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课屈原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九下第17课《屈原(节选)》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九下第17课《屈原(节选)》知识梳理

屈原(节选)【原文】屈原(向风及雷电)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了,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吹走一些沙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

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浪,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呵!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呀!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

你们宇宙中伟大的艺人们呀,尽量发挥你们的力量吧。

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鞺鞺鞳鞳的咆哮,我要飘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

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

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间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眩目的光明呀!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

我知道,你的本身就是火,你,你这宇宙中的最伟大者呀,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炸裂呀,我的身体!炸裂呀,宇宙!让那赤条条的火滚动起来,像这风一样,像那海一样,滚动起来,把一切的有形,一切的污秽,烧毁了吧!烧毁了吧!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别人说你是太阳神,你,你坐在那马上丝毫也不能驰骋。

第17课《屈原》课件(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7课《屈原》课件(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靳尚与郑詹尹密谋毒死屈原 屈原的内心独白
初读·理清结构
·文中“屈原的内心独白”部分,表达了哪两 个方面的思想内容?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借指斥神鬼偶象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再读·合作探究
·第二部分中,屈原呼唤了哪几种事物?痛斥 了哪些神鬼偶像?
呼唤:风、雷、电、光明 痛斥:东皇太一、云中君、东君、大司命、少
司命、湘君、湘夫人、河伯等土偶木梗。
再读·合作探究
·这些事物仅仅是代表了事物本身吗?这里运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具体事物加以分析。
象征
再读·合作探究
形象
象征寓意 整体寓意
风、雷、电 土偶木梗
变革现实 的伟大力量
官僚统治集团
借古讽今,展 现光明与黑暗, 正义与邪恶的 尖锐激烈斗争
再读·合作探究
再读·合作探究
·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语句可 以看出来?
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 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三读·品味语言
这篇文章语言富有感染力,让人如 痴如醉。请从文中挑选你最喜欢的 句子或段落,大声朗读并分析其独 特魅力。
三读·品味语言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拓展延伸
·阅读课文中的舞台说明,谈谈其作用。
舞台说明为舞台上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做了一个 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做 了铺垫。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 理的爱国者,是一个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
课堂小结
屈原痛恨黑暗,向往光明,蔑视鬼神,鞭 挞一切污秽,誓与丑恶奸佞们战斗到底。对风 雷电的呼唤和歌颂,表现了他横扫一切邪恶的 顽强战斗精神。虽桎梏加身,但不屈不挠,浩 然正气凛然不可侵犯,充分表现了忠于祖国, 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他是正义和 光明的化身,是战斗不屈的战士的形象。

九下语文第17课《屈原》重点词语注音及解释

九下语文第17课《屈原》重点词语注音及解释

九下语文第17课《屈原》重点词语注音及解释
1.咆哮páo xiào : 发出洪亮有力的回荡的声音。

2.诡谲guǐjué: 狡作,狡。

这里指鬼鬼祟祟的样子。

3.瘦削shòu xuē: 形容非常瘦。

4.鞠躬jūgōng : 1.小心谨慎的样子:~如也。

~尽瘁。

2.弯身行礼:~道谢。

深深地鞠了个躬。

5.收揽 shōu lǎn:收买拉拢;广为招纳。

~人心。

6.非难fēi nàn : 指摘和责问:遭到~。

他这样做是对的,是无可~的。

7.睥睨pìnì: 眼睛斜着看,表示傲视或厌恶:~一切。

8.污秽wūhuì:肮脏的;不洁净的。

9.犀利xīlì: 坚固锐利。

又形容语言、文辞、感觉、目光等的尖锐锋利。

10.景仰 jǐng yǎng : 意思是仰慕;佩服尊重:~先生的为人。

11.虐待 nüèdài : 用狠毒残忍的手段对待人或动物。

12.雷霆léi ting : 1.雷暴;霹雳。

2.比喻威力或怒气:~万钧。

大发~(大怒)。

这里指疾雷。

13.哗众取宠huázhòng qǔchǒng :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哗:喧哗。

哗众:使众人兴奋激动。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17课《屈原》 (共26张PPT)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17课《屈原》 (共26张PPT)
风雷电 洞庭湖、东海、长江 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 革力量; 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
土偶木梗形象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 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
指坚定的信念; 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 的官僚统治集团。
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 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作用: 委婉、曲折、含蓄, 化“抽象”为“具体” 形象可感。
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 象再现社会的生活斗争,激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 达到熏陶教育的目的。
二、新课讲解
剧情简介
全剧分为: “橘颂”
“受诬”
“招魂” “被囚” “雷电颂” 课文节选自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二、新课讲解
读准字音
国殇( shāng ) 诡谲( jué) 睥睨(pì nì ) 污秽( huì )
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二、新课讲解
品味语言
《屈原》独白部分激情澎湃,气象雄浑,作者是如何做 到这一点的?
①拟人兼呼告
②排比和反复 ③多用短句
——爱憎表达最直接有力 ——句式整齐,感情表达更强烈
——语气急促,情感激烈
二、新课讲解
《屈原》的舞台说明
为舞台上屈原的
动作、形象外貌作了
必要的交代,为读者
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
稽( qǐ ) 首
咆哮 ( páo xiào )
瘦削( xuē ) 罪孽( niè )
眩 ( xuàn ) 目 伫 ( zhù )立
脚镣 ( liào
虐( nüè )
)

chí chěng 驰骋(
) 徘徊( pái huái

鞺鞺鞳鞳 ( tà tā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7课《屈原》说课稿学生版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7课《屈原》说课稿学生版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7课《屈原》说课稿学生版一. 教材分析《屈原》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7课的一篇课文,是我国古代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

本文主要选取了屈原的三首诗篇:《离骚》、《九歌》和《天问》。

这些诗篇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表达了屈原对国家、民族的深深忧虑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到屈原的生平事迹,领略他的文学才华,感受到他的爱国情怀,进而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对于古代文学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但屈原的作品距离我们今天较远,学生可能对其生平事迹和作品背景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屈原的生平,理解他的作品,感受他的爱国情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意象、修辞手法,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理解屈原的诗歌风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理解屈原的诗歌风格。

4.课堂展示:各组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学习心得。

5.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总结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6.情感升华: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7课《屈原》说课稿教师版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7课《屈原》说课稿教师版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7课《屈原》说课稿教师版一. 教材分析《屈原》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7课的一篇课文,是我国古代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之一。

本课主要内容是讲述屈原因为忧国忧民,被贬后仍心系国家,最终投江自尽的感人事迹。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屈原的爱国精神,感受到他的忧国忧民之心,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古代历史和人物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屈原的生活背景离我们较远,学生对于屈原的爱国精神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屈原的生活背景,感受他的爱国情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屈原的爱国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培养他们忧国忧民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屈原的爱国精神。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并将这种精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屈原的爱国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屈原的画像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屈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屈原的爱国情怀。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探讨屈原的爱国精神。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情感体验:让学生讲述自己了解到的屈原故事,感受屈原的爱国精神。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屈原的爱国精神。

7.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

第17课《屈原》课件(共4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7课《屈原》课件(共4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上节课:
通过朗读,把握 了剧本的主要内容, 从中体会到屈原可贵 的精神品质。
这节课:
品味精彩的语言。
看看文章为什 么能写得这么激情 澎湃,气势宏伟。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语气情感,体会 舞台说明的作用。
2.精读屈原独白部分,赏析精彩语言,感受屈原 内心情感。
他爱国爱民, 忠贞不屈, 有着浩然正气, 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屈原是为正义和光明而战斗的不屈的战士的形象。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活动小结
推进剧情 台词
刻画人物
表现主旨
阅读剧本须重视台词, 理解台词的确切含义。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成果展示
形象 风、雷、电
象征义
人世间追求正义、 光明的变革力量
洞庭湖、长江、东海
广大人民群众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 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
土偶木梗
可以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无德无能、欺民惑 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过程安排
• 默读课文,找出舞台说明,圈画关键词句。 • 小组讨论:结合具体句子说说各个舞台说明的作用。 • 形成小组结论,小组内选择一位同学在班级内发言。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知识卡片
舞台说明
剧本中的舞台说明主要有以下几种作用:
第一,提示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自然环境、剧情 发展背景,可以起到铺陈、渲染的作用,同时还能推动剧 情发展,刻画人物性格。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7课《屈原》教学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7课《屈原》教学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7课《屈原》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屈原》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7课的一篇课文,是我国古代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

这篇课文收录了屈原的三首诗篇:《离骚》、《九歌》和《天问》。

这些诗篇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表达了屈原对国家、民族的深深忧虑和热爱。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屈原的生平事迹,感受他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面对《屈原》这样的长篇古诗文,可能会觉得有些吃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此外,学生对于屈原的生平事迹和爱国主义精神可能了解不多,因此,我会在教学中穿插相关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课文的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教学难点:领悟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标记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

4.展示分享:各组展示学习成果,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讲解分析: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6.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悟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 屈原(节选)》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 屈原(节选)》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 屈原(节选)》知识点梳理【文学常识】㈠作者资料。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文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古文字学家。

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本《屈原》《棠棣之花》《虎符》。

㈡背景资料文章选自《屈原》第六卷。

《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此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

他说:“全中国进步人民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

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时的时代。

”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五幕。

作者塑造的伟大诗人屈原的“独立不移”“坚贞不屈”“光明磊落”等崇高品质,震撼了进步人民的灵魂。

㈢文体常识戏剧,是以语言、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艺术的总称。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戏剧按容量大小,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和小品;按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诗剧、舞剧、戏曲等;按题材,可分为神话剧、历史剧、传奇剧、市民剧、社会剧、家庭剧、科学幻想剧等;按戏剧冲突的性质及效果,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悲喜剧)。

【重点字词】㈠字音字形。

(34个)1.国殇.(sh āng );2.笙.(sh ēng );3.咆哮..(p áo xi ào );4.靳.(j ìn );5.诡谲..(gu ǐ ju é);6.俄顷.(q ǐng );7.瘦削.(xu ē);8.詹尹.(y ǐn );9.鞠躬;10.收揽.(l ǎn );11.愤愤不平;12.骚动;13.商於.(y ú);14.脚镣.手铐(li ào );15.哗.众取宠(hu á);16.闾.(l ǘ);17.徘徊..(p ái hu ái );18.睥睨(pìnì);19.发泄;20.镗.镗鞳.鞳(tāng tà);21.污秽.(huì);22.犀.利(xī);23.炫.目..(xuàn);24.景仰;25.稽.首(qǐ);26.迸.射(bèng);27.土偶木梗.(gěng);28.驰骋;29.播(léi tíng);34.拖泥带水。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屈原》PPT教学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屈原》PPT教学课件

➢ 屈原作品
剧作启幕:
第1部分写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他们的阴谋把他们和屈原的矛盾冲突推到了顶点。
剧情高潮:
第2部分是屈原的内心独白,表现了他的忠贞不屈和正气 浩然的英勇悲壮的形象。
剧目收尾:
第3部分是婵娟之死。这一部分是戏剧冲突的高潮,表现 了光明和黑暗、正义和邪恶誓不两立的冲突。
➢ 《屈原》创作历史背景及其写作意图:
屈原是战国时代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崇 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忘我的斗争精神是他 的性格特点。他热爱祖国和人民,衷心地 希望楚国能强盛起来,实现统一中国的大 业。
古为今用,借古讽今。用作者的话说当时 是“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 作者“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 里去了”。换句话说,作者是“借了屈原 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借屈原 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 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
➢ 历史上的屈原
屈原 ( 约前340—约前278 ) 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 灵均。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 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 投汨罗江而死。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本书主 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 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 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 《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 风》。《天问》一篇。
并说:“我是有意借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的时代。”
➢【抛砖引玉】

九下语文17课屈原笔记

九下语文17课屈原笔记

九下语文17课屈原笔记一、作者简介。

二、写作背景。

三、生字词。

1. 正音。

- 诡谲(guǐjué):奇异,奇怪,令人捉摸不透。

- 瘦削(shòu xuē):形容身体或脸很瘦。

- 鞠躬(jū gōng):弯身行礼,表示恭敬。

- 收揽(lǎn):收买拉拢;广为招纳。

- 非难(nàn):指摘和责问。

- 睥睨(pì nì):眼睛斜着看,表示傲视或厌恶。

- 污秽(huì):不干净的东西。

2. 多音字。

- 稽:稽(qǐ)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稽(jī)查。

- 冠:冠(guān)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冠(guàn)军。

四、戏剧结构。

1. 全剧结构。

2. 本场结构。

- 开端:靳尚和郑詹尹秉承南后的旨意,欲谋害屈原。

- 发展: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他在雷电交加的夜晚,抒发满腔的悲愤。

- 结局:婵娟误饮毒酒身亡,卫士杀死郑詹尹,火烧东皇太一庙,屈原随卫士走向汉北。

五、人物形象。

1. 屈原。

- 爱国诗人:他热爱自己的祖国楚国,对楚国的命运忧心忡忡。

即使遭受诬陷和迫害,仍然心系楚国的前途和人民的疾苦。

例如,在剧中他始终为楚国的安危、人民的幸福而抗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就体现了他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 正直高洁:他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坚决反对南后等人的卖国行径。

面对靳尚、郑詹尹等人的阴谋陷害,他毫不屈服,坚守自己的操守和信念。

2. 婵娟。

- 她是屈原的侍女,美丽、善良、纯真。

她崇敬屈原的品德和才华,对屈原忠心耿耿。

在得知屈原被陷害后,她不顾危险,前去探望,最后误饮毒酒,为保护屈原而死,是一个具有牺牲精神的美好形象。

3. 靳尚和郑詹尹。

- 他们是南后的爪牙,奸佞小人的代表。

靳尚善于阿谀奉承,为了讨好南后,不惜陷害屈原。

郑詹尹则是一个阴险狡诈的人,他按照南后的旨意,妄图谋害屈原,他们共同体现了黑暗势力的丑恶嘴脸。

六、重点语句赏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第17课《 屈原》课件(共29张PPT)

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第17课《 屈原》课件(共29张PPT)


原 沫

学习目标
1.了解话剧剧本的主要特点,理解对话或独白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诵屈原的独白,理解这段独白的内涵。 3.理解剧本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把握人物形象。 4.了解什么是舞台说明,概括其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原名 郭开贞,文学家、诗人、剧作家、古文字学 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 (1921年,第一本新诗集)、历史剧《屈原》 《虎符》《南冠草》《王昭君》等。
《屈原》全剧共分五幕,下面是每幕主要内容。
第一幕(“橘颂”),屈原清晨漫步橘园。吟诵《橘颂》,抒发爱国忧 民、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并把诗贈予学生宋玉,教育他好好做人。这 时秦国丞相张仪与楚怀王的宠姬南后郑袖内外勾结,一场分裂和出卖楚 国的阴谋正在酝酿之中。
第二幕(“受诬”),郑袖伙同楚怀玉侍臣靳尚,设计诬陷屈原“调戏” 郑袖,致使楚怀王大怒,将屈原免职,张仪趁机阿谀郑袖,讨好楚怀王, 促使楚与齐断交,与秦结好。奸佞阴谋得逞,楚国陷入危亡之中。
第二部分
1.第二部分(屈原的内心独白部分)是本文的核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 部分。对这一部分进行层次划分,并作分析。 第一层(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 吧”):诗人呼唤、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 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结束):借怒斥神鬼偶像来抨 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第一部分(开头到“如无举动时,则拳曲于胸前”):写靳尚和郑詹尹秉 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从“风!你咆哮吧!”到结尾):写屈原的内心独白。诗人呼 风唤雷,怒斥神祇,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的愤懑和对光明 未来的热烈追求。

第17课《屈原》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7课《屈原》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 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纪念屈原。
毛泽东:他是一个不朽的形象。 鲁迅称他的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郭沫若:“他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是一颗闪耀在群星丽 天的时代里尤其是有异彩的一等明星!”。 闻一多: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
屈原
屈原以火一般热烈的语言以及雷 霆万钧的气势,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 强烈不满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屈原渴望用自己的身体、用自己的生 命去换取光明,充分表现了他献身光 明的精神。
(3)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 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 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尚和郑詹尹秉承南后旨意,密谋欲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分层:
第一层(从“郑詹尹立在神殿中”到“把这包含着一切
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
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
赞与向往。

根据文章内容,划分层次结构,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开头至“靳尚与二卫士由左首下场”):靳
屈原
郭沫若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 族的四大传统节日。那么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
介 贞。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
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诗集《女神》,历史剧
《屈原》《蔡文姬》《虎符》等。
爱国诗人诗人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日抱石 跳汨mì罗江自尽,楚国百姓知道后哀痛异常, 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 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 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 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 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它 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 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九年级下册语文17课《屈原》预习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语文17课《屈原》预习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语文17课《屈原》预习知识点17 屈原(节选)预习须知一、写作背景《屈原》是郭沫若写于1942年的一部历史剧,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动“皖南事变”。

作者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

二、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华》等历史剧,建国后发表了《蔡文姬》《武则天》等历史剧,著有《奴隶制时代》等书。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国殇shāng:为国牺牲的人。

文中指这些人死后变成的神灵。

诡谲jué:狡诈,狡黠。

文中指鬼鬼祟祟的样子。

哗huá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伫zhù立:长时间地站着。

睥pì睨nì: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镗tāng镗鞳tà鞳:拟声词。

原指钟鼓等的声音,文中形容波涛声。

稽qǐ首:古代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

瘦削xuē:形容身体或脸很瘦。

非fēi难nàn:指摘和责问。

景jǐng仰yǎng:佩服尊敬,仰慕。

二、主题概述剧本主要通过靳尚和郑詹尹的对话以及屈原被囚庙中对东皇太一、云中君等雕像的痛斥以及对风、雷、电的赞颂,表达了对昏庸腐朽的统治阶级的痛恨和不满,对自由与光明的礼赞和向往,塑造了伟大诗人屈原的光辉形象,表现了他义无反顾、正气凛然的斗争精神。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从开头至“靳尚与二卫士由左首下场”):写靳尚和郑詹尹秉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从“郑詹尹立在神殿中”至结束):写屈原的内心独白。

面对黑暗现实,诗人呼风唤雷,怒斥神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四、思考探究1.阅读课文中的舞台说明,谈谈其作用。

舞台说明为舞台上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做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做了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册第五单元舞台人生
17屈原(节选)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赏析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学习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

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

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

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
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历史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古文字学家。

作品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等。

背景资料:《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动“皖南事变”。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屈原,战国时楚国人。

出身贵族,曾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汉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汨罗江而死。

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目标导学二:把握文本写作思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大意,将本文的写作思路梳理完整。

明确:第一部分: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激愤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部分: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2.阅读课文中的舞台说明,谈谈其作用。

明确:舞台说明为舞台上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做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做了铺垫。

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是一个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

目标导学三:把握本文写作特色
1.文中作者将很多的事物赋予了其他的含义。

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谈谈戏剧的创造主旨。

明确: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
治集团。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象征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这是象征手法。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2.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请品读下面的句子,指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2)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

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3)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明确:(1)这几句运用了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热切期盼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

(2)运用呼告、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热切地赞美电这种自然界的伟力,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敢的决心。

(3)运用了呼告、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呼唤着在黑暗中咆哮着、闪耀着伟大的自然力来毁灭这黑暗的社会,表达了必须彻底毁灭黑暗社会的决心,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3.屈原的独白激情澎湃,气象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明确:要点:(1)内心独白想象奇特,联想丰富,气势宏伟,表现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2)运用象征的手法,将作者难以言表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

(3)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呼告、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感情色彩。

(4)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体现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目标导学四:形象分析,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作品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屈原形象?屈原的形象有何象征意义?
明确: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形象。

作者以屈原的形象体现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性格。

歌颂他所坚持的争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歌颂他为捍卫真理与正义刚正不阿、奋不顾身的意志言行。

三、板书设计
呼唤与歌颂——风、雷、电
怒斥与愤懑——土偶木梗
屈原: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浩然正气,英勇无畏
此教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朗读中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