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合集下载

幼儿教师的幼儿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

幼儿教师的幼儿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

幼儿教师的幼儿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肩负着培养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责任。

幼儿阶段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并根据幼儿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感知与认知、情感与社会性、语言与运动。

在感知与认知阶段,幼儿开始通过感官对周围世界进行认知,并逐渐形成对物体、声音、颜色等的感知与辨认能力。

在情感与社会性阶段,幼儿逐渐形成自我认知,并开始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

在语言与运动阶段,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运动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二、幼儿个体差异的存在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心理发展上存在着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表现在认知能力、情感表达、社交技巧等方面。

有些幼儿在感知与认知方面表现出色,能够迅速学习新知识;有些幼儿在社交能力方面较强,容易与他人建立友好的关系。

了解这些个体差异,有助于幼儿教师根据幼儿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

三、幼儿教师的角色与责任作为幼儿教师,他们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引导者和监护者。

他们需要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理发展,并根据其个体差异提供相应的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同时,他们还应该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四、如何应对个体差异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幼儿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

首先,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的行为来了解其个体特点,从而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其次,幼儿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幼儿的兴趣和优势。

此外,他们还可以与其他教师和专家进行交流,分享经验和教育方式,以便更好地应对幼儿的个体差异。

五、培养幼儿教师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应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培养幼儿教师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此外,幼儿教师还应该持续参加专业培训,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

学生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

学生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

学生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学生的心理发展一、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

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两大方面。

认知发展是与人的认知活动及其能力的形成与变化相联系的心理发展。

社会性发展涉及人的情感、个性、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发展。

(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的心理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带有规律性的特点:1、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

2、人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方向性和顺序性。

341-1924) 2作用。

3)4、任准备性原则,就是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况进行新的教学,也称“量力性原则”和“可接受性原则”。

二、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进行了大量的富有创造性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认知发展理论。

1、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皮亚杰认为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其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

心理发展的本质就是个体通过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来实现与环境的平衡。

同化是指当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是指当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不能利用原有的图式接受和解释该刺激,其认知结构由于刺激的影响而发展改变的过程。

图式(schema)是皮亚杰用于解释认知结构的术语,是人们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景而产生的认知结构。

认知发展1、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adapation)。

不管是指向外部的动作,还是内化了的思维动作,都是一种适应。

通过适应达到一种平衡。

2、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随着个体的发展,认知结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质的不同的发展阶段。

心理发展阶段与个体差异

心理发展阶段与个体差异

心理发展阶段与个体差异心理发展是人类在不同生命阶段中,经历着心理、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的变化和成长过程。

心理发展阶段与个体差异是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研究人员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中发现了一些普遍的心理发展规律,同时也发现了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

本文将从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和成人期五个阶段分别探讨心理发展和个体差异的相关特点。

一、婴儿期婴儿期是出生后至两岁左右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儿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接受和理解世界,逐渐形成表情、言语和身体动作之间的联系。

然而,个体在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存在显著差异。

有些婴儿发展较快,能够在早期就开始发出简单的语音或表情,而有些婴儿则发展较慢,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相同的里程碑。

二、幼儿期幼儿期一般指两岁至六岁左右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逐渐掌握语言能力,开始通过言语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幼儿的认知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可以进行简单的逻辑思考和问题解决。

然而,个体在幼儿期的认知和语言发展存在差异。

一些幼儿可能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卓越,能够运用复杂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进行交流,而其他幼儿可能在这方面进展缓慢。

三、儿童期儿童期一般指六岁至十二岁左右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进入学龄阶段,接受正规教育。

他们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合作与分享,并且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然而,个体在儿童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一些儿童可能在学术方面表现出色,善于解决问题和记忆知识,而其他儿童可能更擅长艺术、体育或社交技能。

四、青春期青春期是十二岁至十八岁左右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经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变化,进入到性成熟和身份认同构建的关键时期。

青春期是个体差异最为明显的阶段之一。

一些青少年可能经历早熟,早早进入成熟期,而其他青少年可能相对晚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

五、成人期成人期是十八岁及以上的阶段,个体进入到社会角色和责任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经历职业发展、婚姻和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变化。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1. 1.(2017.广东)小贝在小组讨论中,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往往会因为前面其他人的发言而摇摆不定。

小贝最有可能属于()学习风格。

[单选题] *A.反思型B.冲动型C.场依存型(正确答案)D.场独立型2. 2.皮亚杰认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属于() [单选题]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正确答案)D.形式运算阶段3. 3.(2017.山东)5岁的毛毛第一次参观海洋馆,当他看到玻璃展缸中的潜水员时,大声喊:“看,消防员!”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毛毛的认知过程属于() [单选题] *A.同化(正确答案)B.顺应C.平衡D.组织4. 4.儿童心理的发展总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从机械记忆发展到意义记忆,从喜怒哀乐等一般情感发展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高级情感。

这指的是心理发展的() [单选题] *A.阶段性与连续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正确答案)C.不平衡性D.差异性5. 5.身体发育异常显著,性意识开始萌芽,独立性和判断能力增强,开始要摆脱成人的束缚。

这些特征是人的身心发展处在()的表现。

[单选题] *A.婴儿期B.幼儿期C.青年期D.少年期(正确答案)6. 6.(2014.四川)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是() [单选题] *A. 平衡性(正确答案)B.个别差异性C. 阶段性D.顺序性7. 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收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认知方式称为() [单选题] *A. 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辐合型(正确答案)D.发散型8. 8.尽管个体发展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和优势领域上往往是有差别的。

例如:有的学生反应敏捷,有的学生反应迟钝;有的学生开朗活泼,有的学生沉着内向。

这反映了个体心理发展的() [单选题] *A.不平衡性B.方向性和顺序性C.个体差异性(正确答案)D.协调性9. 9.(2013.山西)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在() [单选题] *A.2岁(正确答案)B.4岁C.5岁以前D. 1-3岁10. 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 [单选题] *A.定势B.最近发展区C.学习迁移D.学习准备(正确答案)11. (2013。

心理发展的差异与教育

心理发展的差异与教育

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差异与教育(一)智能差异与教育1.智能的水平差异:成正态分布。

2.智能的结构差异:①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说。

斯皮尔曼将智力因素分为一般因素,即g因素(一种被用于许多不同任务之中的,单一的智力影响个体所有智力测试)和特殊因素,即s因素(只影响个体在某一种能力测验中的表现)。

②卡特尔的智力因素说。

卡特尔将智力分为:第一,流体智力,是指基于文化无关的、非语言的心智能力,包括空间大小、反应速度、记忆力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下降。

第二,晶体智力,是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不断增长。

③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

吉尔福特将人的智力分为:第一,内容,是指心理加工的信息材料,包括视觉、听觉、符号等。

第二,操作,是指心理活动或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分散等。

第三,产物,是指心理加工的结果,主要包括单元、类别、关系和系统等。

④瑟斯顿的智力七因素说。

瑟斯顿将人的智力分为语词理解、语词流畅、计算能力、机械记忆能力、空间能力和知觉速度七个方面。

⑤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将人的智力分为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和存在智力(关于生与死的考虑)。

每一种智力都是单独的功能系统,但相互作用,产生整体的智力行为。

⑥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三元智力理论是成功智力理论的基础)。

斯滕伯格将人的智力分为:第一,分析能力又称成分亚理论,是指主体有意识地规定活动的方向,以发现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的能力,是唯一一个与传统智力相重合的部分。

第二,创造能力又称经验亚理论,是指超越已知给定的知识和信息并产生出新异而独特的思想能力,至关重要。

第三,实践能力又称情境亚理论,是指适应了改变了的环境以及个体解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发展,与个体隐含的知识数量有关。

3.智力发展的早晚。

个体智力发展有的先天早慧、有的大器晚成。

4.智力由于性别差异也有所不同,但无高低之分。

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总学时:32学时课程类别:公共基础必修课考核方式:考试基本面向:适用于专科体育教育专业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任务、基本要求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教育心理学是体育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

该课程主要阐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该课程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第一,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探索学校教育的心理规律,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为学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第二,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形成现代教育心理观念,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心理学概述、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学习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获得的新观点、概念、原理学习与问题解决、技能的形成、学习的迁移、品德的形成、学习策略、学习动机、教学心理、课堂学习管理、教学评价和教师心理等内容。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展观、学习观与教学观;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个别差异;掌握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并按其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学要求1.了解教育心理学产生、发展的简史。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3.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性质2.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范围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2.教育心理学的诞生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原则2.教育心理学的主要方法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2.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难点: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第二章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一、教学要求1.掌握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2.了解学生在智力、人格和认知方式上的个别差异二、内容要点第一节学生的心理发展概况1.学生的认知发展2.学生的情绪、情感的发展3.学生社会性的发展第二节心理发展理论1.高尔顿和霍尔的先天遗传论2.华生和斯金纳的后天环境论3.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儿童发展观4.维果斯基的社会——历史发展理论5.朱智贤的儿童整体发展理论第三节学生的个别差异1.个性差异2.认知方式的差异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2.了解学生在智力、人格和认知方式上的个别差异难点:掌握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第三章学习理论一、教学要求1.了解学习的一般概念和学习的类型2.掌握行为派和认知派主要的学习理论3.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二、内容要点第一节学习的概述1.学习的一般概念及学生学习的特点2.学习的类型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学习理论1.行为派学习理论2.认知派学习理论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行为派和认知派主要的学习理论2.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难点: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四章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一、教学要求1.理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观和知识的表征的观点2.掌握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条件3.理解概念学习的影响因素和学习过程4.掌握原理学习的方式和教学策略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观与知识的表征1.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观2.知识的表征第二节陈述性知识的获得概述1.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的一般过程2.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第三节、概念与原理学习1.概念学习2.原理学习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观和知识的表征的观点2.掌握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条件难点:1.理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观和知识的表征的观点2.理解概念学习的影响因素和学习过程第五章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一、教学要求1.掌握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条件2.理解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概念3.了解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形成的理论4.掌握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培养方法二、内容要点第一节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概述1.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2.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第二节动作技能的形成1.动作技能概述2.动作技能形成的理论3.动作技能的培养第三节智力技能的形成1.智力技能概述2.智力技能形成的理论3.智力技能的培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条件2.理解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概念3.掌握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培养方法难点:1.掌握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条件2.了解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形成的理论第六章学习策略一、教学要求1.理解学习策略的概念和类型2.掌握主要的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3.掌握学习策略教学的原则和措施二、内容要点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1.学习策略的概念2.学习策略的分类3.学习策略与信息加工过程4.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学习第二节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1.认知策略2.元认知策略第三节学习策略的教学1.学习策略教学的原则2.学习策略教学的措施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主要的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2.掌握学习策略教学的原则和措施难点:掌握学习策略教学的原则和措施第七章学习的迁移一、教学要求1.了解学习迁移的概念和类型2.理解学习迁移的理论3.掌握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二、内容要点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1.学习迁移的概念2.学习迁移的类型3.学习迁移的测量第二节、学习迁移的理论1.形式训练说2.共同要素说3.概括说4.关系说5.认知结构说6.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7.迁移的产生式理论第三节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和教学原则1.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2.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学习迁移的理论2.掌握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难点:理解学习迁移的理论第八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一、教学要求1.掌握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2.了解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能力上的差异3.了解创造力及其有关研究4.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二、内容要点第一节、问题解决1.问题的心理学描述与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2.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能力上的差异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第二节、创造力1.什么是创造力2.创造力的有关研究3.创造力培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方法2.掌握创造力的概念及创造力的培养方法难点:1.掌握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2.掌握创造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第九章学习动机一、教学要求1.了解学习动机的概念和类型2.掌握主要的学习动机的理论3.掌握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途径与方法二、内容要点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1.学习动机的概念2.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3.学习动机的分类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1.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2.人本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3.成就动机理论与归因理论4.自我效能理论与习得性无力感理论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外来动机的激发2.内在动机的激发3.成就动机的培养与归因训练4.消除无力感与增强效能感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主要的学习动机的理论2.掌握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途径与方法难点:掌握主要的学习动机的理论第十章品德的形成一、教学要求1.理解品德及其心理结构2.掌握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3.掌握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4.掌握品德发展的特点和品德培养的方法二、内容要点第一节、品德心理概述1.品德及其心理结构2.品德的形成过程分析3.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第二节、西方关于品德形成的理论1.皮亚杰的早期研究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3.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第三节品德的发展与培养1.道德认识的形成2.道德情感的丰富3.道德意志的锻炼4.道德行为的训练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2.掌握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难点:1.理解品德的心理结构2.掌握品德发展的特点和品德培养的方法第十一章教学心理一、教学要求1.理解教学目标、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能力倾向与教学的相互作用和教学策略的含义2.掌握教学目标的陈述和设计方法3.掌握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和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内容要点第一节、教学的一般过程与教学设计1.教学的一般过程2.教学设计概述第二节、教学目标及其陈述1.教学目标及其分类2.教学目标的明确化3.教学目标的陈述和设计方法第三节、了解学习准备1.学习准备及其主要内容2.学习的最佳时期3.最近发展区与教学4.能力倾向与教学的相互作用第四节、选择教学策略1.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2.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教学目标的陈述和设计方法2.掌握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和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难点:理解教学目标、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能力倾向与教学的相互作用和教学策略的含义第十二章教学评价一、教学要求1.了解教学评价及其类型2.掌握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二、内容要点第一节、教学评价概述1.什么是教学评价2.教学评价的作用3.教学评价的类型第二节、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1.课堂测验的问题类型与编制技术2.测验的准备与实施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难点:掌握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第十三章教师心理一、教学要求1.了解教师的主要角色2.掌握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因素与建立途径3.掌握教师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4.掌握教师应具备的个性品质5.掌握维护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方法二、内容要点第一节、教师的角色1.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形象2.教师的主要角色第二节、教师的威信1.教师威信的概念与作用2.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因素3.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第三节、教师的教育能力1.教师的一般能力2.教师的教学能力3.思想教育与组织管理能力第四节、教师的个性品质与心理健康1.教师应具备的个性品质2.教师的心理健康的问题与维护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因素与建立途径2.掌握教师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难点:1.掌握教师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2.掌握维护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方法第十四章课堂教学管理与监控一、教学要求1.了解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2.掌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心理学现象和管理策略,理解课堂教学监控系统的结构、功能、特性,掌握课堂教学监控的心理要求和满足心理要求的监控策略。

专升本考试教育心理学全部论述题考点

专升本考试教育心理学全部论述题考点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联系实际谈谈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学生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一旦出现了学习困难,教育心理学可采用多种方法,帮助教师来了解困难的原因。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

教师可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坏境等,将这些原则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手段,达到预期的效果。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了可参照的丰富的例证。

有效的教学需要教师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灵活地进行,因为学生、班级、学校以及相应的社会环境各有不同,教学内容、教学时段,教学方法等也各有不同,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是不存在的、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灵活地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应用于教学中,否则,生搬硬套某些原理无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甚至适得其反。

教育心理学并非给教师提供解决一切特定的问题的具体模式,相反,它给教师提供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研究的方法,使教师不仅能够理解、应用某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特定的问题。

2.有的老教师认为自己没有学过教育心理学,上课同样上得很好,所以学不学教育心理学都没有关系。

请就此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原因如下:(1)有些老教师从未学过教育心理学,却可以做好教学工作,是他们在长时间的反复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和摸索的结果。

老教师从不断的教学实践中获得经验和教训,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轻松应对.但是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和反思的过程,耗费时间长,见效慢,如果所有教师都用这种方法来开展工作,将会对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山香教育心理第二章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山香教育心理第二章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一、个体心理发展1、心理发展概念: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个体/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

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注意: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差异性。

二、心理发展阶段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中小学阶段在年龄阶段,主要集中在童年期、少年期、青年初期1、童年期(学龄初期,6、7-11、12岁,小学阶段)童年期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此阶段学习开始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

表现特点:①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为基础。

②自我意识:儿童的自我意识增强,对自我开始有了一定的评价。

③道德:道德概念从直观具体、较肤浅的认识过渡到比较抽象、本质的认识,开始从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来评价道德行为。

2、少年期(“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11、12-14、15岁,初中阶段)少年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表现特点:①总体特点: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维;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③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④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⑤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⑥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

3、青年初期。

(学龄晚期,14、15岁—17、18岁,高中阶段)青年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心理发展概述个体的心理发展心理发展及人生全程发展心理发展的感念: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人生全程发展八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或学龄前期(3-6.7岁)、童年期或学龄初期(6.7-11.12岁)、少年期或学龄中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上)人生全程发展的主要观点:(1)个体心理发展是整个生命历程中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由若干发展阶段构成;(2)发展是多维度、多侧面、多层次的;(3)个体发展由多种因素决定,且存在极大的可塑性。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2. 定向性与顺序性;3. 不平衡性;4. 差异性。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童年期(学龄初期)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

四年级(10-11岁)儿童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仍需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少年期(学龄中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这一时期,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也被成为“心理断乳期”“危险期”。

这一时期,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补充: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过渡性、闭锁性与社会性。

青年初期(学龄晚期)相当于高中时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与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青年,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对未来充满理想。

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教育必须以一定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注意学生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注意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与特点)。

心理辅导员培训基础理论1-3章

心理辅导员培训基础理论1-3章
每一个体在发展过程中都表现出自身的特点,形 成了个体间的差异性。
第二节 学龄前期儿童心理的发展
学龄前期指儿童入学以前的阶段。具体包 括婴儿期和幼儿期两个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经 历着生长发育的第一次高峰。 一、学龄前期儿童的认知发展 (一)学龄前期儿童注意的发展 (二)学龄前期儿童记忆的发展 (三)学龄前期儿童言语的发展 (四)学龄前期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习动机、态度、兴趣、能力的发展
二、初中生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高涨 (二)反抗心理 原因:自我意识的高涨、中枢神经系统的 兴奋性增强、独立意识的出现。 (三)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 具体表现在:情绪的强烈、狂暴与温和、 细腻性共存;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内向性与 表现性共存。 (四)人际交往上的心特点
三、记忆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 程。 (二)记忆的基本过程 1、编码(识记) 2、存储(保持) 3、提取(回忆与再认) (三)遗忘 记忆是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发生了遗忘。 艾宾浩斯首先对遗忘进行了研究并绘制出遗忘曲线。
四、思维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性和间接性 的认识。 (二)思维的种类 (三)常见的思维形式 1、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2、问题解决: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无关信息干扰、思维定势、功能固着、知识 经验等。
二、学龄前期儿童的 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一)婴儿情绪和社会性的最初发展
●婴儿的依恋和婴儿的同伴交往 (二)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 1、自我意识的发展 2、道德认知的发展 皮亚杰是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道德认知问题的心 理学家,他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 道德转化的过程。 3、侵犯行为和亲社会行为 4、性别角色认同和性别化 5、同伴关系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
1. 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方式。 2. 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3. 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 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谢谢!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 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认识
自我意识
自我情感
自我监控
(二) 自我意识的发展
1. 生理自我
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状态。 儿童一周岁末,开 始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生理自我 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2. 社会自我
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
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 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一)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
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威特金 场独立性:知觉方面,依据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
和干扰; 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 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 场依存性:知觉方面,依据外部参照; 认知方面,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 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2. 沉思型与冲动型 深思熟虑; 很快检验假设,报出答案
3. 辐合型与发散型 美国的吉尔福特 辐合型认知方式: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 发散型认知方式: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惟一 正确的答案。
(二) 智力差异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S-B量表)
智力年龄(MA)
智商IQ=
主要内容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1、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0到1岁)、婴儿期(1到3岁)、幼儿期(3到6、7岁)、童年期(6、7到11、12岁,小学阶段)、少年期(11、12到14、15岁,初中阶段,青春期、危险期、心理断乳期)、青年期(14、15到25岁)、成年期(25到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3、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⑴连续性与阶段性;⑵定向性与顺序性;⑶不平衡性;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在发现幼禽的印刻现象时提出“关键期”的概念。

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⑷差异性;4、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⑴童年期(小学阶段)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四年级儿童(10到11岁)的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仍需以具体形象为支柱⑵少年期(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为支柱;⑶青年初期(高中时期)这一时期,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5、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⑴遗传⑵环境⑶教育⑷主观能动性一、心理发展的理论心理发展的理论有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㈡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叫做图式;而人类所有的心理反应归根到底都是适应,适应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同化和顺应。

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他提出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到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思维也开始萌芽,并获得了“客体永久性”概念2、前运算阶段(2到7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早期的符号功能。

《教育心理学》第一二三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学习与学习理论、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解析

《教育心理学》第一二三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学习与学习理论、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解析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可分为关于()两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A.教学与科研B.“教”与“学”C.学生与教师D.课内与课外2.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进行有意传递的信息是()。

A.教学媒体B.教学过程C.教学手段D.教学内容3.()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工具B.教学媒体C.教学环境D.教学设施4.在教育心理学看来,()既是课堂管理研究的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不容忽视的内容。

A.教学内容B.教学环境C.教学媒体D.教学过程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6.1877 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A.乌申斯基B.夸美纽斯C.桑代克D.卡普捷列夫7.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A.康德B.桑代克C.皮亚杰D.夸美纽斯8.()认为教育心理学应该有自己的研究范式,而不是把普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直接进行运用。

与此同时,他重视文化对于人的塑造作用,以及教育教学的主导性作用。

A.桑代克B.杜威C.维果斯基D.加涅9.1924 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A.廖世承B.房东岳C.杨贤江D.潘菽10.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

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C.成熟时期D.深化拓展时期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A.身心变化B.机体变化C.心理增长D.心理变化2.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从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

这是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A.定向性B.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3.在正常条件下尽管个体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减缓,但心理发展是不可逆的,阶段与阶段之间也是不可逾越的。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和个别差异习题答案解析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和个别差异习题答案解析

40.心理学家把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14、15 岁~25 岁属于( C )A.童年期B. 少年期C. 青年期D. 成年期4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B )A.身心变化B. 心理变化C. 心理增长D.机体变化42.我国心理学家将11、12 岁-14 、15 岁的年龄时期,称作(B)A.童年期B. 少年期C. 青年期D. 学生期43.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一般在(B)A.2 岁B.4 岁C.4-5 岁D.2-3 岁44.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A)A.2 岁B.4 岁C.4-5 岁D.2-3 岁45.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是(C)A.2 岁B.4 岁C.4-5 岁D.2-3 岁46.第一个提出发展关键期概念的人是(C)A.美国杜威B. 美国桑代克C. 奥地利劳伦兹D. 瑞士皮亚杰47.少年期是指11、12 岁-14 、15 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A)的特点A.半成熟、半幼稚B. 半幼稚C. 半成熟D. 一般幼稚、一般成熟48.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线路图来,认知发展到(C)的儿童能做到这个程度A.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9.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A)A.自我中心性B.客体永久性C. 守恒性D. 可验证性50.皮亚杰认为11-15 岁的儿童进入到哪个阶段(D)A.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51.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B)A.布鲁纳B. 维果斯基C.桑代克D.劳伦兹52.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 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A)A.自主性B. 主动性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53.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12-18 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时(C)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感54.(A) 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自信、独立性强,善于控制自己A.民主型B. 放纵型C.专制型D.权威型55.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以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和评价是(B)A.自我意识B. 自我认识C.自我体验D.自我监控56.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C)A.1 岁B.2 岁C.3 岁D.4 岁57.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属于(B)A.场依存型B. 场独立型C.冲动型D.发散型58.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强倾向于仔细思考再做出决定,且错误较少,请问他的认知方式是(D)A.场依存型B. 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59.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完成(C)的教学评估项目,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A.50%-60%B.70%-80%C.80%-90%D.85%-95%60.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的智力的总体水平是(C)A.女优于男B. 男优于女C.大致相等D.有种族差异61.以下表述不符合个体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是(D)A.某种能力获得的最佳时期B. 错过这个时期,个体难以获得某种发展C.不可逆转的时期D.0~3 岁的时期62.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 年龄阶段一般是指( B )A.3~6、7 岁B.6 、7~11、12 岁C. 11 、12 ~14、15 岁D. 14 、15 ~17 、18 岁63.维果斯基强调( C )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练习试题[附答案解析]

教育心理学练习试题[附答案解析]

教育心理学分章练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

A、系统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 D)。

A、霍尔(Hall,G.S.1844—1924)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D、桑代克(Thorndike E.L.1874—1949)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 D )。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D、实验室实验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 B )。

A、简便易行B、严格控制C、定量研究D、探讨相关关系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 B )。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试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 B )。

A.自然实验法B.观察法C.实验室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C )。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 B )。

A.学生B.教师C.教D.学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C )。

A.卡普杰烈夫B.苏霍姆林斯基C.乌申斯基D.布隆斯基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13、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 B)。

第二章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第二章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学⽣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意义认知过程是指学⽣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理过程。

认知过程差异包括认知⽅式和认知能⼒等⽅⾯的个别差异。

(⼀)认知⽅式差异认知⽅式:⼜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和组织信息时所显⽰出来的独特⽽稳定的风格。

学⽣间认知⽅式的差异表现在:场独⽴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

1.场独⽴与场依存场独⽴和场依存这两个概念最初来源于威特⾦对知觉的研究。

场独⽴与场依存是两种普遍存在的认知⽅式。

场独⽴性是指很容易地将⼀个知觉⽬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能⼒;场依存性是指在将⼀个知觉⽬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时感到困难的知觉特点。

具有场独⽴⽅式的⼈,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扰;在认知⽅⾯独⽴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平上加⼯,独⽴对事物作出判断。

具有场依存⽅式的⼈,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的依据。

他们的态度和⾃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们,特别是权威⼈⼠的影响和⼲扰,善于察⾔观⾊。

注意并记忆⾔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2.沉思型与冲动型冲动与沉思的标准是反应时间与精确性。

沉思型和冲动型就是指在提供多种选择答案的问题情境中,学⽣对问题解答的速度和准确性⽅⾯的差异。

在有⼏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些⼉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

这种认知⽅式被称为沉思型认知⽅式。

在有⼏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

有些⼉童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这种认知⽅式被称为冲动型认知⽅式。

3.辐合型与发散型据美国的吉尔福德研究,辐合型认知⽅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逻辑规律,缩⼩解答范围,直⾄找到最适当的正确的解答。

发散型认知⽅式则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最终产⽣多种可能的答案⽽不是正确的答案.因⽽容易产⽣有创见的新颖观念。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问题的学科,它的基本内涵包括教育活动的心理过程、心理规律和心理特征。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涵盖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研究过程、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等三个方面,其中涉及到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五个要素。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指导教育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和完善时期等不同阶段。

在研究方法方面,教育心理学有五个基本原则和七种研究方法,包括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等。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特征,它遵循一定的定向性和顺序性。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初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阶段特征,同时受到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教育者应该注意个体差异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关注研究准备状态和关键期等因素。

心理学家XXX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XXX则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自我意识的发展和教育的影响,XXX的心理发展理论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个体的心理发展存在早晚差异、发展水平差异、认知能力的差异、智力类型差异和群体差异等。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了解场独立型-场依存型、冲动型-沉思型、具体型-抽象型、辐合型-发散型等特征差异,以及性格类型差异等。

第三章研究理论研究是指通过经验、实践和思考等方式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研究的内涵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多个方面,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研究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知识性研究、技能性研究、情感性研究等。

学生的研究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比如XXX的研究结果分类、XXX的研究水平分类等。

研究理论可以分为行为主义研究理论、认知派研究理论、人本主义研究理论和建构主义研究理论等不同派别。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习题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习题答案

40.心理学家把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14、15岁~25岁属于(C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4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B )A.身心变化B.心理变化C.心理增长D.机体变化42.我国心理学家将11、12岁-14、15岁的年龄时期,称作(B)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学生期43.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一般在(B)A.2岁B.4岁C.4-5岁D.2-3岁44.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A)A.2岁B.4岁C.4-5岁D.2-3岁45.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是(C)A.2岁B.4岁C.4-5岁D.2-3岁46.第一个提出发展关键期概念的人是(C)A.美国杜威B.美国桑代克C.奥地利劳伦兹D.瑞士皮亚杰47.少年期是指11、12岁-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A)的特点A.半成熟、半幼稚B.半幼稚C.半成熟D.一般幼稚、一般成熟48.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线路图来,认知发展到(C)的儿童能做到这个程度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9.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A)A.自我中心性B.客体永久性C.守恒性D.可验证性50.皮亚杰认为11-15岁的儿童进入到哪个阶段(D)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51.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B)A.布鲁纳B.维果斯基C.桑代克D.劳伦兹52.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A)A.自主性B.主动性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53.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时(C)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感54.(A)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自信、独立性强,善于控制自己A.民主型B.放纵型C.专制型D.权威型55.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以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和评价是(B)A.自我意识B.自我认识C.自我体验D.自我监控56.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C)A.1岁B.2岁C.3岁D.4岁57.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属于(B)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发散型58.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强倾向于仔细思考再做出决定,且错误较少,请问他的认知方式是(D)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59.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完成(C)的教学评估项目,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A.50%-60%B.70%-80%C.80%-90%D.85%-95%60.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的智力的总体水平是(C)A.女优于男B.男优于女C.大致相等D.有种族差异61.以下表述不符合个体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是( D)A.某种能力获得的最佳时期B.错过这个时期,个体难以获得某种发展C.不可逆转的时期D.0~3岁的时期62.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年龄阶段一般是指(B )A.3~6、7 岁B.6、7~11、12 岁C. 11、12 ~14、15 岁D. 14、15 ~17、18 岁63.维果斯基强调(C )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 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

教育心理学-  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

形式运算阶段:11-成年岁
现实性
把这些球放到一个盒子里: 猜猜看,拿到黑球的可能是多少?拿 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少?拿到花球的 可能性是多少?
可能性
假设演绎思维
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阶段论的观点:
1.心理发展表现为连续发展过程中 的阶段性。 2.每个阶段都具有独特的典型特征。 3.各阶段的发展次序的固定性。 4.前后相邻阶段之间具有连续性。
同一机能在发展的不同时间有不同的发展速度; 从身心总的发展来看,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也不 同。
0-6岁 第一发展加
童年期 平稳
青春期 第二发展加
成人期 缓慢
老年期 下降变化
速期
发展期
速期
发展期
一、心理发展概述 3、 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普遍性: 例如民间流传的“三翻、六坐、八爬”
发展进程:例如有的孩子先慢后快 差异性: 发展内容:例如有的孩子语言优势
发展水平:例如有的孩子发展迟缓
一、心理发展概述
4、 心理发展进程中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三)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1.遗传决定论
高尔顿:遗传定律 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詹森:智商80%来自遗传 2.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
华生:“给我12个健全的形体良好的婴儿…”
3.二因素论 施太伦:遗传+环境 吴伟士:遗传 x 环境
4、相互作用论(皮亚杰)
遗传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遗传与环境相互渗透、相互 转化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讨论】你是如何成为现在的你的?
二、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二)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三)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