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中图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古代印度,教材主要围绕印度的文明、宗教、社会制度、科技文化等方面进行介绍。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印度河流域文明、佛教、印度教、阿拉伯数字等,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印度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印度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等,对古代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印度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学生熟悉的内容有所不同,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接受。

同时,学生对于宗教、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深入的知识还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获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印度的基本情况,包括文明、宗教、社会制度、科技文化等方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印度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古代印度的文明特点2.印度宗教的起源和发展3.印度的社会制度和科技文化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印度历史文化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印度的历史文化。

4.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2.相关资料和案例3.多媒体教学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印度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印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古代印度的文明特点,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城市遗址等。

让学生了解古代印度的繁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印度的宗教起源和发展,如佛教、印度教的产生和传播。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巩固学生对印度宗教的认识,了解不同宗教在印度的影响。

5.拓展(10分钟)介绍印度的社会制度和科技文化,如种姓制度、阿拉伯数字等。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古代印度》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课,主要介绍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孔雀王朝的兴衰,佛教的创立和传播,以及古代印度的科技文化成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进程,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古代印度的历史可能较为陌生。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呈现和操练环节,教师应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在巩固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拓展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印度文明对后世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深入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孔雀王朝的历史发展,掌握佛教的创立和传播过程,了解古代印度的科技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印度文明的尊重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河流域文明、孔雀王朝、佛教的创立和传播、古代印度的科技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佛教的教义和传播过程,古代印度科技文化成就的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比较教学法:将古代印度文明与其他文明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素材。

3.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印度河流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

简要介绍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引发学生的兴趣。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3课 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3课 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3课古代印度》主要介绍了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等阶段。

本课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印度的宗教、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古代印度的历史文化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等阶段的特点;认识古代印度的宗教、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评价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树立和平、合作、发展的理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等阶段的特点。

2.难点:古代印度的宗教、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2.资料:图片、视频、案例等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展示古代印度的文明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概括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等阶段的特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3课,古代印度古代印度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3课,古代印度古代印度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3课,古代印度古代印度教案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古代印度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印度发展的基本线索;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并了解它对印度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了解佛教的创立及传播;通过对种姓制度的分析,提高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识读地图《古代印度示意图》,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印度文明的主要成就,欣赏古代印度人民的创造力。

森严的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和发展。

种姓制度的影响教师多媒体展示《西游记》的相关图片。

师:在座的同学都知道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全书主要讲述了美猴王孙悟空和八戒、沙僧如何护送唐僧,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而其中唐僧的原型就是唐朝著名的高僧——玄奘。

公元627年,年仅25岁的玄奘踏上了西去佛国取经的道路,这一路没有后人所编撰的孙悟空、八戒和沙僧。

只有一人一马,长达17年的艰难跋涉。

而他前去的地方就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印度。

岁月荏苒,古印度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古印度深邃、神秘的面纱,走进这千年古国。

知识点1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印度半岛地形图师:其实古代印度与咱们现在的所说的印度国家并不是一个概念。

古代印度不是一个国家概念,而是一个地理概念,指的是今天的南亚次大陆,也就是图上的印度半岛。

教师多媒体展示:“次大陆”含义:面积比洲小,在地理上或政治上有某种程度独立性的陆地。

设问:为何这块区域被称为“南亚次大陆”呢?学生思考,回答。

(参考答案:因其位于亚洲南部,且北面有高耸的喜马拉雅山,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靠印度洋,三面环海,在地理上形成一个单独的区域,故称南亚次大陆。

)教师多媒体展示:古代印度图、哈拉巴遗址图片、摩亨佐·达罗遗址图片师:如果说古印度文明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那他的光芒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被人们发现。

1856年,英国人修建西北印度铁路时,在哈拉巴村发现许多坚硬整齐的窑制砖块,这一发现引起了考古学家们的注意。

《古代印度》教案

《古代印度》教案

《古代印度》教案《古代印度》名师教案一、课标内容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二、学情分析印度对同学来说并不生疏,近年来电视剧、电影中有关印度的故事不少。

但是同学对于印度文明的产生,种姓制度等并不认识。

因此,对于这些,通过让同学课下搜集材料,课中举行史料分析,让同学对这部分内容有充分的了解。

三、教学预备1.登陆优教同步学习网,在同步备课下,设置版本章节,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人教版;2.在课程名目下挑选第3课古代印度;3.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扫瞄《古代印度》名师教案;4.在课前预习——名师预习,将《古代印度及》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同学并提示同学在我的作业中查收完成学习;(或者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下将WORD版本课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同学。

)5.在同步备课——课堂教学——名师课件下,对应本课名目下查看本课名师课件,并将本课名师课件一键加入我的课件。

6.在同步备课——随堂训练——名师训练下,对应本课名目下查看本课互动训练、提升检测试卷。

7.授课预览处XXX进入授课端名师课件或我的课件中举行预览。

注重要在授课端挑选本课的对应名目。

四、教学目标1.核心素质: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质分离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察视频、课堂探索研究的方式,举行问题探索教学,以此培养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使其历史学科核心素质的养成。

2.学习目标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识记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印度文明遗址名称、种姓制度的内容、佛教创立的时光、地点、创始人、教义等基本史实。

目标2:联系所学,比较亚非文明古国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相同之处即对古代亚非文明的影响;目标3:简述印度文明兴起、强盛、衰落的过程;目标4:识记印度种姓的内容与等级特点,并分析其影响;(重点、难点)目标5:从佛教产生的背景、教义等方面,分析佛教快速进展和传扬的缘由。

(重点、难点)五、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展示电视剧《西游记》剧照学生们,《西游记》中唐生师徒要去哪里取真经呢?他们信奉的是什么教派,该教派是如何产生的呢?2.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同学学习。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古代印度》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从古印度的历史背景、文明成就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旨在让学生了解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古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了解古印度的文明成就,认识到古印度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古印度历史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知识盲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印度的历史背景、文明成就以及社会制度,认识古印度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印度文明的尊重和理解,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文明成就以及社会制度。

2.教学难点: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PPT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等。

3.教学参考书目: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展示古印度的美丽风光和文明成果,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古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文明成就以及社会制度,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呈现的素材,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古代印度》是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课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印度河流域的城镇和农业、古印度的政治制度、宗教文化以及与中国的文化交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古印度文明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体系去理解和掌握古印度文明。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地理位置等细节可能容易混淆,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印度文明的基本情况,包括其发展、政治制度、宗教文化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印度文明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印度文明的基本情况,包括其发展、政治制度、宗教文化等。

2.难点: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古印度文明的基本情况。

2.互动式教学: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课,了解古印度文明的相关知识,准备教学PPT等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古印度文明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埃及、古希腊等文明,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PPT等资料,展示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印度河流域的城镇和农业、古印度的政治制度、宗教文化等。

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了解古印度文明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通过回答问题,学生巩固对古印度文明的理解。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和文化;2. 理解印度教、佛教、婆罗门教的起源和发展;3. 掌握阿育王的治理原则和政绩;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印度的历史和文化;2. 印度教、佛教、婆罗门教的起源和发展;3. 阿育王的治理原则和政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视频短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阿育王的治理被认为是古代印度的黄金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哪些成就?2. 学习印度的历史和文化(25分钟)2.1 印度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教师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基本情况。

2.2 古印度的政治制度教师让学生了解古印度的政治制度,包括吠陀时期、摩揭陀王朝、孔雀王朝等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点。

2.3 古印度的文化特点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视频短片等方式介绍古印度的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文化方面的特点和成就。

3. 学习印度教、佛教、婆罗门教的起源和发展(40分钟)3.1 印度教的起源和发展教师简要介绍印度教的起源和发展,包括阿耨多伽神话、吠陀文献、吠陀教等内容。

3.2 佛教的起源和发展教师简要介绍佛教的起源和发展,包括释迦牟尼的生平、四谛八正道、三宝等内容。

3.3 婆罗门教的起源和发展教师简要介绍婆罗门教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婆罗门阶层的兴起、维达文献、吠陀时期的宗教信仰等内容。

4. 学习阿育王的治理原则和政绩(35分钟)4.1 阿育王的生平和治理原则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视频短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阿育王的生平和治理原则,包括打破种姓制度、重视农业、建造渠道、修建道路等内容。

4.2 阿育王的政绩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视频短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阿育王的政绩,包括统一印度、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福利、追求和平等内容。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出古代印度的历史和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古代印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传统宗教和文化,了解古代印度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逻辑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讲解、讨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地理特点;2. 印度的传统宗教和文化;3. 古代印度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特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印度地图,让学生找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并与中国进行比较。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印度的了解程度,以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授(15分钟)1. 通过讲解和图文展示,介绍印度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地理特点。

2. 讲解印度的传统宗教和文化,如印度教、佛教、瑜伽等。

3. 讲解古代印度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特点,如吠陀时代、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孔雀王朝等。

三、合作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宗教或文化进行深入研究。

2. 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在图书馆或网络上查找资料,了解选定宗教或文化的起源、主要信仰和传播等。

3. 小组成员在一起分享所得,进行讨论和交流,形成小组汇报的内容。

四、小组汇报(15分钟)1.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研究的宗教或文化。

2. 汇报内容包括:宗教或文化的起源、主要信仰和传播等。

3. 全班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补充相关知识。

五、深化讨论(15分钟)1. 让学生思考印度的宗教和文化对印度人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宗教和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启示。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以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引导学生思考所学知识对于理解印度和世界历史的重要意义。

七、课后拓展1. 学生可以选择阅读与印度相关的书籍或文章,进一步了解印度的历史和文化。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教学任务】教材分析:《古代印度》首先介绍了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经历了早期文明,雅利安人统治时期,到孔雀王朝统治时期达到了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在古代印度文明的这一发展历程中,有两个核心内容,一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建立的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是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学情分析:近年来描写印度的影师文学作品不少,加上地理课的学习,学生对印度有大致了解,也较感兴趣;但对于印度文明如何产生、种姓制度等内容较为陌生。

初三的学生已具备基本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能力,也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

教学重点:种姓制度、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佛教的传播。

教学难点:种姓制度的影响。

【教学流程】1、教学设计2、设计意图3、情境引入展示印度国徽中的元素阿育王石柱中的牛像,以及漫步在街头、有着漂亮装饰的神牛,说明印度神牛的地位崇高。

为何印度人民会如此崇拜牛,印度文明是如何起源又如何发展的?让我们一起走入《古代印度》。

攫取印度中社会现象——对牛的崇拜,结合现实问题,引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说明古印度的地理范围)一、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通过北部的开伯尔山口,到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定居。

1.展示印度地图,引导学生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分析印度的地理环境特点,并分析印度的地理环境对印度文明的影响。

(优渥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有利于早期文明的诞生。

)2.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展示图片)在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前,早在公元前23世纪就已经出现文明,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后来却突然消失了。

3.雅利安人的统治——种姓制度(1)提问:作为人口、外貌相差甚远的雅利安人应当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2)用图示讲解种姓制度的内容及特点。

(3)以舞王湿婆像说明为何这种不平等的制度得以在印度存续。

(4)以印度神牛地位提升说明种姓制度的影响。

(5)设计环节:假如你生活在种姓制度中,你是怎样的感受。

第3课 古代印度优质课教案

第3课 古代印度优质课教案

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教材分析《古代印度》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上第3课,新的部编教材对世界古代史的内容进行了较大的重编.原人教版教材利用一节课讲述了除中国之外的亚非三大文明古国,而新教材则将其编为一个单元,分三课时,分别讲述了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三大文明古国的历史.古代两河流域是本单元的第3课,也是世界古代史的第3课.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森严的种姓制度;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三部分内容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古代印度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人类古文明;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创立的影响至今的一种制度;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就,佛教诞生在古代印度,是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根源的,种姓制度就是其社会根源.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者是初三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初中生活,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新的成长,精力旺盛,独立性增强,接受新知识和独立学习能力也趋于成熟,完全具有独立阅读教材,理解基础知识的能力。

但他们还是一群十五六岁的少年,精力充沛,但不耐久;活泼热情,但不深刻。

所以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持久的注意力,本课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课堂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

充分利用古代印度文明的魅力—阿拉伯数字的产生;种姓制度的严格规定;佛教艺术的神秘广博等等,吸引同学们的兴趣。

在学习方法和技能方面,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和历练,掌握了初步的历史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练习了合作探究的方法,这为学习本课基础知识和探究综合题目提供了条件;但鉴于同学们历史综合概括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欠佳,因此本课在安排自主学习和探究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提供大量课外史料,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古代印度文明的先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目标,更好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初步了解印度,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古代印度》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等阶段。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印度的宗教、文化、社会、政治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进程,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及其特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背景,掌握其发展脉络,并引导学生理解古代印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掌握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等阶段的特点;了解古代印度的宗教、文化、社会、政治等方面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古代印度的成就,激发学生对历史文明的尊重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的特点;古代印度的宗教、文化、社会、政治等方面的情况。

2.教学难点:古代印度的宗教观念、社会制度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古代印度的历史特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史料分析法:运用历史史料,让学生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事实,增强学生的历史实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PPT课件。

3.资料:相关的历史史料、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印度河流域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然后进行简要的讲解,呈现古代印度的历史进程。

2019年秋中图版(2019)历史九年级上册课件:第3课 古代印度(共20张ppt)

2019年秋中图版(2019)历史九年级上册课件:第3课 古代印度(共20张ppt)
夜盲症,缺乏 维生素C 会引起坏血病。
练 习 1.下列特色美食中富含糖类和油脂的是( B )
A.烤大虾
B.奶油玉米
C.什锦水果 D.烤蒜苔羊排
练 习 2.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醋作为酸味剂
C.甲醛作为防腐剂
D.小苏打作为膨松剂
练 习 3.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③考虑到营养均衡,把榨好的蔬菜汁放在面粉中和面,做成口味独特、营养丰富的 蔬菜馒头,这种馒头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糖类和 维生素 。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日常生活中常用 肥皂水 来区分硬水和 软水,可用 煮沸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1.人体中的元素包含 常量元素 和 微量元素 ;某人发现患了骨质疏松症,可能 是缺 钙 所致。
1.人类的六大基本营养素包括 蛋白质 、 糖类 、 油脂 、 维生素 、 无机盐 和 水 ,其中 蛋白质 、 糖类 、 油脂 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
2.蛋白质是由多种 氨基酸 构成的复杂化合物,也是构成 细胞 的基本物质,每 克蛋白质完全氧化放出约 18 kJ 的能量。 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 能使蛋白
课后练案
4.古印度有着悠久深厚的文化内蕴。某班级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印度 历史,涉及到“种姓制度”时,哪一句台词是不正确的?( )
A.“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C 却屈居
第三等级。” B.“我爱慕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却不能
步入婚礼殿堂。” C.“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整个国家唯我独尊!” D.“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
2.常见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 淀粉 、 蛋白质 等;常见的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有 棉花 、 羊毛 和天然橡胶;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合成材料有 塑料 、 合成纤维 和合成橡胶等。

2019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中图版

2019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中图版

第3课古代印度1.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印度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

2.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印度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

种姓制度、佛教正确认识种姓制度情景导入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你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吗?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西天”是现在的哪里?“西天”就是现在的印度。

今天的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各方面的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古代的印度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学习古代印度。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知识点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__南亚次__大陆。

2.河流:__印度河__、__恒河__。

3.出现国家时间:__公元前1500年左右__。

4.鼎盛时期:__孔雀王朝__统治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首都是__华氏城__。

知识点二森严的种姓制度5.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__种姓制度__”。

6.四个等级:最高等级是__婆罗门__,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__刹帝利__,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__吠舍__,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__首陀罗__,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知识点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7.时间:__公元前6世纪__;创始人:__乔达摩·悉达多__。

8.教义:提出“__众生平等__”,宣扬“__忍耐顺从__”。

9.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

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到中国__新疆__,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__朝鲜__、__日本__和越南等国。

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__柬埔寨__等国。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阅读教材P10,说说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哪些。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课古代印度教案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课古代印度教案
2.认识等级制度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工具;认识佛教的教义。
3.通过分析等级制度、佛教的内容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教师导入,学生倾听思考回答
教师出示学习任务
学生按任务要求学习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探究
三新课探究
板块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历史教学设计周课时:2.1
科目
历史
班级
八年
教师
徐思远
课题
第三课古代印度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古代印度的早期文明、雅利安人的入侵、种姓制度、佛教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
认识等级制度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工具;认识佛教的教义。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通过分析等级制度、佛教的内容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教分
材析
(1)以上材料是古代什么地方的法律条文?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存在哪几个等级?此等级制度在历史上称为什么?
教师及时关注并点拨
学生完成任务
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课堂练习
课后活动题。
教师出示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
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学以致用








重 点
等级制度、佛教的兴起。
难 点
等级制度的实质与佛教的教义。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中图版2018-2019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课件(1)

中图版2018-2019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课件(1)

古印度
前2318世纪
尼罗河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印度河
文明的代表 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
种姓制度
14
D 1.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 是( )
A、
B、
C、
D
15
2.古印度社会有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高高 在上的是“婆罗门”和“刹帝利”,而“吠 舍”和“首陀罗”社会地位低下,这种制度
C 被称为( )。
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10
实质:
是贵族统治的工具, 是为保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
影响:
随着印度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
逐渐成为社会前进的障碍,激化了社
会矛盾。种姓制度虽已废除,在当今
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11
目标导学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齐天大圣孙悟空 辅佐他的师父唐僧到西天取经,实际上就是到 印度研究佛经。那么,佛教的创始人是谁?想 想为什么佛教能广泛传播?
4.基本统一: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阿 文育 明王 鼎盛古时代期印度
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 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7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建立者: 雅利安人
2.内容:
嘴 手
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婆罗门
刹帝利
统治阶级

吠舍

首陀罗 被统治阶级
8
印度的种姓制度
等级名称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第一等级婆罗门
12
三.佛教的创立
1.创立时间: 公元前6世纪 2.创立者: 乔达摩 . 悉达多(“释迦牟尼”) 3.教义: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4.传播: 北线:传到中国、朝鲜、日本、越南 (公元前3世纪) 南线: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印度》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印度》教案

第3课古代印度【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印度发展的基本线索;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并了解它对印度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了解佛教的创立及传播;通过对种姓制度的分析,提高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识读地图《古代印度示意图》,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3.了解古印度文明的主要成就,欣赏古代印度人民的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种姓制度,佛教产生及教义。

难点:种姓制度影响,佛教产生背景。

【教学方法】读图学史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吧,《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历经艰难险阻去西天取得真经,所谓“西天”就是古代印度,为什么去印度取经呢?古印度文明又是如何诞生的?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古代印度。

自主学习1.古印度具体位置位于哪里?2.结合教材内容,简单介绍古代印度文明。

3.孔雀王朝统治时期的印度概况如何?4.印度种姓制度分为几个等级?各等级的主要职责是什么?5.种姓制度有什么特点?6.说说佛教的诞生时间、地点、创始人、教义及传播路线。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 展示图片:看图说一说古印度的地理位置。

结合教材内容,简单介绍古代印度文明早期遗址。

2.展示图片:历史上征服古代印度的外来居民是什么人?简要说说他们的统治。

古代印度在鼎盛时期有哪些表现?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两个地区产生了古代印度早期文明,这个文明一度繁荣,后来因为不明原因衰亡。

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建立许多奴隶制小国。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实现统一,古代印度文明进入鼎盛时期。

过渡:上节课中,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而印度的雅利安人在征服过程中也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指造物主)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的口、双手、双腿和双脚相应地制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国王)应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义务,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这个世界动摇。

部编九上历史3. 古代印度教案

部编九上历史3. 古代印度教案

第3课古代印度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教学难点:印度的种姓制度的影响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河南洛阳白马寺据史书记载,公元64年,东汉明帝夜梦金人飞入殿中,大臣解释说是西天的佛。

明帝于是派人西行求佛。

使者遇到两位印度僧人,求得佛经、佛像,一同回到洛阳。

明帝下令修建寺庙,让僧人译经。

因当时用白马驮载经书和佛像,故该寺名为白马寺。

这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古代印度文明。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一)自然环境1.教师提问: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古代印度》,找出古代印度文明的大致位置,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说一说其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提示:古代印度在地理位置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这里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终年气温偏高。

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河水一部分来自高山冰雪融水,一部分来自季风降雨,水量丰沛。

良好的农耕自然条件,保障了人们稳定的衣食之源,从而创造了古代印度文明。

2.活动与探究:阅读教材P14课后活动2关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的地图,结合地图回答:(1)按从左至右的顺序写出古代文明的名称,并写出它们产生的大致时间。

(2)这些古代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为什么?提示:(1)古埃及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古印度文明,约公元前2300年;中国文明,约公元前3000年。

(2)大河流域。

北纬20°—北纬40°。

原因:大河流域气候温和,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有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文明历程1.学生自学:阅读教材“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一目,了解古代印度的基本历史沿革。

提示:①以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为代表的早期文明;②雅利安人建立的奴隶制小国;③孔雀王朝和孔雀王朝之后的古印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古代印度
1.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印度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

2.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印度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

种姓制度、佛教
正确认识种姓制度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吗?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西天”是现在的哪里?
“西天”就是现在的印度。

今天的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各方面的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古代的印度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学习古代印度。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__南亚次__大陆。

2.河流:__印度河__、__恒河__。

3.出现国家时间:__公元前1500年左右__。

4.鼎盛时期:__孔雀王朝__统治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首都是__华氏城__。

知识点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5.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__种姓制度__”。

6.四个等级:最高等级是__婆罗门__,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__刹帝利__,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__吠舍__,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__首陀罗__,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知识点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7.时间:__公元前6世纪__;创始人:__乔达摩·悉达多__。

8.教义:提出“__众生平等__”,宣扬“__忍耐顺从__”。

9.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

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到中国__新疆__,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__朝鲜__、__日本__和越南等国。

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__柬埔寨__等国。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阅读教材P10,说说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哪些。

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

2.古代印度在鼎盛时期有哪些表现?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①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②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③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3.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

你知道有哪些吗?
“阿拉伯数字”、佛像艺术等。

古代印度的佛像艺术对中国影响巨大,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都深受印度佛像艺术的影响。

探究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在古代印度的城市里,经常会听到一阵阵敲击瓦罐的声音,路上行人就会像要避开瘟疫一样纷纷躲在路旁。

这是为什么?
同样是人,他们却要远离城市居住;同样是人,他们却被看成是不可接触的“贱民”。

就连死了,也要埋到人迹不到的地方。

这是一种什么制度,为什么会延续到今天?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

(1)材料反映了印度社会制度有什么特点?
实行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2)说说种姓制度的特点。

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种姓制度有什么影响?
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探究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阅读教材P13,回答下列问题。

(1)佛教创立的时间、创始人。

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

(2)佛教为什么能够很快发展壮大,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由于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因此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3)简要说说佛教的传播情况。

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

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

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四)归纳总结整体感知
(五)课堂检测巩固新知
见本书对应练习。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教学中,我主要围绕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和传播展开教学。

学生在本课学习
中能够积极探讨问题,在合作与分享中获得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