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中化学专题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专题检测卷苏教版选修6
高中化学专题4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4.1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课件苏教选修6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S2O32- + 2H + S↓+SO2↑+H2O 你的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
应速率增大;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2.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先在一张白纸上用黑色记号笔(选笔迹较粗一些的笔)在合适 的位置画上粗细、深浅一致的“十”字,衬在锥形瓶(锥形瓶作反应 器)底部。 (2)取一个相同大小锥形瓶,编号为3,向其中加入10 mL 0.1 mol·L1 Na2S2O3溶液。另取一支试管,加入10 mL 0.1 mol·L-1 H2SO4溶液, 同时将试管和3号锥形瓶一起放入盛有适量热水的烧杯中,片刻后 将锥形瓶和试管取出,将试管中硫酸倒入硫代硫酸钠溶液中,记录 反应所需的时间(注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不宜太高,若温度太高,反 应过快,不便于观察和比较):
(计时起点和终点与上相同) 观察到的现象:溶液出现淡黄色浑浊,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 体;3号锥形瓶产生的浑浊将“十”字完全遮盖用时间比1号锥形瓶少。 你的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 大;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温度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 提示重要结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 速率;降低温度,可以减小化学反应速率。 理论解释: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 使一部分原来能量较低的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百分数增 加→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因此,升 高温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2)因为该反应中无Cl-出现,所以MnSO4为最佳答案。 答案(1)MnSO4(或Mn2+)的催化作用 (2)B
高中化学专题过关检测(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苏教版选修6

专题过关检测(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1.用3 g块状大理石与30 mL 3 mol·L-1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若要增大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再加入30 mL 3 mol·L-1盐酸②改用30 mL 6 mol·L-1盐酸③改用3 g粉末状大理石④适当升高温度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解析:选B 对于反应CaCO3(s)+2HCl(aq)===CaCl2(aq)+CO2(g)+H2O(l),增大反应速率的方法有增大HCl溶液的浓度,升高温度或将块状大理石改为粉末状大理石。
2.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4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4个实验,其中结论不正确的是( )A.将大小、形状相同的镁条和铝条与相同浓度、相同温度下的盐酸反应时,两者快慢相同B.盛有相同浓度双氧水的两支试管,一支加入MnO2放在冷水中,一支直接放在冷水中,前者反应快C.将浓硝酸分别放在冷暗处和强光下,发现强光下的浓硝酸分解得快D.升高温度,H2O2的分解速率加快,原因是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解析:选A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镁、铝的活泼性不同,故两者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快慢不同。
3.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氢气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下图,则曲线a、b、c、d所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是( )A.4 3 2 1 B.1 2 3 4C.3 4 2 1 D.1 2 4 3解析:选A 本题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和接触面积,三者兼顾才可得出正确答案。
第4组浓度最大,温度最高且为粉末状,反应最快,对应曲线a。
4.为了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解析:选D 要在相同条件下,只改变温度,才能比较出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测控设计】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6课件专题4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整合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 1 中,反应 10 至 20 min 时间内 A 的平均速率为 mol· (L· min)-1。 (2)在实验 2 中,A 的初始浓度 c2= mol· L-1,反应经 20 min 就达 到平衡,可推测实验 2 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
专题一
专题二
(3)设实验 3 的反应速率为 v3,实验 1 的反应速率为 v1,则 v3 v1(填“>”“=”或“<”),且 c3 1.0 mol· L-1(填“>”“=”或“<”)。 (4)比较实验 4 和实验 1,可推测该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 热”),理由是 。 (2)对比实验 1 与实验 2 可知,反应温度相同,达平衡时的 A 的浓度相同, 说明是同一平衡状态,即 c2=1.0 mol· L-1,又因实际反应的速率快,达平衡所需 时间短,说明反应中使用了催化剂。 (3)对比实验 3 与实验 1 可知,从 10 min 至 20 min,实验 1 的 A 的浓度变 化值为 0.13 mol· L-1,而实验 3 的 A 的浓度变化值为 0.17 mol· L-1,这说明了 v3>v1。又知从 0 min 到 10 min,A 的浓度的变化值应大于 0.17 mol· L-1,即 c3>(0.92+0.17) mol· L-1=1.09 mol· L-1。 (4)对比实验 4 与实验 1 可知,两实验的起始浓度相同,反应温度不同,达 到平衡时实验 4 的 A 的浓度小,说明了实验 4 中 A 反应转化的程度大,即温 度越低,A 的转化率越大,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专题一
专题二
【例题 1】某化学反应 2A(g) B(g)+D(g)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 B、D 起始浓度为 0。反应物 A 的浓度(mol· L-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 况如下表:
高中化 专题四 化反应条件的控制 课题3 反应条件对化平衡的影响课时限时训练 苏教6

课题三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时间:45分钟)1.以下是几位同学在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以后发表的一些看法,其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B.化学平衡理论可指导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提高原料的转化率D.正确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可提高化工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解析A项即改变外因怎样提高反应速率;B项即改变外因促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D项是改变外因怎样提高反应速率,改变外因促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综合考虑,C项错误.答案C2.从植物花中提取一种有机物,可用简化式HIn表示,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下列电离平衡:HIn(溶液红色)H+(溶液)+In-(溶液黄色),故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在该水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能使该指示剂显黄色的是()A.盐酸B.碳酸钠溶液C.氯化钠溶液D.过氧化钠解析使指示剂显黄色说明平衡向右移动,即必须使c(In-)增大。
应加入能与H+反应的物质,B符合题意.而D中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机色质褪色.答案B3.在乙酸乙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试剂,乙酸乙酯水解程度最大的是()A.2 mol·L-1 H2SO4溶液B.2 mol·L-1 NaOH溶液C.蒸馏水D.4 mol ·L-1CH3COOH溶液解析乙酸乙酯水解时存在如下平衡:CH3COOC2H5+H2O CH3COOH+CH3CH2OH。
使用氢氧化钠作催化剂的时候,NaOH和CH3COOH反应使乙酸乙酯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所以选用NaOH时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最大。
故选B。
答案B4.反应X(g)+Y(g)2Z(g)Δ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解析因为此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没有变化,故减小容器体积,平衡不发生移动,所以A项错误;加入催化剂可同等倍数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故平衡不会发生移动,所以B项错误;增大c(X),平衡将正向移动,但X的转化率减小,所以C项错误;此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Y的转化率增大,所以D项正确。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6专题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课后练习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6全册课后练习专题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课题一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时间:45分钟)1.通过控制或改变反应条件可以加快或减缓甚至阻止反应的进行,使化学反应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下列各图所示的措施中,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2.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金属颗粒大小相当)的下列金属与足量1 mol·L-1的盐酸反应时,速率最快的是( )A.镁 B.铝 C.钠 D.铁3.将质量相同的锌粉分别投入下列4个烧杯的溶液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4.对于反应:M+N―→P,如果温度每升高10 ℃,化学反应速率提高到原来的3倍,在10 ℃时完成反应的10%需要81 min,将温度提高到30 ℃时,完成反应的10%需要的时间为( )A.9 min B.27 min C.13.5 min D.3 min5.对于溶液中的反应:MnO-4+5Fe2++8H+===5Fe3++Mn2++4H2O下列措施能使化学反应速率提高的是( )A.加水B.增加同浓度FeSO4的用量C.向溶液中滴加稀硫酸D.加入少量KMnO4晶体6.将a 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的盐酸反应,反应中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 g(a>b)粉末碳酸钙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 )7.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氢气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下图,则曲线a、b、c、d所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是( )A.4-3-2-1 B.1-2-3-4C.3-4-2-1 D.1-2-4-38.“碘钟”实验中,3I-+S2O2-8===I-3+2SO2-4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
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 ℃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 专题四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4.3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习题 苏教版选修6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对滴有酚酞试液的下列溶液,操作后颜色变深的是( )A.明矾溶液加热B.CH3COONa溶液加热C.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D.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2.某温度下,有反应H2(g)+I2(g)2HI(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不变,升温,正反应速率减小B.温度、压强均不变,充入HI气体,开始时正反应速率增大C.温度不变,压缩气体的体积,平衡不移动,颜色加深D.体积、温度不变,充入氮气后,正反应速率将增大3.从植物花中提取一种有机物,可用简化式HIn表示,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下列电离平衡:HIn(溶液红色) H+(溶液)+In-(溶液黄色),故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在该水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能使该指示剂显黄色的是( )A.盐酸 B.碳酸钠溶液C.氯化钠溶液D.过氧化钠4.反应A(g)+3B(g) 2C(g) ΔH<0,达到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5.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溶剂、增塑剂、香料、黏合剂及印刷、纺织等工业。
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常采用如下反应:CH3COOH+C2H5OH 浓硫酸△CH3COOC2H5+H2O。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a中需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和乙醇各2 mL,正确的加入顺序及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防止a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控设计】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6专题测评:专题4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40分)1.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A.盐酸的浓度B.铝条的表面积C.溶液的温度D.加少量Na2SO4解析: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的温度以及反应物的表面积都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答案:D2.在下列平衡2Cr O42-(黄色)+2H+Cr2O72-(橙红色)+H2O中,溶液介于黄和橙红色之间,今欲增加溶液的橙红色,则要在溶液中加入()A.H+B.OH-C.K+D.H2O解析:要增加溶液的橙红色,也就是使平衡向右移动,增大Cr2O72-的浓度,则要在溶液中加入H+。
答案:A3.对滴有酚酞试液的下列溶液,操作后颜色变深的是()A.明矾溶液加热B.CH3COONa溶液加热C.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D.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解析:明矾溶液加热,铝离子水解程度增大,酸性增加,酚酞试液不变色,A不符合题意;CH3COONa溶液水解显碱性,可使酚酞试液显红色,加热使水解程度增大,酚酞试液颜色加深,B符合题意;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NH3·H2O N H4++OH-,加入NH4Cl,使平衡左移,溶液颜色变浅,C不符合题意;NaCl不水解,对颜色无影响,因此D不符合题意。
答案:B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光是影响某些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之一C.打算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浓度D.不管什么反应,增大浓度,或加热,或加压,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解析:催化剂有正负之分,正催化剂能够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负催化剂能够减慢化学反应速率,故A错;光能影响某些反应,例如氯水、浓硝酸及硝酸银的分解,故B正确;打算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参与反应物质的性质,所以C错;加压只可能加快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的速率,所以D错。
答案:B5.在反应2SO2+O22SO3建立的平衡体系里,加入催化剂,效果是()A.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C.可以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D.使SO2转化率提高解析:催化剂只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转变达到平衡时所用的时间,并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
高中化学专题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单元综合测试苏教版选修6

专题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小题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由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D.只有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才会发生化学反应速率变化而化学平衡不移动的情况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催化剂能使不起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都改变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3.下列各种物质中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是①盐酸②NaOH溶液③CuO④过氧化氢酶⑤FeCl3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 D.全部4.二氧化氮存在下列平衡:2NO 2(g)N2O4(g) ΔH<0,在测定NO2的相对分子质量时,下列条件中较为适宜的是A.温度130 ℃、压强3.03×105 PaB.温度25 ℃、压强1.01×105 PaC.温度130 ℃、压强5.05×104 PaD.温度0 ℃、压强5.05×104 Pa5.为了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6.已知反应A2(g)+2B2(g)2AB2(g)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B.温度和压强的改变均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大C.增大压强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D.向体系中通入“惰性”气体,正、逆反应速率均不变7.向四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开始反应时,按正反应速率由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甲.在500 ℃时,SO2和O2各10 mol反应乙.在500 ℃时,用V2O5作催化剂,10 mol SO2和5 mol O2起反应丙.在450 ℃时,8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丁.在500 ℃时,8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C.乙、甲、丁、丙 D.丁、丙、乙、甲8.已知反应A 2(g)+2B2(g)2AB2(g)的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正向发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度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9.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N 2(g)+CO2(g) ΔH=-373.2 kJ· mol-1,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10.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2Y2Z,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A.33% B.40% C.50% D.65% 11.已知:4NH3(g)+5O2(g)===4NO(g)+6H2(g) ΔH=-1025 kJ·mol-1,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 专题四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专题整合提升 苏教版选修6

[知识网络]
对速化率学的反影应响N催蔗a2化糖S2的剂O3燃对与烧H酸2与O反2催应分化速解剂率速率浓温的度度影大高响,,及速速优率率化快快
化学反应 条件的控制
对化学平衡乙Co酸Cl乙2溶酯液―水颜―解色→变酸中化性性与平衡
2H2O2催==化==剂= 2H2O+O2↑
H2O2极强弱氧酸化:性H:2酸O2性条H件O下- 2 +将HFe+2+、I-等氧化
H2O2+2H++2Fe2+===2Fe3++2H2O
弱还原性:2KMnO4+5H2O2+3H2SO4===
2MnSO4+K2SO4+5O2↑+8H2O
专题二 控制变量法实验探究题的解法 “控制变量法”在近年新课程高考中,脱颖而出,成为新高考 试题的宠儿。控制变量法作为化学实验探究的有效方法,在探 究实验中运用较多。在化学实验探究中,不同的因素条件对实 验产生不同的影响。根据因素性质的不同,变量可分为实验变 量、无关变量和反应变量。实验变量又称自变量,是实验操纵 的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也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 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化学探究实验中控制变量法思路如下:
解“控制变量法”实验探究题的一般步骤:(1)认真研究实验课 题,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实验目的是实验设计的方 向,而实验原理则是实验设计的基础。通过分析实验目的能够 得到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而实验变量的操纵方法和反应变量 的控制方法往往隐藏在实验原理中。(2)确定实验变量、反应变 量和无关变量,实验变量的操作方法、反应变量的检测方法和 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3)设置合理的实验步骤,控制其余无关 变量,确保单一变量的检测,即:“定多议一”。
移动的影响
碱性——水解程度最大
(整理)高中化学专题综合检测四苏教版选修6

化学:专题综合检测(四)(苏教版选修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1年杭州高二检测)下列实验或生活中为了控制反应速率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可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以加快反应速率B.用饱和食盐水代替蒸馏水制取乙炔C.为降低HNO3与Cu反应制备NO2的速率可以采用稀硝酸代替浓硝酸D.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在食品包装袋中加入硅胶、硫酸亚铁解析:选C。
稀硝酸和铜反应生成的是NO而不是NO2。
2.二氧化氮存在下列平衡:2NO2(g) N2O4(g) ΔH<0,在测定NO2的相对分子质量时,下列条件中较为适宜的是( )A.温度130 ℃、压强3.03×105 PaB.温度25 ℃、压强1.01×105 PaC.温度130 ℃、压强5.05×104 PaD.温度0 ℃、压强5.05×104 Pa解析:选C。
在测定NO2分子相对分子质量时,就要尽可能使平衡不向右移动。
因此要减小压强,升高温度。
3.下列哪些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A.压强B.温度C.催化剂D.反应物的性质答案:D4.(2011年丽水高二检测)已知反应A2(g)+2B2(g) 2AB2(g)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B.温度和压强的改变均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大C.增大压强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D.向体系中通入“惰性”气体,正、逆反应速率均不变解析:选C。
升温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A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但对逆反应的影响更大,降低温度情况正好相反;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正反应速率增大更快,减小压强,情况正好相反,故B 错;由于该体系容器容积是否可变未知,D错。
5.在一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如下反应:A(g)+2B(g) 2C(g)。
高中化学 专题四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专题检测卷 苏教

专题检测卷(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闵恩泽教授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表彰他在催化剂研究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B.使用催化剂可以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C.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解析催化剂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的限度。
答案 C2.下列实验或生活中为了控制反应速率的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可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以加快反应速率B.用饱和食盐水代替蒸馏水制取乙炔C.探究温度对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若先将两种溶液混合并计时,再用水浴加热至设定温度,则测得的反应速率偏高D.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在食品包装袋中加入硅胶、硫酸亚铁解析C项,该实验要求开始时温度相同,然后改变温度;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应先分别水浴加热硫代硫酸钠溶液、硫酸溶液到一定温度后再混合,若是先将两种溶液混合后再用水浴加热,随着热量的散失,测得的反应速率偏低,错误。
答案 C3.工业合成氨反应中,使用催化剂和施以高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能提高反应速率,都对化学平衡状态无影响B.都对化学平衡状态有影响,都不影响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C.都能缩短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只有加压对化学平衡状态有影响D.催化剂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而压强无此作用解析对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催化剂只能提高反应速率,使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缩短,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高压能提高反应速率,使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缩短,也能使化学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答案 C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化学平衡B.升高温度能使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使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减小C.在合成氨工业中将生成的NH3及时分离出去,符合勒夏特列原理D.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解析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与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无关,只不过吸热反应方向增大的多,放热反应方向增大的少。
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专题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1单元综合测试苏教版选修6

专题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1(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1.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 )A.盐酸的浓度B.铝条的表面积C.溶液的温度D.加少量Na2SO4解析: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的温度以及反应物的表面积都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答案:D2.在下列平衡2Cr-(黄色)+2H+Cr2-(橙红色)+H2O中,溶液介于黄和橙红色之间,今欲增加溶液的橙红色,则要在溶液中加入( )A.H+B.OH-C.K+D.H2O解析:要增加溶液的橙红色,也就是使平衡向右移动,增大Cr2-的浓度,则要在溶液中加入H+。
答案:A3.工业合成氨反应中,使用催化剂和施以高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能提高反应速率,都对化学平衡状态无影响B.都对化学平衡状态有影响,都不影响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C.都能缩短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只有加压对化学平衡状态有影响D.催化剂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而压强无此作用解析:对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催化剂只能提高反应速率,使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缩短,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高压能提高反应速率,使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缩短,也能使化学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答案:C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化学平衡B.升高温度能使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使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减小C.在合成氨工业中将生成的NH3及时分离出去,符合勒夏特列原理D.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解析: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与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无关,只不过吸热反应方向增大的多,放热反应方向增大的少。
答案:B5.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
2019年精选苏教版高中选修6 实验化学化学专题四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课题2 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

2019年精选苏教版高中选修6 实验化学化学专题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课题2 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练习题六第1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能使不起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B、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能提高转化率【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离子反应的活化能几乎为零B、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C、活化能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会产生影响D、活化能指活化分子多出其它反应物分子的那部分能量【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对于可逆反应mA(g)+nB(g)?pC(g)+qD(g),若其它条件都不变,探究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可得到如下两种v﹣t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1>b2 ,t1>t2B、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一定相等C、A的平衡转化率(Ⅱ)大于(Ⅰ)中A的转化率D、若m+n<p+q,则压强变化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比逆反应速率影响程度大【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1 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C、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D、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B、反应物分子(或离子)间的每次碰撞是反应的先决条件C、应物的分子的每次碰撞都能发生化学反应D、活化分子具有比普通分子更高的能量【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漂浮物,颗粒很小,不易沉降,它与空气中的SO2和O2接触时,SO2会部分转化为SO3 ,使空气的酸度增加,飘尘所起的作用可能是( )A、氧化剂B、还原剂C、催化剂D、载体【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检测卷(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闵恩泽教授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表彰他在催化剂研究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B.使用催化剂可以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C.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解析催化剂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的限度。
答案 C2.下列实验或生活中为了控制反应速率的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可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以加快反应速率B.用饱和食盐水代替蒸馏水制取乙炔C.探究温度对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若先将两种溶液混合并计时,再用水浴加热至设定温度,则测得的反应速率偏高D.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在食品包装袋中加入硅胶、硫酸亚铁解析C项,该实验要求开始时温度相同,然后改变温度;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应先分别水浴加热硫代硫酸钠溶液、硫酸溶液到一定温度后再混合,若是先将两种溶液混合后再用水浴加热,随着热量的散失,测得的反应速率偏低,错误。
答案 C3.工业合成氨反应中,使用催化剂和施以高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能提高反应速率,都对化学平衡状态无影响B.都对化学平衡状态有影响,都不影响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C.都能缩短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只有加压对化学平衡状态有影响D.催化剂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而压强无此作用解析对合成氨反应N 2(g)+3H23(g),催化剂只能提高反应速率,使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缩短,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高压能提高反应速率,使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用的时间缩短,也能使化学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答案 C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化学平衡B.升高温度能使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使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减小C.在合成氨工业中将生成的NH3及时分离出去,符合勒夏特列原理D.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解析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与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无关,只不过吸热反应方向增大的多,放热反应方向增大的少。
答案 B5.在气体反应中,改变下列条件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的方法是( )A.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B.升高温度C.增大压强 D.移出生成物解析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升高,使更多的分子转变为活化分子,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含量。
答案 B6.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a有催化剂参与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热效应等于ΔHC.改变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D.有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E2解析过程a的活化能比过程b的高,故反应过程b有催化剂参与,A项错误;该反应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比反应物的低,且由图标信息可知二者能量的量值之差为ΔH,此反应为放热反应,B项错误;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不同,故改变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C项正确;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该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D项错误。
答案 C7.把镁条直接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H2的速率如图所示,在下列因素中,不能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A.盐酸的浓度 B.镁条的表面积C.溶液的温度 D.Cl-的浓度解析Mg+2H+===H2↑+Mg2+,实质是镁与H+间的反应,与Cl-无关。
在镁条的表面有一层氧化膜,当将镁条投入盐酸中时,随着氧化膜的不断溶解,镁与盐酸接触的面积不断增大,产生H2的速率会加快;溶液的温度对该反应也有影响,反应放出热量,使温度升高,则反应速率会逐渐加快。
答案 D8.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2NO+O2,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B.v正(NO2)∶v正(NO)∶v正(O2)=2∶2∶1C.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解析B中在可逆反应达到平衡过程中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始终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答案 B9.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在常温、黑暗处可保存一年。
亚氯酸不稳定可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ClO2===4ClO2↑+H++Cl-+2H2O。
向NaClO2溶液中滴加H2SO4,开始时反应缓慢,一会儿后反应突然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在酸性条件下亚氯酸的氧化性增强B.溶液中的H+起催化作用C.ClO2逸出,降低了ClO2的浓度D.溶液中的Cl-起催化作用解析由于反应突然加快,可能是催化作用造成的,若H+是催化剂,滴入稀硫酸后就会加快,所以可确定是Cl-起催化作用。
答案 D10.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得在不同时间(t)内产生气体体积(V)的数据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实验条件,下列说法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A.第4组实验的反应速率最慢B.第1组实验中盐酸的浓度大于2.5 mol·L-1C.第2组实验中盐酸的浓度等于2.5 mol·L-1D.第3组实验的反应温度低于30 ℃解析由图像可知,1、2、3、4组实验产生的氢气一样多,只是反应速率有快慢之分。
第4组实验,反应所用时间最长,故反应速率最慢,A正确;第1组实验,反应所用时间最短,故反应速率最快,根据控制变量法原则知盐酸浓度应大于2.5 mol·L-1,B正确;第2组实验,铁是粉末状,与3、4组块状铁相区别,根据控制变量法原则知盐酸的浓度应等于2.5 mol·L-1,C正确;由3、4组实验并结合图像知第3组实验中反应温度应高于30 ℃,D错误。
答案 D11.比较MnO2和CuO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能力大小的实验中,若催化剂的质量均控制在0.1 g,6%的H2O2溶液均取2 mL,可选择的实验装置是( )解析A、B两装置中使用的长颈漏斗没有形成液封,无法收集到气体;根据双氧水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粗略计算可知,2 mL 6%的H2O2溶液完全分解产生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39.5 mL,故答案选D。
答案 D12.为了研究一定浓度Fe2+的溶液在不同条件下被氧气氧化的氧化率,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越小氧化率越大B.温度越高氧化率越小C.Fe2+的氧化率仅与溶液的pH和温度有关D.实验说明降低pH、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Fe2+的氧化率解析由②③可知,温度相同时pH越小,氧化率越大,由①②可知,pH相同时,温度越高,氧化率越大,C项,Fe2+的氧化率除受pH、温度影响外,还受其它因素影响,如浓度等。
答案 D13.NaHSO3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均可被过量KIO3氧化,当NaHSO3完全消耗即有I2析出,依据I2析出所需时间可以求得NaHSO3的反应速率。
将浓度均为0.020 mol·L-1的NaHSO3溶液(含少量淀粉)10.0 mL、KIO3(过量)酸性溶液40.0 mL混合,记录10~55 ℃间溶液变蓝时间,55 ℃时未观察到溶液变蓝,实验结果如下图。
据图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40 ℃之前与40 ℃之后溶液变蓝的时间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B.图中b、c两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相等C.图中a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为5.0×10-5mol·L-1·s-1D.温度高于40 ℃时,淀粉不宜用作该实验的指示剂解析由题给图像可知,温度低于40 ℃时,温度升高,溶液变蓝的时间短,但温度高于40 ℃时情况相反,A项正确;因为b、c两点的温度不同,反应速率不可能相等,B项错误;图中a点,所用的时间为80 s,则NaHSO3的反应速率为:(0.020 mol·L-1×10.0 mL×10-3L/mL)÷(50 mL×10-3L/mL)÷(80 s)=5.0×10-5mol·L-1·s-1,C项正确;由题给条件,55 ℃时未观察到溶液变蓝,所以温度高于40 ℃,淀粉不宜作该实验的指示剂,D项正确。
答案 B二、非选择题(共61分)14.(5分)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相关问题:(1)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定性比较得出结论。
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Fe2(SO4)3更为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40 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
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溶液中气泡产生的速率排除氯离子的干扰(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2)收集40 mL气体所需的时间15.(8分)士兵在野外加热食物时通常采用“无焰食物加热器”,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镁粉、铁粉、氯化钠,使用时加入水与其中的镁反应放出热量。
下面是在相同的室温下对该产品的两个探究实验:【实验1】向加有等量水的隔热容器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物质,结果参见下图1。
①1.0 mol镁条、0.10 mol铁粉、0.10 mol氯化钠粉末;②将1.0 mol镁条剪成100份、0.10 mol铁粉、0.10 mol氯化钠粉末;③1.0 mol镁粉、0.10 mol铁粉、0.10 mol氯化钠粉末;【实验2】向加有100 mL水的隔热容器中分别加入0.10 mol镁粉、0.50 mol铁粉及不同量的氯化钠粉末,不断搅拌,第15 min时记录温度升高的幅度参见上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证实影响镁与水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A.反应温度 B.NaCl的用量C.铁的用量 D.镁的表面积(2)实验2中当NaCl的用量大于0.125 mol时,实验就无须再做的原因是________。
A.加入更多的NaCl不再增加反应速率B.加入NaCl反而会降低反应速率C .已达到沸点不再有温度变化D .需要加入更多的铁粉来提高温度(3)如果在实验2中加入了0.060 mol NaCl ,则第15 min 时混合物的温度最接近于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