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创新能力简便测评指标体系研究-以深圳与其他城市的比较为例

合集下载

中国城市创新能力测评结果

中国城市创新能力测评结果

序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083
城市创新蓝皮书
城市名称 昆明 郑州 珠海 金华 合肥 石家庄 台州 淄博 扬州 南通 潍坊 太原 镇江 呼和浩特 保定 东营 温州 南昌 包头 洛阳 海口 唐山 惠州 湖州 徐州 南宁 威海 贵阳 乌鲁木齐 临沂
084
续表
创新能力综合得分
序次 1 2 3 4
081
城市创新蓝皮书
城市名称 天津 杭州 大连 厦门 宁波 南京 沈阳 青岛 武汉 成都 重庆 济南 西安 哈尔滨 长春
续表
技术产业化能力得分
序次
78������ 3682

77������ 2724

77������ 0062

74������ 1792

73������ 6220
14
73������ 9946
15
70������ 1994
16
67������ 5959
17
64������ 5751
18
62������ 9981
19
(三)副省级(含)以上城市技术产业化能力测评
城市名称 深圳 北京 上海 广州
技术产业化能力得分 97������ 6295 96������ 0744 92������ 1287 84������ 3624
品牌创新能力得分
序次
武汉
82������ 9275
11
西安
82������ 9157
12
青岛
81������ 5757
13
济南
81������ 5033
14
沈阳
77������ 0702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绪论
创新型城市是指在尊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就改善城市状况和经济发展的问题,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提高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现城市的创新能力的综合提升以及达到良好的生活环境的一种城市经济演进模式。

由于技术、经济、资源等发展的离散性,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除了要求其有效性,还要求此系统能够综合考虑到各种不同的因素,反映出城市创新能力的规模和深度,这也是评价城市创新能力的必要要求。

随着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我国在评价城市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根据城市创新理论的分析,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属性指标:主要体现城市创新能力的资源属性指标,主要是指城市资源的分布、素质及其在创新活动中的应用效果。

2、运作机制指标:主要指市场、政府、企业等各方面在城市创新活动中形成的关系的明确性,以及政府、企业、社会等各类机构对城市创新活动的支持和促进。

3、创新因子指标:主要是指城市创新活动的发起者、参与者、参与方式及其对城市创新活动的贡献程度等指标。

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

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

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1.背景及现实意义创新型城市是指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市,对其它区域具有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

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一般体现在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机制体制创新、对外开放创新、企业管理创新和城市管理创新等方面。

城市创新能力,即一个城市将知识等各种要素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它关系到该城市持续发展的动力和长期竞争力。

它主要由城市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服务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等构成。

创新是在一定的宏观经济背景下进行的,城市的宏观经济发展水平也成为影响城市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正逐步涌现出一批创新型城市,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他们的创新能力也不尽相同。

本文通过28个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了不同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的差异,力求对创新型城市的创新能力的评价考核更加科学、客观。

2.方案设计2.1 评价步骤评价城市创新能力,要选取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接着确定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最后运用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我国18个城市进行实证研究。

具体步骤如下(1)对城市创新能力进行分解,选择各评价指标;(2)确立总体评价指标体系(3)选择研究样本,收集样本数据;(4)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城市创新能力进行评价,计算综合得分并排序;(5)运用描述性统计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样本城市进行分析。

2.2指标体系构建本文从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等方面构建了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知识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技术创新的基础,创新主体主要是高校和独立科研机构。

技术创新能力是城市创新能力的核心,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直接地将新的技术转化为商品,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市场又通过企业,有效地引导科技研究的方向。

制度创新的主要功能是为创新活动提供制度保障和法律、法规及政策保障。

基于本土企业创新集群的城市创新体系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基于本土企业创新集群的城市创新体系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来 一补 “向 以高 新技 术 产 业 为主 导 的转 变。2 0 0 4年 .实现 高新 技 术 产 品产 值 3 6 . 2亿元 .占全 市 限额 以上 工 业总 26 5 产 值 6 0 .7 元 的比重 达到 5 .8 。 592 亿 O 1% 第二 .实现 了高新 技 术产 业 发 展从 依 赖 外 资 向 自 主创 新 为主 导 的 转 变 。 2 0 0 4 年 ,具有 自主知 识 产 权 的高新 技 术 产 品
城 市创 新体 系 .以城 市 为 中心 提升 创 新
济之 所 以不 断 发展 ,是 因为 在经 济 体 系 中不 断 地 引入 创新 。在 熊彼 特 看来 .经 济运 行本 身 存 在着 某种 破 坏 均衡 而 又恢 复均衡 的 力量 这就 是 创 新 活动 . 正 是 创 新促 使 经 济 的发展 。随 后 .他 的 主 要 追 随 者从 不 同 的 角度和 层 次 .对 创 新 理 论 进行 了分 解研 究 .进 而 形成 了技术 创 新理 论研 究 的整体 框架 。进 入 19 0年 9 代 以来 .技 术创 新 研究 从企 业 层 面扩 展 到 区域 层 面 和 国家 层面 .进 行 区域 创新 体 系 和 国家创 新 体 系的 研 究 。 城 市 创新 体 系 是 国家 创 新体 系 的次 级 系统 .体现 了国家 创 新体 系的层 次 性 特 征 .是 国 家创 新 系统 中的重 要 组成 部
现。
为 中心 的区域 内 ,各种 与创新 相 联 系的
主体 要 素 ( 新 的机 构 和组 织— —企 业 . 创
维普资讯

田索 创新 系统 平台
图1 城市创新体系的构成
政 府 .大学 科 研机 构和 中介 组织 ) 、非 主 体 要素 ( 新所 需 的物质 资 源条 件 ) 创 以及协 调 各要 素 之 间关 系 的制 度和 政 策 0 (0 7 0 - 0 4 0 l t 10 — 0 02 0 )1 03 - 7 中圈分类号 :2 文 献标识码 : F9 A 基盒项 目 : 国家软 科学研究计 划项 目资助 l0 5 G 1 O 0 中小企 业技术创新战略 比较研究 20 D S D 7 )

深圳市科技创新型企业标准评估体系

深圳市科技创新型企业标准评估体系

深圳市科技创新型企业标准评估体系第一部分:概述一、深圳市科技创新型企业标准评估指标体系的目的为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总体目标,鼓励我市科技型企业积极进行各种类型的技术创新活动,全面提升我市制造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为市委、市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研究和分析的工具。

二、选择科技创新型企业标准指标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所选择的评估指标要有代表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且通过定性、定量的分析和综合考核评价,得出科学合理、真实客观的评价结果。

2、导向性原则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就是对企业技术创新工作进行细分和量化,为政府出台鼓励企业创新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从而为政府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作好导向。

3、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要力求量化,指标比较结果可采用相对数,以利于不同规模和不同行业的企业间进行对比,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

同时考虑今后深圳企业创新活动测度与国际接轨、参考国内外相关的重要指标。

4、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主要是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得到应用。

这就要求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因此,指标体系的设置,避免形成庞大的指标群或层次复杂的指标树。

指标所涉及的企业数据易采集,计算公式科学合理,评价过程简单,利于掌握和操作。

要尽可能选取影响权重最高,具有足够代表性的综合指标和专业指标,从而比较准确、简洁地表述所涵盖的内容。

三、确定指标评估体系的方法和程序1、综述国内外相关的指标体系;2、提出30个反映企业创新活动的重点指标;3、相关部门讨论确定最后的评估指标;4、对100家企业的数据样本进行测度,确定各指标评估标准;5、相关部门讨论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6、确定整个指标评价体系,编辑测度软件。

第二部分:关于指标体系中的若干界定与阐释一、在构造科技创新型企业指标评估标准方面,政策制定和分析所需要的信息被作为首要因素加以考虑。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国内理论与实践的对比分析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国内理论与实践的对比分析
i i s ot o tr v l ain t e r u dn h e eo me ta d p a t e a o ti n v t e ct s i n e s f r e e t s h r fma u e e au t h o y g i i g te d v l p n n r ci b u n o a i i e , t e d u t r r- o c v i h
s ac .T ep p rs mma ie n n lz sd me t h o n r ci e e a u t n i d x s se o n v t e ct s t d e r h h a e u rz sa d a ay e o si t e r a d p a t v ai e y tm fi o a i i e ,s - c y c l o n n v i u
ist e e it g c a a t r t s o v la in i d x s se o n v t e ct s a d e i e tp i r r w a k A a d f m e h x s n h r ce si fe au t n e y tm fi o ai i e n x s n rma d a b c . n r i i c o n v i t y o t o a p cs o i n o ai n rs u c s a d in v t n a i t , t e p p r p t fr a d t e e p c ain a o te tb i i g w s e t fc t i n v t e o r e n n o ai b l y h a e u s o w r h x e tt b u sa l h n y o o i o s c mp st n e u e fi n v t n r s u e sc p ct v l ai g i n v t e ct s o o i i d x n mb ro o ai e o r e a a i e au t n o ai i e . e n o y n v i Ke r s i n v t e ct s e a u t n id x;i n v t n a i t ; in v t n r s u c s c mp e e sv n e b l y y wo d : n o ai i e ; v a i n e v i l o n o a i b l y n o ai e o r e o r h n ie id x a i t o i o i

中国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发布

中国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发布

中国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发布无【期刊名称】《中亚信息》【年(卷),期】2013(000)008【摘要】Иностранные банки один за другим открывают операции вжэньминьбиСпециалист по АТР, старший экономист американскойкомпании по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му анализу и консалтингу "Глобальноеобозрение"Ладжиф Бисвас отметил, 'по в последние годы, спомощью ведения расчетов в жэньминьби в транснациональнойторговле и развития оффшорного рынка в жэньминьби, китайское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 продвигает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изацию своей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валюты. Все больше и больше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финансовых центров становится оффшорными центрами жэньминьби, что ускоряет рост объема сделок в жэньминьби на глобальном рынке нивалюты.【总页数】1页(P97-97)【作者】无【作者单位】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5【相关文献】1.首部《中国城市客运发展年度报告》在京发布中国城市客运发展状况首度全面亮相 [J], 张好智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指出:深化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2011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新闻发布会召开 [J], 李京3.首届中国城市民生建设调研成果发布会暨中国城市民生建设论坛在京举行 [J], 史晓燕4.中国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发布 [J],5.2018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发布会暨国际会展功能区(集聚区)高端论坛在蓉隆重举行——权威发布《2017年度全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研究成果》 [J], 成都市博览局(供稿);李知矫(责任编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与提升

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与提升

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与提升评价城市创新能力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考量。

首先,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城市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科技创新能力包括了城市的研发投入、创新人才和科研机构等方面的指标。

一个拥有先进科技创新能力的城市能够在各个领域保持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

其次,城市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能力也是评价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应该能够吸引优秀的人才,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培养机会。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根本,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除此之外,城市的创新环境和基础设施也是评价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创新需要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包括完善的法律法规、高效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

此外,城市还应该具备创新基础设施,例如研发中心、孵化器、创客空间等,为创新企业提供良好的孵化和成长环境。

对于如何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政府投入科技创新是培育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应当通过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等措施,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增加研发投入。

其次,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城市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职业培训机会,吸引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同时,创新人才的引进也是重要的手段,城市可以通过提供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高层次的人才。

此外,建设创新环境和基础设施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城市可以建设孵化器、科技园区等创新基础设施,为企业和创新团队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支持服务。

与此同时,政府还应当加强政策制定和落实,提出支持和鼓励创新的政策和措施,为创新企业扶持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最后,加强创新合作与交流。

城市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对于推动创新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要。

城市可以通过加强创新平台和科技园区的合作,共享资源和信息,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总之,评价和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通过加大投入、培养人才、改善创新环境和加强合作交流等措施,城市可以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进步。

创新驱动发展——以深圳市为例

创新驱动发展——以深圳市为例

创新驱动发展——以深圳市为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各个城市都在追求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之一,更是以显著的成果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围绕这个主题,探讨深圳市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革新传统产业,引导产业升级深圳市最初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制造业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些传统产业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是,由于技术、设计和市场的变化,很多传统制造业需要进行技术和创新升级。

在这方面,深圳市一直在努力挖掘新的企业模式,推动技术创新以及引导传统产业转向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和先进材料制造,使得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方面,深圳市也积极投资和创造有利于新兴产业的环境。

例如,深圳市成立了多个创新科技园区,特别针对优势新兴产业,如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产业等,以此聚集一批优秀的创新企业和创业公司,提供良好的创新孵化与发展环境。

同时,深圳市也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为创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支持作用,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三、增强创新能力,促进技术创新深圳市一直致力于增强创新能力,促进技术创新,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实际产业应用转化。

例如,深圳市引入高水平的人才,鼓励创新,提高科技成果应用的水平,最终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

同时,在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下,深圳市也加快了技术成果向市场转化和推广。

政府鼓励企业进行科技研究,通过企业自身的创新和技术能力,将科研成果变为实际产业应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四、建立完善的创新发展体系为了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深圳市建立了完善的创新发展体系。

从政府、企业到高等教育机构,深圳市鼓励多方面的合作和协调来推动创新和科技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例如,设立了联合研究基地、技术创新中心等机构,与国内外的大学、科研机构、院校以及行业协会进行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应用和产业升级。

五、进一步推动开放、高效的创新环境深圳市的成功之处在于其高效的创新环境。

深圳城市研究报告

深圳城市研究报告

深圳城市研究报告深圳是中国的一座年轻城市,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

自1980年代开始实行经济特区政策以来,深圳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典范。

首先,深圳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经验,并成为吸引国内外投资的重要窗口。

深圳的经济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金融、物流和现代制造业等领域,是中国创新能力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基地。

其次,深圳是中国的创新中心。

深圳拥有中国最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有众多创新创业者和科技人才。

深圳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成为中国创新创业的重要地区。

第三,深圳城市化进程迅速。

深圳的城市化率在短短几十年间从不足1%增长到90%以上,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最为迅速的城市之一。

深圳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高楼林立的同时也保留了大量的绿地和公共空间。

第四,深圳是中国的国际化城市。

深圳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紧邻香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

深圳拥有现代化的港口和国际机场,是中国对外开放最早、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

深圳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和人才。

第五,深圳的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深圳注重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深圳也积极推动社会公平和民主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提高了社会安定和居民幸福感。

然而,深圳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深圳面临着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深圳加大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的力度来解决。

另外,深圳的经济发展也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

总之,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典范,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

深圳的发展经验和成功做法对其他城市具有借鉴意义。

在未来,深圳将继续保持创新和拓展发展的势头,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

1 创 新会 向知 识社 会 的演 进过 程 中 ,现代 科
学技术起到 了引领和不断推动的作用 ,而创新作为科学技术发 展的推动力也越来越成为国家经济发展 的核心驱动力。 创新这 一概 念 最早 见 于经 济学 家 约 瑟夫 一熊 彼特… 的 “ 创新理论” ,他把创新界定为 “ 执行新 的组合 ” ,即建立一种 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 生产体系。围绕这一概念 ,后来 的研究者逐步建立起 以创新为 核 心 的经 济 发展 理 论 ,并 广 泛 指导 于 科 技 、产 业 等生 产 实 践 领 域。18 97年 ,英 国经济学家弗 里曼 运用 国家创新 系统这 一概 念分析 日本经济问题 ,他将创新系统作为一种理论概念和分 析方法而引起 了学术界 的重视 和肯定。英 国的库 克于 19 9 2年 在 《 区域创新 系统:全球化 背景下区域 政府管理 的作用》 一 书中提出了区域创新 系统 ( ei a InvtnSs m ) R g nl noao yt s ,从 o i e 系统 构 成 的角 度 对 区域 创 新 系 统 的 概 念 作 了界 定 。2 0世 纪 9 0 年代 ,美国 “ 可持续社 区联合 中心 ”发表 了题 为 《 创新 型市 县伙伴关 系》 的报告 ,总 结许 多城市 已完成 的创新 性项 目的 经验。芬兰首都 赫尔 辛基市政 府与 赫尔辛基技 术大学 于 20 01 年共同设立 了 “ 新型城 市计划 ” 创 ,希望 通过伙 伴之 问 的合 作 ,激发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创新已经逐步成 为了各国发展的 战略选择 ,成为城市经济发展重要的内在动力 和决定性因素。
明确提 出:到 2 2 ,使 中 国的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 增强 ,进 0 0年 入 创新 型 国 家行 列 的 目标 。随 后 ,北 京 、上 海 、深 圳 、大 连 、 南京 、青岛等城市均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 ,将提高 自主创新 能 力作为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对 于创新型城市 的界定 和对城市 的创新能力评价也就显示 出了极其重要的意义 。 目前国内对于创新 型城市的研究 中,有很 多对于城市创新 能力 的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方法的研究 。有关城市竞争力 、区域 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的评价的研究均涉及创新指标 ,而且基本 都采 用 多指 标 的综 合 评 价 的 方法 ,主 要有 以下 三 种关 于创 新 能 力 的评 价指 标 体 系 : ( ) 从 投 入 一产 出 的 角 度 出 发 ,如 胡 1 琴 将 区域 创新 能 力 评 价指 标 分 为 :科 技 进 步技 术 基 础 、科 技 活动投入 、科技活动产出 、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 的贡献等 四大类共 2 6个指标 ; ( )从 系统功 能的 角度 出发 ,如 王 国 2 贞 将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分为:知识生产能力 、知识扩散 能力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创新环境 、创新效益等五大类别共 3 个指标 ;( )从 系统的构成要 素出发 ,如罗守贵 、甄峰 1 3

区域(城市)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述评

区域(城市)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述评

i . Bad a n h Ro me nP K. rh na d o nE. e r J
( s “ a e S c lm: h urn b t” Ox e ) M r t o ii T eC ret d, k as De a , — e
f d U nie st e s 9 or v ri Pr s,1 93 , 9 ; “A t r o o— y P.0 Fu u e F rS
我 国要早 , 至今 已有 5 0多年 的历史 。
鸿
计 数 据 的国际 组织 ,在 世界 科技 统 计 界 处 于领 先 地 位 。O C E D的科 技
半个 多世 纪 以来 ,为 了合理 评


: ‘



Pah t a k tS il m ” t O M r e ocai s
syPes19 P5 戴 维 ・ i r , 9 4, . t s . 米勒 : 平 等与 市场社会 主 《
义 》, 市场社会 主义 : 《 当前的 争论 》 3(页。 第 0)
辑, 也有 时代 发展 的外部要 求。 时代要 求指 的是 , 中国
进 行的 经济体制改 革 , 同时要 适应 当今世界 经 济全球 化 和加入世 界 贸易组织的要 求。内在逻 辑则是指 经济 规 律的 充分展 开 以及 人们 对 它的深入认识 过程 , 对于
c aim ” Ca brd e ,M as c s ts avad U n v r ils m ig sa hu e t,H r r i e —

京 出版社 ,99年 版 , 8 19 第 9页等 。
③ 如果仅从 经 济 因素来说 , 会主 义 国家的经济 社 体 制改革 , 计划 与市场 并存发展 到 以市场作 为资源 从 配置的基 础性作 用 , 这个发展 过程 有其 自身的 内在 逻

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创新驱动力指标

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创新驱动力指标

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创新驱动力指标
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的创新驱动力指标是评估一个城市在创新
方面的能力和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城市在推
动创新发展方面的表现和优势。

具体的创新驱动力指标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科技创新投入:衡量一个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程度,包括研发经费支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等。

例如,某城市在过去一年内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
科技研发,并且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占据了该城市经济的一定比例。

2. 创新主体数量:评估一个城市创新主体的数量和质量,包括高校、科研机构、创新企业等。

例如,某城市拥有多所高水平大学和一批高科技企业,这些创新
主体为城市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3. 人才创新力:考察一个城市的人才储备和吸引力,包括高层次人才数量、人
才流动性等。

例如,某城市设立了各类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优秀
人才前来发展,人才创新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4. 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评估一个城市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水平,包括知识
产权保护、创新创业政策等。

例如,某城市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为创新者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

这些创新驱动力指标的评估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了解各个城市在创新方面
的整体表现和差距,为制定创新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依据。

城市创新生态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比较研究_以广州和深圳为例_余建清

城市创新生态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比较研究_以广州和深圳为例_余建清

992011年第3期 第27卷□ 余建清,吕拉昌1引言城市创新生态系统是指在某个城市内部,城市创新群落与创新环境之间以及城市创新群落内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创新群落包括该城市中各类企业和各种服务机构;创新环境包括体制、政策、法制、市场和文化等要素。

创新主体、服务机构与创新环境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生态循环,统一于创新的整个动态过程中[1]。

研究证实,创新资源和科技产业有越来越向城市、大城市及其中心地带集中的趋势。

由于这些城市的科技产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承载者,因此在这些城市创新系统的构建和产业空间集中的过程中,城市创新的战略生态系统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种集中化的过程城市创新生态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比较研究—以广州和深圳为例[摘 要]城市创新生态系统作为国家创新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城市创新、区域创新和产业创新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城市创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广州和深圳为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综合得分上看,深圳略胜一筹,说明深圳在城市生态系统的创新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从各级指标上看,深圳在“生活生态”和“政府服务生态”等7个生态指标上相对于广州来说更具优势,而深圳在“财政金融生态”和“人才生态”指标上则不及广州;从“影剧院数量”等单个指标上看,广州远远超过深圳。

[关键词]城市创新生态系统;指标体系构建;广州;深圳[文章编号]1006-0022(2011)03-0099-05 [中图分类号]TU984.11+9 [文献标识码]BContrasting and Establishing Ecological System Indices in City Innovation: Guangzhou and Shenzhen Examples/Yu Jianqing, Lv Lachang[Abstract] Ecological system is an organic component in city, regional, and industrial innovation. The paper studied ecological system in city innovation, established ecological system indices, and compares Guangzhou and Shenzhen in this respect. Research result shows that Shenzhen is better-off in comprehensive rating;Shenzhen weighs over Guangzhou in life ecology, government service ecology etc; Guangzhou is superior in financial ecology and human resource ecology; Guangzhou has much more theatres than Shenzhen.[Key words] Ecological system in city innovation, Indices establishment, Guangzhou, Shenzhen与这些城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存在密切的关系。

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体系模式分析——以深圳企业为例

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体系模式分析——以深圳企业为例

明专利来自 企业; )许多的产品有自己 6 的知识产 权。
2 、形成了 上述的 企业自 主创新体系 和特色 之外, 初步形 还 成 了4 “ 主”能力, 主开发、自 新、 自 牌、自 个 自 即自 主创 有 主品 主
我国 制造业可分三类: 一类是轻纺工业, 包括食品、 饮料、 烟 草加工、服装、纺织、皮革、木材加工、家具、印 刷等,占 比重
通讯设备、仪器等。约占3. 5 %。 5 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差距极大, 其主要原因是
3 、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 创新发 展具体实例 高新技术在深圳一直处于持续 和快速发 展状况, 91 1 年商 9 新
技术产品2I 亿元, 26 8 只占 工业产值的8 %, 2 4 . 到 0 年已上升 1 0 到
口的 9. 1 %。 2
来外来加工产品直接或间 接影响, 因深圳 特区成立 初期工 业主要 为 来料加工。 基本上没有自 有品牌, 上世纪9 年底部分企业才打 0 造
了自己的品牌;2 0 )9%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3 0 研发人员 )9%
集中在企业; ) O 研发资金 4 9% 来源于企业; ) o 左右的 5 9% 技术发
VO .7 No 6 1 . 2
Jn2 o .0 6
我 国制造业 自主创新体 系模 式分析
以深圳企业为例
王帅力 单泪源
(. 1深圳大学,广东 深圳 586;2湖南大学,湖南 长沙 408 ) 100 . 102
摘 要 :深圳经济特区已经遥渐形成了以企业为核心的自主创新体系的模式,其发展过程、运作模式 特点、发展前景及实证研
本店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请下载试用者二十四小时后删除试用后请购买正版的资源

(整理)科技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整理)科技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科技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彭顺昌李波(厦门市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厦门市科技局发展计划处处长:厦门)一、科技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与要素国际公认的创新型城市度量标准为:技术对外依存度不超过3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部专利申请量的比例超过7O%,企业专利申请量占全社会专利申请量的比例超过70%,R&D投入占GDP总量的比例超过3%,企业研发投入超过销售收入的4%。

除了上述硬性标准外,科技创新型城市还应该有良好的创新制度和政策,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和一流的公共服务平台,拥有一批实力雄厚的创新型企业,产生良好的产业集聚,能够有效配置城市的创新资源,倡导先进的创新文化,重视区域与国际合作。

可见,创新型城市是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推动、促进整个城市在新技术突破及其产业化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更大发展,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经济发展方式,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在区域经济中具有引领作用的中心城市。

构成科技创新型城市的一般要素包括: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制度、创新文化二、厦门科技创新型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厦门科技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是在投入产出的基础上,引入环境因素。

代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有深圳的自主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由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三大部分组成。

这种设计能够比较贴切地反映政府、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关系,反映社会和经济综合因素,反映环境支撑下的投入产出变动效果,能够比较好地反映厦门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的实际,因此,厦门科技创新型指标体系的主体设计学习采纳深圳、济南做法,由三大指标群组成,包括创新主体指标群、创新环境指标群和创新绩效指标群。

关系详见下图所示。

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创新绩效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假定接近,分别赋予其相似的权重,创新主体为0.33,创新环境为0.34,创新绩效为0.33。

权重可根据重要性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

三、评价指标选择与权重的确定(一)创新主体群评价指标与权重(权重0.33)所谓创新主体即开展整个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包括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政府等,是创新型城市中最重要的能动要素,是提升整体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创新型城市指标范文

创新型城市指标范文

创新型城市指标范文创新是一个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为了评估和衡量一个城市的创新水平和能力,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创新型城市指标。

下面将提出一些可以用来评估城市创新水平的指标。

首先,一个重要的指标是研发投入。

城市的研发投入水平通常是衡量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可以根据城市的研发经费支出,以及在科技和创新领域的投资来衡量创新能力。

此外,还可以考虑在高科技产业和知识产权方面的投资和支出情况。

其次,科技基础设施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城市内的科技基础设施提供了进行创新活动所需的基本设施。

可以考虑城市内的科技园区和创新中心的数量和质量来评估科技基础设施水平。

此外,还可以考虑城市内的高速互联网和智能交通等基础设施来评估城市的创新能力。

第三,创新人才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城市的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备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可以通过考虑城市的高等教育机构数量和质量,以及科研人员数量和科研成果来评估城市的创新人才水平。

第四,创新产业和创新企业的数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城市内的创新产业和创新企业能够带动创新活动的发展。

可以通过考虑创新产业的数量和规模,以及创新企业的创业活动和创新成果来评估城市的创新水平。

第五,创新环境和政策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城市的创新环境和政策可以促进创新活动的发展。

可以考虑城市的创新政策和法规的完善程度,以及政府对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来评估创新环境和政策。

除了以上几个指标之外,还可以考虑城市的创新产出和创新影响力来评估创新能力。

城市的创新产出可以通过考虑专利申请数量和创新成果的商业化程度来评估。

城市的创新影响力可以通过考虑创新活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来评估。

总之,评估城市的创新水平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指标。

上述提到的研发投入、科技基础设施、创新人才、创新产业、创新环境和政策、创新产出和创新影响力等指标可以作为评估城市创新能力的参考。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城市的创新水平和需求可能不同,因此需要针对具体的城市情况制定相应的指标体系。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一、总体说明《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础条件、创新投入、创新绩效、创新环境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

(一)基础条件城市基础条件状况是城市发展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支撑,是创新产生的必备条件。

从全球来看,公认的创新型城市往往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和较大人口规模。

城市基础条件指标包括人均GDP、每万人拥有的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数和城市环境三个二级指标。

(二)创新投入创新资源的投入是创新活动的重要基础。

创新投入主要包括创新人员的投入和创新资金的投入。

创新投入指标由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科学技术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和每万名就业人员中R&D人员数等四个具体指标构成。

(三)创新绩效创新绩效用来反映创新的成果。

创新绩效指标由百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高技术产业当年价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万元GDP综合能耗、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占GDP 的比重和每万名R&D人员国际科技论文数五个二级指标构成。

(四)创新环境创新环境包括创新的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

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有利于开展创新活动,为创新活动提供文化上的支撑。

良好的制度环境是保障企业创新、产业创新、服务创新等各方面创新的重要条件。

创新环境指标由创新政策制定和落实、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基地、科学技术普及、科技管理机构建立和健全,以及组织实施及考核评价实施情况等六个方面构成。

二、指标体系框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3.城市环境(%)创新投入1.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2.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3.科学技术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4.每万名就业人员中R&D人员数(人)创新绩效1.百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件)2.高技术产业当年价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3.万元GDP综合能耗(吨标准煤/万元)4.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占GDP的比重(%)5.每万名R&D人员国际科技论文数(篇)创新环境1.创新政策制定和落实2.科技人才队伍建设3.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基地4.科学技术普及5.科技管理机构建立和健全6.组织实施及考核评价实施三、数据来源创新型城市评价数据来源于三个渠道:一是从公开渠道获得的数据,包括《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各试点城市(区)的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等;二是各试点城市(区)上报的数据;三是从其它渠道获得的相关统计数据。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研究.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研究.

第5卷第10期经济与社会发展VOL.5.No.10 2007年10月ECONOM I C AND S OC I A L DEVELOP MENT OCT.2007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研究卢小珠,卢宁宁,邹继业,赵选忠[摘要]建立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是评价一个城市创新能力最基本的前提,而目前国内外关于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大多是理论推断,缺乏实用价值。

为使创新型城市具有可衡量性,文章总结了现有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动态连续性和简明扼要性等原则,将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内容分为人才资源、物质基础和创新成果三大部分48项指标;根据国内先进城市在相关指标上达到的水平,提出了未来五年中国创新型城市应达到的标准。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研究[作者简介]卢小珠,广西工学院经济学教授;卢宁宁,广西工学院管理学副教授;邹继业,柳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赵选忠,柳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秘书长,广西柳州545006[中图分类号]F29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728(200710-0056-05创新是科学发展的灵魂,是技术革命的生命。

自从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后,创新不仅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而且也是我国许多地区的发展战略,许多城市都把构建创新型城市作为“十一五”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选择。

但是,什么是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城市的衡量标准是什么?达到什么水准可以称为创新型城市?却没有统一的标准。

理论界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各异,各个城市在制定目标时各有各的内容和标准。

这不仅使将来是否实现创新型城市无从评价,而且使构建创新型城市成为随意性很大的空间。

为使创新型城市具有可衡量性,本文试图就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作些力所能及的探讨。

一、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所谓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即评价的内容,也就是从哪些方面来衡量一个城市是否进入创新型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基金项目:深圳市软科学项目(RKX20121015165643427)、清华大学港澳研究课题“深港科技服务研发产业比较研究”资助作者简介:杨君游(1953-),男,清华大学港澳研究中心、深圳研究生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科技、产业与社会。

城市创新能力简便测评指标体系研究——以深圳与其他城市的比较为例杨君游2,谈 冉1,高秋芳1,曾国屏2(1.清华大学 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北京 100084;2.清华大学 深圳研究生院,深圳 518055)摘要:从科技创新的环境基础、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绩效等三个支柱要素入手,构建出一套可用于国内城市创新能力评估的简洁指标体系,并选取相关程度较高的深圳、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苏州以及武汉等八个主要城市进行测评,表明了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深圳;创新能力;创新型城市;评估指标体系;指标测评中图文献号:F204 文献编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5.01.002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城市各科技创新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找到某种简便可行的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测评的指标体系,尽量利用诸如各个城市每年度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提供的信息,有利于各城市快速地通过比较及时发现问题,并借鉴相关城市的经验进行有针对性的政策调控。

1 深圳在国内外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的现状1.1 国际上的比较1.1.1《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1-2012)》[1]中,最具竞争力的前10个城市分别是:纽约、伦敦、东京、巴黎、旧金山、芝加哥、洛杉矶、新加坡、香港、首尔。

这些城市在企业管理、产业结构、人力资源、科技创新、软件环境、生活质量、全球联系上表现突出。

在前100名的城市中,中国内地城市上海排在36位,北京55位,深圳67位。

跻身101~200名的中国内地城市有广州(第109)、天津(第157)、苏州(第193)3个城市。

1.1.2“全球创新型城市指数”Innovation Cities Global Index 2012-2013[2]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排行榜,评估对象为全球445个重要城市。

它将所有城市分为五个等级:1.枢纽型(NEXUS),2.中心型(HUB),3.节点型(NODE),4.有影响型(INFLUENCER),5.上升型(UPSTART)。

我国部分城市排名及变动见表1。

表1 我国部分城市排名情况城市2012年排名(等级)2011排名2010排名香港14(1)1518上海29(1)2424北京53(2)5353深圳71(2)93百名以外杭州146(2)南京166(3)长春194(3)成都195(3)大连201(3)武汉222(3)苏州223(3)天津224(3)来源:2thinknow Innovation Cities TM Program: www.innovation-cities. com1.1.3国内外城市的一个测评研究2011年11月“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专家研讨会”上的一篇文献中[3],阐示了一套关于国内外城市创新能力测评的简洁指标体系,对国内外20个样本城市进行的测评结果,与本文中有关城市的其他评价结果大体吻合。

1.2 国内城市比较1.2.1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2)》[4]中前21名依次为:香港、台北、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杭州、青岛、长沙、大连、佛山、澳门、苏州、无锡、沈阳、成都、高雄、南京、东莞、武汉。

1.2.2创新型国家发展报告《2012创新型国家发展报告》[5](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推进委员会、清华大学创新型国家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北京、上海、深圳、苏州、成都、西安、昆明、天津、广州、青岛、石家庄、郑州12座城市获评“2012中国创新城市”。

1.2.3中国城市创新报告由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城市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城市创新报告(2013)》[6],对2012年中国城市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中,副省级以上城市综合创新能力依次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天津、南京、厦门、大连、宁波市;苏州位列地级城市榜首。

1.2.4创新城市评价结果科技部发展计划司《科技统计报告》中2007-2011年曾连续四年发布《创新城市评价结果》 [7],名列前三的一直是北京、上海和深圳,其中深圳市2007年、2008年名列第三,2009年、2010年上升至第二,创新总指数也从2007年的38.86上升至2010年的50.23(图1)。

图1 2007—2010年八市创新排序和总指数情况注:武汉仅在2008年上榜第10位2 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测评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限制,现有的评估体系也各有其不足之处。

往往是全面性、系统性与间接性、数据可获性不能兼顾。

为了寻找到一种简明而相对准确的方法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测评。

2.1 制订指标体系的几条原则(1)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全面性是指应尽可能地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事物的全貌。

系统性是指指标体系内的各指标之间有逻辑联系但信息不重复。

(2)指标体系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在指标数据的取得和对变化趋势的比较中都应注重连续性和可比性的问题,以便形成一套可以长时期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3)指标体系的简洁性和敏感性。

评估指标体系在注意全面性、系统性的同时,要力求简洁。

用敏感性最大的指标作为首选指标来构成指标体系。

(4)指标体系的同向性和可取性。

要注意各指标在数值表现上与其经济意义的系统评价相互匹配,即同向性。

同时,应当充分考虑指标数据的获取可能性,尽量选择比较容易取得数据的指标。

8按照上述原则,一个设想是从每年各个城市政府发布的“年度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中筛选数据,在总结和借鉴已有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简明、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来表征各城市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2.2 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式方法参照国内外著名创新指数体系,借鉴文献②中指标体系建构方法,形成表2所示简洁评估指标体系。

表2 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估指标科技创新投入研发经费投入总量(R&D支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R&D占比)科技创新环境基础每万人宽带接入用户数本地国民生产总值(GDP)科技创新绩效每十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时,选择了包括深圳在内的8个城市作为评估对象。

这些城市的遴选参考了城市竞争力排名等被社会认可的指标,如在《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等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排名靠前的城市,以及与深圳有较好可比性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苏州、武汉等。

数据处理方法参照《全球竞争力报告2006-2007》关于竞争力指数的合成方法,将每一个硬指标变量转换为1—7之间的数值,以便计算某个城市在某项指标上的具体得分。

转换的标准公式是:然后将某一城市在6项指标上的得分求和,得到该城市的科技创新指数。

由此,得到三个支柱因素数值和综合创新指数以及排序情况(表3)。

表3 深圳与其他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城市及指标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环境基础科技创新绩效创新指数排序得分排序得分排序得分排序北京7.00+7.00=14.0011.09+5.93=7.0231.10+6.34=7.44328.461上海4.10+2.53=6.6327.00+7.00=14.0012.05+5.20=7.25427.882深圳2.92+3.63=6.5531.25+3.67=4.9247.00+7.00=14.00125.473广州1.67+1.00=2.6784.03+3.95=7.9821.00+2.90=3.90714.554南京1.23+2.94=4.1741.00+1.00=2.0085.24+2.46=7.70213.875苏州1.73+1.58=3.3151.21+3.24=4.4553.01+1.00=4.01611.776杭州1.09+1.73=2.8261.79+1.28=3.0772.67+1.81=4.48510.377武汉1.00+1.68=2.6871.49+1.37=3.8661.04+1.70=2.7489.288领先指数北京 14.00上海14.00深圳14.0028.46平均指数5.35 5.916.4425.47来源:根据下面表4数据计算。

9表4 2012年深圳与其他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基本数据深圳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苏州武汉常住人口数(万人)1054.742069.32380.431279.51816.00880.201053.001012.00 GDP(亿元)12950.0817********.3313551.217201.577803.9812011.658003.82人均GDP1232478709185000108909885258898511402979089 R&D经费投入(万元)475.001031.10635.00304.90244.85224.75312.30212.90 R&D经费占比(%)3.81 5.79 3.16 2.26 3.40 2.88 2.60 2.66 R&D经费人均支出1232478709185000108909885258898511402979089宽带接入户数(万户)304.35572.001750.00645.20269.63251.65283.57312.00每万人宽带接入户数28862764735250423304285926933083发明专利授权数量13139201401137940364437551343093252每十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124.5797.3347.8031.5454.3762.6333.1532.13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万元)12931.825766.9410089.4464584739.553454.8511888.804556数据来源:2012年各城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 对测评情况的若干思考和对策建议测评结果与国内外各类创新型城市、创新竞争力等排行榜基本吻合。

由于这套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具有指标简明(仅6项),数据易得(从城市年度统计公报即可获取官方正式数据),计量科学(不需加权,没有复杂计算,直接出结果),结论准确(合乎人们预期,与各类排行榜大体吻合)等特点。

因此,这套指标测评可以方便地对全国各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排序,客观地反映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实际状况,为政府决策及时提供参考。

在本研究案例中,还进一步对深圳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考察。

3.1 深圳科技创新能力居先,与北京上海形成一线方阵从测评结果看(图2),北京、上海和深圳这三个城市在国内城市中居于一线方阵的领先地位,后面的城市与之差距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