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上用打破隔离的坚冰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打破隔离的坚冰人民版

教学设计打破隔离的坚冰人民版

《打破隔离的坚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艺产生的时代背景;掌握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艺发展的背景,成就及影响;分析从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的时代背景理解文艺作品的影响价值。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艺发展的背景,成就及影响,培养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

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的方法,分析从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的时代背景理解文艺作品的影响价值,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欣赏文艺作品,认识其艺术价值,提高审美能力;认识无产阶级在解放人类的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人类的精神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学习鲁迅的文章和毕加索的绘画作品,体会他们的忧国忧民意识。

【教学重点】世纪中期世界文艺发展的背景,成就及影响。

-20世纪末19.【教学难点】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的时代背景理解文艺作品的影响价值。

◆课前准备◆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工业领域进行着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那么在文学领域有着怎样发展呢?讲授新课一、世界的文学(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艺术潮流的背景1、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历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束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联系,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在经过激烈碰撞之后逐渐打破了隔离的坚冰,取得了共同发展。

2、政治:相继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等,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为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二)欧美文学1、欧洲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代表作及其历史地位罗曼?罗兰:在欧洲,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凭借其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先后获得法兰西学院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也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而他本人也被称为“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人民版必修三8.3《打破隔离的坚冰》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三8.3《打破隔离的坚冰》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深入剖析种族隔离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师如何巧妙地设计课堂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参与中体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种族歧视的错误和危害,培养平等、公正、包容的价值观。
2.问答题: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如“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你对民族关系处理的认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3.分析题:要求学生结合案例,分析种族隔离政策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解决措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知识梳理: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强化学生对种族隔离问题的认识。
1.作业布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让学生能够完成,又要保证作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观点表达,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与他人交流、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打破隔离的坚冰》,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珍视民族团结的品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4.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的情怀,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道德素养。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打破隔离的坚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种族隔离问题有初步的了解。然而,由于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对种族隔离政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可能认识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人民版必修三8.3《打破隔离的坚冰》教学设计

打破隔离的坚冰说课稿

打破隔离的坚冰说课稿

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基本的历史 思维能力,他们思维活跃,较少受到思维教条的 束缚 ,而且求知欲旺盛,参与积极性高。 2、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有限,原有的历史基 础比较薄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并不深刻。历史的 学习方法比较薄弱。在教学中要以史料为基础,以 问题为导向,以图片为载体,创设情境,运用多媒 体教学,经过教师层层深入地提问和学生的积极思 考与探究,让学生真正经历了主动获取知识、应用 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文学作品产生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国各地区 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和频繁,取得了共同 发展。一方面,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拉近 了世界的距离,体现了文化的共融性;另 一方面,这一时期特有的无产阶级文学作 品鼓舞了人们的斗争勇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从现象到本质, 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历史。
用笔战斗的无产阶级勇士
高尔基1868年出生在伏 尔加河畔一个木匠家庭。由 于父母早亡,他十岁时便出 外谋生,到处流浪。他当过 鞋店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 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给 富农扛过活。他还干过铁路 工人、面包工人、看门人、 园丁……。 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 高尔基通过顽强自学,掌握 了欧洲古典文学、哲学和自 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只上 过两年小学的高尔基在24 岁那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作 品。
【浙江省学科指导意见】 基本 知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的代表人物 要求 及代表作:罗曼· 罗兰与《约翰· 克利斯朵夫》、 海明威与《老人与海》、高尔基与《母亲》、鲁 迅与《阿Q正传》、泰戈尔与《吉檀迦利》,认 识这些文学成就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 体验19世纪末20世纪初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 术作品的魅力,提高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欣赏 能力。

高二历史打破隔离的坚冰PPT教学课件

高二历史打破隔离的坚冰PPT教学课件

2.表现 (1)欧洲文学
①英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萧伯纳,《 苹果车 》是 其优秀作品之一。 ②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 罗曼·罗兰 凭借其巨著《约 翰·克利斯朵夫》先后获得了法兰西学院文学奖和诺贝 尔文学奖,这部作品也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 主义文学作品,而他本人也被称为两“ 个世纪 的文化 的一座桥梁”。
着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是不朽的无产阶级革命的 战斗檄文与颂歌。
(2)《母亲》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自觉为社会主义 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被公认为社会主 义现实文学的奠基之作,被列宁称赞为“一本非常及时 的书”。
(3)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
不仅反映了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以及思想探求过程, 而且广泛概括了19世纪70至80年代的俄国社会,描写 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遭遇,歌颂了他们的优秀品 质。
2.鲁迅 (1)《狂人日记》:1918年,鲁迅发表了《 狂人日记 》,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这篇小说借“ 狂人”之口揭露了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2)《阿Q正传》: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不朽杰作。作者借阿Q描绘出了无数麻木愚昧的 中国人形象。阿Q所谓的“精神胜利法”,则表现了被压 迫者身上无可救药的精神病态。
知识点三 音乐的变奏 1.印象主义音乐 (1)历史地位: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是印象主义 音乐的代表
人物,被认为是20世纪音乐界 承前启后 的天才人物。 (2)艺术特色:印象主义音乐和印象主义绘画一样,追求
的是一种朦胧的效果。从德彪西的音乐中,人们可以领 略到一种朦胧、飘逸、空幻和幽静的意境。 (3)代表作:交响诗《 牧神午后 》以及管弦乐《夜曲》、 钢琴曲《月光》等。

第三节 打破隔离的坚冰学案

第三节 打破隔离的坚冰学案

第三节打破隔离的坚冰学案第三节打破隔离的坚冰学案劝学:标准要求执子之手——名师伴你同行知识能力目标--------了解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段时间内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与欧美文学融合的亚非拉文学、无产阶级文学、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新古典主义音乐、立体派绘画等艺术作品,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对比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培养历史比较能力。

欣赏这一时期的音乐和绘画作品,培养艺术鉴赏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这一时期文学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的讨论,逐步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阅读和欣赏这一时期重要的文学作品、乐曲、绘画,从中得到感悟和启示。

对这一时期文学艺术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的探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与手段。

情感态度目标---------理解各民族、地区、国家间的文化只有在相互交流与融合中才能获得生机和真正的发展。

通过学习高尔基的作品,深刻体验为无产阶级伟大事业而奋斗的勇气和决心。

通过对无产阶级文学的了解,认识无产阶级在解放人类的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人类的精神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学习鲁迅的和毕加索的绘画作品,体会他们的忧国忧民意识。

合作:学习要点提炼我思我在——合作从沟通、探究、发现开始、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艺术潮流的背景。

⑴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历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束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联系,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在经过激烈碰撞之后逐渐打破了隔离的坚冰,取得了共同发展。

⑵相继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等,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为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2、欧洲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代表作及其历史地位。

在欧洲,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凭借其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先后获得法兰西学院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也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而他本人也被称为“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八第3课《打破隔离的坚冰》课件(共72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八第3课《打破隔离的坚冰》课件(共72张ppt)
英国:乔治·萧伯纳《苹果车》; 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罗曼·罗兰,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 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是20世纪上半叶 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 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 居巴黎。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 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 格。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在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 文艺创作。他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先后获得法 兰西学院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也被誉 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他本人 也被称为“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冰山原则”指的是人的语言对于人的思想的表达就好像冰山一样,只 有八分之一在水上面,有八分之七在水下;意思是说人的语言是不足以表 达思想的,对于作者而言,也没有必要写得太过于直露,因为读者是能读 懂的。
冰山”风格是种独特的形式美。 海明威以精通叙事艺术获得诺贝尔文学 奖,而他的“冰山”理论就是精通现代叙事艺术集中的体现。 他曾在 《午后之死》一书中写道:“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 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 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 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他以“冰山”为喻, 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 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 海明威就是根据“冰山”原理来创作他的作品, 形成他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他的作品结构上:他反对传统的史诗式的 小说结构,也从不写恢宏的长篇巨著,他的小说往往只是截取故事的一个 时间段或一个时间点,以集中反映重大的主题或历史事件,至于故事的经 过和历史背景,则当作“冰山”的八分之七隐匿在洋面之下,但他又要让 读者强烈地感到它的存在。 《丧钟为谁而鸣》堪称海明威最长的长篇, 但事件发生的时间极其有限,只限于三天之内的几十个小时里,但小说却 生动地展现了西班牙内战及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这一宏伟的历史画卷, 其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和人物的复杂性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2016-2017学年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八 三 打破隔离的坚冰 教案

2016-2017学年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八 三 打破隔离的坚冰 教案

第三课打破隔离的坚冰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打破隔离的坚冰,指的是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八第三节的内容,其核心是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艺发展的背景,成就及影响。

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从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的时代背景理解文艺作品的影响价值,认识世界的交流与融合对文化的影响。

学生在通史中和必修1、2中的接触的相关内容较少,本节课的内容打破隔离的坚冰,就是在此基础上的补充和发展。

由于它还与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比较密切的联系,在本专题中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在本学科中地位不重要,是本学科的次要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艺发展的背景,成就及影响。

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联系必修Ⅰ和必修Ⅱ所学内容,归纳概括这一时期文艺发展的时代背景,结合时代背景运用探究讨论的方法解决。

二、目标及其解析1、教学目标:识记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文学、音乐、美术的成就;认识这一时期世界文艺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解这一时期文学的影响;学会欣赏文艺作品,认识其艺术价值。

2、目标检测:识记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文学、音乐、美术的成就;认识这一时期世界文艺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解这一时期文学的影响;学会欣赏文艺作品,认识其艺术价值就是指要通过归纳联系,认识随着世界联系的空前加强,人类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通过讨论,提高分析认识理解及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表格方法,帮助学生列举文艺成就,学会分类及概括重点的方法;通过讨论理解文学艺术的时代背景、特色、影响;阅读文学作品,欣赏乐曲和绘画,进行感悟和启示;通过归纳引导谈话等,理解各个民族、地区、国家的文化只有在相互的交流融合中才能获得生机和真正的发展;通过学习高尔基、鲁迅、毕加索的作品,培养人文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意识。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学艺术领域取得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作品产生的影响;世界的交流与融合对文化的影响。

人民版必修三8.3《打破隔离的坚冰》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必修三8.3《打破隔离的坚冰》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首先,我会提出关于种族隔离政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例如:“如果你生活在种族隔离时期,你会如何应对?”接着,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人民版必修三8.3《打破隔离的坚冰》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人民版必修三8.3《打破隔离的坚冰》这一章节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种族隔离政策以及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历程。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种族隔离政策的恶劣影响,以及通过学习马丁·路德·金、罗莎·帕克斯等历史人物的事迹,掌握非暴力抗议这一重要的社会正义手段。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我会讲述罗莎·帕克斯在公交车上的英勇抗议事件,以及她是如何触发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这个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种族隔离政策和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产生好奇。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部分,我会结合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向学生详细讲解种族隔离政策的定义、历史背景及其在美国社会中的实施情况。我会重点介绍马丁·路德·金、罗莎·帕克斯等历史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了解他们如何运用非暴力抗议来推动社会正义。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非暴力抗议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三、教学策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情景创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种族隔离政策及其对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影响,我会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例如,我会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当时的历史照片、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族隔离政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此外,我还会邀请与那个时代有关的历史人物或见证者来课堂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

三课打破隔离的坚冰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

三课打破隔离的坚冰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

海 明 威
“冰山原则”
威廉·西德尼·波特 (欧·亨利 )
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世界短篇小说大师之一。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 欧·亨利创作旳短篇小说共有 300多篇,收入《白菜与国王》 (1904)、《四百万》(1906)、 《西部之心》(1907)、《市声》 (1908)、《滚石》(1913)等集 子,其中以描写纽约曼哈顿市 民生活旳作品为最著名。他把 那儿旳街道、小饭馆、破旧旳 公寓旳气氛渲染得十分逼真, 故有“曼哈顿旳桂冠诗人”之
《狂人日志》(第一篇白话小说) 《阿Q正传》
泰戈尔与徐志摩
友谊是一种最神圣旳东西,不光尤其推崇,而且值得永远赞 扬。它是慷慨和荣誉旳最贤惠旳母亲;是感谢和仁慈旳妹妹,是 憎恨和贪婪旳死敌;它时时刻刻都准备舍己为人,而且完全出于 自愿,不用别人恳求。
——泰戈尔
泰戈尔(亚洲第一种诺贝尔文学奖取得者)
称。
杰克·伦敦美国作家。生于破产农民家庭,从小出卖劳力为生,曾卖报、 卸货、当童工。成年后当过水手、工人,曾去阿拉斯加淘金,得了坏血 症。从此埋头读书写作,成为职业作家。他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150 多篇短篇小说和故事,3部剧本,以及论文、特写等。早期作品有描写北 方淘金者生活旳短篇小说集(涉及1900至1923年刊登旳《狼旳儿子》等 3部集子,通称“北方故事”);描写伦敦贫民生活旳特写集《深渊中旳 人们》(1903);描写兽性般残忍和利己主义旳长篇小说《海狼》 (1904)。作品揭发了资本主义社会旳弊端,体现了对劳感人民顽强意 志旳歌颂和苦难生活旳同情,也显示了作者旳“适者生存”旳社会进化 论思想和尼采式“超人”哲学观念。19世纪90年代他参加社会主义运动, 1923年后参加社会党旳活动,此间创作了某些优异旳现实主义作品,如 号召工人阶级抛开幻想、准备坚持长久武装斗争旳政治幻想小说《铁蹄》 (1908);描写劳动者出身旳现实主义作家因理想破灭而投海自杀旳自 传体长篇小说《马丁·伊登》(1909)。小说描写了劳感人民旳苦难生活, 展示了工人阶级旳革命斗争,揭发了资产阶级旳虚伪、势利和自私,但

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件专题83打破隔离的坚冰

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件专题83打破隔离的坚冰
当时的社会现实,寓含着作者对人生的看法,其创作手法被称为“冰山原则”。
8
4.亚、非、拉等国的文学 (1)特点: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与 欧美 文学相融合,并逐 渐获得世界的承认。 (2)印度: 泰戈尔 是印度近代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代表作有诗 集《吉檀迦利》和长篇小说《戈拉》,他于 1913 年成为亚洲第一个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3)日本: 川端康成 的《雪国》《千只鹤》《伊豆的舞女》等作 品表现了“日本人内心的精髓”,并于 1968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根据材料一指出,毕加索属于何种派别?其艺术风格如何? (2)材料二的《格尔尼卡》反映了怎样的史实?毕加索的回答又 说明了什么? [解析] 第(1)问,主要考查现代主义美术流派代表人物毕加索的 艺术风格。第(2)问,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所提供的时间入手,根 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毕加索的回答体现了他对德国法西斯 的憎恨之情。
27
2.特点 以立体派绘画为例,现代主义在创作宗旨上强调自我,注重抒 发个人情感;在技法上挑战传统,否定传统视觉的真实性。 3.影响 (1)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让现代人受到心灵的震撼。 (2)使人们产生迷惘的心理,更加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剖析社 会的变化。
二、现实主义美术与现代主义美术的区别与联系
音乐界承前启后的天才人物,故选 B 项。]
35
5.“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 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 说法是( )
A.“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 B.“光是画中的主角” C.“如实地表现我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和思想面貌” D.“我不爱理性的绘画”
17
印象画派与立体画派 印象画派强调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立体画派 反传统、反理性,重视“象的表现方法。

人民版必修三8.3《打破隔离的坚冰》优质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三8.3《打破隔离的坚冰》优质教学设计

教课方案三打破隔绝的坚冰湖州市第五中学泮飞庆一、指导建议要求:基本要求发展要求知道知道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罗曼·罗兰与《约翰·克利斯朵夫》、海明威与《老人与海》、高尔基与《母亲》、鲁迅与《阿Q 正传》、泰戈尔与《吉檀迦利》。

认识这些文学成就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

知道现代立体派画家毕加索及其代表作《格尔尼卡》;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体验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拥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的魅力,提高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赏识能力。

说明“马克·吐温、欧·亨利、杰克·伦敦、德莱塞及其代表作、川端康成及其代表作”、等知识点和“音乐的变奏”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二、教课策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课方式;以二次开发为特点的教材观。

教课过程的设计贯串一个主题、一条主线;以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世界文化艺术的共融性、时代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为主题,以泰戈尔的时代与作品为主线。

过程中直接领会泰戈尔作品的魅力,感悟泰戈尔作为亚洲诺贝尔文学奖获取者的伟大,透过以泰戈尔以及其作品为代表的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世界文学艺术剖析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切合建构主义和认贴心理学原理。

三、中心修养培养课时目标知道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世界文学艺术的代表人物(包含国别、代表性作品);【时空..观点】鉴赏泰戈尔等拥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发掘这些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认识一准期间的..思想文化是由一准期间的政治和经济决定的道理;【史料实证】【唯物史观】运用编写历史表格的方法,对该期间文学艺术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进行总结和归纳,..以达到理清历史线索,掌握历史知识,锻炼能力的目的;【历史解说】认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世界文学艺术的时代性、民族性、共融性、世界性。

【历史解..释】四、重、难点确实定要点:认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文学艺术的时代性、民族性、共融性、世界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特点
重在表现内部、表现自我的表现主义音乐。
(3)代表作
《乐队变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华沙幸存者》等
四、现代主义立体派绘画
童年的毕加索
少年的毕加索
中年毕加索
毕加索在克利希大街的居所
老年的毕加索
毕加索作品
《毕加索自画像》
《坐着的女人》
《镜子前的少女》
《三个乐师》
《戴帽的女人》
三、毕加索与立体派
时期:19世纪末
作品
地位:他被称为“两个世纪的一座桥梁”。 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获得法兰西学院文学奖和诺 贝尔文学奖,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法国 美国
特点:以幽默为主旋律,给人以轻松诙谐的感觉。
海明威 亚非拉
地位:20世纪美国文学主要代表,开创美国文学史上“黄 金时代”。 代表作: 《太阳照旧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 为谁而鸣》、《老人与海》 地位:印度近现代伟大诗人,充满浪漫主义精神,亚洲第 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代表作: 《吉檀迦利》(1913年);《新月集》、《飞鸟 集》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著名诗集。
• (3)俄国:高尔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 • 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文学奠基 • 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 • 作品:《海燕》 《母亲》 • 《童年》 • 自传三部曲 《在人间》 • 《我的大学》 •
高尔基
《海燕》
奥斯特洛夫斯基
用笔战斗的无产阶级勇士--鲁迅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 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 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 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早年留学日本,当他看见大多数国人 的愚昧与麻木时,决定弃医从文,试 图用自己的文字来感染和唤醒中国人 民,并以此来改变国民精神。鲁迅的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 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 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主席 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 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蓝色时期”
《拿烟斗的男孩》 《一个盲人的早餐》
《拿烟斗的男孩》
一 个 盲 人 的 早 餐 “蓝色时期”
“粉红色时期”
《亚威农少女》
立体主义 第一幅绘画
“黑人时期”
《有藤椅的静物》 《弹曼陀铃的少女》
《镜子前的少女》 《坐着的女人》
《戴帽的女人》
《格尔尼卡》
1937年,西班牙的格尔尼卡小镇为德国法西斯空军夷为平地,他闻讯后极为愤慨, 就为巴黎世界博览会西班牙馆画了《格尔尼卡》这幅壁画,对法西斯暴行表示强烈 抗议。此画结合立方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画 中右边有一个妇女举手从着火的屋上掉下来,另一个妇女冲向画中心;左边一个母 亲与一个死孩;地上有一个战士的尸体,他一手握剑,剑旁是一朵正在生长着的鲜 花;画中央是一匹老马,为一根由上而下的长矛刺杀,左边有一头举首顾盼的站着 的牛,牛头与马头之间是一只举头张喙的鸟;上边右面有一从窗口斜伸进的手臂, 手中掌着一盏灯,发出强光,照耀着这个血腥的场面。全画用黑、白与灰色画成。 这幅画描绘了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遭德军飞机轰炸后的惨状。
(3)亚非拉国家的文学
①特点 亚、非、拉等国的文学,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 础上,与欧美文学相融合,并逐渐获得了世界的 承认,出现了诸如泰戈尔、川端康成等著名作家。
2、亚非拉文学
泰戈尔(1861—1941)
是印度现代伟大的诗人、 小说家和戏剧家,哲学家 和印度民族主义者。多才 多艺,才华超人 。1913年 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的亚洲人。在他的诗中含 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 解。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 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 迦利》《飞鸟集》。
川端康成日本新感觉派 作家,著名小说家。 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 阪,代表作有《伊豆的 舞女》、《雪国》、 《千只鹤》等。1968年 获诺贝尔文学奖。1972 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 杀身亡。已有多部作品 在中国翻译出版。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高尔基
《海燕》
无产阶级勇士
高尔基出生在伏尔加河 畔一个木匠家庭。 父母早 亡,他十岁时便出外谋生, 到处流浪。他当过鞋店学徒, 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 上搬过货物,给富农扛过活。 他还干过铁路工人、面包工 人、看门人、园丁……。 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 高尔基通过顽强自学,掌握 了欧洲古典文学、哲学和自 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只上 过两年小学的高尔基在24 岁那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作 品。
海明威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代表作中篇 小说《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是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 1961年,因精神忧郁自杀。海明威的创作具有独特的 风格,逼真的记述、简约的文体、细致入微的心理剖析 和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使他成为开创一代文风的巨匠。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 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 相互望了望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 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相互了望的星 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尚未相遇 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一个在天 一个却深潜海底
飞鸟与鱼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爱到痴迷 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爱的人 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有2幅画是用防弹玻璃做保护的,其 中之一是达芬奇的《蒙那丽莎》,另外 就是毕加索的这幅《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是西班牙一座古城的名字, 1937年, 西班牙政府动用暴力摧毁了该城,毕加索以此为题材, 以拆分的元素再现场景(立体主义),表达了对政府 以及战争的抗议,因为这副画反映了法西斯的残暴野 蛮,体现了毕加索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反法西斯的精神, 被流放法国,并终生没有回到自己的祖国西班牙。 由于该画的名字以及内容,《格尔尼卡》也成为后 来反政府、反暴力的象征, 成为西班牙最珍贵的文化 财产。
(1)地位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 主要代表人物,被认为是20世纪音乐界承 前启后的天才。
(2)特点
追求一种朦胧、飘逸、空幻和幽静的效果和意境。
(3)代表作
德彪西的交响诗《牧神午后》以及管弦乐《夜曲》、钢 琴曲《月光》等都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作。
勋伯格
(1)地位
勋伯格是有犹太血统的奥地利作曲家。 他完全抛弃了传统的音乐调性观念,使自 己创作的音乐处于一种非调性或无调性的 状态,并且探索出了无调性音乐的规律— 12音体系,对20世纪的音乐发展产生了巨 大的影响。
②泰戈尔
[1]地位
泰戈尔是印度近代文学史上伟大的诗 人,1913年成为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 奖获得者。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精 [2]代表作 神。
诗集《吉檀迦利》和长篇小说《戈拉》是其代表作。
泰戈尔与徐志摩
友谊是一种最神圣的东西,不光特别推崇,而且值得 永远赞扬。它是慷慨和荣誉的最贤惠的母亲;是感激和仁 慈的妹妹,是憎恨和贪婪的死敌;它时时刻刻都准备舍己 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
(2)20世纪初的美国文学
20世纪初,德莱塞和海明威成为新一 代美国文学的主要代表,他们的作品 开创了美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 ①德莱塞 [1]地位 德莱塞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他的作品贴近广大人民的生活,诚实、大胆,充满 了生活的激情。 [2]代表作
《嘉莉妹妹》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美国社会;而《美国悲 剧》则是德莱塞成就最高的作品,使人们清晰地看到了美国 社会的真实情况,“至今依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二、音乐的变奏
1.背景:
19世纪末,世界音乐迎来了发展的新 时期。音乐家们纷纷挣脱传统的束缚, 寻找新的音乐艺术的突破口,一时间各 种风格和流派层出不穷,它们在相互影 响中共存。
印象主义: 德彪西(法)
音 代 乐 表 流 人 派 物 及
表现主义:勋伯格(奥地利)
新古典主义:斯特拉文斯基 (俄)
德彪西
1、特点
立体派,是进入20世纪以后在法国兴起的一个现代艺术 流派。立体派画家一反传统绘画的特点,将绘画对象分解 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以表示物 体的几何空间,由于画面破坏了人的正常视觉,所以会有 支离破碎的感觉。
二、立体派绘画
1、画派特点: 2、代表人物:
毕加索
“蓝色时期” “粉红色时期” “黑人时期” 《亚威农少女》 《格尔尼卡》 “新古典主义时期”
2
■世界的文学■
1、背景
(1)经济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出现 交流与融合,取得了共同发展。
(2)政治
相继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以 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等,都深刻地影响着人 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 生活。
2、代表人物
国家
代表人物 罗曼•罗兰
马克•吐温 欧•亨利 杰克•伦敦 德莱塞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 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 却装作丝毫不在意 没把你放在心里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思念 星星之间的轨迹 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把你放在心里 而是 而是用一颗冷漠的心在你和爱你的人之间纵然轨迹交汇 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德莱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