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分解菌..38页PPT

合集下载

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ppt课件

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ppt课件
8
制备菌悬液: 按照本专题课题1的稀释操作方法,将 选择培养后的培养基进行等比稀释,稀释最大 倍数至106。 涂布平板: 将稀释度为104~106的菌悬液各取0.1 mL,滴加在平板培养基上,用涂布器将菌液 涂布均匀,在30 ℃倒置培养,至菌落长出。 每个稀释度下需涂布3个平板,并注意设置对 照。刚果红染色的具体操作步骤参照课本[资 料三]。
6
培养基的制备参照课本旁栏中的比例配 制。在250 mL锥形瓶中装入30 mL培养基, 用8层纱布做成瓶塞,将瓶口塞紧,再在瓶塞外 包裹两层包装纸(或报纸),用线绳扎紧,在 121 ℃下高压蒸汽灭菌20 min。
选择培养的操作:称取土样20 g,在无 菌条件下加入装有30 mL培养基的摇瓶中。将 摇瓶置于摇床上,在30 ℃下振荡培养1~2 d, 至培养基变混浊。此时可以吸取0.1 mL培养液 进行梯度稀释和涂布平板,也可以按课本中所 述,重复选择培养的步骤一次,然后再进行梯 度稀释和涂布平板。
1.土样采集 土样采集的方法与本专题课题2类似。 土样的采集要选择富含纤维素的环境,这是因 为在纤维素含量丰富的环境,通常会聚集较多 的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如果找不到合适的环 境,可以将滤纸埋在土壤中,过一个月左右也 会有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生长。 2.选择培养 选择培养需要的仪器有:250 mL锥形 瓶、无菌称量瓶、药匙、1 mL和10 mL的移液 管、天平、摇床、温度计等。
17
【例题解析】
例1、(20分)某化工厂的污水池 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 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 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 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 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 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 要步骤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问题:(北京卷)
(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 选 目的,菌这种培养基属于选择 培养基。

人教版 选修1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课件 (38张)

人教版 选修1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课件  (38张)
解析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至少包括三种组分——C1酶、CX酶和葡萄 糖苷酶,其中C1酶和CX酶将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将纤维二糖分解为 葡萄糖。
(1)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也能在不含纤维素但富含其他有机物的环境中生存。纤维素分 解菌分解纤维素只是为了利用纤维素作为碳源,其他有机物若可提供碳源,也可以 生存。 (2)纤维素酶一般不在微生物细胞内起作用。多数细胞不能直接吸收纤维素,一般来 说,纤维素酶都是分泌到细胞外分解纤维素的。
操作简单,不存在菌落混杂
缺点
操作繁琐,刚果红会使菌落之 有些微生物会降解刚果红,形成
间发生混杂
透明圈,与纤维素分解菌相混
学以致用 ·链接典例拓展
3.分析下表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
组分
含量
纤维素粉
5g
NaNO3 Na2HPO4·7H2O
KH2PO4 MgSO4·7H2O
方法一需要用NaCl溶液洗去培养基表面浮色后,再进行观察,方法二不需要。
(2)原理 纤维素+刚果红→红色复合物
↓纤维素酶 纤维二糖和葡萄糖,不能和刚果红形成红色复合物
↓ 以 纤维素分解菌 为中心的透明圈
深化探究 ·解决问题疑难
1.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纤维素酶能分解纤维素? 提示 设计对照实验。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滤纸条和缓冲液,在一支试管 中加入纤维素酶,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等量蒸馏水,振荡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 加入纤维素酶的试管中滤纸条被水解,而加入蒸馏水的试管中滤纸条没有变化。 2.两种刚果红染色法中哪种染色法更容易区分纤维素分解菌和其他杂菌? 提示 方法一更容易区分纤维素分解菌和其他杂菌。即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 红进行颜色反应,所显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方法二中有些 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能力,它们在生长过程中会降解刚果红,也会使培养基上形 成透明圈,与纤维素分解菌不易区分。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pptx-2024鲜版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pptx-2024鲜版

2024/3/27
7
真菌类纤维素分解微生物
2024/3/27
木霉属(Trichoderma)
01
能够分泌多种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分解能力强。
青霉属(Penicillium)
02
部分种类具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产生葡萄糖等单糖。
曲霉属(Aspergillus)
03
一些种类能够分解纤维素,产生有机酸等代谢产物。
控制措施
使用无菌技术,包括无菌操作台、无菌培养基和接种工具;对接种环境进行定期消毒,保持环境清洁 。
2024/3/27
15
分离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2024/3/27
培养基选择不当
可能导致目标微生物无法生长或生长缓慢 。
接种量不足
可能导致目标微生物在培养基上无法形成 可见的菌落。
培养条件不适宜
如温度、湿度、pH值等,可能导致目标 微生物无法生长或生长不良。
选择性培养基的组成
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 养基,通过添加特定氮源 、无机盐、生长因子等物 质,促进目标微生物的生
长。
2024/3/27
培养条件
在适宜的温度、pH值、氧 气等条件下进行培养,使
目标微生物得以繁殖。
分离原理
利用目标微生物对纤维素 的分解能力,使其在选择 性培养基上形成明显的菌 落,从而与其他微生物区
2024/3/27
25
操作步骤详解及注意事项提醒
3.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划线分离法等方法,将目标微生物从混合菌群中分离出来。
2024/3/27
通过多次划线或稀释涂布,获得纯化的单一菌落。
26
操作步骤详解及注意事项提醒
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