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训练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提纲:必修三《文化生活》-10课
课题:必修三《文化常识》复习提纲一(6—10课)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1. (了解)中华文化的特征:(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这表现在许多方面。
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这也表现在许多方面。
A.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中国文学艺术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各具特色。
B.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3)包容性。
2. (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含义、意义)(1)含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住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3. (了解)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个 性 笔记的丰富多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③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④各族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1. (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和基本内涵:(1)重要作用、意义: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和基石。
高考政治 (必修ⅲ)一轮复习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①成因: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②不同区域的文化之间
区域性 的关系: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 着各自的特色。③具体表现: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
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4)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 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5
误区: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 民族文化的色彩就不同。
注意: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也呈现多种 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但不等于民族文化之间没有共性。中华 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 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 的中华文化有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的传承 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主要得益于汉字的承载、
史书典籍的传承和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故②③④正确。
①说法错误,故选D。
[答案]D
8
4.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是中华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对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的认
域特征。
3
(2)不同区域的文化的关系。 既_渐__趋__融__合__,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1)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 展作出了_重__要__贡献。 (2)中华各民族的文化。 既有中华文化的_共__性__,又有各自的民族_特__性__。它们都是 中华文化宝库中的_瑰__宝__,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新高考政治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第一部分必修3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书典籍。( ) 7.包容性即包容一切文化。( ) 8.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 1.[解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 籍的延续,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2.[解析]×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 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解析]×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 有中华文化的共性,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5.佛教文化进入中国后,经过知识分子的共同努力,佛学 义理与中国本土文化得以完美融合。最终,本土化的佛家思想
同儒家、道家等中国传统思想一起汇入了中华文明的汪洋大海。
佛教文化的“本土化”( )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②展示了中华文化强大
的凝聚力 ③实现了不同文化在和睦中交流 ④增强了对其他
民族文化的认同
4.[答案]√ 5.[解析]×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 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 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而非决定力量。
6.[解析]× 是汉字,不是文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 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 标志。
③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
④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精神。题 目中不涉及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①不符合题意;古文 字“犁”反映了农民驱使耕牛耕种的画面,其中有默默付出的 耕牛,有对丰收的期望,有犁地的工具,说明了汉字文化内涵 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正确;透过这个小小的汉字, 我们仿佛可以看见先民们在田地里艰辛劳作的身影,说明了中 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③正确;兼收并 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而题目中没有涉及该知识点,④不符合题意。故选 C。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模块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含解析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集成块一|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基础自修快通关]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2.中华文化在近代衰微的原因[2](1)内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2)外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要求(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1]辨清:文字≠汉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注意:决定文化兴衰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和政治。
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和自然经济的解体,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是外在原因。
1.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
2017年10月30日,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的成功入选( )①提供了创新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②促进了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③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④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选D 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并不是文化创新的体现,①不选;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促进了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②正确;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并没有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③不选;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④正确。
2.中国古代书法不断赋予各种字体独特的审美意蕴,篆书的庄重古朴、隶书的典雅高贵、楷书的端庄秀丽、行书的洒脱随意、草书的落拓不羁,虽然只是线条的描摹,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
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人生的写照。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3单元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48分)1.教育部要求各级教育部门xx年春季开始落实《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
参加xx年全国“两会”的一名委员就此表示,“书法的实质不是写好毛笔字,而是学好汉字”。
之所以重视汉字的传承是因为(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③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2.“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012年9月26日,《荆楚情深—九连墩楚墓出土文物精品展》让新疆观众们穿越历史,走近楚国文明。
这些2 500多年前的精美文物今天再次面世,使人百感交集。
这使人充分感受到(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国家衰落不会伴随着文化衰落③国家富强往往伴随着文化兴盛④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③3.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黄河流域80万平方千米,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千米,而当时世界上所有文明流域加起来的面积也只是中国的1/15。
所以,气魄、宏伟的统一文明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点。
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文明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④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18世纪英国著名建筑师威廉·查布斯说:“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确实是无与伦比的。
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对太阳一样尽量吸收它的光辉而已。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 )A.中华文化中园林艺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C.中华文化对世界的贡献最大D.中国园林艺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5.从这两幅艺术化的中国汉字成语图片,我们能够领略到汉字的独特魅力。
通过图片可以看出( )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载体B.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C.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D.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6.(xx·张家港模拟)中国艺术有许多独到之处。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演练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
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演练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演练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演练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我们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7年8月21日至27日是拉萨“雪顿节"。
“雪顿”在藏语中意为“馥奶宴”,“雪顿节”又称“酸奶节”。
因首日哲蚌寺会展晒巨幅唐卡,也称“晒佛节”。
如今,这个起源于公元11世纪的节日延续了部分传统习俗,逐步演变为以展佛和藏戏会演为主的宗教与文娱相结合的节日.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③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④传统习俗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华文化的特点的知识。
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也没有体现传统文化对当代人价值观念的影响,③④不选;从11世纪开始体现了①;雪顿节的发展和继承体现了②.故本题答案选A。
2.2017年8月28日,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在北京召开项目启动仪式.《国家宝藏》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国宝”“文物”活起来,不仅展示一件件陈列品,而且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文化的传承,能够感知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自己的血脉相连,从而树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
高考政治人教版总复习课时训练:必修三_第三单元_第六课_我们的中华文化_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2018·福建龙岩质检)2017年12月15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揭晓。
“冬梦”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元素巧妙结合。
她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
汉字在会徽中的运用说明( )①汉字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汉字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③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④汉字已成为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A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表现。
汉字在会徽中的运用说明汉字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基本载体,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①②正确;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③错误;大众传媒已经成为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错误。
2.(2019·山东济南模拟)在异国他乡,汉字便是一种寄托。
无论你是功成名就还是漂泊沦丧,只要有方块字的伴随,你就会有很多慰藉、很多寄托。
因为无论是象形还是指事,无论是会意还是形声,都已经成为方块字的魂魄,每一个字都有深远的来历,每一个中国人就是那“一撇一捺”。
材料说明( )①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②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质④汉字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A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表现。
在异国他乡,汉字便是一种寄托,只要有方块字的伴随,你就会有很多慰藉、很多寄托,说明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①②正确;题中未涉及兼收并蓄的特质,③排除;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④排除。
3.(2018·北京西城一模)“你来自泥土,头微微扬起,仿佛仰望天空……人头壶,红陶材质,仰韶文化,制作于6 000至6 500年前……”这就是央视推出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人头壶——最初的凝望》。
高中一轮复习政治课件必修3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3)与包容性有关的三组关系
[应用分析—想明白]
[热点] 2017 年 8 月 13 日,记述中国象形文字发展历程 的《汉字》国际巡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汉字》以中国文字 发展史为主线,囊括 120 余件珍贵文物,有卜骨、青铜器、陶 器、竹简、拓片、玉石等丰富的文物史料,还运用声光电等高 科技手段,生动全面展示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历程和汉字 相关的各种艺术形式。《汉字》带动观众在跟随书写的同时, 亲近传统、体味文化,不仅带动了全民书写热情,也引发了学 术界对汉字现状与未来走势的思考。
结合材料,分析汉字的现状与未来走势为什么会引发学术 界的思考?
[分析] (1)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为书写中华 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重要作用。传承汉字是中华儿女的 历史责任。
(2)汉字内涵丰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汉字书写 有利于愉悦身心、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 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人们的汉字书写能力退化,汉字的现状与 未来走势值得关注和重视。
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
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
典范。材料表明
()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的特征 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④不同文化
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旗袍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题眼表明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 共性,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故①②当选;庆祝民族节 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错 误;不同文化应交流、借鉴、吸收,但不可能趋同,④错误。
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热考点探究
命题揭秘
热考点1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典例 1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
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
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解析 答案
②要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的 ④文化创新
③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之瑰宝和民族之骄傲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材料主要体现了唐明两个朝代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①③符合
失分点剖析
失分点1 混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征 提醒 区分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角度 度来说的 侧重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 博大精深 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 侧重从静态上,即中华文 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 的特征
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④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5 000年历史”,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围棋是一项将智力、体力、品质、意志融为一体的娱乐活动”,表明中华文
化的博大精深,①符合题意。
“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
的文化竞技活动”,表明了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③符合题意。
解析
D.源远流长 √
本题意在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之一“源远流长”,故D项符合题意,
而中华文化的另一特点“博大精深”未体现出来,C项排除; A、B两项不符合题意。
解析
答案
失分点2 错误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地域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提醒 特色。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必修3)
【例1】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 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 ) 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方法】本题采用排除法即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 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 物质力量,但不是“直接”转化,故②项错误。
方法: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我国各具特色的 地域文化,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难度较大。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南剧北唱、 北戏南演,说明各地区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吸收、渐 趋融合,所以①④选。我国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得益 于文化市场的调节,不是“时尚流行”。因此,③入 选,②不选。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
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 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 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民族性: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 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②中华各民族的文 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 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③各 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 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 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 族凝聚力。
当中国已成为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大国时,中国少数民族传 统体育文化的弘扬,也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原生性的体育 运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全国 民族运动会不仅走遍了新疆、宁夏等5个自治区,而且先后在 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举办,如今又来到多民族聚集的贵州省, 不断促进着民族多元文化的共享。中国社科院博士张辉说: “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始终伴随着各民族间的彼此学习 与交流。举办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既是对中华民族多元文 化的展示,也会不断加深交流的内容与程度。”
2014年政治高考一轮复习检测:3.6我们的中华文化(必修3)
2014年政治高考一轮复习检测:3.6我们的中华文化(必修3)一、选择题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秦始皇统一中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B.隋唐时期,儒学便确立了其至尊地位C.宋元明延续了隋唐文化的辉煌,产生了宋明理学,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期D.明清时代,西方近代文化思想传入中国2.在嫘祖故里,“嫘祖传说”、“舞蚕龙”、“蚕姑庙会”等已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体现了我国文学艺术的丰富多彩。
下列对我国的文学艺术认识正确的有( )①历史辉煌悠久②内涵丰富绚丽③风格鲜明独特④主题时尚奋进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3.逢年过节,人们聚在一起不仅仅品味美食佳肴,更多的人开始聚在一起品茶,研究和交流茶道,就连很多的年轻人也开始热衷于品茶。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
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
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________的特点。
( )A.博大精深 B.源远流长 C.民族性 D.世界性4.长江作为“天堑”,从相邻的江苏、安徽两省中南部穿过,江南和江北的自然地理景观迥然不同,因此就形成了苏北与苏南不同而与皖北相近,皖北与皖南有别而与苏北相近的文化空间格局,苏南与皖南尽管不同省,但同归吴越文化区,而苏北与皖北一起,则另有所属了。
上述材料说明( )①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②不同区域的文化带有明显的民族性特征③文化的特征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④文化的特征是由单纯的自然条件决定的A.①③ B.③④C.①④ D.②④5.同说汉语,同写汉字,都推崇儒家思想,这些相同的传统深刻影响着13亿大陆人民与2 300万台湾人民的行为方式与道德取向,也成为两岸人民不可分割的精神纽带。
这说明( )①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地域特征②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③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根本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6.中华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生命力和无限魅力,除了其蕴涵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中华文化( )A.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源泉B.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C.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D.比其他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7.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由隋代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 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敞肩石拱桥。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通过文学艺术 通过汉字和史书典籍
和科学技术得 得到证明
到证明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因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所以才有时间发展自己、
丰富自己、才有可能博大精深;因为中华文化博 联系
大精深,所以才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才有可能
源远流长
1.五千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给山西这块土地留下了大 量瑰宝和丰厚的三晋文化积淀,被誉为中华文明的 “主题公园”和“历史建筑艺术博物馆”。这说明 ( ) A.中华文化主要集中在山西 B.中华文化没有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第 三
第 六
单
课
文
元
化
中华
我 们
生
文化
的
活
与 民族
中 华
精神
文
化
瞄目标 析考点 明考向 抓热点 提能力
复习本课需要掌握1个重要原因(中华文化源远 核心 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2个基本特征(中华文 提示 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3个特性(中华文化的
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考点展示
考情分析
这两个考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作为命题的
(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 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 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 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下列关于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 ) 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 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②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 色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 化 ③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 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 力 ④各民族文化由于独特的地理、历史原因形成独特 的风格
全国通用版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解析: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的基础” ,说明中华文 化源远流长;中医药“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 己” ,表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具有包容性,A 项符合题意。 C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 分,不是集中体现,D 项不选。B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A
[追根教材]
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④文化是维系民族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C.①③ B.②④ D.③④
解析: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 大精深,①入选;中国园林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 体现了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②入选;③夸大了对传 统建筑进行保护的作用,排除;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A
[追根教材] 本题是对教材中“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
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的考查。
3.(2015· 福建高考)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 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 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 )
本题是对教材中 “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 一”的考查。
2. (2016· 天津高考)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 在于把哲学 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 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 “虽为人作,宛 自天成” ,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简述理由] 经济、 政治决定文化, 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训练必修3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必修三第三单元第六课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2021·八省联考福建卷)太极拳自17世纪中叶形成以来,因其松柔圆活与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在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中传递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为国人世代传承,并在海外广泛传播。
2020年12月,“太极拳”入选“非遗”名录,有助于()①营造友善和谐的社会氛围,涵养刚柔并济的心性②传递平和包容理念,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③彰显中华民族创造活力,开创文化发展崭新局面④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引领世界文化发展方向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太极拳因其松柔圆活与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在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中传递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为国人世代传承,并在海外广泛传播。
“太极拳”入选“非遗”名录,有助于人们涵养刚柔并济的心性,营造友善和谐的社会氛围,传递平和包容的理念,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①②符合题意;“太极拳”入选“非遗”名录与开创文化发展崭新局面没有直接关系,排除③;“太极拳”入选“非遗”名录,有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但引领世界文化发展方向是夸大了其作用,排除④。
故选A。
2.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
汉语并没有在历史演变和地域变异中分化为不同语言,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汉字能够超越方言差异,“代偿”了沟通信息、联通人心、汇通文化的功能。
由此可见()①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具有无比优越性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③汉字的发明是衡量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④汉字对传承中华文明、维系民族情感起重要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世界各种文字各具特色,汉字具有无比优越性的说法错误,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①排除;汉字的发明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而不是衡量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③错误;汉字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对传承中华文明、维系民族情感起重要作用,②④符合题意。
新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化现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传
佛教。这种“本土化”现象
()
•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②表
明文化渗透是中华文化的特有魅力 ③启示
比较项 联系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都是中华文化的特征。因为源远流长,所以中华文化才
有时间丰富和发展自己,才有可能博大精深;因为博大
精深,所以中华文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有可能源
远流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在于中华
文化的包容性
• 5.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传统 中文华化文 之间的关系
命题点 以特定文化活动为背景,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2.(2021·八省联考湖北卷)一系列考古发现 显示,我国古代文明发展走在世界前列。先 民们在农作物培育、寻医问药、天文观察、 工具制造、文字创立、科技发明、国家治理 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向世 界贡献了深邃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 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 界文明进程,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
【能力·命题探究】
命题点以我国中医的发展和传播历程为背景,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
长和包容性
• (2017·江苏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 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 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 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 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 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
①从大的视野看,中华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部分。②从小 化与区
的视野看,中华文化又可分为若干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域文化 中华文 ①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②从 化与民 内部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文化既有中 族文化 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一、判断题(正确的在右边括号中填“T”,错误的填“F”)1.(2017浙江11月选考,7)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 )答案 F 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2.(2018浙江11月选考,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原因就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 )答案 F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3.“科学发展”和“天人合一”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这印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 答案 F “科学发展”和“天人合一”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这印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4.(2015浙江10月选考,6)“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说明不同的自然条件决定不同的区域文化。
( )答案 F 不同的自然条件只能影响文化的区域特色。
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 )答案T6.(2017浙江4月选考,6)文化包容性是指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 )答案 F 文化包容性包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也包括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二、选择题7.以图画的形式解析汉字的起源、构造和演变,《画说汉字》一书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基因——汉字的渊源和魅力。
关于汉字,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③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④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B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②错误。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③错误。
①④是对汉字重要性的正确表述,B项正确。
8.拥有3 000多年历史、作为中国最早成熟文字系统的甲骨文,已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审,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的入选( )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②增进了各国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③证明汉字对传承中华文明的意义④对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具有积极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 D 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证明汉字对传承中华文明的意义,对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具有积极作用,①③④符合题意;甲骨文的入选增进了各国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而不是高度认同,②说法错误。
正确选项为D。
9.(2018江苏单科,24)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诗云:“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人们常在房前屋后栽植桑梓,而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
久而久之,“桑梓”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
由此可见( )①文化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③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④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D 本题考查认识论和文化的载体。
材料强调赋予特定事物以文化内涵,没有涉及文化创新,排除①。
桑梓与祖先和故乡有联系,可见联系的普遍性,排除②。
桑和梓原本只是树木的称呼,后来“桑梓”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可见认识的变化发展,故③正确。
桑梓蕴含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可见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故④正确。
10.在异国他乡,汉字便是一种寄托。
无论你是功成名就还是漂泊沦丧,只要有方块字的伴随,你就会有很多慰藉、很多寄托。
因为无论是象形还是指事,无论是会意还是形声,都已经成为方块字的魂魄,每一个字都有深远的来历,每一个中国人就是那“一撇一捺”。
材料说明( )①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②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质④汉字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A 无论你是功成名就还是漂泊沦丧,只要有方块字的伴随,你就会有很多慰藉、很多寄托,说明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③不合题意;材料主旨是在异国他乡,汉字是人们心中的寄托,没有体现汉字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④不合题意。
11.地方志记述了某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情况,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专门成立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以统一领导全国的修志工作。
我国重视地方志的编修是因为它( )①是中华文化历史传承的重要见证②具有展示人们精神世界的独特作用③能将大量的史实记载并传承下来④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成果丰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B 从题干对地方志的解释看,它与展示人们精神世界没有直接联系,②不选。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错误。
①③符合题意,与题干构成因果关系。
12.2014年6月9日,河北博物院揭牌成立,其馆藏文物15万件,包括著名的长信宫灯、铜羊尊灯、错金博山炉、铁足大铜鼎、刘胜金缕玉衣等珍贵文物,再现了西汉高级贵族的奢华生活。
这些文物是( )①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③反映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④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C 这些文物再现西汉高级贵族的奢华生活,说明它们是反映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见证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③正确切题。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文物属于物质载体,①不选。
汉字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④不选。
13.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
而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连绵不断。
由此可以看出,中华文化( )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②因为基因单一,所以长存③一直都是强大的,引领世界文化④是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B 中华文明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连绵不断,体现出的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也说明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①④正确。
②中的“基因单一”说法错误。
③中的“一直”和“引领”说法不合实际。
14.(2018浙江4月选考,24)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迅速走红。
它通过讲述我国九大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历史轶事和今生故事,让观众了解它们承载的古老文明和人文精神。
央视推出的此类节目( )①印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展示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④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A 从“镇馆之宝的历史轶事和今生故事,让观众了解它们承载的古老文明和人文精神”可知,该节目可以展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①②正确切题。
③不合题意且说法错误,弘扬的应该是传统美德。
④不合题意且与题干因果倒置。
15.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长的文字②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③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④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B 此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
①③体现的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④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16.(2016天津文综,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
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
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 A 我国园林艺术的巨大成就印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苏州园林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表明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故①②符合题意,应选A。
文化的传承不仅仅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③④观点错误。
17.(2015福建文综,30)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
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
上述文字(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答案 B 不同地区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体现的是文化的独特性,A与题意无关。
材料是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的表现,不是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排除C。
材料没有体现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排除D。
故选B。
18.近年来,我国大力保护和发展人口较少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代表性项目,如高山族的拉手舞,布朗族的弹唱、蜂桶鼓舞,怒族的达比亚舞、仙女节,毛南族的打猴鼓舞、花竹帽编织技艺、肥套……材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我国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融中共同发展②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③中华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④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C 从题干中列举的我国不同民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及我国对它们的大力保护等信息可知,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②④正确切题。
①不合题意。
③中的“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有误。
19.走进徐家汇源,汇学长廊的琅琅书声、藏书楼的宁谧隽永、天主教堂的哥特风格,将“徐汇的记忆相册”全然呈现。
在探访了徐汇的文脉之后,英国教育专家赞叹海派文化对待外来文化“食而能化、化而能食”的大气与谦和。
海派文化“食而能化、化而能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精彩绝伦C.中华文化的吸收为主、为我所用D.中华文化的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答案 D 海派文化“食而能化、化而能食”指的是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D正确切题。
A、B不合题意。
C“吸收为主”错误,应为“以我为主”。
20.(2017江苏单科,19)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
这充分说明(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答案 A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
材料中“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的同时”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能够兼收并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