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
《身边的材料作业设计方案》
《身边的材料》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身边的材料》是一门面向初中生的科学课程,旨在通过实际的材料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稳固教室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设计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3.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设计内容1. 实验材料:纸张、铁钉、塑料袋、水杯等平时生活中常见的材料;2. 实验内容:a. 观察纸张的性质,比较不同种类的纸张的厚度、质地等特点;b. 用磁铁吸引铁钉,观察铁钉的吸附情况;c. 测试塑料袋的抗拉强度,比较不同厚度的塑料袋的承重能力;d. 测量不同水杯的容量,比较不同尺寸的水杯的容积大小。
四、设计步骤1. 学生分组,每组3-4人;2. 每组选择一个材料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3.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
五、评判标准1. 实验记录准确完备,包括实验过程和结果;2. 实验报告结构清晰,逻辑性强,表达准确;3. 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并进行合理的讨论和分析。
六、作业要求1. 学生需按时完成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2. 实验报告格式要求:A4纸,字体宋体,字号12,1.5倍行距;3. 作业提交时间:XX月XX日。
七、延伸活动1. 学生可自行选择其他材料进行实验,拓展实验内容;2. 学生可组织展示活动,分享实验效果和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身边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他们的科学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学生们在实验中发现乐趣,探索科学的奥秘!。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说课稿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身边的材料》是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周围的物体,了解和认识不同材料的特征和用途。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材料的初步认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身边的物体和材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材料的分类和特征的认识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于一些特殊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探究来拓展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不同材料的特征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不同材料的特征和用途。
2.难点:学生能够对特殊材料的性质和用途进行深入理解和探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践活动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小组讨论等手段,辅助学生学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身边的物体和材料,引发学生对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
2.探究活动一:观察和分析常见材料的特点,如纸张、塑料、金属等。
3.探究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特殊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如玻璃、纤维等。
4.实践活动:学生动手实践,如制作小礼品、进行材料的分类等。
5.总结与反思: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图示、列表等形式,将材料的特征和用途进行展示。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
可以通过观察、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案
一、教案主题:我们周围的材料教案二、课时安排:40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材料类型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周围材料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合理使用和保护材料资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各种材料实物或图片,如金属、塑料、纸张、木材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记录工具。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各种材料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属于哪种材料类型。
2. 讲解材料分类:教师简要介绍金属、塑料、纸张、木材等常见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身边常见的材料物品,判断它们属于哪种材料类型。
4. 小组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6. 课堂作业: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篇关于身边材料的观察日记。
六、教案主题:我们周围的材料教案(续)七、课时安排:40分钟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材料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材料的鉴别和选择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合理使用和保护材料资源。
九、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各种材料实物或图片,如金属、塑料、纸张、木材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记录工具。
十、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材料的分类和特点。
2. 讲解材料性质:教师讲解材料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质,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讨论,鉴别和选择适合特定场景的材料。
4. 小组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6. 课堂作业: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篇关于材料鉴别和选择的实践报告。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案主题:我们周围的材料教案二、课时安排:40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材料类型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周围材料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合理使用和保护材料资源。
六年级科学下册 我们身边的材料教案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我们身边的材料教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我们身边的材料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用途。
- 掌握常见材料的制作方法。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教科书《六年级科学下册》。
- PPT和多媒体设备。
- 实验工具和材料:玻璃棒、镜子、磁铁、纸张、塑料袋、铁、铝、塑料、玻璃等。
-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我们身边的材料。
简要介绍材料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2. 探索材料特性(15分钟)- 利用实验展示不同材料的特点。
例如,用磁铁测试某些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用玻璃棒测试是否带电等。
3. 分组合作(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材料进行研究和实验。
- 学生使用各种方法和工具测试材料的特性,例如质地、导电性、质量等。
- 小组讨论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结果展示和分享(15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
- 全班共同讨论并总结各种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5. 拓展延伸(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更多未涉及到的材料,例如塑料袋、布料、纸张等。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不同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6. 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研究收获。
- 引导学生形成对材料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总结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用途,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对常见材料的研究,学生对不同材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他们今后的研究和生活提供了基础。
>注意: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注意: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身边的材料 教学设计及反思
《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及反思继红小学徐园园一、教学目标:1、能用感官和简单工具正确判断出常见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2、能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标准给物品分类。
3、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4、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能描述一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
如:陶瓷、玻璃、塑料等。
6、能够举例说明材料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7、能够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并且能够认真的倾听别人的意见。
二、教学重点:1、正确判断出常见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懂得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3、能够用自己的话准确表述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造材料,并能举例说明。
三、教学难点:1、正确判断出常见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能够用自己的话准确表述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造材料,并能举例说明。
四、教学准备:常见物品的实物或图片资料。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同学们,大家好。
我们先来看一幅图片。
﹙播放各种材料的杯子的幻灯片。
﹚教师提问问题:“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生答:杯子。
﹚“你们认为杯子是什么?它又是用来干什么的?”﹙生答:一件东西,用来装水的等。
﹚引出物品的概念:很好,准确地来说,它是一件物品。
一般来说,我们将具有一定功能和用途的成品称为物品。
物品都是由材料制成的。
下面我给每个小组一个杯子,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这些杯子分别是用什么制作的?”﹙生答:塑料、玻璃、陶瓷等。
﹚关于这些杯子请大家告诉我:什么是物品?什么是材料?”﹙茶杯是物品,而制造它的材料是金属、陶瓷、玻璃、木头、塑料。
﹚活动一:教师谈话:通过上面的观察和讨论,我们已经知道了,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你们知道哪些材料?学生回答:木头、金属、塑料、纸、布、泥、棉花、石油、沙子、水、毛…﹙板书﹚那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身边的材料”。
﹙板书“身边的材料”。
﹚请自告奋勇的同学说一说:材料是什么?生答:可以制成某种物品的材质。
身边的材料教案
身边的材料教案第一篇:身边的材料教案《身边的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有何种材料构成的。
(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2)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3、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2)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重点:1、正确判断出常见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懂得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三、教学难点:能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准,给物品分类。
四、教学准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棉布制的玩具娃娃、木椅、书、玩具小木船、塑料瓶、棉布衣服、铁制小刀、铅笔(木杆带有橡皮)、手电筒、放大镜、一小块棉布五、教学时间: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疑导入课题:我们知道的材料有哪些?生:铁、塑料、布、木头、纸、玻璃等。
这些材料都有哪些特性呢? 生回答,老师补充。
调查身边的材料:看看自己和旁边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集体订正答案。
(二)讲授例1 教师:同学们,看你们桌子上物品中的钥匙,用力试试!会弯吗? 生齐:不会。
教师:对了,它很硬,那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 学生:是用铜做成的。
教师:钥匙是用材料铜制作成的。
请同学讨论一下:钥匙是铜,铜就是钥匙这句话对吗?(二)解决问题:学生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1:那钥匙是铜做成的。
学生2:铜也不能开锁啊!学生3:对,钥匙不能说是铜,它是让我们来开锁的工具,只是它由铜来做成,而铜是材料,还不能使呢!学生汇报:老师,这话错了,钥匙虽说是铜做成的,但它能用来开锁,而铜则成为材料。
教师: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多好啊!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制作而成的,有一定的功能;可材料只能用来组成物品。
下面每组的桌子上有很多物品,它们是由哪些材料制成呢?我们先找出物品的材料,可以用“**是由材料**制成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给这些物品按材料来分类,把物品的名称写在书的圆圈中及探究记录单中,好吗?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南京市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
南京市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身边的材料》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课。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对不同材料的特征和用途的了解,以及对材料的分类和简单识别方法的探究。
教材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身边的材料有所了解,但可能没有系统地思考和总结。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常见材料的名称和特征。
2.能够对材料进行分类和简单识别。
3.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不同材料的特征和用途。
2.难点:对材料进行分类和简单识别方法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材料的特征和用途。
2.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材料的分类和识别。
3.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材料的分类和识别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材料的实物或图片,如塑料、纸张、金属、玻璃等。
2.准备分类和识别的材料样本。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我们身边的材料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材料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和用途。
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材料的分类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材料的分类和识别。
每组发放一些材料样本,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
4.巩固(5分钟)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分类结果,并解释分类的依据。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区分不同材料的制品?如何提高环保意识?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材料的分类和识别方法,以及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后,观察和思考家庭的材料使用情况,写一篇短文,介绍家庭中不同材料的用途和特点。
最新精品冀教小学科学三下《1身边的材料》word教案(1)3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常见的材料身边的材料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
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2.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你不开各种材料。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2.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1.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描述某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
二、教学过程:活动1:下面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1.用感官和简单工具正确判断出常见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标准,给物品分类。
3.在交流讨论中,引导学生倾听别人的意见。
活动2:认识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
1.举例说明什么是天然材料。
2.用自己的话说出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描述一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
活动3: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1.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准确地辨别出教室中各种物品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
2.与其他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3.举例说明我们的学习用品离不开丰富的材料。
活动4: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1.正确辨别自己家中的各种物品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
2.举例说明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教师是一个非常光辉的职业,如果教得好就能桃李满天下,在老的时候会有许多的学生来看望,名声也是极大的……但是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一个学生心中的好老师,还是很有难度,教师不只是一种职业,更担当着一种责任。
教书育人,既是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使命,也是对于自己良心的责任。
1、身边的材料
三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对于科学的观察方法还不了解。在本课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感觉器官仔细观察身边物品的能力,以及根据材料对物品进行分类的能力。
设计理念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是一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同学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身边的材料》就是以此作为理论依据设计的。首先在选材上,体现生活型、趣味性、活动性。
活动:学生观察课本2页活动1图片,要求学生说出这些物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教师:再看看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
活动:学生观察周围的各种物品,并尝试指出一些其它的材料。(注:比如木材、纸张、水泥、钢铁等。)
小组活动:小组成员将身边的物品按材料进行分类,然后向大家进行展示。
教师:将各小组的分类结果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并进行评价。
天然材料是直接来源于自然界的材料。如木头、棉花等。
人造材料是由天然材料加工而成的材料。如:玻璃、布匹等。
(拓展)教师出示一些较为难辨别的材料,如石油、煤炭等材料,让学生区别出它们属于天然材料,从而认识到区别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键是是不是经过了人类的加工。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区别材料类型的认识。
(说一说)让学生说说他所知道的人造材料。尝试着说出这种材料可能是由什么天然材料加工成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目标
区别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知道一些常见的材料。
2、能力与过程
通过认识身边的不同材料,区分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造材料是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这一事实,初步意识到我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南京市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全部教案(共4课时)
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全部教案(共4课时)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中的第1课。
本课是对后面3课学习内容的引领概括。
学生通过利用多种感官观察认识常见材料,根据材料的不同来源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是本单元的核心目标。
本课教科书安排了以下内容:第一个内容:就是让学生依据日常生活的积累利用多种感官和方法去认识材料,展示自己的观察与平常的积累,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事实作为依据,为他们打开一片视野,从而引起对材料的兴趣,愿意去探索材料世界的科学奥秘。
第二个内容:是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通过平时积累较好抓住材料特点,让学生在研讨中,拓展学生的认知。
第三部分内容:是知道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通过对材料的研讨,知道材料可以粗略划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大类,并且揭示两种材料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分析具体事例中了解材料的构成、发展和变化。
在对棉花和腈纶进行比较中,发现它们的相似处与不同点,旨在了解材料之间的性质差异和来源渠道不同。
教科书上还安排了一个思考身边的物品中使用天然材料或人造材料多寡的原因。
意在巩固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行展开对材料的探究活动,树立保护环境资源的观念,拓展学生对材料的认识。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三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
通过二年级上册科学“它们是用什么做的”的单元学习,学生对生活中的材料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他们的观察经验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丰富,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能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但在合作分享的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如果让他们合作观察一份材料的话,可能会引发一些矛盾,因此材料要充足。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可能很容易分散,把握课堂节奏,逻辑清晰,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身边的材料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2001》
《身边的材料》导学案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材料:一本杂志、一块磁铁、一些纽扣、一些硬币、一些铁钉、一些木片、一些铝箔等。
2. 学生准备:准备笔记本、铅笔、尺子等学习用具。
二、导入引入教师利用一块磁铁和不同材料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引出不同材料对磁铁的吸引与排斥的情况。
三、导学过程1. 引导学生对不同材料的特点进行观察和总结,例如观察材料的颜色、形状、硬度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磁铁对不同材料的作用原理,为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
3. 利用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不同材料对磁铁的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
四、扩展延伸1. 让学生自行选择不同材料进行实验,观察材料的反应,尝试探究其中的原理。
2.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金属、塑料、玻璃等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五、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思考,带领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课后作业1.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不同材料对磁铁的影响及原理。
2. 观察身边不同材料的特点,列举材料的种类和用途。
七、结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身边不同材料的特点和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为日常生活中应用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身边常见的材料的种类和用途;2. 掌握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特点;3. 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适当的材料。
导学内容:1. 金属材料:铁、铜、铝等;2. 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塑料、陶瓷等;3. 有机材料:纸张、木材、织物等。
导学步骤:一、导入请同学们拿出身边常见的材料,讨论这些材料的种类和用途。
然后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身边的材料》。
二、学习任务1. 金属材料:a) 铁:硬度高,导电性能好,常用于制造建筑结构、机械零件等;b) 铜:导电性能好,常用于电线电缆、管道等;c) 铝:质轻,耐腐蚀性强,常用于制造飞机、汽车等。
2. 无机非金属材料:a) 玻璃:透明性好,常用于窗户、器皿等;b) 塑料:轻便、耐磨,常用于包装、容器等;c) 陶瓷:硬度高,耐热性好,常用于制作陶器、建筑材料等。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精选5篇)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 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 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1. 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 用语言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养成教育训练点】1.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材料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教学准备】用几种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出示袋子,描述袋内物品的作用与特点,同学们根据描述猜测物品的名称,并说说它们分别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师随机板书学生说出的材料。
)2. 揭示课题师:金属、木头等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生活中的材料还有很多。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我们周围的材料”。
(板书课题)二、观察探究1. 观察我们身上的物品(1)请同学们观察小组其他同学穿的、佩戴的、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试着把观察结果填写在记录表中。
(2)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2.观察书包里的物品(1)观察书包里的物品,猜测它们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并完成记录单。
(2)生观察记录,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3.观察描述一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1)师描述一种材料的特征,生猜测是什么材料。
(2)说出教室里以及生活中的木制品。
(3)知识延伸,认识到每种材料都有自己的主要特征。
三、巩固发展1. 观察教室里的其他物品,说出制成这些物品的材料。
三年级科学下册《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
《身边的材料》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初步能区分常见物品中使用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知道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二、能力培养目标
1、主动搜集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2、懂得动手制作新材料的一些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与人合作。
2、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求,不断在发明新材料。
【教学重点】知道一些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难点】懂得动手制作新材料的一些方法。
【课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主动搜集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3、乐于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难点】学会搜集信息。
【教学准备】汽水灌、字典、报纸、小刀、钥匙、杯子
【教学内容】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目标】
1、初步能区分常见物品中使用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知道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2、主动搜集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3、乐于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难点】主动搜集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粤教版科学三下第7课《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
粤教版科学三下第7课《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科学三下第7课《身边的材料》主要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如塑料、金属、纸张等,以及这些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材料有初步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材料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和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理解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和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理解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2.难点:对材料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进行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
2.实验教学法: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教材、PPT、实验材料(如塑料、金属、纸张等)、实验仪器。
2.学具:学生实验材料、笔记本、画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各种材料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各种材料的特点和用途,让学生对材料有初步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实验结果,加深对材料性质和用途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材料,减少资源浪费?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材料性质和用途的关系,以及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科学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精选)
我们周围的材料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件生活中常用的物品,看,这是什么?(出示杯子)这个杯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叫塑料杯子)。
这个杯子是用塑料做的,我们就说塑料是制作这个杯子的材料,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材料”。
2、塑料是一种材料,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用到了塑料这种材料?3、这个杯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玻璃)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用到了玻璃这种材料?4、同学们,这是什么呀?(小刀)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小刀是用塑料和铁两种材料做的。
5、同学们,今天能来和你们一块儿学习,我非常高兴,特意穿上了自己最喜欢的一件衣服,漂亮吗?那这件衣服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布、线、塑料、金属、颜料)谁能用准确又完整的语言说说这件衣服用到了哪些材料?这位同学说的准确又清楚,我们大家都听明白了吧!原来这件衣服用到了这么多种材料呀!6、你还知道哪些材料?什么物品用到了这种材料?7、课前,我把同学们说的材料也记录了下来,谁来读一读?(你的声音这么宏亮呀!大家肯定都听清楚了。
)(课件出示:常用的材料:塑料、纸、玻璃、木头、布、线、丝绸、金属(包括铁、铝、铜、不绣钢等)、石墨、油漆、颜料、磁铁、橡胶、陶瓷、砖、瓦、水泥、沙子等。
)二、活动一1、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的材料。
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三个活动。
老师这儿有一些漂亮的小星星,要送给在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小组。
我们先来进行第一个活动:“观察我们身上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2、活动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活动要求,谁来读一读?•小组中快速地指定一名记录人和一名被观察对象。
•记录人负责记录,其他三人负责调查和汇报。
•填表时一定要看清表头,可以模仿老师填的内容来填。
•对于难以判断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可以向老师请教。
•观察得认真、判断得准确、完成得又快的小组可得一颗“合作星”。
3、大家都听明白了吧?现在,活动开始。
4、老师发表并巡视指导。
5、集体交流。
活动结束,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先坐好。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案
我们周围的材料教案我们周围的材料教案(共700字)一、教学目标:1. 了解我们周围的材料的种类和特征。
2. 能够识别和描述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
3. 培养学生对材料及其用途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不同种类材料的认识与识别。
2. 常见材料的特征描述。
3. 材料的用途与功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展示一些常见的材料,如纸张、塑料袋、玻璃、铁、木头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猜测这些材料的特征和用途。
2. 介绍与讨论(10分钟)通过图片、实物或幻灯片介绍不同种类的材料,如金属、塑料、纸张、木头、石头等。
介绍每种材料的特征、来源、用途,引导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和总结。
3. 活动一:材料特征描述(15分钟)将学生分组,每组给一种材料,让他们用合适的词语和句子来描述该材料的特征,如外观、质地、颜色、硬度等。
要求每个小组展示并解释他们的描述。
4. 活动二:材料用途探究(20分钟)让学生再次分组,每组给一些常见的材料,让他们讨论并确定这些材料的用途和功能。
然后让每组分享他们的发现和结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和指导。
5. 活动三:材料分类(15分钟)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给一些材料,要求他们将这些材料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
例如,按颜色分类、按质地分类、按来源分类等。
每个小组通过展示自己的分类结果来说明他们的方法和理由。
6. 整合与总结(10分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材料的种类、特征和用途。
引导学生总结材料的重要性,并思考为什么在不同的场景中要选择不同的材料。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探究和分类来认识和了解我们周围的材料。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更加生动有趣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加深对材料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1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全部教案(共4节)
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
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在教师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要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1.2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描述某些材料的导电性能、透明程度能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
16.1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不一样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材分析】《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身边的材料》的第一课时。
《身边的材料导学案》
《身边的材料》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次进修,学生能够认识身边常见的材料及其特点,了解材料的分类和用途,培养学生对材料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一、认识材料1. 什么是材料?材料是构成物体、器件或构造的物质的总称。
在我们平时生活中,身边常见的材料有哪些?2. 身边的材料有哪些?举例:金属、塑料、玻璃、陶瓷、纸张等。
二、材料的分类1. 按性质分类- 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常见的有铁、铜、铝等。
- 非金属材料:包括塑料、玻璃、陶瓷等,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
2. 按用途分类- 结构材料:用于构建建筑、桥梁等的材料,如混凝土、钢材等。
- 功能材料: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如发光材料、隔热材料等。
三、材料的用途1. 金属材料的应用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和硬度,常用于制造机械零件、建筑结构等。
2. 塑料材料的应用塑料材料轻便、廉价且易加工,广泛应用于包装、建材、日用品等领域。
3. 玻璃材料的应用玻璃材料通明、硬度高,常用于制作窗户、器皿等。
四、实践探究1. 选择身边的一种材料,观察其外观特点、质地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2. 通过实验或调查,了解该材料的特性和性能,探讨其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五、拓展延伸1. 了解更多的材料种类和应用领域,拓展对材料的认识和理解。
2. 联系实际,设计一个小实验或项目,探究不同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导学反思:通过本次进修,学生能够认识身边常见的材料及其特点,了解材料的分类和用途,培养学生对材料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多加观察,发现身边的材料之美,探索材料的奥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身边的材料》这一课是河北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常见材料”单元中的起始课。
“常见材料”单元包括《身边的材料》和《塑料》两课。
《身边的材料》这一课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分类以及交流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懂得常见物品是由材料制成的;帮助学生区别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了解一些人造材料的加工过程,体会技术的重要性;养成关心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
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的分类的标准。
2.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能举例说出我们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3.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能区别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4.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能描述一些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
三、教学准备
塑料袋、报纸、棉布布制的娃娃、铜钥匙、书、铁小刀、饮料罐、铁制饮料罐、不锈钢汤勺、带塑料柄的不锈钢汤勺、玻璃杯、塑料杯、放大镜、磁铁等(以上材料各小组一套);玻璃杯制造过程软件;自制表格(各小组一份);“集体评议记录表”一份。
四、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了解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第二课时:认识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五、教学设计(此教学设计为《身边的材料》一课中的第一课时)(分小组活动,每组4—6人。
)
(一)引入
师:(教师出示矿泉水瓶):矿泉水瓶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生:“塑料。
”
师:你是怎么知道矿泉水瓶是用塑料这种材料制成的呢?
生:“看”。
师:通过“看”的方法,可以知道了矿泉水瓶是用塑料这种材料制成的。
今天我们研究《身边的材料》。
板书课题:身边的材料
(通过师生交流引入研究课题,并将研究物品制成的材料的方法渗透在师生交流之中,为学生后期的研究活动铺平了道路。
)(二)活动:认识桌面上摆放的物品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1.明确活动要求。
师:在每个小组的桌面上摆放着一些物品和一张“材料研究记录表”。
请同学们按照“材料研究记录表”的内容进行研究。
注意认真记录,做好交流的准备。
第小组
(有选择的为学生准备好研究的材料,营造‚结构情境‛,再通过‚材料研究记录表(一)‛的研究内容和教师简单语言的提示,创设‚目标情境‛。
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自主研究的状态。
)
2.学生研究活动(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注意引导、鼓励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使用工具鉴别材料。
如用放大镜观察纤维;用磁铁鉴别铁制品;用小刀刮开物品表面的异物等。
使学生感受到使用工具判别材料更准确。
)3.学生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研究成果,提出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等。
)
(通过交流可以使学生达到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谈研究过程和方法。
如在上一年学年,我教这课时,有个小组学生汇报说‚布娃娃是用布、毛线、线做成的,我们小组利用放大镜观察发现布、毛线、线都是由纤维做成的,所以我们知道了布娃娃制成的材料是纤维。
‛另一个小组的学生汇报说的:‚桌面上还有两个饮料罐,蔡正杰说:‘其中一个重点的是铁做的’其它同学不同意,认为铁容易生锈,不可能做饮料罐。
最后我们用磁铁试了试,发现重点的饮料罐能被磁铁吸引,这说明重点的饮料罐是铁做
的。
‛以上的事实说明注重过程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行为习惯、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 4.集体评议小组活动 (1)明确评议要求 教师出示“集体评议记录表”
三年级 班
注:①此表用一学期。
②表格填写方式应用
学生喜爱图形填写。
师:请同学们根据研究活动情况,按照“集体评议记录表”的要求,讲事实,摆道理,进行小组活动评议。
(2)学生评议:略
(学生集体评议是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优缺点的自悟过程,也是一种自律的过程,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行为习惯有效途径。
)
(三)活动:按材料给物品分分类 1.明确分类标准和要求。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课本的第二面,书的中间有个蓝色的色块,色块上有四个白色的圆圈。
同学们看看上面有什么要求。
生:按材料给物品分分类。
师:分类一定要有标准,这次给物品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生:材料。
师:好!请同学们按材料给物品分分类,并在圆圈下面写出圈内物品制成的材料名称,圆圈不够用的可以在两边加,完成之后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各组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2.学生分类活动 3.学生交流:(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分类情况。
)
(应用、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明确分类标准,培养学生分类能力。
)
(四)活动:了解有的物品是多种材料制成的。
1.明确研究、探讨的要求 师:(发给每个小组一张研究表格和两把不锈钢汤勺。
两把不锈钢汤勺外形基本相
同,其中一把全不锈钢,另一把带塑料柄。
) 第 小组
讨论思考:①所有的物品都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吗?②研究之后,你对材料有什么新的认识?
师:请各小组按表格的要求进行研究和讨论。
2.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 3.学生交流:略
(通过比较、分析两件物品的异同点、优缺点,使学生具体的感知有的物品是一种材料制成的,有的物品是多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的材料其性能也不相同。
再通过思考题的讨论,拓宽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4.集体评议小组活动:(评议方法见“集体评议记录表”)
(五)分类游戏 1.游戏规则: 师:根据材料的性能给桌面上物品分类。
在两分种内,看哪个小组分类的种类最多。
分类之前,先让一位同学把分类标准写在纸条上,分类多的为优胜者。
2.学生游戏:(教师充当裁判的角色) (游戏是儿童乐于开展的一种活动。
学生根据材料的性能,自己给物品制定分类标准,给物品分类,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用,从而达到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的目的。
)
(六)课后研究
同学们回家后和家长一起研究台灯、春秋椅等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这些材料各有什么性能?准备下次课上进行交流。
东莞市长安镇第二小学 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