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常见的修辞及考试类型

合集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中修辞手法的教学要点

中学语文教学中修辞手法的教学要点

中学语文教学中修辞手法的教学要点修辞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修辞手法的教学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明确教学目标修辞手法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和分类;2.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3.能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4.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精选教学内容在修辞手法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等;2.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如比喻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拟人可以使语言具有人格化特征等;3.修辞手法的运用,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如何将修辞手法与语言表达相结合等;4.经典修辞手法的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案例,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修辞手法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案例教学:通过分析经典案例,帮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2.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兴趣;3.情境教学:创设一定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修辞手法的表现形式和作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认知。

四、注重实践教学修辞手法的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修辞手法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2.课后作业:布置与修辞手法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或语言表达,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3.课外活动:组织与修辞手法相关的课外活动,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写作比赛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兴趣;4.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初中语文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古诗词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诗词更加丰富多彩,意境更加深远。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古诗词,了解和学习其中的修辞手法,对于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理解古人思想与文化素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比喻、夸张、借代、拟人、排比、对仗、反问和揭示八个方面,介绍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修辞手法中最常见的一种,通过以事物间的相似之处来进行形象的描述和描绘,以起到表达思想、感情或描述事物等效果。

古诗词中的比喻运用巧妙,极具表现力。

比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白日依山尽”来比喻白天过去和人生短暂,透露出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夸张夸张是通过对事物的描述或描写进行放大,以突出一种效果或者达到夸张的修辞效果。

古诗词中常常使用夸张手法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比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夸张了明月的亮度和寒冷气氛,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鲜活。

三、借代借代是指用一个事物来代替另一个事物,以便将其中的含义或意思表达出来。

借代常常用来揭示作者的情感或者表达某种意境。

比如《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肠断白草青青风”,作者用“肠断”来借代自己的离别之情,用“白草青青风”来借代远离故乡的景象,以此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四、拟人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无形的东西赋予人的意志和行动,使其拥有了人的特征和形态。

拟人手法在古诗词中被广泛运用,使诗意更加丰富和深刻。

比如《春晓》中的“处处蚊子咬”,作者通过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春天鸟语花香,蚊子繁多的景象,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五、排比排比是通过连续使用同样的语法结构和词语,使句子具有鲜明的对比和节奏感,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古诗词中的排比手法非常常见,给人以强烈的语言冲击力。

比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通过排比的手法,使得诗句更加优美、独特和韵味悠长。

初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等

初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等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 理解运用理解运用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判断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其运用的正确与否误。

2、指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指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运用某种修辞手法造句。

、运用某种修辞手法造句。

把握修辞手法的定义、种类、运用效果等。

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语言运用方式。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除此之外,课文里还涉及到的有对比、对比、借代、借代、借代、引用、引用、引用、双关、双关、双关、反语、反语、反语、顶针和呼告等。

顶针和呼告等。

顶针和呼告等。

学习修辞,学习修辞,学习修辞,不要死抠名词术语,不要死抠名词术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并能学会运用修辞手法造句。

《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偶、排比、设问、反问。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

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

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

多种。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初中语文八种常用修辞手法详解(附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种常用修辞手法详解(附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种常用修辞手法详解(附练习题及答案)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小学语文常用必学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一定要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初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

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作用和答题方式定义: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表达效果: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典型例句:(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2)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3)学好考古一定要了解地理吗?一定要。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5)幸福生活是如何得来的?是靠我们的双手创造的!设问:概括该修辞手法表现(引出)的内容+引起思考和注意,兴趣(格式:设问手法引出/强调_______,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3)那怎么是一样的呢?(4)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5)你如果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会做吗?反问: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更有力地强调_____(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发人深省,语气更强烈,激发读者思考.反复定义: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辞格。

表达效果:可以强调、突出重点、渲染气氛;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可以增强叙述的条理性和生动性,可以起到标明层次、段落的作用;可以加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典型例句:(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3)花开花落,她长大了,花开花落,她变美了,花开花落,她更成熟了。

(4)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5)他们的信念是那么坚定,穿过茫茫草原,他们的信念是那么坚定,淌过滚滚波涛,他们的信念是那么坚定,跨过皑皑雪山。

对比定义: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表达效果:突出差异、强化矛盾,使褒贬、好恶之情表达得更为鲜明。

典型例句:(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初中语文总复习专题------------修辞

初中语文总复习专题------------修辞

初中语文总复习专题------------修辞【考点导航】《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

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完整版)初中语文中常见修辞手法口诀

(完整版)初中语文中常见修辞手法口诀

(完整版)初中语文中常见修辞手法口诀
修辞手法是初中语文中的重要内容,它能够让文学作品更加生动、抒情和有趣。

下面是初中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口诀,帮助你记住和理解这些修辞手法。

1. 比喻手法
少用喻,多用它,用的准确,脍炙人口。

2. 比拟手法
明人喻,暗指里,若隐若现,意境出奇。

3. 拟人手法
化物情,示人性,生动形象,读者随。

4. 过分修饰手法
夸张多,颠倒来,让人耳目一新感动颇。

5. 对仗手法
对句通,反复来,平仄对仗,文辞中。

6. 同音手法
音响韵,和谐音,名声显赫,内涵深。

7.排比手法
齐整齐,停顿里,句句有感,效果美。

8.借代手法
别名启,连想起,事物互补,读者喜。

9.反问手法
表疑虑,看深意,问题一出,心生琢磨。

10. 迭用手法
迭叠用,复合词,语言丰富,意境深。

记住这些修辞手法的口诀,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初中语文中的文学作品。

多多练使用这些修辞手法,提升你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回到[^顶部]
[^顶部]: [(完整版)初中语文中常见修辞手法口诀](#-完整版初中语文中常见修辞手法口诀)。

2023年初中部编人教语文常见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2023年初中部编人教语文常见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2023年初中部编人教语文常见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一、命题趋势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修辞方法类的试题主要考查辨析和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

其考查方式以选择题和主观题并存,而且主观题有逐步加大的趋势,更多地结合语言环境进行,把它当作一种语言运用的实际演练。

所以,在学习中重点注意把修辞与句子理解、表达效果结合起来的题型。

二、知识清单与知识总结下面的广告是不是别出心裁呢?好在哪里呢?1. 今年二十,明年十八。

(白丽香皂)2. 我们的香水最能吸引异性,因此随瓶奉送防身手册一本。

(香水)3. 十字路口交通牌:请开慢点吧,我们已经忙不过来了。

(棺材店)4. 本公司负责产品维修的人员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

(洗衣机)5. 一握农行手,永远是朋友!(农业银行)6. 电线杆自卫的时候,也会给汽车和司机带来伤害!(交通安全) 以上这些广告都有一个共同点,你能不能找到呢?修辞手法常见类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对偶、引用、借代、互文、双关(一) 比喻定义: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例1: 太阳像个大火球。

例2: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例3: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朱自清《春》)比喻的类型: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例: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是乙。

例: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例: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题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题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题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比喻。

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2)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解析】【分析】(1)从题目看,这是一首边塞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大雪纷飞的时候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其实是诗人的错觉,夜晚下了一夜的大雪,早晨起来一看,到处银装素裹,树枝上也积满了雪,让人以为是春天里满树盛开的梨花,非常的美丽。

因此这里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2)这是一首送别诗,结合诗歌所写内容分析,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

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据此可概括出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故答案为:⑴比喻。

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⑵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中小学语文16种常用修辞手法汇总

中小学语文16种常用修辞手法汇总

《中小学语文16种常用修辞手法汇总》——掌握语言艺术,提升表达魅力一、比喻——形象生动,寓意深刻比喻是通过将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从而突出被比喻事物的特征。

常见的比喻有明喻、暗喻和借喻,它们让语言充满形象感和艺术性。

二、拟人——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情感拟人是将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的情感、行为或特征,使其具有人的形象和情感。

这种手法能让描述更加生动,增强读者的情感共鸣。

三、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强化表达效果夸张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突出事物的特点,有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程度等。

夸张手法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四、排比——节奏鲜明,增强语势排比是通过将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排列,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五、对偶——形式整齐,意义对称对偶是利用语句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对称或对立的特点,形成一种平衡和谐的美。

对偶句式整齐,韵律感强,易于记忆。

六、反问——无疑而问,加强语气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不需要对方回答。

反问能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情感。

七、设问——自问自答,引导思考设问是自问自答,通过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使内容更加明确,条理更加清晰。

八、借代——以事物特征代指事物本身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能使语言简洁、含蓄。

九、反语——言此意彼,讽刺幽默反语是说出的话与实际要表达的意思相反,常用作讽刺或幽默的修辞手法。

反语能增加语言的幽默感和讽刺意味。

十、对比——凸显差异,突出特点对比是将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以凸显它们的差异。

十一、反复——强调情感,加深印象反复是在文中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或句子,以增强语气,突出某种情感或意思,让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十二、层递——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层递是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将语句按照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轻到重等顺序排列,使表达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考题类型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考题类型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考题类型一、教纲考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中要求:“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

”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的“积累与应用”一项中明确指出:“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二、常见题型: 1、客观题:对下列句子的运用修辞方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 A、晋祠,真不愧为这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比喻) B、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设问) C、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

(拟人)D、千万条腿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2、主观题:⑴仿句型:①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格式梧似,并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绿意。

仿句:我不是矗立在广场中央的高大石像,而是绵延千里的路轨下的一颗小石子??为繁忙的交通运输献上全部的力量。

②、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测试题,既考查学生仿写句式的能力,又考查考生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

分析题干中给出的一组句子就会发现。

第一句的比喻领有下面的三个比喻,四个比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思。

那么仿写的句子也要符合这些条件,另外,所造的一组比喻句都须合理贴切。

⑵情境型:某中学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课堂,要在全校开展一次献爱心捐款、捐物、捐书活动。

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校园标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

解析:这道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材料。

近几年有关修辞手法的试题中,考辨识修辞手法的试题越来越少,考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的试题越来越多。

尤其像这道题,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体现了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的思想,符合素质教育的方向。

参考答案:献上一片爱心,托起一片希望;捐出一本图书,送去一片阳光;捐出一件衣物,送去一份温暖等。

中学语文九种常见修辞方法(通过流行歌曲学习)含教案、学案)

中学语文九种常见修辞方法(通过流行歌曲学习)含教案、学案)

由歌曲看修辞有时读方文山的歌词是一种享受。

强烈的画面感和浓郁的“中国风”,几乎可以被称为一种“音乐文学”,方文山就凭借其独树一帜的文字,促发了音乐创作的另类革命,歌词在他笔下,不再是单纯的流行文化,更是一种文学现象。

方文山究竟是如何创作出这么多动人的“中国风”歌词的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非常善于运用修辞方法,今天我们就试着通过分析方文山和其他词作者的优秀作品,来学习修辞方法。

1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

《爷爷泡的茶》中“陆羽泡的茶,像幅泼墨山水画”之“本体”、“比喻词”、“喻体”分别是“陆羽泡的茶”、“像”、“泼墨山水画”。

陆羽为中国的茶神,他探访各处,深入研究茶艺各个层面,从茶的起源、选择、冲泡到茶具的应用等等,将茶的精神发挥到极致。

由如此大家所泡出来的茶,宛若中国泼墨山水画,颜色虽单一,却拥有细致的风味与丰富的层次。

“本体”即所要记叙、说明的主体;“喻体”是与喻体具有共同类似特点的另一事物,用来说明、形容本体;明喻有“比喻词”例如“像”之类的连接语词。

注意:构成比喻的条件1、本体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分类明喻有比喻词像、似、仿佛暗喻比喻词换成是、变成,或没有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出现喻体2. “比拟”,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

可以把事物当做人来写(拟人法)、把人或物当做另一种事物来写。

(拟物法)在歌词《东风破》中使用了很多“比拟”的手法,例如:“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

”“思念”、“离愁”、等抽象名词,被转化成几乎可以触摸得到的实体,加重了它们所代表的意境重量。

想想,一盏离愁之灯在深夜孤单伫立在窗口,除了孤单,还有苍凉为伴。

与比喻的区别1、《错误》莲花——高洁,美丽,开落,女子容颜老去,莲花如此娇嫩美丽,随着季节的逝去逐渐枯萎,当年如此娇媚的女子啊,在等待中消磨了红颜,凋残了颜色。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解析及其对应例题+阅读中的运用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解析及其对应例题+阅读中的运用

初中语文常见修辞方法及其作用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2.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

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3.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4.对偶: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5.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6.设问:“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作用:引起读者思考。

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7.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打感叹号。

初中语文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类型归纳

初中语文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类型归纳

初中语文九种常见修辞手法初中语文九种常见修辞手法一、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冗长为简洁,化深奥为浅显,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明、深刻的印象。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组成。

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一)比喻的种类(一)比喻的种类(1)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天上的云奇形怪状,有的像奔马,有的像狮子。

例如:天上的云奇形怪状,有的像奔马,有的像狮子。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代乙。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二)运用比喻应注意的问题(二)运用比喻应注意的问题(1)、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两个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别的事物,而且喻体必须常见、易懂,能使人清楚地了解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比喻和被比喻的关系。

喻和被比喻的关系。

、比喻要贴切,紧紧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2)、比喻要贴切,紧紧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比喻要有感情色彩,应当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比喻要有感情色彩,应当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比喻运用不恰当常常表现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喻体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恰当,在运用时应当特别注意避免。

初中语文考试有哪些题型?

初中语文考试有哪些题型?

初中语文考试有哪些题型?中学语文考试题型解析:助力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近年来,初中语文考试在命题方向上不断深化改革,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本文将从教育专家的角度,对初中语文考试的常见题型进行解析,并探讨其综合考查目的和应对策略,借此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基础知识与语言应用:夯牢语文学习的根基1. 字词解释:考查学生对具体字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题目形式包括:词语解释、词语辨析、成语句子修辞等。

应对策略:掌握具体字词的字义、词性、用法,并能熟练运用修辞成语典故。

2. 病句辨析与修改:考查学生对语言规范的掌握情况。

题目形式包括:选择病句、修改病句等。

应对策略:熟悉常见病句类型,并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

3. 语言表达: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题目形式包括:写一段话、写一篇作文等。

应对策略:注重日常积累,掌握写作技巧,并注意书写规范。

二、阅读理解: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拓展知识视野1. 文言文阅读: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题目形式包括:解释词语、翻译句子、分析文章内容等。

应对策略: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熟练掌握句子结构、文言实词虚词,并注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 现代文阅读:考查学生对古代和现代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题目形式包括:概括文章主旨、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写作意图等。

应对策略: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并注意对细节的分析。

3. 诗歌鉴赏: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题目形式包括:分析诗歌的意象、表达诗歌的思想感情、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等。

应对策略:注重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并注意对诗歌语言的深刻体会。

三、写作:表达思想,提升表达能力1. 记叙文写作:考查学生对生活体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题目形式包括: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

应对策略:注重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描写,并注意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表达。

2. 议论文写作: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古文阅读中的修辞手法解析

初中语文古文阅读中的修辞手法解析

初中语文古文阅读中的修辞手法解析古文阅读是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古代文化的学习,可以增加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古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但了解并掌握这些修辞手法对于理解古代文化以及提高阅读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一、象征手法在古代文学中,常常使用象征手法来表达抽象的情感、思想和意义。

通过对象征手法的运用,古文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和感受。

比如《红楼梦》中“湘云如花含露,馥郁可掬”,这里的“湘云”用以象征女孩子的美丽和活泼,通过花的形象表达出她的美丽如花,馥郁可掬。

二、对仗手法对仗是指词语之间在音节和语义上的配对关系。

古代文人常常通过对仗的手法来增加句子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使文章更加美妙动听。

比如《论语》中的“言必信,行必果”就是一个典型的对仗句,在音节和意义上呼应,给人一种平衡和谐的感觉。

三、排比手法排比是指在修辞表达中,将几个相同结构或类似结构的句子、词语或成分连在一起,起到增强语言节奏、加强语气、突出内容的作用。

比如《论语》中的“巧言令色,鲜矣仁;厚积薄发,终亡国”就是通过排比的形式来强调以德治国的思想,使句子更加有力。

四、比喻手法比喻是一种通过运用形象的语言来进行类比的修辞手法。

通过比喻手法的使用,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比如《红楼梦》中“黛玉亦聪明能干,见事如脱图画之意,一一精细”中的“脱图画”就是用来比喻黛玉见事之敏锐、细致入微。

五、夸张手法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事物的程度来达到修辞效果的手法,使文句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西游记》中的“我张家口城楼上出过的猴子,有二三十万之多”这种夸张的表达方式,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具有明显的夸张效果。

六、反问手法反问是一种表达作者观点和情感的修辞手法,通过提出问题,虽然不需要得到真正的答案,但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比如《论语》中的“是仁者乎?吾未见其好也”,这种反问形式将对仁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更加突出了作者对仁的追求。

初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

语文修辞手法是考试时常见的考点,中考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1。

比喻修辞手法及作用:【定义】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把____比作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____(事物)____的特点,流露出作者____的感情。

【例句】: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作用分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

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修辞手法及作用:【定义】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将(事物)人格化,赋予其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____(事物)____的特点,流露出作者____的感情。

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将桃树、杏树、梨树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修辞手法及作用:【定义】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增强作者的思想情感。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

排比修辞手法及作用:【定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初中语文考试修辞和表现手法的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考试修辞和表现手法的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考试修辞和表现手法的答题模板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2.借代:A 引人联想B 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C 在表情达意上更得体、含蓄、别致3.比拟:A 语言生动形象,蕴涵丰富B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印象深刻C 感情强烈,引起共鸣4.夸张:A 突出本质、特征,引人联想B 烘托气氛,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C 感情强烈,引起共鸣5.对偶:A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B 表意凝练,抒情酣畅C 对比强烈,褒贬分明6.排比:A 句式整齐,节奏匀称B 文章贯通,语势强劲C 集中内容,加重感情D 条分缕析,说理严密透彻,抒情酣畅淋漓7.设问:A 提醒注意,引起思考B 突出内容,变化波澜C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D 增强说服力和表达效果8.反问:A 强化语气,强调内容B 增强表达效果,表达强烈感情C 引起思考,余音回荡9.反复:A 写景抒情感染力强B 承上启下,层次清晰C 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10.起兴:A 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B 统摄全诗,引出故事C 激发读者想象D 化实为虚,形象生动11.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表现手法的作用1.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象征、用典、烘托、虚实结合(记忆口诀为:比用对象烘虚实)2.象征:A 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B 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3.衬托:突出事物特点4.先抑后扬:在变化和反差中突出事物特点5.借景抒情:A 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 营造氛围C 委婉含蓄地表达XX 思想感情6.融情于景:A 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 营造氛围,创造意境C 表达XX 思想感情D 含而不露,韵味悠长,使人想象于无穷之境界7.反讽:突出强调,深化主题8.托物言志:A 富有暗示性、朦胧性,意在言外B 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9.虚实相生:A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B 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10.化用典故:A 赋予文章语言的雅趣B 赋予文章铺垫和仿拟对象,增强古今对照的效果C 丰富文章内涵11.意象组合:A 最大限度地增强了诗歌意象的密度和诗歌的力度B 使诗中的意象鲜明突出C 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地和咀嚼回味的余地。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语文学科题库:语文修辞手法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语文学科题库:语文修辞手法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语文学科题库:语文修辞手法
随着教师资格统考省份的不断增加,教师资格证考试实行统考形式必然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在统考形式下,教师资格证考试更加注重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核。

这主要表现为近两年教师资格统考重点考查了主观题。

特别是小学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最后一道教学设计题就占到了40分的分值。

大多数考生普遍反应对教学设计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这里,本店铺教师考试老师将就“教学设计的备考”进行简要介绍。

鉴于大多数考生在教学设计部分会选择语文学科进行作答对象,这里本店铺教师考试老师就重点介绍语文教学设计题目需要必备的知识点。

一般而言,在语文教学设计题目中会涉及三个小问题,即第一个问题主要考核“文本的写作特点”;第二个问题主要让考生写一个“教学目标或重点”;第三个问题主要涉及“教学环节”的设计。

文本写作特点涉及对文章写作结构特点、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段落结构特点等语文常识的考核。

任庆月老师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发现,修辞手法是考试的重点。

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有:
(1)比喻:是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有相似点才能构成比喻,另外比喻就要有本体、喻体和喻词。

(2)对偶:主要针对句子的结构而言,构成对偶的上下句之间必
须字数相同,意思相对或相反,两句才能构成对偶。

(3)反问: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内容,肯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否定的,否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肯定的。

(4)设问:为了揭示下文,强调某种观点而有意提问,自问自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考试题目类型一、教纲考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中要求:“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

”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的“积累与应用”一项中明确指出:“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二、常见题型:1、客观题:对下列句子的运用修辞方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A、晋祠,真不愧为这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比喻)B、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设问)C、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

(拟人)D、千万条腿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2、主观题:⑴仿句型:①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格式梧似,并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绿意。

仿句:我不是矗立在广场中央的高大石像,而是绵延千里的路轨下的一颗小石子——为繁忙的交通运输献上全部的力量。

②、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测试题,既考查学生仿写句式的能力,又考查考生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

分析题干中给出的一组句子就会发现。

第一句的比喻领有下面的三个比喻,四个比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思。

那么仿写的句子也要符合这些条件,另外,所造的一组比喻句都须合理贴切。

⑵情境型:某中学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课堂,要在全校开展一次献爱心捐款、捐物、捐书活动。

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校园标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

解析:这道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材料。

近几年有关修辞手法的试题中,考辨识修辞手法的试题越来越少,考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的试题越来越多。

尤其像这道题,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体现了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的思想,符合素质教育的方向。

参考答案:献上一片爱心,托起一片希望;捐出一本图书,送去一片阳光;捐出一件衣物,送去一份温暖等。

三、试题特点: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修辞方法类的试题主要考查辨析和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

也常将辨析与运用结合在一起,其考查方式由选择题为主体变为选择题主观题并存,而且主观题有逐步加大的趋势。

修辞的应用性较强,在仿写语句、扩展语句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四、考试内容《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

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双关、反语等。

五、【锦囊妙计】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如比喻修辞的定义是: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打比方。

理解比喻的要点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利用它们之间的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就构成了比喻;同类性质的事物不能构成比喻。

其次要把握各种辞格的特征,如排比的特征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且这组语句总是包含三项或三项以上相关的内容,它们的关系是并列的。

同时还要注意辨析对偶与排比、设问与反问、借喻与借代等几组易混的修辞格。

如对偶与排比:对偶是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

对偶与排比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两个……”,一个是“三项或三项以上……”。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是:设问自问自答,答案在问句之处,反问只问不答,答案自寓其中。

六、难点歼灭1、比喻(1)学会辨析比喻句比喻:利用事物的相似性打比方。

比喻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练习:写出下列古诗句中各句的喻体: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落九天。

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向东流。

④天似(),笼盖四野。

比喻特点:①本体和喻体之间不是同类事物②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处③找得到或想得到本体,有喻体。

注意:“仿佛、似乎、像……一样”的词语,未构成比喻关系,就不是比喻句,有的表示推测、想象。

如:1、街上仿佛没有人。

(没有喻体,或者说找不到本体)2、他长得像他哥哥。

(他和哥哥属于同类)3、她像是有心事。

(她不能说是“有心事”的本体,“有心事也不能说是”她“的喻体,”像是“表猜测。

)(2)比喻的分类:明喻:共产党人好比种子。

暗喻:月亮和星星是不用电源的灯。

借喻:我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2、夸张:对事物作扩大、缩小的描述。

注意:夸张有时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融合在一起,连用时要注意辨别不要遗漏。

例:有些树叶掉下来也怕砸碎了脑袋。

太阳刚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3、拟人:把事物写成有人一样的动作和感情。

例: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

4、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意思相系,结构相似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注意:排比常的其他修辞手法结合联用,开头的词语往往相同。

例: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华,给我这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定的春光,一定的清香,一定的暖意。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表述两个相关或相近词。

例:身居斗室,即知天下大事;足不出户,饱览各地风光。

练习:将下列古诗句中的对偶上下句连线:业精于勤荒于嬉雪却输梅一段香落霞与孤鹜齐飞深巷明朝卖杏花万里悲秋常作客行成于思毁于随小楼一夜听春雨望帝春心托杜鹃位卑未敢忘忧国百年多病独登台庄生晓梦迷蝴蝶似曾相识燕归来梅须逊雪三分白事定犹须待阖棺无可奈何花落去秋水共长天一色6、反复:根据表达的需要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

(间隔反复)“岸英!岸英!……(连续反复)反复与排比的区别:排比是把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短语或句子接连说出来,而反复是根据需要,使用的词语和或句子重复出现。

7、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A、自问自答:那是什么呢?是名贵一紫竹。

B、只问不答:我们试想一想,林琴南攻击文学革命的小说,为时并不久,现在哪里去了?8、反问:用疑问的句子表达确定的意思,用以加强语气。

(明知故问,答在其中)那新规划出来的牧场,不就是流动的财富吗?9、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需表达的事物。

A、专用名代替通用名: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诸葛亮代聪明才智的人)B、用事物特征代事物:黄发垂髫(代老人和小孩)借喻和借代的区别:①借代侧重在代替,借喻是一种比喻说明。

②借代侧重于“相关性”(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关性),不能改为明喻,而借喻侧重于“相似性”,可以改为明喻。

③二者可以用能否加“像”字来辨认。

可以加“像”是借喻,不能加“像”是借代。

10、对比:把两种事物或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加以比较。

当面不说,背后乱说。

11、引用:借用名言、谚语、典故。

原文用引号,大意不用引号。

他实在“聪明”得很!六、实战演练例1 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有错误的一项是()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争渡,争渡”运用了反复手法,表现了词人急着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运用对偶手法,描绘了一幅风和日雨、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运用反问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在外服徭役的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字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青山的动态美。

【分析】此题既考查学生对修辞格的辨识,又考查学生对所用修辞作用的理解,是一道修辞方法的综合题。

做题时要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看各自运用什么修辞方法,二要结合语言环境体会所用修辞的作用,甚至结合全文内容去理解。

如A项运用反复修辞,作用理解十分正确,B项是对偶,其作用亦如此。

C项是反问,所表达思想感情是正确的。

最后我们来看D项,“出” 字的确出神入化地写出青山的动态美,但决非是夸张的修辞,而是拟人。

【答案】 D【说明】这类题既应注重修辞的运用,又应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只有两者结合,深入分析,才能做准做好。

应予以重视。

例2 下面句中的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B.南京的“金城”摩托车在广交会上赫然登场。

C.阅览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D.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分析】此题是对修辞方法是否正确运用的考查。

做此题时,必须结合语境去考虑。

如A项运用比喻,将“红润的脸蛋”比喻成“盛开的梨花”,本体与喻体虽然本质上不同类,但二者截然不同的颜色,使二者失去相似点。

因此A项运用“比喻”是不恰当的。

另外三项B、C、D分别是拟人、夸张、反问,运用恰如其分。

【答案】 A【说明】这类题意在考查考生对修辞方法运用能力的测试,要做好这类题,首先要理解语句的含义,其次,选择合适的修辞格来介绍、描述这一事物。

关键就是看这一修辞运用是否合理。

故修辞的运用须紧紧结合语境来判断。

例3 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这是一道仿写题,又是一道运用修辞题。

要做好这道题,既要注意仿写的相关规则:即仿写题也可叫做句式运用题,它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语言表达能力。

做此题又要注意运用修辞,就一分句而言,“你是一棵大树”,“你是一泓清泉”可推测下一句应运用含“是”字的暗喻句;就整句来看,又应运用排比的关联词,“如果……就……”最后还要注意围绕中心去仿写含有两种修辞的句式,即围绕“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这一主题而展开。

若经过这样的思考,就不难了。

【答案】①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绿意。

②如果你是一朵小花,就装着一分春色。

③如果你是一片云朵,就化作滴滴甘霖。

(答案可多种多样,但应注意运用修辞和句式正确。

)【说明】要做好这类题型,除了要掌握好仿写题和修辞的知识,还应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必须注意“观察”语言现象,重视语言积累,重视语感训练,才能更好地学习并运用语言。

例4 对句子修辞方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②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间。

③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④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A.比喻拟人对偶夸张B.拟人拟人对偶比喻C.比喻对偶排比比喻D.拟人对偶排比夸张【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修辞方法的辨别。

①句中把“银波”的形状比作“鱼鳞”,是比喻。

②句中把“根”富于人情味,“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间,是拟人。

③句中把“长城内外”与“大河上下”作对偶,且前一分句与后一分句同样是字数相同,词性相对,意义相近。

④句中把太阳的温度夸大到“火”的程度。

这是把事物夸大的一种,这是运用了夸张。

【答案】A【说明】做这类修辞题目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像上面“分析”的方法,即逐句逐项地分析,直到找到正确答案为止;一种方法是直接筛选法,这种方法是若你一眼看出哪句是何种修辞,就给该句定位,用排除法即可确定,其他选项暂且不再过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