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第五节_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合集下载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授课人:钟雄星所用主要教材:1.王守恒等主编:《教育学新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扈中平编:《现代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的基础。

它主要包括教育的基本原理、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学校教育效果(或质量)的评价等几部分内容。

教育学的教学目的在于:第一,使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自觉性。

第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学科教学方法等,了解各学科教学基本规律。

第三,为学生提供了解教育,思考教育的机会,并为有志于从事教育行业的学生打下教育学基础。

大纲编写的基本原则是:(一)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面向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发展的需要,总结国内外的教育经验,反映教育科学的新成就。

(二)坚持做到学科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国家教育目的的内在统一;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提高综合素质的统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知识内在逻辑性与学生认知发展顺序的统一。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联系我国教育事业的巨大成就和面临的问题,联系不同时期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联系学校工作的实际,面向中小学教育,尤其突出中学教育的特点。

(四)从我院学生实际和公共教育学教学实际出发,遵循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规律,深度、广度适中,难点、重点突出。

(五)考虑教育活动的双边性、实践性等突出特点,在内容上增大学校教学工作的比重,并把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这一基本思想贯穿到大纲的各个部分。

教学总课时:一学期共36学时,其中32学时授课,2学时为讨论,2学时考试。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4学时)教学内容要点:第一节“教育”、“教育学”概念的界定及阐释一、“教育”概念的界定二、“教育学”概念的界定第二节教育及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的产生和学校教育的出现二、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1.教育的概念和本质的探讨2.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难点:1.教育的本质及其特点2.学校教育的产生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作业设置:1.教育与教育学的定义。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电子教案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电子教案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第一章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在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那里,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认识与取向有不同的理解与选择,因而对教育业也有不同的目的和不同设想与实施。

教育与的发展同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基本上是一致的。

教育概念的定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的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点:一.古代教育1. 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2. 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3.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4.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二.现代教育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三.未来教育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人发展的规律性: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作用: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2.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3.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三.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2.个体是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3.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论教育活动的相对独立性-模板

论教育活动的相对独立性-模板

论教育活动的相对独立性论教育活动的相对独立性摘要:教育活动的相对独立性是教育属性的重要方面,教育活动有其相对独立的问题和观念系统。

教育民主化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保障机制,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教育管理权限的下放;教育活动按其自身发展规律运行;倡导贴近生活的教育与回到人的教育。

教育与人类社会相伴而生,共同走过了曲折沧桑的艰难历程。

其间,教育从依附状态走向了独立状态,其形象日渐丰富,社会地位日趋凸显,功能日臻完善,然而,当我们对教育领域里出现的种种现象进行反思之后,不禁要问:教育果真彻底摆脱依附状态了吗?换句话说,教育的相对性如何在现代社会里得到真实体现的呢?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一方面,由于对教育功能的新发现使得人们对教育寄予厚望,但教育自身并未实现其“合法”地位,以致实践中教育不能发挥人们想象的巨大作用,于是对教育由失望转而怀疑,由怀疑转而贬损。

另一方面,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几乎迷失了自我,它的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部分往往不能由自己作出决定,于是教育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

这一现象提示人们:必须对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理论内涵加以廓清,认真思考在复杂的社会变迁中教育的应为与难为。

否则,在遇到现实问题时,老打教育的板子,似乎不是一种理性的行为。

笔者在文中所提到的教育,取其狭义概念,即专指学校教育。

一、教育“异化”现象的透视由于传统的一元文化背景和非此即彼的直线式思维的影响,我们在讨论教育问题时,往往把焦点集中在教育内部,而很少考虑到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诸如我们为教育活动的真实运行做了点什么,我们在分析教育“异化”现象时,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或许会证明这一结论应该是合理的。

1.对教育的恶性追捧导致受教育者素质残缺不全教育体现在受教育者身上的各项素质应当是在一个平衡的系统中各有侧重,任何一种素质的过分张扬均有损于主体的全面发展。

我们曾经是一个重视教化的国度,两千年多的封建教育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道德教育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教育仍然承袭了这一传统,德育始终是摆在首位的作为个体社会化训练的重要内容。

《教育学原理》课程标准

《教育学原理》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标准《教育学原理》课程标准一、标准说明本课程标准是根据教育部新的课程开设要求并结合本院小学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可供小学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使用。

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一)课程性质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探索教育现象与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理论学科。

是我国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小学教育专业最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

在小学教育专业乃至整个教育科学领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教育学原理》这门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范围、发展轨迹、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向;提高学生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养成学生热爱教师职业的思想感情;懂得合格教师应具备基本素养。

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

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模式,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独立地分析教育问题与解决教育问题的基本技能,并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增强学生参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激发学生研究教育的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绪论(8课时)要求与说明本章主要帮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萌芽、创立和发展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思想以及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当代教育学的特征;学习教育研究主要的方法及其运用。

重点掌握教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当代教育学的特征。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参考书目1.柳海民主编.现代教育原理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王前新著.教育原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3.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4.胡德海著: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论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论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一)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一定社会的教育不仅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制约,也可能动地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促进或阻碍它们的发展。

(二)教育的存在具有必然性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具有永恒性。

(三)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就是培养人,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特征,培养人是教育最基本的立足点和最基本的功能,也是教育存在和发展最基本的依据。

(四)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的继承性是指每一时代的教育都与以往教育有着传承接续的关系。

(五)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主要是指教育虽然要受到一定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社会政治和社会意识的制约,但教育与其发展往往又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不同步性。

总之,教育一方面必须与社会保持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又必须与社会保持恰当的距离。

一种被完全政治化或经济化了的教育,一种完全丧失了自身独立性的教育,一种与社会完全“合而为一”的教育,和一种与社会处于完全封闭状态的教育一样,也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必要性。

一、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所谓教育目的,就是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

2、个人本位论:(1)涵义所谓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大体上说,就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本,强调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

(2)时间:全盛时期是18-19世纪。

(3)代表人物:法国的卢梭和萨特、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康德、美国的马斯洛和罗杰斯。

(4)基本观点①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人是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应得到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及需要的满足应被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

②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使其需要得到满足。

应根据人的本性发展和自身完善这种“天然需要”来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按照人的本性和发展的需要来规定教育目的。

第三章第五节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第三章第五节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第三章_第五节_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既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也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它的存在和发展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教育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首先,教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它的存在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教育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教育最基本的规律。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

教育内容是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它既要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也要受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制约。

教育内容既要体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

因此,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二、教育方法的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

教育方法是实现教育目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素质的手段。

不同的教学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使用范围,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学习情况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因此,教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三、教育管理的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

教育管理是保证教育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教育管理的目标是实现教育目标,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益和质量。

因此,教育管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它需要根据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条件,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和措施。

其次,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

一、社会对教育的影响。

社会是教育的基础和载体,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都会对教育产生影响。

例如,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投入的规模和水平,社会的政治体制影响着教育的体制和机制,社会的文化传统影响着教育的价值观和培养目标。

中学教育学知识点

中学教育学知识点

中学教育学知识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2.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4.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二、教育的历史形态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实施机构和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可以将教育的形态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

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划分的教育形态。

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依据实施教育的机构划分的教育形态。

按照教育的实施机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多种教育形态在实体化教育产生以后,就同时并存于不同的社会之中。

三、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根据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划分教育的形态,可以将教育划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

(一)原始的教育形态1.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2.教育具有原始性;3.教育具有同一性。

(二)古代社会的黉舍教育形状1.学校的产生第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第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黉舍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第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第一,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

第二,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

第三,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

第四,讲授的组织方式主要是个别讲授,讲授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

第五,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第六,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三)现代教育形态1.现代教育的特点第一,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

第二,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

第三,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

第四,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第五,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教育学基础(第三章)

教育学基础(第三章)
的分配问题。 我们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但教育不是万能的。
第 第 二、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和流动功能的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不断强化,是一种历 三二 区别和联系 章 节 史进步的表现。当代,教育能否从发地发挥这一 区别 教育的社会 教育的社会 功能,成为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教 教 育 变迁功能 流动功能 育 的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对社会整体而言 对社会个体而言 与 社 1.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个人社会流动的基础; 会 人作为工具 人即目的 社 功 2.教育是现代社会流动的主要通道; 推动社会的存续、演 促进个人生存和发展境 会 能 3.教育的流动功能关乎人的发展权利的教育资源 变和发展 遇的改善 发 的分配问题。 展 联系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为其社会流动功能的产生奠 我们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但教育不是万能的。 定客观基础,为社会流动的实现开拓可能空间;教育 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实现程度,既是衡量社会变迁的价 值尺度,又是推动社会变迁的动力。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和流动功能的 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第第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 二三 区别和联系 节章 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 区别 和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自己的连续性和继承性。 教育的社会 教育的社会 教 表现: 变迁功能 流动功能 育教 1.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 的育 对社会整体而言 对社会个体而言 用于社会; 社与 (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发挥都要基于它“培养人” 会 人作为工具 人即目的 的本体功能。) 功社 推动社会的存续、演 促进个人生存和发展境 2.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和原理; 能 会 变和发展 遇的改善
第 三 章 教 育 与 社 会 发 展
第 第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 三 二 节 节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 和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自己的连续性和继承性。 教 教 育 育表现: 与 的1.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 我 社用于社会; 国 会(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发挥都要基于它“培养人” 社 功的本体功能。) 能2.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和原理; 会 3.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和连续性。 主 (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 义 建 设 正确认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的是教育体系和教育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性,不受政治、经济和社会利益影响的特点。

这种独立性,既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教育取得良好成果的必要条件。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与教育的社会化及政治化相对应。

教育的社会化是指教育与社会各种关系和因素相互作用。

教育的政治化则是指教育与政治相互作用。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则是在教育与社会、政治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寻求一种平衡点,既要适当把握社会、政治因素对教育的影响,又要确保教育的相对自主性和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教育的管理和运作应当独立于政治和经济领域。

教育管理应当以教育服务为目的,实现专业化、科学化的管理,确保不被政治和经济上利益所左右。

其次,教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应当独立于政治因素的影响,以学术自由为前提,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学术自由和知识探究精神。

此外,学术评估和考试制度也应当相对独立,避免将成就评估作为对学生或教师的任意惩罚或奖励。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可以促进教育的自由和公正。

教育的自由,是指学生、教师和学者在教育体系和教育实践中享有学术自由和思想自由。

学术自由是指学生、教师和学者的学术研究活动和教学实践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丰富性。

思想自由则是指学生、教师和学者在教育体系和教育实践中拥有表达主张、意见和看法的自由,不受政治和经济力量的干扰和限制。

而教育的公正则是指教育体系和教育实践的管理、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的传授等等,应当体现出公正和平等,并不受种族、性别、国籍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实现,不仅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也需要教育界以及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倡导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支持教育机构、教育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自主经营。

教育机构应当加强自身的管理和规范化建设,充分尊重学生和教师的学术自由,为学术研究、教学实践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条件。

教师和学生应当自觉维护学术自由和独立性,热爱教育事业,为教育的独立性作出贡献。

论教育活动的相对独立性

论教育活动的相对独立性

论教育活动的相对独立性教育与人类社会相伴而生,共同走过了曲折沧桑的艰难历程。

其间,教育从依附状态走向了独立状态,其形象日渐丰富,社会地位日趋凸显,功能日臻完善,然而,当我们对教育领域里出现的种种现象进行反思之后,不禁要问:教育果真彻底摆脱依附状态了吗?换句话说,教育的相对性如何在现代社会里得到真实体现的呢?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一方面,由于对教育功能的新发现使得人们对教育寄予厚望,但教育自身并未实现其“合法”地位,以致实践中教育不能发挥人们想象的巨大作用,于是对教育由失望转而怀疑,由怀疑转而贬损。

另一方面,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几乎迷失了自我,它的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部分往往不能由自己作出决定,于是教育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

这一现象提示人们:必须对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理论内涵加以廓清,认真思考在复杂的社会变迁中教育的应为与难为。

否则,在遇到现实问题时,老打教育的板子,似乎不是一种理性的行为。

笔者在文中所提到的教育,取其狭义概念,即专指学校教育。

一、教育“异化”现象的透视由于传统的一元文化背景和非此即彼的直线式思维的影响,我们在讨论教育问题时,往往把焦点集中在教育内部,而很少考虑到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诸如我们为教育活动的真实运行做了点什么,我们在分析教育“异化”现象时,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或许会证明这一结论应该是合理的。

1.对教育的恶性追捧导致受教育者素质残缺不全教育体现在受教育者身上的各项素质应当是在一个平衡的系统中各有侧重,任何一种素质的过分张扬均有损于主体的全面发展。

我们曾经是一个重视教化的国度,两千年多的封建教育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道德教育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教育仍然承袭了这一传统,德育始终是摆在首位的作为个体社会化训练的重要内容。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德育渐渐失却了以往的光芒,德育内容苍白无力,德育方式枯燥单一,德育效果每况愈下,而在这同时,由于学历主义的盛行,智育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尽管此种智育充其量也只能算是知识的灌输与复现,但却在一所又一所学校波及开来,以致于学生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校则成了考试能力的演练场。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是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它除了与上述的各种社会现象的密切联系外,还有它自身的特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这是教育所独有的特点。

教育过程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这一转化活动的过程和应采取的步骤,例如使受教育者从感知到理解、巩固和运用所学的东西,是不同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它是与人们的精神活动的规律密切相联的。

教育自身的许多规律,是人类长期教育实践认识的结果,随着人类教育经验的丰富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对教育规律的认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丰富,逐渐深化。

这种带规律性的认识成果,如启发教学、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以身作则等许多教学、教育的原则和方法,都不会因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变化而被否定,它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是相对独立的。

如果不了解教育自身的特点,就不能全面地把握教育的规律,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凭空产生。

但它一经产生,便具有了相对独立性,有了自己独立的发展道路,后来的教育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发展。

教育的思想、制度、内容和方法,尽管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同时又是从以往的教育发展而来的,都与以往的教育有着渊源的关系,都带有自己发展历程中的烙印,也就是说,教育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

如尊师爱生,大、中、小学分段,语言、文字、文法、修辞的教学内容,讲述、谈话的教学方法,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等,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是在以前的教育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因为如此,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度里,有着不同特色的教育;不同民族的教育具有不同的传统和特点。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浅谈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一方面.教育要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个体身心发展义具有促进作用。

同时,教育又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其自身质的规定性,因而相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体身心发展,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它指的是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性。

教育虽然具有强烈的社会制约性,其方方面面都要受到来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强有力的制约,但教育又有自身的运行特点和发展规律,有自身一定的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教育并不是消极、被动地被社会所决定,一定社会的教育不仅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制约,也会能动地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促进或阻碍它们的发展。

教育不仅被社会所改变、规定和制约,也改变、教化和导引着社会。

(二)教育的存在具有必然性教育是人类延续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其存在的必然性不因社会的更迭、变化而改变。

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具有永恒性。

(三)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就是培养人,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特征。

培养人是教育最基本的立足点和最基本的功能,也是教育存在和发展最基本的依据。

教育不是把人作为实现某种目的的工具来培养,人就是教育的目的,是教育的根本,培养人不是被动地附属于任何政党、任何团体的自主的本体意义上的人,始终是教育的理想追求。

”所以教育不只是为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是为了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因此必须坚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即“培养人”。

(四)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的继承性是指每一时代的教育都与以往教育有着传承接续的关系。

一定社会形态下的教育,无论是其思想、制度、目标、内容、方法等,都与以往各个时代的教育有着继承性关系,绝不可能凭空产生,也绝不可能都是崭新的。

论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论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6论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一)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一定社会的教育不仅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制约,也可能动地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促进或阻碍它们的发展。

(二)教育的存在具有必然性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具有永恒性。

(三)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就是培养人,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特征,培养人是教育最基本的立足点和最基本的功能,也是教育存在和发展最基本的依据。

(四)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的继承性是指每一时代的教育都与以往教育有着传承接续的关系。

(五)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主要是指教育虽然要受到一定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社会政治和社会意识的制约,但教育与其发展往往又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不同步性。

总之,教育一方面必须与社会保持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又必须与社会保持恰当的距离。

一种被完全政治化或经济化了的教育,一种完全丧失了自身独立性的教育,一种与社会完全“合而为一”的教育,和一种与社会处于完全封闭状态的教育一样,也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必要性。

一、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所谓教育目的,就是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

2、个人本位论:(1)涵义所谓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大体上说,就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本,强调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

(2)时间:全盛时期是18-19世纪。

(3)代表人物:法国的卢梭和萨特、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康德、美国的马斯洛和罗杰斯。

(4)基本观点①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人是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应得到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及需要的满足应被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

②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使其需要得到满足。

应根据人的本性发展和自身完善这种“天然需要”来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按照人的本性和发展的需要来规定教育目的。

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当前教育的发展已经不再受特定环境的
限制,而是基于独立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环境中发展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有不同的教育体制,不同的教育理念受到重视的原因。

一方面,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民族文化传承上。

不同民族、不同民族传统都有自己鲜明的文化特色,在这种鲜明的文化背景下,教育可以相对独立地发展,并从中获得独特的洞见。

如在传统的中国教育中,强调的是信仰和仁慈的道德伦理,强调谦卑与宽容,反映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之道和爱国之心的特色。

美国的教育则强调积极主义、探索和创新精神,奉行自由民主文化,反映美国独特的文化精神。

另一方面,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教育方式上。

不同的文化也要求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获取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

例如,在传统的中国教育中,一般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强调学生要能够广泛地完全掌握知识,而美国的教育则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研究和思考,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此外,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也表现在政治视角上。

不同政治环境也会影响他们的教育体制,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例如,在实行资本主义的国家,教育的目的更加注重经济的发展,让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能够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而在实行社会主义的国家,政府更关注教育的社会功能,旨在增强公民的教育水平,构建合格的公民。

总而言之,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其独特特点,同时也体现了教育
作为一项社会服务活动的多元性。

它不受特定环境的限制,而是根据不同文化、社会、政治等要素,对教育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和处理,从而构建起独特的教育体系,实现不同文化传承和促进各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浅谈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一方面.教育要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个体身心发展义具有促进作用。

同时,教育又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其自身质的规定性,因而相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体身心发展,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它指的是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性。

教育虽然具有强烈的社会制约性,其方方面面都要受到来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强有力的制约,但教育又有自身的运行特点和发展规律,有自身一定的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教育并不是消极、被动地被社会所决定,一定社会的教育不仅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制约,也会能动地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促进或阻碍它们的发展。

教育不仅被社会所改变、规定和制约,也改变、教化和导引着社会。

(二)教育的存在具有必然性教育是人类延续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其存在的必然性不因社会的更迭、变化而改变。

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具有永恒性。

(三)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就是培养人,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特征。

培养人是教育最基本的立足点和最基本的功能,也是教育存在和发展最基本的依据。

教育不是把人作为实现某种目的的工具来培养,人就是教育的目的,是教育的根本,培养人不是被动地附属于任何政党、任何团体的自主的本体意义上的人,始终是教育的理想追求。

”所以教育不只是为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是为了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因此必须坚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即“培养人”。

(四)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的继承性是指每一时代的教育都与以往教育有着传承接续的关系。

一定社会形态下的教育,无论是其思想、制度、目标、内容、方法等,都与以往各个时代的教育有着继承性关系,绝不可能凭空产生,也绝不可能都是崭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平衡性。
• 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 • 具有自身的规定性,这一规定性具是指教 • 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
• 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的思想、制度 、内容和方法,尽管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 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但同时又是从以往的 教育发展而来的,都与传统的教育有着渊源关 系,都带有自己发展历程中的烙印。
正因为如此,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 平相同或相近的国家,却有着不同特色的教育; 而不同国家往往也具有一些共同的教育特点。
3、教育具有与政治、制度和生产力 发展的不平衡性。两者并非完全同步。 这有两种情况: 一是教育的思想和内容落后与政 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 当旧的政治经济制度消亡之后,与之适 应的教育思想和内容,并不立即随之而 消亡,还会残存一个时期。如在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社会里,还残存有剥削阶 级的教育思想。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他除了与上述 的各种社会现象密切联系外,还具有它自身的特点, 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 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等能动 作用。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育具有与政治、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
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认识到了社会发展的 规律,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预见到教育 大众的方向,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下,也 可能出现新的思想。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也就是说 教育可能超前或滞后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 产力等其他社会子系统,从而体现其相对 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明,不能仅仅从社会 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去考察教育,还必须 从教育内在的、特有的规律性去考察教育, 更不能简单地照搬解决政治、经济等方面 的方法去解决教育问题。因此,第一,教 育必须坚持自己独立的品格。教育就是教 育,不能混同与其他社会活动要坚持、 坚守“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培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