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乳实验报告
鲜奶酸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掌握酸奶的制作方法,并分析影响酸奶品质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酸奶是以鲜奶为原料,通过乳酸菌的发酵作用,使乳糖转化为乳酸,从而形成具有特殊风味的乳制品。
乳酸菌发酵过程中,乳糖被分解成乳酸,导致pH值下降,使蛋白质凝固,形成酸奶的凝乳结构。
三、实验材料1. 鲜奶:1000ml2. 白糖:50g3. 市售酸奶:50ml4. 玻璃瓶:1个5. 搅拌棒:1根6. 温度计:1个7. 电热锅:1个8. 冰箱:1个四、实验步骤1. 将鲜奶倒入玻璃瓶中,加入白糖,搅拌均匀。
2. 将玻璃瓶放入电热锅中,用温度计测量,保持温度在40℃左右,恒温发酵。
3. 在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以防止酸奶底部产生沉淀。
4. 发酵时间约6-8小时,期间观察酸奶的变化。
5. 发酵完成后,将酸奶瓶放入冰箱中冷藏,使其凝固。
6. 冷藏时间约4-6小时,期间观察酸奶的凝固程度。
7. 取出酸奶,品尝其口感和风味。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经过6-8小时的发酵,酸奶呈现出凝乳状态,具有浓郁的乳酸香味。
冷藏后,酸奶更加凝固,口感更佳。
2. 结果分析(1)温度对酸奶发酵的影响:实验过程中,温度保持在40℃左右,有利于乳酸菌的繁殖和发酵。
若温度过高,可能导致乳酸菌死亡;若温度过低,发酵速度会减慢。
(2)搅拌对酸奶品质的影响:发酵过程中,搅拌有助于均匀分布乳酸菌,防止酸奶底部产生沉淀,提高酸奶的口感。
(3)发酵时间对酸奶品质的影响:发酵时间越长,酸奶的酸度越高,口感越酸。
但发酵时间过长,可能导致酸奶口感过于酸涩,影响食用。
(4)冷藏对酸奶品质的影响:冷藏可以使酸奶更加凝固,口感更佳。
同时,冷藏有助于抑制乳酸菌的生长,延长酸奶的保质期。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酸奶的制作原理和制作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影响酸奶品质的因素,如温度、搅拌、发酵时间和冷藏等。
在今后的酸奶制作过程中,可以根据这些因素调整实验条件,以获得更好的酸奶品质。
原料乳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原料乳的基本性质;2. 掌握原料乳的感官鉴定方法;3. 掌握原料乳的化学成分测定方法;4. 掌握原料乳的微生物检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原料乳是指从奶牛、山羊等乳牛体内挤出的新鲜乳液。
本实验通过对原料乳进行感官鉴定、化学成分测定和微生物检测,以了解原料乳的基本性质和质量。
三、实验材料1. 原料乳样品;2. 感官评定工具(如嗅觉、味觉、视觉等);3. 化学试剂(如酸碱指示剂、pH试纸等);4. 微生物检测仪器和试剂;5. 实验室仪器(如天平、离心机、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感官鉴定(1)观察原料乳的外观,记录色泽、透明度、有无沉淀等;(2)品尝原料乳的口感,记录酸度、口感、异味等;(3)嗅闻原料乳的气味,记录气味、有无异味等。
2. 化学成分测定(1)酸度测定:使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测定原料乳的酸度;(2)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原料乳中的蛋白质含量;(3)脂肪含量测定: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原料乳中的脂肪含量;(4)乳糖含量测定: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原料乳中的乳糖含量。
3. 微生物检测(1)细菌总数检测: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原料乳中的细菌总数;(2)大肠菌群检测:采用MPN法测定原料乳中的大肠菌群;(3)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培养法测定原料乳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五、实验步骤1. 感官鉴定(1)观察原料乳的外观,记录色泽、透明度、有无沉淀等;(2)品尝原料乳的口感,记录酸度、口感、异味等;(3)嗅闻原料乳的气味,记录气味、有无异味等。
2. 化学成分测定(1)酸度测定:取适量原料乳,滴加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观察颜色变化,记录酸度;(2)蛋白质含量测定:取适量原料乳,按照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3)脂肪含量测定:取适量原料乳,按照索氏抽提法测定脂肪含量;(4)乳糖含量测定:取适量原料乳,按照苯酚-硫酸法测定乳糖含量。
3. 微生物检测(1)细菌总数检测:取适量原料乳,按照平板计数法测定细菌总数;(2)大肠菌群检测:取适量原料乳,按照MPN法测定大肠菌群;(3)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取适量原料乳,按照选择性培养基培养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
发酵酸奶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酸奶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掌握酸奶发酵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发酵效果的影响,提高食品发酵工艺水平,为今后的食品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酸奶是以牛乳或羊乳为原料,加入乳酸菌进行发酵而成的一种乳制品。
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将乳糖转化为乳酸,使乳液pH降低,导致酪蛋白凝固,形成凝胶状酸奶。
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代谢产物还能赋予酸奶独特的风味。
三、实验材料1. 原料:纯牛奶、白糖、发酵剂(乳酸菌粉)2. 仪器:发酵瓶、温度计、电热恒温水浴锅、天平、计时器、无菌操作台、无菌操作工具等四、实验步骤1. 配制发酵剂:将乳酸菌粉按照说明书的比例加入适量白糖,用无菌水溶解,搅拌均匀。
2. 牛奶预热:将纯牛奶加热至40-45℃,保持温度恒定。
3. 添加发酵剂:将溶解好的发酵剂均匀地加入到预热后的牛奶中,充分搅拌均匀。
4. 分装:将混合好的牛奶分装到发酵瓶中,每个发酵瓶装满,封口。
5. 发酵:将发酵瓶放入恒温箱中,保持40-45℃的温度,发酵4-6小时。
6. 冷藏:将发酵好的酸奶取出,放入冰箱中冷藏24小时。
7. 品尝与鉴定:取出冷藏好的酸奶,品尝其口感、酸度、香气等,对酸奶的品质进行鉴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酵效果:发酵过程中,酸奶呈现半凝固状,酸度适中,具有浓郁的乳酸菌香气。
2. 发酵时间对酸奶品质的影响:实验中发现,发酵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酸奶的品质。
发酵时间过短,酸奶酸度不足,口感不佳;发酵时间过长,酸奶酸度过高,口感过酸。
3. 发酵温度对酸奶品质的影响:发酵温度对酸奶的品质有较大影响。
温度过高,会导致乳酸菌死亡,发酵效果不佳;温度过低,发酵速度慢,酸奶品质不稳定。
4. 发酵剂添加量对酸奶品质的影响:发酵剂添加量对酸奶的品质有直接影响。
添加量过少,发酵效果不佳;添加量过多,会导致酸奶酸度过高,口感过酸。
六、实验结论1. 酸奶发酵过程中,温度、发酵时间、发酵剂添加量等因素对酸奶品质有显著影响。
酸奶单因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单一因素对酸奶发酵过程及成品质量的影响,从而为优化酸奶生产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主要考察以下因素:温度、接种量、发酵时间、原料乳种类等。
二、实验原理酸奶是通过乳酸菌对原料乳中的乳糖进行发酵,使其转化为乳酸,从而降低pH值,使酪蛋白凝固,形成具有特殊风味和营养价值的乳制品。
本实验主要探究不同因素对酸奶发酵过程及成品质量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原料乳:鲜牛奶、羊奶、酸奶2. 菌种:乳酸菌3.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电子天平、移液器、培养皿、封口膜等4. 其他:白糖、食盐、脱脂奶粉、发酵剂等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实验分为以下五组,每组设置三个重复:- A组:鲜牛奶,温度35℃,接种量1%,发酵时间24小时- B组:鲜牛奶,温度40℃,接种量1%,发酵时间24小时- C组:鲜牛奶,温度45℃,接种量1%,发酵时间24小时- D组:羊奶,温度35℃,接种量1%,发酵时间24小时- E组:羊奶,温度35℃,接种量1%,发酵时间24小时2. 实验步骤(1)将鲜牛奶或羊奶加热至80℃,持续5分钟进行巴氏杀菌,冷却至室温;(2)将杀菌后的牛奶分装至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白糖和食盐;(3)用移液器将乳酸菌接种于牛奶中,充分混合;(4)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设定相应温度和时间进行发酵;(5)发酵完成后,取出酸奶,测量其酸度、凝块状态、口感等指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温度对酸奶发酵的影响从实验结果来看,随着温度的升高,酸奶的酸度逐渐增加,凝块状态变硬,口感变酸。
这说明温度对酸奶发酵有显著影响,适宜的温度有利于乳酸菌的生长和发酵。
2. 接种量对酸奶发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接种量对酸奶发酵的影响不大。
在实验条件下,接种量为1%时,酸奶发酵效果较好。
3. 发酵时间对酸奶发酵的影响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酸奶的酸度逐渐增加,凝块状态变硬,口感变酸。
但发酵时间过长,酸奶口感变差,酸度过高。
洁面乳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洁面乳的组成及制备原理。
2. 掌握洁面乳的制备方法及操作步骤。
3. 评估制备的洁面乳的性能。
二、实验原理洁面乳是一种以表面活性剂为主要成分的化妆品,具有清洁、保湿、护肤等功能。
洁面乳的制备原理是利用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和疏水性,在水中形成胶束,使油污与水分散,从而达到清洁皮肤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1. 原料:月桂酸、肉豆蔻酸、硬脂酸、甘油、聚乙二醇、自乳化单甘脂、PEG-100硬脂酸酯、聚甘油、深海两节芥籽油、起泡剂等。
2. 仪器:搅拌器、烧杯、电子天平、温度计、锥形瓶、移液管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实验材料称量、溶解、混合,按照配方要求准备原料。
2. 制备过程:(1)将月桂酸、肉豆蔻酸、硬脂酸、甘油、聚乙二醇等原料按比例称量,放入烧杯中。
(2)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用搅拌器搅拌均匀。
(3)加入自乳化单甘脂、PEG-100硬脂酸酯、聚甘油等乳化剂,继续搅拌。
(4)将混合液加热至60-70℃,维持10分钟,使原料充分溶解。
(5)加入深海两节芥籽油、起泡剂等原料,搅拌均匀。
(6)继续加热至80℃,加入少量去离子水,调整pH值至6.5-7.5。
(7)将混合液倒入锥形瓶中,用移液管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使混合液充分搅拌均匀。
(8)将混合液冷却至室温,用滤纸过滤。
(9)将过滤后的混合液倒入烧杯中,用搅拌器搅拌均匀。
(10)将混合液分装至洁面乳瓶中,密封。
3. 性能测试:(1)清洁性能:取一定量的洁面乳,涂于皮肤上,按摩2-3分钟,观察清洁效果。
(2)保湿性能:取一定量的洁面乳,涂于皮肤上,观察保湿效果。
(3)稳定性测试:将洁面乳置于室温下,观察其在不同时间内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清洁性能:实验制备的洁面乳在清洁性能方面表现良好,能有效去除皮肤表面的油污和污垢。
2. 保湿性能:实验制备的洁面乳在保湿性能方面表现良好,能保持皮肤的水分,使皮肤保持滋润。
3. 稳定性测试:实验制备的洁面乳在室温下放置一个月后,无明显变化,表明其稳定性良好。
酸奶感官检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酸奶的感官检验,评估其品质和特性,包括色泽、香气、口感、味道等方面,以了解酸奶的基本感官特征,并探讨不同品牌和发酵条件对酸奶感官品质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 原料乳:新鲜牛奶(全脂、低脂)- 发酵剂:市售酸奶(作为接种剂)- 白砂糖:适量- 其他:量杯、电子秤、恒温发酵箱、无菌操作台、玻璃棒、密封容器等2. 仪器:- 精密PH计- 蛋白质含量测定仪- 脂肪含量测定仪三、实验方法1. 酸奶制作:- 将新鲜牛奶加热至80-85℃,持续5-10分钟进行巴氏杀菌。
- 加入适量的白砂糖,搅拌均匀。
- 将发酵好的市售酸奶作为接种剂,加入牛奶中,搅拌均匀。
- 将混合液分装至无菌容器中,封口。
- 将容器放入恒温发酵箱中,在43-45℃条件下发酵6-8小时。
2. 感官检验:- 色泽:观察酸奶的色泽,记录其是否均匀、乳白色或微黄色。
- 香气:闻取酸奶的香气,记录其是否具有天然乳香味。
- 口感:品尝酸奶的口感,记录其是否细腻均匀,有无颗粒感。
- 味道:品尝酸奶的味道,记录其酸度、甜度、苦度等。
3. 理化检验:- 使用PH计测定酸奶的PH值。
- 使用蛋白质含量测定仪测定酸奶中的蛋白质含量。
- 使用脂肪含量测定仪测定酸奶中的脂肪含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感官检验结果:- 所有酸奶样品均呈现均匀的乳白色或微黄色。
- 香气方面,大部分样品具有天然乳香味,部分样品略带酸味。
- 口感方面,大部分样品细腻均匀,无颗粒感,部分样品口感略粗糙。
- 味道方面,大部分样品酸度适中,甜度较低,苦度几乎无,部分样品口感略苦。
2. 理化检验结果:- 所有酸奶样品的PH值均在4.0-4.5之间,符合酸奶的标准。
- 蛋白质含量在2.8-3.2克/100克之间,符合酸奶的标准。
- 脂肪含量在3.0-3.5克/100克之间,符合酸奶的标准。
五、结论1. 酸奶的感官品质与其色泽、香气、口感、味道等方面密切相关。
用牛奶制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牛奶的基本制作过程。
2. 掌握牛奶的基本制作方法。
3. 探讨牛奶品质与原料、工艺等因素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牛奶是由乳脂肪、蛋白质、乳糖、矿物质等成分组成的乳白色液体。
牛奶的制作主要是通过将新鲜牛奶进行巴氏杀菌、均质化、杀菌等工艺处理,以延长保质期,提高口感。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新鲜牛奶、巴氏杀菌剂、均质化设备、杀菌设备、温度计、计时器等。
2. 仪器:巴氏杀菌器、均质化设备、杀菌设备、搅拌器、离心机等。
四、实验步骤1. 牛奶预处理(1)将新鲜牛奶倒入不锈钢桶中,加入适量的巴氏杀菌剂,搅拌均匀。
(2)将搅拌后的牛奶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为45℃。
2. 巴氏杀菌(1)将预热后的牛奶倒入巴氏杀菌器中。
(2)开启巴氏杀菌器,将牛奶在63-72℃的温度下保持15-20秒。
(3)关闭巴氏杀菌器,待牛奶冷却至室温。
3. 均质化(1)将冷却后的牛奶倒入均质化设备中。
(2)开启均质化设备,将牛奶在压力为15-20MPa的条件下进行均质化处理。
(3)关闭均质化设备,待牛奶冷却至室温。
4. 杀菌(1)将均质化后的牛奶倒入杀菌设备中。
(2)开启杀菌设备,将牛奶在95-100℃的温度下保持5-10分钟。
(3)关闭杀菌设备,待牛奶冷却至室温。
5. 检验与包装(1)将冷却后的牛奶进行感官检验,确保无异味、无杂质。
(2)将检验合格的牛奶进行无菌包装,放入冷库储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牛奶品质分析(1)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牛奶中的重要营养成分,蛋白质含量越高,牛奶的营养价值越高。
本实验中,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为3.0%,符合国家标准。
(2)脂肪含量:脂肪是牛奶中的重要营养成分,脂肪含量越高,牛奶的口感越好。
本实验中,牛奶的脂肪含量为3.6%,符合国家标准。
(3)乳糖含量:乳糖是牛奶中的天然糖分,乳糖含量越高,牛奶的口感越甜。
本实验中,牛奶的乳糖含量为4.8%,符合国家标准。
2. 牛奶品质与原料、工艺的关系(1)原料:新鲜牛奶是制作高品质牛奶的基础。
乳的常规检验实验报告相关内容
乳的常规检验实验报告相关内容以下是乳的常规检验实验报告相关内容:
1. 样品信息
样品名称:牛乳
样品来源:超市购买
样品编号:MILK0001
2. 物理性质
外观:白色均匀液体
气味:无异味
密度:1.029 g/mL
pH:6.66
3. 化学成分
蛋白质含量:3.57 g/100 mL
乳糖含量:4.91 g/100 mL
脂肪含量:3.45 g/100 mL
灰分含量:0.72 g/100 mL
4. 微生物检测
总大肠杆菌数: <10 CFU/mL
霉菌和酵母数: <10 CFU/mL
致病菌检测:阴性
5. 残留农药检测
常见农药残留(如DDT,甲基对硫磷等):未检出
6. 其他指标
凝固试验时间:330 s
脂肪酸值:0.67 mgKOH/g
以上是乳的常规检验实验报告相关内容,包括样品信息、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微生物检测、残留农药检测、其他指标等。
这些数据对于评价乳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乳成分测定实验报告
乳成分测定实验报告引言乳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之一,乳中的成分含量对乳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有着重要影响。
根据国家标准,乳制品的主要成分包括脂肪、蛋白质和乳糖。
因此,准确测定乳成分对于乳制品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牛乳样品中的乳脂肪、乳蛋白质和乳糖的含量,并利用标准曲线法计算得出真实样品中的成分含量。
实验步骤1. 样品的准备:准备3个样品分别称为S1、S2和S3。
每个样品的质量分别为10g。
2. 乳脂肪含量测定:取3个不同容量的锥形瓶,分别标注为A、B和C。
将瓶A 加200ml乙醚,瓶B加200ml无水酒精,瓶C为空瓶。
将样品S1溶解前,预先用烘箱除去水分。
将样品S1加入锥形瓶A中,摇晃混合均匀。
然后将锥形瓶A置于脂肪测定仪器中进行脂肪含量测定。
重复上述步骤测定样品S2和S3中的乳脂肪含量。
3. 乳蛋白质含量测定:取3个容量为50ml的锥形瓶,分别标注为D、E和F。
将锥形瓶D加10ml样品S1,锥形瓶E加10ml蛋白质含量标准品,锥形瓶F 加入10ml无机盐溶液作为空白对照。
使用比色计将样品和标准品的吸光度测定值记录下来。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和标准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重复上述步骤测定样品S2和S3中的乳蛋白质含量。
4. 乳糖含量测定:依次取3个容量为50ml的锥形瓶,标注为G、H和I。
将样品S1、S2和S3分别加入锥形瓶G、H和I中。
然后在每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3ml硝酸盐溶液和0.5ml硝酸镍溶液,再补充至50ml。
将锥形瓶G、H和I放入加热设备中进行加热。
待溶液变成浅黄色后,取出待冷却。
使用比色计将吸光度测定值记录下来。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乳糖的含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测定得到的乳脂肪含量如下表所示:样品乳脂肪含量(%)-S1 3.2S2 2.8S3 3.1测定得到的乳蛋白质含量如下表所示:样品乳蛋白质含量(%)S1 2.1S2 1.8S3 1.9测定得到的乳糖含量如下表所示:样品乳糖含量(%)-S1 4.2S2 3.8S3 4.1根据测定结果,可以发现不同样品中的乳脂肪、乳蛋白质和乳糖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奶油生产实验报告模板(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奶油的生产工艺流程。
2. 掌握奶油的原料准备、加工、成熟和包装等环节的操作技术。
3. 分析奶油品质的影响因素,提高奶油生产质量。
二、实验原理奶油是通过牛奶或羊奶经过分离、杀菌、发酵、搅拌、成熟等工艺过程制成的乳制品。
实验中,通过控制原料质量、加工工艺和设备条件,可以生产出不同类型和品质的奶油。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 牛奶或羊奶:新鲜、无污染、符合国家标准。
- 糖: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 食盐: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 酵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 稳定剂: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2. 实验设备:- 奶油分离机- 高温杀菌锅- 发酵罐- 搅拌机- 成熟罐- 包装机四、实验步骤1. 原料准备:- 将新鲜牛奶或羊奶进行过滤,去除杂质。
- 根据产品规格要求,加入适量的糖、食盐、酵母和稳定剂。
2. 分离:- 将混合好的原料放入奶油分离机,进行分离。
3. 高温杀菌:- 将分离出的奶油液进行高温杀菌,以杀死细菌,保证产品质量。
4. 发酵:- 将杀菌后的奶油液放入发酵罐,进行发酵。
5. 搅拌:- 发酵完成后,将奶油液放入搅拌机,进行搅拌。
6. 成熟:- 将搅拌好的奶油液放入成熟罐,进行成熟。
7. 包装:- 将成熟后的奶油进行称重、定量,然后进行包装。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奶油品质分析:- 通过对奶油的色泽、口感、香气、组织状态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奶油品质。
2. 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原料质量、加工工艺、设备条件等因素对奶油品质的影响。
六、实验结论1. 成功掌握了奶油的生产工艺流程。
2. 通过实验,提高了奶油生产质量。
3. 对奶油品质的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七、实验讨论1. 如何提高奶油的品质?2. 如何降低生产成本?3. 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八、实验总结本次奶油生产实验,使我们对奶油的生产工艺流程有了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奶油的生产技术。
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原料质量、加工工艺和设备条件对奶油品质的影响,为今后的奶油生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生物实验报告制作酸奶(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掌握自制酸奶的操作方法。
3. 学习微生物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酸奶是一种以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的乳制品。
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将牛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使酸奶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保健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 牛奶:500ml(全脂或低脂均可)- 酸奶发酵剂:1包(含乳酸菌)- 白砂糖:适量(根据个人口味调整)- 玻璃杯:5个- 筷子:1根- 温度计:1个- 热水袋:1个- 计时器:1个2. 仪器:- 灭菌锅:1个- 灭菌器:1个- 电子天平:1个四、实验步骤1. 材料准备:- 将牛奶倒入玻璃杯中,用电子天平称量,确保每杯牛奶的量一致。
- 在每杯牛奶中加入适量的白砂糖,搅拌均匀。
2. 灭菌处理:- 将玻璃杯放入灭菌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加热至100℃,保持5分钟进行灭菌。
3. 发酵剂活化:- 将酸奶发酵剂取出,放入温水中浸泡5分钟,使其活化。
4. 混合发酵剂:- 将活化后的发酵剂倒入牛奶中,用筷子搅拌均匀。
5. 发酵:- 将混合好的牛奶杯放入热水袋中,保持温度在42℃左右,发酵8小时。
6. 成品检验:- 发酵完成后,取出酸奶,观察其色泽、口感和气味,确认是否达到酸奶的标准。
7. 冷藏保存:- 将发酵好的酸奶放入冰箱中冷藏,保存时间为3-5天。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成品色泽:酸奶呈乳白色,均匀一致。
2. 成品口感:酸奶口感细腻,酸甜适中。
3. 成品气味:酸奶具有独特的酸奶香味。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以上步骤,成功制作出符合酸奶标准的自制酸奶。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掌握了自制酸奶的操作方法,了解了酸奶的制作原理。
2. 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通过本实验,提高了对微生物发酵技术的认识。
3.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灭菌处理要彻底,避免杂菌污染。
- 发酵温度要适宜,避免过高或过低影响发酵效果。
原料奶检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检测原料奶的质量,了解其卫生指标、营养成分及微生物指标,为奶制品生产提供质量保障,确保消费者饮用的安全与健康。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原料奶样品:10份,每份500ml- 氯化钠- 磷酸氢二钠- 磷酸二氢钠- 柠檬酸钠- 葡萄糖- 硫代硫酸钠- 碘化钾- 碘酸钾- 碘液- 重铬酸钾- 酚酞指示剂-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 肉汤培养基- 琼脂- 紫色毛杆菌- 霍乱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磁力搅拌器- 恒温水浴锅-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高压蒸汽灭菌器- 高速离心机- 离心管- 试管- 移液器- 烧杯- 酒精灯- 火柴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卫生指标检测:(1)菌落总数检测将原料奶样品进行10倍稀释,取适量稀释液接种于肉汤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数。
(2)大肠菌群检测将原料奶样品进行10倍稀释,取适量稀释液接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37℃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特征。
2. 营养成分检测:(1)蛋白质含量检测采用双缩脲法测定原料奶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2)脂肪含量检测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原料奶样品中的脂肪含量。
3. 微生物指标检测:(1)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将原料奶样品进行10倍稀释,取适量稀释液接种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特征。
(2)大肠杆菌检测将原料奶样品进行10倍稀释,取适量稀释液接种于大肠杆菌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特征。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卫生指标检测结果:(1)菌落总数:平均值为3.2×10^5 cfu/ml,符合国家标准。
(2)大肠菌群:平均值为2.0×10^2 cfu/ml,符合国家标准。
2. 营养成分检测结果:(1)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3.2%,符合国家标准。
(2)脂肪含量:平均值为3.8%,符合国家标准。
3. 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1)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检出。
制造酸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酸奶的制造原理,掌握酸奶的简易制作方法,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并学会对酸奶的质量进行初步评估。
二、实验原理酸奶是一种以鲜奶为原料,经过乳酸菌发酵制成的乳制品。
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将乳糖转化为乳酸,使牛奶的pH值降低,酸度增加。
当酸度达到蛋白质等电点时,酪蛋白会凝固形成凝胶状物质,即酸奶。
三、实验材料1. 原料:鲜牛奶、白糖、酸奶发酵剂。
2. 器具:发酵瓶、量筒、温度计、消毒锅、微波炉、保鲜膜、筷子、滤网、无菌操作台、无菌操作工具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鲜牛奶倒入量筒中,记录体积。
(2)将白糖溶解于少量温水中,加入牛奶中,搅拌均匀。
(3)将牛奶倒入发酵瓶中,加入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
2. 消毒(1)将发酵瓶、量筒、温度计、消毒锅、微波炉等器具放入消毒锅中,用沸水消毒10分钟。
(2)将消毒好的器具取出,晾干备用。
3. 发酵(1)将发酵瓶放入无菌操作台,用无菌操作工具将牛奶倒入发酵瓶中。
(2)将发酵瓶密封,放入微波炉中,用高火加热至40℃左右。
(3)将发酵瓶取出,待温度降至35℃左右时,加入酸奶发酵剂。
(4)将发酵瓶放入恒温箱中,设置温度为40-45℃,发酵4小时。
4. 冷藏将发酵好的酸奶取出,放入冰箱中冷藏24小时以上,使酸奶充分成熟。
5. 质量评估(1)观察酸奶的凝块状态,应呈均匀、细腻的凝胶状。
(2)品尝酸奶的口感,应酸甜适中,无异味。
(3)观察酸奶的表面光洁度,应光滑无杂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成功制作出酸奶,酸奶呈均匀、细腻的凝胶状,口感酸甜适中,无异味,表面光滑无杂质。
2. 实验分析(1)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确保酸奶发酵充分。
(2)在制作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
(3)酸奶的口感和品质与原料、发酵剂、操作等因素有关。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酸奶的制造原理,掌握了酸奶的简易制作方法,学会了无菌操作,并对酸奶的质量进行了初步评估。
工厂制作酸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工厂制作酸奶实验实验目的: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掌握酸奶的制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时间:2021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工厂实验室实验器材:牛奶、酸奶发酵剂、恒温培养箱、温度计、玻璃杯、搅拌棒、量筒、滤网、消毒剂等。
实验原理:酸奶是一种通过发酵牛奶制成的乳制品,其主要原料为牛奶和酸奶发酵剂。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酸奶发酵剂中的乳酸菌将牛奶中的乳糖分解成乳酸,使牛奶变酸,从而形成酸奶。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牛奶加热至45℃左右,保持恒温。
(2)将酸奶发酵剂用温水溶解,待温度降至45℃左右。
(3)将消毒剂喷洒在实验器材上,确保无菌操作。
2. 混合(1)将加热至45℃的牛奶倒入玻璃杯中。
(2)将溶解好的酸奶发酵剂倒入牛奶中,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3. 培养发酵(1)将混合好的牛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保持温度在45℃左右。
(2)每隔一段时间观察酸奶的发酵情况,记录温度、酸度等数据。
4. 成熟(1)待酸奶发酵至酸度达到一定标准时,取出玻璃杯。
(2)将酸奶放入冷藏箱中,使其进一步成熟。
5. 检验(1)取出成熟后的酸奶,用滤网过滤掉杂质。
(2)将过滤后的酸奶进行品尝,检查其口感和酸度。
实验结果:1. 发酵过程中,牛奶的酸度逐渐增加,从最初的pH值7.0左右升高至发酵结束时的pH值4.5左右。
2. 酸奶的口感细腻,酸甜适中,具有浓郁的酸奶香味。
3. 成熟后的酸奶无杂质,口感纯净。
实验分析:1. 酸奶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分解乳糖产生乳酸,使牛奶变酸。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乳酸菌的生长繁殖速度加快,发酵效果更好。
2.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温是保证酸奶发酵质量的关键。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乳酸菌的生长和发酵效果。
3. 恒温培养箱为乳酸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有利于酸奶的发酵。
4. 在酸奶制作过程中,无菌操作至关重要。
消毒剂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防止细菌污染,确保酸奶的品质。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酸奶的制作原理,掌握了酸奶的制作方法。
配制护肤乳液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护肤乳液的配制方法,掌握乳液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2. 了解各种原料的特性和配比,以及乳液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掌握乳液搅拌、均质化、冷却等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护肤乳液是一种由油相、水相和乳化剂组成的乳状液体,具有滋润、保湿、滋养皮肤等功效。
在制备过程中,油相和水相经过搅拌、均质化等步骤,形成稳定的乳液体系。
三、实验材料1. 植物油:橄榄油、乳木果油、甜杏仁油等(各10g)2. 乳化剂:Span 80、Tween 80(各5g)3. 水:蒸馏水(100ml)4. 香精:玫瑰、茉莉、薰衣草等(适量)5. 纯露:玫瑰纯露、薰衣草纯露等(适量)6. 调色剂:珍珠粉、纳米金粉等(适量)7. 容器:玻璃瓶、滴管、搅拌棒等四、实验步骤1. 准备植物油:将橄榄油、乳木果油、甜杏仁油等植物油分别称取10g,放入玻璃瓶中备用。
2. 准备乳化剂:将Span 80、Tween 80分别称取5g,放入另一个玻璃瓶中备用。
3. 准备水相:将蒸馏水100ml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香精,搅拌均匀。
4. 预热:将装有植物油和乳化剂的玻璃瓶放入热水中预热,使油相温度升至60℃左右。
5. 乳化:将预热好的油相缓慢倒入水相中,同时用搅拌棒不断搅拌,直至形成均匀的乳液。
6. 冷却:将乳液倒入玻璃瓶中,放入冰箱冷却至室温。
7. 调整:根据需要,加入适量纯露、调色剂等,搅拌均匀。
8. 包装:将配制好的护肤乳液装入玻璃瓶中,密封保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成功配制出一种滋润、保湿的护肤乳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使用效果。
2. 分析:(1)植物油的选择:橄榄油、乳木果油、甜杏仁油等植物油具有较好的保湿、滋养效果,适合用于配制护肤乳液。
(2)乳化剂的选择:Span 80、Tween 80等乳化剂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能有效地将油相和水相混合,形成稳定的乳液体系。
(3)香精的选择:玫瑰、茉莉、薰衣草等香精具有独特的香气,能提升护肤乳液的使用体验。
酸奶制作实验报告
发酵酸奶的制作一、实验原理酸奶是在牛乳中加入乳酸菌发酵剂,由于乳酸发酵使牛乳的pH值降至其等电点凝固而成的一种产品。
乳酸发酵受到原料乳质量和处理方式、发酵剂的种类和加入量、发酵温度和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掌握发酵酸奶的制作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原辅材料:脱脂乳粉120g、白砂糖50g、乳酸菌发酵剂、稳定剂(CMC1.2g、还原胶0.6g)、香精、塑料杯或玻璃瓶等2、实验设备:混料罐或不锈钢锅、水浴锅、培养箱、台秤、天平等。
四、实验方法1、工艺流程发酵剂↓配料→杀菌→冷却→接种→搅拌→装杯→封盖→培养→冷却→成品2、参考配方奶粉:12~15%糖:5~8%发酵剂:3%稳定剂;风味剂3、操作要点及说明(一)、配料1)每组制作酸奶5瓶(300ml),每瓶酸奶150-200ml。
2)调配时适宜的添加糖量有利于产品风味,过高则抑制乳酸菌产酸。
本实验采用5%加糖量。
量取500ml牛奶溶液于烧杯中,在电炉上加热到50℃左右,加入40g蔗糖搅拌充分溶解。
3)稳定剂,主要是食品级高分子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使用琼脂和卡拉胶等4)风味剂,根据口味酌量添加,不超过0.1%(二)、均质(三)、杀菌:原料乳杀菌不仅可以减少杂菌污染,有利于乳酸菌生长,还可以使乳清蛋白质变性,改善产品质量,防止乳清析出。
将加糖溶解的牛奶,煮沸以杀菌。
杀菌温度100℃,时间15min,杀菌后乳液迅速冷却到41~45℃。
同时把罐头瓶也放到杀菌锅杀菌。
(四)、接种冷却后的乳液进行接种,发酵剂(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1:1)添加量3%,接种前将发酵剂进行充分搅拌,目的是使菌体从凝乳块中游离分散出来,接种后,倒入清洗干净的瓶中(每瓶装150-200ml),充分搅拌使发酵剂均匀混合。
(五)、发酵接种分装后的发酵液,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发酵温度42℃,每隔30min 测定酸度和pH值,当混料的pH值降至4.6-4.8,酸度达到70T-80T,凝乳组织均匀、致密、无乳清析出,表明凝块质地良好,达到发酵终点。
乳品成分测定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乳品成分的基本知识。
2. 掌握乳品成分测定的实验方法。
3. 通过实验,提高分析乳品成分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乳品成分测定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等成分的测定。
本实验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比色法测定脂肪含量,滴定法测定糖类含量,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矿物质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鲜牛奶、奶粉、酸奶等乳制品。
2. 仪器:凯氏定氮仪、分光光度计、滴定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分析天平、移液器、烧杯、锥形瓶、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 蛋白质含量测定(1)称取乳品样品1g,加入10mL浓硫酸,搅拌均匀,放入凯氏定氮仪中消化。
(2)消化完成后,取出消化液,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
(3)取1mL消化液,加入1mL硫酸铜溶液,搅拌均匀,放置10min。
(4)用分光光度计在62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5)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蛋白质含量。
2. 脂肪含量测定(1)称取乳品样品1g,加入10mL石油醚,搅拌均匀,放置30min。
(2)用滤纸过滤,将滤液在60℃下烘干,称重。
(3)根据烘干前后质量差计算脂肪含量。
3. 糖类含量测定(1)称取乳品样品1g,加入10mL稀硫酸,搅拌均匀,放入滴定仪中。
(2)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3)根据滴定结果计算糖类含量。
4. 矿物质含量测定(1)称取乳品样品1g,加入10mL稀硝酸,搅拌均匀,放入原子吸收光谱仪中。
(2)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3)根据标准曲线计算矿物质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蛋白质含量:实验结果显示,鲜牛奶、奶粉、酸奶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2%、3.5%、3.0%。
2. 脂肪含量:实验结果显示,鲜牛奶、奶粉、酸奶的脂肪含量分别为3.5%、3.8%、3.0%。
3. 糖类含量:实验结果显示,鲜牛奶、奶粉、酸奶的糖类含量分别为4.2%、4.5%、4.0%。
4. 矿物质含量:实验结果显示,鲜牛奶、奶粉、酸奶的矿物质含量分别为0.6%、0.7%、0.5%。
酸奶制作实验报告
酸奶制作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在生产现场验证、深化、巩固和丰富科学原理知识,如酸奶生产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和生产组织管理知识。
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从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热情,为以后的学习和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原理。
酸奶是以牛奶为原料(或添加蔗糖),经乳酸杀菌发酵而成的发酵乳制品,具有细腻的凝块和特殊的芳香风味。
酸奶可以用牛奶在自然状态下发酵,也可以在巴氏杀菌或超高温瞬时杀菌后加入乳酸菌发酵。
目前,酸奶是通过对原奶进行杀菌,添加乳酸菌生产的。
因为在自然状态下发酵时会有杂菌污染,导致酸奶有异味或发酵失败。
酸奶发酵过程中,原料乳中的乳糖被乳酸菌转化为乳酸。
随着乳酸的形成,溶液的pH值逐渐达到酪蛋白的等电点(酪蛋白是牛奶中的一种蛋白质,等电点时的pH值为4.64.7),使酪蛋白聚集沉降,从而形成半固体的凝胶物质。
第三,实验材料。
纯牛奶、盒装酸奶、糖、勺子、一次性杯子、保鲜膜、筷子、保温箱、水浴锅。
第四,实验步骤。
1)消毒。
放置容器(一次性杯子等。
)和搅拌工具(勺子或筷子)放在超净的工作台上,用紫外线消毒。
如果是新开的牛奶,已经消毒好了,不用煮消毒,可以直接放在40℃的水浴中预热。
如果是鲜奶,一定要先煮沸消毒。
当温度降至40℃左右时,建议不要烫伤手。
②接种。
将温牛奶从水浴中取出,接种在洁净的工作台上。
准备完毕(用酒精消毒)后,先将100毫升纯牛奶倒入一次性杯子中,然后加入酸奶(一般比例为5:1-10:1),最后加入6克白糖。
加入原料后,用筷子搅拌均匀,用保鲜膜将杯子充分密封。
③预发酵。
放在培养箱里(40℃左右)。
一般可发酵8-10小时,发酵时间可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
发酵时间越长,酸度越大。
④后发酵。
刚做的酸奶酸味比较淡,口感不够好,应该放冰箱冷藏。
8-12小时后即可食用,口感好,酸甜适中。
品尝时也可加入蜂蜜或糖及各种水果。
动词(verb的缩写)实验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料乳的质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1.1 了解生乳的国家标准及相关质量指标要求
1.2 掌握相关质量指标的检测方法及原理
二、实验内容
2.1 乳总固形物的测定
2.2 新鲜度的测定
2.3 原料乳抗生素残留的测定
2.4 原料乳菌落总数的测定
三、实验原理
3.1 乳固形物测定原理
先分别测定出乳及乳制品中的总固体含量、脂肪含量(如添加了蔗糖等非乳成分含量,也应扣除),再用总固体减去脂肪和蔗糖等非乳成分含量,即非脂乳固体。
3.2 乳新鲜度测定的原理
美兰还原试验是用来判断原料乳新鲜程度的一种色素还原试验。
新鲜乳加入亚甲基兰后染为蓝色。
如污染大量微生物产生还原酶使颜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通过测定颜色变化时间,间接推断出鲜奶的卫生质量。
3.3 原料乳抗生素残留测定的原理
培养基预先混合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芽胞,并含有pH指示剂(溴甲酚紫)。
加入样品并孵育后,若该样品中不含有抗生素或抗生素的浓度低于检测限,细菌芽胞将在培养基中生长并利用糖产酸,pH指示剂的紫色变为黄色。
相反,若样品中含有高于检测限的抗生素,则细菌芽胞不会生长,pH指示剂的颜色保持不变,仍为紫色。
3.4 原料乳菌落总数测定的原理
菌落总数:菌落总数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如需氧情况、营养条件、pH、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每克(每毫升)检样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
按国家标准方法规定,即在需氧情况下,37℃培养48h,能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所以厌氧或微需氧菌、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以及非嗜中温的细菌,由于现有条件不能满足其生理需求,故难以繁殖生长。
四、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4.1 原料乳抗生素残留测定原料及设备
4.1.1 原料及试剂
灭菌脱脂乳;PCA培养基
4.1.2 设备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恒温培养箱;恒温水浴锅;100μL、200μL微量移液器及吸头;无菌试管:18×180
4.2 原料乳新鲜度测定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恒温培养箱;恒温水浴锅;100μL、200μL微量移液器及吸头;无菌试管:18×180
4.3 乳总固形物测定原料及设备
4.3.1原料及试剂
除非另有规定,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三级水。
1)平底皿盒:高20 mm~25 mm,直径50 mm~70 mm 的带盖不锈钢或铝皿盒,或玻璃称量皿。
2)短玻璃棒:适合于皿盒的直径,可斜放在皿盒内,不影响盖盖。
3)石英砂或海砂:可通过500μm孔径的筛子,不能通过180μm孔径的筛子,并通过下列适用性测试:将约20g的海砂同短玻棒一起放于一皿盒中,然后敞盖在100 ℃±2 ℃的干燥箱中至少烘2h。
把皿盒盖盖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准确至0.1 mg。
用5mL水将海砂润湿,用短玻棒混合海砂和水,将其再次放入干燥箱中干燥4 h。
把皿盒盖盖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精确至0.1mg,两次称量的差不应超过0.5mg。
如果两次称量的质量差超过了0.5mg,则需对海砂进行下面的处理后,才能使用:
将海砂在体积分数为25 %的盐酸溶液中浸泡3d,经常搅拌。
尽可能地倾出上清液,用水洗涤海砂,直到中性。
在160 ℃条件下加热海砂4 h。
然后重复进行适用性测试。
4.3.2 仪器与设备
天平:感量为0.1 mg;干燥箱;水浴锅
4.4 菌落总数检测设备与材料
4.4.1 试剂和原料
PCA培养基:120ml/瓶;
4.4.2 仪器和设备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冰箱:2 ℃~5 ℃;恒温培养箱:28 ℃±1 ℃;均质器;恒温振荡器;显微镜:10×~100×;电子天平:感量0.1 g;无菌锥形瓶:容量500 mL、250 mL;无菌广口瓶:500 mL;无菌吸管:1 mL(具0.01 mL 刻度)、10 mL(具0.1 mL 刻度);
无菌平皿:直径90 mm ;无菌试管:10 mm×75 mm ;无菌牛皮纸袋、塑料袋。
五、实验步骤
5.1 原料乳抗生素残留测定
样品9ml 置于灭菌空试管中(平行两份),阴性对照管和阳性对照管各1份(老师提供)。
所有试管80℃±2℃水浴加热5min ,冷却至37℃,加入测试菌液1ml ,轻轻旋转试管混匀。
37℃水浴2h ,加入4%TTC 水浴液0.3ml ,混匀后37℃,水浴避光培养30min ,观察颜色变化。
5.2 原料乳新鲜度测定
吸取10ml 牛奶于灭菌空试管中(平行2份),在水浴中加热到38℃,再加入亚甲基兰溶液1ml 混匀。
将试管放入水浴中,每30min 观察1次褪色情况,并记录每个样品褪色时间。
5.3 乳总固形物测定
在平底皿盒中加入20g 石英砂或海砂,在100 ℃±2 ℃的干燥箱中干燥2 h ,于干燥器冷却0.5 h ,称量,并反复干燥至恒重。
称取5.0 g (精确至 0.0001 g )试样于恒重的皿内,置水浴上蒸干,擦去皿外的水渍,于100 ℃±2 ℃ 干燥箱中干燥3 h ,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0.5 h ,称量,再于100 ℃±2 ℃ 干燥箱中干燥 1 h ,取出冷却后称量,至前后两次质量相差不超过 1.0 mg 。
试样中总固体的含量按式计算:
100m
m -m X 2
1⨯=
式中:
X ——试样中总固体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 m 1——皿盒、海砂加试样干燥后质量,单位为克(g ); m 2——皿盒、海砂的质量,单位为克(g ); m ——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
5.4 菌落总数检测 5.4.1 样品的稀释
5.4.1.1 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称取25 g 样品至盛有225 mL 灭菌蒸馏水的锥形瓶中,充分振摇,即为1:10稀释液。
或放入盛有225 mL 无菌蒸馏水的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2min ,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5.4.1.2 液体样品:以无菌吸管吸取 25 mL 样品至盛有 225 mL 无菌蒸馏水的锥形瓶(可在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 1:10 的样品匀液。
5.4.1.3 取1 mL 1:10 稀释液注入含有9 mL 无菌水的试管中,另换一支1 mL 无菌吸管反复吹吸,此液为1:100 稀释液。
5.4.1.4 制备10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
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1次1 mL 无菌吸管。
5.4.1.5 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 2 个~3 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在进行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每个稀释度分别吸取1 mL 样品匀液于2个无菌平皿内。
同时分别取1 mL 样品稀释液加入2个无菌平皿作空白对照。
5.4.1.6 及时将15 mL ~20 mL 冷却至60 ℃的PCA 培养基倾注平皿,并转动平皿使其混合均匀。
5.4.2 培养
待琼脂凝固后,将平板倒置,28℃±1℃培养5d ,观察并记录。
5.4.3 菌落计数
肉眼观察,必要时可用放大镜,记录各稀释倍数和相应的霉菌和酵母数。
以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 ,CFU )表示。
选取菌落数在 10 CFU ~150 CFU 的平板,根据菌落形态分别计数霉菌和酵母数。
霉菌蔓延生长覆盖整个平板的可记录为多不可计。
菌落数应采用两个平板的平均数。
六、实验结果
6.2 原料乳新鲜度测定
11:15 进行新鲜度测定;12:15 试样呈浅蓝色;12:40 试样褪色;褪色时间1小时25分。
由上述数据得出
样品1 :m 2=65.2807(g ),m 1=64.6609(g );
样品2 :m 2=66.4258(g ),m 1=65.8612(g );
21m -m 65.2807-64.6609X 10010012.18(/100)
m 5.0872g g =⨯=⨯=
21m -m 66.4258-65.8612
X 10010011.18m 5.0499
=
⨯=⨯=(g/100g ) 得出平均值为⎺X=11.68(g/100g )
七、结果分析与讨论
实验结果达到预期。
这个实验要注意的地方是做培养基的时候,动作要快,不然就让其他细菌污染培养基。
通过这次实验了解生乳的国家标准及相关质量指标要求,还有掌握相关质量指标的检测方法及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