,表被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为:做。)
(8)、诏:不闻天子之诏(诏,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诏将军(诏:动词,下诏。)。
二、细读把握: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记》在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小结
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等他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一道“防线”,只要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我们的事业终会取得辉煌的成就。
新时期也不乏周亚夫式的人物。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孔繁森、郑培民、谷文昌,还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李素丽、张秉贵、徐虎,以及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周亚夫”,他们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史记》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本纪”是叙述历代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是记载典章制度和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世家”是先秦诸侯国的兴亡史和汉朝杰出功臣的传记,“列传”主要是历代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特殊人物的传记。
司马迁记述历史人物,不仅忠于史实,而且能积极地运用史料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尽力避免泛泛地梗概式叙述,而是抓住主要事件,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活动。为了表现人物,司马迁常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让人物在紧张的斗争中表现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史记》中的人物形象,丰满生动,个性鲜明,为后世的传记文学树立了典范。

周亚夫军细柳(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周亚夫军细柳(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周亚夫军细柳》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几个值得反思的方面。首先,学生在文言文阅读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他们对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的理解还不够透彻。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我会在课堂上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过程中来。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是司马迁对周亚夫的描写。文言文是古代汉语书面语,它词汇丰富,句式严谨,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窗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周亚夫的描写。这个案例展示了文言文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形象,以及周亚夫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艺术。
举例:在分析“周亚夫军细柳,衣裳细薄,出入军帐,未尝下马”这句话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细薄”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教师需要解释这里的“细薄”不仅指衣物的质地,还隐喻了周亚夫严谨细致的作风和勤俭节约的美德。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周亚夫军细柳》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表现出责任感和勇气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周亚夫身上的这些品质。
此外,在教学流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在小组讨论环节表现得相当积极,他们能够针对周亚夫的品质进行热烈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这说明学生们对于这一主题的兴趣较高,也乐于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因此,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设置这类讨论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显得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文言文还不够熟悉,或者在讨论中缺乏自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课堂上多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我还会在课后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知识。

统编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周亚夫军细柳》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周亚夫军细柳》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周亚夫军细柳》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学习并掌握文言文常用字词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 通过诵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周亚夫的军人风采和治军之才。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周亚夫的人物形象,学习从细节描写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 通过比较阅读,理解作者司马迁的叙事技巧和历史人物评价的深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周亚夫的忠诚、严明和敬业精神,培养尊重规则、坚守职责的品质。

- 认识到良好的军队纪律和严谨的治军态度对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讲述古代名将的故事,引出周亚夫的人物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标注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教师进行答疑解惑。

- 整体感知课文,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 细读理解:- 分析文中的关键情节,如周亚夫的军队驻扎的细节,他对皇命的反应等,理解周亚夫的人物性格。

- 通过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周亚夫的行为,理解他的军人精神。

4. 深度探究:- 比较文中周亚夫与其他将领的描写,分析作者司马迁的叙事手法和人物评价的深度。

- 讨论周亚夫的行为对国家稳定的意义,理解军队纪律的重要性。

5.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周亚夫的精神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 阅读其他关于古代名将的故事,拓宽视野,增强对历史文化的理解。

6.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要点,强调周亚夫的人物形象和治军精神的学习价值。

7. 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加深对文言文语言的掌握。

- 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周亚夫人物的理解和启示。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书面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周亚夫人物形象的把握,以及对文言文语言的掌握程度。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周亚夫军细柳》教案及知识点一、教学目标1.了解《周亚夫军细柳》的内容,理解故事表达的主题和深意。

2.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3.学习有关修辞手法的知识,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崇尚英雄、顽强拼搏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周亚夫军细柳》的内容,理解故事表达的主题和深意。

2.掌握文中的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和转变过程。

2.学习修辞手法的正确使用。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PPT3.教案4.常见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PPT呈现绰号玉凤堂的马家庄,引入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第二步:阅读理解1.学生们逐段学习课文,老师指导学生正确阅读方法。

2.针对文章内容,进行问题解读、逐字翻译和整体把握等三个层次的理解。

第三步:重点分析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关键句子、词语及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

第四步:知识点讲解分别介绍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1.比喻是用同类事物之间相同和相似之处来描绘不同之处的一种修辞方法。

2.排比是指在句子中使用同类或类似的语句,目的是强调意思,使语言更富有感染力、声势力和感染力。

第五步:评析讲解评析文章的主题和深意,结合作者的视角和体会,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

第六步:总结点拨老师总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向学生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和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日常阅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五、教学反馈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课堂收获,梳理学习成果,同时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撰写一篇阅读笔记,要求如下:1.简单介绍小说的内容和主题。

2.分析小说的结构、表现手法和意义。

3.提到小说对自己的启示,或发人深省的地方。

七、教学反思本次的教学采用了阅读理解及课文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分析、讲解、评析、总结等步骤,进一步深刻理解文章,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综合运用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周亚夫军细柳》教案(推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周亚夫军细柳》教案(推荐)

24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目标】1.积累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2.自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并梳理故事情节。

3.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

4.把握文章写人叙事的技巧。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积累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2.自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梳理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从题目上看有哪些信息?〔生:题目中有人物、地点、事件。

〕也就是说,题目的意思是周亚夫驻军细柳营。

军队驻守,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却被载入史册,名垂千古,为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原因。

在学习正文之前,同学们先自由阅读课文,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并做简单的整理和归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的最初印象,进而提高学习本文的兴趣。

提示学生重点积累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文学常识。

课件出示:周亚夫〔?—前143〕,西汉名将,绛侯周勃之子,封条侯,历仕汉文帝、汉景帝两朝,以善于治军领兵,刚正不阿著称。

军事才华卓越,在吴楚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一个多月便平定了叛军,拯救了汉室江山。

文帝,即刘恒〔前202—前157〕,西汉第五位皇帝。

他励精图治,兴修水利,施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开展经济,稳固中央集权,开启了“文景之治〞。

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

早年游遍南北,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继父职,任太史令。

后因替李陵辩白,得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和书表的编写体例。

《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鲁迅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史记》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2、熟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通过对比、反衬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3、抓住语言描写的感情色彩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4、参照注释,查阅词典,疏通语言文字,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周亚夫军细柳。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

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今天我们来讲述他在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咸阳西南。

营,军队驻扎的地方。

文题交代了事情的主要发生地。

2、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其父司马谈曾任汉武帝的太史令。

司马迁早年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20岁开始多次出游,考察了许多历史著名人物如孔子、屈原、信陵君、刘邦等的遗迹。

38岁继任太史令,开始整理史料。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开始写作《史记》。

正当他专心著述的时候,巨大的灾难降临在他的头上。

天汉三年(前98),司马迁因替兵败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下狱受宫刑。

这是对他极大的摧残和凌辱。

但他想到著述还没有完成,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的宏愿。

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这是由宦官担任的掌管文书机要的官,他“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但他忍辱含垢,继续编写《史记》,终于在征和二年(前91)完成了这部巨著。

司马迁接受了儒家思想,自觉地继承孔子的事业,把自己的著作看做是第二部《春秋》。

他还接受了道家思想,他的思想中唯物论的因素和批判精神,尤其是自身的遭遇更增强了他的反抗性。

这些在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中都有所体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

《史记》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跨度近三千年,详实地记述了我国古代的历史,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描绘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表现了司马迁的进步历史观。

它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记》在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史记》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

“本纪”是叙述历代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是记载典章制度和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世家”是先秦诸侯国的兴亡史和汉朝杰出功臣的传记,“列传”主要是历代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特殊人物的传记。

《史记》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深刻。

它一方面揭露了统治者及其爪牙的无比丑恶,勾画出他们的真实嘴脸;另一方面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歌颂人民及其领袖的起义反抗,歌颂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和救人危难的侠义之士,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

尤其是司马迁把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和项羽分别列入“世家”和“本纪”,充分显露了他卓越的思想见解和救世济民的热情,这是历代封建正统史家所不可比肩的。

《史记》的思想内容是同作者的精心构思及高超的写作技巧密不可分的。

作为历史著作,《史记》忠实于历史事实,“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班固语),被历代史家赞为“实录”。

但作者却在“实录”的基础上,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特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这是《史记》作为传记文学著作的主要特点,也是作者匠心独运之所在。

司马迁记述历史人物,不仅忠于史实,而且能积极地运用史料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作者尽力避免泛泛地梗概式叙述,而是抓住主要事件,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活动。

为了表现人物,司马迁常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让人物在紧张的斗争中表现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丰满生动,个性鲜明,为后世的传记文学树立了典范。

3、学习生字:祝兹.(zī)侯棘.(jí)门彀.(gòu)弓弩.(nǔ)按辔.(pèi)徐行诏.(zhào)揖.(yī) 嗟.(jiē)胄.(zhòu)轼.(shì)曩.(nǎng)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段:先点明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周亚夫等将军奉命备战匈奴。

第二段:写汉文帝劳军这一场面,用对比衬托的手法,集中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刚正不同的性格特点。

第三段:写汉文帝深明大义,赞叹周亚夫治军严格。

四、教师小结:本文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的治军严格、忠于职守的“真将军”形象。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一、故事背景:汉文帝即位之后,跟匈奴贵族采取“和亲”的政策,双方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但是后来匈奴的单于听信了汉朝奸细的挑拨,抢掠了不少财物。

汉文帝派三位将军带领三路人马去抵抗;为了保卫长安,另外派了三位将军带兵驻扎在长安附近;刘礼驻扎在霸上,徐厉驻扎在棘门,周亚夫驻扎在细柳。

二、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三、古汉语知识:1、通假字:改容式.车(式,通“轼”。

车前的横木。

)2、古今异义词:(1)、持节.诏将军(节:符节,古代使臣用来做凭证的东西。

今常用于“节日”、“节约”等义。

)(2)、壁.门士吏(壁:营垒。

今常用于“墙”或“像墙那样的直立的山石”等义。

)(3)、请.以军礼见(请:请允许我。

今常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义。

)(4)、使人称谢.(谢:告知。

今常用于“感谢”义。

)3、词类活用:(1)、介胄之士..(介胄:名词用做动词,穿戴着盔甲。

)(2)、军.霸上(军:名词活用成动词,驻守。

)(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诏:名词用做动词,“下诏”。

)4、一词多义:(1)、军:至霸上及棘门军.(军:军营,名词。

);军.霸上(军:驻守,动词。

)。

(2)、以: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以,介词,把。

);以.备胡(以,连词,来。

);以.军礼见(以,介词,用,行。

)。

(3)、上:上.自劳军(上:皇上。

);至霸上.(上:与“霸”相连,地名。

)。

(4)、使:使.人称谢(使,动词,命令,派。

);使.持节(使,名词,使臣。

)(5)、将:诏将.军(将:高级将领。

);其将.固可袭(将:将士。

)。

(6)、之:已而之.细柳军(之,动词,“到”,“往”。

);文帝之.后六年(之,助词,“的”。

);称善者久之.(之:补充音节,不译。

)。

(7)、为:天子为.动(为,介词,表被动。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为:做。

)(8)、诏:不闻天子之诏.(诏,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

);诏.将军(诏:动词,下诏。

)。

四、细读把握:本篇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

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

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作者并没有过多地正面描写周亚夫的言行,而是通过描写汉文帝慰劳军队将士这一场面,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五、教师小结:自古以来,不论哪一代贤弟明君,要想治国安民,立法严纪是他们的首要之选。

如果没有纪律,国家何以繁荣昌盛;如果没有纪律,社会何以安定有序;如果没有纪律,我们引以为荣德炎黄子孙何以踏向成功的大门!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第三课时;一、材料补充:周亚夫,西汉著名的军事家,绛侯周勃的儿子。

先为河内守,因其兄绛侯胜之有罪,以贤封为条侯,续绛侯后。

历仁文帝、景帝两朝,曾任河内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职。

以善于将兵、直方持正著称。

后因得罪景帝下狱,绝食而死。

本文既记载他为河内守驻军细柳时的一段事迹。

汉文帝亲自劳军,到了壩上和棘门军营,可以长驱直入,将军及官兵骑马相送。

而到了细柳军营,军容威严,号令如山,即使是皇上驾到,也不准入营。

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治军严谨、刚正不阿的将军形象。

周亚夫这种敬业精神是西汉朝廷之大幸,是安内攘外、拯救国家的精神支柱,的确值得敬佩。

“细柳”也成了后人诗文中形容军中常备不懈、军纪森严的常用典故。

周亚夫虽然严谨有方,但营门挡驾,毕竟令当时的人们吃惊不小。

有的认为周亚夫吃了豹子胆,太目无君主;也有人为周亚夫担忧。

所幸文帝比较开明,深知周亚夫从严治军的一片苦心,不仅没有责罚他,反倒倍加称赞,誉为“真将军”,其后更“拜亚夫为中尉”,具体负责京师长安的卫戍事务,甚至在临终时还特意嘱咐太子:“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可见,文帝是一位圣明的君主,他对刘礼、徐厉两位将军在工作上玩忽职守,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而对周亚夫兢兢业业、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在表赞扬。

二、合作探究:1、文中的周亚夫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明确:他是一个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真将军”2、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明确:“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可见军营戒备森严;在军纪上,必须由将军亲自命令才能开壁门,不能在营中驱驰;在个人言行上,“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文章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目的是将他们驻军的松弛情况与周亚夫的细柳军作对比,以表现细柳军的军纪严明。

这样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形象。

4、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试举例说明。

明确:文中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是通过多次对比体现的。

课文先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与后面写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作对比,突现细柳军营军纪严明,令人对这支军队的统帅油然而生敬意。

再一处对比是:天子在霸上和棘门军中策马驱车“直驰入”;而在细柳军营,“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由此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即使天子也不得不遵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