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孔子的学生闵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合集下载

芦衣顺母——闵损

芦衣顺母——闵损

芦衣顺母——闵损□梁冬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闵损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丝绵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战,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他如亲子。

闵损小小年纪生母早逝,父亲为了能让儿子过更舒适的生活,续娶了一房妻子。

刚开始的时候,妻子屋里屋外,堂前厨下,十分勤快,称得上贤惠的继母。

邻居们称道,闵损的父亲也很满意。

外人都觉得这个继母还不错,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邻居和村民哪里知道,一旦家里无人,特别是闵损的父亲不在家时,闵损就开始受罪。

在父亲面前对继母总是一副笑脸,一点儿也不让父亲看出有打骂之事,家里和睦相处,闵损父亲自然是乐在心中,笑在脸上。

闵损的继母生了两个儿子,这么一来,家里的生活负担重了。

在苦难的生活中,闵损变得更加懂事,总是主动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继母表面对闵损毫无挑剔,背地里却对闵损仍然虐待,就连闵损的父亲都没有发现。

闵损的父亲出门办事,走前,继母对丈夫说:“你放心走吧,我对待三个孩子一视同仁,闵损也是我生的。

”闵损的父亲听到这话,心里热乎乎的,放心地走了。

闵损在家里砍柴、挑水,每天都是忙里忙外,起早贪黑,继母道:“这个儿子还真好养,吃得不多,干得不少。

”趁闵损的父亲不在,继母恶狠狠地说:“冬天来了,多砍些柴,不要冻死我们娘儿三个。

”闵损点点头,应诺道:“是,母亲。

”一年冬天,闵损的继母做了两身冬衣,她的两个儿子每人一身,而闵损还是穿着一身破单衣。

乡邻看见继母的两个儿子开心地玩雪球,而闵损却在寒冷的院中砍柴,不由说了句话:“后母真是坏,只管自己的孩子,不管别人的儿子。

闵损芦衣中华德育故事

闵损芦衣中华德育故事

闵损芦衣中华德育故事《闵损芦衣》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闵损芦衣的故事吗?今天我就来给你们讲讲。

闵损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他从小就命运多舛。

在他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爸爸又给他找了个继母。

继母一开始对闵损还算不错,可后来继母生了两个弟弟,情况就完全变啦!继母给两个弟弟做新衣服,吃好的,可给闵损的却是破破烂烂的旧衣服,吃的也是最差的。

闵损从来都不抱怨,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

有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冷,呼呼的北风刮得人直打哆嗦。

爸爸要出门办事,就让闵损给车套上马,准备出发。

闵损冻得双手都快没知觉了,可还是努力地干活。

爸爸坐在车上等了好久,闵损还没套好马。

爸爸生气啦,大声地训斥他:“你怎么这么磨蹭!”闵损一句话也不说。

这时候,绳子突然断了,爸爸更生气了,拿起鞭子就抽打闵损。

这一鞭子下去,闵损的衣服破了,露出了里面的芦花!爸爸惊呆了,这哪里是棉花呀,根本就不保暖!爸爸这才明白,原来闵损一直都穿着这样的衣服,在这寒冷的冬天里受冻。

爸爸又想到继母给两个弟弟做的都是厚厚的棉衣,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他气愤地回到家,要休了继母。

闵损却赶忙拦住爸爸,说:“爸爸,您别休了妈妈。

妈妈在,只是我一个人受冻;妈妈要是走了,我们兄弟三个都要受苦啦!” 你们说,闵损是不是特别懂事,特别善良?继母听到闵损的话,感动得泪流满面,她后悔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发誓以后一定会好好对待闵损,把他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

从那以后,继母真的变了,对闵损特别好,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同学们,咱们想想,如果咱们是闵损,能做到像他这样宽容和善良吗?我觉得真的很难啊!闵损受了那么多委屈,却还能为继母着想,这种品德多高尚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和善良,哪怕别人对我们不好,我们也要用爱去感化他们。

你们说对不对?我相信,如果我们都能像闵损一样,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闵损芦衣故事的道理

闵损芦衣故事的道理

闵损芦衣故事的道理闵损芦衣故事的道理是:孝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闵损对继母都能做到以孝为先,难能可贵,面对继母的虐待,闵子骞没有抱怨,更没有报复。

这是一种宽广的胸怀,是一种高尚的品德。

人生在世难免遇到对自己不好的人,记仇、报复那都是胸怀狭窄的表现,我们要学习闵子骞以德报怨的高尚品格。

我也相信,只要我们有这样的高尚品德,一定能和闵子骞一样感动“后妈”,赢得所有人的尊敬和尊重。

闵损芦衣,又叫芦衣顺母、单衣顺母,是二十四孝的故事之一。

故事梗概:周朝时期,孔子门生中,有一个叫闵损的人,以孝行著称。

闵损,字子骞,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

父亲娶了后母,又生了两个弟弟。

闵损的父亲经常外出,家庭的重活几乎全都落在闵损身上,他经常夜以继日地砍柴挑水,对继母恭敬孝顺,对弟弟关心爱护。

但无论闵损如何做,继母就是不喜欢他,对他尖酸刻薄,非常挑剔。

在一个严寒的冬天,闵损的父亲外出办事,让闵损驾车。

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在刺骨的寒风中,闵损身体瑟瑟发抖,被冻僵的双手实在没法抓紧缰绳,一失手,缰绳脱落,险些失控。

父亲很生气,下车呵斥闵损,但看到穿着厚厚棉衣的闵损颤颤发抖,似乎冻的再也无法忍受。

父亲感到很奇怪,上前拉开闵损的衣襟,顿时脸色大变,眼睛湿润了起来。

原来闵损的继母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孩子用新棉花做的棉衣,而给闵损的衣服却是用芦苇絮做的,虽然看起来很厚实,但是没有一点保暖的作用。

图片闵损的父亲看到这里火冒三丈,没有想到妻子对自己的孩子竟如此狠毒!当即就决定把妻子赶出家门。

闵损听后,急忙跪在地上,恳求父亲说:“都是因为儿子不孝,才会受到母亲如此对待,您今天赶走了母亲,撇下我和两个弟弟,岂不更可怜!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如果母亲不在了,两个弟弟也要跟着受冻挨饿啊!”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段感人肺腑的言语,至孝至仁,父亲深受感动,看着还未成年的闵损和两个嗷嗷待哺的小儿,收回了写给继母的休书。

继母更是感到惭愧不已,后悔万分。

中国古代十大孝子之闵损

中国古代十大孝子之闵损

中国古代十大孝子之闵损
【图语: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
闵损母亲早逝,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用棉花做的冬衣,而给闵损的,却是野地里芦花做的薄衣。

一次,闵损的父亲外出,叫闵损来推车子,那芦花衣根本起不到御寒的作用,可怜的闵损冻得哆哆嗦嗦,手指僵硬,父亲起初很生气,以为闵损做事潦草敷衍。

一路上迎着凛冽的寒风,闵损冻得身体缩成一团,闵损一个不小心,把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都弄掉了而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闵损的棉衣被打破了,突然从破洞处露出一些芦苇花洒了一车,父亲一看愣住了,刹那间他就已经明白过来:原来后娘竟如此狠心待儿子,气得当下掉了眼泪。

-
待到拉完货回到家里后,闵损父亲立即写了一纸休书逐后妻!那时女人地位很低,一旦被夫家休了,这一生就算是完了,为此走投无路而轻生寻短见的不在少数。

-
眼看父亲不肯饶恕继母,闵损跪求父亲恳求道:“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孩儿请父亲息怒,恳求您就饶了
母亲这一回吧!”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被感化过来的母亲对闵损又敬又爱,处处待闵损胜过自己的亲生儿子,弟弟对兄长更是敬重有加。

-。

深明大义的闵损

深明大义的闵损

深明大义的闵损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讲的故事是《深明大义的闵损》。

闵损幼年时母亲去世,父亲为了照顾闵损,便又娶了一妻。

后来继母生了两个弟弟,渐渐对他不好起来。

父亲常年在外做官,继母便常常虐待闵损。

平常什么苦活脏活都让闵损一个人干。

冬天做棉衣,继母给她的亲生儿子絮丝棉,而给闵损絮芦花。

即使这样,闵损都任劳任怨毫无怨言。

父亲回家省亲,闵损给父亲驾车一同去置办年货,由于天冷衣薄,闵损冻得不小心掉了缰绳惊了马,父亲不解其中情由,便因此而鞭打他。

不料棉衣破了从里面飞出芦花来,父亲这才恍然大悟,得知继母虐待闵损,一怒之下,回家就要休掉继母。

而这时闵损却急忙替继母求情,劝父亲道:“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后母在时只有我一个人吃不饱穿不暖,若后母走了,受苦的就不只是我了,还有两个弟弟。

闵损的孝言孝行感动了父母,一家人终于冰释前嫌,从此和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闵损的故事

闵损的故事

闵损的故事闵损的故事中国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有这样一个故事:住在当时鲁国的一个少年名字叫闵损,从小就过着饥寒心酸的生活,因为有时丧母,失去了慈母之爱,童年的生活很孤苦。

父亲闵公后来给他找了个继母,生活才算有了改变,刚开始继母待闵损还好,等到她自己生了儿子后,情形却逐渐改变了,她只慈爱自己所生的骨肉,对闵损开始冷落了下来,处处看着都不顺眼。

父亲在家时还好些,等父亲出门儿做生意离开家后,母亲对闵损便没有什么温暖,不但让他带看弟弟,而且把家中所有的脏活儿累活儿全叫他干。

曾饱受苦难的孩子竟然懂事早,九岁的他不但乐意去干一切脏苦累活儿从不怨言,而且对待打骂也能逆来顺受,能以德报怨,对人讲话总是彬彬有礼;特别是对五岁的弟弟非常疼爱友好,处处关心而谦让弟弟,兄弟俩心心相印亲密无间。

这年冬天,父亲从远方做完生意归来,全家人欢欢喜喜得以团圆,闵损给父亲送上一碗热水,但因为身上发冷,两个手臂不由自主地哆哆嗦嗦抖个不停,碗中的水竟洒了一多半,母亲瞪了他一眼,赶紧告诉小儿子又奉上一碗。

这种情形父亲看在眼里,心里不是滋味,骂闵损不长进、没出息。

饭后,父亲带上兄弟两个赶着马车去拉货,一路上迎着凛冽的寒风,闵损冻得身体缩成一团,父亲看他穿着厚厚的棉衣,不觉火从心起,并斥责说:看看弟弟穿的比你少,也没有冻成你那样,看你怎么活像个冻死鬼脱生似的,太没出息啦!说着便顺手抽了闵损一鞭子,弟弟见状心疼哥哥,扑在哥哥身上,这第二鞭子打下去后,闵损的棉衣被打破了,突然从破洞处露出一些芦苇花洒了一车,父亲一看愣住了,刹那间他就已经明白过来:原来后娘竟如此狠心待儿子,气得当下掉了眼泪。

待到拉完货回到家里后,立即写了一纸休书,令其妻快快回返娘家!妻子吓得跪地磕头如捣蒜,盛怒的闵公只说:你心太狠了,是绝不可原谅的。

看母亲头已磕破,闵损和弟弟慌忙地跪了下来。

那时女人地位很低,一旦被夫家休了,这一生就算是完了,为此走投无路而轻生寻短见的不在少数。

闵子骞德行分析-德行颜渊闵子骞

闵子骞德行分析-德行颜渊闵子骞

闵子骞德行分析德行颜渊闵子骞闵子骞德行分析德行颜渊闵子骞摘要: 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文章认为闵子骞德行中包含以下积极内容:第一,仁孝、忠义、正直、宽容、感恩,以及着眼大局的和合意识;第二,忠义正直;第三,守礼、尊师、重俭和讷言敏行,以及诚实重信的操守。

关键词: 闵子骞德行孝行闵子骞(公元前536―公元前447年[1]),名损,字子骞,春秋末期鲁国(现山东省曲阜市[1],59岁曾迁至山东费县汪沟镇闵家寨居住①)人,孔子高徒,从孔子15年,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被后人尊称为孔门四大弟子之一、十二哲之首,七十二贤中的佼佼者,是做人的千古楷模。

他最为人所称道是他的孝行,后世把他列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论语・先进》)在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中,闵子骞排在第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德行修养极为高尚的先贤人物。

虽然他的言论事迹文献中记载不多,但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之一,他为儒家学说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他的以至孝为代表的德行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最积极、最核心的部分,至今仍富有积极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闵子骞的仁孝、宽容、感恩,以及着眼大局的和合意识闵子骞的一生以纯真的孝行著称于世,深得后人的敬仰、推崇和爱戴,尤其是他少年时期的至仁至孝感人至深,曾在民间广为流传,堪称后世模范。

据《太平御览》记载:“闵子骞事后母,絮骞衣以芦花。

御车,寒,失�。

父怒,笞之。

后抚背知衣单。

父乃去其妻,骞启父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据说此事发生以后,后母也因此而大受感动,痛改前非,把闵子骞视如己出。

孔子听说以后夸赞道:“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论语・先进》)对闵子骞的孝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这在孔子称赞弟子孝行的记载中是少有的,原因是闵子骞孝行的显著及其表现得恰到好处,符合孔子孝的思想。

[2]相比较之下,备受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备至的曾子也没有得到孔子在这方面的称赞,因为在孔子眼里,曾子的某些孝行近于愚。

闵损求父读后感四百字

闵损求父读后感四百字

闵损求父读后感四百字
读了【闵损】这篇文章,我深深的感到了闵损对继母浓厚的孝意。

闵损,即孔子的学生闵子骞,也是孔子的72贤人之一,是春秋时鲁国人。

他很小的时
实,闵损穿的根本不保暖。

一次,他帮父亲赶马车,一出门,冻的直哆嗦,不小心把拉车的绳子弄掉了,父亲发现问题后,要赶走继母,而闵损却说:“母亲在,只一个儿子受冻;把母亲赶走,仨儿子都受冻。

”继母听到闵损不但不恨她,反
不关自己什么事,就不管。

其实,“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深明大义的闵损

深明大义的闵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讲的故事是《深明大义的闵损》古时候,有个人姓闵名损,字子骞。

在他8岁的时候母亲就过世了。

父亲给他找了个继母,继母又生了两个弟弟。

她非常宠爱自己的亲骨肉,却把子骞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家中所有的脏活儿、累活儿全叫他干。

“去,给弟弟洗尿布!”“你,上山去砍柴.”“把猪圈给我冲干净,要不你别想吃饭。

”面对这些小子骞从无怨言,他总是逆来顺受,彬彬有礼。

在一个严寒的冬天,子骞的父亲外出办事,要子骞驾车。

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子骞冻僵的双手实在没法抓紧缰绳,一失手,驾车的辔鞍就掉了,引起了马车剧烈的震动。

坐在后面的父亲身体猛晃,很是生气。

正要斥骂时,突然发现子骞脸色发紫,浑身颤抖。

十分奇怪:棉衣鼓鼓囊囊的怎么会怕冷呢?便上前拉开子骞的衣襟,顿时脸色大变,眼睛湿润。

原来,子骞的“棉衣”里全是一丝丝的芦苇絮,没有一丁点儿棉花的影子。

这样寒冷的天气,怎么能忍受的了呢。

让孩子受这样的严寒,受这样的痛苦,是自己没有尽到作父亲的责任啊!同时,父亲也火冒三丈,没想到,同床共枕的妻子,居然对一个孩子如此狠毒。

当即回家决定把妻子休了。

子骞听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含泪抱着父亲说:“父亲,不要啊,不要啊,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可是如果母亲不在,家里的三个孩子就都要受冻挨饿啊!” 这么小的孩子如此深明大义,他的话不仅感动了父亲,还感动了他的继母,继母第一次抱住子骞满含泪水说:“我错了,我错了,好孩子,娘对不起你!”从此以后继母把子骞当成自己的亲儿子一样疼爱。

少年闵损忍辱负重,给人们留下深深的感动。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一个忍字百祥集《闵损芦衣》读后感

一个忍字百祥集《闵损芦衣》读后感

一个忍字百祥集《闵损芦衣》读后感一個忍字百祥集——《閔損蘆衣》讀後感閔損,字子騫,是春秋末期魯國人,孔老夫子的弟子,七十二賢之一。

他在孔門中以德行和老成持重著稱,而尤其以孝行超群聞名於世。

子騫早年喪母,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

後母很厭惡子騫,冬天的時候給自己的兩個兒子用棉絮做衣服,給子騫卻用蘆花絮做衣服。

父親覺察到了後母的偏心後,很是生氣,於是要趕走子騫的後母。

子騫卻含淚懇求父親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

”子騫的這一句發自肺腑、感人涕淚的話,不僅挽救了這個即將破碎的家庭,還感化了他的後母,使後母感悟懊悔了,從此不再偏心,待子騫和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

從此,這個家庭過上了和睦安樂的生活。

這真是“一個孝字全家安”!讀完這個故事,學生深深佩服的是子騫忍辱負重的精神。

為了保全這個家庭,為了不破壞父親和後母之間的感情,為了讓兩個弟弟享受到完整的父愛和母愛,子騫忍受了後母的偏心以及極其不公平的待遇。

如果沒有至誠的孝悌之心,誰能毫不動聲色地隱忍這一切?誰又能在真相大白後還要為傷害自己的對方求情、委曲求全?學生發現,正因為自己缺乏承受力和忍耐力,所以在讀此故事時會從子騫夫子身上深切地感受到他的隱忍、寬容、博大、純厚……“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我反省到了自身很多的毛病習氣。

回首自己走過的三十幾年的人生路,無數的煩惱都是來自於不能忍,許多的坎坷也是因為不能忍造成的。

和人相處,一句批評的話也聽不得,一點委屈也不願意承受,只要是不順自己心意的事就不樂意,非計較到底,不能放下自己、隨順他人,他人的一點點缺點過失也不能忍受,愛記仇,甚至還有過“伺機報復”的念頭,巴望別人立即遭遇結果……種種陰暗穢惡的心理,竟然伴隨了自己三十多年。

如果不是學習傳統文化,不是學習《閔損蘆衣》這篇文章,學生可能永遠掙扎在人心險惡的苦海中,沒有盡頭。

人與人之間相處,多麼需要“忍”字啊。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這樣的金玉良言真的應該時刻掛在心間,我們忍下的是自己的瞋恚心,忍下的是自己的自私心,忍下的是自己的名利心,忍下的是自己的好勝心,忍下的是自己的得失心……一個忍字,忍下了我們許多的毛病習氣。

孔子门下最杰出的十位弟子依次是颜回闵损冉耕冉雍

孔子门下最杰出的十位弟子依次是颜回闵损冉耕冉雍

子路受教
据《史记》载,子路与孔子初次见面的时候,两 人曾有过冲突,子路曾持勇力“陵暴孔子”(“陵暴” 有动手打人的味道),被孔子“设礼稍诱”之,收归 门下。子路初次见孔子,身穿盛服,很不可一世的 样子。孔子告诉他说:“你这样昂昂然算什么呢? 你身穿华服,面露志得意满之色,世上还有什么人 肯将你的错处告诉你呢?”子路退出,换上一身戎 服,身配甲胄,佩带宝剑进来,然后拔出长剑,在 庭中舞弄一番。舞罢,向孔子说,古时的君子,没 有不配剑以自卫的吗?夫子也应该学剑习武,继承 先业。孔子说:“古之君子以忠为本质,以仁为卫 身,因为以德服人,能使人心悦诚服。而以力服人, 不是心服啊!”子路敬而受之,马上换下戎服,穿
冉有
冉有,名求(前522~?),字子 有,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与 冉耕、冉雍同宗,皆在孔门十哲之 列,世称“一门三贤”,又称“三 冉”。青年时期曾做过季氏家臣, 后随孔子周游列国。冉求精通六艺, 长于政事,深沉谦退,志在足民, 孔子称赞他“千室之邑,百乘之家, 可使为之宰也”。其后,季康子继 掌国权,招冉求辅政,孔子欣然曰: “鲁人招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 也。”冉求遂回国为季氏宰。鲁哀 公
子路的伉直好勇,《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暇豚”, 《集解》说:“冠以雄鸡,佩以暇豚。二物皆勇,子 路好勇,故冠之。”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想象出子 路的好勇之态,为此,他常遭师之痛责,说他“好勇 过我,无所取材”,“不得其死”等等。但子路“志 伉直” ,他的好勇与一般的逞勇好斗之徒有所区分, 使他的好勇含有了某些伸张正义、为民请命、不欺幼 弱的成分。子路“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 憾”,重友朋、讲义气,以及在卫国动乱中勇于喊出 “食其食者不避其难”,从而为主人冒死拼杀殉道尽 忠的舍身取义精神,皆与其伉直好勇性格息息相通。

七十二贤之闵损简介 闵损是个什么样的人?

七十二贤之闵损简介 闵损是个什么样的人?

七十二贤之闵损简介闵损是个什么样的人?随着西方文化不断输出中国,以前常用来当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种典故,渐渐的变成了西方的童话故事。

《灰姑娘》是《格林童话》中的一个故事,还被迪士尼拍成了动画电影。

对这个故事,想来大家都不陌生。

说的是灰姑娘母亲早逝,继母处处苛责,灰姑娘过的比奴仆还不如。

但是她继母生的两个女儿,却能穿最漂亮的衣服去参加宴会。

好在最后在女巫的帮助下,灰姑娘变出水晶鞋和南瓜马车参加王子的宴会,并最终得王子青睐成为王子妃的故事。

这故事大家初看很新奇,却不知道类似的故事,中国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

只不过故事的主人公不是漂亮的灰姑娘,而是风度翩翩的灰公子。

灰公子名闵损,字子骞,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位列孔门七十二贤之列。

闵损母亲早逝,小的时候过着饥寒孤苦的生活,从未感受到慈母之爱。

后来他的父亲继娶了一位妻子,最开始的时候继母对闵损十分好,闵损因此而感受到了母亲的温暖。

可是一切的美好在继母怀孕并生下儿子之后,就都变了。

继母一连给闵损生了两个弟弟,此后所有关爱都倾注在了自己亲生儿子身上。

不仅冷落了闵损,而且开始处处看闵损不顺眼,处处苛责呵斥他。

父亲还在家的时候还好,等到父亲做生意出远门了,就丝毫不遮掩了。

闵损不但要受到继母的呵斥,每天还要干许多脏活累活。

虽然年纪尚小,但是闵损却早早的懂事了。

干累活脏活从来不抱怨,就算继母不给他温暖的食物,不给他暖和的衣物也没有怨言。

反而处处顺从母亲,友爱自己的两个弟弟,真正的以德报怨。

有一次他的父亲出远门归家,闵损想给自己的父亲端一碗热水,却因为寒冷而手抖,将碗掉在地上。

继母看准机会,让小儿子重新端了一碗,他父亲于是越发疼爱小儿子,认为闵损不长进。

其实这也不怪闵损,继母给自己的儿子用暖和的棉絮做棉衣,而他却是芦絮。

虽然看着蓬松暖和,实际上一点儿也不保暖。

吃完饭之后,闵损父亲带着他出门进货。

下雪的寒冷天,闵损冷的连缰绳都抓不住掉在地上。

他父亲本来就有些生气,这下更是怒从心起,直接一鞭子就抽了上去。

孔子高徒闵子骞生平简介

孔子高徒闵子骞生平简介

孔子高徒闵子骞生平简介闵子(公元前536--公元前487),名闵损,字子骞,尊称闵子,世以字行。

祖籍鲁国,徒居宋国相邑。

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子高徒闵子骞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闵子骞生平简介闵子骞(前536--前487),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

他为人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

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闵子骞排在第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贤人物。

闵子骞崇尚节俭,鲁国要扩建新库房,争取他的意见时,他批评说:“原来的库房就很好,为什么再劳民伤财去改造?”孔子赞成他的意见,赞扬说:“这个人平时不乱说,讲出话来就非常正确。

”季桓子想聘请他当费邑宰,管理费地。

起初闵子骞不同意,对来人说:“好好给我辞去这个职务,如果再来,我就离开此地到汶上去(暗指离鲁奔齐)。

”可是后来经孔子劝说,还是任了费宰,并把家迁到东蒙之阳,村名闵子庄(今闵家寨)。

他治理费地很有成绩,但看不惯季氏行为,最后毅然辞职。

由此可以看出闵子骞刚正不阿的品格。

闵子骞兄弟共二人,母亲死后,他们的父亲又娶了一个继母,继母又生了两个孩子。

闵子骞给他的父亲驾马,缰绳从手里掉下来,他的父亲握着他的手,发觉他的手很冷,穿的衣服也很单薄。

父亲回去后,把继母生的孩子叫来,握住他的手,手是温暖的,穿的衣也很厚。

就对妻子说:“我娶你的原因,是为了我的孩子,现在你欺骗我,让我的孩子受寒,你走吧,不要再留在我家。

”闵子骞上前说:“如果母亲留在了我家,就只有我一个孩子受寒;如果母亲离我们而去,四个孩子就都会受寒啊。

”他的父亲默不作声,然而继母也后悔了。

闵子骞的故事闵子骞是孔子的弟子,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贤人,以孝行和刚正不阿的品格被孔子屡次称赞,也因此被后世作为孝子的楷模。

关于闵子骞的故事,在孔子的言行录《论语》、司马迁《史记》以及宋代《闵子单衣记》中均有记载。

闵子骞的故事

闵子骞的故事

闵子骞的故事闵子骞(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费县)人,是孔子的著名弟子,以孝行和刚正不阿的品格被孔子屡次称赞,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

他为人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

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元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中,闵子骞排在第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贤人物。

闵子骞为人寡言稳重,不言则以,言则必中。

孔子评价:“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历代帝王因闵子骞德行高尚,对其屡有追封:唐朝开元二十七年追封费侯、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封琅琊公、南宋度宗咸淳三年又称费公。

一、鞭打芦花传说闵子骞8岁丧母,父续娶后妻姚氏,生闵革、闵蒙二子。

继母对亲生的两个孩子十分疼爱,对闵子骞却十分刻簿,平时不打就骂,不给饭吃也是常事。

这一切,闵子骞都默默地忍受了。

有一年冬天,闵父带着三个儿子外出,闵子骞坐在马车上直喊冷。

脾气粗暴的闵父气愤地说:“你弟弟的棉袄比你的薄不喊冷,你穿的比谁都厚还喊冷,你到底是安的什么心?”说着,举起马鞭就打,闵子骞的棉袄被打破了,许多芦花纷纷扬扬地从棉袄里飞了出来。

闵父见状,大吃一惊,撕开小儿子的棉袄一看,全是新棉花,原来是继母搞的鬼呀。

闵父自觉错怪了孩子,抱着闵子骞落下了悔恨的泪水。

回了家,闵父狠狠打了继母一顿,接着又写了一纸休书。

继母哭哭啼啼就要被赶出闵家门了,闵子骞见状,一面拉住继母,一面跪在父亲面前哀求道:“不能休儿母,不能休儿母,母在一儿苦,若是休儿母,仨儿都受苦。

”闵父觉得有道理,就依了闵子骞,把继母留了下来。

闵子骞也感动了继母,从此,继母对三个孩子都一样地疼爱了。

二、辞官闵子骞成名后,被鲁君派往费邑为宰。

他在费邑行仁政,施德治,不出一年,费邑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秋粮刚刚收获,鲁国权臣季氏的家臣阳虎便赶来催缴赋税闵子骞说:“官税刚刚收了一部分,等收齐后我亲自送到国库去。

”阳虎摆摆手说:“费邑是季氏的私邑,官税直接交给季氏就行啦。

圣贤豪杰的人事例

圣贤豪杰的人事例

圣贤豪杰的人事例一、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在为父亲拉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待他如亲生儿子一样。

二、将相和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侮辱。

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

老将廉颇居功自傲,对此不服,而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

后廉颇终于醒悟,向蔺相如负荆情罪。

将相和好,共同辅国,国家无恙。

三、孔融让梨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高祖父孔尚当过钜鹿太守,父亲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别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吃梨,总是拿小的吃。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他回答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四、坐怀不乱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因为晚上城门关闭,柳下惠宿于城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妇子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并没发生非礼行为。

于是柳下惠就被誉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

五、管鲍之交从前,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

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

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闵损芦衣》的读后感

《闵损芦衣》的读后感

《闵损芦衣》的读后感
《闵损芦衣》:闵损,字子骞,是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七十二贤之一。

他在儒家当中以美德和老成、审慎得名,特别他的孝顺闻名天下。

子骞的母亲去世得早,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妻,后妻又生下两个儿子。

继母比较讨厌子骞,冬天的时候给他两个儿子用棉花做衣服,给子骞的衣服是用芦花絮做的。

继母的偏心,惹来了父亲的愤恨。

父亲很生气,所以要决心休掉继母。

子骞含泪恳求父亲能够留下后母,并且说:“母亲有三个儿子,一旦后母走了,三个儿子就孤苦伶仃了。

”这是一句发自内心的话,子骞的继母遭到感化,真是一句孝子安全家”
看完这个故事,我也深深地为子骞的精神所感动,子骞忍辱负重,为了维护家庭,为了不破坏父亲和继母的关系以及他与两个兄弟之间的感情。

他都委曲求全没有说出真相,真是非常懂事与孝顺。

读完《闵损芦衣》,除了孝顺,还有一点给我的启发就是我们凡是要学会宽容,宽容是美德,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芦衣顺母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  妒损,衣以…

芦衣顺母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  妒损,衣以…

芦衣顺母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

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夭夭小女人收集到梦幻。

传奇图片墙中, 03:24 2012-12-14芦衣顺母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

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

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镇。

父查知故,芦衣顺母欲出后母。

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母闻,悔改。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

编辑本段注释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继母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编辑本段人物介绍闵损: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编辑本段故事中国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有这样一个故事。

住在当时鲁国的一个少年名字叫闵损,从小就过着饥寒心酸的生活,因为幼时丧母,失去了慈母之爱,童年的生活很孤苦。

父亲闵公后来给他找了个继母,生活才算有了改变,刚开始继母待闵损还好,等到她自己生了儿子后,情形却逐渐改变了,她只慈爱自己所生的骨肉,对闵损开始冷落了下来,处处看着都不顺眼。

父亲在家时还好些,等父亲出门儿做生意离开家后,母亲对闵损便没有什么温暖,不但让他带看弟弟,而且把家中所有的脏活儿累活儿全叫他干。

曾饱受苦难的孩子竟然懂事早,九岁的他不但乐意去干一切脏苦累活儿从不怨言,而且对待打骂也能逆来顺受,能以德报怨,对人讲话总是彬彬有礼;特别是对五岁的弟弟非常疼爱友好,处处关心而谦让弟弟,兄弟俩心心相印亲密无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问孔子的学生闵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闵损【闵(mǐn,音敏)】(公元前536—前487年),字子骞【骞(qiān,音千)】(闵损参看闵子骞),以字广为人知。

比孔子小十五岁,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

在孔门中以德行和老成持重著称,而尤其以孝行超群闻名于世。

闵损幼年丧母,一度受继母虐待,生活很苦。

成人之后,父亲故世,正守丧三年未满时,国家又遇战事,便应征从军。

艰辛的生活和复杂的社会经历,使闵损深深体味到世事不易,逐渐养成了寡言少语、老成持重的性格。

平时,他很少讲话,然而只要讲话就说得很中肯。

有一次,鲁国要役使民众翻修仓库,闵损说,修理一下不行吗,为什么一定要大翻修呢?孔子得知此事,感慨道:“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在跟随孔子学习过程中,闵损也处处表现出成熟和世故来。

他不仅勤奋刻苦,而且与颜回相似,十分恭谨敬师。

他有机会常伴孔子左右,从来都是“訚訚如也”,始终保持恭敬正直的姿态、做法,仅此一点,就深得孔子及同门学子的称誉和信赖。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