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并病人的护理

合集下载

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常规

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常规

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常规一、概述感染性心内膜炎系微生物感染心内膜或临近的大动脉内膜伴赘生物形成。

[临床表现] 发热、心脏杂音、脾大、周围血管栓塞和血培养阳性等。

二、护理诊断1、潜在并发症:栓塞。

2、体温过高与细菌感染有关。

3、生活自理缺陷与高热、全身乏力有关。

三、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如心衰、动脉栓塞等)。

观察有无各种栓塞症状,如突然出现无尿、少尿、腰痛、血尿等考虑肾栓塞;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发绀,考虑肺栓塞;脑栓塞、四肢栓塞等。

高热时抽取血培养,并注意皮肤情况,出汗较多时应更换衣裤,保持皮肤干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必要时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予药物降温。

如有呼吸困难、憋喘等不适,可给予持续或间断低流量吸氧(2~3L/min)。

2、营养支持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食或半流食,禁食刺激性强的食物并保持口腔清洁,每次饭后漱口。

3、药物护理根据感染细菌不同选用最有效的抗生素。

首选青霉素,肌注或静脉注射,连续使用2 周或2周以上。

注射前需做药物过敏试验。

如对青霉素过敏,改用其他抗生素。

用药期间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及观察有无过敏现象。

4、活动与休息乏力、高热时卧床休息,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20℃~22℃),尽量减少探视,减少感染机会。

5、健康教育(1)告诉病人及家属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坚持足够疗程的抗生素治疗的重要意义。

(2)告诉病人就医时应说明自己有心内膜炎病史,在施行口腔手术,上呼吸道手术或操作,泌尿、生殖、消化道侵入性检查或其他外科手术治疗前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3)嘱病人平时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少去公共场所,勿挤压痤疮、疖痈等感染病灶,减少病原体入侵的机会。

(4)教会病人自我监测体温变化,观察有无栓塞表现,定期门诊随访。

(5)教育家属应给病人以生活照顾,精神支持,鼓励病人积极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指导家属照顾病人,给病人心理支持。
25
护 理 评 价
体温逐渐降至正常; 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情绪稳定,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发生并发症,或出现后能及时处理。
26
27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主讲:XX XX
28
* * 大学
* * 医院
23
护 理 措 施
健康指导
疾病知识指导:介绍相关知识,告知病人坚持足够 剂量和足够疗程抗生素治疗的重要性。施行手术、
侵入性诊治前,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教会病人自
我监测体温、观察栓塞表现,定期门诊随访。
24
护 理 措 施
健康指导
生活指导:嘱病人注意防寒保暖,加强营养,增强 机体抵抗力。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少去公共场所。
10
指(趾)甲下线状出血 Osler结节:亚急性常见,在指 和趾垫出现的豌豆大的红或紫 色痛性结节;
11
Jeneway损害:为手掌和足 底直径1~4mm的出血性红 斑,主要见于急性者。
Roth点:为视网膜的卵圆形出
血斑,中心呈白色。
12
护 理 评 估
辅 助 检 查
血培养
实验室检查
超声心动图
13
护 理 评 估
心理—社会状况
病情严重 焦虑 烦躁 恐惧
病程长、易复发
并发症多
14
护 理 评 估
治 疗 原 则
抗微生物药物治疗
早期应用,大剂量、长疗程用药,选用 杀菌性抗生素,静脉给药,根据药物敏感试 验结果选择用药。
外科手术治疗
15
常用护理诊断/问题
体温过高
• 与感染有关。
焦虑

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全科护理 21 0 0年 l 月 第 8卷 第 1 期 上 旬 版 ( 第 1 6期 ) 1 1 总 9
・2 O ・ 97
介 寨 护 理
2例 感 染 性 心 内膜 炎 病 人 的 围术 期 护 理
薛菊 云 , 刘
关 键 词 : 染 性 心 内膜 炎 ; 感 瓣膜 赘 生 物 ; 围术 期 ; 理 护 中 图分 类 号 : 7 . R4 3 5 文 献 标 识 码 : C do : 0 3 6 /.sn 1 7 4 4 . 0 0 3 . 6 文 章 编 号 :6 4—4 4 (0 0 1A一2 0 —0 i 1 . 9 9j[ . 6 4 7 8 2 1 . 1 0 2 s 17 7821)1 97 2 人 已出院, 于院外继续维持抗感染治疗 。 并
2 护 理
慧 , 晓妮 徐
感 染 性 心 内膜 炎 (if t ee d cr i s I n e i n o a dt , cv i E)是 微 生 物 感 染 心 脏 内膜 表 面 伴 赘 生 物 形 成 的 一 种 炎 症 , 膜 为 最 常 见 受 累 的 瓣 部 位 ; 程 在 6周 以 内 为急 性 , 程 超 过 6周 为亚 急 性 。 6 ~ 病 病 O 7 的 I 5 E发 生 在 有 基 础 性 心 脏 病 病 人 , 中 先 天 性 心 脏 病 占首 其 位 , 湿 性 心 脏 病 占第 2位 , 尖瓣 脱 垂 病 人 也 有 发 生 。基 本 风 二 ]
白 、 细胞 、 红 白细 胞 和 细菌 组 成 , 瓣 膜 均 可 累及 , 以二 尖 瓣 和 各 但 主 动脉 瓣 多见 , 常 引 起 瓣 膜 关 闭 不 全 , 生 物 一 旦 脱 落 可 引 起 常 赘 栓 塞 和 脓 肿 , 塞 不 同 的 部 位 可 有 不 同的 病 理 表 现 , 可 产 生 免 栓 也 疫 复合 物 引 起 肾 小 球 。 、 肌 炎 、 漫 性 脑 炎 等 。 2 0 肾炎 心 弥 0 9年 3 月 我 院手 术 治 疗 2例 室 间 隔缺 损 合 并 I E病 人 , 报 告 如 下 。 现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有无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及二尖瓣脱垂等病史;近期内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及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史;是否有拔牙史;是否做过导尿、泌尿系统器械检查、心导管检查及心脏手术;有无静脉药物依赖。

2、评估患者是否有发热、心脏杂音、动脉栓塞等,有无心力衰竭、细菌性动脉瘤、迁移性脓肿等并发症。

3、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性质、过程、预后及防治等知识的了解程度;患者有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及其严重程度。

二、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嘱患者卧床休息,采取舒适体位,限制活动量,并保持病房安静。

注意保持排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2、饮食护理: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鼓励患者多饮水,如有心功能不全,应限制盐和水的摄入。

3、症状护理:(1)发热的护理:高热患者卧床休息,每 4 小时监测体温一次;体温过高时,多饮水;保持病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出汗较多时应及时为患者更换衣服和床单;配合医生选择血培养采血的最好时机,遵医嘱准确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2)栓塞的预防及护理:及时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如发现巨大赘生物,应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改变体位,以避免赘生物脱落造成动脉栓塞。

密切观察栓塞表现,如偏瘫、失语、动脉搏动消失、腰痛、呼吸困难、咯血等,一旦出现栓塞,立即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治疗及抢救。

4、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用药疗效和不良反应,严格按照时间用药。

5、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沟通,安慰患者,稳定情绪。

加强家庭支持系统,使患者获得家人及亲属的更多关心与鼓励。

三、健康指导要点1、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本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及抗生素治疗的重要性。

2、嘱患者平时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合理安排休息。

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少去公共场所。

勿挤压痤疮、疖、痈等感染病灶。

3、教会患者自我监测体温变化,有无栓塞表现。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护理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endocarditis)是指由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有别于由于风湿热、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所致的非感染性心内膜炎。

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但感染可发生在室间隔缺损部位、腱索和心壁内膜。

而动静脉痿、动脉樱(如动脉导管未闭)或主动脉狭窄处的感染虽属于动脉内膜炎,但临床与病理均类似于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因与发病机制】(1)病原体侵入血流引起菌血症、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并侵袭心内膜。

(2)心瓣膜异常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寄居繁殖。

(3)防御机制的抑制:肿瘤患者使用细胞毒性药物和器官移植患者用免疫抑制剂。

临床经过与病原微生物有关,病原微生物包括各种细菌、真菌等。

传统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类,其临床经过及病理变化均有所不同。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于被累心内膜常有溃疡形成,故又称为溃疡性心内膜炎。

此类心内膜炎起病急剧,多由毒力较强的化脓菌引起,其中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化脓链球菌。

通常病原菌先在机体某局部引起化脓性炎症(如化脓性骨髓炎、痈、产褥热等),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肿瘤、心脏手术、免疫抑制等)病原菌则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并侵犯心内膜。

此型心内膜炎多发生在本来正常的心内膜上,多单独侵犯主动脉瓣,或侵犯二尖瓣。

亚急性者主要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首先为心脏瓣膜病,其次为先天性血管病。

【临床表现】(一)症状1.发热为最常见的症状。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表现为低热,热型和热度多变。

发热可能不是首发症状,但一般起病24~48小时,体温即升高。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可伴寒战和盗汗。

2.其他与感染有关的症状如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头痛、背痛、肌肉关节痛等。

(二)体征1.心脏杂音90%的患者有病理性杂音,主要由于基础心脏病和心内膜炎致瓣膜损害所致。

急性者较亚急性者更易出现杂音强度和性质的变化及产生新的杂音。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PPT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PPT

护理的关键措施有哪些? 监测生命体征
定期检查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及时发现异常变化,便于快速响应。
护理的关键措施有哪些? 药物管理
确保患者按时服用抗生素和其他治疗药物。
监测药物副作用,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护理的关键措施有哪些? 心理支持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减轻焦虑和恐惧。
精神状态对恢复过程有重要影响。
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感染控制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
特别是在静脉注射等操作中尤为重要。
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营养支持
关注患者营养状况,提供均衡饮食。
良好的营养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恢复。
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定期评估
定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调整护理计划。
该疾病会导致心脏瓣膜损伤,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
什么是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因
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心脏患者、静脉药物使用者等高风险人群更易 感染。
什么是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心悸、呼吸急促等症状。
早期识别症状有助于及时治疗。
为什么需要护理?
为什么需要护理? 提高生存率
鼓励患者表达他们的感受和疑虑。
及时回应患者的反馈,有助于改善护理效果。
谢谢观看
根据患者的变化及时做出响应。
如何进行有效的患者沟通?
如何进行有效的患者沟通? 建立信任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增强其配合度。
信任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如何进行有效的患者沟通? 清晰沟通
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护理方 案。
避免使用医学术语,确保患者能够理解。

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
3.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四 )病理生理与发病机制
(1)血流动力学改变(2)无菌性赘生物(3)菌血症(4)免疫系统激活
二、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1)健康史(2)身体状况:症状 、特殊体征(3)辅助检查(4)心理—社会状况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心脏病史手术史感染及治疗静脉用药史有无症状既往检查资料生活及精神状况
IE临床表现复杂,可涉及多个器官感染的全身与局部作用心脏外的转移性感染动脉栓塞全身性免疫反应取决于病原微生物的性质
(2)身体状况
发热为最常见症状。见于95%以上患者,为驰张热体温升高的特点:午后和晚上高热,不超过39℃伴随症状:疲乏、头痛、肌肉关节痛亚急性者起病隐匿,有乏力、畏食等非特异性症状。急性期呈暴发性败血症过程,可有高热寒战。
实验室检查血培养:最重要的诊断方法 ,95%阳性率药物敏感试验可为治疗提供依据。尿液检查血液检查
(3)辅助检查
超声心动图:诊断赘生物特异经胸UCG准确率为40%-63%,而食道超声TEE则高达90%.
(3)辅助检查
组织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免疫球蛋白异常:IgG,IgM升高类风湿因子约50%呈阳性80%-90%免疫复合物阳性聚合酶链反应是目前鉴别血培养阴性的心内膜炎的唯一方法。其他 胸片、ECG、MRI核磁共振成像、CT等。
(3)辅助检查
或5项次要标准
或1项主要标准+3项次要标准
满足2项主要标准
1
2
3
诊断
IE的Duke诊断标准
(4)心理—社会状况
病人
家属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体温过高 与感染有关。心输出量减少 与疾病晚期出现心力衰竭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发热、能量消耗和营养摄入不足有关潜在并发症:栓塞和梗死、脾大、贫血、肾衰竭、脑栓塞。焦虑 与缺乏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相关知识等有关。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 致病微生物以细菌、真菌多见。根据临 床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类,后者远 较前者多见。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感 概述
染 性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 心 ①中毒症状明显。 内 ②病程进展迅速,数天至数周引起瓣膜 膜 破坏。 炎 ③感染迁移多见。
U~1800万U/d,分次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
③联合用药:青霉素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
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联合应用以增强杀菌力。
④革兰氏阴性肠道细菌所致的感染性心内膜炎
应选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为主。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感 护理措施--遵医嘱用药
染 性 (2)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④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感 概述
染 性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 心 ①中毒症状轻。 内 ②病程数周至数月。 膜 ③感染迁移少见。 炎 ④病原体以草绿色链球菌多见,其次为
肠球菌。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感 护理评估
染 性
健康史



1.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学习目标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思考题
感 护理评估—临床表现


心 内
2.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膜 炎
起病急骤,进展迅速、主要为 败血症表现,病人高热、寒颤、呼
吸急促,皮肤瘀点和栓塞多见;心
脏可闻及高调粗糙杂音。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相关习题及参考答案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相关习题及参考答案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相关习题及参考答案目录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相关习题及参考答案 (1)一、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护理措施 (1)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护理措施 (2)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护理措施 (3)四、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护理措施 (4)五、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护理措施 (5)一、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护理措施1.病人,男性,38岁。

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人住院期间突然出现失语、吞咽困难、瞳孔大小不等,神志模糊。

最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是A.脑栓塞B.肾栓塞C.肺栓塞D.脾栓塞E.肝栓塞2.感染性心内膜炎最重要诊断方法为A.心电图B.超声心动图C.X线片D.血培养E.C-反应蛋白3.病人,男性,30岁,农民。

患病毒性心肌炎经治疗康复后出院。

出院医嘱要求病人出院后限制活动6个月。

病人认为现无不适现象,询问为何不能下地干农活。

护士向病人说明此时合理休息的主要原因是A.减少疲劳感B.减轻精神压力C.减少心肌耗氧量D.恢复体力,增强体质E.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护理措施(4~5题共用题干)病人,女性,25岁。

患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不明原因持续发热1月余,体温波动在37.5~ 38.5℃之间,应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今晨以“感染性心内膜炎”收治人院。

现遵医嘱行血培养检查。

抽取血清标本时间的选择,正确的是A.第1日间隔I小时采血,共3次,体温升高时采血B.第1日间隔1小时采血.共3次,无须体温升高时采血C.第1日间隔1小时采血,共3次,寒战时采血D.人院3小时内采血,间隔I小时,共3次E.已用过抗生素者,停用抗生素后2~7天采血,无须体温升高时采血5.人院后心脏彩超检查示二尖瓣有大小约为10gmx10mm赘生物。

据此护士最应预防和关注的是A.心力衰竭B.肺部感染C.动脉栓塞D.出血E.深静脉血栓6.亚急性心内膜炎血培养标本采血量应为A.1~3mlB.4~6mlC.7~9mlD.10~20mlE.16~18ml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护理措施7.病人,女性,45岁。

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用药知识:嘱患者安静,卧床休息,保持舒适体位。

2.饮食护理:宜选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半流食及软食,以补充发热引起的机体消耗。

高热时唾液分泌减少,嘱患者饭前饭后漱口,重症患者做好口腔护理。

3.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

2)注意患者有无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发绀、心悸及下肢水肿等症状,一旦出现应立即通知医生并按心力衰竭护理常规给予护理。

3)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栓塞的症状和体征。

4.用药观察: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注意用药后的疗效。

告诉患者抗生素需使用较长时间,只有完成全疗程才能杀灭病原菌。

5.基础护理:高热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物理降温。

患者出汗多时,勤换衣服,保持床单干燥,但要防止患者着凉。

6.专科护理:准确记录患者每日液体出入量,根据尿量、血电解质情况补充水分,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7.安全护理:严格执行跌倒、坠床评估,压疮评估,用药安全,身份识别,手卫生,查对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等。

8.心理护理:积极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注意关心爱护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健康教育】1.用药指导:告诉患者就医时应说明自己有心内膜炎病史,在施行口腔手术如拔牙、扁桃体摘除术,上呼吸道手术或操作,泌尿、生殖、消化道侵入性检查或其他外科手术治疗前,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2.疾病相关知识:告诉患者及家属有关本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坚持足够疗程抗生素治疗的重要意义。

3.诱发因素:嘱患者平时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口腔卫生和皮肤清洁,少去公共场合,勿挤压痤疮、痈等感染病灶,减少病原体入侵的机会。

4.随访:教会患者自我监测体温变化,判断有无栓塞表现,定期门诊随访。

教育家属应给予患者生活照顾和精神支持,鼓励患者积极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 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 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2)嘱患者卧床休息,采取舒适体位,限制活动量,为患者提供适宜的病房温度和湿度,温度20~22%,湿度50%~60%,房内空气清新,利于呼吸,并保持安静。

(3)记录出入水量,观察患者心功能情况,是否出现气短、夜间不能平卧或双下肢水肿。

(4)如果患者尚未发现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应积极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鸡蛋、酸奶、肉等,并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鼓励患者多饮水;如出现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应限制盐分和水分的摄入,控制输液速度,记录出入水量。

(5)如出现新的期前收缩、心动过缓、一度或二度文氏现象的房室传导阻滞应密切注意观察。

出现频发或多源室性期前收缩、二度Ⅱ型或三度房室传导等严重心律失常应进入监护室。

(6)患者卧床休息时,允许进行一些自我护理,如翻身、洗漱、进食以及一些轻微的自娱活动如看报、听广播等。

(7)注意保持排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避免因便秘而加重心脏负担。

2.心理护理(1)耐心解释检查目的和注意事项,配合医师做好实验检查。

(2)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感受,并对其主诉采取同感性倾听,避免病人因心理因素而加重痛苦。

(3)音乐疗法:每日2次,每次听45分钟音乐,音乐选择多为通俗舒缓音乐。

(4)心理调节:大脑放松入静,排除头脑中杂念。

3.治疗护理(1)体温在38℃以上者遵医嘱抽血做培养,予以酒精擦浴或温水擦浴,出汗多时可在衣服和皮肤间垫软毛巾,潮湿时及时更换,必要时使用退热剂。

(2)遵医嘱准确、按时给予抗生素。

因治疗时间较长,尽量实用留置针穿刺。

(3)若患者主诉头痛、胸痛、腰痛、肢体活动障碍,或出现意识障碍、尿量减少,应高度警惕是否存在栓子脱落可能,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

(4)因长期使用大量抗生素可能带来真菌感染,应经常检查患者的口腔颊部和舌面,观察是否存在白色斑块,建议患者多漱口,并做好口腔护理。

4.用药护理(1)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2)如果突发心衰,即予端坐位、下肢下垂、湿化氧气吸入,遵医嘱给予扩血管、强心、利尿药物。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 护 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 护 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摘要】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是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的心内膜、心瓣膜或邻近大动脉内膜的炎症,常伴有赘生物的形成。

致病原以细菌、真菌多见。

临床特点为发热、心脏杂音、脾肿大、瘀点、周围血管栓塞和血培养阳性等。

根据病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1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5例,年龄7-50岁,平均20.0岁。

其中先心病11例(室间隔缺损6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室间隔缺损并右室双腔心2例、主动脉窦瘤破裂1例),风湿性心脏病10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例、二尖瓣关闭不全6例)。

经过治疗和护理21例患者基本痊愈,现将临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2临床表现1.2.1全身性感染的表现发热是早期最常见的症状,多在37.5-39℃之间。

面色苍白,杵状指和脾肿大为后期常见的体征。

1.2.2心脏病变的表现取决于原有心脏病的种类和感染病程中赘生物所引起的新的瓣膜病变。

绝大多数(约90%)病人有病理性杂音,杂音性质的改变仍为本病特征性表现,但并不多见(约占10%~16 %)。

腱索断裂或瓣叶穿孔是迅速出现新杂音的重要因素。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病人主要的并发症。

主动脉瓣穿孔或严重关闭不全较为常见。

1.2.3皮肤粘膜病损最常见,由感染毒素作用于毛细血管使其脆性增加和破裂、出血或微栓塞所引起,可表现为:瘀点和瘀斑多分布于上腔静脉引流区,下肢、口腔和眼结膜处,中心呈白或黄色,常成群出现。

指甲下出血,较少见,呈条纹状。

Janeways结位于手掌或足底的无压痛小结节。

Osier结分布于手指或足趾末端的掌面.足底或大小鱼际处,呈红色或紫色,略高出皮肤。

并有明显压痛。

持续数小时至数天。

Roth斑为视网膜上出现椭圆形黄斑出血伴中央苍白。

1.2.4栓塞和血管损害脑:发生于42%~48%的病人,包括脑栓塞、脑溢血和弥漫性脑膜脑炎。

肾:常出现腰痛、血尿等。

脾:发生脾栓塞,病人出现左上腹剧痛,伴呼吸或体位改变时加重。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一、概念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

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㈠分类二、护理评估㈠健康史1、急性——尚不清楚2、亚急性——相关因素㈡病因: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㈢诱因:近期内上呼吸道感染、咽峡炎、扁桃体炎及身体其他㈣部位感染:拔牙、导尿、泌尿系器械检查、心导管检查及心脏手术、静脉药瘾㈡临床表现症状1.发热:发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症状,常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痛的症状。

2.非特异性症状:脾大、贫血、杆状指/趾。

⑴脾大:约有15%–50%病程>6周的人可出现⑵贫血:主要由于感染骨髓抑制所致。

⑶杵状指/趾:部分病人可见。

3.动脉栓塞:多发生于病程后期,脑栓塞发生率最高。

体征1.心脏杂音:是基础心脏病和(或)心内膜炎导致瓣膜损害所致,表现为在原有杂音基础上出现杂音性质的改变或新杂音出现。

2.周围体征:可能是微血管炎或微栓塞所致,多为非特异性,包括:①瘀点,多见病程长者,可出现于任何部位,以锁骨、皮肤、口腔黏膜和脸结膜常见。

②指、趾甲下线状出血。

③Roth斑,多见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表现为视网膜的卵圆形出血斑,其中心呈白色。

④Osler结节,为指和趾垫出现豌豆大的红或紫色痛性结节,较常见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⑤Janeway损害,是手掌和足底处直径1~4mm,无痛性出血红斑,主要见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㈢并发症1.心脏:心力衰竭最常见 (主要由瓣膜关闭不全所致)2.细菌性动脉瘤3.转移性脓肿4.神经系统5.肾脏㈣辅助检查1.血培养:最重要的诊断方法。

尿液和血液2.免疫学检查⑴超声心动图:为本病临床诊治最基本的检查方法,诊断赘生物特异㈤心理社会状况三、治疗要点1.抗微生物药物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

①早期应用;②充分用药、大剂量、长疗程;③静脉用药为主;④病原微生物不明时,急性者先用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均有效的广谱抗生素,如采用萘夫西林、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静脉注射或滴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一、概述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AIE)多为全身严重感染的一部分,致病微生物毒性强,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占50%以上)、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菌和大肠埃希杆菌等。

临床上较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少见,且患者多无心脏病史。

由于本病全身感染症状严重,可掩盖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血管内科)常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室间隔缺损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动脉导管未闭等心脏病的基础上,原无心脏病者也可发生。

病原体主要为细菌,其次为真菌,立克次体,衣原体及病毒。

主要表现为低中度发热、进行性贫血、乏力、盗汗、肝脾肿大、杵状指(趾),可出现血管栓塞现象,青壮年患者较多。

草绿色链球菌是该病的最主要致病菌,但近年来已明显减少,各种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及革蓝氏阴性菌已成为主要致病菌。

二、病因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多发生于风湿性心瓣膜病,如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与二叶主动脉瓣等器质性心脏病。

个别亦有发生于原无心脏病的基础上,本病病原多为条件性致病菌,如草绿色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产硷杆菌和肠球菌等。

少数为霉菌感染,其中以念珠菌为多。

感染途径:草绿色链球菌感染常与口腔手术有关,肠球菌常发生于泌尿道手术或流产分娩后,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霉菌感染常发生于心内手术后。

三、发病机理口腔局部手术、流产、分娩或泌尿道手术,心脏手术或呼吸道感染,细菌均可进入血流,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由于机体防御机制,多不产生危害。

但当细菌附着在已有病损的心瓣膜或心内膜时,则局部有血小板,纤维蛋白的沉积,包绕细菌,形成赘生物,吞噬细胞对细菌难以发挥吞噬作用,当赘生物破裂、脱落、细菌多次释放入血流,形成反复慢性菌血症过程。

感染性心内膜炎有一定的好发部位,多发生于血流冲击或局部产生涡流的部位,如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心房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心室面,室间隔缺损的右心室面动脉导管未闭的肺动脉内膜面等。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系慢性病程,赘生物上的细菌难以消灭,能长期生存,由于细菌毒力低,较少发生迁移性感染。

四、病理赘生物所附着的瓣膜有炎性反应及灶性坏死,其周边有淋巴细胞,纤维细胞及巨细胞浸润。

坏死细胞周围有新生毛细血管,结缔组织及肉芽组织,当炎症消退,赘生物纤维化,表面为内皮细胞所覆盖,经治疗痊愈的病例,三个月才能完全愈合,未治愈的病例,愈合与炎症反应交叉存在。

赘生物大而易碎,脱落可致脏器及周围动脉栓塞,如肾、脑、脾、肠系膜及四肢等,先心病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例,多并发肺栓塞,局部细菌滋长可使瓣叶产生溃疡或穿孔,腱索及乳头肌断裂及细菌性动脉瘤。

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肾血管球沉积,可发生肾血管球性肾炎,由于免疫反应引起小动脉内膜增生,阻塞及小血管周围炎,表现为皮肤及粘膜的淤点,发生于手指、足趾末端的掌面,稍高于皮面,有压痛,5-15mm大小,称奥氏(Osler)结节,后掌及足趾有数毫米大小的紫红色斑点,称为Janeway氏结节。

五、临床表现大多数病例起病缓慢,低热、乏力、疲倦,少数起病急,有寒战、高热或栓塞现象,部分患者起病前有口腔手术,呼吸道感染,流产或分娩的病史。

1、全身性感染发热最常见,常呈原因不明的持续发热一周以上,不规则低热,多在37.5℃-39℃之间,也可为间歇热或弛张热,伴有乏力、盗汗、进行性贫血脾肿大,晚期可有杵状指。

⑴发热:有80%~88%病例有发热型多变,以不规则发热为多见可为间歇热或弛张热,不少病例表现为低热可伴畏寒或多汗。

近年来不少病人无发热可能与早期使用抗生素有关高龄患者可能与反应性差有关。

⑵其他与感染有关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消瘦进行性贫血、多汗和肌肉酸痛等。

⑶杵状指(趾)在发病1~2个月以后出现且无发绀,以往约见1/3病例,且作为重要体征之一,但近年来已大大减少肝、脾肿大一般为轻至中度增大索,以往至少有半数病人有脾大,1/4病例有肝大但近年来肝、脾肿大亦明显减少。

2、心脏表现固有的心脏病的体征,由于赘生物的增长或脱落,瓣膜、腱索的破坏,杂音多变,或出现新的杂音。

若无杂音时也不能除外心内膜炎存在,晚期可发生心力衰竭。

当感染波及房室束或室间隔,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及束支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少见,可有早搏或心房纤颤。

3、栓塞现象及血管病损⑴皮肤及粘膜病损由感染毒素作用于毛细血管使其脆性增加而破裂出血,或微栓塞所引起。

可在四肢以皮肤及眼硷结合膜、口腔粘膜成批出现瘀点,在手指、足趾末节掌面可出现稍高于表面的紫或红色的奥氏(Osler)结节,也可在手掌或足部有小结节状出血点(Janewey结节),无压痛。

(2)脑血管病损可有以下几种表现:①脑膜脑炎类似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压力增高,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增加,氯化物或糖定量正常。

②脑出血有持续性头痛或脑膜刺激症状,系由于细菌性动脉瘤破裂引起。

③脑栓塞病人发热,突然出现瘫痪或失明。

④中心视网膜栓塞可引起突然失明。

4、肾栓塞最常见,约占1/2病例,有肉眼或镜下血尿,严重肾功能不全常由于细菌感染后,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肾血管球内沉积,引起肾血管球性肾炎的结果。

5、肺栓塞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赘生物多位于右心室或肺动脉内膜面,发病急,胸痛,呼吸困难,咳血,紫绀或休克。

若梗塞面积小,也可无明显症状。

此外,还可有冠状动脉栓塞,表现为急性梗塞,脾栓塞有左上腹痛或左季肋部痛,有发热及局部摩擦音。

肠系膜动脉栓塞,表现为急腹症,血便等。

四肢动脉栓塞可有栓塞肢体苍白发冷,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肢体缺血疼痛等。

六、辅助检查1、血培养血培养可发现病原菌的感染,其中有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等。

2、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发现异常的瓣膜,如瓣膜重度反流,瓣膜上有赘生物,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等二个或二个以上同时受损等。

3、心电图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T波发生改变等情况。

另外免疫学检查也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七、鉴别诊断早期诊断主要靠提高对本病的警惕,凡有器质性心脏病病人有不明原因发热持续一周以上,需考虑本病的可能。

并应立即连续送血培养及药敏试验。

血培养阳性可确诊本病及其病原。

若多次血培养阴性,需注意风湿热复发或左心房粘液瘤、非细菌性心内膜炎进行鉴别。

只有心脏杂音,发热,而血培养阴性,也需与长期发热病如结核、布氏杆菌瘤、淋巴瘤、肝脓肿等鉴别。

若出现出血点或栓塞现象虽对诊断本病有帮助,但多数已进入病的较晚期。

本病预后和治疗的早晚,抗生素对病原菌的控制能力,心脏瓣膜的损伤程度及患者抵抗力有关。

术后发生的人工瓣膜感染,尤其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霉菌性感染预后最差。

多次复发者预后不佳。

八、治疗1、选择抗生素要根据致病菌培养结果或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由于细菌多被纤维蛋白,血小板所掩盖,细菌位于赘生物的深层,抗生素只能通过血浆渗透进入赘生物。

应用抗生素的原则:①选用杀菌剂,如青霉素、链霉素、先锋霉素、万古霉素等。

②剂量要大。

按体外杀菌浓度的4-8倍给药。

若作杀菌滴价测定,以患者血清二乘积稀释加入血培养出来细菌,如1:8或更高滴价无菌生长,表示抗生素有效和剂量已足。

③疗程要够。

一般需4-6周,对抗生素敏感性差的细菌或有并发症的顽固病例可延长至8周。

④尽早治疗。

在连续血培养4-6次后即开始试验治疗,根据临床特点及可能的感染途径,致病菌可选用两种不同抗菌谱的抗生素联合应用。

药物选择⑴致病菌不明确者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青霉素、头孢霉素)和氨基甙类抗菌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联合应用对大多数细菌有杀灭作用,故可首先选用,先以青霉素G1000-2000万单位静脉滴注,链霉素每日1.0g肌注,有效时,可连续应用6周左右。

若上述治疗无效时,可改用苯甲异恶唑青霉素,每日6-12g或二甲氧苯青霉素,每日6-12g,静脉滴注,亦可用万古霉素每日2-3g,分4-6次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头孢霉素抗菌范围较广,对青霉素有耐药性者亦可选用此类抗生素。

第一代头孢霉素对革兰氏阳性球菌作用较强,第二、三代头孢霉素除前述作用外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也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如环乙烯胺头孢霉素(先锋霉素Ⅵ),复达新(头孢它定)等,每日4-8g,分3-4次静脉注射,西力欣(头孢呋新),每日1.5-4.5g,分3-4次,静脉注射。

若血培养阳性,可根据药敏情况调整抗生素种类和剂量。

⑵致病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时,可选用前述药物联合治疗,在应用大剂量青霉素G时需注意①可加用丙磺舒以减慢青霉素由肾脏排泄,可使青霉素浓度提高4倍,对无明显肾功能损害者,可予以丙磺舒每次0.5g,口服,每日3-4次。

②青霉素G钾盐,每100万单位含钾离子39.1mg,大剂量应用时,需注意高血钾。

⑶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可参考表,亦可选用头孢霉素。

⑷霉菌感染可用二性霉素,首次10mg加入液体中静滴,后每次增加5-10mg/d,直到0.5-1mg/kg/d,总剂量达3.0g,共6周。

大蒜液,5-氟胞嘧啶,密康唑或酮康唑均有一定作用,但疗效均不如二性霉素。

一般用药3-5天后,若体温有下降,白细胞下降,心率减慢,说明治疗有效,如经充分剂量抗生素治疗仍无效果,则需停药数天观察,再送血培养。

赘生物存在是抗生素彻底控制本病的难点,但抗凝治疗不能抑制赘生物形成,且疗效也难上肯定,并有导致脏器出血的危险。

2、治愈标准及复发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脾脏缩小,症状消失者,在抗生素疗程结束后的第一、第二及第六周分别作血培养,如临床未见复发,血培养阴性,则可认为治愈。

本病复发率约5-10%,多在停药后6周复发,复发多与下列情况有关:①治疗前病程长,②抗生素不敏感,剂量或疗程不足,③有严重肺、脑或心内膜的损害。

有上述情况者治疗时抗生素剂量应增大,疗程应延长,复发病例再治疗时,应采取联合用药,加大剂量和延长疗程。

3、手术治疗下述情况需考虑手术治疗:①瓣膜穿孔,破裂,腱索离断,发生难治性急性心力衰竭。

②工人瓣膜置换术后感染,内科治疗不能控制。

③并发细菌性动脉瘤破裂或四肢大动脉栓塞。

④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经系统治疗,仍不能控制时,手术应在加强支持疗法和抗生素控制下尽早进行。

九、并发症类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并发症大致可分为两类:心血管本身和其他脏器受累,前者包括心衰、心律失常、心肌和(或)心包脓肿及感染性动脉瘤;后者包括各脏器栓塞和神经精神方面的并发症,分述如下:1、心力衰竭心衰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早期感染性心内膜炎由于瓣膜受累尚轻,心功能多能代谢随着病情进展一旦引起瓣膜穿孔或瓣下装置如乳头肌腱索断时,则可引起急性瓣膜关闭不全。

或使原有瓣膜病变加剧导致重血流动力学紊乱和心脏负荷(尤其是前负荷)加重,常可产生进行性心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