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比热容教案2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在本节课中,我将以第一人称,向大家分享我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活动过程。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情境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学习物理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计算器。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境引入:以夏天在户外玩耍为例,让学生感受热量的传递和比热容的作用。
2. 讲解比热容的概念: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比热容的定义和作用。
3. 比热容的计算方法:讲解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示例演示。
4. 实际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并填写实验报告。
6.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比热容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实践情境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学习物理知识。
在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讲解环节,我注重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拓展延伸: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建筑设计、汽车制造、食品加工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对比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探索物质性质与比热容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境引入实践情境引入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比热容》教学设计(2)
比热容》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比热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二、设计思想“比热容”是本章重点内容。
因为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且它又与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三个物理量有关,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
所以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的热量一般不同”,为比热容概念的得出打好基础。
将“探究物质的吸、放热能力”作为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要求学生经历进而建构完整清晰的比热容知识。
本节在设计时根据新课标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趣引新;通过设计实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联系社会生活,拓展升华,来提升学生能力。
考虑到比热容这一节的容量较大,将热量的计算放到下一节中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知道这一特点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使学生从实验中领悟比热容是如何影响物体温度的变化的,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设计、进行实验,让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认识什么是“热岛效应”,并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产生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2)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比热容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规律,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得出比热容的概念并联系社会生活应用其分析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难点:比热容的概念。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 第3节 比热容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一、.比热容的应用
分析:从表中看出水的比热容较大,即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
(1)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用热水取暖。
(2)一天当中沿海地区温差变化较小,内陆地区温差变化较大。
(3)在农业上,人们往往会在傍晚往田里灌水,保护秧苗。
二、.热量计算公式
学生找到铝的比热容是0.88×103J(kg·℃),说明它的物理意义:表示质量是1kg的铝块温度
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进行
新课
小结
练习
板书设计
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0.88×103J。
计算:把质量为2kg、温度为30℃的铝块加热到100℃,铝块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分析:2kg的铝块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
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并完成解题过程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
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案
热量的计算公式:
1、吸热公式:Q吸= cm(t–t0)
2、放热公式:Q放= cm(t0–t)
3、(t–t0)和(t0–t)为温度变化量,可用△t表示,则公式变为:Q=cm△t
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解题
比热容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热容的意义,
2.知道比热容的单位,认识到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之一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相关习题的研究与分析,掌握Q吸= cm(t–t0)和Q放= cm(t0–t)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自然界和生活中与比热容有关的现象,
2、利用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13.3《比热容》教案2
教案:13.3《比热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3章第三节《比热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定义;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3. 水的比热容及其特性;4.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及其比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理解水的比热容特性,能够解释水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3. 能够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并了解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应用,水的比热容特性的理解;2.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计算公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温度计、烧杯、热水、冷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热水袋的使用,引出比热容的概念;2. 讲解:讲解比热容的定义,给出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3. 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并比较其大小;4. 应用:通过实例讲解比热容的应用,如水的比热容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六、板书设计1.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定义;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3. 水的比热容及其特性;4.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及其比较。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定义;2. 根据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计算一个物质的比热容;3. 解释水的比热容特性,并给出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4. 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并说明其差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检查学生对比热容的概念和应用的理解程度,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改进;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比热容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热力学、地理学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应用在上述教案中,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应用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理解比热容特性的关键。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3节比热容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3节比热容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我设计的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3节“比热容”的教案。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比热容概念的同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深入探究比热容的性质。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比热容的概念,了解比热容的测量方法,并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测量方法,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难点:比热容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热水、冷水、加热器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实验记录表、计算器。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热水袋的使用,引发学生对温度和热量的关注,进而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3.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温度变化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并进行比较。
5. 解决问题: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热水袋的使用、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难点:比热容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比热容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验观察环节在实验观察环节,我选择了烧杯、温度计、热水、冷水、加热器等实验器材。
《比热容》教案(优秀6篇)
《比热容》教案(优秀6篇)比热容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教学重难点1.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
2.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一:多媒体展示:炎热夏季的一天傍晚,甲、乙两人在湖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湖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可能岸上、湖中、两者一样三者观点都有,到底哪种观点对呢?从而引入新课。
方案二:出示图片,夏天,岸上的沙子被晒得很烫,而海水却很凉,你有这种感觉吗?你想不想知道为什么?推进新课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探究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是初中物理中比较困难的实验之一,设计和实验操作的难度较大,需要注意及时指导和协助学生,以保证每组学生都观察到相应的实验现象,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
下面对探究的各个环节加以具体说明。
(1)提出问题从生活中学生已经意识到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不同,这里还要把这个比较笼统的问题描述为明确具体的可验证的物理问题。
教师可以予以引导:如果上面两幅图中都是水或都是砂子,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也相等,显然,它们吸收的热量必定相等。
那么,不同物质(如水和砂子),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等时,它们吸收的热量也相等吗?这已经是一个可验证的问题,其中包含限制条件,如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等、不同物质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实验技术条件予以控制和测量,为下面设计实验提供了基础。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升高相等的温度,比较各自吸收热量的多少。
这仅仅是一个实验计划而已,还要具体设计怎样实现这些要求。
具体做法是:不同物质选择水和砂子;质量相等要用天平称量;升高的温度通过温度计测量出来;水和砂子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因此要用两个相同的加热源(如相同的酒精灯,但从安全性考虑,尽量不要用通常的“热得快”等电加热器)。
第三节《比热容》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三) (2)
第三节《比热容》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三)(2)本章在学习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的基础上,把对能量的研究拓展到内能。
第一引导学生学习分子动理论,并进一步通过推理用物质微观结构的知识来讲明宏观现象,为从分子结构观点明白得物体内能的本质打下基础。
引导学生得出内能的概念并进一步探究内能的改变。
从内能的改变引入热量的概念,通过探究来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进一步引出比热容那个物理量。
在此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讲述内能的利用,介绍内燃机的差不多工作原理,并最终得出能量守恒定律。
人教版«16.3 比热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从比热容的简单自然现象开始,对如何运算比热容,以及通过比热容运算热量做了阐述。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尝试用比热容讲明简单的自然现象.●能依照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运算.●了解比热容的概念,明白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讲明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咨询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方法解决咨询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运算.难点:明白得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讲明有关现象.教学器材:水、煤油、两只烧杯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前面的〝?〞,在学生明白得〝水温度升高时吸取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取的热量越多〞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取的热量之间的关系。
进行新课(1)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什么缘故?〔请学生回答〕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介绍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强调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刻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比热容教案 (2)
三、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比热容的概念,会用比热容的知识分析,判断有关问题。
2.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
3.知道热量公式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的实验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查比热容表知道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学习利用物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探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比热容知识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及热量有关计算难点:物质比热容的概念的形成。
【教学器材】电热丝2、烧杯2、水、煤油、温度计2【教学过程】(一)、提问引入提出问题:物体吸热升温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讨论并作出猜想。
(二)、新课讲述一、与物体吸热升温有关的因素物体吸热升温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二、比热容1、实验探究:物体的吸热本领一样吗?师:演示课本图10——14的实验,学生协作。
总结:不同物体的吸热本领不一样,提出比热容的概念。
2、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3、单位:J/(kg·℃)4、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4.2×103J/(kg·℃)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学生查看比热容表,从比热容表了解一些信息,如物质的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5、热量的计算讲解课本例题并导出热量公式Qt∆=cm三、水的比热容比较大的应用师:举例说明水的比热容比较大的应用:暖气中用水作为工作物质、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内陆昼夜温差大、南宁人工湖的意义等小结:1、通过本节课学到了什么?2、比热容的计算【板书设计】一、物体吸热升温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有关。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3节比热容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3节比热容一、教学内容1. 比热容的概念:介绍比热容的定义,以及比热容的单位。
2. 比热容的计算:讲解如何利用比热容的公式进行计算。
3. 比热容的应用:介绍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散热器、汽车发动机等。
4. 比热容的测定:讲解如何进行比热容的实验测定。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热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计算方法,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的测定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夏天用水散热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水散热效果好。
2. 讲解比热容的概念:解释比热容的定义,介绍比热容的单位。
3. 讲解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利用比热容的公式进行计算。
4. 讲解比热容的应用:介绍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散热器、汽车发动机等。
5. 讲解比热容的测定方法:进行比热容的实验测定。
6. 例题讲解: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比热容的概念2. 比热容的计算方法3. 比热容的应用4. 比热容的测定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比热容的概念,并说明其单位。
(2)利用比热容的公式计算一个物体的比热容。
(3)举例说明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比热容是物质单位质量在温度变化1摄氏度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单位是J/(kg·℃)。
(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3)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如散热器、汽车发动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比热容的知识,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热容教学设计精选5篇
比热容教学设计精选5篇比热容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又因为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涉及到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三个物理量,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又是整个教材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a、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b、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c、能用Q吸=cm(t-t0)和Q放=cm(t0-t)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2、过程与方法:a、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b、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等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分析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吸放热的计算。
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热能力的物理量,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生活中应用比热容的知识也较多,是中考中的重要知识点。
突破重点的`思路:从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从中体会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为建立比热容概念奠定基础。
四、教学难点分析难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以及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突破难点的思路: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概念中涉及质量、温度的变化和热量三种概念间的关系,比较难理解,所以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及应用是本节难点。
为突破难点,让学生从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入手,解释其含义,知道它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及应用加深学生的理解。
五、教法学法分析教法:五步探究教学法、实验法、推理归纳法学法:合作交流、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知识迁移法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采用五步探究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利用推理归纳法逐步入深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和计算热量的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认真完成,书写工整,保持作业整洁。
2.小组合作作业要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分工明确,确保研究成果的质量。
3.创新设计作业要注重实用性和创意性,力求解决实际问题。
4.提交作业时,请附上课堂笔记,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温度、热量等基本概念,对比热容的概念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实际应用和实验操作方面,学生们的经验尚显不足,对于比热容的计算和实验探究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观察分析、问题解决等方面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5.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设想:
a.比热容概念的理解:通过实验演示和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从而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b.比热容的计算:结合实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c.实验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研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与比热容相关的生活实例,进行调查研究。例如,研究不同材料的保温杯在保温效果上的差异,探讨比热容在其中的作用。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整理调查过程和结果,形成一份研究报告。
4.创新设计: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设计一个利用比热容原理的创意产品或解决方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设计一个节能保温的烹饪工具。将设计思路、原理和预期效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
d.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
比热容教案(2)
《比热容》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会查比热容表,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会进行物体吸热、放热的简单计算。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有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包括“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两部分内容,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海边的沙子和海水在太阳的照射下,它们的温度不同,从而提出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吸收相同热量升高温度不同的研究问题。
通过实验引出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C所吸收的热量就叫比热容,它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它可用于解释生活中吸热升温的一些现象。
本节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从分析物理事实到抽象出这个概念,再提升到理解这个概念的内涵,其思维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所以比热容概念和应用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为了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可以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写出比热容的计算式,比热容本身也是利用了比值定义法,可以利用前面学过的密度等概念,类比得出计算式,利用C=Q/m A t及其公式变形进行计算也是本节的一个重点。
重点:比热容概念和应用,以及热量的计算。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四、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天平、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温度计、水、食用油、烧杯。
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投影图片:夏日的海滩。
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非常凉爽;傍晚太阳西落,沙子很快凉了下来,而海水却仍然暖暖的。
同样的日照条件,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进行新课一. 家中要烧开水,烧水时间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水吸收热量多少与加热器、水的质量、水的温度变化等因素有关。
如果要研究海水和沙子这两种物质吸收热量温度变化的情况,应如何设计实验?相同规格的加热器每秒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所以实验中用相同的加热器有什么好处?为了使物体均匀吸热,实验中我们利用食用油代替沙子进行实验。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3章 第3节 比热容教案2
名师优秀教案执教者:xx时间:20xx年比热容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过程与方法利用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比热容的理解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刻苦精神。
教学重点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归纳、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比较、归纳、综合法:通过对探究实验的观察、比较、归纳、综合,得出比热容的概念。
教具准备烧杯2个(500ml),电加热器2个,温度计,水,煤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为什么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2.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前面的“?”,在学生理解“水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之间的关系。
3.进行新课(1)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学生回答)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介绍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强调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请两名同学帮助观察温度计,并随时报告温度。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
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
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同。
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棗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第三节《比热容》教案(人教版初三) (2)
第三节《比热容》教案(人教版初三)(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尝试用比热容讲明简单的自然现象.●能依照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运算.●了解比热容的概念,明白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讲明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咨询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方法解决咨询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运算.难点:明白得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讲明有关现象.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前面的〝?〞,在学生明白得〝水温度升高时吸取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取的热量越多〞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取的热量之间的关系。
进行新课(1)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什么缘故?〔请学生回答〕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介绍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强调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刻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请两名同学关心观看温度计,并随时报告温度。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
这讲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
确实是讲,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取的热量是不同的。
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形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样不相同。
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棗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那么,现在我们应该如何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取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第三节比热容教案2.doc
(1)公式:Q吸=cm(t-1());Q放二cm(t()-1)
(2)注意:
1公式中各符号所代表的物理罐;
2(t-tO)和(t()-t)为温度的变化量,也可以用At表示,则公式变为Q=cm
At;
3“升高了”、“升高到”、“降低了”、“降低到”的区別。
解:略
2.把一个质量为100g的铁球放在火炉屮烧较长的一段时间,然后取出铁球, 立即投入质量为200g,温度为15°C的水中,混合后的共同温度为59°CO求火 炉内的温度.(不考虑热量损失)
解:设铁球的质量为ml,比热容为cl,初温和末温分别为tOl、tl,则Q放二cl ml (tOl-tl)
设水的质量为m2,比热容为c2,初温和末温分别为(02、2则Q吸=c2 m2 (t2 -t02)
3时吸收的热量是0.88x10J。计算:把质量为2kg、温度为3()°C的铝块加热到100°C,铝块吸收的热蜃是多
少?
二、进行新课:1.热量计算公式
分析:2kg的铝块温度升高1°C时吸收的热量是0.88x103x2- 1.76x103J
2kg的铝块温度升高1()()°C—3()°C=7()°C时,吸收热量是1.76x1035x70=
因为不考虑热损失,则有Q吸二Q放 即Q放二cl ml(t01-tl) = Q吸=c2m2 (t2-t02)解得
cm(t?t)4.2?103J/(kg??C)?0.2kg?(59?C?15?C)t01?22202?tl??59?C?862?C
3clml 0.46?10J/(kg??C)?0.1kg
3.由于铁块在火炉中烧较长一段时间,所以火炉温度与铁球的初温相同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捉高,很多家庭使川了电热水器.下表是“XX"牌电热水器 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使用J40SHE(—T/R)型号的电热水器,并将热水器装满 初温为20°C的水.[?水=1.0xl03kg/m3, c水=4.2x103J/ (kg-°C)]
比热容教学设计(精选3篇)
比热容教学设计(精选3篇)比热容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比热容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比热容教学设计1“比热容”教学目标a.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b.知道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及其读法c.会查物质的比热表d.能用学的比热知识解释一些常见日常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分析一:比热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
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
分析二:比热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法建议建议一:比热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通过实验总结出来是一个好办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和思考至关重要。
实验前明确实验要研究的是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在实验前要格外强调杯子内的水和煤油质量相同,两个热水器也是完全相同的,这些实验条件对学生正确得出比热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当学生观察到煤油的温度上升得快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并进一步引申到其它物质。
最后引导学生怎样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从而得出比热的概念。
建议二:在介绍比热表时,要教会学生怎样运用比热表,通过比较,指出水的比热较大,为讲解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做好铺垫。
另外,根据水和冰的比热不同,说明不仅不同的物质比热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值也不同。
九年级物理全册13.3比热容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doc
比热容
教学设计
环节
引入新课
教学过程提要
学生要解决的问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题或完成的任务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午晚两个时刻,在相同的FI
照下,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同,它们吸收的热
初步建立从定
性到泄量的学习物
理的方法。
通过生活中常见现
彖,激发学生对物理
学习的兴趣。
(3min)
教法学
法讲授法,自学阅读法
指导
教具
课件,多媒体
准备
量是多少呢?
学生思考:
1. 质量为2Kg 的沸水(100°C)温度降低了 60°C, 水放出了多少热量?
2. 把质量是100g 的铁块放在火炉里相当长的时 间后,取出来立即投入盛有200g 水的杯子里, 水的温度由15°C 升高到59°C,不计杯子吸热和 散失到空气中的热量,求火炉的温度。
(2)物质吸收热 量公式
同理如果用Q 放表示物质放出的热量,
•那么要计算物体降温时放出的热量公式会有什 么不同?
若用At 表示温度变化,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公式如何写?
学生分析推出 Q 吸二
Cm( t-to) Q 吸二Cm( t 0-t) Q=CmAt
二、矢口识.应用
教
学
过
两位学生上黑板 做,其他同学下边 做。
(10min)。
三比热容教案2
第三节比热容教学实录【设计理念】1.本节课首先用“漫画〞创设问题情景,营造积极思维、气氛宽松的质疑环境,寻找提出问题的突破口。
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认识过程。
2.让学生大胆猜想与假设。
本节课我设置了环环相扣的多个问题,问题提出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科学的猜想是许多创造创造的开始。
3.实验过程由学生设计,通过合作进行实验,并从记录分析讨论中学到规律性知识。
让学生经历根本的科学探究实践,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愉悦。
【教学过程实录】一、新课引入师:大屏幕投影一幅漫画:炎热夏天的黄昏,有两个小胖子在海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剧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海中去,乙那么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说明:创设物理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甲〕:在岸上散步凉爽,因为沙石温度低。
生〔乙〕:划船到海中更凉爽,因为水温较低。
生〔丙〕:一样凉爽,因为气温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猜想,到底谁的想法正确呢学习本节知识后你自然会明白。
〔板书课题:三、比热容〕〔说明:制造问题悬念,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进行新课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烧过水,一壶水容易烧开还是半壶水容易烧开生〔齐〕:半壶水容易烧开。
师:将一壶水烧开与烧热,哪个需要时间长生〔齐〕:一壶水烧开需要时间长。
师〔继续提出问题〕: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说明: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并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生〔甲〕: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生〔乙〕: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生〔丙〕:与水的质量、水温升高多少都有关,质量越大、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反驳,对答复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共同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在学生讨论答复的根底上,教师板书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Q吸= c煤油m煤油(t –t1)Q放= c钢m钢(t2 –t)
∵Q吸= Q放∴c煤油m煤油(t –t1)= c钢m钢(t2 –t)
课
堂
小
结
公式:Q吸= cm(t – t0);Q放= cm(t0 – t)
上述计算可以写成一个计算式:铝块吸收的热量= 0.88×103J/(kg·℃)×2kg×(100℃—30℃)=1.23×105J
如果以Q代表物体吸收的热量,c代表物质的比热容,m代表物体的质量,t。和t分别是加热前后物体的温度;通过上面的计算,可以总结出一个由比热容计算热量的公式Q吸= cm(t – t0)。
作
业
设
计
板
书
设
计
比热容(2)
一、热量计算:Q吸= c m(t –t0);Q放= c m(t0 –t)
二、例题分析:例1例2例3
三、热平衡方程:Q吸= Q放
教
后
反
思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利用比热容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现象
教学难点
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及比热容知识的应用
教学方法
分析、讨论、练习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学法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88×103J/(kg·℃),这表示质量是1kg的铝块温度升高1℃
解:(1)水的质量m=?水V=1.0×103kg/m3×40×10-3m3=40kg水吸收的热量Q吸= c水m(t末–t初)=4.2×103J/(kg·℃)×40kg×(65℃–20℃)=7.56×106J
(2)时间t内电流所做的总功W总=Pt=1.5×103W×5.6×103s=8.4×106J
∵有用功W有= Q吸∴Q吸7.56?106J????90% 6W总8.4?10J
课时教学设计
上课时间:第周星期年月日(总第课时)
课题
第三节比热容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与
技
能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意义,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知道比热容的单位。
(2)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过
程
与
方
法
(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如果要计算物体降温时放出的热量,公式就为Q放= cm(t0 – t)。
(1)公式:Q吸= cm(t – t0);Q放= cm(t0 – t)
(2)注意:
①公式中各符号所代表的物理量;
②(t – t0)和(t0 – t)为温度的变化量,也可以用△t表示,则公式变为Q=cm△t;
③“升高了”、“升高到”、“降低了”、“降低到”的区别。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使用了电热水器.下表是“××”牌电热水器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使用J40SHE(—T/R)型号的电热水器,并将热水器装满初温为20℃的水.[?水=1.0×103kg/m3,c水=4.2×103J/(kg·℃)]
试求:(1)把水加热到65℃时,水吸收多少热量? (2)在额定电压下把水加热到65℃,所用时间为5.6×103s,电热水器的效率是多少?
因为不考虑热损失,则有Q吸=Q放即Q放= c1 m1(t01–t1)= Q吸= c2 m2(t2 –t02)解得
cm(t?t)4.2?103J/(kg??C)?0.2kg?(59?C?15?C)t01?22202?t1??59?C?862?C
3c1m10.46?10J/(kg??C)?0.1kg
3.由于铁块在火炉中烧较长一段时间,所以火炉温度与铁球的初温相同
例题1:质量为100kg的钢锭,温度从1.3×103℃降到30℃,放出多少热量?[c钢=0.46×103J/(kg·℃)]解:略
例题2:有一高温物体被投入质量为10kg、温度为20℃的水中,如果传给水的热量是2.73×106J,则水温会升高到多少度?
解:略
2.热平衡方程:冷热物体混合时,达到相同的温度,若不计热量损失,则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一定等于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
解:略
2.把一个质量为100g的铁球放在火炉中烧较长的一段时间,然后取出铁球,立即投入质量为200g,温度为15℃的水中,混合后的共同温度为59℃。求火炉内的温度.(不考虑热量损失)
解:设铁球的质量为m1,比热容为c1,初温和末温分别为t01、t1,则Q放= c1 m1(t01–t1)
设水的质量为m2,比热容为c2,初温和末温分别为t02、t2,则Q吸= c2 m2(t2 –t02)
3时吸收的热量是0.88×10J。计算:把质量为2kg、温度为30℃的铝块加热到100℃,铝块吸收的热量是多
少?
二、进行新课:1.热量计算公式
分析:2kg的铝块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0.88×103×2 – 1.76×103J
2kg的铝块温度升高100℃—30℃= 70℃时,吸收热量是1.76×103J×70 = 1.23×105J
即Q吸=Q放
教学过程设计
学法设计
例题3:把5kg热水和15kg冷水相混合,温度从90℃降低到30℃,若不计热损失,冷水温度升高了几度?冷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解:略
三、课堂练习
1.质量为500g的铝锅中装有2kg的水,把水从15℃加热到95℃时,共需要吸收多少热量?[c铝=0.88×103J/(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