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企合作背景下传承高职专业文化
关于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与融合的
Value Engineering1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与融合的缘由及发展趋势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办学必须实现与就业市场零距离对接。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也明显提升,但是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上看,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一、高职校园文化的定位:盲目“高移”。
模仿和复制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模式,没有创新,更没有特色;二、高职校园文化脱离高职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办学以“校企合作”为基本理念,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脱节,重学术气氛、缺失或轻实践氛围等。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要坚持立足本位,突出特色,即与就业市场实现零距离对接,这就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必须与企业文化对接和融合。
可是,企业讲究实际,以赚取利润为目的,由于竞争激烈,面临淘汰的危险,以及对市场敏感,经常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计划,强调时效性和办事效率;而学校需要坚实的底气,需要稳固、宁静的治学氛围,容不得浮躁,内部关系也相对比较单纯和相对稳定,那么,学校要发展,要教书育人,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企业也要发展,而且还要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校企合作又是当今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客观要求,也是高等职业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
在校企合作中,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必然会产生一些碰撞和交融,我们必须学会并运用企业文化的有益影响,结合自身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发展,帮助企业实现目标,使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与融合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办学中的一朵新奇葩,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不断迈向新台阶。
2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与融合的文化传承2.1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形成和维系自身竞争优势的战略基础,这种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便可构成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的最基本、最持久的竞争优势,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持续的活力和发展潜力。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问题的思考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问题的思考摘要:促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是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实现学生的“零距离”就业的重要保证。
高职院校应该如何把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进而形成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同培养相适应的高职职业文化,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可持续性合作,是值得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对接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正在日益的受到社会的关注,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由于其办学模式较灵活和多样,故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在不断的扩大。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第一线实用技能型人才,主要面向的是生产、服务和管理三个领域。
高职教育的学生是培养学生走向企业,成为企业的一份子,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因此,高职院校的的教学模式必须在兼顾普通高校的专业学术外还要按照高职教育特点、模式和办学理念,突出企业文化中职业的特点,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把学习到的专业和人文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职业素养。
但是,以目前的形式来看,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做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结合,这也是其在校园文化中失职的主要表现。
故,为了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就要将建设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作为努力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更多的融入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才能更为企业和学校建立起合作的桥梁一、高职院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涵与联系。
高职院校文化是在高职院校管理者及全体师生员工在高职办学理念下,由广大师生员工在教学管理、学术科研、生活习惯等各个领域所发挥各自作用并逐步形成的具有明显特征的物质和精神的成果,是教育和引导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综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通过以师生为主体,将继承、发展和创造的物质及精神成果集合,从而形成了以高职院校为载体的高职校园文化。
为了更好的体现将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面貌,要将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上高职院校建设的日程。
高职教育专业建设中校企文化融合研究
业操守 。本文结合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 ,
探 讨 了专 业建 设 中校 企 文 化融 合 的意 义 和可 行 性
路径 。
一
在 校 企 文 化融 合 的环 境 中 ,学 生 时 时 刻 刻就 能受 到 校 园 文化 与 企 业 文 化 的双 重熏 陶 ,就 能让 学 生尽 早 了解企 业 用人标 准 ,感受 企 业文化 教 育 ,
大 学 的 风 骨 。两 者 关 注 的都 是 人 的发展 ,二 者 都 是 以人 为 中心 ,并 极 其重 视人 的价 值 、人 的发 展 及 其素 质 的提 高 。 专 业建 设 是 学 校 内涵 建 设 的 主线 和核 心 ,也 是 提 高 人 才 培养 质 量 的重要 抓 手 。要 实现 学 习与 就 业 、学 习 与 岗位 的 “ 零 距 离 ” 对 接 ,在 专 业 建
高职教 育专业建设 中校企文化 融合研 究
戴葵 堂,卢 强,黄德 忠
(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宜昌 4 4 3 0 0 0 )
摘 要 : 通过对高职专业建设中融合校企文化的意义及实施途径的的分析,阐明校企文化融合对专业建设的重
要性,提出专业建设各个要素中融合校企文化的实现方式。
人 ”与 “ 用人 ”两个职能相衔接 ,充分体现出高
职校园文化的专业特点和企业特色 ,为顺 利实现 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 ,它是一个企业 的灵 从 “ 学 员”到 “ 员T ” 的角色 转换奠 定基础 。 魂 。校园文化是 以学生为主体 ,以校园为主要空
2 . 通过校 企 合作 引进 企 业文化 元素 丰 富专 业
1 。校企 共建工 学结合 人才培 养模 式
企 业 文 化进 校 园 渗 透专 业 环 节 首先 表 现 在 人 才培 养模 式 中 。人 才 培养 模 式 就 是要 解 决高 职教
校企文化融合下的专业文化建设探微
校企文化融合下的专业文化建设探微徐华(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7)摘要:高职院校专业文化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交流、渗透和融通的结果,在校园文化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旨在校企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厘清专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等的关系,剖析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缺位及影响,提出专业文化需通过环境营造、注重内化、注重合作和加强融通等手段开展建设工作。
关键词:校企融合;专业文化;建设路径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970一(2013)01一0062一02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11】认为:文化承载精神,精神体现文化。
文化,看不见,摸不着,,却弥漫在校园中的各个角落。
高职院校专业文化是学校与企业、职业与专业、工作与学习联系的纽带,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交流、渗透和融通的结果,在校园文化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积极探索校企文化融合下的专业文化建设,营造具有职业特性、行业特点和专业特色的文化氛围,培养专业技能与专业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于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实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校企文化融合下的专业文化建设却很少有高校关注,本文将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四方面的实践探索,对校企文化融合下的专业文化建设进行重构与梳理,以期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校企文化融合下的专业文化的界定文化实质就是人和人的活动本身,文化是“人化”与“化人”的统一…,人是文化之根,之源,之一切,因此在文化建设中,就必须高扬“以人为本”的旗帜,专业文化正是基于这点,培养学生专业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取向,对于大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职业素养的培养意义重大。
专业文化是以专业体系为核心,是沉淀、积累以及融汇于各类专业中的文化意识成分,它以观念的形态,技能的形态或以物质、制度、精神的混合形态,对学生专业学习起着更直接、更显性的作用【引。
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的融合与对接
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的融合与对接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并阐述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意义;从几个方面分析了融合点;总结了融合与对接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企业文化校企合作融合1、前言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培养适合社会生产、建设、管理及服务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近期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等,对高职教育的改革又提出了更加切合实际的要求,即“以人为本”,紧抓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着重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这就给职业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以实际为依托,以现有的教育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素质教育。
企业,首先是以获取一定的物质收益为目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也有了更高的认识,其中,对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与探索成为热点问题。
企业文化又称公司文化,这个名词的出现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它是指现阶段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等[3]。
企业文化属于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所在,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指明灯,直接对企业生命力起到促进作用。
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融入企业文化,将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自身的文化培养与传承。
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能够对其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起着推动作用;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优秀的校园文化以其先进、清新、积极的文化导向,熏陶、感染、净化学生的心灵,从而塑造具有完整人格的学生,构成高职院校最基本、最持久的竞争优势,成为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活力。
基于此背景,本文着重介绍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的融合机理与措施。
2、概述鉴于企业文化是建立于长期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及销售等一系列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理想与行为准则的集合体,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实践意义及指导意义[2]。
校企合作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与实施路径
校企合作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与实施路径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引言校企合作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与企业合作,高校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用性。
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将校企合作落实到教学内容的项目化实施中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需要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二、项目化教学的意义项目化教学是一种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通过实际项目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项目化教学可以将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推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项目化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路径1. 企业需求调研学校需要与企业进行需求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掌握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通过调研,可以明确项目化教学的方向和目标,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
2. 教学内容设计在企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将课程内容分解为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是与实际工作任务相关的小组项目,每个项目都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际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3. 项目实施在项目实施阶段,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项目中去,每个项目都由一名企业专家和一名教师负责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通过项目实施,学生可以亲身经历实际工作流程,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
4. 效果评估在项目实施完成后,学校需要对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估,调查学生在项目中的学习情况和收获,对项目的实施做出总结和改进。
通过评估,可以及时了解项目实施的效果,为下一次项目实施做好准备。
四、项目化教学的优势项目化教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1.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2. 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专业性;3. 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4. 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融入校企合作元素的新思考
业行 业 实际需求 、岗位 规格标 准 和工作
不够 ,教风 、学风 和考风 建设 出现不 同
化 活动 和校 园精神纳 入到学 生 的培养计 划 之 中 ,使校 园文化 活动 服务 于人才 培
养 目标 的要求 。 第二 ,创建 高职 院校 “ 色校 园文 绿
化” 。其 一 , 突 出校 园 文化 的 主 旋 律 。首
力 开展 丰 富多 彩 的思 想政 治 教 育活 动 , 增加校园文化 的凝 聚力 和竞 争力 。其二 , 优化 校园 网络环境 。新 时期 ,保 证校 园
协调 发展 。校企文 化建设要 注重 物质 文
化建设 、行 为文化建 设和精 神文 化建设
的协调 发展 ,这样 才能从根 本上 促进 校
网络文化 的 “ 绿色 环保 ” ,就要做 到 :一 是建 立思想 政治工 作 网络 体系 ,让 大量 具有 良好德 育功能 的信息 围绕在 大学 生
周 围 ;二是 利用 网络资源 的优 势 ,建 立 网上 心理咨 询室 ,开通心 理咨询 热线 与
学 生 进 行 交 流 、辅 导 ;三 是 健 全 网 络 管
校 办学 的必然 选择 ,也为校 企文化 互融
要坚 持坚持 “ 以人 为本 ,均衡 发展 ”的 指导 思想 , “ 近高职 院校建设 发 展实 贴 际 ,立 足培 养 目标 ,吸取 优秀企 业文 化
和 企 业 精 神 ,彰 显 办 学 特 色 , 突 出育 人
加 大诚信 教育力 度 。针 对当前 部分 高职
作 的不断深 化 ,更加体 现 出与社会 、企 业紧密联系的特征。 第 三 ,活动 内容专业 化 。作 为高职 院校校 园文 化主 体 的师 生具有 较 高的专
业知识 文化 层次 ,他们 对校 园文 化充满 高 品位 、高境界 的渴望 。他 们在 教育教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探究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探究【摘要】阐述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涵,探讨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的途径,即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融入高职实训工作中,把企业文化融入高职专业教学中,把企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的制度中。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融通目前,我国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全面推进了高职院校和企业行业之间的合作,是促进高职教育以及企业人才发展的双赢模式。
在现代教育中,从某种程度上说,高职院校的教育就是职业教育,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帮助企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帮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很好地立足于社会。
所以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的问题已经为人们所广泛重视。
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并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有所规范的学生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
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
可以说,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
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社区,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
即学校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
企业文化,或者称做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处世方法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
校企文化合作中的高职校园文化创新与实践
校企文化合作中的高职校园文化创新与实践摘要:结合企业文化的特点,阐述了通过校企合作实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的必要性,提出了校企文化合作的途径和具体对策。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企合作高职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应注重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应体现出职业特征、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态度、职业人文素质特点。
另外,要吸收企业文化、区域文化、品牌文化的特点,始终把学生能学得一技之长、服务社会的价值理念作为核心价值,突出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实践教学环境设计和良好职业环境氛围的营造。
1 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功能1.1 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高职校园文化是以人为本为核心价值,全体师生为主体,以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人文氛围为基础,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专业技能素质为目标,以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网络育人,形成催人奋进的学校精神,促进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校园文化。
1.2 高职校园文化的主要功能1.2.1 凝聚功能以学校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被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认可以后,就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个人的信念、感情、行为与学校的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形成稳定的文化氛围,凝聚成一种合力和整体趋向,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1.2.2 激励功能特色、个性和魅力的校园文化往往决定着大学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价值观念、校风、学风、教风、校园人际关系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形态的文化对学校的各个方面起指导性的作用,给生活在其中的校园人以深刻的影响,激发产生自觉的内在驱动力,主动地去完善自我。
1.2.3 导向功能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共同愿景。
从物质环境到制度理念,从集体规范到人际关系,从举止仪表到教室的布置,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围绕着学校的发展目标,都给每校园人一个具体可感的参考系,并传递出一定的价值观信息,从而使校园人积极地从周围环境中接受那些大家所公认的或学校倡导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协同创新、打造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以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伍 建 设 的创 新
与普通高校相 比,高职院校教 师在综合素质方 面 还应 有 特别 的要求 : ( 1 )市场 触觉 要 更加 敏 锐 。 ( 2 )对 企 业 的 认 知 要 更 加 深 刻 。 ( 3 )动手能力 、 实践 指导 能力 和现 场组 织协 调能 力要更 强 。 符合 这 些 条件 的教 师从 哪里 来 ?校 企 合 重 要 途径 之 一 。这 里有 “ 走 出去 ” 和 “ 请 进 个渠道。 “ 走 出去 ”就 是 学 院教 师 到企 业 去 训 锻炼 。可 以有 很 多方 式 ,除 了 目前 通 行 的
创 新 是 社会 发 展 、国 家强 盛 的动 力 、活 力和 实 力 的 源 泉 。协 同创 新 是 最重 要 、最有 效 的 创新 模 式 之 一 。对 于 高 职 院校 来说 ,以协 同创 新 为 引领 ,全 面 提 高教 育 质 量 ,打 造 办学 特 色 ,校 企 合 作则 是 重 要 途径 。对 此 ,广 州 工 商职 业 技术 学 院 作 出 了有 益 的探 索 和实 践 。 该 院一 贯 重视 校 企合 作 。有专 门机 构 ,专 职 人 员 ,专 用 资 金 ,专 项 制度 ,专 项规 划 、计 划 ,专 项 考 核办 法 。全 院上 下 初 步形 成 了校 、企 行 业 、政 府 合 作 的 共 识 和 工 作 格 局 。经 过 多 年 的 努 力 ,到 2 0 1 2年 1 1 月 止 ,与该 院 建 立合 作 关 系 的企 业 ( 含 行 业 协 会 、政 府 机 构 ,下 同 ) 已达 1 1 5 0家 ,其 中 深度 合 作 的 3 8 5家 。校 企 合作 初 步探 索 出一 条 “ 专 业 与产 业 、企 业 、 岗位对 接 ,专业 课程 内容 与 职业 标 准 对 接 ,教 学 过 程 与生 产 过程 对 接 ,学 历 证 书 与 职业 资 格 证 书对 接 ,职业 教 育 与终 身学 习对 接 ” 的 途 径 ,实 现 了学 院 、企 业 、行 业 协会 、政 府 和 学生 的 “ 多赢 ” ,形 成 了 自身一 定 的办学 特 色 。 本 文 拟 以该 院 为 主要 案 例 ,着 重分 析 校 企 合作 在 高 职 院校 协 同创新 中的地 位 和 作用 ,以期 在理 论 和实 践上 提供 一些 启示 。
加强校企合作,推进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
摘要 高职院校专业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推动专业建设的重要力量。 文章以淄博职业学院省级特色专
业— —一市场营销 专业文化 建设 为例 , 通过 开展校 企合作 , 索 了高职院校 专业文化建设 的具体方法。 探 关 缮 奶 序 手 丈 化建旋 夜企舍 高职院校专业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 ) 一 高职院校 专业文化 的 内涵
加 强 校 企 合 作 . 进 高 职 院 校 专 业 文 化 建 设 推
王 瑜
( 淄博职业学院 山东 淄博 中图分类号 0 ) 5 0 0 文章编 号 :0 8 9 5 (0 )8 0 5 — 2 1 0 — 2 X2 1 0 — 0 7 0 1
一
、
校专业文化的根本出发点 和立足点。 3遵循 普遍性 . . 坚持 个性 和特 色建设
目前 . 还没有关于专业文化 的明确界定 。专业文化的核心是 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在体 现优秀文化特点 、时代精神 和 该专业师生 同化 的价值取 向、 为准则 和共 同的作风 。专业文化 现代办学理念 的同时 ,更要体 现本校和本专业 的个性魅力和办 行 具 有强烈 的导 向性 、 约束性 、 规范性 和陶冶性 , 能够形成 一种 良 学特色 。学校要从 自身 的办学指导思想 、 人才培养 目标 、 管理理 好 的专业教 育氛围 .能驱使师生为 自己的专业成长 提供原动力 念 、 学科人文精神 等方 而打造特色 , 步构筑和形成独具魅力 的 逐 校园专业 文化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 名 目繁多 . 专业文化呈现多样 和支持力 。
( 高职院校专业文化的特征 二) 1高 职 院 校 专 业 文 化 具 有职 业性 .
性 .高职院校理应 以职业性为标 志形 成一种普遍而独特 的专业
基于校企合作视角的高职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基 于校 企 合 作 视 角 的高职 专 业 文化 建设 研 究
章 萍
( 无锡 商业 职业 技术学 院 , 江苏无 锡 2 4 5 ) 1 13
摘 要 :高职 专 业 文 化 是 高 职校 园文 化 的 核 心 ,是 专业 建 设 的灵 魂 和 推 动 专业 建设 的重 要 力 量 。文 章 以无 锡 商 业 职业 技 术 学 院 省级 品牌 专 业— — 电子 商 务专 业 文 化 建 设 为 例 ,研 究 基 于 校 企 合 作 视 角 的 高职 专 业 文 化 建 设 的方 法 和 措 施 。 关 键 词 :高 职 院 校 ;专 业文 化 ;校 企 合 作
poe tf ret rv r f si n lc sr to M a i gt eE—c m me c o e so a ul r o tu to sa e a tn o c o d et p o e so a on tucin. k n h i he o r epr f si n lc t e c nsr c in a n x mpl, rr s ac s u e ou e e r hi
1 专 业 文化 建 设 的 内涵
专 业 建 设 是 高 职 院 校 提 高 办 学 水 平 过 程 中 一
22 专业文化建设是专业建设的灵魂 .
专 业文 化对 社会 行业 文化 既有 吸 收 ,又 有 引领
作 用 。在 高 职 院校 ,专业 文 化 是 专业 建 设 的灵 魂 , 项 最 重 要 的 工 作 ,大 多 数 高 职 院 校 都 非 常 重 视 , 建 设专 业文 化 ,对培 养受 教育 者 的专业 价值 观 、专 在 师 资 队伍 、教 学 条件 、课 程 开发 、 教 材 建 设 等 业 意识 、专业 气质 ,从而 奠定未 来 从业 素质 ,形 成 方 面 投 入 了 大 量 财 力 ,使 高 职 院 校 的专 业 建 设 有 职业 发 展能 力具 有重要 意 义 。一个 成熟 的专 业 ,除 了 较 大 进 步 。但 是 在 专 业 建 设 过 程 中 ,一 个 非 常 了应 有 合理 的人 才培 养方 案和 课程 设置 、优 秀 的师 重要 的方 面 几乎 很 少有 人 关注 , 这就 是 “ 专业文 化 ” 资、 一流 的实 训条件 外 , 必 须有成 熟 的专业文 化 。 还 的建 设 。 优秀 的专 业文化 是 专业成 熟 的标 志 。 专 业文 化 是 指 在 长 期 专 业 发 展 的 实 践 中积 淀 . 和 提炼 的 、符 合 职 业教 育 规 律 的 、具 有 专 业 特 征 23 专 业文化 是推 动专 业建设 的重 要 力量。 由于高职 学校 的专 业文 化具 有很 强 的职业 性特 和 时 代 精 神 的 一 切 精 神 和 物 质 财 富 的总 和 。其 核 心 是 本 专 业 师 生 同化 的 价 值 取 向 、行 为 准 则 和 共 点 ,很 容 易获得 企 业 的认 可 ,这有 利 于推动 校 企合 同的 作风 。 作 ,使 高 职院校 能 够更 大 限度地 利 用社会 资源 为教 专 业文 化是 专业 建设 的灵 魂 ,同时 也是 校园 文 学服 务 ,为 专业 建设服 务 。 化 建设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具有 强烈 的导 向性 、约 束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协同创新、打造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协同创新、打造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作者:课题组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13年第04期摘要:本文以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重点分析了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招生就业模式创新、科研和服务社会创新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所起的作用。
据此指出:在高职院校协同创新过程中,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实现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目标的协同和创新手段的协同;可以有力地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高职院校功能的创新,因而是高职院校协同创新、打造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办学特色创新是社会发展、国家强盛的动力、活力和实力的源泉。
协同创新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创新模式之一。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打造办学特色,校企合作则是重要途径。
对此,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该院一贯重视校企合作。
有专门机构,专职人员,专用资金,专项制度,专项规划、计划,专项考核办法。
全院上下初步形成了校、企、行业、政府合作的共识和工作格局。
经过多年的努力,到2012年11月止,与该院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含行业协会、政府机构,下同)已达1150家,其中深度合作的385家。
校企合作初步探索出一条“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途径,实现了学院、企业、行业协会、政府和学生的“多赢”,形成了自身一定的办学特色。
本文拟以该院为主要案例,着重分析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期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一些启示。
一、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共设课程,共编教材,有利于专业建设的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等教育的四大任务,也是高职院校的四大功能。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职院校的核心功能。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思考
设 施 , 教 学楼 、 房 等 建 筑 物 , 学 科 研 设 备 、 如 厂 教 文体 活 动设施 等 ,也包 括 了校 园 和企 业 的环境 , 如道路 、 花草 树木 、 艺术 景点 等 。物质 文化 建设 的
劳 动 创 造 了人 类 ,人 类 通 过 劳动 创 造 了文
、
高职 校 园 文化 与 企 业 文化 的 内涵
( ) 职校 园文化 一 高
19 9 9年 6月 1 3日, 中共 中央 国务 院关 于 深 《
化 , 化是 人类 存 在 和历 史发 展 的 表现 , 么 , 文 那 企 业 文 化作 为文 化 也 存 在 于 一 定 劳 动 活 动 中 。 因 此 , 们 认 为 . 业 文化 的形 成 需 要 一 定 的社 会 我 企
( ) 业 文 化 二 企
广义 上 说 . 文化 是 人 类社 会 历 史实 践 过程 中
中 , 们 发现 单 纯 的硬件 上 的合作 已经 远远 不 能 我
满 足学 校 和企 业 双方 面 的需 要 。 因此 , 化 对 于 文 企 业 和高 职 院校 的重 要 性 , 以及 校 企 两种 文 化 对 接 研 究 对 于 高 职 校 园人 才 培养 和 企业 文 化 自身 建 设都具 有非 常重 要 的实践指 导意 义 。
关键 词 : 职校 园文 化 : 业 文化 ; 高 企 对接 中 图分 类 号 : 7 7 G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2 1 ) 1 0 1 — 4 (0 2 0 — 0 9 0
很 多 高职 院校 在 实 施各 种 各样 校 企 合作 、 工 学 结 合 的模 式 ,但 在校 企 合 作 不 断 深 化 的 过 程
院校 的发 展 之 路 也 变得 困难 重 重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 职 院 校 的 办学 特 色 就 是 根本 出路 , 学 校 高 是 长 久发 展 的根 本保 证 。这种 办学 特色 除了要 在专 业 设 置 、 程 建设 、 理 模 式 等方 面 寻求 突破 之 课 管 外 . 重 要 的还是 需 要在 校 园 文化 上做 出特有 的 最 风格 。高职 教育 培 养 的是高 技 能应 用 型 人才 , 以 毕业 生 “ 得去 、 得上 、 下 用 留得住 、 手 快 ” 特色 上 为 和优势 。高职 校 园文化 与企业文 化 的对接 能够使 高 校 吸 收不 同行 业 、不 同类 型 的优 秀 的企 业 文 化, 以此 来 构 建 自身独 特 的校 园 文 化 品 牌 , 这 在 样 的校 园文 化氛 围 下 。 现 对学 生 人格 魅 力 的培 实 养和 再 造 , 提升 学生 道德 人 格 的文 化 品 味并 逐步 转 化为 具体 的能力 。由此 培养 出来 的学生符 合社 会 、 业 对人 才 的需 求 , 企 从而 学 校也 能 获得 社 会 、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新动向
职业技术教育
V0 A 1 ALA E HN C D A I C T 0N ND T C I ALE UC T ON
No2 . 0 . 5 2 11 Vo _2 l 3 Ge e a . 5 n rl No 6 9
中 , 项对 3 所学 校烹 饪专业 的调 查 中只有 1%的 一 0 0 工业文化集当代先进企业文化之大成 , 代表着 学校着力引进企业文化 , 许多学生上岗第一天 , 居
现代产业体系中主要行业生产、 经营 、 服务 、 管理方 然不知道厨房运作方式 。企业培训部的第一件事 式发展变革 的方 向; 规范着作为一名合格公 民、 合 是让 学 生 熟 悉 厨 房环 境 和 基本 运 作 流 程 。从 这 些
格劳动者 、 合格企业法人的意识与行为 ; 体现着工 现象可以看出,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中的工业文化对 业化进程中社会法律和制度的精神实质 ; 促进着社 接亟待 加强 。 会 主义 和谐社会 的繁 荣发展 。 2 会工业 文化 底蕴 不足 . 社
工业 文 化是 工业 化 进程 中 的社会 主 流文 化 , 其 在我 国快速工业化的进程 中, 一代代农 民工在 传承创新的主体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企业 、 行业和 没有精神准备 的情况下被推入企业 、 涌向城市。而 造 就 工业 化 人 力 资 源 的 大学 和 职业 院校 。工业 文 很多企业主也缺乏必要的工商业文化知识储备 , 法 化 决定 了工业化 进 程 的方 向 , 工业 化社 会 的文 化 律意识淡薄 , 是 仅凭作坊、 商贩经验就创办企业 , 难以 先 导 和制 度 之 母 , 工 业 化社 会 的家 庭 文化 、 校 做到规范经营 。传承数千年的中国家庭教育土壤 对 学 文化、 社会 文化 产生 了重要 的 引导作 用 。我 国作 为 是 耕读 文 化 而 非工 业 文 化 , 校 教 育深 受 “ 般 皆 学 万
基于校企合作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专业文化是赋予专业更深的内涵,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专业价值 渗透 。 观,提升专业意识 、专业素养和未来从业素质 ,可 以有力的提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在专 高职业竞争力。一个品牌专业 除了应有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 业建 设过 程 中 ,我 们注 重 与 电子 商务 企业 合 作 ,共 同凝 炼 出 “ 创 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外,还必须有成熟的专业文化。 新、创意、创业”的专业精神 , 形成了专业基本文化特征。 专业文化可以有力的推动 专业建设。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 2 共 同营 造 全新 的 育人 环境 养要 以 “ 培养岗位能力为中心”、 “ 理论教学和 实践训练相结 校企联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 系、校企共
托,安排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 生产 实践锻炼,提升专业教 师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要求每位教师挂靠一个电子商务相关企
加强校企合作,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引入先进 的产业、企业 业,并带着专业课程 建设任务下企业。 以便于教师在教学中 , 文化 ,实训教学中的安全文明生产 、规范性操作过程、管理规 能够 把 企 业 管 理 理念 和 企 业 文 化 引入 课 堂 ,更 好地 按 照 企 业 的 范等 ,课 程 教 学 中— — 以 教 师 的言 传 身 教 和 学 生 的互 帮 互 学 , 综合需求培养学生。
合 ” ,专 业 文化 除 了要 体 现 出很 强 的职 业 性 之 外 ,最 终 还 要 获 建实训 ( 实验 ) 室,营造职业化的育人环境。我院电子商务专
得企业的认可。因此必须深化校企合作 ,共同建设专业、提升 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邀请行业企业专 家进行工作任务分析 , 专业、凝炼专业特色。 开 发校 企 课 程 ,将 企业 在 长 期 经 营 活动 中形 成 的 价值 观 、 行 为 高职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 隹则等融人到才培养 方案和课程建设过程。与浙江淘宝网络公 的专业理想 ,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持续推进优 秀企业文化进校 司 共 同建 设 了淘 宝 工作 室 ,引 进 企业 化 的运 营 模 式 ,使 学 生 在 园,使其融入到专业文化之中,发挥专业文化 的育人功能 ,促 浓郁 的 职场 氛 围 内学 习 ,接 受 企业 文化 的熏 陶。 进学生专业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文 化
原 则 :校 园文 化 建设 必 须 与 职业 定 向教 育 有机 结 合 、与 职业 道 德
教 育有 机 结 合 、与 职业 能 力 培 养 有机 结 合 、与 职 校生 的实 际有 机 结 合 。其 目标 是 通过 二 者 的有 机 融合 ,形成 有 明显企 业 特 征 的校 园文化 。校 园文 化从 物 质 、精神 、活 动等 层 面来 帮 助 学生 形 成 认 真 、严 谨 、实 事求 是 的工 作 作风 、健 康 的 职 业心 态 、坚定 的 职业 意 识 和职 业信 仰 ,对社 会 负 责 的 职业 精 神 ;指 导学 生 建立 合 理 的 职 业 目标 ,掌 握 解决 职业 活 动 中 心理 困扰 的方 法 和 职业 心 理 调适 的具 体 思 路 ;了解 行 业 质 量标 准 和先 进 的企 业 理念 ,对 职业 技 术 形 成 正确 的态 度 倾 向 、价 值 判 断和 行 为 反 映 。
20 ・月 下 0年 0 ・期 1 3
学 理 现 代 衾誊 术・ 论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耿 晓东 王庆报 吴 晓飞 河北 张 然 邢台 04 0 5 0 0) ( 北 机 电职业 技 术学 院 河
摘 要 :本 文探 讨 在 校 企合 作 新 形 势 下 高 职 学 院如 何 搞好 校 园文 化 与企 业 文 化 融 合 的运 行机 制 和 具 体 实施 办法 ,探 索有 高职特 色的 校 园文化 建 设 之 路 ,为 高职 学院 开展 校 园 文 化建 设 提 供 思路 。使校 园文 化 建 设 成 为提 升 高职 学院 核 心 竞争 力、 实现 高职 教 育跨 越 式
浅析高职院校的专业文化建设
职 教
台
浅析 高职 交的, 专 业. 文 化 建设
于晓菲 ( 苏州市职业大学管 理学院 江苏 苏州 2 1 5 1 0 4 )
摘 要 :专业 文化是 高等教育专业建设 的一项重要 内容 ,本 文在对 专业 文化进 行定义的基础上 ,阐述 了高职院校 专业文化建设 的特性 、 内 容 ,并建设性的提 出了高职 院校进行专业文化建设 的路径 ,希望能够推动 高职 院校专业文化 的建设 。 .
关 键词 : 高职 职业本位 专 业 文化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水平过程中一项最重要 的工作 , 大 多数高职院校都非 常重视专业建设 。高职 院校专业建设 包括教学计划 的制定 、师资队伍建设 、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建设 、教 学手段与教学模 式改革 、 课 程开发等等 。但是在建设过程 中,尤其是在 内涵建设过程 中,专业文化建设被放置到 了一个微不足 道的位置上 ,然而纵观各专 业建设发展的历程 ,专业文化建设是一个专业 提高办学水平 的一项 最 重要 的工作 ,也是一个专业 内涵及底蕴 的重要体现。作为一个成熟 的 专业还应该具有成熟的专业文化 。
、
高 职 院 校 专 业 文化 的 内涵 和 特 性 ( 一 )高职院校专业文化 的内涵
、
高职院校在培养人的过程中 , 不但要 传授专业知识和技 能 ,而且 更重 要的是要形成一种文化品质 ,养成 职业精神 , 这 就涉及 到专业文 化的培育 问题 。 所谓高职专业文化 ,是指高职院校 中某一专业全体学生所 共同拥 有的价值观念及其行为方式 ,对应于相应的职业生活 的价值 观和行为 习惯 ,在该专业学生群体 中形成一种与专业特点 密切 相关的 、有别于 其他 专业的个性化氛 围。 ( 二 )高职院校专业文化 的特性 高职院校的专 业主要 是按 职业 或职业 岗位群 对人才 的要求 设置 的 ,职业是专业的基础 ,但是职业只是社会对人们从 事的工作的一种 分类 ,高职院校不 可能从事所谓的职业建设 ,因此专业建设就必然成 为高职院校建设 的重 中之重 ,同样 ,专业文化也就成 为高职院校校 园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职业院校与非遗传承的融合发展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职业院校与非遗传承的融合发展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职业院校在培养专业人才、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也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这一背景下,职业院校与非遗传承的融合发展成为了一种趋势。
本文将从如何推进职业院校与非遗传承的融合发展,以及其意义和可能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推进职业院校与非遗传承的融合发展1.优化课程设置,强化非遗传承元素的教学在推进职业院校与非遗传承的融合发展中,首先要从课程设置入手。
要充分挖掘非遗传承元素,将其纳入相关的教学内容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实践和传统手工技艺的教学。
除了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对非遗传承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增强他们对非遗文化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2.开展师资培训和学术交流为了推进职业院校与非遗传承的融合发展,需要加强师资的培训和学术交流。
通过开展非遗传承相关的师资培训和学术研讨,提升专业教师的非遗传承意识和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全面的教学服务。
积极推动职业院校与非遗保护机构、非遗传承专家等的交流合作,共同探讨非遗传承的教学方法和路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开展校企合作,促进非遗传承技艺的实践传承校企合作是推进职业院校与非遗传承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
职业院校可以与非遗传承相关的企业或组织开展合作项目,让学生参与非遗传承技艺的实践传承。
通过实践环节的安排,学生不仅可以在真实的项目中学习和应用非遗技艺,还可以与非遗传承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非遗技艺。
1.促进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职业院校与非遗传承的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加强非遗传承元素在职业院校中的教学和实践传承,可以有效地扩大非遗传承技艺的传承人才队伍,保证这些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2.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升专业水平职业院校与非遗传承的融合发展还可以培养更为全面复合型的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传承高职专业文化[摘要]高职院校要发展必须重视专业内涵建设,专业建设的灵魂则是专业文化建设与传承。
文章分析了推行校企合作对高职专业文化的影响,提出了鼓励创新,促进专业文化自觉;及时总结提炼,借力CIS助传承;选择多种载体,拓展传承途径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专业文化传承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专业建设,高职专业的文化积淀则反映了本专业建设的历史,体现参与建设者的行为习惯、价值取向、思考习惯,专业文化的本质是一种在特定范围内的影响力,在专业存在的时间内,专业文化作为一种导向,引导着专业建设的方向,全面影响着社会各界对专业的整体认知及评价,继而影响专业建设的质量。
近年来高职教育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高职专业文化发生了一系列嬗变,专业文化建设得到了专业建设者的重视,但是专业文化传承却常常被忽视,分析选择高职专业文化传承的路径及载体,对促进高职专业文化建设,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高职专业文化的内涵及其传承的意义1.高职专业文化的内涵。
“专业文化”是指参与专业建设者的核心价值观和共同的价值取向,必须能够体现专业建设全体成员共同的追求和理念,并对专业中每一个人的行为有潜移默化的指导与规范作用,从而将专业思想变为专业成员的自觉行为,包括专业建设在物质、制度、精神层面所有社会价值的总和。
“高职专业文化”是指高职教育在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后,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共同培育师资、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融合大量来自企业、行业的文化,区别于普通高等专业的高职专业文化,涵盖专业建设的理念、职业整体认知、行业相关伦理、行业道德、行业行为规范、职业情境环境共识等方面的内容。
2.传承高职专业文化的意义。
专业文化是高职整体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引领高职各专业建设的灵魂性旗帜,是各专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之一,是专业社会影响力的体现。
探索高职专业文化传承的路径,自觉传承专业建设文化,能够引导教师树立服务地方经济的理念,促进其业务水平的提高,加强专业建设团队的凝聚力,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职业素养,创造出新的文化,同时也可以推动高职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形成专业特色。
二、校企合作对高职专业文化的影响1.合作利于丰富高职专业文化传承的内容。
在物质文化方面,专业建设所涉及的硬件设施体现了校企合作带来的影响。
比如,教学环境由原来的最为常见的教室、实验室拓展到目前的一体化教室,校内外各类实训基地、车间、工厂等;在专业制度方面,在原来常规专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专业合作办学管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等一系列与校企合作相关的制度;在精神文化方面,企业的理念、价值取向、管理方式、行为规范、职业意识、敬业精神等,经过与高职原有的专业文化不断碰撞,融合浸透到高职专业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中。
2.传承高职专业文化的意义。
专业文化是高职整体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引领高职各专业建设的灵魂性旗帜,是各专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之一,是专业社会影响力的体现。
探索高职专业文化传承的路径,自觉传承专业建设文化,能够引导教师树立服务地方经济的理念,促进其业务水平的提高,加强专业建设团队的凝聚力,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职业素养,创造出新的文化,同时也可以推动高职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形成专业特色。
3.校企合作利于创造文化传承方式。
校企合作逐步打破了曾经保守、单一的传承方式——前喻文化,即学生向教师学习,模仿、复制师长文化,师长具有绝对的权威与优势,复制是这种传承方式的最大特点。
但是现在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使得教师到企业挂职,学生到企业去学习,教师、学生都可以获得更多向同辈、晚辈学习的机会。
这样的“并喻文化”式的高职专业文化传承屡见不鲜,学习行为更多地发生在同辈人之间,包括学生与教师,长辈的年龄和经验没有了绝对的优势,以先闻道者为师,这种传承方式使得青年的经验获得与长辈经验并存的机会。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专业文化的传承路径1.鼓励创新,着力促进专业文化自觉。
高职专业文化在专业建设中的导向作用是不容否认的,但是在当前的实际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专业带头人对专业文化认识不到位,专业规划和培养方案缺乏文化基因,考核和评价机制中没有专业文化、专业建设活动等方面的问题。
这是对专业文化认识不到位造成的,没有形成专业文化自觉。
“专业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的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他的来历、形成过程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促进参与,提高高职专业建设者(包括学院系领导、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师、学生、合作企业中参与教学的人员)在专业文化方面的自觉,是专业文化传承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当高职专业建设者都能够拥有专业文化自觉时,专业文化中的育人取向、文化思想、文化理念、价值取向等因素才会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从而推动高职专业建设在教学实践中孕育出新的文化,丰富原有的专业文化,为专业品牌的创建打下坚实的基础,顺理成章地完成专业文化的传承。
2.及时总结提炼,借力CIS助传承。
一个有特色、有生命力的高职专业必然要对自身的建设特色进行及时总结,以最为简洁、最生动、贴切的语言概括其中的文化内涵,并完成必要的信息转化,方便文化传播,通过扩大专业品牌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持续传承自己的专业文化。
第一,要及时提炼总结建设理念。
专业建设理念是在长期的专业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价值理念,理所当然是高职专业文化的核心,往往也是专业建设参与者信奉并为之努力的,是为达到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而形成的特有思想观念。
高职院校的专业理念形成绝对不是一日之功,专业建设者应该在专业建设的不同阶段,结合本土文化、本校文化精髓,将职业理念中最优秀的核心内容吸纳融化,及时总结提炼,升华为本专业的特有理念,固化为匹配的文字,这个过程可能辛苦且历时较长,但专业建设理念通过总结提炼为简洁的文字后,一是方便落实体现在专业建设的各种管理制度中,二是方便传播与传承。
第二,要引入CIS,助力传承。
CIS是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英文缩写,意思是企业识别系统。
CIS由三部分组成:一是MI(Mind Identity),企业理念识别;二是BI(Behavior Identity),企业行为识别;三是VI(Visual Identity),企业视觉识别。
将CIS引入专业文化建设中,实际上是将专业文化中精神层面的文化内涵转换为人的感官可感知的信息,如精心设计专业文化的各种标识,通过标准化、统一化的手法,精心设计专业对内、对外宣传的各种标识,并体现在各种实物载体上。
这种标准化、统一化、个性化的视觉设计,让广大专业建设者有朝气蓬勃的感觉,对内增强自信心、凝聚力,对外产生一致认同感,从整体上提升专业形象,更有利于专业文化的传承。
3.选择多种载体,拓展传承途径。
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信息的载体越来越丰富多彩,如教材、专业网站、课程网站墙报、宣传栏、教室、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实训设备、校服、实训工作服、工作器械、QQ群等都可以成为专业文化的物质载体,我们还要不断扩展专业文化传承的途径,以传承高职专业文化。
第一,可以通过课程内容来传承文化。
一般来说,高职专业核心课程内容都应该体现本专业的文化,只要专业存在,专业文化就能够通过教学活动传承下去。
高职专业文化包含校企合作文化,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专业建设,更新课程内容,出版专著和教材等方式,为专业建设文化传承、创新、研究和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二,可以通过校企师资来共同传承文化。
虽然师徒世代相继、口传身授的文化传承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高职专业文化传承的需要,但是“人”仍然是文化传承中的关键因素。
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教师的智慧性和能动性决定了教师是专业文化建设和传承的主要依靠力量。
首先,专业带头人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领跑者,优秀的专业带头人是专业的精神领袖,不仅能够团结校企的教师,形成一支有合力的教学团队,还能够带动一个专业的文化建设。
其次,参与教学的教师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包括来自企业、行业的兼职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只要能够激活教师的专业文化自觉,他们就会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传授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方式来传承专业文化。
第三,可以通过学生群体来传承文化。
很多人会认为学生是专业文化的最大受益者,忽视了学生同时也是专业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承者。
虽然学生在校的时间大多只有三年,但是他们对专业发展中的症结以及专业文化中存在的问题有着直观而深切的感受,他们对专业建设和发展方面的决策上也具有一定的发言权,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三年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到专业文化建设与创新中去,因此学生理所当然是专业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承者。
学生群体往往通过创办社团、举办活动等方式丰富、创新专业文化。
然而,学生在传承专业文化时的角色比较特殊,与教师的传承角色有一定的区别。
一是他们对自己的专业文化的认知和认同远不如教师深刻,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去了解和把握专业文化精髓;二是他们在校期间往往是双重身份,既是专业文化传播的信息终点,也是专业文化的传播者。
值得强调的是,学生作为专业文化传播者,蕴含在他们心中的专业文化会一直延长到企业实习、工作岗位中去,专业文化的传承会以他们为媒介得到无限的拓展。
第四,可以通过专业教学档案来传承文化。
专业建设者在实施教学、开展科研、优化管理、促进生产等各项活动中的经验和知识信息,都会真实地记录、反映在专业教学档案中。
教学档案同时还包含了专业办学历史、办学思想、管理模式,还有学风、教风,专业特有的精神、信念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等文化信息。
高职推行校企合作,一方面丰富了专业教学档案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对教学档案的要求。
对专业教学档案的多次开发利用实际上也扩展了专业文化传承的途径。
[参考文献][1]陈克文.高校专业文化建设与发展分析[J].职业与教育,2011(7).[2]林斌.学校文化传承的路径研究[D/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0&CurRec=1&recid=&filename=1011130784.nh&dbname=CMFDLAST2 012&dbcode=CMFD&pr=&urlid=&yx=&v=Mjg2OTJxNUViUElSOG VYMUx1eFlTN0RoMVQzcVRyV00xRnJDVVJMNmZiK2RvRnkzbVU3dktW RjI2SDdLN0h0YkU=,2011-09-01.[3]李建荣.校企文化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2).[4]陆勤丰.产业行业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若干思考[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4).[5]王君磊,王兆凯.高职特色的专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0(7).[6]张长学.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探析[J].中国—东盟博览,2011(7).[7]张东娇.认知革命、文化传承方式与教育模型[J].当代教育论坛,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