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建筑与环境——中国传统住宅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民居建筑的地域特色与文化传承
传统民居建筑的地域特色与文化传承一、现状分析1. 传统民居建筑的地域特色传统民居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
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在建筑风格、材料选择、布局设计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
例如,江南水乡的传统民居建筑多采用木材和青砖作为主要建材,建筑风格简洁优雅,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而西北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则多采用黄土和砖石建造,建筑风格厚重稳重,适应了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2. 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传统民居建筑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传统民居建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保护传统民居建筑,就是在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维护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二、存在问题1. 建筑保存与修缮困难由于传统民居建筑多为历史建筑,年代久远,很多建筑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老化和损坏现象。
但是,由于修缮工作的技术难度大、成本高,以及缺乏相应的和资金支持,很多传统民居建筑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修复,甚至面临拆除的风险。
2. 现代化影响与文化传承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很多传统民居建筑被拆除或者改建,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建筑。
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怎样在现代化的背景下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对策建议1. 加强法律法规保护应出台更加明确和有力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力度。
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和监管体系,规范传统民居建筑的修缮和改建工作,确保传统建筑的完整性和原始性。
2.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应增加对传统民居建筑保护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传统民居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工作。
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引导民间资金和力量投入到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中。
3. 加强文化教育与传承加强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开展相关的文化教育和传承活动,提高人们对传统建筑的认识和理解。
倡导人们保护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价值观念,让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和传承。
古代中国的房屋建筑与居住文化
古代中国的房屋建筑与居住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古老国家,其房屋建筑与居住文化亦有着独特的特点。
从远古时代至今,中国人民的居住环境一直在不断演变,但其核心文化价值却始终保持不变。
本文将聚焦于古代中国的房屋建筑与居住文化,探索其特点与意义。
古代中国的房屋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民就开始采用简单的竹木结构和黏土墙体来搭建住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房屋建筑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对于有经济实力的人来说,他们可以在房屋中享受到更高的品质。
譬如,在商周时期,一些贵族和富商的住宅已经出现了石质建筑,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种奢侈。
这个时期的建筑多以方形和矩形为主,讲究居住的舒适性和土地的利用率。
古代中国的居住文化深受传统价值观的影响。
中国人民崇尚家庭和睦、世代相传的美德。
因此,房屋建筑在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座古代中国的传统家庭住宅通常由多个建筑物组成,中间围合着一个庭院,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这个布局不仅为家庭成员提供了隐私,还鼓励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在这样的居住环境下,家庭成员可以共同生活、持续传承家族的良好传统。
中国传统建筑也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中国古代人民崇尚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将自然界的规律与人类居住环境结合起来。
传统建筑采用的斗拱、歇山式屋顶等特殊形态,都是对自然环境的一种模拟和尊重。
此外,在房屋建设中,中国人民也注重选址和布局设计,以获得最佳的自然景观和气候条件。
比如,许多传统建筑都会依山傍水,在山水的映衬下增添了一份宁静与美感。
古代中国的房屋建筑与居住文化还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房屋建筑是一种符号,代表着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
譬如,在明清时期,一些建筑的屋顶檐口上会雕刻有吉祥的动物造型或寓意深远的图案,这是一种展示家族荣耀和财富的方式。
另外,房屋建筑也会用红色来装饰,红色在中国文化中寓意着喜庆和吉祥。
总之,古代中国的房屋建筑与居住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传统民居的改造更新与持续性发展
传统民居的改造更新与持续性发展1. 引言1.1 传统民居的重要性传统民居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其建筑风格、布局设计、装饰艺术等方面都体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智慧。
传统民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连接过去与现在、传承与创新的纽带。
传统民居不仅仅是房屋建筑,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代表着中国人对家庭、生活、自然的理解和追求。
在当代社会,传统民居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其文化价值的传承和延续,更在于其对当代城市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
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和材料以及园林景观设计都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经验,可以为当代建筑领域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传统民居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其传统建筑技艺和节约型生活方式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和实践。
传统民居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文化传承上,更体现在文化创新和社会发展的符号意义上。
传统民居的保护和传承至关重要,只有通过改造更新和持续性发展,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使之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1.2 改造更新的必要性传统民居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的改造,传统民居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其中包括建筑老化、功能陈旧、环境污染等问题。
对传统民居进行改造更新已成为当务之急。
改造更新不仅可提升传统民居的使用功能和舒适度,更能够延续其文化价值和历史传承。
通过引入现代科技和设计理念,传统民居可以焕发新的活力,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热爱。
改造更新也是保护传统民居的有效手段,可以延长建筑的寿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当代社会中,传统民居的改造更新不仅是为了保护历史遗产,更是为了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需要。
通过改造更新,传统民居可以与时俱进,实现与现代社会的对接,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舒适的居住环境。
我们有必要重视传统民居的改造更新工作,为其持续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房屋与建筑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房屋与建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房屋与建筑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于居住环境的独特审美追求。
从古代的宫殿和庙宇,到民间的园林和民居,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和谐相融,体现了独特的观念、结构和装饰风格。
本文将从结构形式、意义与象征以及装饰风格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房屋与建筑。
一、结构形式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形式以木结构为主,通过材料的选择和结构的搭建使得建筑体系具备了极高的韧性和抗震能力。
古代建筑师注重以木材的质感来表达建筑的美感,并通过分隔空间和使用别致的斗拱、檐口等元素来形成独特的空间感。
另外,建筑结构也体现了对风水的考虑,比如通过院落的布局和建筑物的朝向来迎接吉祥与福气。
二、意义与象征中国传统建筑不仅仅是一个住所,更是一种对于生活意义的寄托和象征。
宫殿和寺庙代表着王权与信仰,其庄严肃穆的建筑风格与规模宏大的布局体现了权威与威严。
而民居和园林则注重平和、和谐的氛围,内部常以庭院为中心,形成空间层次感和趣味性。
此外,建筑的名称、格局、装饰等方面也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如狮子、龙、凤等常出现在传统建筑的装饰中,象征着祥瑞和幸福。
三、装饰风格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风格注重于细节的处理和符号的应用。
建筑物外墙常使用红、黄、绿等色彩,以及剪纸、雕刻、彩绘等技法来装饰,让建筑物更加生动和富有艺术感。
屋顶上常见的琉璃瓦和斗拱更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标志性特征之一。
此外,建筑内部的装饰也非常考究,透过布局、家具和摆设等细节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生活环境的美学追求和品味。
四、传承与保护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屋与建筑的传承和保护也备受关注。
在现代社会中,传统建筑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城市化进程、现代化建设等。
为了保护传统建筑,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加强了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此外,还推动了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出台,以确保传统建筑得以保留下来。
传统建筑的保护不仅仅是保护其实体,更重要的是保护其文化内涵和传统的审美意义。
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在人居环境中的再塑造
1.2
中国传统建筑的 “物理 物理” ” 理性
中国传统建筑的物理理性涉及对自然法则 、 中国传统建筑的物理理性涉及对自然法则、 事物客观性 法则的认识和尊重。 法则的认识和尊重 。 其具体表现为三方面 其具体表现为三方面: : 因地制宜的环境 意识; 意识 ; 因材致用的构筑方式以及因势利导的设计意匠。 因材致用的构筑方式以及因势利导的设计意匠 。 贵因顺势即风水环境的调适意识。 贵因顺势即风水环境的调适意识 。 主要总结如下 主要总结如下: : 因就 天时, 天时 , 切合地利; 切合地利 ; 靠山吃山, 靠山吃山 , 靠水吃水; 靠水吃水 ; 依形就势, 依形就势 , 扬长避短; 扬长避短 ; 人 工调节, 工调节 , 点石为金; 点石为金 ; 留有余地, 留有余地 , 灵活变通。 灵活变通 。 体宜因借一般是文人哲匠的环境意向。 体宜因借一般是文人哲匠的环境意向 。主要追求崇尚自 然、 寄情山水、 寄情山水 、 顺乎自然、 顺乎自然 、 追求天趣; 追求天趣 ; 相地合宜、 相地合宜 、 构园得体、 构园得体 、 随宜 合用、 合用 、 随曲合方; 随曲合方 ; 巧于因借、 巧于因借 、 精在体宜、 精在体宜 、 善于用因、 善于用因 、 取景在借等 方面。 方面 。
建筑形式的借用
所谓 “硬” 传统指的就是建筑传统的表层结构, 传统指的就是建筑传统的表层结构 , 是建筑传 统的物态化存在, 统的物态化存在, 是凝结在建筑载体上, 是凝结在建筑载体上 , 通过建筑载体体现出 来的建筑遗产的具体形态和形式特征。 来的建筑遗产的具体形态和形式特征 。1954 年梁思成先生总 结出了 “ 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 , 事实上就是我中国建筑文化 的硬传统。 的硬传统 。(1)单体建筑由下分(台基)、 中分(屋身)、 上分(屋顶) 构成; 构成 ; (2) 群体建筑形成庭院式布局 群体建筑形成庭院式布局, , 庭院成为 “ 户外起居室 户外起居室” ” ; (3) 以木材结构作为主要结构方法 以木材结构作为主要结构方法, , 由木构架承重而墙体不承 重; (4) 运用斗拱支撑悬挑和减少梁柱交接的剪力 运用斗拱支撑悬挑和减少梁柱交接的剪力; ; (5) 通过举 折, 举架构成弯曲屋面; 举架构成弯曲屋面 ; (6)采用大屋顶 采用大屋顶, , 突出屋顶的装饰性; 突出屋顶的装饰性 ; ( 7) 大胆使用颜色和彩画装饰; 大胆使用颜色和彩画装饰 ; (8)构件交接部分大多袒露 构件交接部分大多袒露, , 构件出 头大多进行艺术加工; 头大多进行艺术加工 ; (9)大量使用琉璃砖瓦和砖石木雕 大量使用琉璃砖瓦和砖石木雕。 。
传统民居建筑的地域特色与文化传承
传统民居建筑的地域特色与文化传承传统民居建筑是一个地域文化的精髓和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不同的地域,传统民居建筑展现出独特的特色,同时也传承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文化传统。
本文将探讨传统民居建筑的地域特色以及它们对文化的传承。
一、北方传统民居建筑北方传统民居建筑以庭院和院落为主要的空间布局形式,体现了北方人民重视家庭和社区的价值观。
典型的北方传统民居建筑为四合院,以其严密的结构和独特的格局而闻名。
四合院由四面围合而成,院中建有主房、厢房和杂房,形成一个整体的生活空间。
这种布局将人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创造了独特的家庭氛围。
在北方传统民居建筑中,建筑材料和造型也体现了地域特色。
北方的冬季严寒,因此建筑材料常常选用坚实耐寒的砖石和木材。
建筑造型简洁朴实,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
这些特点反映了北方人民的坚韧和勤劳精神。
二、南方传统民居建筑南方传统民居建筑的地域特色与南方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南方的气候炎热潮湿,因此建筑设计注重通风和遮阳。
典型的南方传统民居建筑为水乡民居和潮汕民居。
水乡民居多建在水边,融入了水乡的独特风貌。
水乡民居通常建有水井和倒影阁,充分利用水资源,带来清凉和灵秀的感觉。
另外,水乡民居的建筑常常采用木结构和砖木结构,体现了南方人民的木工传统和建筑技艺。
潮汕民居则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装饰而闻名。
潮汕民居通常由多个建筑组成,它们相互独立但又相互连接,形成一个逐渐扩大的空间序列。
潮汕民居丰富多彩的壁画和雕刻作品也是其独特的特色。
三、西南传统民居建筑西南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充分体现了山区人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西南传统民居建筑建在山坡上,采取了悬挑式结构和木结构,以适应地势复杂的地理环境。
典型的西南传统民居建筑为土楼和藏式民居。
土楼是福建土楼和广东圆楼的统称,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之一。
土楼采用铁质的外围围护砖墙,内部则采用木材结构。
土楼层数多,形状独特,具有防御功能和社会功能。
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居住建筑是中国古代人们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
它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哲学和美学内涵。
从建筑的风格、结构、布局等方面,都能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本文探讨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文化内涵。
1. 居住建筑与地理环境中国传统居住建筑大都采用膜拜构造,墙体大多为土墙,房屋的基础大多采用夯土桩,墙体使用稻草、木条等材料填充,由于使用了天然的建材,所以房屋在周围环境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中国传统居住建筑布局和建筑朝向与山、水、地势等自然条件息息相关。
通过考虑环境因素,房屋具有良好的通风、保温、遮阳和抗震能力。
同时,居住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相处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观念。
2. 居住建筑与社会制度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形式、布局和空间利用方式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的特点。
例如,在封建社会,官王、商贾居住的府第,采用了围墙、厅堂、住宅、后苑等布局形式,体现了权威和身份的等级关系。
在城市与农村社会中,房屋和院落的大小、层次、位置等也与社会地位有关。
居住建筑的布局和设计还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和追求。
例如,中国的传统四合院设计中,以前厅为核心,分开两侧室的布局,象征着人们期望着团结一家人,共同生活、互相关怀。
3. 居住建筑与文化信仰中国传统居住建筑也受到文化信仰的影响,它反映了人们对宇宙万物和生命的认识和理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缘分、吉祥、吉利等观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此,传统居住建筑中出现了许多象征吉祥、富贵的装饰元素,如蝙蝠、龙凤、瑞兽等。
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颜色也与文化信仰相关。
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
传统的中国居住建筑常使用红色作为默认的色调,如角楼、门框、门扇等。
4. 居住建筑与生活方式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布局、装饰和设计,也充分考虑到当时的生活方式。
例如,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方式,建筑中常设置集中的厨房和饮水设施,同时结构上也保证了私密性和亲密性的平衡。
家乡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文化传承
家乡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文化传承传统民居建筑作为家乡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民居建筑面临着被拆迁和遗忘的危险。
因此,保护和传承传统民居建筑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背景介绍家乡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传统民居建筑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传统民居建筑被拆除或改建,这不仅导致了历史文化的丢失,也让我们失去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二、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意义1.历史记忆的延续:传统民居建筑承载着家乡的历史记忆,是历史文化的见证,通过保护传统民居建筑,我们能够延续家乡的历史记忆,让后人了解和感受家乡的历史变迁。
2.文化传承的载体:传统民居建筑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保护传统民居建筑,我们能够传承和弘扬家乡的文化传统。
3.建筑艺术的瑰宝:传统民居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工艺技术成为建筑艺术的瑰宝,保护传统民居建筑不仅有益于传承历史文化,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
三、保护传统民居建筑的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传统民居建筑保护的重视程度,引导大家了解其重要性,并争取大众的支持和参与。
2.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传统民居建筑保护的监管,对不合规的拆除和改建行为进行处罚,并加强日常监督,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
3.开展科学研究与修缮工作: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对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保持其原汁原味,同时结合现代技术手段进行适度修复和防腐防水,延长其使用寿命。
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际组织和专家学者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内外保护传统民居建筑的经验,推动传统民居建筑保护工作的国际化。
四、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传承1.培养传统建筑工艺人才:通过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和培训班等方式,培养一批传统建筑工艺人才,传承和发展传统民居建筑的工艺技艺。
中国古代的房屋建筑与居住方式
中国古代的房屋建筑与居住方式一、引言中国古代的房屋建筑与居住方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
本文将从房屋建筑的演变和居住方式的变迁两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房屋建筑与居住方式的特点和影响。
二、房屋建筑的演变1. 原始社会:简易建筑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建造的是简易的树木和草草搭建的房屋,以应对自然环境的威胁。
这些房屋多为临时性建筑,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
2.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堆积房屋随着农业的出现,人们开始在定居点建造固定的住房。
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文化,其特点之一是建造堆积房屋。
这种房屋的特点是用土坯堆砌而成,形状呈圆形或方形,内部设有不同功能的房间。
3. 商代:宫殿式建筑商代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时期,此时的房屋建筑开始呈现出宫殿式的特点。
宫殿式建筑通常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结构宏伟,屋顶多采用檐角明显的歇山顶。
宫殿式建筑标志着中国古代特殊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4. 周代:庙堂与宅邸分离周代时期,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得以确立,庙堂与宅邸开始分离。
庙堂建筑规模宏大,多为供奉祭祀的圣殿,而宅邸则注重居住的舒适性和实用性,多采用庭院式布局,强调家庭生活的尊重和私密性。
5. 秦汉:宫殿建筑的繁荣秦汉时期,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繁荣达到巅峰。
兵马俑被视为这一时期的杰作之一,充分展示了当时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
宫殿建筑规模巨大,威严霸气,体现出秦汉王朝的强大国力和社会地位。
三、居住方式的变迁1. 胡人斜院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民族迁徙,胡汉文化交融的时期,胡人居住的方式对中国房屋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胡人斜院成为主要的居住方式,其特点是多个小房间围绕庭院布局,提高了私密性和居住舒适性。
2. 家族大院随着封建家族制度的确立,家族大院成为富有家族的代表性居住方式。
家族大院通常由多个建筑物组成,包括房屋、庑殿、花园等,充分展现了家族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积累。
3. 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传统的住宅建筑形式,其布局一般以一个四合中心的庭院为核心,并围绕庭院布置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
现代住宅小区景观的中国风_中国传_省略_代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_孙俊男
摘要: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传统园林要素对现代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有很大的影响。
在现代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并融合我国传统的造园经验和园林材料,创造出既适合现代人居住又具备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空间场所,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居住景观”,才可以称作是“中式住宅”,这也是我国现代小区景观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
关键词:传统园林 现代住宅小区景观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 继承 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都在寻求一种绿色、舒适、生态,且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居住空间。
居住区环境景观对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现代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并融合我国传统的造园经验和园林材料,创造出既适合现代人居住,又具备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空间场所,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居住景观”,可以称作是“中式住宅”,这也是我国现代小区景观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运用传统园林的设计要素打造出具有中国传统和地域特色的现代小区景观空间。
中国传统园林概述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中国传统园林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瑰宝。
中国传统园林的辉煌成就令人瞩目,在世界上享有美誉。
然而,我们引以自豪的不仅仅是她的发展成就,更是因为她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园林作为一门艺术,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净化着人们的心灵,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并给人以美得享受。
1.传统园林的特点及元素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富有诗情画意。
它叠山理水,旨在创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1]中国传统园林之所以源远流长,都在于她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具有诗的情趣,画的意境。
[2]叠山、理水、建筑、植物这四大元素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主要特点。
这四大元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融会贯通、互相结合,构成一幅幅自然、和谐、美丽的园林艺术图画。
2.传统园林的类型传统园林主要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皇家园林以北京园林为代表,私家园林以苏州园林为代表。
住宅建筑中的建筑传统与创新
住宅建筑中的建筑传统与创新在住宅建筑领域,建筑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平衡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传统建筑代表了历史和文化遗产,而创新建筑则代表着现代技术和设计理念的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这两种建筑风格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并分析它们如何相互影响和融合。
建筑传统传统建筑通常受到特定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它们往往采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如木材、砖石和灰泥,以及手工工艺和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通常具有独特的立面设计、屋顶形式和布局,反映了当地的文化和历史传统。
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通常采用木结构和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如庭院式住宅和四合院。
这些建筑注重对称性、比例和和谐的布局,以及精致的细节和装饰。
它们不仅提供了居住空间,还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和宇宙观。
在欧洲,传统的住宅建筑风格可能包括城堡、庄园和小镇住宅等。
这些建筑往往具有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征,如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等。
它们通常采用石头和砖石材料,以及复杂的立面设计和雕塑装饰。
建筑创新创新建筑则代表着现代技术和设计理念的应用。
它们往往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创造出更加高效、环保和舒适的居住空间。
创新建筑可能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和材料,以及智能家居系统和绿色建筑技术。
在现代住宅建筑中,创新建筑可能采用钢筋混凝土、玻璃、钢铁和塑料等材料,以创造出轻盈、透明和灵活的空间。
这些建筑可能采用预制建筑技术、3D打印建筑和可持续建筑材料,以提高建筑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创新建筑还可能融入智能家居系统和科技设备,如智能照明、温度控制和安全系统,以提供更加便捷和舒适的居住体验。
它们也可能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如太阳能板、绿色屋顶和雨水收集系统,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传统与创新的融合在现代住宅建筑中,传统与创新之间的融合是一种常见的趋势。
建筑师们往往会在设计中结合传统的建筑元素和创新的技术,以创造出既具有历史感又符合现代需求的住宅建筑。
例如,在设计一个现代住宅时,建筑师可能会采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如木结构和砖石装饰,并将其与现代的设计理念和结构技术相结合。
论中国传统民居可继承性发展
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活动。
居住物业是指具备居住功能、供人们生活居住的建筑,包括住宅小区、单体住宅楼、公寓、别墅、度假村等;当然也包括与之相配套的共用设施、设备和公共场地。
物权法规定,业主可以自行管理物业,也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它管理者进行管理。
下面一起看下为大家整理的物业管理制度文章。
21世纪建筑材料的迅猛发展,传统建筑材料受到多方面的挑战,各种各样的结构框架材料,都影响到了远离城市的乡村,在新建农宅中,已很少见到传统形式的住房,能见到的只是些“古宅”。
这些年,由于建筑业的发展,农村与城市的联系也极为密切,城市的建筑发展改变了多年遗留下来的传统建筑风格,取而代之的是砖混结构的“方盒子”组合的“新宅”,这样的民居失去了建筑的精神和文化性。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随之也带来了外来文化,在西方国际主义设计运动为主流的形式下,为形式而形式的思想潮流下,给中国的传统建筑的形式带来了毁灭性破坏,这些虽然符合当今建筑的步伐,但是在文化方面并无创新,相反它抹杀另外传统民居在高度发达的建筑技术的冲击下,已渐渐被遗忘。
一、中国传统民居概述1、中国传统民居的历史中国传统民居的历史非常悠久,从先秦发展到本世纪楚,其基本特点始终是以木构架为结构主体,以单体建筑为构成单元。
尽管随着历史的推移,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但总体而言,住宅的这种格调变化没有太大的突破,从而形成不同于西方传统住宅的独特体系,传统民居的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显露出中国的思想内涵。
2、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分类及布局中国地域辽阔,粗略统计民居形式不下四十余种。
概约地划分为七大类,即:庭院式民居、窑洞式民居、干阑式民居、毡房和帐房、藏族民居(如图二)、维吾尔族民居及其他特殊类型民居。
中国传统居住元素在现代住区的传承与创新的开题报告
中国传统居住元素在现代住区的传承与创新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中国传统居住元素是中国古代居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
化特色,如四合院、天井、园林等,这些物理元素是传统文化在现代居住区的传承和
创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在新时代大力推进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对于如何将传统居住元素融入现代住区设计,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将以现代住区为研究对象,从传统居住元素在现代住区的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现代居住区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居住元素,更好地体现传统文化特色。
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案例研究、调研和实地考察等。
三、研究目标与意义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深入探究中国传统居住元素在现代住区的传承与创新,研究现代
住区设计中如何更好地融入传统居住文化元素,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为现代城市住区的规划和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同时,研究结果对于推动传统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和人居舒适度,具有积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浅谈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传承与发展发表时间:2019-01-11T15:54:58.760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7月下作者:林晓净[导读]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特征与其民族性和地域性有着密切联系。
本文通过研究传统民居的艺术特征来找到所包含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通过研究传统民居建筑,将传统和现代设计结合进来(淄博职业学院,山东淄博 255000)摘要: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特征与其民族性和地域性有着密切联系。
本文通过研究传统民居的艺术特征来找到所包含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通过研究传统民居建筑,将传统和现代设计结合进来,使现代的设计师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传统建筑艺术,对我们的现代居住环境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特征;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传承;发展社会的进步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好的作用。
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和冲击,我国传统民居建筑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导致传统建筑越来越西化。
但是随着人民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之后,设计师们在现在的设计中加入传统的建筑文化,形成特有的民族建筑和民族文化,从国家层面也开始大力发展传统民居建筑和传统文化,人民也发觉传统建筑的美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概况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在广阔的农村,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是当下我们的主要任务。
在新的政策形势下,农村的经济水平也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随之而来的精神需求也需要得到提升和满足。
如何在新农村民居建筑中合理的传承传统建筑的文化和历史,发扬传统的建筑特色,使他们的民居建筑更好的得到发展。
在设计现代民居建筑中加入传统的建筑元素,传承中国的民族文化,发展民居建筑中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使民居建筑中的文化特色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2018年2月中央政府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建筑发展的文件,明确提出了新农村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必须继承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的建筑元素,更是将农村民居建筑的传承和发展提到了国家发展的更高水平上来。
居住区建筑与环境——中国传统住宅的传承与发展
居住区建筑与环境——中国传统住宅的传承与发展【内容摘要】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恶劣,人们越来越关注景观环境,特别是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居住区环境,因为居住区的环境景观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而探讨居住区的景观环境,研究居住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成为规划居住区的必要。
我国从古代就开始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了,古典园林不仅仅是古人留下的艺术品,也是现代居住规划中值得借鉴的典范。
【关键词】景观、建筑、生态、人性化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恶劣,人们越来越关注景观环境,特别是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居住区环境,因为居住区的环境景观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而在现代居住区设计中,最重视的是建筑的使用与功能,建筑周围景观往往被当成建筑的附属而被忽略。
因而探讨研究居住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成为规划居住区的必要。
中国的古典园林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处理的及其巧妙,真正将建筑与环境自然结合。
一、中国传统住宅环境古人对于住宅很早的就开始有了户内和户外的生活要求。
有条件的人家,家中必有园,而一般人家的户外活动空间即为庭。
什么是庭呢?《玉海》中说:“堂下至门,谓之庭”。
我国南方典型住宅建筑类型:即建筑沿中轴线排列,每有一厅堂,在堂前就围合成一个极小的内庭,俗称“天井”。
而北方最典型的住宅建筑莫过于四合院了。
不管是“院”还是“庭”,除了用来满足住宅的通风、采光要求,同时具备良好的光照条件,可在其中栽培花木,点缀环境,这样就创造出优越的户外生活条件了。
大一些的私家园林,对于建筑与环境景观的处理方法就更多、更巧妙了。
所以说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注意居住环境中建筑与景观的关系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园林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园林建筑与山水要素、植物要素达到完美的融合。
1、园林建筑与植物首先古典园林中多依附侧墙来建造亭台廊榭,外轮廓充满了起伏与变化,此外加上建筑周边林木的高低迭起,使二者和谐共处于一体,形成此起彼伏,极富变化的节奏感。
其次,建筑可起到背景、框景的作用。
浅谈中国传统民居文化的保护和更新
浅谈中国传统民居文化的保护和更新∙作者:江书瑭来源:未知浏览:6371∙“传统民居”是指那些乡村的﹑非官方的﹑民间的﹑一代又一代延续下来的﹑以居住类型为主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它是我国建筑大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有的建筑形式,其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因素影响的综合反映。
一、中国传统民居的概⒈ 类型中国民居有许多种。
刘敦桢先生在<<中国住宅概说>>一书中按平面形式把民居分为九种,其中横长方形住宅是民居的基本形式,中间为明间,左右对称,以三间最普遍。
四合院住宅在我国分布很广,北京最为典型。
窑洞式穴居(见图)分布在我国少雨的黄土高原地区。
有单独的沿崖窑洞﹑土坯或砖石的拱式土窑洞,以及天井地坑院落式窑洞,还有少数民族种类繁多的民居式。
⒉ 民族文化﹑传统中国民居所表现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各异的特点,显示了许多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各地民居明显的差异是由于地理气候条件的不同,地方材料和传统的构造技术与方法的不同﹑环境的不同﹑防御要求带来的特点经济条件的差别﹑宗教因素对建筑形式的影响等等,在中国民居中可以看到多民族的特征,蒙古包以及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西南少数民族和福建﹑广东的客家民居……等等,都强烈地表现出各民族的传统风格和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也影响住宅的平面形式空间安排和方位。
只要是物质条件与社会方位改变了,它原有的那些含义就不复存在了,但适合后人生活需要的传统形式却被继承下来。
⒊ 布局中国传统民居有着:明确的流线,完整的格局,明显的主体建筑,建筑组合体和渐进的层次。
①明确的流线好似画在人们心间的一副导游画,自然而然地引导人们到要去的地方。
例如北京这样的历史名城,城市分为几个主要区域,如东四牌楼,西四牌楼,东单和西单,每个区又有大街﹑中街﹑小街,街道再通过胡同小巷,胡同中才是住家门户,有明确的流线层次。
②格局是组织建筑群体构图的关系,中国民居的三合院、四合院形式正是以庭院为公共中心的向内的家庭组合体,建筑的组成有严谨方整的格局。
传统民居的改造更新与持续性发展
传统民居的改造更新与持续性发展
传统民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民居面临着许多困境,如老旧、危险、不符合现代居住需求等。
因此,如何对传统民居进行改造更新,既能保护传统文化,又能满足现代居住需求,是一
个重要的问题。
改造更新,意味着对传统民居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与升级,以适应当下的社会需求。
传统民居改造的首要目标是保护传统文化,因此应当尽可能的保留原有结构和特色,利用
传统建筑材料和工艺,将新功能和现代设施与传统建筑有机地结合起来,打造出既有传统
风格,又满足现代需要的建筑。
以古建复建为例,传统民居的古建复建应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坚持传统手工工艺,并
在建筑结构、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升级,使得建筑更加符合现代化、科学化的要求。
例如,在屋顶上安装太阳能板可以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在内部使用现代的通风系统和新型
材料,可以改善房屋的室内环境等。
在进行传统民居的改造更新时,要注意维护其固有的原貌和历史风貌,不得改变其原
有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背景。
建筑外观、巷道情境、建筑材料等应保持传统特色,以体现
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统民居的改造更新也需要加强一定的设计规划,综合考虑建筑功能、风水环境、人
文历史等因素。
增加交通路线、改善道路、完善设施相应的配套设施、考虑居民的各种生
活需求等都应该包括在内。
通过创造多样化的社区活动和文化项目,促进社区的发展和增
强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参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区建筑与环境——中国传统住宅的传承与发展【内容摘要】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恶劣,人们越来越关注景观环境,特别是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居住区环境,因为居住区的环境景观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而探讨居住区的景观环境,研究居住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成为规划居住区的必要。
我国从古代就开始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了,古典园林不仅仅是古人留下的艺术品,也是现代居住规划中值得借鉴的典范。
【关键词】景观、建筑、生态、人性化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恶劣,人们越来越关注景观环境,特别是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居住区环境,因为居住区的环境景观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而在现代居住区设计中,最重视的是建筑的使用与功能,建筑周围景观往往被当成建筑的附属而被忽略。
因而探讨研究居住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成为规划居住区的必要。
中国的古典园林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处理的及其巧妙,真正将建筑与环境自然结合。
一、中国传统住宅环境古人对于住宅很早的就开始有了户内和户外的生活要求。
有条件的人家,家中必有园,而一般人家的户外活动空间即为庭。
什么是庭呢?《玉海》中说:“堂下至门,谓之庭”。
我国南方典型住宅建筑类型:即建筑沿中轴线排列,每有一厅堂,在堂前就围合成一个极小的内庭,俗称“天井”。
而北方最典型的住宅建筑莫过于四合院了。
不管是“院”还是“庭”,除了用来满足住宅的通风、采光要求,同时具备良好的光照条件,可在其中栽培花木,点缀环境,这样就创造出优越的户外生活条件了。
大一些的私家园林,对于建筑与环境景观的处理方法就更多、更巧妙了。
所以说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注意居住环境中建筑与景观的关系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园林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园林建筑与山水要素、植物要素达到完美的融合。
1、园林建筑与植物首先古典园林中多依附侧墙来建造亭台廊榭,外轮廓充满了起伏与变化,此外加上建筑周边林木的高低迭起,使二者和谐共处于一体,形成此起彼伏,极富变化的节奏感。
其次,建筑可起到背景、框景的作用。
古典园林中多以墙为纸,以植物为画,构成像“海棠春坞”这样的小景。
园林建筑是静的,而植物是动态的,一年四季都有着不同的姿态,植物不仅丰富了建筑构图,也赋予建筑季节感。
可见古典园林建筑与植物相互因借,相得益彰。
2、园林建筑与水古典园林中水是不可缺少的,几乎“无园不水”,故有人将水比喻成园林的灵魂。
大面积的水域能给人空间广阔的感觉,曲曲折折的驳岸,时而远离、时而靠近构筑物,让岸边的空间极富变化。
同时,岸边建筑倒影水中,虚实对比,协调相容。
3、园林建筑与山石古典园林中山石的堆叠是十分重要的,与建筑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依山建筑的园林,常可部分运用建筑和山石围合成较为封闭的庭院空间。
园林中也常建亭台于山石之上,利用地形,形成园中制高点,以便一览园中全景。
由此可见,我国从古代就开始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了,古典园林不仅仅是古人留下的艺术品,也是现代居住规划中值得借鉴的典范。
二、居住区景观环境的现状1、绿地不足随着城市开发强度越来越大,居住区密度越来越大,绿地相对于建筑的数量,实际在减少,而增加绿地的数量是相当困难的。
2、养护不到位很多小区为了一时的景观效果,不适宜的栽种、移植树木,而后期又养护不到位,导致没过多久,植物有的枯死,有的疯长,无疑败坏了整个居住区居住质量。
3、重形式而不重功能现代景观设计多重视平面上的美观,盲目的做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规则划一的布局,忽视了景观设计生态性。
同时,一些景观小品,植物的功能作用也体现不出来了。
三、现代居住区景观环境发展方向建筑与环境景观是构成居住区的主体部分,如何处理建筑与环境景观的关系,使其有机结合、协调发展,这将为居住区的设计带来新的理念与手法,也将让设计师们更深入探讨人居环境的合理发展。
1、生态可持续性生态是人们常常关注的焦点,它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生态居住区将会是人们理想的家园。
从生态角度来看,建筑与景观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从居住区总体布局到建筑自身的设计,都要考虑地形、地貌及水文等自然条件,这样设计出的建筑才能最大限度节省能耗。
a、植物设计《说园》中提到“小园树宜多落叶,以疏植之,取其空透;大园树宜适当补常绿,则旷处有物。
此为以疏救塞,以密补旷之法。
落叶树能见四季,常绿树能守岁寒。
”可见植物设计也是有章可循的,并且多有讲究。
多样性的植物设计有利于生态的恢复与自然群落的形成,多样性一是表现在配置手法上,配置手法很多,配置时要结合周围的环境,特别是建筑与地形。
二是表现在植物种类上,而植物种类不仅应该尽可能的丰富,还应考虑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及植物群落的稳定性。
第三,多提倡新式的生态的绿化方式,如立体绿化,特别是屋顶绿化,这不仅能增加绿化率,减少热岛效应,而且有助于房屋的保温隔热。
b、环境多元化中国传统园林的布局手法,一直都讲究此起彼伏、层次极富变化的韵律节奏感。
现代居住区中也可借鉴,主要体现在建筑外立面、景观小品、植物配置的变化组合上。
通过景观与建筑外形疏与密、虚与实的对比和变化,让整个景观更具层次感,更富于变化。
丰富的空间层次能使景观更加生动,也带给置身其中人们的更多美感。
同时,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更符合自然界植物生长态势,使得小区中环境更生态化。
2、人性化设计所谓人性化设计就是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人的行为习惯、心理感受、思维模式等等,优化原有建筑和景观的功能和性能,使人们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舒适,是在设计中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以及对人性的尊重。
居住区是为人营造的居住环境,所以应该“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对居住环境的舒适感、安全感、亲切感、私密性等心理感受,这主要就体现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及景观环境的空间设计,尺度把握,色彩、材质选择等等。
结合建筑群体所围合的空间,进行景观环境的设计,给与每个空间不同的功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a、尺度宜人《说园》中提到“万顷之园难以紧凑,数亩之园难以阔绰,紧凑不觉其大,游无倦意,阔绰不觉局促,览之有物,故以静、动观之,有缩地扩基之妙。
”可见尺度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不同的尺度带给人不同的感受,比如,一棵大树会使一座城市建筑显得低矮,相反,一棵小树却能给它增添视觉上的高大感。
所以,从广场、亭台楼阁,到坐凳、台阶,都应该好好推敲其尺度,让其便于人们的行走、游玩与观赏。
b、适度围合或开敞围合的空间让人觉得更私密,无论是江南的私家园林,还是北方的四合院,都是一宅一户,而且宅院的四周都围有一圈高墙,因为从古时起人们就开始注意个人空间的私密性,这能使人在心里上获得安全感。
当然,在现代也是这样。
我们可以适当利用植物做视线上的阻挡或引导,例如,在一楼的窗前种些小乔木及低矮灌木,既可以阻挡人们的视线,也可以阻止有人靠近窗前。
相反,开敞的空间有利于小区中的居民参与集体活动、相互交流。
c、适宜不同人群有人说过:“最怡人的空间是最适于其目的和环境的空间”。
例如,一个儿童游乐场,适合设计成变幻多样而又五彩缤纷的,因为儿童的触觉非常敏锐发达,他们嬉戏的空间最好是多样化的。
室外餐饮空间,追求安静,它应该创造便于交谈、宁静愉快的气氛。
d、视觉、心理上的愉悦感、认同感线条、形体、颜色、质地、声音和气味都对人的理智情感反应产生某些可预知的影响。
不协调的色彩,视觉上的不平衡,不稳定的形式,都使人紧张、恐惧,而简洁平滑的线条,宜人的质地,柔和的光线都使人放松。
平滑、流动的形式和图案,热烈明快的色彩使人欢乐。
因而,设计居住区的景观时,要多采用使人感到放松、愉悦的元素。
3、艺术表现从美学角度看居住区的建筑与景观环境,也同样要做到协调统一。
居住区中建筑物是作为主体存在的,它的风格形式,色彩材质首先给人们视觉冲击。
那在景观环境设计上,就应该配合建筑主体,在色彩、材质、布置形式上与建筑相协调。
让建筑与景观环境有机结合,相互映衬。
4、社会文化沿承中国的古典园林都有自己的名字,都被人赋予了一种意境与主题,有着自己的历史与传承的文化。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国,不同的地方也有着不同的地理特色与历史文化。
而现代居住社区文化却往往被忽略了,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让居住区缺少了居住氛围。
居住区除了给予人们工作之余的安身之所,还应该形成大家感情上、精神上的归属感。
文化的体现与传承,这才能成为设计上的点睛之笔。
四、实例万科第五园就是一个融合了现代元素与传统建筑风格的典型范例,这个住宅小区吸取了“岭南四园”及中国南方院落式民居的精粹,形成了独特的现代中式建筑的风格。
1、建筑与环境相融合建筑色彩以黑、白、灰三色为主,大面积的白色墙面,配以苍劲的翠竹,显得朴素淡雅,门前的青砖步道,天井的绿化、环绕的碧水、曲折的小桥,这些无一不与建筑遥相呼应,营造出含蓄、内敛的气质。
2、丰富的空间层次该项目设计时,通过外墙的变化、挑檐、花架、格栅等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也同时改善了室内的光照与通风条件。
内向型的镂空墙为居住者提供了私密的生活空间,半开敞的庭院、小区广场适合于邻里交往,空间交错,相接得宜。
对于传统民居的借鉴并不是仅仅将一些细部构造,如花窗、马墙等元素搬入现代住宅建筑中,而是对传统民居扬弃的继承,既要创造出适合居住的传统居住环境,也要在功能上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行为习惯。
五、结语居住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门较新的专业领域,它与建筑设计、园艺设计密不可分,同时也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人们的视点从美学转向对环境、社会的人文关怀上,但不管从什么方面去研究居住区中建筑与环境的关系,都是想提高人们的居住水平,发展可持续的生态人居环境,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陈从周《说园》同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