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建筑与环境——中国传统住宅的传承与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区建筑与环境——中国传统住宅的传承与发展【内容摘要】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恶劣,人们越来越关注景观环境,特别是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居住区环境,因为居住区的环境景观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因而探讨居住区的景观环境,研究居住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成为规划居住区的必要。我国从古代就开始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了,古典园林不仅仅是古人留下的艺术品,也是现代居住规划中值得借鉴的典范。

【关键词】景观、建筑、生态、人性化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恶劣,人们越来越关注景观环境,特别是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居住区环境,因为居住区的环境景观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而在现代居住区设计中,最重视的是建筑的使用与功能,建筑周围景观往往被当成建筑的附属而被忽略。因而探讨研究居住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成为规划居住区的必要。中国的古典园林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处理的及其巧妙,真正将建筑与环境自然结合。

一、中国传统住宅环境

古人对于住宅很早的就开始有了户内和户外的生活要求。有条件的人家,家中必有园,而一般人家的户外活动空间即为庭。什么是庭呢?《玉海》中说:“堂下至门,谓之庭”。我国南方典型住宅建筑类型:即建筑沿中轴线排列,每有一厅堂,在堂前就围合成一个极小的内庭,俗称“天井”。而北方最典型的住宅建筑莫过于四合院了。

不管是“院”还是“庭”,除了用来满足住宅的通风、采光要求,同时具备良好的光照条件,可在其中栽培花木,点缀环境,这样就创造出优越的户外生活条件了。

大一些的私家园林,对于建筑与环境景观的处理方法就更多、更巧妙了。所以说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注意居住环境中建筑与景观的关系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园林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园林建筑与山水要素、植物要素达到完美的融合。

1、园林建筑与植物

首先古典园林中多依附侧墙来建造亭台廊榭,外轮廓充满了起伏与变化,此外加上建筑周边林木的高低迭起,使二者和谐共处于一体,形成此起彼伏,极富变化的节奏感。其次,建筑可起到背景、框景的作用。古典园林中多以墙为纸,以植物为画,构成像“海棠春坞”这样的小景。园林建筑是静的,而植物是动态的,一年四季都有着不同的姿态,植物不仅丰富了建筑构图,也赋予建筑季节感。可见古典园林建筑与植物相互因借,相得益彰。

2、园林建筑与水

古典园林中水是不可缺少的,几乎“无园不水”,故有人将水比喻成园林的灵魂。大面积的水域能给人空间广阔的感觉,曲曲折折的驳岸,时而远离、时而靠近构筑物,让岸边的空间极富变化。同时,岸边建筑倒影水中,虚实对比,协调相容。

3、园林建筑与山石

古典园林中山石的堆叠是十分重要的,与建筑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依山建筑的园林,常可部分运用建筑和山石围合成较为封闭的庭院空间。园林中也常建亭台于山石之上,利用地形,形成园中制高点,以便一览园中全景。

由此可见,我国从古代就开始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了,古典园林不仅仅是古人留下的艺术品,也是现代居住规划中值得借鉴的典范。

二、居住区景观环境的现状

1、绿地不足

随着城市开发强度越来越大,居住区密度越来越大,绿地相对于建筑的数量,实际在减少,而增加绿地的数量是相当困难的。

2、养护不到位

很多小区为了一时的景观效果,不适宜的栽种、移植树木,而后期又养护不到位,导致没过多久,植物有的枯死,有的疯长,无疑败坏了整个居住区居住质量。

3、重形式而不重功能

现代景观设计多重视平面上的美观,盲目的做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规则划一的布局,忽视了景观设计生态性。同时,一些景观小品,植物的功能作用也体现不出来了。

三、现代居住区景观环境发展方向

建筑与环境景观是构成居住区的主体部分,如何处理建筑与

环境景观的关系,使其有机结合、协调发展,这将为居住区的设计带来新的理念与手法,也将让设计师们更深入探讨人居环境的合理发展。

1、生态可持续性

生态是人们常常关注的焦点,它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生态居住区将会是人们理想的家园。从生态角度来看,建筑与景观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从居住区总体布局到建筑自身的设计,都要考虑地形、地貌及水文等自然条件,这样设计出的建筑才能最大限度节省能耗。

a、植物设计

《说园》中提到“小园树宜多落叶,以疏植之,取其空透;大园树宜适当补常绿,则旷处有物。此为以疏救塞,以密补旷之法。落叶树能见四季,常绿树能守岁寒。”可见植物设计也是有章可循的,

并且多有讲究。

多样性的植物设计有利于生态的恢复与自然群落的形成,多

样性一是表现在配置手法上,配置手法很多,配置时要结合周围的环境,特别是建筑与地形。二是表现在植物种类上,而植物种类不仅应该尽可能的丰富,还应考虑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及植物群落的稳定性。第三,多提倡新式的生态的绿化方式,如立体绿化,特别是屋顶绿化,这不仅能增加绿化率,减少热岛效应,而且有助于房屋的保温隔热。

b、环境多元化

中国传统园林的布局手法,一直都讲究此起彼伏、层次极富变化的韵律节奏感。现代居住区中也可借鉴,主要体现在建筑外立面、景观小品、植物配置的变化组合上。通过景观与建筑外形疏与密、虚与实的对比和变化,让整个景观更具层次感,更富于变化。丰富的空间层次能使景观更加生动,也带给置身其中人们的更多美感。同时,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更符合自然界植物生长态势,使得小区中环境更生态化。

2、人性化设计

所谓人性化设计就是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人的行为习惯、心理感受、思维模式等等,优化原有建筑和景观的功能和性能,使人们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舒适,是在设计中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以及对人性的尊重。

居住区是为人营造的居住环境,所以应该“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对居住环境的舒适感、安全感、亲切感、私密性等心理感受,这主要就体现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及景观环境的空间设计,尺度把握,色彩、材质选择等等。结合建筑群体所围合的空间,进行景观环境的设计,给与每个空间不同的功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a、尺度宜人

《说园》中提到“万顷之园难以紧凑,数亩之园难以阔绰,紧凑不觉其大,游无倦意,阔绰不觉局促,览之有物,故以静、动观之,有缩地扩基之妙。”可见尺度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不同的尺度带给人不同的感受,比如,一棵大树会使一座城市建筑显得低矮,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