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的传统节日

合集下载

侗族节日:侗族吃新节(中国传统节日)

侗族节日:侗族吃新节(中国传统节日)

侗族节日:侗族吃新节(中国传统节日)侗族节日以侗年最为隆重,其次是一年一度的吃新节。

亦称“新米节”。

“吃新节”是侗族古老的传统节日。

盛行于南北地区,各地吃新节的时间和仪式虽不尽同,但不同的形式,共同体现了侗家人虔祭祖的心理。

吃新节不公是祭祖节,也存在着农事丰庆的复合内容。

北部地区北部地区,有些村寨以农历六月交小署后的第一个“卯”日为“吃新节”,有的则在七月“寅”或“卯”日举行“尝新”仪式。

过节之前,由家族中的妇女依长房二房的顺序排列到河边将竹筒、水桶、粽粑叶、干蕨菜、糯米、高梁等物洗净。

回家将蕨菜、糯米、高梁与盐巴拌匀腌入坛中备用,并用刚从井里担来的“新水”泡糯米蒸熟酿制甜酒。

这天宴食以鱼为菜肴,还炖一鼎罐不放盐的包谷和瓜菜。

节日那天,火塘边的方桌上摆着满盛糯米饭的长凳,饭上盖四张云南叶(接骨丹),桌边置一长凳,凳上按一定距离给各房摆若干张云南叶。

叶上放一堆糯米饭。

并加三节未出穗的禾苞和四尾鱼,两碗煮烂的瓜菜和两碗甜洒,以及干蕨菜拌和糯米、高粱制成的腌菜。

旁边放上一双实心竹制的新筷子。

摆放完毕,开始祭供祖先,先由年龄最大者烧香化纸祈祷祖先英灵。

品尝各种饭菜,接着,按各房长次的顺序入席吃祭供的新食,共同祭祖宗。

南部地区南部地区吃新节,有的在六月十二,还有的在七月初二、初四、初七和七月十四,以及八月初一等不同日子。

从江的侗族吃新节多在七月上旬或中旬。

前一天,由妇女们到河边将炊具洗净。

席上的菜肴以鱼为主,筷子全是以山上刚砍来的实心竹所制,并以未出穗禾苞或用笋壳叶包成的糯米饭表示新米饭祭祖先。

房屋门一律敞开,以让祖先英灵同来吃新,凌晨天未亮时,走廊上香烛灯米通明,全家晨宴祭祖。

宴罢,男人们便去宰牛备为待客荤菜。

敞门待祖习俗反映了古人在节后中的幻觉心理所产生的祖公门现象。

吃新节的庆贺活动,有对唱大歌、斗牛等,但从江县的岜扒寨有支侗家人为纪念其祖上迁徙的辛酸,于半夜里打着火把,背着行李离开家,摸仿爬山水的仪式。

侗族传统节日文化大全(这些节日你听过没)

侗族传统节日文化大全(这些节日你听过没)

侗族传统节日文化大全(这些节日你听过没)概述:每个民族的节日都有不同,侗族也不例外,有很多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节日。

人们的生活都是要有仪式感的,而有的仪式感都是来自于节日,每个民族的节日都有不同,侗族也是不例外,有很多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节日,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意义,那么侗族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接下来就跟着专业人士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侗族有一个节日叫做花炮节,花炮节是属于侗族一个比较大的节日,虽然是同一个节日,但是每个地区的侗族人庆祝的日期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农历的正月初三,有的是农历的二月初二,也有的是农历十月二十六。

花炮就是一种铁炮,是用火药为动力的,将一个外面用红线绿线爆炸。

也是象征幸福的铁圈,也就是花炮,打上天空,等到它掉下来的时候,大家就会跑上去抢夺花炮,有个寓意就是谁抢到了花炮,就会在这一年里面平安健康幸福。

一般在花炮节的时候,大家都会盛装出席,在这一天,除了放花炮之外,还会唱侗戏,吹芦笙、演彩调和球类的比赛等等,非常的丰富热闹。

架桥节也是侗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一般架桥节是在农历的二月初二,传说是因为侗族的祖公祖婆因为架桥发子发孙,所以侗族人们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就把这一天定为了架桥节。

侗族还有一个传统节日叫做姑娘节,是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也是侗族妇女的节日,这个习俗是来自侗族的一个杨姓的家族,在这一天只要是出嫁的女性都要回娘家,跟自己的家里姐妹家人做乌饭糍粑,唱歌跳舞说笑,一起度过这个节日,第二天女性们回自己丈夫家的时候,也会带一些糍粑,然后分给亲朋好友,也是一种祝福。

侗族还有一个很有趣的节日叫做新婚节,也就是相当于今天我们的集体婚礼,就是在新婚节的这一天,有很多对的男女青年,会在这天成亲,新婚节是每年的农历十月的第一天,有些地区的侗族人已经没有这一个节日了,但是还有的地区侗族人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

每年的农历四月八日是侗族的青年男女们采桑择偶交友的日子,一般在这一天,男男女女们都会穿着新衣服,组队去山上采桑,然后在过程中物色喜欢的人,下午的时候,女孩们都提着鱼篓,然后下田捞鱼,大家都笑着泼水玩,晚上在女孩的家里,父母备好饭菜,有檽米酒、炖鸡、等等,吃完饭后,青年男女们一对一对的来到寨边唱歌聊天。

侗族

侗族

侗族的地理位置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剑河、 三穗、镇远、铜仁、江口等县(市)和玉屏侗族自治县,湖南省的通 道、新晃、芷江、靖州等侗族自治县及绥宁、会同、黔阳等县,广西 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罗城、环江等自治县。此外湖北省 的恩施、宣恩、咸丰等县(市)还有数万人 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侗水语支。原无民族文字, 20世纪50年代创制了侗文。现在大部分通用汉文。 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木。以生产鱼粳稻为主,善用稻田养鱼。 林业以产杉木著称。侗族有自己的语言,多通汉语。原无文字, 1958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有自己的民间戏曲——侗 戏。 侗族的箫与笛是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侗族还以建筑艺术见长。每 个寨子都有造型别致的木楼。这种不用一钉一铆的木结构建筑吸收了 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部分精髓。Fra bibliotek侗族简介
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 广西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侗族。侗族人口总数为 296万人(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 侗族人口为287万人,十年人口减少近10万人。
侗族的名称来自“溪洞”,这是当地人传统的行政单位, 今天当地还有许多地名叫“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将这些地方居民统称为侗族。
在广西三江地区的侗族民间,婚后妇女头胎儿女诞生,都有以“三朝酒”祝贺 之习。“三朝”指三天,即在小孩出生后十天内,选其中二个单数日子,如:五、 七、九(有的地方生男选单日,生女选双日),进行祝贺。孩子周岁时,还要喝 对周茶(有的吃周岁酒)。
侗族饮食
大部分地区日食三餐,也有部分地方有日食四餐之习,即两茶两饭。 两茶是指侗族民间特有的油茶。油茶是用茶叶、花、炒花生(或酥黄 豆)、糯米饭,加肉或猪下水、盐、葱花等为原料(有的地方还加菠菜 竹蒿),制成的汤状稀食,既能解渴,又能充饥,故常称“吃油茶”。 日常蔬菜十分丰富,除鲜食南瓜、苦瓜、韭菜外,大部分腌成酸菜。 如:酸黄瓜、酸萝卜、酸刀豆、酸蕨菜等。侗族日常菜肴以酸味为主。 不仅有酸汤,还有用酸汤做成的各种酸菜、酸肉、酸鱼、酸鸡、酸鸭等。 相传腌酸菜始于宋代。 制作酸菜有坛制和筒制两种,坛制是指将淘米水装入坛内,置于火塘 边加温,使其发酵,制成酸汤,然后用酸汤煮鱼虾、蔬菜,做为日常最 常见的菜肴。 民间经常食用的虾酱也多以坛制作。腌鱼、腌猪排、牛排及腌鸡鸭则 以筒制为主。筒有木桶和楠竹筒两种。制作腌鱼以入冬最佳,腌渍时间 越长,其味越醇。鱼虾除大量酸食外,亦常鲜食。 侗族成年男子,普遍喜爱饮酒,所饮酒类大都是自家酿制的米酒,度 数不高,淡而醇香。

贵州黔东南的侗族大歌节

贵州黔东南的侗族大歌节

贵州黔东南的侗族大歌节贵州黔东南的侗族大歌节是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

这个传统节日是侗族人民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他们表达艺术和传统的重要方式。

侗族大歌节通常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活动会持续数天。

节日期间,侗族村庄会挂起彩灯,搭起舞台,悬起锦旗,热闹非凡。

人们身着传统服装,手持乐器,载歌载舞,热情欢庆。

节日的主要活动之一是歌圩,侗族人民会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歌曲和歌谣,展示他们的歌艺和才华。

侗族大歌节的歌曲以其悠扬动听、富有民族特色而著称。

侗族人民用歌声传递感情,表达生活,赞美美好。

歌曲内容涵盖了生活、爱情、自然等各个方面,真实地反映了侗族人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

在歌圩上,观众们可以听到各种歌曲,从悲伤的离别之歌到欢快的庆祝之曲,每一首歌曲都充满了情感的表达和文化的内涵。

除了歌曲表演,侗族大歌节还有其他丰富多彩的活动。

比如舞龙、舞狮等传统民俗表演,展示侗族人民的舞蹈和戏剧艺术;比如手工艺品展销、美食节等民俗活动,让游客了解侗族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整个节日气氛热烈欢快,人们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侗族大歌节不仅是侗族人民的文化表达和传承,也是促进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平台。

每年的节日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侗族文化,推动了侗族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

同时,侗族大歌节也成为侗族人民凝聚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仪式,激励着他们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为侗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贵州黔东南的侗族大歌节是一场充满魅力的传统节日,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

通过这个节日,人们可以感受到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也可以体验到侗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真诚友善。

希望每一位游客在侗族大歌节上都能度过一个愉快难忘的时光,留下美好的回忆,传播侗族文化的美丽和魅力。

【字数:455】。

侗族的人文风俗包括哪些

侗族的人文风俗包括哪些

侗族的人文风俗包括哪些侗族是我国的一个重要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侗族人民秉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人文风俗。

下面将为您介绍侗族的人文风俗包括哪些。

一、婚俗文化在侗族的传统婚俗中,有着多种多样的仪式和习俗。

首先,婚前准备阶段,女方必须编制“漂亮衣帽”,用自己的手工织品装饰,以示巧妙和美丽。

而男方则要准备一套对应的礼服,以示对女方的尊重和承诺。

婚礼当天,男女双方会在村中民众的陪同下进行隆重的婚礼仪式,其中包括祭祀祖先、行拜堂、敬茶等环节。

在婚礼结束后,新婚夫妇还会在夜晚招待亲朋好友,以示喜悦和团结。

二、节日文化侗族人民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不仅体现了他们的农耕生活习俗,还传承了丰富的民间文化。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侗族的苗年节,也被称为芦笙节。

在苗年节这一天,侗族人民会穿上传统的侗族服装,举行盛大的庆典仪式。

庆祝活动包括丰富多彩的歌舞表演、足球比赛、摔跤比赛等,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此外,侗族人民还有农历正月十五的花山节、三月三的龙船节等重要节日,这些活动都体现了侗族人民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和对彩虹、山水、阳光等自然元素的崇拜。

三、建筑文化侗族人民的建筑风格也独具特色。

传统的侗族房屋采用木结构,多为三层或四层楼房,屋顶覆盖着黑色的瓦片。

房子的内部采用木制地板,绘有精美的花纹,而外墙则涂有酱红色或黑绿色的涂料,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侗族地区,人们还可以看到一种特殊的风景——侗族的“鼓楼”。

这些鼓楼因形状独特、造型华丽而闻名,是侗族村落的标志之一。

侗族的建筑文化,既展示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又表达了他们对家园的热爱和珍视。

四、服饰文化侗族人民的传统服饰也是展现他们文化魅力的重要方面。

男性常穿着黑色的长袍,外搭绿色或蓝色的腰带,配上黑色的长裤和草鞋。

而女性则穿着以手工织品为主的五颜六色的旗袍,裙摆鲜艳,上身配有盛放饰品和刺绣的头巾。

女性的服饰通常会在衣襟、袖口等部位绣上精美的花边,以突显手工艺术的精湛之处。

广西传统节日

广西传统节日

广西传统节日广西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这些节日承载着民族的情感和历史的沉淀,蕴含着深厚的民俗风情。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祈福求吉,体验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广西特有的传统节日,带领大家走进这些节日背后的故事和风情。

岭南节岭南节,又称建军节,是广西壮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这一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三举行,被视为壮族的传统节日。

在岭南节这一天,人们会在田间开展祭祀活动,感恩祖先和神灵的庇佑,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稻谷丰收。

同时,岭南节也被认为是传统的婚姻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盛大的传统婚礼,让新婚夫妇在这一天得到神灵的祝福。

壮族三月三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壮族传统节日中最具特色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三月三举行。

在这一天,壮族人民会穿上传统服饰,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龙船比赛、荡秋千、滚滚磨等,展示传统文化与风俗。

此外,壮族的三月三还是传统的祭山祭水节日,人们会到山上或水边祭拜祖先和自然神灵,祈求灾祸消除、风调雨顺。

广西壮族干秧节干秧节是壮族传统的丰收节日,庆祝时间通常在农历六月。

在干秧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龙船比赛、赛龙船、扎马、跳乡歌等各种活动,以庆祝当年丰收的喜悦,同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干秧节还是壮族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体育竞技类节日,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侗族大歌节侗族是广西的少数民族之一,侗族的传统节日大歌节是侗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大歌节通常在每年的农历五月五举行,是侗族人民庆祝丰收、祭拜祖先的传统节日。

在大歌节这一天,侗族人会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在村寨广场上唱大歌、跳芦笙舞,表演各种传统文艺节目,共同庆祝传统节日的来临。

大歌节不仅是侗族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还是弘扬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舞台。

总结广西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代表了当地民族的精神风貌和生活习俗。

通过参与这些传统节日,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还能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侗族的节日

侗族的节日

侗族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主要是生活在贵州地区,还有一些分布在广西地区。

那么侗族的节日文化,你具体都了解多少呢?侗族有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

有些地方在十月底或十一月初择日过侗年。

四月八日或六月六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

此外,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开始禁日的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等。

赶歌会农历七月二十日,是贵州省剑河县高坝地区侗族人民的盛大节日——赶歌会。

这一天,姑娘、小伙子们打整得利利落落,约上伙伴,三三两两赶赴高呗歌场。

在这之前,青年们一般会把农活提前干完,同时积极收集、改写或新编大量山歌或情歌;以便届时同歌中强手匹敌。

中午,赶歌会的中心——高坝寨头的绿草坡变成了人山歌海。

曲调别致的盘歌、情歌、山歌声此起彼伏。

男女青年们借歌会寻找自己的新友故交,道情表心,谈天论地,或者交替唱起令人陶醉的情歌,直到第二天黎明。

有不少青年人是通过歌会成为幸福伴侣的。

传说,高坝赶歌会是为了纪念一个忠于爱情的侗族女歌手而兴起的。

姑娘节在湘黔桂边境的少数民族,要过农历四月八日的“姑娘节”。

相传这个习俗来自侗族杨姓。

每年这一天,出嫁了的姑娘,必须要回到娘家来,与自己家的亲姊妹和姑嫂们欢度佳节。

届时,姊妹们唱歌说笑,共同制作一种节日食品——乌饭糍粑。

在她们回婆家去的时候,还要带着许多乌饭糍粑,分赠给亲友吃,也好补偿“姑娘节”这一天小伙子们的寂寞。

四月八吃乌饭(又叫黑饭)是一个古很老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侗家女英雄杨八美。

乌饭是用一种带黑色浆汁的叶子渍水,把侗区特产的“糯禾米”染黑,蒸煮而成的。

花炮节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

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

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

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

侗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侗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侗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这些传统节日和风俗不仅丰富了侗族人民的生活,也展示了侗族的独特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侗族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是“侗族三月三”和“侗族芦笙节”。

侗族三月三是侗族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举行。

这一天,侗族人民会穿上传统的侗族服饰,举行盛大的活动和庆祝仪式。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舞蹈表演、歌唱比赛和传统体育竞技等各种活动。

此外,侗族人还会举行祭祀仪式,向祖先祈求丰收和幸福。

侗族芦笙节是侗族人民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

芦笙是侗族传统音乐的代表乐器,被誉为“中国民族乐器之王”。

在侗族芦笙节期间,人们会举行芦笙比赛、表演和展览等各种活动。

参赛选手们会用芦笙演奏各种曲目,展示他们的技艺和才华。

此外,人们还会进行传统舞蹈表演、歌唱比赛和手工艺品展览等活动。

侗族芦笙节不仅吸引了侗族人民,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除了这些传统节日,侗族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风俗。

例如,侗族人民有着独特的结婚仪式。

在侗族的婚礼中,新郎要经过一系列考验,以证明自己的勇气和能力。

新娘则要在婚礼上展示她的美丽和才艺。

此外,侗族人民还有一种特殊的葬礼仪式,称为“侗族天葬”。

在这一仪式中,死者的尸体会被放置在高高的山上,供给野兽食用,以达到回归大自然的目的。

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反映了侗族人民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这些节日和风俗不仅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瑰宝之一。

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节日和风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侗族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丰富多样,独具特色。

它们是侗族人民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节日和风俗,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侗族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共同发展。

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将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传承下去,让世界共同分享侗族文化的魅力。

侗族泼水节是什么节日

侗族泼水节是什么节日

侗族泼水节是什么节日
《侗族泼水节》,是侗族人民在传统节日中举行的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通常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四月或五月举行。

这个节日是侗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被誉为“侗族的春节”。

侗族泼水节源自于侗族的一种古老的祭祀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欢乐狂欢的民间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穿着传统的侗族服饰,手持鲜花和水,沿着村庄的街道舞蹈、游行,向身边的人泼水,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侗族泼水节不仅是传统的节日,更是彰显侗族文化特色的盛大庆典。

在这一天,人们欢歌笑语,舞蹈飞扬,集体的泼水活动展现了侗族人民热情豪放、快乐向上的风情。

此外,节日期间还有许多传统的民俗表演、传统手工艺品展示和美食品尝活动,展示了侗族人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侗族泼水节》象征着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也是侗族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要方式之一。

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一传统节日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成为了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通过这样的节日,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侗族文化,有利于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侗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侗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侗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侗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侗族有许多好的风俗习惯。

传统习俗反映了侗族人民的审美观点和道德规范,蕴含着丰富朴素的精神文明内容。

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的侗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大家希望!侗族的风俗习惯月也和拦路歌“月也”,侗语,意为集体出访做客。

侗族传统交际联谊活动。

时在农历正月和八月。

“拦路歌”,侗族迎客送客时唱的歌,多用于“月也”场合。

“月也”时间长短由内容决定,参加人数一般是一家一名代表。

由寨中有威望的人率领,集体到某友好村寨拜访。

甲寨客人快到乙寨时,乙寨众人要到寨口迎接,同时用日常生产工具或用具等,设置重重路障,双方摆开歌阵,对唱拦路歌。

主队用歌提问,客队用歌回答,答对一次撤除一个路障。

如答错,客队就燃放鞭炮,表示歉意和敬意,主队就尽撤路障,迎客入寨,参加丰富多彩的联欢活动,如演侗戏、唱侗歌、舞龙舞狮、赛芦笙,等等。

“月也”结束,主寨又集结队伍欢送客人,送至寨口又唱“拦路歌”,表示挽留。

彼此别情依依,表现了同胞之间的团结友情谊。

定亲茶龙胜县侗族婚俗。

侗族青年情投意合、互赠信物,确定恋爱关系,送过订亲茶,才正式向社会公开。

男方要准备糯米粑粑、米花和酒菜,请舅爷或叔叔送至女家。

酒席上,由男方亲人向言方父母介绍男青年的性格、人品等情况,女方家里人也介绍女青年的情况。

此后,男女双方都要恪守诺言,不能随意悔婚。

引路郎替新廊接引新娘的男子。

侗家特有婚俗。

由家庭四世同堂、人丁兴旺、被本寨乡亲公认为最幸运的人担任。

婚期前一天,引路郎带上一应礼品前往女家。

睡到鸡叫头遍,寨上姑娘把嫁娘闹醒,起来打粉肠油茶,姑娘们吃饱喝足,才放新娘出门。

引路郎要机智灵敏,能说会道,不怕诘难。

姑娘们越闹得欢,越证明新娘最合群,新娘的亲属就越高兴。

喝粉肠油茶,寓意新娘出家,姐妹们牵肠挂肚,心连着心。

打油茶侗族饮食习俗。

桂北各族也有。

用茶叶、包谷或糯米炒香、熬煮取汁与糍杷、黄豆、花生等配制而成。

吃时加姜丝、葱花、胡椒粉、鱼腥草等佐料。

生活知识_侗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生活知识_侗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侗族有哪些传统节日侗族简介:一、年节除夕之夜,他们讲究每人喝一碗稀饭,表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还有一个“舀水”习俗:姑娘们抢着舀水,以舀到井水起白泡为最吉利。

新年里,侗族同胞盛行“打同年”。

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

当“打同年”的队伍到达一处时,那里的妇女就排成队伍,用唱歌的形式向对方提出各种问题,对方则要迅速作出回答,就象电影《刘三姐》中的对歌一样,一唱一和,很有趣味。

二、花炮节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

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

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

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

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

俗传,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人财两旺,幸福安康。

因此抢花炮时个个奋勇,人人争先,志在必得花炮,为本村争光。

抢花炮的时间不限,谁能把花炮先交到指挥台,就算优胜。

抢花炮比赛结束,便开始了各种游艺活动。

芦笙队在芦笙场上赛芦笙;老人在树下斗画眉,拉家常;年轻姑娘和小伙子则趁此良机,对歌谈情。

侗家山寨,到处洋溢欢乐的节日气氛。

三、赶社侗家有赶社的习惯。

赶社不在寨里,而在野外,如放牧坪或田坝里,作为社场。

每年到社日这一天,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赶赴社场。

小孩看热闹,大人买东西,交换农副产品。

姑娘和后生们穿上新衣裳。

姑娘戴各种银饰,系上绣花围腰和编带,手提刺绣荷包,包里装着酸鱼酸肉和糯米饭,三五成群,满面春风,在社场上请后生共进午餐。

后生则买糖果送给姑娘。

初次相识的对歌结情,早有交往的则重叙旧情,约定下次相会的时间。

晚上,后生还请姑娘到寨上作客吃社饭。

饭后男女青年走进歌堂对歌。

如今,赶社变成青年男女交往的节日,而社场就成为定情的场所。

四、斗牛节每年农历二月与八月的亥日。

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水牛王”。

侗族节有哪些节日

侗族节有哪些节日

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广西、湖北、广东等地。

其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尝新节、斗牛节、林王节、牛神节、芦笙节等等。

侗族的传统节日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侗族“三月三”又名“播种节”,节日当天,人们便吹芦笙唱歌、走访亲友,并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了。

尝新节时间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节日早晨,各家主妇蒸好新米饭,煮好鲜鱼,即邀年老客人,带着儿童来到田间,祭祀祖先,然后全家聚餐,以此预祝五谷丰登。

斗牛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二月或八月里逢“亥”的日子里举行,节前,各自约好对手,节日当天进行比赛,得胜的“牛王”会被披上红布,以示祝贺。

侗族传统节日

侗族传统节日

侗族传统节日侗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作为一个重要的民族,侗族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不仅仅是丰富族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展示了侗族独特的文化魅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侗族传统节日及其特点。

1. 侗族农事节日-“侗妹节”侗妹节是侗族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侗族农事节日的代表。

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是庆祝丰收与繁衍的盛大庆典。

在节日期间,男女青年穿着传统侗族服饰,参与歌舞表演,举行祭祀仪式和各种游乐活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侗妹节上的侗族歌舞表演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精彩的动作而闻名,让人陶醉其中。

2. 侗族祭祀节日-“千户抬轿”千户抬轿是侗族一年一度的重大祭祀节日,通常在农历六月初六或七月初一举行。

在这一天,侗族人民会出动大量的人力物力将装饰精美的巨型轿子高举而起,游行穿行于村落的街道上。

这不仅是一种对神灵的庄重仪式,也是侗族人民展示团结与力量的象征。

此外,抬轿活动还与侗族传统的男女交际方式有关,让年轻男女有机会相互接触和约会。

3. 侗族传统婚礼节日-“赶婚节”赶婚节是侗族传统婚礼节日,也是侗族男女走入婚姻的重要仪式。

在这一天,侗族男子要穿上盛装,骑着马,带领队伍到新娘家里“抢亲”。

而新娘家的女子则会表演特殊排舞,速度快的才是佼佼者。

这是一种寻求自由爱情的传统方式,也是展示侗族婚姻制度的风采。

4. 侗族传统杂技节日-“竹筒舞”在侗族的传统节日中,竹筒舞是一项引人注目且独具特色的杂技表演。

演员们利用竹筒将自己固定在树上或高架平台上,通过高低转动身体以舞动竹筒,非常考验演员的平衡和技巧。

这项独特的表演不仅能吸引游客的目光,也是侗族人民欢庆节日的一种方式。

总结:侗族传统节日凝聚了侗族人民对丰收、庆祝、祭祀的热爱与期待。

它们体现了侗族的文化魅力和民族精神,也丰富了中国的多民族文化。

通过了解和传承这些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侗族的民俗风情,促进不同民族的交流与团结。

让我们一起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感受到浓厚的侗族文化氛围,共同庆祝侗族的独特魅力。

侗年

侗年

侗年
侗年
侗族传统节日。

流行于贵州锦屏县九寨区一带。

每年农历十一月三十日举行。

当地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德高望重的族首,因为拒绝向汉人进贡,汉人带人包围村寨。

族首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和乡亲的安全,挺身而出,被汉人充军戍边。

后来这位族首获准从边疆还乡,此时正是农历十一月三十日。

当地人吹芦笙,弹琵琶,敲锣打鼓去看望这位族首。

后人便把这一天成为侗年。

节日里,除打糍粑外,各家还杀猪宰羊表示庆贺。

过年之晚,人们以肉食为主,忌食蔬菜。

煮的米饭多于平常,以示“吃剩有余”。

晚饭前,老人们在神龛和“祖宗角”摆上祭品,烧香焚纸,以祭祀祖先,招请祖宗来过年,并包有全家发达幸福。

然后全家欢宴。

出嫁的姑娘及亲友也在侗年是前来祝贺。

节日当天的主要娱乐活动是斗牛,晚上鸣炮宴请胜者。

青年男女通过玩山、对歌、跳芦笙等活动,寻找伴侣。

同时还演出侗戏。

这些节日活动一直要延续到春节。

介绍侗族文化的演讲稿

介绍侗族文化的演讲稿

介绍侗族文化的演讲稿
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侗族文化。

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侗族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首先,侗族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芦笙节”,这是侗族最盛大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三月初八日庆祝。

在节
日里,人们会穿上传统的侗族服装,跳起欢快的舞蹈,吹奏芦笙乐器,共同庆祝丰收和生命的美好。

其次,侗族也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

侗族的房屋常常采用木质建筑,屋顶呈悬山式,非常美观。

侗寨是侗族人们居住的地方,寨内的房屋通常十分整齐划一,给人以整洁、清新的感觉。

而且,侗寨的环境十分干净,充满着田园气息。

最后,侗族文化中还有许多值得一提的传统手工艺品。

比如说蜡染布艺,侗族人们会用天然的植物染料将布料染成各种颜色,再用火烫的方法制成花纹。

这种手工艺品不仅具有装饰性,而且可以用来制作衣服、床单等日常用品。

此外,侗族的银饰也非常有名,常常带有弯曲的线条和独特的花纹,非常精美。

以上就是我对侗族文化的简单介绍。

侗族文化独特而又丰富,希望更多的人们能够了解和传承这种美丽的文化。

谢谢大家!
- 1 -。

侗族过年的风俗

侗族过年的风俗

侗族过年的风俗
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独特的过年风俗。

以下是关于侗族过年风俗的介绍:
【传统节日】
侗族传统节日为歌王节,也叫歌墩节。

歌王节是侗族最重要、最盛大的节日,被誉为“黔东南第一节”。

【大年三十】
侗族人在大年三十望年会,家家户户都要准备酒菜迎接宾客。

会后,一家人会一起回到家中,一起度过除夕夜。

在家庭的正中摆放猪头和面条,猪头代表年年有余、吉祥如意;面条则有“长长久久”之寓意,也就是希望家人幸福、生活长久。

【初一】
侗族人一般在初一这天拜年。

他们会穿上节日盛装,到亲戚朋友家拜年。

拜年时,亲戚朋友都要准备糖果、糕点、新鲜水果等食品款待来访客人。

【舞龙舞狮】
在侗族传统节日中,舞龙舞狮是必不可少的活动。

在这个日子里,人们会舞起龙、舞起狮,穿着红色的传统服装,场面非常壮观。

【放烟火】
和其他民族一样,烟火在侗族传统节日中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过年期间,人们会放烟花炮仗,把热闹气氛推向高潮。

侗族过年风俗丰富多彩、独具特色,为世间独一无二。

这些传统风俗不仅深刻展现了侗族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了解侗族风情的窗口。

盘点侗族的传统节日习俗

盘点侗族的传统节日习俗

盘点侗族的传统节日习俗盘点侗族的传统节日习俗正月初一,这一天根据侗族习俗,女人不得早起床,要等男人出去游玩回来,倒茶烧香敬祖先,外面有男小孩喊拜年后,女人才可起床,但不能走家串寨,必须等男人或房族喊吃油茶后,女人才能进入别家。

这天早晨,男的到村头路口听雀叫,回来后打一丫树枝插在神龛上,如果大家听到的是鹊雀先叫,这一年就是好年成;听到的是乌鸦叫,这一年就不吉利。

这一天不准骂人,不准扫地,大人不准打小孩,全家和睦相处。

二月二,这天是修桥补路节,各家将煮好的粑粑和酸味冻鱼,挑到桥上去敬桥。

这天可随着砍别人的树子来架桥,别人也不会骂,若要骂,就是意味着越骂越发财。

三月三,这一天,报京侗族要集中到报京大寨集会三天三夜,开展唱歌、踩芦笙等活动。

三月三是农忙即将来来的时候,青年男女互相用歌勉励:"三月三,工也要做,花也要攀,一来做工来养老,二来攀花少年玩。

"又唱:邰家的是官宝,周家的是兰香,结果不得成双对,手拍胸前泪汪汪,因为二人留古记,辈传辈来班传班,脱鞋拍在古树上,二人舍命跳下塘,二人青年情意好,拦住古水不成双,不得什么来为记,留下一口洗菜塘。

从此歌看到这对青年男子的恋爱悲剧。

周的女儿周兰香,家庭富裕,在家中是个千金小姐,由父母许配到一家有钱有势的人家。

兰香不愿意,而爱上一个家境贫寒的'邰官宝,遭到兰香父母极力反对,而许配的男方家有钱有势,认为是官宝分散他俩家的缘份,就把官宝赶走外乡。

官宝被赶走后,兰香很伤心,终日思念官宝早日归来,整整三年过去,官宝在异乡终日操劳,想挣些钱回乡与兰香成亲。

这年桐树开花了,三月三这天,官宝从外乡回来,可是在官宝外出期间,兰香已被父母强迫出嫁,他俩见面时,痛哭流涕,于是演出了这样的悲剧:他俩来到寨脚塘边,脱下鞋子拍在古树上,双双投水自尽。

现在那古树上还留下一对男女鞋印。

后来青年们很同情他们的遭遇,反对包办婚姻,为了纪念他们,每年三月三,都要集中到报京大寨热闹三天。

列举贵州的少数民族节日

列举贵州的少数民族节日

列举贵州的少数民族节日
以下是贵州省常见的少数民族节日:
1. 侗族的芦笙节:时间在农历正月十五,是侗族人民庆祝丰收、祈福的重要节日。

2. 苗族的龙船节:时间在农历二月初二,苗族人民会划龙船、跳舞、祭祀,以迎接新年。

3. 布依族的观音会:时间在农历三月十九或二十,布依族人民会举行宗教活动,祭拜观音菩萨。

4. 土家族的水龙节: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二至初六,土家族人民会载歌载舞、放水龙灯,以庆祝丰收和祈求来年的幸福。

5. 瑶族的尝新节:时间在农历六月州至八月初六,瑶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尝新节,表达对丰收的感激。

6. 侗族的芦笙寨会:时间在农历八月二十四至二十八,芦笙寨会是侗族人民盛大的祭祖活动,也是其重要的传统节日。

7. 彝族的火把节:时间在农历十月二十四至二十六,彝族人民会点燃火把、跳
火把舞,以纪念祖先和辟邪。

8. 黎族的三月三:时间在农历十二月三十至正月初三,黎族人民会举行歌舞比赛、龙舟竞赛等活动,庆祝新年的到来。

以上仅列举了部分贵州省少数民族的节日,其他少数民族还有更多的传统节日。

侗族节日:侗年(中国传统节日)

侗族节日:侗年(中国传统节日)

侗族节日:侗年(中国传统节日)侗年简述侗年是侗族传统节日。

各地侗族过侗年的时间先后不一,但多在农历十一月初一至十一日间举行,也有在农历十月间进行的。

侗年来源侗年侗语称凝甘,又称冬节或杨节。

冬节原为侗族杨姓节日。

最初以杨节为侗年的是贵州黎平、榕江、从江三县部分地区(每年十一月十九至二十二日之间)。

后来互相仿效,过侗年的人逐渐多起来。

80年代初,经各地侗族代表人物商定,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侗年。

侗年习俗节日期间,各家或杀猪宰羊,或杀鸡杀鸭,请客访友,宴饮作乐。

节日前一天,备豆腐、鱼虾,当晚用酸水煮熟,经一夜冷却成“冻菜”,节日当天便以“冻菜”祭祀祖先。

是日,侗家备好各种酸菜、冻鱼、糍粑以馈亲友,叫“吃杨粑”。

过农历大年时,对方要如数奉还,称“还杨粑”。

一般人家过侗年时杀鸡宰鸭,宴请亲友。

侗族人民认为在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一切农耕事务完毕的秋后,便是劳作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到来的时候。

因此,有些地方把农历十一月当作新春的岁首,有的地方则视为旧年的终末。

在这被认为是旧岁的终末。

在这被认为是旧岁已去、新年到来、禾谷满仓、禽畜满圈之时,家家杀猪宰羊庆贺,年复一年而沿袭成侗族的新年吉庆。

榕江七十二寨一带的侗寨于农历十月底至十一月初举行欢度新年的庆祝活动。

这里过侗年主要是花色品种祭老人,缅怀祖宗。

新年之际,家家将房前屋后打扫干净,男女老少更换新装,人们宰猪杀牛,春糯米耙,从十一月初一到初五,举行大规模的踩塘跳芦笙和斗牛活动,有的青年人则趁此佳期举办婚庆礼仪,宴请亲友。

七十二寨除了过十一月上旬的侗年以外,表演赛这两次"陪年"。

所谓"陪年",就是陪同附近侗族所过的阴历十一月底的侗年以及汉族的春节。

"陪年"是增强民族团结,增近各寨友谊的节目,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非常隆重。

这一带侗年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彦洞的龙姓侗族是最早落户于此,后来罗、黄、王、龚等姓祖先相继而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侗族的传统节日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侗族节日有趣的黄岗“抬官人”由黎平县城往南60公里,到一个十分古朴的侗族村寨,叫黄岗。

黄岗属黎平县双江乡,位于乡驻地偏南9公里。

寨上有10个村民小组,1300人,全都是侗族。

黄岗地处高山,海拔730米。

坐落在一个云雾缭绕,青山簇拥的高山峡谷中。

黄岗的侗语名字叫“王杠”,相传,建寨初年,寨上有一个勇士叫“杠”,其力大无比,又肯为寨民们办事,被拥戴为王,故以其名称寨名为“王杠”,汉语谐称为黄岗。

黄岗的侗族大歌唱得很好,男女老少都会唱,与被命名为“大歌之乡”的从江小黄仅一山之隔,两寨山水相连,睦邻友好,时常你来我往,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黄岗的民族节日有3月的播种节、6月的收秧门节、6月15的喊天节、春节等。

每年正月初七,有一项侗胞非常喜爱的传统文化娱乐活动——“店宁蒙”。

汉语意为“抬官人”。

就是为了纪念那位叫“杠”的王,那位为民作主的“官人”。

相传此项活动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抬官人活动分两天进行,第一天是黄岗上寨抬,下寨的人去迎送,第二天是下寨抬。

抬官人这天,全寨人和邻近村寨的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兴高采烈地参与活动。

抬官人的滑竿是用毛竹做成的,分两种,一种是官人坐的,上有遮阴的罩,称为官轿。

另一种是小孩坐的,做成双头马,称为马群。

为些官轿和马群都是在抬官人坐活动的头几天,由心灵手巧的寨上人上山砍来竹木,买来花布毛毯等,大家动手扎制而成的。

官轿只有四抬,由下寨推选出四个人乘坐,马群却有30多抬,由60多个小孩乘坐。

“官人”的条件是为人正直,德高望重,家境好,年龄不超过40岁。

黄岗抬官人有一条固定的路线,称为“官路”,在官路上设有14处“卡”,姑娘在这些个卡上拦路待官,唱歌颂官,智取“官人”囊中之财。

“官人”乘坐在官轿上,随行青年前呼拥,官人一言不发,正襟危坐,好不威风。

但遇到唱歌的姑娘们,他也得散发些银两给以答谢。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何处来的官贵人,生得秀丽面目真白净;耳朵如象大扇子,脸宽好似大铜盆,见着百姓你就快把金银散,哪有官人进寨不救民??姑娘们每唱完一首歌,“官人”就将钱递出,直至递完所有关卡为止。

这样既可考验出姑娘们歌的多少,看出她们灵活运用的水平,又增加了整个活动的热烈气氛,达到不简单草率地把礼钱送给对方的目的。

每每遇到能歌善唱的姑娘接踵而来,歌声此起彼落,“官人”递钱不迭,应接不暇,旁观者连声唱彩,赞叹不已。

坐在马群上的孩子们也要散发礼物,不过,不是钱,而是糯米粑,因为他们年幼,又是官家子弟,不必亲自动手,有大人为他们挑着,替他们散发。

有一群老年人,他们是为“官人”清理道路的,他们会设置许多假设物,如路上有几块巨石挡路,他们要撬掉,可是人的力量有限,撬不动,就得跪下求土地神,请神帮忙,但土地神要谢银,那当然是官人出了。

所以,老人们不是给官人下跪乞讨,而是拜神,官人散发的银钱也不是给下跪者,也是敬神。

抬官人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插曲。

看上“官人”的姑娘可上桥与官人并肩而坐人,促膝谈心。

有时也姑作情节,节外生枝,比如她会对官人说:轿夫抬两人太辛苦了,要加点工钱,官人只得言听计从。

还有的姑娘抢走“官人”的鞋袜,说是留作纪念。

“官人”为了下桥时不失体统,只得花钱将“官靴”赎回。

过了十四道关卡,“官轿”“马群”都抬到踩歌堂的土坪里,绕堂转圈,尽展风采,三圈过后,分散回家,整个活动近4个小时。

“抬官人”是“月贺”的重要主成部分。

“月贺”,意为集体作客或称作寨客,是侗族人民特有的传统民族风俗,以寨子青年男女为主体,带了数十或数百人的侗歌队、戏班子和芦笙队到另一个寨子去春游作客,主人则杀猪宰牛,饮酒对歌,盛情接待,在月贺活动中,他们演唱侗歌,唱侗戏,踩堂对歌,对赛芦笙。

除集体活动外,还分散到各家各户唱琵琶歌、大歌,内容极为丰富。

活动持续三至五天,参加者少则数百人,观众数千人。

抬官人则为整个“月贺”集体活动中的最高潮。

近年来。

随着我州旅游业的发展,黄岗人抬官人有了发展,旅游者可以作为观众,欣赏他们抬官人活动,有兴趣的客人也可以成为官人坐上轿子,享受一下“官人”气派。

不过,千万别忘记带足可打发14道关卡的礼钱哟。

千三欢聚节“千三”欢聚节每年正月十一至十五择日在黎平县茅贡乡地扪村隆重举行。

方圆百里村寨三、四万人参加节日活动。

何为“千三”?相传,地扪村原有一千三百户人家,后来到茅贡去了700户,腊洞200户、罗大100户,这几个寨子的人都是千三后裔。

习惯简称“千三”。

地扪是千三总根,故先人商议,所分出去的各支人等每年正月十一至十五聚会地扪,年长月久形成习俗,故称为千三欢聚节。

欢聚节主要内容有5项:1、吊歌祭祖;2、踩歌堂对唱;3、演出侗戏;4、聚会叙情;5、斗牛取乐。

吊歌祭祖,既由一人领唱,众人合唱古歌,这些侗族谷歌,既有丰富的想象,又有生动的传说。

它体现了侗族人民对人类起源的古老看法,叙述了侗族繁衍、祖先迁徙、习俗沿革等过程,在文学和民族历史了解研究上均具有重要价值。

特别是一人领唱,有成百上千甚至几千人应和,其情景震撼人心。

踩堂唱歌,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赞颂“祖母”的进堂歌,第二部分是转堂歌,其中有季节歌、盘问歌、情篇二:侗族节日侗族节日侗乡黎平不仅具有清新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还有丰富多彩的侗族民间节日活动,极富民族凝聚力和感染力。

其中,”中国鼓楼文化艺术节”堪称侗族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是贵州省政府、黔东南州政府批准的唯一盛大的侗族节日。

此外,还有千三节,泥人节,摔交节等,有”大节三六九、小节月月有”之说,甚称”百节之乡”。

萨崇拜在侗族信仰的多种神灵中,侗族女神“萨”(意为始祖母)最受尊崇,侗人认为“萨”的神威最大,能主宰一切,所以,南部侗区村寨普遍都建有萨坛。

“祭萨”是侗族最重要、最隆重、最古老的活动之一。

祭萨时全寨男女身穿盛装,在萨坛前踩歌堂,吟唱《萨之歌》,歌颂萨的功德,祈求萨的保佑。

萨神的圣地在黎平的“弄堂概”,又称萨岁山,各地举行祭萨活动,都要到此取圣土。

泥人节在黎平县肇兴乡的厦格村,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办泥人节。

泥人节有庆丰收之意,亦表达人们对泥土的崇拜。

泥人节这天,方圆几十公里的侗族村寨都纷至沓来,无论是哪里来的客人,到鼓楼坐定后,就有主人把客人请到家里做客。

活动在鱼塘中举行,人们在鱼塘中进行抢鱼比赛,相互追打,弄得泥浆满身,欢声喧闹中纷纷变成泥人,因此而得名。

午饭后会举办踩歌堂、赛芦笙、唱侗歌、演侗戏等活动一庆祝。

千三节千三节全称为“千三欢聚节”,每年正月十一至十五期间在茅贡乡地扪村隆重举行,方圆百里村寨有上万人参加节日活动。

相传地扪村原有1300户人家,后分到周边村寨,这几个寨子的人都是“千三”的后裔。

所分出去的各支人每年正月十一至十五聚会于地扪寻根祭祖,年长月久形成习俗,便成了侗族地区的一个盛大的民族民间节庆。

欢聚节主要活动内容有唱歌祭祖、踩歌堂、演侗戏、聚会叙情、斗牛取乐。

抬官人在黎平肇兴一带和黄岗等地,有一项侗族喜爱的民俗活动叫“掂宁蒙”,汉语意译为“抬官人”。

据说此项活动已有300多年历史。

“抬官人”一般在春节期间“月货”(集体做客)中进行。

“官人”由侗寨里的一个青年或小孩装扮,乘坐“滑竿”,有化妆奇形怪状“随从”,他们有的赤臂露体,有的身画青龙白虎,有的饰兵匪乞丐,有的饰妖魔鬼怪,有的扮得不男不女、非僧非道。

队伍后面还跟着一大批衣着靓妆、头插羽毛的年轻姑娘。

她们一手撑花伞,一手提竹篮。

篮内盛满食品。

篇三:侗族节日侗族自称为gaeml,有的地方读做Jaeml或Jeml,自称一致,含义相同。

在湘黔桂之通道、黎平、三江的三县交界一带。

与侗族相邻居住的水、壮、仫佬、毛南、布依、仡佬、土家等民族,对侗族的称呼均与侗族自称相同。

相邻居住的苗族和瑶族分别称侗族。

皆名从侗族自称。

侗族民族节日活动丰富,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

此后,“侗(峒、尚、洞)人”之名屡见明代史籍。

(弘治)《贵州图经新志·黎平府·风俗》卷7、嘉靖《贵州通志·黎平府·风俗》卷3、郭子章《黔记》等,都详细记载了黎平府属“洞蛮”即“峒(侗)人”的社会组织、生活习俗等情况。

以上同书还分别记述了镇远、思州、石阡、思南、铜仁等府“峒(侗)人”之生活状况。

明嘉靖田汝成在《炎徼纪闻》卷4中说:“峒人,一日洞蛮,散处样舸,舞溪之界,在沅者尤多。

”到清代,“洞(峒、侗)人”主要聚居湘黔桂毗邻地区,与今侗族分布情况相吻合。

由于清乾隆时苗族农民起义声势浩大,与苗族相邻居住的“峒(洞、侗)人”,又被称为“洞(侗)苗”、“侗家苗”等。

康熙《贵州通志·蛮僚·洞人》卷30及同书《户口》卷10记载,黎平、思南、石阡、铜仁、镇远等府仍称为“洞(峒)人”或“洞蛮”居住地。

爱必达在《黔南识略》卷13清江厅、卷17镇远及石阡府、卷21黎平府、卷22古州厅等处,则将“峒(洞)人”归为“苗”称“峒(洞)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侗族”。

侗族的族属渊源,与我国古代“百越”中的“西呕”(又称“西瓯”或“瓯骆”)及后来演变的“乌浒”、“僚浒”(原文均为“犭”旁,现改“亻”旁,下同)有密切关系。

秦始皇时,曾用50万大军为五路进攻岭南一带,其中“塞镡城之岭”的第一军正面与“西呕”部族接触。

秦取岭南后,设置了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其中象郡有镡城县。

西汉元风五年(公元前76年)秋,“罢象郡,分属郁林,牂牁”二郡,镡城县改隶武陵郡,地处“武陵西,南接郁林”。

魏晋至南北朝,这一带的居民被称为“乌亻许”(又称“乌浒”)或“僚浒”、“僚”。

(南北朝)盛弘之《荆州记》载:“舞溪(即海水,又称湃阳河)僚、浒之类,其县人但羁縻而已。

溪山阻绝,非人迹所履。

又无阳(县名,辖及今天柱、三穗、玉屏、万山等地)乌亻许万家,皆咬蛇鼠之肉,能鼻饮。

”到唐代,史籍对故无阳县一带的居民称为“峒蛮”。

《唐书》记载:“唐元和六年(公元811年),黔州大水,环城郭,观察使窦郡发‘峒蛮’治城,督促太急,于是辰、叙二州蛮张伯靖等反。

”侗族到北宋时,在故无阳县西南出现了佶伶(仡伶)为单一族称及其表现于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活动载人史册。

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懿、洽州(辖及今万山、玉屏、天柱一带)发生了“蛮酋”合“佶伶”抗拒官军之事。

其中,有“佶伶万众乘舟屯托口(今湖南黔阳县属,位于渠水、清水江交汇处),神宗皇帝和王安石为之震动。

”到南宋,史籍将“佶伶”改称“仡伶”,仍以抗拒官军著称。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4记载:“辰、沅、靖州蛮,有仡伶、有仡僚、有仡榄、有仡偻、有山徭,俗亦土著。

”“诸蛮惟仡伶颇强,习战斗,他时或能为边患。

”当时,在“仡伶”中,以靖州(辖及今黎平、锦屏和天柱南部一带)杨姓和沅州(辖及今万山、玉屏、三穗和天柱北部一带)吴姓的势力较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