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第4节光和颜色(1)教案(新版)浙教版
浙教2011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4节 光和颜色》_0
2.4《光和颜色》(一)【教学背景】1、初中科学中有许多概念和定义,学生往往会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去“掌握”,但是过不了多久便会遗忘。
而且当题目难度一加深,学生便不能再很好地运用这些概念。
所以,重点在于让学生去理解概念,而不是去简单的记忆。
2、七年级学生对于科学充满好奇心,对于科学实验更是具有极大的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来解释科学概念中的关键字,加深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但是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比较薄弱,所以课堂实验以师生合作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为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判断出什么是光源;✧知道光可以在透明物质和真空中传播,区别声音的传播;✧理解并掌握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理解小孔成像的原理;2、过程与方法✧能参与并分析各种实验得出光源、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的概念和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体会实验学习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特点;2、教学难点:小孔成像的原理和规律;【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光的颜色》第一课时内容,分好组。
2、教师准备:教学媒体及课件;实验活动的物品和器材。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3分钟)[导入] 同学们能猜一猜漆黑的房间里有哪些物体吗?(展示一张黑色图片)光可以帮助我们看清房间里的物体。
(去掉黑色图片)[引出] 本节课学习一下“光”。
第二步:创建新课(32分钟)(一)光源(5分钟)[思考1] 请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会发出亮光?[预设] 电视荧幕、灯泡、萤火虫、钻石、湖面、镜子......[思考2] 若把这些物体放在同一个黑暗空间里,仍能发光的有哪些?[预设] 电视荧幕、萤火虫、灯泡[思考3] 这些物体发光的共同点是什么?[预设] 能够自身发光。
(其余物体是反射光)[引出] 板书:光源:自身正在发光的物体。
[思考与讨论] 电影屏幕、月亮、太阳是光源吗?[解释] 电影屏幕不是光源,因为它不会自身发光,而是反射光。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4节 光和颜色名师教案第二课时 浙教版.doc
知识与能 力
教后反思 1、4 光和颜色 (第二课时)
1、 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2、 了解光的三原色是:红、蓝、绿及三原色的组合后的颜色
3、 了解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知道看不见的光:紫外 光和红外光
4、 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教学重点
1、白光是复合光,三标棱镜对白光的折射作用,物体颜色的成因 教学难点
2、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及规律;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和透明物体颜色
的成因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讲解辅以多媒体
教具
幻灯机、蜡烛、电灯、三张玻璃纸(红、绿、蓝)、颜料工具一套、太阳能 小电扇、电视摇控器一个。
学生课
前准备 1、三棱镜、平面镜、肥皂泡泡盒、太阳能计算益、光盘、颜料工具一盒、 每组同学做一幅太阳镜:红.黄、绿.蓝。
山生活中的彩虹讲到光的色散,可见的七色光:而物体的颜色是本节 课的难点,我采用多媒体技术突破了这个难点,全班同学掌握地较好。
教学程序
一、 [课题引入]
过程方法 通过实验和归纳方法探究光和颜色的关系。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树立科学观察,积极思考,相互合作的精神。
浙教2011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4节 光和颜色》_3
第4节《光和颜色》教案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能判别光源2.知道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5千米/秒4.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在课堂中合作开展活动(二)教学重点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三)教学难点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并得出结论二、教学方法将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改变为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因此本节课以学生合作学习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教师提出以下问题:1.为什么世界如此色彩斑斓?2.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能发光?3.光在空气、水等物质中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4.你知道哪些与光有关的应用?给出这些问题以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并记录小组的讨论结果。
(二)交流展示预习工作完成以后,分小组对预习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以期在小组与小组的交流中能碰撞出火花,进而引发出更多的问题。
在小组交流和展示中,根据每个小组的表现情况给予打分。
(三)教师点拨1.光源:自身会发光的物体①自然光源②生物光源③人工光源小知识窗:世界十大发光生物(链接)2.光的传播①光线: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这样的线叫做光线。
②光的直线传播活动1:将一束激光分别射到空气、水、玻璃中,观察激光的传播路径。
(视频:光的直线传播)活动2:手影游戏(视频:手影游戏)活动3:小孔成像(视频:小孔成像)根据以上三个小活动得出结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速①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
②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空气中次之,然后是水中,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最小的。
③光年:光在一年时间里传播的距离。
2024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第4节光和颜色第2课时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看不见的光
上,观众看到表演者(
C )
A.上衣呈蓝色,裙子呈白色
B.上衣、裙子都呈黄色
C.上衣呈黑色,裙子呈黄色
D.上衣、裙子都呈黑色
B.能力提升练
【点拨】
白色裙子能反射所有的色光,黄光照到白色裙子上
时,裙子反射黄光,因此看到裙子呈黄色;蓝色上衣只能
反射蓝光,黄光照到蓝色上衣上时,上衣不反射光,因此
反射
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3.光的三原色:
红
、
绿
、
蓝
。
A.基础巩固练
1.[2023·苏州]“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的枫叶呈现红色是
因为它(
A )
A.反射了红光
B.吸收了红光
C.反射了红、绿、蓝光
D.吸收了红、绿、蓝光
A.基础巩固练
【点拨】
秋天的枫叶呈现红色是因为枫叶反射了红光,故A正确。
A.基础巩固练
B.能力提升练
10.[2023·深圳期末]如图所示,用红色激光笔照射外层无色透
明、内层绿色透明的两个气球,观察到绿色气球爆炸。这
说明红光
可以
光,用绿色的纸板接收彩色光带 ,纸板只能反射绿色
光,因此观察到的光带的颜色是绿色。
A.基础巩固练
4.[2023·金华期中改编]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射向狭缝后经
过三棱镜到达白纸做的光屏上,光屏上A、B间出现了彩色
光带,这种现象叫做
色散的光叫做
单色
光的色散
光。
现象。经三棱镜不能再
A.基础巩固练
【点拨】
同 。不透明物体吸收跟它颜色
不相同
两空均填“相同”或“不相同”)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复习教案 浙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复习教案(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复习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复习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课程资源的准备教学预设一、声音和听觉1、人的感官功能皮肤:触觉、冷觉、热觉、痛觉(触觉较灵敏部位为指尖,热觉较灵敏部位为手背)鼻:嗅觉(特点:会疲劳;个体间灵敏度差异大;年龄增长会减弱;对不同物体的敏感度不同)舌:味觉(敏感部位:舌根—苦味;舌尖—甜味;舌两侧中间——酸味;舌两侧前部—咸味)耳:听觉(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结构、功能见“细导精练”P36眼:视觉(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2、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声音发生的原因:由物体的振动引起;传播条件:依赖一定的介质(注:真空中不传声)(∴月球上两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声音传播的形式:声波;2)、回声:人到障碍物的最小距离为:17米;(∵最小时间差为:0。
1秒;V=340米/秒)3)、声音的传播速度:a:同一温度下:V固>V液>V气b:同种物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例:晴朗的日子,一天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何时最小______A、日出前后B、午后二时C、中午12时D、半夜十二时4)、1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气温升高1℃,每秒距离约增加0。
6米。
5)、乐音(悦耳动听的声音)a:音调-—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频率)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反之例:女人音调比男人高;儿童的音调比成人高b:响度-—声音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动幅度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例:老黄牛的声音响度大,蚊子的声音音调高;C:音色--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有关)是辨别人声的依据。
《第二章 第4节 光和颜色》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光和颜色》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时学习主题为“光与颜色的初步探索”。
通过对光的物理特性及颜色产生的原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光学知识,并初步了解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光的基本物理特性,理解光波的传播原理及颜色产生的科学机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活动,学会分析光的传播现象和颜色变化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光学科学的兴趣。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光的基本特性和颜色产生原理的理解程度。
2. 技能操作评价: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评价学生分析光传播现象和颜色变化规律的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态度,评价学生对光学科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彩的图像和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对光的感知和认识,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2. 新课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介绍光的基本物理特性和颜色产生的原理。
重点讲解光的传播、光的波粒二象性以及颜色产生的科学机制。
3.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活动,观察光的传播现象和颜色变化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心得,深化对光和颜色知识的理解。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重点知识,拓展相关知识,提升学生对光学的认识。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光的基本特性和颜色产生原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和实验报告,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提交。
作业内容应涵盖本课时的重点知识,以巩固学生对光和颜色知识的理解。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明确下一步学习目标。
2. 教师反思:教师应对本课时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_2-4 光和颜色(第1课时)
光和颜色(第1课时)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4节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样的物体是光源,了解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学会光线的画法;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了解光速的应用;知道光的色散现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实验来展示科学现象、分析实验现象、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难点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三、教具PPT课件、蜡烛、火柴、激光灯、玻璃砖、水、牛奶、烧杯、玻璃水槽、镜、三棱镜、红色玻璃纸、绿色玻璃纸、白纸、手电筒、绿叶、橘子(黄皮)。
四、教学过程问题引入:同学们,你们对光有哪些了解,学生个别回答。
教学意图:通过问题的回答,可以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的水平,对接下来的教学有一个准备。
师:什么是光源?(1)光源活动: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分析它们之间各自发光的特点,并思考,哪些属于光源?定义:我们把能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我们经常说皎洁的月光,月亮是不是光源?光彩夺目的钻石是不是?为什么?可我们明明看到了月亮钻石了,我们不是说看见物体必须有光从这个物体上射入我们的眼睛吗?(能反射光)所以月亮钻石包括桌子、椅子也不是光源,我们却能看到它,因为它能反射光,光再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就看到了。
你可以帮它们分类吗?(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附)点击“进入人造光源发展史”师:为了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我们可以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种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做光线。
(板图示范光线的画法)注意,光线是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而画出的带箭头的直线,是表示光的传播的一种方法,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2)光的传播演示1: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线水中掺入少量牛奶演示2:光在水中传播的路线演示3:光在玻璃中传播的路线结论: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是按直线传播的。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课件 第二章 第4节 光和颜色
2.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1)教材第65页活动:透明体的颜色让太阳光透过纸板的圆孔,照到白纸上,先后将红、蓝、绿三种透明的塑料薄膜蒙在纸板的圆孔上,观察白纸。
现象
红色的塑料薄膜通过的光呈红色
D
[解析] 太阳、篝火、烧红的铁丝都是自身发光,属于光源,而放电影时观众看到的银幕反射了其他光源发出的光,银幕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
知识点2 光的传播 重点
1.教材第62页活动上:探究光的传播路径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分析总结
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4节 光和颜色
学习目标
1.知道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2.知道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 千米/秒。
3.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及单色光和复色光;能分析物体所呈现的颜色。
4.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
知识点1 光源
光源的概念
(2)月食:当地球处于月球和太阳之间,并且在同一直线上时,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地球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在阴影部分的月球不能反射太阳光。如图所示,当月球在Ⅰ区域时我们能看到月全食,当月球在Ⅰ区域和Ⅱ区域之间时,我们能看到月偏食。
辨析比较
影子和小孔成像的异同
相同点不同点Fra bibliotek影子形成的原因都是光的直线传播
知识点3 光速
1.光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
介质
速度
光
真空
千米/秒
空气
约为 千米/秒
水
约为真空中光速的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更小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4节 第2课时
第二课时光的色散与物体的颜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色散,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2)确认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
(3)了解物体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
【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问题进行有序探究,能对生活中的一些光的色散现象和物体的颜色做出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主动探究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解决问题后的愉悦之情,逐渐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和乐于动手实践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1)三棱镜对白光的折射作用。
(2)物体颜色的成因。
【难点】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和规律。
教学过程知识点一光的色散【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63~6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的光,如红光、绿光、蓝光等。
复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如白光(太阳光也是一种白光)等。
2.太阳光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教师点拨】通过三棱镜的光线都向底边偏折。
太阳光是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七种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从小到大按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
【跟进训练】1.天地万物五光十色,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A.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B.通过三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C.光的色散的实质就是复色光被分解为单色光D.白光是单色光2.夏天雨后,天空会出现绚丽的彩虹,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弧形彩虹的外侧是红色,内侧是紫色。
知识点二物体的颜色【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64~65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
2.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教师点拨】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而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黄、青。
【跟进训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白纸上写红色的字,在红色灯光下能轻松辨认B.白纸在绿光照射下,仍然是白色的C.彩色电视机的画面是用红、蓝、绿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得到的D.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绿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B.将光的三原色混合在一起会混合出黑色C.将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在一起会混合出白色D.将颜料中的蓝、黄颜料按适当比例混合在一起可得到绿颜料知识点三看不见的光【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66~67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4节 光和颜色名师教案(第一课时)浙教版
课题1、4 光和颜色(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
力
1、能从几个物体中找出哪些是光源
2、理解光传播和声音传播的区别:光在同一种透明物体中沿
直线传播。
知道白光是复合光。
3、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
4、知道不透明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过程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进行判断、归纳、实验。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尊重科学原理,不断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关心科学技术的发
展,反对迷信。
教学重点1、认识在同一种物体中光以直线传播,并能解释某些现象
教学难点太阳光的组成;透明物体与不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
教学方法实验、讲解、总结辅以多媒体
教具图片,幻灯,激光手电筒、全反射器、太阳镜、微机、投影机、
学生课前准备太阳镜、激光手电筒、太阳底下树荫下的光斑实验探究、蜡烛、水槽、烧杯、带孔的纸板、厚的玻璃砖、果冻、水、蚊香、可乐瓶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光线、光的速度,由直观感受上升到理性知识;同时紧扣声音的内容进行联想光的内容,取得良好地效果。
教学程序。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观察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章对环境的观察感觉世界课题2.1感觉世界日期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的皮肤的中有四种感受器,分别具有:触觉、热觉、冷觉、痛觉等功能。
2.让学生知道人体的鼻具有嗅觉功能及嗅觉的形成过程,及人嗅觉的特点3.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对人体对环境的各种感觉的事实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懂得用实验和归纳的方法来研究人体的各种感觉重点难点分析1.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认识皮肤的四种感受器及四种感觉的形成2.让学生理解鼻腔不是形成嗅的器官,形成嗅觉的部位是在大脑课程资源的准备课件教学预设调控对策[准备引入]播放一段录像,看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可能的答案: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看到的片段,对影片中有关情节的描述,有关语言的评价。
[课题揭示]这些现象说明人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能作出相应的反应,即人能对感觉环境世界的各种刺激——感觉世界[新课展开]让学生说出刚才对影片中的各种刺激是通过人体的哪一个器官去感觉的?分别形成以哪些感觉?可能的答案:视觉——眼听觉——耳讨论: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讨论人体还具有哪些感觉?是用身体的哪些结构来感觉的?一、人的感觉看图讨论:出示教材图2-1“人的感觉”让学生分组讨论①图片中的人感觉到了什么?②分别是用人体的哪一结构或器官来感觉的?③如果图中的人是你,你会有什么相应的反应?思考1:1、以吃棒棒糖的人为例:是不是任何人都会有与你一样的感觉?是不是你吃什么东西都会有相同的感觉?2.以听音乐的人为例: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同一首歌?你是不是喜欢每一种类型的歌曲?思考2:1、不同的人对同一种环境刺激的感觉是否完全一样?2.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对同一种刺激是否会产生相同的感觉和反应?请你举例说明。
讨论:1.你最喜欢和最讨厌的环境刺激分别是什么?总结: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
最后总结,感觉的产生图2-2刺激——感觉器官——大脑二、皮肤和皮肤的感觉回顾皮肤的结构: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浙教科学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4节 光和颜色
热 光 源:太阳、弧光灯、火炬等。 冷 光 源:日光灯、萤火虫。
天然光 源 人造光 源
我们看到物体的原因是眼睛接收到了物体发 出或者反射出来的光。
上述的例子全部与光的传播有关。 想一想:光能在什么物质中传播?
光的传播
2、短距离赛跑时,计时员为什么见到发令枪冒 烟就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才计时呢?如果听 枪声,成绩是变好还是变差?
光速在空气中远远大于声速:3×108米/秒 >340米/秒。
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声音
在空气中的速度:340米/秒。
在真空中最快:3×108 米/秒。 光
在空气中的速度:约3×108 。米/秒
用步枪瞄准射击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 尖和缺口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处于同一直线 上,这是什么道理?
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
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 体后面便产生影。
通过小孔所成的像的性质如何?
4、得出结论和解释
结论: 1、小孔成像,当孔较小时,(或距离较远时) ,不管 透光孔的形状如何,光斑总是圆形的。
光能在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中传播。 想一想:光的传播能够不需要物质吗?
光能在真空或其他透明物质中传播,遇到 不透明物质则被遮挡。
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路线
●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
(●一3)、观设察计用实激验光方发案出的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
(二)观察用激光发出的光,在水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
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到光线, 你知道,在科学中,光线指的是什么吗? 光线: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 方向。
第四节光和颜色 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四节光和颜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什么是光源,能确认生活中常见光源。
2、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能列举出生活中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并进行解释。
3、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4、了解光的色散,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5、确认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知道他们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
6、了解物体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
能力目标:1、提高探究能力,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问题进行有序探究,得出结论或作出解释。
2、学习分析归纳的科学方法,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在主动探究学习中,激发学习热情,体验解决问题后的愉悦,逐渐养成乐于思考,乐于动手实践的科学学习习惯。
【重点与难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色散、物体颜色的形成。
【教学准备】:手电筒、牛奶水、玻璃杯、激光教鞭、玻璃砖、小孔成象演示装置、课本P22图1-30、P23图1-33实验装置、橘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引入:设问:在一个黑暗的教室中间能否看清黑板上的标题?思考:人为什么在漆黑的屋子里看不见物体?小结:人要想能看见物体必须有光射到眼睛里。
只有五彩缤纷的光射入我们的眼睛,我们才能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
(二)新课学习:一.光源1、提出问题:你知道我们周围那些物体能发光吗?(要求学生举例子)学生举例:太阳、电灯、燃烧的蜡烛、手电筒、月球、钻石、荧火虫2、想一想:你们所说的物体都是自己能发光的吗?(要求学生作出判断)3、小结:光源:通常我们把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且光源是自身能发光的物体。
4、思考:月亮是光源吗?刚才我们讲到的哪些是光源?钻石是光源吗?黑板上的字能看到是光源吗?小结:光源是指自己能发光,能看到的物体并不一定是光源。
过渡:声音的传播要依赖于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同样光源发出的光也能在空气、水、玻璃等物质中传播,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生:水在水中也能看到物体;空气:看见各种物体;玻璃透过玻璃可以看到物体。
初中七年级科学教案-第4节 光和颜色(区一等奖)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光和颜色第1课时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1
(1)将一束激光射到空气中,观察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径。
(2)将一束激光射到水中,观察激光在水中传播的路径。
(3)将一束激光射到玻璃中,观察激光在玻璃中传播的
图片展示:老师做的实验:光做糖水中不沿直线传播。
思考这是为什么。
生讨论回答。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是按直线传播的。
过渡:科学研究中我们要如何表示光的传播途径和方向呢——光线。
2、光线
(1)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
平行光线
点光源发出的光线
出示图片:灯光的光线
(2)意义:便于描述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
(3)光线是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而画出的带箭头的直线,是表示光的传播的一种方法,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3、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
(1)影子的形成
出示图片:影子
(2)激光准直学生实验
激发思维碰撞
动手画光线,
注意光线箭头
的位置
调动学生主观能
动性,培养动手
实验和观察能力
总结实验结论
让学生掌握光线
的画法
知道光线是光的。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2章第4节 光和颜色教案(一) 浙教版
教学
重难点
1、重点:认识在同一种物体中光以直线传播,并能解释某些现象。
2、难点:太阳光的组成;透明物体与不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
课
堂
教
学
三
个
核
心
设
计
核心提问
1、我们的周围哪些物体能发光?
科学探究:阳光下树荫中的圆形光斑是怎样形成的?
4、课堂小结
(1)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
(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步枪瞄准。激光准直。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解释: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
5、课堂练习
教学反思:
介绍:实像与虚像。
实像一般是倒立的,能用光屏接受到,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虚像一般是正立的,不能用光屏接受到,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5)光的直线传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
3、光速
看看你的记忆能力:光从太阳到达地球的时间是多少?(1、5亿千米)
设问:你认为光与声音的传播速度哪个快?你能用一个自然现象说明你的判断吗?
①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②光在这些物质中是沿什么路线传播的?③光总是沿着这样的路线传播吗?有没有条件限制呢?
交流讨论:根据你的实验现象完成下列各项:光可以发哪些物质中传播?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征?光在这些物质中传播时,是以什么路径传播的?
实验结论: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展示几幅有关光现象的图片,让学生感觉一些有趣的光现象:彩虹、日食、影子、海市蜃楼、筷子为什么在水中会折断等。
设问:你知道这些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吗?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观察教案4 浙教版-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自然科学教案
对环境的观察(四)主题对环境的观察(四) 教案教学内容重点:1.眼睛和视觉2.透镜3.凸透镜成像规律难点:1.眼睛和视觉设想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学生回答:跑回家、找地方躲起来等。
你是怎样做出天要下雨的判断的?学生回答: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生活经验等你感觉到天气骤变以及做出的相应反应是通过身体的哪些器官和系统完成的?学生回答:眼睛、耳朵、大脑、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
和系统完成的?学生回答:眼睛、耳朵、大脑、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
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
那么,人体是如何感知外界环境的呢?知识点一、眼和视觉(1)透镜①透镜由玻璃等透明物质制成,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总是向透镜厚的一侧偏折。
②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如图所示,凸透镜中心的点O为光心,通过光心并与透镜垂直的直线AA’为主光轴。
三条特征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F;称为焦点。
焦点F到光心O的距离叫做焦距(f)。
根据光路可逆,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将平行于主光轴。
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③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如图所示,平行光经凹透镜折射后会向远离主光轴方向偏折。
将折射光线反向延长会交于主光轴上一点,称为焦点,由于没有实际光通过,所以为虚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三条特征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虚焦点F;根据光路可逆,延长线经过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将平行于主光轴;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2)凸透镜成像规律①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要在同一高度上,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②物距指的是物体到光心的距离。
像距是指光屏到光心的距离。
物距、像距与成像的特点之间的关系如下表:物距u 像距v 像的情况倒立或正立放大、缩小或等大实像或虚像应用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放映机、光学投影仪u=f 不成像u<f 不研究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③物距与像距的关系:物距变大,像距缩小,像变小;反之,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光和颜色(1)
课题 2.4光和颜色(1)日期
教学目标1.能从几个物体中找出哪些是光源
2.理解光传播和声音传播的区别:光在同一种透明物体中沿直线传播。
3.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
4.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
5.知道不透明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认识在同一种物体中光以直线传播,并能解释某些现象
2.难点:太阳光的组成;透明物体与不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
课程资源的准备教师准备:图片,幻灯,激光手电筒、全反射器、太阳镜、微机、投影机、
学生准备:太阳镜、激光手电筒、太阳底下树荫下的光斑实验探究、蜡烛、水槽、烧杯、带孔的纸板、厚的玻璃砖、果冻、水、蚊香、可乐瓶
教学预设调控对策
[准备引入]
利用媒体展示有关光的一些图片,在学生欣赏时提问:你为什么能看到这些图片?(因为有光进入了人的眼睛)请你闭上眼睛,你还能看见这些图片吗?(不能)为什么?(光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
)
[课题揭示]我们能看见物体就必须有光从这个物体上射入我们的眼睛。
[新课展开]
一、光源
问:那么光从哪里来?(学生举例)你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能够自身发光)我们把能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我们经常说皎洁的月光,月亮是不是光源?光彩夺目的钻石是不是?为什么?可我们明明看到了月亮钻石了,我们不是说看见物体必须有光从这个物体上射入我们的眼睛吗?(能反射光)
所以月亮钻石包括桌子、椅子也不是光源,我们却能看到它,因为它能反射光,光再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就看到了。
你可以帮它们分类吗?(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观看媒体上播放出的一些物体,判断是否是光源)
展示几幅有关光现象的图片,让学生感觉一些有趣的光现象:彩虹、日食、影子、海市蜃楼、筷子为什么在水中会折断等。
问:你知道这些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吗?
讲述:自然界中有大量与光有关的有趣现象,我们将一一学习。
提问:1.你是怎么来区分白天与黑夜的?太阳光从哪儿发出来的?太阳离我们近吗?那么太阳发出的光是以什么形式传播到地球表面的呢?
2.打开电灯时,整个房间都会亮吗?那么光是怎么从电灯传到各个角落的
演示:用激光电筒,将光的红点射到墙上。
问:你们看到光了吗?看到光传播的路径了吗?你能否作出一种假设,假设光有空气中是以什么路径传播的?
二、光的传播
1.传播途径
举例:你能否举出生活中你曾经能明显地看到过光的传播路径的例子,在什么情况下在光的传播路径中有微小物质存在的环境。
展示图片:
实验探究:要想确切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同学们必须用实验自己去研究,实验中要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2)光在这些物质中是沿什么路线传播的?(3)光总是沿着这样的路线传播吗?有没有条件限制呢?交流讨论:根据你的实验现象完成下列各项:
1.光可以发哪些物质中传播?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征?
2.光在这些物质中传播时,是以什么路径传播的?
实验结论: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践检验:老师准备三张带孔的纸板,中间还栓有细线,下面找一位同学来观察一下灯光,我们看看他看见灯光时细线处于什么状态!
(师生配合演示)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生: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教师演示:将光斜射入玻璃砖,观察光的传播路线。
从而强调“同一种物质中”问:光能否在真空中传播?你能用一事实说明你的观点吗?
2.光线
为了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我们可以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放映机的光束;穿过森林的太阳光束;雾天车灯的光束;雨中车灯的光束;
射击时
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种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做光线。
(板图示范光线的画法)课件展示:光线的表示方法: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和平行光线的表示。
注意,光线是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而画出的带箭头的直线,是表示光的传播的一种方法,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应用吗?
讨论:你们平时整队时,你们需要将队伍排整齐,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判断队伍是否排整齐的?
1.步枪瞄准(展示图片)
2.激光准直
师:有一个问题请大家讨论,凿火车隧道时最怕凿出的隧道不直,用今天的所学的知识有办法解决吗?
电脑展示:激光准直的过程。
教师介绍:在安装北京饭店电梯时,怎样使80多米高的电梯又正又直呢?工程技术人员用一束激光代替了铅垂线。
在激光的帮助下,工程又快又好地竣工了
4.小孔成像
展示小孔成像实验。
小孔成像的性质:倒立的,实像,可以成放大、等大、缩小的像。
实像与虚像:
实像一般是倒立的,能用光屏接受到,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虚像一般是正立的,不能用光屏接受到,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5.光的直线传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
1、影子的形成
展示几个影子图片。
让学生思考能否用光是直线传播的原理来解释。
师: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光学现象,谁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一下?
思考:如光的传播路线是曲线,想想会有影子吗?
怎么样的物体会形成影子呢:
演示:分别将一个玻璃片和一个铁盒子放在了光源前。
观察:哪个物体形成了影子?
想想:两个物体有什么不同?什么样的物体才能形成影子?瞄准,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尖星、缺口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了,这是什么道理?射击瞄准时的基本要领是:左眼闭,右眼睁,透过缺口看准星,对准目标三点成一线.
教师总结:光在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不能达到的区域,便形成了影子。
动画演示,请大家注意观察影子的变化。
问:影子的长度为什么改变了?(动画分步演示说明光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人,在人身后形成影子,人与光源的位置改变,影子长度也在改变。
)
你知道古代的计时方法吗?学生回答。
(古时人们在圆形石板上刻有表明时间的刻度,圆心立一小棍,从日出到日落,小棍的阴影由长而短又由短而长的印在刻度上,由此可标示时间。
“寸阴”即阴影缩短或延长一寸的长度,通常用来表示时间极为短暂,后来人们用“一寸光阴一寸金”来劝导大家珍惜分分秒秒。
)
三、光速
看看你的记忆能力:光从太阳到达地球的时间是多少?(1、5亿千米)
你认为光与声音的传播速度哪个快?你能用一个自然现象说明你的判断吗?
自然现象:在雷雨交加的天气我们往往可以看到闪电、听到雷声,你记得是行先听到雷声还是先看到闪电吗?为什么呢?
讲述:光的传播速度很大,测光的速度是极困难的。
第一个测量光速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但遗憾的是他失败了,后来许多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测出的结果一次比一次准确,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较精确地测定了光速。
现在公认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299792458m/s近似等于3×108m/s
光能从太阳传到地球,说明光能真空中传播。
如果一个飞人以光速绕地球运行,1秒钟内绕地球七圈半。
地球上任意最远的两点之间光走一走只需1/15秒,眼睛眨一眨要1/10秒。
可见光速之大。
光从月球传播到地球只需1.3秒。
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8min到达地球,如果一辆以1000km/h的速度行驶的赛车不停的跑,要经过十七年时间才能跑完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科学探究:阳光下树荫中的圆形光斑是怎样形成的?
课堂小结:
1、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
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步枪瞄准。
激光准直。
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解释: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