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儒释道思想解人生万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儒释道思想解人生万象

儒释道思想的合和传承成就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昌盛不衰。通过理解运用儒家的中庸之道思想,结合道家的太极双鱼图和释家的佛教符合”卍”,我们能够解开宇宙人生的秘密。

太极双鱼图是有阴与阳,明与暗,空与色等相对的两极合和而成,并不断循环往复。根据佛教”卍”的形状结合现实世界的存在,我们可以推测这个世界有五个相组成,四个不断变化旋转的相和一个居于中心的相,这四个可变相分别是:时间,空间,物性,能量。一个固定相是:心核。这和道家的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有些相似。

对于这五个相分别给出的定义如下:

时间:心核自身运转的周期,及心核围绕或被围绕其他心核运转的周期。

空间:心核自身的形态,及心核与心核之间处于相对平衡位置的状态。

物性:心核自身的特性,及心核与心核相互作用产生的其他特性。

能量:心核得到,失去或保持自身状态的能力,及心核与心核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状态的能力。心核:是时间,空间,物性,能量的合和体,心核是宇宙存在的基本单元,即是有形的亦是无形的。(如:地球,太阳,人,树,山,海,光,电,磁场,思想,意念等等。)

通过以上简单的定义,我把这五个相每个相分为两个极

时间:加快,减慢

空间:扩大,缩小

物性:吸引,发散

能量:聚合,释放

心核:聚合,发散

四个可变相都以固定相为基础,每个可变相都与另外三个变相相关联,其中任意一个可变相的发展会影响另外三个可变相发展,任何三个可变相可以确定第四个可变相。

通过排列组合,形成两个基本心核:聚合,发散。即两个相反的佛教符号

心核聚:“卍”

物性吸引------时间加快------空间缩小------能量聚合

当物性,时间,空间,能量同时达到平衡时,心核就停止继续聚合

心核散:“卐”

物性发散------时间减慢------空间扩大------能量释放

当物性,时间,空间,能量同时达到平衡时,心核就停止继续发散

对于“聚”的心核来说,当物性吸引时,时间就会变快,空间就会缩小,能量就聚合。同样的道理,当空间,时间,能量其中的任意一相发生相应改变时,其他三个相也随之改变。

对于“散”的心核来说,当物性发散时,时间就会变慢,空间就会变大,能量就释放而减弱。同样的道理,当空间,时间,能量其中的任意一相发生相应改变时,其他三个相也随之改变。

根据佛教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思想,我们可以理解,每个心核都可以同时代表心核聚和心核散。这样的话,一共有32个心核。

心核(1):物性吸引------时间加快------空间缩小------能量聚合

心核(2):物性发散------时间减慢------空间扩大------能量释放

心核(3):物性吸引------时间加快------空间缩小------能量释放

心核(4):物性发散------时间减慢------空间扩大------能量聚合

心核(5):物性吸引------时间加快------空间扩大------能量释放

心核(6):物性发散------时间减慢------空间缩小------能量聚合

心核(7):物性吸引------时间加快------空间扩大------能量聚合

心核(8):物性发散------时间减慢------空间缩小------能量释放

心核(9):物性吸引------时间减慢------空间扩大------能量释放

心核(10):物性发散------时间加快------空间缩小------能量聚合

心核(11):物性吸引------时间减慢------空间扩大------能量聚合

心核(12):物性发散------时间加快------空间缩小------能量释放

心核(13):物性吸引------时间减慢------空间缩小------能量聚合

心核(14):物性发散------时间加快------空间扩大------能量释放

心核(15):物性吸引------时间减慢------空间缩小------能量释放

心核(16):物性发散------时间加快------空间扩大------能量聚合

宇宙运转的根本动力是平衡,不管是心核聚还是心核散,心核内部物性,时间,空间,能量之间的平衡,心核与心核外部空间需要达到物性,时间,空间,能量的平衡。先满足心核内部平衡,再达到心核与其外部平衡,如果存在不平衡,心核将朝着自身及与外部空间,物性,时间,能量的平衡状态中运行。例如:聚合心核,如果聚合的时间,空间,物性,能量大于心核外部的时间,空间,物性,能量,那么不断聚合心核已经逐步转变成心核发散得状态,当其聚合的心核达到内在平衡时,就产生心核突变,成为向其外部空间发散得心核。如此不断的反复,产生了宇宙天体的不断运转。

当聚合心核和发散心核相互作用时。心核聚与心核散通过四个相中的任何一个相合和,就能产生物性,时间,空间,能量的转移。如物性发散的心核与物性吸引的心核发生合和,“散”的心核将逐步消失,“聚”的心核将逐步增强,当达到平衡时,聚合心核与发散心核达到平衡停止合和,如果由于惯性的力量“聚”的心核物性能量逐渐强大,散得心核物性能量逐步真空,当聚的心核其时间,空间,物性,能量受到外部的发散心核的影响而不能平衡时,聚合心核变成了发散心核,发散心核变成了聚合心核,如此往复。

这里我们把心核定义为人(也就是人的个性)。要找到这32个心核的规律(佛教中所说的32相,佛教中描述的32个相是不科学的,宇宙中没有相固定的存在,一切都在变化的),我们必须要找到心核聚,心核散的分界点在哪里?只要我们找到了中间分界点,心核“聚”“散”也就明确区分了。也解答了佛教中所说的上下有别,中间未定的玄机。

根据自身能量与世间能量平衡原理,通过以上时间,空间,物性,能量的排列组合,我们可以得出80种不同的保存平衡方式。(这也可以理解为佛所说的人有80种好)

80好=16(四个相不平衡)+32(三个相不平衡)+24(二个相不平衡)+8(一个相不平衡)

心核散是佛所说的修善,也是学佛,得道的必然条件,但根据太极双鱼图物极必反的原理,超过了自身的能力的无止境的发善,导致自身心核的不稳定,思想偏执,生活及生存能力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