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课程功能与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体育课程的功能与价值

摘要:体育课程的功能与价值体育课程的功能是根据社会发展及儿童发展的自身需要,对体育功能合理选择和组合的结果。体育课程功能的发挥取决于体育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它同时又取决于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本文以体育观及人本主义课程理念以学生为本位,强调学生体育实践的主体参与性,通过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模式,提出针对性地把课程的理念合理地向课程实践转移。

关键词:体育课程;导性;教学改革;价值观剖析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5-0074-01

体育课程增强体质的功能是由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和特点所决

定的。体育课程价值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它直接地影响着体育课程的目标定位,同时还影响着体育课程的内容、实施和评价。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有效地完成了对体育课程功能的选择和整合,使体育课程的目标更为清晰、更有针对性,从而成为指导课程实施的主要依据。由此可见,体育课程的功能和体育课程的价值之间联系密切,但是又具有明显的区别,了解了这种联系和区别,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把课程的理念合理地向课程实践转移,发挥着鲜明的导向作用。

一、体育课程主体性的认识

主体性是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性,指的是作

为认识主体在处理外部世界关系的功能表现,是主体在作用于客体的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动性。它一方面是对客观世界的自觉能动地掌握,另一方面是对客观世界的自觉能动地创造,因此它集中体现为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性,即人主宰自己的思想、行为,不为外物所役使和不为外人所影响的特性,表现为对自身活动过程的独立选择、独立决断、独立决策、独立调控等品质,是人成为主体的前提和基础,是主体独立自主行使、支配自己权力的能力。是人之为人的自我确定性的集中表现。主动性,即人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变革客体、建构自身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特性,表现为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世界、改革世界的理性活动。如意志行为果断、工作热情高涨、人生态度乐观等品质,是人之为人的自我发展性的集中体现。创造性,即人打破定势,标新立异、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扬弃旧质、创造新质的特性,表现为思维的直觉性、求异性、发散性和幻想性等品质,是对现实的超越,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是人之为人的自我超越性的集中体现。其中自主性和主动性是有极大相关性的两种品质,创造性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层次。有了以上的认识,就为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和发展学生主体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找到了必要的理论支撑。所以,我们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应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要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主动做到乐学、会学、善学,从而保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最佳的发挥和发展

二、体育课程价值观剖析

无论是手段论体育观还是目的论体育观,在确定体育课程的目标、选择内容、组织实施及进行评价课程的结果上都发挥着鲜明的导向作用。

1.价值取向的重点

学科中心论和手段论体育观在处理运动手段和学生身心发展关系时均把价值取向的重点集中于学科本身或作为手段的运动项目上。但对于这些技术或运动项目是否有必要进行选择和改造?这些运动技术或运动项目是否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这些运动技术或运动项目怎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等未能做出明确回答。目的论体育观及人本主义课程理念以学生为本位,把价值取向的重点定位于运动本身或运动中的人,强调学生体育实践的主体参与性,同时又必然地考虑到满足个体需求的各种教学模式的开发,这利于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

2.行为主体的地位

教育行为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的主体性就是说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被动执行者,而是具有实施课程标准的能力,同时又是一个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的开发者;学生的主体性表明,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体育课程是为了满足其需求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个体的发展领域

手段论价值观重视的是生物学和生理学为基础的学生体能和技

能的发展领域,忽视了体育的人文精神,忽视了学生酌情意和社会行为能力的发展。情意和社会行为能力的发展需要一个宽松的、互动的教学空间,要求教师改变以技术和学科为中心的手段论价值观念,也促使手段论向目的论价值观的转化。

4.体育内容的结构

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分类十分广泛,学科中心论要求每个运动项目都要学习,结果必然导致学习如走马观花,难以学会学精某一运动专项。人本主义课程论建立的体育内容分类体系是按照学生的需求进行的分类,教师可以从课程标准中罗列的内容体系中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这体现了教学内容多与少的辩证统一。

5.课程实施的途径

学科中心论和手段论体育观强调正规化的课堂教学,但忽视学生情感、态度、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目的论体育价值观和人本主义课程论主张注重体育课程的自我体验和促进自我发展的价值,以有效地完善学生的独立人格,促进其身心协调发展

6.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

所谓体育课程的基础是指影响与制约体育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的基本领域。体育课程的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基础的学科为在体育课程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理论支撑。事实上,每一位体育课程与教学理论工作者,或体育教学第一线的体育教师,不论你持什么观点,也不论你自己有没有意识到,你都在一定程度上利用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的概念观点方

法等来充实体育课程观点,来指导自己的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体育教学实践。

三、结语

体育课程的哲学基础。体育课程应当以广泛的学科为基础就是科学人文主义。所谓科学包括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而在这里所指的人文是以文、史、哲、艺术为基础的人文学科。体育课程所指的科学基础是和人体发展相关的生物力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运动医学;体育课程所指的人文精神是指以文、史、哲、艺术为精髓的对体育价值的判断。科学人文主义的两者兼容、共同促进的发展趋势将是体育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惠红.育课程资源系统理论及其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运用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2]李景旭.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j].法制与社会.2010,(03):2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