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细胞能直接产生抗体吗细胞周期能缩短吗
高一生物免疫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免疫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1.关于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B.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D.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答案】D【解析】人体第一道防线皮肤和粘膜,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和溶菌酶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A正确。
特异性免疫是后天形成的,作用范围较非特异性免疫小,针对性强,故B正确。
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相关知识,故C正确。
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异常反应,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2.效应B细胞是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分化而来的,分化的原因有()①T细胞把抗原呈递给B细胞②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③抗原刺激记忆细胞④B细胞进行有丝分裂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B细胞和记忆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使B细胞和记忆细胞增殖分化的抗原可由T细胞呈递,也可直接刺激。
B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仍产生B细胞,不进行分化。
【考点】考查B细胞的增殖分化。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体液免疫的过程。
3.免疫系统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一旦失调或遭到破坏,将导致人体产生疾病,如艾滋病。
下列疾病中,与免疫相关的是A.巨人症B.过敏性鼻炎C.高度近视D.系统性红斑狼疮【答案】BD【解析】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体液免疫中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
过敏反应属于免疫过强,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
所以与免疫相关的是过敏性鼻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故选BD。
【考点】免疫调节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免疫失调的理解。
4.下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请回答:(1)图中B细胞和C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A] 分化而来的,但这两类细胞成熟的部位不同,其中B细胞是在中成熟的。
第四单元 免疫调节【过关测试】高二生物单元复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四单元免疫调节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HIV和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HIV的携带者不一定是艾滋病患者B.HIV是RNA病毒,其构成成分不只有RNA和蛋白质C.HIV是逆转录病毒,逆转录酶和DNA连接酶在宿主细胞的细胞核中发挥作用D.目前艾滋病仍无法治愈,但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帮助病毒携带者延缓发病进程,降低患者死亡率2.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淋巴细胞的数量及功能发生异常改变时,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及免疫功能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HIV通过B淋巴细胞膜表面蛋白识别,进而主要攻击B淋巴细胞B.胸腺发育不良会影响T淋巴细胞的数量,导致体液免疫能力下降C.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过敏原引起的淋巴细胞数量异常增加而造成的自身免疫病D.机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体内浆细胞数量主要因B细胞的增殖而增多3.炎症反应是人体免疫系统清除它认为有害的物质时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反应,是免疫系统保护机体的正常反应,通常具有“红肿热痛”的表现。
但是如果炎症反应过强,就会造成太多的自体细胞损伤,而大量被破坏的细胞释放出细胞内容物,又会进一步给免疫系统提供更多的分子信号,导致反应进一步增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炎症反应的发生只与免疫细胞中的淋巴细胞有关B.炎症反应引起的发热现象可能与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有关C.炎症反应过强会引起与免疫缺陷病类似的自体细胞损伤的情况D.炎症反应过强会引起正反馈调节,利于维持机体的稳态4.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B.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C.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D.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5.如图表示淋巴细胞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细胞直接分化形成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①过程属于体液免疫,②过程属于细胞免疫6.下图为抗体与病原体上的抗原结合示意图。
免疫记忆及其调节机制

免疫记忆及其调节机制免疫系统是机体的防御系统,它能够识别和清除体内的病原微生物,避免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一旦免疫系统对某种抗原(即病原体表面上的蛋白质)产生了反应,它就会留下免疫记忆。
这种记忆可以持续数十年,甚至一生,确保机体对未来的感染具有更强的免疫力。
免疫记忆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出现:主要免疫应答和辅助免疫应答。
主要免疫应答指的是机体第一次遇到某种病原体时形成的免疫记忆。
当机体再次遭遇这种病原体时,能够快速地展开应对,并最终消灭病原体。
辅助免疫应答指的是免疫系统在主要免疫应答的基础上形成的免疫记忆。
它是指机体遇到某种抗原后,免疫系统启动了增殖和分化程序,形成多个抗原特异性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这些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地分泌抗体、清除病原体,从而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免疫记忆的形成涉及许多复杂的机制。
一方面,免疫记忆的形成与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和分化有关。
在初次感染时,刺激性抗原通过与抗原递呈细胞上的抗原递呈分子结合,刺激特定的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和分化。
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抗原递呈细胞会将刺激性抗原递呈给T细胞和B细胞,引发免疫反应。
在主要免疫应答中,杀伤T细胞和B细胞可分化为效应细胞,消灭病原体。
随着感染的消退,一部分T细胞和B细胞会分化为记忆细胞,此时,免疫记忆开始形成。
另一方面,免疫记忆还与抗原特异性的调节有关。
细胞凋亡是免疫特异性调节的重要过程,它可以将过多或过少的免疫细胞清除掉。
在主要免疫应答中,机体遭遇抗原,会引起激烈的免疫反应。
随着感染消退,机体需要将大量的T细胞和B细胞清除掉,以避免对机体产生损害。
但同时,机体也需要保留一定数量的记忆细胞,以便在未来遇到相同的病原体时能有更好的防御能力。
这就需要T细胞的消凋和保存达到平衡,而这种平衡是由细胞因子和受体的调节决定的。
细胞因子可以促进或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分化,从而调节抗原特异性的细胞凋亡过程。
除了抗原特异性调节外,免疫记忆的形成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
免疫记忆的形成和作用

免疫记忆的形成和作用免疫系统是人体内的一种重要防御机制,能够识别和攻击入侵的病原体。
这一机制的核心在于免疫细胞的记忆能力,即免疫记忆。
免疫记忆是指免疫系统对已经接触过的病原体产生特异性、持久性和增强性的免疫应答的能力。
在免疫记忆的形成和作用中有许多值得探究的内容。
I. 免疫记忆的形成免疫记忆的形成是通过机体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当机体首次遭遇特定的病原体时,免疫细胞会识别并攻击它,如B细胞和T细胞。
这一初次免疫应答会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病原体被清除后,免疫细胞中一部分会转化为记忆细胞,而另一部分会消亡。
记忆细胞具有长期存活和增殖的能力,它们可以在重新接触同一种病原体时,快速启动免疫应答,以阻止病原体的侵袭。
这种形成免疫记忆的过程被称为免疫应答。
II. 免疫记忆的作用免疫记忆在人体防御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使机体在再次感染同一种病原体时,产生更快、更强和更持久的免疫应答。
1. 快速启动免疫应答免疫记忆使得机体在再次感染病原体时,不再需要像初次感染时那样经历较长时间的识别和免疫应答过程。
与初次感染相比,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启动并扩增,迅速产生足够的抗体或T细胞,从而有效地抵抗病原体。
2. 增强免疫应答免疫记忆还可以增强免疫应答的强度。
初次感染时,免疫系统生成的抗体或T细胞可能不够多,无法完全清除病原体。
而经过免疫记忆的作用,记忆细胞可以大量增殖,产生更多、更强效的抗体或T细胞,从而加强免疫应答的能力。
3. 持久性的保护免疫记忆还赋予了人体对病原体持久性保护的能力。
一旦记忆细胞形成,它们可以在体内存活多年甚至一生,以保持对病原体的长期免疫应答。
这就意味着即使在多年后再次接触到同一种病原体,机体仍能快速地启动免疫应答,有效地抑制病原体的侵袭。
总结免疫记忆的形成和作用是免疫系统出色的防御机制之一。
通过初次感染、记忆细胞的形成以及再次感染时的免疫应答,免疫记忆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机体能够更快、更强和更持久地抵抗病原体的侵袭。
高中生物练习题 2023年山西省朔州市怀仁一中高考生物三模试卷

2023年山西省朔州市怀仁一中高考生物三模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1.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2.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3.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C.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4.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5.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A.细胞内液增多B.组织液增多C.体液增多D.尿量增多6.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7.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
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8.关于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在活细胞外能大量增殖B.HIV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C.HIV主要攻击B细胞,使人体无法产生抗体D.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检出HIV这种病毒9.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毒素是抗体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10.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高考生物 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46 免疫相关科技、生活热点等新题型(含解析)

专题46 免疫相关科技、生活热点等新题型【热点题型】题型一免疫性不孕免疫性不孕(存在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等)是临床上常见的不孕类型。
医学研究表明,人的角膜、大脑、软骨、妊娠的子宫等都能容忍外来的抗原蛋白而不产生排斥反应,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免疫赦免”,这些部位称为“免疫赦免区”。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移植的心脏对于受者来说相当于抗原B.“免疫赦免”现象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C.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特性不利于胚胎的正常发育D.可以使用药物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敏感性而获得免疫赦免”【热点题型】题型二柯萨奇病毒柯萨奇病毒A16型(CAV-16)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
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AV-16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效应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B.B细胞经CAV-16刺激后会分裂、分化出浆(效应B)细胞,并与抗原结合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D.CAV-16侵入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B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热点题型】题型三生物活性绷带例3、英国科学家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发明了一种名为“我的皮肤”的生物活性绷带,为皮肤烧伤病人带来了福音,该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标本,再让其在特殊膜片上增殖,5~7 d后,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细胞生长,达到愈合伤口的目的。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人的皮肤烧伤后容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于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B.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择本人的干细胞C.膜片能否将细胞顺利“释放”到伤口与烧伤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D.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主要是由机体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对移植皮肤细胞的杀伤作用导致的【热点题型】题型四关心健康例4、某同学的肝功能检验结果显示:乙肝抗原呈阴性(-),乙肝抗体呈阳性(+)(说明:“+”表示有,“-”表示没有)。
晋中和顺县教师考试小学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测试试题及答案

晋中和顺县教师考试小学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测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而不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现象是( )。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易位D.染色体缺失答案::B解析::在无人为因素(如基因工程)干扰下,基因重组只发生在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
A项中基因突变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及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C和D项中,染色体易位和染色体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发生在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均可。
故本题选B。
2.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子叶的颜色和种皮的颜色B.马的白毛和短毛C.猫的蓝眼和红眼D.棉花的细绒和长绒答案::C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豌豆子叶的颜色和种皮的颜色是不同的性状,A项错误。
马的白毛和短毛不是同一性状,B项错误。
猫的蓝眼和红眼是同一种生物(猫)的同一性状(眼睛的颜色)的不同表现类型,C项正确。
棉花的细绒和长绒不是同一性状,D项错误。
3.以下关于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错误的是()。
A.夏天爬山时大量流汗,导致机体失水,可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进行调节B.饮食过咸,会导致细胞内液增加C.长时间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糖原D.感染病菌会导致人体发烧,属于保护性反应,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答案::B解析::饮食过咸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大,从而使细胞内的水分流向细胞外,使细胞内液减少。
B项错误,符合题意。
A项,夏天爬山时大量流汗会导致机体缺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该激素可增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液的排出,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从而维持机体的水盐平衡。
C项,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长时间运动,血糖浓度会降低。
血糖浓度降低会促使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多,该激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从而维持机体血糖浓度平衡。
抗体和记忆细胞产生的机制

抗体和记忆细胞产生的机制
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都属于免疫系统的应答机制。
1.抗体的产生:
1)当体内首次遭遇外来抗原时,免疫系统中的B淋巴细胞会被激活。
2)B淋巴细胞分化成浆细胞,这些浆细胞能够大量生产针对特定抗原的抗
体。
3)这些抗体在血液和淋巴液中循环,能够识别并结合到相应的抗原上,从
而标记它们以便被其他免疫细胞识别和清除。
2.记忆细胞的产生:
1)B淋巴细胞在初次遭遇抗原后,一部分会分化为记忆B细胞。
2)这些记忆B细胞具有长期存活的能力,并能迅速响应相同的抗原再次入
侵。
3)当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激活并分化成浆细胞或记
忆T细胞(对于某些类型的免疫反应,如细胞免疫反应)。
4)记忆T细胞也能长时间存活,并能快速识别和攻击感染了相同抗原的细
胞。
总的来说,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都是为了使免疫系统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应对重复的抗原入侵。
人类免疫系统中的记忆细胞与免疫应答

人类免疫系统中的记忆细胞与免疫应答免疫系统是人类身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承担着保护身体免受病原体侵袭和疾病侵袭的重要任务。
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检测对自身不同的细胞和微生物,以及对它们的反应,来保护身体免受疾病的伤害。
在免疫系统的内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记忆细胞,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相当于我们的免疫系统中的“军队”。
记忆细胞指的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类特殊的细胞,它们能够保持长久的“记忆”。
当我们的身体初次接触某种病原体时,免疫系统会对这种病原体进行特定的反应,保护身体免受侵害。
然而,在后续的遭遇中,这些记忆细胞能够再次识别并保护身体免受这种病原体的侵袭。
这种能力使得我们的免疫系统更加高效、快速和有力地进行免疫应答。
在人类免疫系统中,有两种不同类型的记忆细胞:B细胞和T 细胞。
B细胞是一种特殊的免疫细胞,它们能够产生抗体。
事实上,大部分的抗体都是由B细胞分泌出来的。
当身体的免疫系统被某种病原体侵袭时,B细胞就会开始分泌抗体。
这些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然后进一步破坏病原体。
当病原体再次在身体内出现时,B细胞就会立刻识别它们,然后开始迅速地分泌抗体,以保护身体免受侵害。
与B细胞不同的是,T细胞主要负责识别和消灭感染的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当T细胞识别了这些细胞时,它们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细胞毒素,直接破坏这些细胞。
在后续的感染中,记忆T细胞能够更快地识别和消灭这些已经感染的细胞,从而有效地保护身体免受疾病侵害。
总的来说,记忆细胞的存在使得人类免疫系统更加有效、高效、快速和有力地进行免疫应答。
它们在我们的身体内形成一种免疫记忆,为我们抵御病原体提供了强大的保护。
这种免疫记忆也是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疫苗接种等方式,我们可以让身体识别新型的病原体,从而有效地保护身体免受疾病侵害。
当然,与记忆细胞相关的免疫应答还有很多深入的研究。
例如,如何激发记忆细胞的产生,如何调节记忆细胞的功能,如何针对特定病原体产生特定的记忆细胞等等问题,都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免疫系统的记忆免疫接种的长期保护机制

免疫系统的记忆免疫接种的长期保护机制免疫系统是人体抵抗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
免疫接种是通过给予人体疫苗来引发免疫系统的应答,从而提供长期保护机制。
本文将介绍免疫系统的记忆和免疫接种的长期保护机制。
一、免疫系统的记忆免疫系统的记忆是指当人体首次接触到某一种病原体后,免疫系统会对其产生应答并形成对该病原体的记忆,使得在再次遭遇该病原体时能迅速做出应对,起到长期保护作用。
免疫系统的记忆主要通过记忆性B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来实现。
记忆性B细胞可以产生大量的抗体,并且具有长期存活的能力。
当再次感染同一种病原体时,记忆性B细胞能立即分泌大量特异性抗体,起到快速识别和中和病原体的作用。
记忆性T细胞则存储了首次感染病原体时的信息,当再次感染同一种病原体时,记忆性T细胞能迅速识别和杀灭感染细胞,发挥细胞免疫的作用。
二、免疫接种的长期保护机制免疫接种是通过给予人体疫苗来刺激免疫系统的应答,使其形成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记忆,提供长期保护。
疫苗中通常包含由病原体的抗原构成,或者是已经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
当接种疫苗后,免疫系统会对疫苗中的抗原产生应答,并形成对该抗原的记忆,以备再次遭遇病原体时的快速应对。
通过免疫接种建立的免疫记忆可以提供长期的保护。
例如,针对水痘的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针对水痘的免疫记忆,从而在再次接触到水痘病毒时能够避免发生严重的感染。
同样,针对流感的疫苗也可以使人体产生针对流感病毒的免疫记忆,从而减轻流感的症状和疾病的严重程度。
此外,免疫接种还可以帮助控制和消灭一些疾病。
例如,通过接种疫苗,人口中的免疫水平可以得到提高,从而使得病原体在人群中传播的机会减少,最终达到控制和消灭疾病的目的。
这种现象在一些传染病,如麻疹和小儿麻痹症的消灭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总之,免疫接种作为一种主动刺激免疫系统应答的手段,通过引发免疫记忆的形成,提供了长期的保护机制。
免疫系统的记忆与记忆性B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密切相关,它们能够在再次遭遇病原体时迅速识别和清除病原体,起到抵御感染和疾病的作用。
抗体会一直保持产生能力吗

抗体会一直保持产生能力吗随着新冠疫情的肆虐,人们对抗体产生能力的研究也愈发重视起来。
抗体,简单来说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种蛋白质,它是抵抗病毒和细菌侵袭的有效武器。
但是,抗体产生能力是否会一直保持呢?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抗体是一种针对某个特定病毒或细菌的“警察”,人体遇到该病毒或菌株后,免疫系统会启动产生相应的抗体,其作用是可以阻止该病毒或菌株持续在人体内繁殖,保持身体健康。
那么,人体产生的抗体能够终身保持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人体内,抗体大多数都是会有一定寿命的。
经过一段时间,它们就会失去作用,随之而去的是人体对病菌的免疫力。
因此,我们需要及时增强抗体的产生,保持免疫力的稳定。
那么,如何才能及时促使抗体的产生呢?科学家们从多个角度展开了研究。
经过现有数据的分析,发现细胞记忆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细胞记忆是指在人体遇到某种病原体后,记忆细胞会记录下产生相应抗体的方式和步骤,以后当人体再次遇到同一种病原体时,就可以快速产生相应抗体,加速病毒清除,从而更好地保护身体健康。
另外,还有一种新兴的技术——CRISPR-Cas9技术,即基因多样性编写系统,可以使人体细胞自身生成更专一、更强力的抗体,提高免疫效力。
这项科技的出现意义重大,至少对于病毒和细菌的抵抗以及疫苗的开发来说都是个巨大的进步。
但是也需要指出的是,抗体产生机制和细胞记忆等相关研究还是处于初步阶段,需要更多科学家的探求。
此外,病毒体系的变化是一个较大的挑战,病毒会在物种间自我演变,形成多种菌株,这些变异的菌株可能会使原来生成的抗体失效,难以预测,人们也只有不断探索的道路。
综上所述,抗体产生能力是否会一直保持,还有很多待研究的地方。
科学家们的努力,对于人类健康事业的推进至关重要,我们希望在未来,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抗体产生机制,找到更好地保护人体的方法,让每个人都能过上健康的生活。
免疫系统中的抗体产生与免疫记忆

免疫系统中的抗体产生与免疫记忆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疾病的重要防线,其中抗体的产生和免疫记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抗体的产生、抗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免疫记忆的形成和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抗体的产生抗体是免疫系统中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由B细胞产生。
在机体感染病原微生物后,免疫系统会对其进行识别并作出相应的应对。
当病原微生物进入机体后,它会被抗原提醒细胞(APC)摄取,并经过抗原加工和抗原呈递,激活了持有合适抗原受体(BCR)的B细胞。
接下来,这些B细胞将与T细胞相互作用,并受到T细胞的刺激,开始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二、抗体的结构和功能抗体主要由两个重链和两个轻链组成,有四个链的部分称为IgG、IgA和IgD,有两个链的部分称为IgE和IgM。
抗体的结构在不同的免疫球蛋白中有所不同,但其整体结构却很相似。
抗体通过其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Fab区域)与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抗体通过这种结合来中和病原微生物、调理免疫系统和诱导细胞毒作用。
三、免疫记忆的形成和意义免疫记忆是免疫系统的一种特殊现象,当机体再次暴露于相同的抗原时,免疫系统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
在初次接触抗原后,B细胞除了分化为能够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外,还会分化为记忆B细胞。
这些记忆B细胞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能够迅速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更多抗体,从而更快速、更有效地清除病原微生物。
这就是为什么一旦某种疾病感染后,人们在相同病原再次侵袭时能够迅速恢复健康的原因。
免疫记忆的形成对于人们的健康和预防疾病至关重要。
通过免疫记忆,机体能够对已经遭受感染过的病原微生物产生长期的保护性免疫应答。
因此,免疫记忆在疫苗开发和免疫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医学通过利用免疫记忆的原理开发出了各种疫苗,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并培养免疫记忆,使其能够迅速对抗新的病原微生物。
总的来说,抗体的产生和免疫记忆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抗体的产生和结构、免疫记忆的形成和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且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免疫系统的免疫记忆

免疫系统的免疫记忆免疫系统是我们身体中的一支重要防线,它能够识别并攻击入侵的病原体,保护我们的健康。
在这个过程中,免疫系统形成了免疫记忆,这种记忆使得我们的身体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地应对再次接触同一种病原体的情况。
免疫记忆的形成和作用对于疫苗的研发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系统的免疫记忆是指在第一次接触致病病原体后,机体内部的免疫细胞会对其产生应对反应并形成记忆。
当再次遭遇同种病原体时,内存细胞将会迅速启动免疫反应,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并清除它们。
这样的免疫记忆通常会持续一生,给予我们强大的抵抗力。
免疫记忆的形成经历两种主要类型的免疫反应: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是通过T细胞的介导实现的,T细胞会识别并攻击已被感染的细胞。
体液免疫则由B细胞负责,B细胞可以分泌特定的抗体来中和病原体或促使其被其他免疫细胞消灭。
在初次接触致病病原体后,B细胞和T细胞会分化成效应细胞,这些细胞会直接与病原体作战。
同时,一部分B细胞和T细胞也会分化成内存细胞,这些内存细胞具有长时间存活的能力,并且能够更快速、更强力地启动免疫反应。
免疫记忆的作用在于在再次暴露于同种病原体时,内存细胞能够被快速激活。
这就使得机体可以迅速产生更多的抗体,中和病原体或者促使其被其他免疫细胞攻击。
相较于初次感染,免疫记忆所触发的免疫反应速度更快、更强大,有助于将病原体的扩散范围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减轻疾病的症状和持续时间。
免疫记忆对于疫苗的研发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疫苗通过模拟病原体的入侵,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并形成免疫记忆。
当真正的病原体入侵时,免疫记忆的存在使得机体可以更快速、更有效地抵御感染,避免严重的疾病发展。
此外,研究免疫记忆也有助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通过深入理解免疫记忆的形成和作用机制,科学家可以开发出更加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例如,一些研究团队正在探索利用特定的抗体或免疫细胞激活内存细胞,加强机体的免疫反应。
这种治疗方法有望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摆脱感染。
体液免疫练习

体液免疫练习1、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2、挤牛奶的女工常与患牛痘的奶牛接触,她们手上会出现牛痘脓疱,但在天花流行时,却从不感染天花。
这种免疫物质的产生与下列哪种细胞器的关系最密切A.线粒体B.内质网C.高尔基体D.核糖体3、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后,血液中就会出现结核杆菌抗体,这种抗体产生的结构单位和产生抗体的细胞及细胞器依次是A.氨基酸、效应B细胞、核糖体B.葡萄糖、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C.氨基酸、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D.核苷酸、效应B细胞、核糖体4、给小鼠第二次注射一定剂量的绵羊红细胞后,小鼠体内抗体含量快速大量增加,这是因为初次反应使机体产生了一定量的A.记忆细胞B.绵羊红细胞C.效应B细胞D.效应T细胞5、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在体液兔疫感应阶段所起的作用是A.对抗原的处理、呈递、识别B.对抗原的处理、识别、呈递C.对抗原的呈递、处理、识别D.对抗原的识别、处理、呈递6.当抗原首次入侵机体时,分化为浆细胞的是A.吞噬细胞B.T细胞C.B细胞D.记忆细胞7、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8.如果割除幼鼠的胸腺,则此鼠的免疫状况是A.有全部的细胞免疫能力B.丧失一切免疫能力C有全部的体液免疫能力D.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9.淋巴细胞受某种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抗体A.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起非特异性免疫作用C.是针对各种抗原的D.能在体内存留10、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A.红细胞;B.吞噬细胞;C.淋巴细胞;D.血小板。
11、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C.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12、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A.吞噬细胞、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13.给健康婴儿接种卡介苗,目的是使婴幼儿体内产生A.效应B细胞B.效应T细胞C.记忆细胞D.抗体14、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记忆细胞能直接产生抗体吗?细胞周期能缩短吗?

记忆细胞能直接产生抗体吗?细胞周期能缩短吗?主题:记忆细胞能直接产生抗体吗?细胞周期能缩短吗?2008jiaoss第一.我们知道浆细胞能直接产生抗体,而记忆B细胞能直接产生抗体吗?还是记忆B细胞通过形成浆细胞,然后再由浆细胞产生抗体的呢?第二.人教版教材上描述记忆细胞产生抗体时,是这么描述的:“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问题是:这里的“迅速”怎么理解?是指“记忆细胞”这种细胞的“细胞周期”能够缩短?还是其它呢?.不知道各位老师是怎么理解的?欢迎提出高见,谢谢!ty200202_01.记忆B细胞通过形成浆细胞,然后再由浆细胞产生抗体.2.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效应B细胞),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记忆细胞和浆细胞的细胞周期都缩短体现了迅速和高效。
2008jiaoss谢谢答复,还是有疑问:1、这么说,除了浆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没有其它细胞能直接产生抗体了?2、如果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可以缩短,是指相对原来的B细胞或者T细胞的细胞周期来说的?还是针对记忆细胞本身来说的呢?细胞周期到底能否变短?为什么?lichenyun@126细胞周期变短的说法有违定义,应细胞周期是相对于连续分裂的细胞而言。
2008jiaoss没错,在人教版必修1中,已经定义了“细胞周期”,而且细胞的细胞周期,是不会变的,除非外来物质,导致基因突变。
各为又是怎么理解的呢?遗失的美好记忆B细胞通过形成浆细胞,然后再由浆细胞产生抗体.也就是说记忆细胞不能直接产生抗体,需要在同一抗原的刺激下进行分化形成相应的浆细胞才可以产生抗体。
记住:产生抗体是浆细胞工作,不要让记忆细胞抢人家的饭碗!(开玩笑啦)还有,我认为课本上的“迅速”并不是指周期缩短,而是指记忆细胞再次接触抗原时,不需要初次免疫那一系列的过程,所以相对于第一次免疫来讲,再次免疫就显得非常迅速了!陶老师的见解我只赞同第一点,第二点请参照9楼我的回复,谢谢。
免疫系统中的记忆细胞保护机制

免疫系统中的记忆细胞保护机制引言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一套复杂的防御系统,能够识别和消灭入侵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和异常细胞。
对于被感染过的病原体,免疫系统中的记忆细胞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记忆细胞能够长期存留并快速应答,从而提供长时间的保护效果。
本文将介绍免疫系统中记忆细胞的生成、特性以及其在保护机制中的作用。
记忆细胞的生成记忆细胞是在免疫反应过程中形成的,其产生源自于活化的免疫细胞。
当人体接触到特定的病原体或抗原时,免疫系统中的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淋巴细胞。
通过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记忆T细胞得以形成。
类似地,B淋巴细胞也会经历活化和增殖,最终形成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
这些记忆细胞的生成是一种高度特化和复杂的过程,其产生和维持受到多个信号通路的调控。
记忆细胞的特性记忆细胞具有几个显著的特性,这些特性使得它们能够在次次感染中提供快速的应答和长时间的保护。
首先,记忆细胞具有较长的寿命,能够存活数年甚至几十年。
其次,记忆细胞能够快速应答,并迅速增殖和分化为效应细胞。
这种快速的应答能力使得记忆细胞能够迅速清除入侵的病原体,防止疾病的发展。
此外,记忆细胞还具有强大的抗原识别能力,能够精确地识别之前感染过的病原体。
记忆细胞的保护机制在免疫系统中,记忆细胞有多种保护机制,以保证其有效地提供长时间的保护效果。
首先,记忆细胞通过长寿命的特性保持着对特定病原体的记忆。
即使在长时间没有接触到特定病原体的情况下,记忆细胞仍能够迅速应答并提供保护。
此外,记忆细胞还能够通过细胞外信号的调控来维持其数量和功能。
例如,记忆细胞能够受到淋巴因子的刺激,从而增殖并巩固其功能。
同时,记忆细胞还能够与其他免疫细胞相互作用,通过协同作用提供更强的保护效果。
记忆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记忆细胞在免疫应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当人体再次接触到之前感染过的病原体时,记忆细胞能够迅速应答并扩增,从而达到快速清除病原体的效果。
这种快速的应答能力使得记忆细胞成为免疫系统中的一道重要防线。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其意义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其意义
抗体是一种由免疫系统产生的蛋白质分子,能够识别并结合病原体或其他异物,从而发挥免疫防御作用。
抗体的产生一般遵循以下规律:
1. 抗体的产生需要经过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中的B细胞能够识别并结合抗原,当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时,会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
2. 抗体的产生具有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同一抗原的免疫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不同人产生的抗体也可能存在差异。
3. 抗体的产生具有时间效应:抗体的浓度和特异性通常在免疫反应后几天内达到峰值,之后会逐渐降低,最终消失。
4. 抗体的产生具有记忆效应:一旦免疫系统产生了对某种抗原的抗体,它们会保留一部分记忆细胞,当再次遇到同样的抗原时,免疫系统会更快、更强烈地产生抗体,形成“免疫记忆”。
这些规律的存在对于我们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开发疫苗等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通过研究抗体的产生规律,可以设计出更加有效的疫苗,使得免疫系统能够更快、更强地产生抗体,从而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
同时,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的治疗,也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
统的抗体产生,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免疫记忆的形成与维持

免疫记忆的形成与维持免疫系统是人体内部保护和抵御外来病原体入侵的重要系统,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排除病原体来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两部分组成,其中细胞主要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分子主要包括抗体、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
在机体中,免疫系统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而免疫记忆是其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讨论免疫记忆的形成与维持。
一、免疫记忆的形成当机体受到感染或免疫接种后,免疫系统会启动对该病原体或抗原的免疫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和分子分别发挥其作用。
针对外来抗原的识别和应答主要由B细胞和T细胞这两个免疫细胞完成。
B细胞主要通过表面上的B细胞受体(BCR)识别并结合相应的抗原,进而分化成浆细胞并分泌抗体,使细胞防御机构能够有效地干扰和消除病原体。
T细胞则通过表面上的T细胞受体(TCR)识别并识别抗原,并鉴定基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相应反应。
当抗原和T细胞受体结合后,T细胞会分化成几个功能不同的细胞亚群,包括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毒性T细胞(Tc)和记忆性T细胞(Tm)等,从而为机体的免疫应答提供有效的保护。
免疫记忆的形成与这些免疫细胞的特定功能有关。
当B细胞和T细胞针对特定抗原进行应答时,它们的免疫受体就会被特定的分子进行改变。
这种改变包括生物化学修饰的后续事件,例如T细胞为抗原特异性的免疫记忆形成做出贡献。
然而,这种免疫记忆在第一次接触到抗原后并不会出现,而必须通过多次接触(即受到反复的免疫攻击)才能发展为对特定抗原的免疫记忆。
二、免疫记忆的维持免疫记忆可以在机体内长期存活,并维持其对特定抗原的识别和应答。
这种维持是通过免疫记忆细胞进行的。
在免疫应答期间,一部分免疫细胞会分化成记忆细胞并储存免疫记忆。
记忆细胞与其他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具有生产特定抗体或细胞毒素的能力,并具有更长的半衰期。
这种细胞记忆帮助机体识别下一次接种或感染的抗原,并调动免疫系统来产生更快、更强效的免疫反应。
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详解

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反应在动物接受第一次抗原刺激时的免疫反应初次减退之后,用同样抗原再行刺激时,则发生比初次反应更急速而强烈的反应,称为二次免疫反应。
二次免疫反应的产生和记忆细胞有密切的关系,下面对二者的特点加以总结。
一、记忆细胞1、来源:抗原刺激B 细胞(或T 细胞)时少部分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成的。
2、功能记忆:能“记住”曾经入侵的抗原,且对抗原十分敏感分化:当同种抗原二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未分化的淋巴细胞更快地做出反应,增殖分化出大量的效应细胞,产生更强的免疫效应。
即二次免疫反应比初次免疫反应快且反应强,因此成年人比幼儿少患传染病。
3、寿命:记忆细胞寿命长,某些抗原诱发产生的记忆细胞可对该抗原记忆终生,从而使动物或人体对该抗原具有终生的免疫能力,如天花、麻疹、伤寒等,患者痊愈后可终生具有抵抗力。
4、体液免疫的两个关键过程二、二次免疫反应1、产生原因:入侵的抗体与第一次入侵的抗体相同;体内产生记忆细胞2、特点;反应更快、更强3三、从体液免疫的关键过程分析理解二次免疫反应:1、产生高效而短命的效应B 细胞,由效应B 细胞分泌抗体清除抗原2、产生寿命长的记忆细胞,在血液和淋巴循环中,随时“监察”,如有同种抗原再度入侵,立即发生二次免疫反应。
【例】下图甲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感染人体后,人体内抗体产生、病毒增殖与疾病程度变化曲线图。
请据图回答:(1)a 、b 、c 中表示疾病程度的曲线是 ,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是 抗体产生量(相对值) 0 8抗原 甲 病毒增殖 抗体产生 乙 病毒增殖 抗体产生 时间 病毒侵入(2)再次感染与初次感染相比,体内抗体产生明显 。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3)在初次感染前一周给人体注射相应的疫苗,因而在感染后人体没有明显病症出现,是因为人体内已有 ,该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4)请在图乙中用曲线表示出(3)条件下,人体内抗体产生与疾病程度关系(用文字注明对应曲线名称)【解析】抗体产生是在病毒感染后,且数量渐渐增多至到稳定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忆细胞能直接产生抗体吗?细胞周期能缩短吗?
主题:记忆细胞能直接产生抗体吗?细胞周期能缩短吗?
2008jiaoss
第一.我们知道浆细胞能直接产生抗体,而记忆B细胞能直接产生抗体吗?还是记忆B细胞通过形成浆细胞,然后再由浆细胞产生抗体的呢?
第二.人教版教材上描述记忆细胞产生抗体时,是这么描述的:“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问题是:这里的“迅速”怎么理解?是指“记忆细胞”这种细胞的“细胞周期”能够缩短?还是其它呢?.
不知道各位老师是怎么理解的?欢迎提出高见,谢谢!
ty200202_0
1.记忆B细胞通过形成浆细胞,然后再由浆细胞产生抗体.
2.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效应B细胞),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记忆细胞和浆细胞的细胞周期都缩短体现了迅速和高效。
2008jiaoss
谢谢答复,还是有疑问:
1、这么说,除了浆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没有其它细胞能直接产生抗体了?
2、如果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可以缩短,是指相对原来的B 细胞或者T细胞的细胞周期来说的?还是针对记忆细胞本身来说的呢?细胞周期到底能否变短?为什么?
lichenyun@126
细胞周期变短的说法有违定义,应细胞周期是相对于连续分裂的细胞而言。
2008jiaoss
没错,在人教版必修1中,已经定义了“细胞周期”,而且细胞的细胞周期,是不会变的,除非外来物质,导致基因突变。
各为又是怎么理解的呢?
遗失的美好
记忆B细胞通过形成浆细胞,然后再由浆细胞产生抗体.
也就是说记忆细胞不能直接产生抗体,需要在同一抗原的
刺激下进行分化形成相应的浆细胞才可以产生抗体。
记住:产生抗体是浆细胞工作,不要让记忆细胞抢人家的饭碗!(开玩笑啦)
还有,我认为课本上的“迅速”并不是指周期缩短,而是指记忆细胞再次接触抗原时,不需要初次免疫那一系列的过程,所以相对于第一次免疫来讲,再次免疫就显得非常迅速了!
陶老师的见解我只赞同第一点,第二点请参照9楼我的回复,谢谢。
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继续探讨!
ty200202_0
遗失的美好老师的观点认为记忆细胞不会像初次免疫那样接力棒似的呈现和传递抗原,缩短了接力赛的时间,体现了迅速。
讨论的关键是细胞周期能否缩短。
遗失的美好
楼主问题的关键之处不是周期问题,而是课本中的迅速一词如何理解,请看清楚。
路旋风√
上面各位老师已经把这个问题讨论清楚了.
第一个问题2楼已经回答清楚了:
记忆B细胞通过形成浆细胞,然后再由浆细胞产生抗体.
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效应B细胞),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第二个问题这里的“迅速”怎么理解?
我觉得9楼的观点有道理:课本上的“迅速”并不是指周期缩短,而是指记忆细胞再次接触抗原时,不需要初次免疫那一系列的过程,所以相对于第一次免疫来讲,再次免疫就显得非常迅速了!
关于“细胞周期”能够缩短?的问题,四楼已经结束清楚了:细胞周期变短的说法有违定义,应细胞周期是相对于连续分裂的细胞而言。
所有这里的记忆细胞不存在细胞周期变短的说法。
ty200202_0
记忆细胞是否是连续分裂的细胞,在没有抗原刺激之前是
否能够分裂增殖?
浆细胞是否是连续分裂的细胞,是浆细胞增殖产生浆细胞,还是由B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
如果都没有细胞周期,就谈不上周期缩短了。
B细胞和记忆B细胞若是处于暂时不分裂不增殖的(休眠细胞),间期较长,刺激后进入分裂期,是否能够说明细胞周期变短了?
叮叮当当
我认为能缩短细胞周期,理由:1.记忆细胞的增殖是有丝分裂,具备细胞周期,因为不可能是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2.只要有抗原侵入机体,再有相同的抗原侵入,记忆细胞就增殖分化,分化的过程就是连续的。
抗原二次入侵的间隔的时间有长有短,可看作是记忆细胞的暂时休眠;3.抗原初次入侵,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时间要比二次免疫的增殖分化时间长,所以说明周期变短了。
二次免疫过程的记忆细胞增殖时间的变化可看作是细胞周期的特例
2008jiaoss
问题并没有解决,这么快就下定论了?
第一、记忆细胞能否直接产生抗体,目前研究还没有一个确定性结果,而且光从高中教材给出的语句来看,知识模糊性的描述了一下,不太敢“担当责任”。
因为,教材说:当
记忆细胞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你能确定这就说明记忆细胞被增殖分化成了浆细胞?而不是其它细胞了呢?
第二个问题:这里有一道高考题,如果说没有细胞周期缩短这个说法,这道题该如何解释呢?
(2008,全国理综II)5.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A)
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第3个理由中说到:抗原初次入侵,记忆细胞——这个说法,好像不太对,初次入侵,哪里来的记忆细胞呢?你认为呢?
所以有疑问,不太清楚,记忆细胞有没有细胞周期。
因为:1、如果抗原再次入侵体内时的时间很长的话,不如10年,那么此时的“记忆细胞”还是在10年前形成的那“记忆细胞”吗?2、如果不是的话,是否可以理解为这时的“记忆细胞”是10年前的那“记忆细胞”的后代呢?即该记忆细胞有细胞周期。
欢迎大家继续讨论
CHNine
其实我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二次应答到底和初次应答在应答方面途径有无区别,我看到的教科书都没有提到,也就是二次应答到底是不是直接刺激记忆细胞;
如果真有这么大的区别,为什么所有的教材几乎都不提到?
lichenyun@126
细胞有丝分裂后的子细胞根据分裂情况的不同分为三类:连续分裂、暂不分裂、不再分裂,记忆细胞属于暂不分裂的细胞,无所谓细胞周期,因周期这一数学或物理概念很显然强调连续性。
上述高考题也不新鲜,广东高考早就考过,但不能因为高考题出现了就有道理,显然其考虑有不周之处。
叮叮当当
我所说的抗原初次入侵后,B细胞增殖分化,部分形成记忆细胞啊,这个记忆细胞的增殖,应该这个时候也增殖吧?不会只是直接由B分化后形成记忆细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