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文嚼字》和《不求甚解》这两篇文艺随笔分别表达了朱光潜先生和马南邨先生对研究学问的方法的不同见解。不论是“咬文嚼字”还是“不求甚解”都有其积极意义和适用范围,但凡对这两种方法展开辩论,批驳对方的,定是没有真正领会两位先生写这两篇文章的意图。
首先,二者的适用人群不同。朱光潜先生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个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对专业性较强的读者和写作者来说,“咬文嚼字”的方法尤为重要,专业的读者需要通过“咬文嚼字”仔细地领略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用毕生的精力读一本《红楼梦》,所收获的感悟绝非一般读者可比。写作者更应当“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以“达到艺术的完美”。杜拉斯的《情人》是一部极端精美的中篇小说,它让读小说的人狂喜,让打算写小说的人害怕。如此佳作绝不是杜拉斯凭借一时的灵感所创作出来的,杜拉斯说,《情人》经过反复的修改,每一段、每一句都重新安排过。由此可见,文学要想达到艺术的完美,非“咬文嚼字”不可。对于绝大多数对文化有着泛泛的爱好的读者来说,“咬文嚼字”一没有精力,二没有必要,通过“不求甚解”的读书增广知识,提升修养,这已经达到了他们读书
的目的。
其次,二者的适用范围不同。我国古代的典籍卷帙浩繁,因此诸葛亮会“观其大略,陆象山会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真正值得精读的内容就是令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内容,陶渊明“会意”的机会少之又少,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要粗略地泛读。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人们知识面极大地拓宽的同时,过度的“不求甚解”造成人们思维钝化,文化经典被忽视,真正有价值的文字无法进入大众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咬文嚼字”的意义反而得到凸显。对现代人而言,应对有那些真正价值的书籍抱着“咬文嚼字”的态度去深究,对那些内容粗浅的文字可选择性地“不求甚解”,平衡两种读书方法成为现代人提升信息素养的关键。
“不求甚解”与“咬文嚼字”从来都不矛盾。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应该将这两种读书写作的方法相结合,甚至那些经过几年的“咬文嚼字”作出接近于完美的作品的作家,也不能总通过这种费时费力的方法写作。作为中学生,尤其需要学会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以拓宽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