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看二教学设计(多篇)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数学《看一看(二)》教学设计三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看一看(二)》教学设计三篇

【导语】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 教学⽬的: 1、在观察简单物体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学⽣的空间观念。

2、让学⽣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

教学重点: 让学⽣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且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

教学教具: 特殊长⽅形、房⼦模型、各个⾓度的长⽅形⾯图、电脑。

教学学具: 课桌、多个正⽅体、⽔彩笔和图画本。

教学过程: ⼀、情境引⼊。

今天我们到⼩⽩兔家玩,好吗?师出⽰课题。

⼆、建⽴模型。

1、认⼀认。

电脑出⽰房⼦模型,你们看前⾯是⼩⽩兔家,你们说出所看到的⾯的名称。

师贴上正⾯、上⾯和侧⾯。

2、看⼀看。

(实践活动) 师:下⾯我们以四⼈⼩组为单位,每⼈选⼀个位置来观察特殊长⽅体,互相说⼀说你看到了它的哪⾯;然后再交换位置观察交流,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活动。

后汇报并在讲台上贴出所看到的位置。

师出⽰两⾯和三⾯的图⽚。

) ⽣1:我站在前⾯看,只能看到长⽅体的前⾯和上⾯。

⽣2:我站在侧⾯看,只能看到长⽅体的上⾯和右⾯。

⽣3:我站在这⾥(⾓⼉)看,能看到长⽅体的前⾯、上⾯和左⾯。

⽣4:我蹲着看,只能看到长⽅体的后⾯。

⽣5:我拿起长⽅体就能看到它的下⾯。

…… 师:你们观察得都很仔细,如果不停地换位置观察,从中你能发现什么? 四⼈⼩组讨论⼀下。

⽣1:站在不同的地⽅看这张课桌,看到的形状不⼀样。

师:太好了,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你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样的。

请你们再观察每个位置能看到课桌的⼏个⾯。

(学⽣活动) ⽣1:有的位置能看到⼀个⾯,有的位置能看到两个⾯。

⽣2:有的位置能看到三个⾯。

⽣3:最多能看到三个⾯。

师⽤电脑出⽰各个⾓度的长⽅形⾯图。

3、师出⽰结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看一看二》教案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看一看二》教案

《看一看(二)》教案教学目标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用具课件、小正方体、小黑板、幻灯片。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PPT展示)学生:想!老师:同学们听好指令,搭出淘气要求的形状。

首先横着放三个,然后在中间方块的上面放一个,之后把右边的方块拿去。

相互看看你搭的,搭对了吗?学生:我的搭对了。

学生:我的搭的好像不对,又好像是对的。

老师:其实你们都答对了,只是,把那个位置放得不一样,你水平放置,和桌子的边际平行。

学生:嗯,这样看着,像多了。

二、探索新知(一)操作活动——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幻灯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

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2、学生同桌间游戏。

3、学生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二)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示范。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拓展应用完成“练一练”的1~3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看一看(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看一看(二)》教学设计

看一看(二)教学设计一、课前游戏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东一片,西一片,猜不着,听听看。

那么,别人在看你的耳朵的时候,能不能看得见?自己能不能看到自己的耳朵?为什么呢?(指名回答)因为耳朵长在脑袋的两侧。

说的都似乎有道理,如果看你同桌的耳朵,从不同的位置看,看到的形状一样吗?2. 先别忙着下结论,全体起立,请看看同桌的耳朵,注意是从不同的位置,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了呢?(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桌的耳朵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观察物体中的《看一看(二)》板书,课件出示看一看(二)二、授新1.老师出示汽车玩具。

老师手里拿的什么?(走到同学中间)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在你的位置上看到的汽车的什么面,都有什么?并快速的画出来。

(教师巡视,并找出几个代表性的贴在黑板上)师:这几个同学画好的作品,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呢?生一一作答。

(正面侧面后面)师:老师给车子拍了一张照片(贴在黑板上)你能不能判断出我是从哪个方向拍的吗?(板书:上面)为什么呢?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仔细观察,从侧面、正面、后面和上面观察的这些图,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交流(四人一组)谁愿意汇报一下你们那一组的成果。

(板书: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

)2.教师出示ppt:一个好朋友天天离不了喜欢装图书用处真不少是什么呢?(书包)我们生活中几乎每天都要用到书包,现在同学们把书包小朋友轻轻的放在书桌上,老师要加以表扬轻放的孩子。

师:把你的书包正面对着你,给它拍张照。

然后侧面对着你,也拍张照。

(咔嚓)背面也对着你,还有一个侧面,赶紧拍一下。

3.现在老师把书包放在了大屏幕上了(出示书包题目),请你断一下,从书包的背面看,会看到哪幅图?画“√”从书包的侧面看,会看到哪幅图?画“O”4.我们来换一张图片,请看,出示ppt茶壶图案,师生一起完成。

(你怎么判断出来这个是笑笑看到的呢?判断的非常准确)三、课外延伸1. 学习了这么长时间同学们讨论的也非常激烈,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画几个作品,出示黑板上的三个O,我添上几笔之后,它就会变成几个不同的图片,请看:(能不能告诉同学们,这是从什么面看到的呢?)(老师把这个大大的笑脸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健康的成长,快乐的学习)2.老师也给我们美丽的学校拍了几张照片,同学们看看这些是从哪面拍的?三、小结欣赏了这些美丽的图片,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画?请同学们把你们课前准备的玩具拿出来,放在桌子上,分小组说一说你们各自看到的有什么,又是从什么面看到的呢。

《看一看》教学设计8篇

《看一看》教学设计8篇

《看一看》教学设计8篇教学内容:“看一看(二)由立体转化为平面”教学目标:1.经受用正方体搭简洁物体,并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看它的活动,识别简洁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外形。

2.在搭摆和观看物体的过程中,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外形可能一样;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外形可能一样。

3.培育动手实践力量,进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1.经受用正方体搭简洁物体,并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看它的活动,识别简洁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外形。

2.在搭摆和观看物体的过程中,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外形可能一样;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外形可能一样。

教学难点: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外形可能一样;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外形可能一样。

课前预备:课件、小立方体若干、本子等教学方法:独立思索,独立操作,合作操作,小组沟通,独立练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师:同学们寻常喜爱玩积木吧?今日我们来玩积木,好吗?师: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积木)谁能说出它的正面、侧面及上面的外形?(电脑演示:笑笑、调皮、机智狗把三个正方体积木一字摆在桌子上,今日我们就与笑笑他们一起来学习观看由正方体搭成的简洁物体。

揭题:看一看)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活动1:看一看,连一连。

师:请仔细观看笑笑、调皮、机智狗把三个正方体搭的物体,是什么外形?想一想,笑笑、调皮、机智狗他们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外形呢?先请试着连一连。

师:谁能说说他们分别站在什么位置,看到的是什么外形吗?师:针对观看到的外形,你们有什么发觉?生:从正面和上面看都是由三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

师小结:观看得很认真!可以看出在侧面和正面2个方向看,看到的积木的外形是一样的,都是三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

活动2:搭一搭、看一看。

师:下面我们也学着调皮他们来搭一搭吧!1、师生一起搭:请学生照着教师的样子用3个小立方体竖着搭起来。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2看一看(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2看一看(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2看一看(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听懂、会读、会书写本课关键词汇和句子。

2.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根据课文,自己编写简单的对话。

3.能运用所学的句型,流利地进行口语表达。

教学重点1.关键词汇和句子的读、写、说。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编写对话的能力训练。

4.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难点1.对话的自己编写训练。

2.口语表达的口音准确性。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热身活动。

教师可以参考一些流行的唱、跳、快板、做俯卧撑等运动热身,让学生放松身体,热起课堂气氛。

2.宣读本课教学目标。

主体(35分钟)1.听读课文原文。

教师将课文原文读一遍,让学生跟读,并指认关键词汇。

让学生捕捉、反复读、记住并掌握有用的词汇和短语,建立新的单词和语言意识。

2.词汇听写。

教师口头传授学习课文的主要单词、词组,并进行听写,让学生通过听取、记住和写出单词来检验自己的记忆,学会有效的学习方法。

3.句型学习并扩展。

教师介绍本课句型,并给出其他类似的句型,创造情境和示范演练,让学生在母语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养成灵活运用句型的好习惯。

4.课文问答。

教师按照预备好的问题和情境,让学生听懂并回答或用中英文回答问题,评价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5.自己编写简单的对话。

教师在课堂上创造多种可能的情境,并指导学生根据所学句型编写自己的对话。

6.情景模拟。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情景演练,并在实践中提高口语表达的自信和准确性。

归纳(10分钟)1.教师尝试用口头和笔记的方式帮助学生概括所学关键信息、过程和技能,让学生自觉地思考问题,就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

2.教师宣读和让学生借鉴并记录在教学笔记本上,以备以后复习和查阅。

拓展(5分钟)1.预习下一节课。

教师展示下一节课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词汇,并通过简单的故事概括下一节课的课文。

教学评估1.课文原文听说测试。

2.自己编写对话的评估。

3.做简单的口头表演。

4.课后做口语练习。

参考教材教材名: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作者:北师大版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本: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数学下册 看一看(二)教案 ___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 看一看(二)教案 ___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看一看(二)教案 ___版目标本教学计划针对一年级学生的数学下册内容进行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1. 了解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2. 能够在规定范围内进行加减法运算。

3. 研究图形的种类、属性和判断方法。

4. 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5.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以___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为基础,包括以下内容:1.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数的序数表示法。

- 比较大小的方法。

2. 加法运算:- 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 加法的口诀。

3. 减法运算:- 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 减法的口诀。

4. 图形的认识:- 直线、曲线、折线等图形的特征。

- 不同图形的判断方法。

5.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时钟和日历的使用。

- 长度单位的认识和比较。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和问题情节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形式进行数学知识的研究和巩固。

4. 视觉教学法:利用图片、图表等视觉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作业批改: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及时的批改和评价。

3. 小组合作评价: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评价和反思。

4.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参考资料1.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2. 相关数学教学参考书。

以上是一份关于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

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希望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发展。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课程描述这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第六课《看一看(二)》,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巩固形状、颜色和大小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语言描述图形,提高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程目标1. 认识不同的图形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等,并能正确称呼不同的图形。

2. 认识不同的颜色和大小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颜色和大小,并能正确描述和区分不同的颜色和大小。

3. 发展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观察图形和描述图形,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并能正确称呼不同的图形。

2.让学生认识并能正确描述不同的颜色和大小。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更准确、更丰富地描述图形。

五、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活动教师出示多幅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观察、体验并描述这些图形。

2. 正式活动(1)认识不同的图形教师出示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认识不同的图形并能正确地称呼它们,如圆形、正方形等。

(2)认识不同的颜色和大小教师出示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认识不同的颜色和大小,并能正确地描述不同的颜色和大小,如红色、蓝色、大的、小的等。

3. 结束活动教师评价学生表现,巩固学生学习内容。

六、教学方式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展示法、讲解法、操演法、评价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评价本课主要通过教师对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表现进行评价,旨在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八、作业布置1.布置图形观察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并描述家里或学校周围的图形。

2.布置语言表达作业,要求学生用正确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大小。

九、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巩固了形状、颜色和大小的概念,并能更准确更丰富地描述图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观察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确保学生学习效果的全面提高。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看一看(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看一看(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看一看(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看一看(二)》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平移现象,学习平移的性质,以及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平移的性质:通过观察图形平移前后的位置和形状,引导学生发现平移的规律。

2.平移的应用:利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如拼图、设计图案等。

3.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但对平移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模糊。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旋转,对图形变换有一定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平移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平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性质,学会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性质,学会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平移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平移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观察操作法: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平移前后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图形平移的现象和实际问题。

2.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图形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滑滑梯、翻书等,引导学生感受平移现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看一看(二)》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看一看(二)》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看一看(二)》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看一看(二)》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初步认识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2.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感知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3. 运用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能够初步理解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但是,对于具体物体的位置描述,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引导。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进一步感知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交流互动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片、卡片等教学辅助材料,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学具准备:学生需要准备一些折纸、彩笔等动手操作材料,用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故事、游戏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故事中物体的位置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卡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呈现一些有关上下、左右位置关系的例子。

《看一看(二)》(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

《看一看(二)》(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

看一看(二)(教案)一、课程背景本教案是针对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节课的教案,属于一年级下册的“数学专题”系列之一,这一系列的课程旨在让学生认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促进数学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本节课的主题是“用数学思维破解密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如何用简单的数学方法破解密码。

二、教学目标1.了解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能够用数学方法破解简单的密码;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4.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首先,老师会向学生介绍密码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明文、密文、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等。

然后,老师将给学生举例子,让学生能够区分明文和密文。

最后,老师会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

2. 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练习在介绍完基本概念和原理后,老师将向学生出示一个加密过的密码,让学生尝试破解。

老师将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数学方法来推断密码,例如通过“逆运算”来推出原始密码。

3. 实践应用在破解密码的练习中,老师将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密码并破解其他同学的密码。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密码学的原理和应用,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老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践操作法:老师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破解密码。

3.互动交流法:老师鼓励学生彼此交流并自主设计密码。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向学生介绍课程主题,并简要向学生介绍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讲解环节老师通过讲解,向学生深入解释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

3.实践环节老师出示加密过的密码,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尝试破解密码。

同时,老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密码并破解其他同学的密码,并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和教训。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符号。

2.学习认识12以内的数。

3.学习进行数的比较。

4.能够进行1~12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5.能够进行1~10以内的乘法计算。

教学重难点1.数的认识。

2.小学加减法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内容和进度第一课时:认识数的大小关系教学目标1.认识数的大小关系,了解数比较的符号。

2.掌握比较数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巩固数的大小关系的运用。

教学内容1.认识数的大小。

2.学习大于、小于、等于这些符号的含义。

3.比较数的大小,练习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方法1.说故事法2.演绎法教学过程1.热身老师用适当的伪题为学生打开思路。

例如:请问三和四的大小关系是什么?2.导入新课从生活中的例子出发,引入新课。

3.演示例题示范比较大小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4.练习学生进行比较大小的练习。

5.简单应用老师提供简单应用题,让学生将比较大小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6.提出问题老师提出不同格式的比较问题,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关系。

第二课时:认识1~12的数教学目标1.认识1~12的数,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2.了解数字的基本表示。

教学重点认识1~12的数。

教学难点巩固1~12的数字的运用。

教学内容1.认知介绍简单介绍1~12的数字。

2.数字表示提供1~12的数字表示形式。

3.数之间的关系提供数之间的关系,例如大的数、小的数、中间的数等。

教学方法1.演示法2.练习法教学过程1.热身让学生口算1~12的数字。

2.导入新课从实用性出发,简单介绍1~12的数字。

3.认知巩固学生跟着老师大声读1~12的数字。

4.数字表示老师提供数字表示,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字写法。

5.练习让学生进行数字的基本练习。

6.数之间的关系老师提供不同数字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第三课时:1~12的加法和减法教学目标1.认识1~12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公式。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看一看(二)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看一看(二)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看一看(二)|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题目中“减法”的运算规则;2.发现,“减法”运算中最小被减数为 0 ;3.提升学生的加减法口算能力,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教学本单元的数学概念:减法;2.强化学生对“减数”和“被减数”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减法”;2.如何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减法”;3.在巩固口算能力时如何提高学生准确性。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PPT等教学工具;2.学生准备笔和纸。

五、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1.在课前布置一些口算练习题30 - X = 18;2.提醒学生熟悉“减数”和“被减数”的概念。

2. 引入新知1.准备两个不同颜色的图棒讲解减法的概念。

2.同时出示题目:25 - 7 = ?,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

3. 拓展知识1.以 28 - 8 = ? 为例讲解减法的基本规律;2.讲解题目:35 - 17 = ?,并带着学生体验其解题方法。

4. 温故知新1.让学生自己设计五道不同的减法口算练习题;2.检查学生练习题答案,帮助他们纠正出现错误的地方。

5. 自主探究1.让学生自选一个日常生活场景,如在超市购买物品等;2.让他们运用减法解决与该场景相关的问题,并向同学展示解决方案,以鼓舞他们运用减法的信心和兴趣。

6. 巩固练习1.准备3 - 4 道不同难度的练习题;2.督促学生完成练习题,并及时纠正学生答题错误。

六、教学总结1.对当天课程的重点难点做个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记忆;2.与学生互动,希望学生能积极参与;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方案。

七、课后作业1.总结本节课上学到的知识;2.完成相关课后习题。

八、教具清单1.PPT课件等教学工具;2.笔和纸。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2.2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2.2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2.2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数字0~9的数值及其组合。

2.能通过角度比较,判断图形的方向,运用角度概念描述位置和方向。

3.通过参照物的变化描述物体的位置、方向和移动情况。

二、教学重点1.角度概念及其运用。

2.图形的方向比较和描述方法。

3.位置、方向和移动情况的描述。

三、教学难点1.图形方向的判断和描述方法的掌握。

2.通过参照物的变化描述物体的位置、方向和移动情况的掌握。

四、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呈现问题(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并进一步讲解如何通过比较角度,判断图形的方向。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当观察的角度变化时,能否通过描述角度的变化来说明物体的方向是否改变?2. 小组合作,共同研究(1)教师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一起探究问题。

(2)小组讨论,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设计解决方案。

3. 学生展示,总结结果(1)小组展示作品,进行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留出必要的时间用于自我检查和改进。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看、说、听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听取讲解来自己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六、教学内容的关联系统本节课的内容和上一节课“看一看(一)”相呼应,对于学生掌握角度概念及其运用、图形方向比较和描述方法,以及位置、方向和移动情况的描述,形成一个更加丰富的认识,并能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学生的知识。

七、教学评估教学评估主要针对学生对于角度概念和方法的掌握、图形方向描述和位置、方向和移动情况的描述,以及在合作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估。

八、教学体会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这也印证了我们数学学科“学以启迪”和“启迪以学”的教学理念。

通过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证思维能力。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2章《看一看(二)》教学设计 教案(2)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2章《看一看(二)》教学设计 教案(2)

教学设计看一看(二)1教学目标结合“植树”的现实情境,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经历实际分物的过程,再次体验分物过程与除法的内在联系,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除以一位数、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了一些解决问题的能力,会用摆、分、画图、表格的方法展示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过程。

3重点体会位置相对,所看到结果相反。

4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影响遮挡关系的几种因素。

5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5.1.1教学目标1、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的活动过程,进一步体验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间的位置可能是不同的,并能根据物体的位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的物体。

2、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观察结果,体验观察的乐趣,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

5.1.2教学重点体会位置相对,所看到结果相反。

5.1.3学时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影响遮挡关系的几种因素。

5.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引题定标: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一个物体,大家来看这几幅照片,你们知道拍的是什么地方吗?(课件:展示教学楼照片)生:教学楼(学生抢说在哪看到的)2、师:对,大家说的没错,这几张照片就是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咱们现在所在的这座教学楼。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观察同一个物体,如果我们站的角度和方位不同,所看到的结果也不相同。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看一看。

(板书:看一看二)活动2【活动】二、合作探究:(一)主题图一:师:郑老师在桌面上摆放了一组物体,大家看看是什么?如果你要是在1、2、3、4这四个位置观察这组物体,想想你会看到什么?谁来说一说?(白板出示物体)师:是不是像大家说的这样呢?让我们一起实际观察一下好吗?课前郑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类似一组物体,每个小组桌面上也都有四个位置编号。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看一看(二)-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看一看(二)-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看一看(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尺子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加减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与生活联系的感知。

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介绍厘米和米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应用。

2. 测量方法: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尺子进行准确的长度测量。

3. 长度计算: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长度加减计算,如计算两个物体长度的总和或差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长度单位的概念,准确测量物体长度,长度加减计算。

难点:准确测量物体长度的技巧,长度计算的灵活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教学挂图、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学生用尺子、练习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长度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达物体的长度,进而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

2. 新授:详细介绍厘米和米的概念,教授测量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进行测量。

3.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不同长度的物体进行测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巩固: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长度测量和计算题目。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长度单位的概念、测量方法、长度计算的步骤和示例。

作业设计设计相关的测量练习题,要求学生在家里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反思学生在测量和计算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错误,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考虑是否需要增加更多的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和实例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和测量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计算。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期望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增强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铅笔、书本、桌子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它们的长短。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看一看(二)教案_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看一看(二)教案_1

2.2 看一看(二)教案
1教学目标
1、经历从不同角度视察两个物体的活动过程,进一步体验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可能是不同,并能根据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从不同位置视察到的简单物体。

2、在想象、推理、视察、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公道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视察结果,体验视察的乐趣。

2学情分析
从视察一个物体到从不同位置视察两个物体,并能正确判断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学生来说还是具有挑战性的,因此本课让学生通过想象或空间推理判断,然后实际进行视察验证,帮助学生积累视察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多个物体组合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验从侧面看组合物体时,被遮挡情况下的形状。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视察物体,请你视察,三个小朋友分别看到的是
什么图形?
活动2【讲授】二、讲授新知
1、出示主题图,他们看到的是什么样?
①你是怎么想的?
②为什么同样的物体,看到的是不一样的?
③为什么位置不同吗?
④通过模拟实验验证猜想。

2、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对吗?
①说说笑笑看到的是什么样的?
②小组合作模拟验证笑笑能否看到牙膏盒?
3、小结
你有什么发现?
4、淘气从窗外看到的情景应是哪幅图?
①视察情境图,站在窗外的淘气和我们看到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②出示四幅图,学生思考判断。

③模拟验证
活动3【练习】三、巩固提高
12页练一练1-3。

2.2看一看(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2.2看一看(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2.2看一看(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在上一节课中,我们一起学习了"2.1看一看(一)",我们通过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和方向,初步了解了空间观念。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位置,提高我们的空间想象力。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继续使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27页至第29页的"2.2看一看(二)"。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在平面图中识别和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这些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能够正确识别和描述物体的位置;2. 能够运用平面图中的方向和距离概念,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在平面图中识别和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练习题;2. 实物模型,用于展示和解释物体的位置关系;3. 练习纸,用于学生练习描述物体位置;4. 红笔,用于批改学生作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有什么东西,放在桌子上,看不见,却又实实在在存在的?"答案是"影子"。

这个谜语旨在引发学生对空间观念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我会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物体的位置关系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位置。

然后我会讲解在平面图中识别和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3. 课堂讲解:我会结合实物模型,讲解物体的位置关系,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同时,我会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我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这些练习题旨在巩固学生对物体位置关系的理解。

5. 课堂小结:在课程结束前,我会对所学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一看二教学设计(多篇)(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看一看(二)”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的第二课。

本节要求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三个方向观察同一个简单物体的形状,会找出表示简单物体的正面、右面或者上面形状的图形。

通过搭正方体积木的活动,体验不同简单物体的正面(侧面或者上面)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以某一图形为正面(侧面或者上面)形状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这是学生将来进一步认识“三视图”必须具备的基础。

教材还设计了做一做,连一连,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等大量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学情分析:学生已具有从上面、正面、侧面观察物体的经历,再让他们从这三个方面观察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简单物体。

对学生而言,实际观察、描述,都不太难,但根据图上的物体,想像站在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就不太容易了。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让学生准备正方体学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拼摆,再分别从上面、正面和侧面进行观察和辨认,让学生真正动起来,通过自己亲自实践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1.正确辨认从上面、正面、右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在拼搭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用同样多的正方体并以某一形状为正面(上面或侧面)拼搭物体,拼搭出来的物体的形状不是唯一的。

3.观察有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简单物体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在实际观察中,正确辨认从各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用同样多的正方体拼搭物体,拼搭出来的物体的形状不是唯一的。

学时安排:一个学时教具准备:教师准备:正方体若干学生准备:正方体学具教学准备与过程:一、谈话引入,实际操作1.师:小朋友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能辨认了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也知道了观察类似长方体的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对不对?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

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比上次的难,小朋友们有没有信心向它挑战?2.课件出示主题图:师:好!我也相信小朋友们可以的。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图片,淘气、笑笑、机灵狗在干什么呢?预设:他们在观察积木。

师:他们分别从哪几个面观察物体?预设:机灵狗从上面观察积木,淘气从正面观察,笑笑从左面观察。

1 师:你想知道他们看到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搭一搭,看一看。

但观察时要注意几点:1.分别从不同的面观察。

2.观察时要想想“你看到了()个面,这几个面是怎么排列的?”(板书)师:谁能来说说淘气看到的是怎样的?(师引导学生用你看到了()个面,这几个面是怎么排列的?)预设:笑笑能看到三个面,这几个面是横排在一起的。

课件演示师:那机灵狗呢?他看到是怎样的?预设:他能看到三个面,这几个面是横排在一起的。

课件演示师:非常棒!还有谁来说说笑笑的?预设:笑笑只能看到一个面。

课件演示师:嗯!那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机灵狗和淘气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

师惊讶:为什么?预设:1)物体的上面和正面是一样的。

2)他们面前都有三个正方体横排在一起。

(可以引导学生用“你看到了()个面,这几个面是怎么排列的?”)师小结:原来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面的形状可能不一样,也可能是一样的。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翻开书本完成主题图下的连一连。

二、拼组观察,探究新知师:想不想自己也来拼一拼、看一看?下面请用三个正方体学具,自由拼组,并且也要从各个面去观察每一个拼出的物体,想想你看到了()个面,这几个面是怎么排列的?(教师巡视)请1~2位小朋友汇报。

1.请学生上台用我课前准备好的大正方体摆出他们的结果。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看呢?你是怎么摆的?(请学生上台拼组)2.汇报师:你来说说看你是站在哪个面观察的?观察到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生汇报师在黑板上画图)师:还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呢?(请学生上台。

)三、巩固新知,创新发展1、课件出示练一练第一题的两个物体师:笑笑也搭了两个物体,(出示第一幅图)我们先来看看他的第一个物体,它2 从上面看,能看到几个面?预设:三个面。

师追问:这几个面是怎么排列的?哪边高,哪边低?哪边高就请你举起哪边的手。

师:那第二个物体呢?它从上面看能看到几个面,并且是怎么排列的呢?预设:能看到两个面,是横排在一起的。

师:咦,为什么第二个物体只能看到两个面呢,(手指指屏幕)这个面为什么看不到?预设:因为这个面被上面的正方体遮住了,所以看不到。

师:同学们都观察得非常仔细。

现在就请你们打开课本,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课件校对答案。

2、课件出示练一练第二题图师:淘气也用四个小正方形搭了一个物体,(课件出示图片)这个图从上面观察可以看到几个面?预设:可以看到四个面。

师追问:那它分为几列,是哪边高?预设:分为两列,是右边高。

师:那从正面观察呢?能看到几个面?预设:能看到两个面,他们横排在一起。

师:翻开书本,完成第二题。

老师再手指屏幕,解释。

课件出示答案。

师:那你们能像淘气一样聪明用四个正方体拼组成其它物体呢?自己先在小脑子中好好想想,等会儿老师请两位小朋友上台来摆一摆。

师:想好的举手。

下面老师要请坐得最端正的小朋友上台来。

(请两位小朋友上台搭,搭好后引导学生分别说说从上面、正面、右面看到怎样的形状。

)3、课件出示练一练第三题师:刚才啊老师看同学们拼组了很多物体,小朋友们真聪明。

智慧老人也搭了很多形状的物体,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来辨认一下吧。

1)读题,找关键字师:请一个小朋友响亮地读题师:你认为这个问题中哪两个词最重要?预设:正面、图A 师:那你们像老师一样用笔把它们画出来。

2)按顺序一个一个观察,完成第一题。

课件演示一个个让他们观察师:下面再请一位小朋友来读第二题。

师追问你认为哪两个词最重要。

3)总结师:我们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都应该先找关键字,再按顺序来一个一个来完成。

4、课件出示练一练第四题学生先独立完成,老师校对。

师问:淘气和笑笑看到的哪个面呢?我们先来看笑笑的,笑笑是从正面观察的,她看到的是几个面?预设:他看到四个面。

师:淘气看到的为什么只有2个面?预设:淘气是从侧面(右面)观察的,有一个正方体被挡住了,所以只看到了2个面。

四、课堂小结你学会了什么?五、课堂作业1、师:看到这样的题目,我们首先应该干什么啊?预设:找关键词师:恩!对,那第一小题的关键词是什么呢?预设:正面……师:那下面你们就按顺序一个一个找下去。

也要完成下面的(然后展台校对答案)2、利用展台分析题目,后学生独立完成。

(右面为什么不是小明看到的?)第2篇:《看一看》(二)教学设计《看一看(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

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实物,感受两个物体或一组物体的位置关系和从某个角度观察的结果,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3.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丰富对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展直观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活动,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牙膏盒杯子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节课内容,检测学习效果。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老师现在来考考大家,看看大家学得怎么样?(出示课件)师: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生1:第一幅图是妙想看到的。

因为她和小熊是面对面的,她1 应该能看到小熊的正面。

生2:第二幅图是笑笑看到的。

因为她坐在小熊的后面,她应该能看到小熊的背面。

生3:第三幅图是奇思看到的。

他所在的位置观察到的小熊的嘴巴应该是朝左的。

生4:第四幅图是淘气看到的。

他所在的位置观察到的小熊的嘴巴应该是朝右的。

师:大家回答的非常棒。

二.激趣导课,教授新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站在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奥秘!板书:看一看(二)出示课件。

1.讲解面对面观察两个物体时,两个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是相反的。

2.讲解面对面观察两个物体时,两个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是相反的。

3.讲解面对面观察两个物体时,两个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是一致的的。

三.巩固练习,检测学习效果。

1.淘气从窗外看到的会是那副情景图?说说你的理由。

2.下面几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2 3.右边这两幅图分别是机灵狗站在哪个位置看到的?把位置的编号填在括号里。

4.看一看,想一想。

(1)淘气看到的是哪一幅图?选一选。

(2)这幅图是笑笑在几号位置观察到的?5.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四.学有用的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总结本科,畅谈收获。

3《看一看(二)》教学设计杨文杰第3篇:《看一看》教学设计《看一看》教学设计执教者:范桥镇中心小学蒋光亮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看一看”。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模型,能辨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并能将观察到的形状正确的画在方格纸上。

2.通过观察、想象、画图等活动,掌握正确的观察立体图形的方法,培养和发展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正确的观察立体图形的方法,培养空间想象力。

难点: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模型形状的变化,能将观察到的形状正确的画在方格纸上。

教学准备:正方体模型4个,正方形3个,PPT 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出示古诗《题西林壁》指名说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大致意思。

同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景色却不相同呢?诗人从不同方向对庐山进行观察,看到了千姿百态的景色。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的第一课“看一看”。

板书课题:看一看。

二、讨论交流,探究新知1、活动一:从正面观察立体模型的形状。

(1)出示一个正方体,引导学生认识正面、右面、上面(2)说一说:从正面看到的是什么图形?画下来,说一说,并指名上台演示。

(3)出示由两个正方体搭成的立体模型,从正面你看到的又是什么?画下来,说一说,并指名上台演示。

(4)出示由三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模型,从正面你看到的是什么图形?画下来,说一说,并指名上台演示。

2、活动二: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立体模型的形状。

(1)出示由三个正方体搭成的立体模型提问:淘气、笑笑和小鸟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各是什么图形?小组内观察、交流。

指名上台演示。

汇报交流结果。

(2)归纳发现通过这个观察活动,先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发现,再师生共同小结归纳:1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模型,所看到的形状有可能不同。

○ 2观察立体模型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3、活动三:搭一搭,画一画。

出示由四个正方体模型搭成的形状,看一看,把你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分别在方格纸上画出来。

学生自由操作、观察、画图,再交流汇报,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形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