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材为依托有效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合集下载

依托教材,提升语文读写能力

依托教材,提升语文读写能力

依托教材,提升语文读写能力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托,每一本语文教材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编写的,里面蕴含着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

教师和学生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善于利用教材中的例句、课文、阅读材料等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感受语言的美丽和力量。

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如朗读比赛、课文改编、写作指导等,提升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升语文读写能力的关键。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丰富多样,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传统的经典故事以及当代的优秀作品,这些内容都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精彩讲解和生动的呈现方式,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激情,使他们愿意主动去阅读、写作,并且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

而对于学习兴趣不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引导和激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语文读写能力。

三、注重语文应用能力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往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关日常生活的写作题目,要求学生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描述自己的一天;或者通过让学生朗读名家名作,强化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语文知识的内化和巩固。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除了在教材内容上下功夫外,教师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后,应当主动去阅读和写作,以提升自己的语文读写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指导、写作指导等方式,激励学生主动进行语文学习,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体味和探索语文的魅力,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这样一来,学生将更加主动、自觉地去学习语文,提升自己的语文读写能力。

依托教材,提升语文读写能力是一个系统、全面的过程。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

如何有效利用语文教材进行教学

如何有效利用语文教材进行教学

如何有效利用语文教材进行教学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工具之一,合理有效地利用语文教材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本文将从选材、阅读指导、写作指导、练习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利用语文教材进行教学。

一、选材选材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第一步,合理的选材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级水平、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选材。

同时,要注重选取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作品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能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阅读指导语文教材中的阅读部分是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

教师应对阅读材料进行适当的解读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揣摩作者意图、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阅读指导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阅读感悟和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写作指导语文教材中的写作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水平,设计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在写作指导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创新意识。

四、练习方法语文教材中的练习部分对于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如选择题、填空题、写作题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游戏或竞赛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语文水平。

五、拓展延伸语文教材中的拓展延伸部分是学生发展个性和培养兴趣的机会。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展文学写作比赛,组织文学鉴赏活动等,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在语文教材的有效利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二是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讨论、实践、互动等;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四是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扎根”教材 “花开”群文——以教材为依托开展“1+N”群文阅读的探索

“扎根”教材 “花开”群文——以教材为依托开展“1+N”群文阅读的探索

语文课堂YUWEN KETANG2021年2月Feb.2021教!)帀・TEACHER“扎根”教材“花开”群文以教材为依托开展“1+N”群文阅读的探索刘群英(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逸夫实验小学,福建莆田351100)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涌现出了许多的教学方法,而群文阅读教学法正是其中较为新颖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近几年被较多地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通过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利用宝贵的阅读资源,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视野,着重探索用教材中的课文“1”领路、课外的文章“N”相随的思路来开展群文阅读,逐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加强阅读语用,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群文阅读;探索;运用价值;指导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08-21文章编号:1674-120X(2021)04-0029-02正在各地兴起的群文阅读,对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与教师读写技能的全面提升,引导师生变革阅读与教学模式,加强学生阅读语用,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等意义重大,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备受广大教师的关注。

一、群文阅读的定义及运用价值(一)群文阅读的定义所谓群文阅读,即围绕一个主题,教师选择三篇及以上的文本,然后引导学生展开阅读与交流分享,进而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此种阅读教学方法最初是由台湾学者赵镜中提出:"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探索性教学。

”赵镜中先生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增加了图书的出版量,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也会相应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因此,广大教师应开始结合教材内容与课外读本,尝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即针对同一议题,展开三篇及以上的阅读教学,关注学生阅读的数量和速度,着力提升学生的阅读力和思考力,注重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群文阅读的运用价值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价值,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突破现有的固化的阅读教学模式。

配合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3篇)

配合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二、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走进名著,感受经典,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特开展本次语文实践活动。

三、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和作者,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活动时间:2022年3月-2022年6月五、活动对象:八年级全体学生六、活动内容:1. 名著阅读活动(1)制定阅读计划: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级特点,选择适合的名著,并制定阅读计划。

(2)阅读名著:学生自主阅读名著,做好笔记,积累阅读心得。

(3)交流分享: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分享阅读心得,互相学习。

2. 名著鉴赏活动(1)名著人物形象分析:让学生选择名著中的典型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成长经历等。

(2)名著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名著中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名著艺术特色赏析:分析名著的艺术特色,如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

3. 名著演讲比赛(1)参赛对象:八年级全体学生(2)比赛主题:以“走进名著,感受经典”为主题,进行演讲比赛。

(3)比赛形式:选手自选名著,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进行演讲。

4. 名著改编活动(1)改编形式:学生可以选择名著中的故事情节进行改编,如改编成剧本、小说、漫画等。

(2)改编要求:改编作品应保持原著的主题思想,同时具有创新性和趣味性。

5. 名著知识竞赛(1)竞赛内容:涉及名著的基本知识、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2)竞赛形式:个人赛和团体赛相结合。

七、活动评价:1. 阅读笔记、心得体会等作品的质量。

2. 演讲比赛的演讲水平、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名著改编活动的创意和表现手法。

4. 知识竞赛的成绩。

八、活动总结:通过本次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名著,感受经典,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创造性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创造性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创造性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摘要语文教师如能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整合其他课程资源,积极挖掘地方资源,创造性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定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丰富的学生语文实践活动,语文教学就会“活”起来,达到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素养实践活动素材归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实践活动课的设置符合了这样的目的,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语文学习活动。

它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体现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如果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丰富的学生语文实践活动,语文教学就会“活”起来,达到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意义1.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

注重学习形式多样的实践性活动,转变单一的以知识接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学习活动,强调多种形式的实践性学习。

教师有计划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理解、表达、搜集整理信息等语文能力的形成。

2.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语文实践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个体和社会生活需要。

它通过实践学习,改变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强调学生通过研究与实践,构建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3.帮助学生融人社会的需要。

语文实践活动突破了书本知识学习的局限,要求学生从学习、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开展探究、体验、实践等学习活动,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因此,它成为加强学生与生活和社会联系的纽带。

二、创造性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选取适合学生个体的语文实践活动的主题是“立”的基础。

内容的确立打破了僵硬的学科框架,模糊了学科边缘。

小学语文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将小学语文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语文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可以拓展教学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实地考察、实验、调查等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比如,在学习《荷花》这篇课文时,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的池塘边观察荷花的生长过程,了解其生态环境,增加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其次,语文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总结,这些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比如,在学习写作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写景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风光,激发写作的灵感和情感。

此外,语文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比如,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创作比赛,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体验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综合而言,小学语文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结合,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又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3篇)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使命。

本文将结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实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深入理解教材,把握教学方向1. 熟悉教材内容:教师首先要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包括教材的编写理念、单元主题、课文内容、课后练习等。

这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方向,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2. 关注教材变化:统编版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根据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教师应关注教材的变化,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3. 挖掘教材内涵:统编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语文。

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草原风光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草原的美丽。

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学《猴王出世》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3. 游戏教学法:将游戏融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曹冲称象》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称象”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曹冲的聪明才智。

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以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三、注重阅读教学,提升阅读能力1. 培养阅读兴趣:通过推荐优秀课外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教学《去年的树》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格林童话》等课外读物。

2. 阅读方法指导: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如默读、速读、精读等。

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默读,体会草原的美。

统编教材语文教学实践(3篇)

统编教材语文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统编教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

本文以统编教材为例,探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有效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统编教材;语文教学;实践策略一、引言统编教材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其教学实践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统编教材语文教学实践的有效策略。

二、统编教材语文教学实践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朗读,培养语感(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

(2)开展朗读比赛,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通过开展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3. 重视写作,提高表达能力(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教师应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2)开展写作训练,提高写作水平。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 强化阅读,拓展知识面(1)推荐优秀读物,引导学生阅读。

教师应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开展阅读活动,提高阅读兴趣。

通过开展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5. 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6. 注重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活用语文教材,开展综合性学习

活用语文教材,开展综合性学习

活用语文教材,开展综合性学习语文教育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学生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它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现代教育中,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局限于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发挥语文教材的综合性作用,教师们需要有意识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开展综合性学习。

活用语文教材,开展综合性学习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整合教材资源。

语文教材包括课内教材和课外阅读材料,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选择适当的教材资源进行整合,设计综合性学习任务。

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篇课文作为主要内容,结合课内文学知识、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科学知识等,设计一系列任务,让学生在分析文章的了解文化背景、探究历史渊源、发现地理特点、感受科学知识,从而达到综合性学习的目的。

活用语文教材,开展综合性学习需要教师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合性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综合,更是思维的综合和能力的综合。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小组合作、课外调研、作业设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通过课堂演讲、写作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通过协作学习、团队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活用语文教材,开展综合性学习需要教师注重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

语文教学重视学生的文化情感和审美情感的培养,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时,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价值观进行感悟和体验。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文化内涵、人物情感、价值观念,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和价值判断,从而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上得到提升。

活用语文教材,开展综合性学习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和个性需求。

综合性学习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维整合,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设置学习任务。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模板锦集五篇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

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篇1一、全册教材分析1.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精选课文,减少课文类型,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

本册共有3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8篇选读课文。

2.本册要求认识303个字,会写300个字。

3.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4.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开始练习使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5.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词典,字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练习复述课文。

9.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10.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法。

二、单元分析:1.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

2.课例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3.本册安排了八个专题。

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中华传统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爱护周围环境,爱的奉献。

4.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5个栏目是机动栏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

三、全册教学总目标㈠.政治思想方面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立志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聋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

聋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

浅析聋校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摘要:聋校语文校本课程是聋校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聋生语文综合素养全面提升的有效途径。

本文拟从聋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基本原则、基本形式三个方面阐述笔者对于聋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聋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中图分类号】g762.2聋校语文校本课程是聋校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聋生语文综合素养全面提升的有效途径。

本文拟从聋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基本原则、基本形式三个方面阐述笔者对于聋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与研究。

一、聋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一)遵循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具有丰富的学科内涵。

这一学科性质决定着语文学习的多样性,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不应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以及语文课堂之中。

聋校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在观念上实现由”课本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向”世界是课程资源”的根本性转变,努力开发并积极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

聋校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拓展了聋生的语文视野和语文学习渠道,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学语文、用语文,将大大丰富和发展语文教育的内涵,这是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使然,也是解决语文学科内容的丰富性与当前聋生语文素养相对贫乏这对矛盾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符合聋校语文教育的特殊情况聋校语文遵循语文教育的普遍规律,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需要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

首先,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着语文教学的特殊性,需要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其次,聋校语文教材的特殊性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

聋校语文课程呼唤全新的教材,但是短期内国家编写与出版统一的新教材却不太现实,因而优化聋校语文课程,深化聋校语文新课改,需要教师从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入手,不管使用的是聋校教材还是普校教师,都需要聋校教师加以改革,顺应本校聋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顺应学生的认知与发展能力。

(三)推动聋校师生发展的重要途径聋校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师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依托教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依托教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依托教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三亚市第一小学曾艳青《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标准》中提出了“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教学建议。

这样的教学建议,其目的就是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发展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但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因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开展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没有固定可行的教材,而且耗时费力,又没被列入考试范围,所以并没有得到老师们的重视。

那么,如何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呢?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认为可以依托教材,充分利用好我们手中的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现有的教学资源,也能够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教学。

即紧扣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让儿童回到实践活动中,打破书本与生活的墙垛,软化学科边缘,在开放的、动态的、实践的土壤中,帮助儿童构筑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并为之全身心投入的思维场、情感场、学习场,让儿童的学习翅膀翕然张扬、自由飞翔。

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依托文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点滴尝试,谈一些肤浅的体会:一、依托文本阅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在我们现有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虽然内容甚少,但有许多地方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努力调动自己的情感,尽力去想象,充分地去挖掘,很多教材以外生动而又活泼的内容就会尽收眼底。

在文本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托文本的阅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制定一些确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如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创设一些简单易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而高年级的孩子则要设计一些相对复杂的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教师的教学智慧,在恰当的时机把综合实践活动引进语文课堂,通过表演、说话、写话、唱歌等形式,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抓住创新思维的灵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像能力。

如《坐井观天》一课,主要是通过小鸟和青蛙之间的对话,告诉我们做事、学习都要开阔眼界,不能目光短浅。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学习语言、形成语言能力、加深语文素养为目的的活动。

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变得更生动,更精彩,那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开展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如何开展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一、活动主题要呈现多样性1、依托教材内容,设计活动主题。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凭借。

北师大版、人教版教材都是以单元主题(专题)的形式组织教材,这些主题(专题)都以人文性或文化性为线索,每个单元内各部分内容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这种编排方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同时,也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可以借鉴的依据。

教材中的很多主题(专题)本身就可以稍作拓展作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例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可以开展《地球——我们的家园》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生态环境、学写倡议书,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活动主题。

要使语文之溪涓涓长流,学生就必须从广阔的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如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大门口都贴着春联,为了让学生理解春联的知识,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话说春联》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当然,带领学生进入生活中的语文世界后,学生就会发现,原来生活中语文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

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让学生自主挖掘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些活动主题,如针对街头错别字的《啄木鸟医生在行动》,收集赏析优秀的广告词、学习设计公益广告、搜集整理本地风土人情故事材料,深入街头做《店名中的知识》的调查,还可以引进一些贴近学生生活与思想,关注学生成长中热门和焦点的话题。

事实证明,只有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才能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才能拓宽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措施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措施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措施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活动主题:首先需要确定活动的主题,这可以基于教材内容、文学
文化现象、社会热点问题等。

主题的选取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知识背景和探究意愿。

2.制定活动计划:根据选定的主题,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目
标、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方式等。

同时,要考虑如何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

3.组织与实施活动:按照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
调查研究、阅读分享、写作比赛、朗诵展示等。

在活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发现问题。

4.分析与总结:在活动结束后,要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精神、语文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同时也要反思活动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活动提供参考。

5.成果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可以是报告、论文、表演等
形式。

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

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可以包括教师、同学和自我评价。

6.推广与应用:对于优秀的活动成果,可以进行推广和应用,以发挥更大
的价值。

可以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网络平台等方式进行宣传,也可以向社会机构或企业进行推介。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促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

依托语文教材 有效拓展教学

依托语文教材 有效拓展教学

依托语文教材有效拓展教学【摘要】新课程特别提出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和使用。

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的处理和使用教材,就是在深入理解和运用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广度和深度的挖掘,依托教材,合理有效、适时适宜的拓展,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有效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依托教材拓展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阅读教学特别强调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和使用。

要突破教材的限制,通过对教材广度与深度的挖掘,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有效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拓展教学,指目前阅读教学中对文本进行随意衍义、拓展、脱离等旨在追求文本外在意义的教学现象。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老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教学的空间,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语文拓展教学,就是在立足教材、用好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拓展,使课文学习与拓展教学在整合中彼此促进、达到实现上述效果的目的。

1 以教材为依据,合理适度地拓展1.1认真领会课标进行拓展。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要依据课程标准,准确领会课标的内涵,根据学生的实际,针对学生学习的障碍点、兴趣点、发展点,进行合理适度的拓展。

拓展的内容要有助于学生读懂文本、有利于促进师生对话和交流,让学生在与老师的互动交流中获得思想升华和美的享受,达到拓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阅读技能、表达能力、人文素养等的发展服务的目的。

1.2精心选择内容进行拓展。

拓展教学要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有助于理解课文、突破教学重难点之处进行拓展,使拓展为理解文意、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生活与语文实践活动及能力的培养.docx

生活与语文实践活动及能力的培养.docx

教学论文生活与语文实践活动及语文能力的培养学校:马市中心小学学科:语文姓名:郭丽琴时间:2015年9月生活与语文实践活动及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岀:"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我认为,《课标》提出的“实践” 是指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能力,应该包括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为了让学生乐于学语文,学好语文,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及通过多渠道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以教材为依托,把生活中丰富的资源与教材相结合。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之一。

因此,我们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

1、利用自然、生活中的资源,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时,怎么办?以往,一般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学生帮助解答,而忽略了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

这样做,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所以我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比如: 在上《动手试一试》和《有趣的发现》这类课文时,学生对文屮的科学现象既好奇又不解,于是我激励他们回家动手试试,然后在课堂上陈述实验过程,学生学习情绪高涨。

事实证明,将语文课堂教学与口然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拓宽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O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信息,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小学语文新教材教学实践(3篇)

小学语文新教材教学实践(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材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革。

新教材的编写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小学语文新教材的教学实践。

一、新教材的特点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教材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

新教材将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

3. 强调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

4. 丰富教材内容。

新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经典文学作品,又有现代文、儿童文学等,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

二、新教材教学实践1.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应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注重阅读教学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新教材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教师应注重以下方面:(1)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定时阅读、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等。

(2)培养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开展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阅读竞赛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加强写作教学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应从以下方面入手:(1)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2)教授写作技巧,如开头、结尾、段落结构等。

(3)鼓励学生大胆写作,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4. 注重口语交际教学口语交际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新教材强调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教师应注重以下方面:(1)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如语音、语调、语速等。

(2)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提前准备1. 教师要根据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提前准备好活动所需的教材、工具、材料等。

2. 教师要对活动过程进行分析和设计,确定活动的目标、过程和评价标准,并做好活动的组织安排。

二、活动导入1.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出示图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了解活动的主题和背景。

2. 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活动任务的要求和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活动展开1. 教师可以设计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实践语文知识和技能,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教师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4.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媒体和技术工具,如电脑、幻灯片、录音机等,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四、活动总结1.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总结和归纳,提炼出活动的核心内容和学习要点。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分享实践经验。

3.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的努力和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五、活动延伸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兴趣,设计延伸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方式。

2.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的创作活动,如写作、绘画、戏剧表演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六、活动评价1. 教师要根据活动的目标和要求,制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2.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改进。

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教材为依托有效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实践活动提供的舞台要比语文课堂空间广阔得多,失败的经验与成功的经验,尝试的机会和探索的机会也要丰富得多。

它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可是在教学实际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往往出现教学目标含糊,要求不一等现象。

有时降低要求,有时偏离语文实践活动的特点,而上成了游戏课、常识课等,更有甚者把语文实践活动课上成了中考实践题训练课。

他们或者是因为为考而教的观念没有改变,思想上未能高度重视综合实践课重要性;或者是因为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心中没有谱;或者是因为本身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的方法欠缺。

要改变这一现象,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革新观念,迅速调整个人角色,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让学生更多地借助语文课本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从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现行语文教材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改革了以前旧版教材单一文选式的编排体系,构建了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每册教材都有“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专题”和“名著推荐与阅读”等富有创意的设计,用好这些资源,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提高
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依托教材,有效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本人的几点做法:
1.依教材为载体,组织语文活动,激发全体参与
组织语文活动,不能变味为几个学生的包场戏,应激发全体学生参与。

无论是采取个人活动还是小组活动的形式,在活动中每个人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这样才能最大范围地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实践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完七年级上册“《狼》专题”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保护狼还是捕杀狼”辩论赛。

在这一实践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

由辩论双方的组长进行分工,查找狼的种类、生活习性、狼与人类的关系、狼与生态平衡的关系、关于狼的成语、谚语、歇后语、故事以及组织准备辩论词等。

每一个同学都参与了实践活动,且热情很高,对狼的认识在教材介绍的基础上又深入了一层。

2.依教材设话题,开展交流活动,培养交际能力
活动以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进行,人际交往的机会要比课堂上充分,即使是个人活动,也需要学生不断同他人进行交流,这些交往是多方面的又是多层次的,学生在其中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

例如接受别人意见、坚持自己观点、吸收他人思想中合理成分以修正自己的思想,学习与人合作,请人帮助、给人帮助、相互帮助与共同合作等。

在“保护狼还是捕杀狼”辩论赛中,我建议学生采访公园动物饲养员,咨询生物教师,小组内探讨辩论主题等,
这就是“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的最好锻炼。

3.依教材找资料,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语文实践活动是新课程中的一个高频词,它更开放更多元,学生进行语文实践几乎没有或很少有现成的资料,所需数据、道理、事例,都要靠学生自己去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分析,然后进行整合。

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极为有利。

例如学生学完《宇宙里有些什么》后,我安排了“我谈宇宙里有些什么”的语文实践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生要出色参与这次活动,所需的数据、事例都要靠自己去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分析,然后整合完成自己小组的学习报告。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知识视野自然会拓宽,收集、整合、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也自然会获得提高。

4.依教材品情理,抒学生之所见,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语文课本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但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化的。

利用语文教学的这一现象,我常常注意把握教材蕴含的情理,让学生联系实际谈己所见,抒己之感。

例如:学了《“诺曼底”号遇难记》后,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对文中哈尔威船长的评价。

结果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以身殉职,品德高尚,值得大家学习;另一种观点认为哈尔威船长愚蠢,不明白“留得青
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这种死是无意义的,不可取的。

针对此,我让学生围绕这个“争议角色”,展开正反两方的辩论会。

目的不在于谁胜谁负,而在于通过写、辩,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概括、应变、表达的能力。

5.依教材编故事,想象变化结局,组织排练表演,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表演能力
学生对课本中的童话、成语等故事很感兴趣。

教师把握学生的兴趣所在,通过要求学生续写故事、改变故事的结局、排练表演故事内容等,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在教学《皇帝的新装》后,先要求学生分小组表演课本剧,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以“所有的老百姓都大声说:‘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皇帝……”开头改编故事的结局,并说出这样编的理由。

经准备后,同学们积极地发言,故事的结局丰富多彩,学生的回答有理有据,逻辑推理非常严密,各个学习小组根据本组改编的结局又进行了排练表演。

通过这一演、一编、一说、一演,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童话故事的场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分析、想象、表达、表演的能力。

6.依教材推荐、涉猎的名著为牵引,指导学生读名著,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
文学名著是历史文化沉淀的精品,对提高中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激励他们去创新具有不容置疑的作用。

现行每册教材设计“名著推荐与阅读”,选取精彩的情节引导学生阅读,以激发学生
阅读整部名著的兴趣。

教师应当立足课本推荐书目,并以此为牵引,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促使学生搞好课外阅读。

例如,教师可利用课堂有意识地讲一讲名著的精彩之处,讲得越生动,越能把学生阅读原著的胃口吊起来,若是能和正在学的课文结合起来就更为有效。

如讲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可以向学生推荐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讲到《童年的朋友》时,就可以向学生推荐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之一《童年》。

另外,在引导学生读名著的过程中,要指导、鼓励学生将读名著、谈感受、写生活连成一条线,使学生从更深层次上感受读名著的意义。

7.从教材出发,引导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大自然中的一些有趣现象,日常生活中一些感兴趣的事物,身边人们议论的一些话题等,都可以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课题。

例如在教学《秃鹰之死》后,我设计了一项社会调查活动:“光化学烟雾、有毒化合物、潜在的核污染、石油泄漏等工业发展所带来的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令人触目惊心。

它提醒人们一定要注意环境保护。

请同学们利用一周时间开展社会调查,寻找我们周围破坏环境的行为,了解造成的后果,并提出自己改变这种局面的方法、建议。

”这样,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就在自主、探索中得到不断地培养和提高。

总之,语文教师应重视教材内外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锻炼实践能力的意识,自觉开发语文学习资源,从而使学生在一切需要运用语文的场合中提高语文能力,使“小课本”变成学生学习语文的“大天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