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 绪论(分析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章 绪论 》
- 1/33页 -
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什么是分析化学?
What
Why
为什么要学习分析化学
?
如何学习分析化学?
How
《 第一章 绪论 》
- 2/33页 -
目录
CATALOG
01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及其特点
02 分析化学的作用和发展趋势
◈实验性强 :
强调动手能力、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性强:
涉及化学、生物、电学、光学、计 算机等,体现能力与素质。
分析化学工作者应具有很强的责任心
《 第一章 绪论 》
特点
- 7/35页 -
分析化学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1991年IUPAC国际分析科学会议主席E.NIKI 教授所说,21世纪是光明还是黑暗取决于人类 在能源与资源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与环 境科学四大领域的进步,而取得这些领域进步 的关键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分析科学。
《 第一章 绪论 》
- 30/35页 -
教学要求和成绩评价
掌握
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
掌握
分析测试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
培养
《 第一章 绪论 》
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 作风,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 31/35页 -
习题
1、分析化学的英文名称是( )
A
A、analytical chemistry
医药卫生
临床检验:血液、尿液等指标的检测。
《 第一章 绪论 》
- 14/35页 -
分析化学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现代汉语第一章 绪论
章一绪论一、名词解释1、语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所构成的符号系统,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附】线条性:由于人类发音器官的限制而导致语言符号只能一个个发出,无人可于同一时间位置说出两个声音。
即语言符号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接着一个符号出现。
任意性:指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无必然联系,是社会成员共同约定俗成的,是任意的、偶然的。
2、现代汉语:从狭义而言,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从广义而言,现代汉语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狭义的现代汉语,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4、方言:即俗称的地方话,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
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人民的语言,并不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
主要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
5、现代汉语规范化:即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以此清除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分歧。
6、文学语言:指经加工、规范所得的书面语,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包括文艺作品语言、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著作语言,对民族语言的发展有极大推动作用。
7、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即社会方言,指由于性别、年龄、地位、文化程度等社会因素的不同,人分属不同的社会群体。
每个群体都有一些区别于其他群体的语言特点,从而形成语言的各种社会变体。
二、简答题;1、现代汉语特点?【可分述或将之与印欧语言对比,自行诠释】(1)语音方面:总体而言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语调变化,具有音乐性,具体如下:Ⅰ没有复辅音;即一个音节内不存在两个或以上辅音相连的情况,音节界限分明;Ⅱ元音占优势;音节必有元音,可仅由一个元音构成音节,乐音比例较大;Ⅲ有声调;音节均有声调,使得音节间界限分明而富于变化,有区别意义作用;Ⅳ声母与韵母内部系统性较强;即声母与韵母间配合规律规范严谨;(2)词汇方面:Ⅰ语音多为单音节,词形较短;有时一个语素即一个汉字,存在大量单音词;Ⅱ双音节占优势;汉语词汇有双音节化趋势,旧的单音节被双音节大量代替;Ⅲ新词构成广泛采用词根复合法;即“实语素+实语素”构词法,少有派生法构成;Ⅳ对于吸收的外来词多为音译兼意译,或以汉语语素对译,直接音译较少;Ⅴ成语多为四音节结构;Ⅵ存在大量表示同一事物/现象的同义词,且音节数量不定,可见汉语词汇形式的伸缩性;(3)语法方面:Ⅰ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如我们理解(主谓结构)--理解我们(述宾结构)改变了语法结构关系;又如猫抓老鼠—老鼠捉猫,则改变了语法意义;真正语法上的语序变化应为词语的次序改变使语法结构关系及语义随之变化,如:二十岁才结婚—结婚才二十岁;Ⅱ主用语序和虚词表示语法意义,无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①有些结构有无虚词会导致结构和语义发生很大变化,如爸爸妈妈(联合结构)--爸爸的妈妈(偏正结构);②有些结构添加虚词后,虽语法结构关系未有改变,但语义变化,如北京大学—北京的大学,一指特定学校,一指北京所有大学;③有些结构添加虚词后会导致语用意义的变化,如中国文化—中国的文化,虽都为偏正结构、修饰关系,表意相同,但前者强调“属性”,后者强调“分类”,指中国而非其他国家的文化;Ⅲ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都存在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地震—地面震动—地面震动了)Ⅳ词类与句法成分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汉语词汇同一词可充当多种成分,好-a/v;Ⅴ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汉语中名词与数词结合需要加入量词,且随着对象不同而变化量词,如一头牛、一棵树;语气词的变法则起到区别意义的作用;2、与古代汉语对比,现代汉语的特点是什么?(1)语音方面:总体而言语音系统简化;①浊塞音、浊塞擦音、清鼻音声母消失;②复辅音声母消失;③辅音韵尾大大减少,入声不再独立成为调类;(2)词汇方面:①新词大量产生;②词的双音节化倾向明显;③词缀和类词缀有所增加,词缀附加法构成的合成词增多;④大批印欧词语和日语汉字进入汉语词汇系统;(3)语法方面:①增加大量量词;②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较多,现代汉语兼类词较多;③古汉中语言省略现象较常见,现代汉语则少见;④古汉的否定句和疑问句常有宾语前置现象,现汉几无;3、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1)共同语是通行于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方言则是一个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即规范的共同语是方言的高级形式;(2)共同汉与方言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吸收的关系;Ⅰ共同语以某种方言为基础而形成,形成后又渗透到各方言中,制约方言的传播与发展;Ⅱ方言的表达形式影响共同语的发展,共同语需吸收方言中有利成分以促进自身发展;4、如何理解语言是一个分层装置?答: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形象而言即一个装置,其最主要特点是分层。
1.第一章 绪论1-护理学发展史
2.南丁格尔的贡献 开创了科学的护理事业
1.护理是一门艺术,需要有组 织性,实务性及科学性为基础。 2.护士是内科、外科及健康方 面的技术服务不是医生的技术 辅佐者。 3.护理人员应由护理人员来管 理。确立了护理专业的社会地 位,推动护理学成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
护 理 是 科 学 、 爱 心 、 艺 术 的 结 合
1.南丁格尔生平
1854年3月,克 里米亚战争爆 发。由于战地 条件十分恶劣, 当时负伤英军 的死亡率高达 42%
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
•
1854年10月,南丁格尔被任命为“驻土耳其英 国总医院妇女护士团团长”率38名护士抢救
1.南丁格尔生平
提灯女神 克里米亚天使
由于她 和全体 护理人 员的努 力,短 短半年 时间使 英国前 线伤员 的死亡 率降到 2.2%
1909年——成立中华护士会(1964年改名为 中华护理学会),并于1922年加入国际护士 会。 1920年——北京协和医院开办本科水平的高 等护理教育。 1941年和1942年,毛泽东同志两次为护士题 词:“尊重护士,爱护护士”,“护理工作 有很大的政治重要性”。 1949年 护校183所 护士32800人
美国人口是我国的
21.5%
护士总数是
260万 ,是我国的 2001年我国每千人口护
士数全世界排名
1998年全球平均医护比
2002年我国的医护比
1:0.68
护理人才是国际紧缺的人才之一。美国 缺护士30万人。在澳洲,护士最容易找工作 或获得升迁,同时,只要拥有了澳洲注册护 士的资格,等于拿到了通向英联邦国家工作 的“绿卡”。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对 护士均有许多优惠的政策,因此,有深厚的 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 流语言的护士在国际上就业、发展前景十分 广阔。
1-第一章绪论
魏斯曼 (Weismann A.,1834~1914)
①.种质连续论:种质是世代连续不绝的; ②.支持选择理论; ③.否定后天获得性遗传:老鼠22代割尾巴试验。
25
种质连续论
◆ 1892年,魏斯曼提出种质连续论(theory of continuity of germplasm),否定获得性状遗传。 ◆多细胞生物由种质和体质组成:种质指生殖细胞, 负责生殖和遗传;体质指体细胞,负责营养活动。 ●种质是“潜在的”,世代相传,不受体质和环境影 响,所以获得性状不能遗传;体质由种质产生,不能 遗传。 ●种质在世代间连续,遗传是由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 一定分子性质的物质(种质)在世代间传递实现的。 26
广泛研究遗传变异与生物进 化关系。 ①.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著作, 提出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进化 学说,认为生物是由简单复杂、 低级 高级逐渐进化而来的。 ②.承认获得性状遗传的一些
论点提出“泛生论”假说。
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进 行了 5 年的环球考察工作。
“贝克尔“号巡洋
达尔文:泛生假说
不可遗传变异
某一品种(高株)
高株
矮株
相同的环境
高株
理论综合题:
在某一种植物中发现一株具有异常性状 的个体,请设计一个对该异常性状进行 遗传分析的实验方案(包括方法、过程 和可能取得的结果)。
4.遗传学研究的任务:
(1).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表现规律; (2).探索:遗传和变异原因 物质基础; (3).指导:动植物和微生物育种 提高人民
3. 分子遗传学时期(1953~)
(1).1953年 Watson和 Crick 提出DNA分子双 螺旋(double helix)模型,是 分子遗传学及以 之为核心的分子 生物学建立的标 志。
第一章绪论
(1)农业的本质特征——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
农业具有生产对象具有其固有的生长、发育、繁殖的规律;土地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生产资料农业生产与外界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农业内部各生产门类之间相互依存;农业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农产品具有消费资料与生产资料的双重属性;农产品具有鲜活易腐烂且体积大等一般特征。
由于农业是人类直接利用生物、太阳能、土壤、气候等自然力的生产活动,农业生产一方面是人类劳动产品、劳动力和生产关系等经济现象的再生产过程,同时又是生物的生长和繁衍及其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相互转换的自然现象的再生产过程。因此,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是农业的根本特性。
自然再生产---指生物依靠自然环境和自身的生活机能而进行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自然再生产过程是生物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而实现的,它是农业再生产的自然基础。亦可理解为:作为农业生产对象的动、植物(和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而自行增殖的过程。
社会功能包括为农民提供谋生手段和就业机会、提供生活和社交场所;有助于形成和维持农村生活模式及社区活动;减少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社会资本;在发展中国家,农业还可以消除贫困,替代社会福利保障。
粮食安全功能指所有人在人任何时候都在经济上有能力并且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卫生安全和营养的食物。其构成要素为充足的供给、供给的稳定性、粮食的可获得性、食物的卫生安全、质量和偏好等。其实现途径为依靠自己生产(自给自足)、依靠进口及二者结合。开放贸易有助于稳定世界农产品市场,反之又有利于稳定粮食进口国的价格和保障其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除了确保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供给之外,还要发挥防止洪涝灾害、涵养水源、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处理有机废弃物、净化空气、提供绿色景观和自然景观,以及传统文化的继承等多方面的作用。目前,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国,已经将农业的多功能性作为保护其国内农业和农产品市场,维持其高度农业保护政策的口实。
第1章 绪论
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自动化免疫分析仪 应用于临床免疫学检验,如肿瘤标志物、激素、酶类、
抗原或抗 体、维生 素、细胞 因子和各 种代谢物 质等的测 定。
三、色谱分析技术
• 色谱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之间 分配系数的差异而使物质的各组分得到分离,再对 其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
本章小结
• 在使用仪器以前必须先掌握仪器的相关知识,包括结构 和各主要部件的功能、仪器的技术原理和工作原理,根 据仪器制造商发布的操作指南编写简易且便于执行的操 作规程,熟悉操作步骤。
• 分类:
电位分析技术、电导分析技术、电解分析技术、 电容量分析技术、伏安分析技术、电化学生物传 感器技术等。
二、电化学分析技术
• 临床化学检验中电解质分析、血气与酸碱分析等 所用的仪器,,大多基于电化学分析技术。
ABL800 系列血气分析仪 测量pH值、血气、电解质、血氧源自代谢物。二、电化学分析技术
VARIANT™ II TURBO 血红蛋白测试系统 基于高效液相离子交换层析技术的仪器 专用于测定糖化血红蛋白
四、质谱分析技术
• 质谱仪是一类能够使物质粒子离化成离子并通过适 当的电场或磁场将它们按空间位置、时间先后,或 者轨道稳定与否实现质荷比分离,经检测强度后对 物质进行分析的仪器。
• 通过强大的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 (LIS)和中间连接软件(middleware),临床检验 实验室可达到智能化、自动化地控制样本检测的全 过程。
• 提高了实验室工作效率、降低了差错、缩短了检验 结果报告周期,进一步满足了临床的需要。
1.第一章绪论-护理学发展史
护理学导论上课,起立。
同学们好。
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是你们《护理学导论》的老师。
很高兴能站在这里,给你们讲课。
看着你们一张张年轻有朝气的脸庞,我相信你们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名优秀的护士。
在上课之前,我先来说一下上课的一些基本要求。
首先是纪律问题,不能迟到、早退,请假必须有假条,上课不许说话、看课外书,一旦发现即刻没收,同样不能玩手机,如果发现也一样没收,你找辅导员要去。
第二上课的次数以及课上的表现是这门课程重要的考核。
缺课(无论是否请假)次数达到10节,肯定不及格。
第三着装问题,不要穿拖鞋来上课。
手指甲不可涂成黑、红、绿等,不可留长指甲。
第四要准备一个作业本。
我会布置一些作业让你们完成,这也是考核的内容。
第五加我的qq群,方便我跟你们联系。
验证时填写真实姓名,群内昵称写成姓名+手机号码的形式。
现在我们正式开始上课。
你们来这里上的是护理专业,那么你们知道护理是干什么的吗?(提问)打针发药就是护理吗?除了这些护士还能干什么?要怎样去做吗?我相信同学们学完《护理学导论》这门课就会知道了。
第一章绪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掌握:南丁格尔的伟大业绩。
现代护理学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
熟悉:国际护士节、授帽仪式。
了解:护理发展的时期、方式。
第一节护理学的发展史护理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人类社会。
生理学家巴浦洛夫说过:“有了人类,就有了医疗活动”,同样,也就有了护理工作。
护理学发展到今天,它经历了漫长的充满挫折、被忽视、被误解的过程。
从护理的内容及形式来看,护理学的主要发展阶段为:小结作业一、填空题1.为了表彰忠诚于护理事业的优秀护士,国际红十字会定于年开始颁发奖,并且年颁发一次。
2.南丁格尔一生写下了大量日记、书信、札记、论著等,其中最有名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阐述了她的护理理念和医院管理的思想。
3. 我国近代护理事业是在______________开始。
二、单项选择题1.我国第一所正式的护士学校建立于A 1894年B 1888年 C1874年 D 1832年 E 1897年2.将nursing译为“护士”的我国护理前辈是A王琇瑛 B 林菊英 C钟茂芳 D司坤范 E史美黎3.“三分治,七分养”中的“七分养”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A 养生B 治疗 C调理 D 保健 E护理三、简答题1.南丁格尔对护理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有哪些?四、综合分析题现代护理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各阶段的特点如何?。
第1章 绪 论
• 为表示分子的立体形象可用立体 结构式:
H C H H H
科学的步伐是不会被“鸿沟” 阻止的。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 勒(1800—1882)首次从无机物人工 合成了有机化合物——尿素.给 “生命力论一次巨大冲击。 维勒起初是想用氰作用于氨水 以制取氰酸铵(NH4CN0)、然而却 意外地得到一种白色晶状物质, 经分折这是一种与动物机体内的 代谢产物尿素相同的物质。这一 实验结果震动了整个化学界。
B
+
H
+
• 酸与碱的关系:
• 酸放出质子后产生的酸根即为该酸的 共轭碱。 • 碱与质子结合后形成的质子化合物即 为该碱的共轭酸。 • 酸越强,它的共轭碱越弱 • 碱越强,它的共轭酸越弱。
• 酸
CH3COOH H2SO4
碱
H2O CH3OH
碱的共轭酸 酸的共轭碱
H3O+ CH3O+H2 CH3COOHSO4-
4、共价键的极性和极化之间区别
• 键的极性是由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产 生的,其大小取决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之 差。键的极性是键的内在性质,是永恒的 现象。而键的极化则是在外界电场作用下 产生的,是一种暂时现象,当外界电场除 去后即可以恢复原来的状态。
三、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分类
• 官能团(functional group):有机化合物分子 结构中能反映出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有时又叫功能基,功能团。 • 有机化合物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按 照骨架分类,另一种按照化学性质分类。
• 异裂(heterlysis): 另一种断裂方式是成键的一对电子保留 在一个原子或原子团上,由此而产生 正负离子。按异裂而产生正负离子的 反应称为离子型反应。
绪论1
分析题
1. 在图中线路AB上装有电流保护1,试指出它作为主保护和后 备保护的保护范围。
2. 在图(a)、(b)、(c)中,各断路器处均装有继电保护装置, 当K点发生故障时,保护动作使哪些断路器跳闸才称有选择性动作?
3. 在图中,K1点短路时,线路保护3动作跳开断路器3,是 否可称有选择性动作?它又如何起到远后备作用?
五、几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 继电保护与防止故障:继电保护并不能防止故障的发生, 继电保护的功能,只有在电力系统发生事故时才能表现出 来,它并不能预测与防止事故。 • 继电保护与继电保护装置:继电保护并不单指继电保护装 置,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脱离一次系统的需求,脱离继电 保护的电流、电压输入量,脱离继电保护对断路器的控制 以及断路器本身的动作行为(如动作速度)来讨论继电保 护的动作行为。 • 保护的用法: 继电保护装置本身不能直接用于高电压及大 电流设备上。 • 自动装置:继电保护装置属于自动动作的装置,属于自动 控制设备的一类。
2. 反应两端电气量的保护
A
E1
B
I f ( A B )
4 3 (a)正常运行情况
.
C
I f ( B C )
2 1 E2
.
A
I
E1 4
B
. ' d1
' Id 1
.
d1
'' Id 2
.
3
2
1
E2
(b) d1点短路时的9; d2
d2
'' Id 2
.
B
'' Id 2 .
4
3
2
1
E2
问答题:何谓主保护和后备保护?什么叫近后备和远后备、 有何区别?什么情况下采用断路器失灵保护? • 主保护是反应被保护元件自身的故障并以尽可能短(符合 要求)的时限切除故障的保护。 • 后备保护是指由于某种原因使故障元件保护装置或断路器 拒绝动作时,由相邻元件的保护或故障元件的另一套保护 动作。 • 近后备是指某一元件同时装设两套保护,当该元件故障时, 一套保护万一不动作,则另一套保护动作于跳闸。 • 远后备是指故障元件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由相邻的上一 级元件的保护动作于跳闸来实现后备作用。与之不同的近 后备是同属一地的故障元件的另一套保护来动作,此时要 求断路器不能拒动。 • 当采用近后备时,若断路器拒动,则必须通过装设在断路 器上的失灵保护,切除该线路连接母线上的所有电源线路。
1 第一章 绪论 生物分离工程.
原料液中常存在降解目标产物的杂质, 如可水解目标蛋白质的蛋白酶。
4 生物产品要求高质量
生物产物一般用作医药、食品和化妆品, 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因此,要求分离纯 化过程必须除去原料液中含有的热原 (pyrogen)及具有免疫原性的异性蛋白等 有害人类健康的物质,并且防止这类物质 在操作过程中从外界混入。
分离,又称速度分离法。动力为压力差、电位梯度和磁场 梯度,如超滤、反渗析、电渗析、电泳和磁泳
扩散分离根据溶质在两相中分配平衡状态的差异实现分 离,又称平衡分离法。动力为偏离平衡态的浓度差,如蒸 馏、蒸发、吸收、萃取、结晶、吸附和离子交换等。
四、生物分离工程的一般步骤和单元操作
1、一般步骤
1) 发酵液的预处理与固液分离; 2) 初步纯化(或称产物的的提取); 3) 高度纯化(产物的精制); 4) 成品加工。
2、一般工艺过程:
发酵液
预处理
加热 调pH值 絮凝
碎片分离
离心分离 萃取 过滤 错流过滤
初步纯化
沉淀 吸附 萃取 超滤
细胞分离
沉降
离心分离 过滤
错流过滤
高度纯化
层析 亲和
离子交换 憎水
吸附 电泳
胞外产物
细胞破碎
匀化 研磨 溶胞
成品加工
无菌过滤 超虑 冷冻干燥 喷雾干燥
结晶
五、生物技术加工过程的选择标准
2 化学性质
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 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 光化学性质:激光激发、离子化
3 生物学性质
分子识别:生物亲和力、生物学识别 传输性质:生物膜运输 反应、响应、控制:酶反应、免疫系统
机械分离:非均相 大小、密度差异,如过滤、重力沉淀、 离心沉淀
第一章 绪论
19
1.2.2状态与状态函数 状态性质的分类: 几何性质:体积、面积 力学性质:压力、表面张力、密度 电磁性质:电流、磁场强度 化学性质:摩尔数、摩尔分数
热力学性质:温度、熵、内能、焓、亥姆霍兹自由 能、吉布斯自由能
对于组成不变的均相封闭系统(简单可压缩系) 来说,两个独立的变量就可以确定系统的状态。
3
1.1.2热力学的发展史
1.1.2 热力学的发展史
科学予以知识,而历史予以智慧!一门科学的历史,
是那门科学中最宝贵的部分。
热力学发展史,约可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17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
此时期累积了大量的实验与观察的结果,并制造出 蒸气机,对于“热”的本质展开研究与争论。在19世纪 前半叶,首先出现了卡诺理论,热机理论(第二定律的 前身)和功热互换的原理(第一定律的基础)。
概括出的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为基础,引出热力学能、
焓、熵、亥姆赫兹函数、吉布斯函数,加上P、V、T等可
直接测定的宏观量作为系统的宏观性质,经过归纳与演绎 推理,得到一系列热力学公式、结论,用来解决物质变化 过程的能量平衡、相平衡和反应平衡等问题。
8
1.1.3热力学的研究方法
宏观热力学的特点:不涉及物质内部粒子的微观结 构,只涉及物质系统前后状态的宏观性质。
33
1.2.4过程与途径 非静态过程不能用状态图上的一条实曲线来表示,为了
研究的方便,我们可以用一条虚线来表示它,但是该曲线没
有其他的任何意义。
P
A
非静态过程
B
o
V
准静态过程是一种理想的极限,但作为热力学的基础,我 们要着重研究它。
34
1.2.4过程与途径
典型的几种过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第一部分学习指导生理学、机体、机体功能的概念;人体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学习生理学的目的。
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的三个水平。
第一节兴奋性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繁盛反应的能(特征)。
一、刺激与反应刺激: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是引起反应的条件。
按刺激性质分为:物理刺激、化学刺激、生物刺激、社会心理性刺激(生理学多用电刺激)。
刺激具备的条件:强度、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
反应:刺激引起的机体功能活动的改变,是刺激引起的结果。
反应的形式:兴奋:机体受刺激后,由相对静止变为活动,或者活动由弱变强。
抑制:机体受刺激后,由活动变为相对静止,或者活动由强变弱。
二、衡量兴奋性的指标——阈值阈刺激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刺激刺(激强度等于阈值)。
阈值: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下刺激:小于阈值的刺激。
兴奋性与阈值的关系:兴奋性∝1/阈值。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腺体(兴奋性搞、反应迅速明显、能产生动作电位)。
三、组织兴奋时兴奋性的变化呈规律性变化(表1-1)表1-1 组织兴奋时兴奋性的变化分期对刺激的反应兴奋性绝对不应期对任何强大的刺激不起反应基本消失相对不应期对阈上刺激其反应降低超常期对阈下刺激其反应稍微增高低常期对阈上刺激其反应稍微降低绝对不应期的意义:决定组织单位时间内反应的最多次数。
第二节人体与环境一、人体与外环境外环境:人体生活的自然界,人体与外环境相互影响。
二、内环境与稳态内环境: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稳态: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的意义: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人体功能的调节一、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的分类:非条件反射:先天遗传的反射。
绪论1
)
关键部分:
• • • • •
科学 个体 行为 心理 心理现象
16
科学性
• • • • •
心理学是“科学” 系统的观察;自我校正。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 法、心理测量法、个案研究法等等 心理学的科学性要求心理学结论要建立在依 据科学方法收集到的证据的基础上。学会辨 别伪科学。
振奋状态
人逢喜事精神爽 就是这个人在一段时间里,感知敏锐,记忆清 晰,思维活跃,情绪开朗,做事果断等等 表现为心理上的振奋状态。
56
1.3
心理特征
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
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有的人观察敏锐、精确 有的人马马虎虎、粗枝大叶 有的人记得快、记得牢 有的人记得慢、忘得快 有的人思维灵活 有的人思维迟钝 有的人情绪稳定、内向 有的人情绪易波动、外向 有的人意志果断,坚韧不拔 有的人优柔寡断,朝三暮四等等。
- 还可以分为 - 心理 - 行为
- 能否被觉知到
意识 无意识
1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1 .1 心理过程 任何心理过程都有一定的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 解决问题是一个过程;恨一个人也是一个过程;克 服困难也是一个过程
认识(认知)活动
心理过程 情绪活动 意志活动
1.11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
参考书录
1 2 3 4 黄希庭 梁宁建 彭聃龄 张春兴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导论 普通心理学 现代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北京师大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2006 2003 1994
第一章 绪 论
有机化学 第一章 第1章 绪 论
第1章绪论一、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人类对有机化合物(organic compound)的认识,最初主要基于实用的目的。
例如,用谷物酿酒和食醋;从植物中提取染料、香料和药物等。
到18世纪末,已经得到了一系列纯粹的化合物,例如酒石酸、柠檬酸、乳酸、苹果酸等。
这些从动植物来源得到的化合物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但与当时从矿物来源得到的化合物相比,则有明显的区别。
由于受到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曾认为这些化合物是由动植物有机体内的“生命力”影响而形成的,故有别于从没有生命的矿物中得到的化合物。
将前者称为有机化合物,后者称为无机化合物。
“生命力”学说曾一度阻碍了有机化学的发展,尤其是减缓了有机合成的前进步伐。
给予“生命力”学说的第一次沉重打击是1928年德国年轻的化学家乌勒(Friedrich Wöhler,1802~1882)首次从无机化合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化合物尿素,这也是有机合成的开端。
NH4OCN-→NH2CONH2氰酸铵尿素尿素的人工合成,突破了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绝对界限,不仅动摇了“生命力”学说的基础,开创了有机合成的道路,而且启迪了人们的哲学思想,有助于生命科学的发展。
德国化学家拜尔(Adolf von Beyer,1835~1917)与他人合作,1870年首次合成了靛蓝。
由于他对靛蓝及其衍生物的深入研究而荣获1905年诺贝尔化学奖。
与此同时,人们又合成了大量的有机化合物。
至此,“生命力”学说彻底破产了。
此后,人们还合成了成千上万种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染料、药品、香料、炸药等有机物。
在一个“老的自然界”旁,再放上一个远远超过它的“新的自然界”。
这也是为什么要将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单独作为一个化学分支的原因之一。
因此,有机化学是直到18世纪末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在19世纪初期,由于测定物质组成的方法的建立和发展,在测定许多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时发现,它们都含有碳,是碳的化合物。
1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护理伦理学的基础理论
(二)护理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以护理工作中的道德现象作为自己的
三、护理伦理学概述
研究对象,并通过一定的道德关系表现出
来。
护理道德 活动现象 研究对象 护理道德 意识现象 护理道德 规范现象 护患关系 道德关系 护缘关系
三、护理伦理学概述
护社关系
(三)护理伦理学的研究内容
护理道 德理论
三、护理伦理学概述
1.阐明了行医的宗旨
二、国外传统医护道德
2.强调医者的品德修养
3.强调尊重同道
4.提出为病家保密的道德要求
(二)古印度的传统医护道德
《妙闻集》: “雇佣的侍者(护士)
二、国外传统医护道德
应具有良好的行为和清洁习惯,要忠于他 的职务,要对病人有深厚的感情,满足病 人的需要,遵从医生的指导。”
(三)古罗马的传统医护道德
1.个体标准:指护理行为是否有利于病人
三、护理伦理评价
个体疾病的缓解、根除。 2.社会标准:指护理行为是否有利于公众、 人类、社会的利益。 3.科学标准:指护理行为是否有利于护理 与医学科学的发展。
(三)护理伦理评价的依据 1.动机与效果
第一,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性
三、护理伦理评价
第二,动机与效果的对立性 第三,动机与效果相互转化
患之间的物化因素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护理道德建设
其一,要深入研究市场经济对医疗卫生事业 的双重影响,探讨新时期护理道德建设的理论、
一、市场经济与护理 道德建设
规律和规范。
其二,要从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出发,培养 护士高尚的职业情操。 其三,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 系,处理好医院、科室与个人的利益分配关系。
简称护理道德,是指护士在执业过程中应遵
第一章_写作绪论
第一章 绪论
四、写作活动的特点
人文性 综合性 个体性 创造性 实践性
第一章 绪论
(一)人文性
王朔曾经称自己是“码字儿的”,你怎样看? 任何类型的写作都是人文活动
人写作是为了与人交流,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考
写作具有人文性,它可以全面地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
界、文化积淀和综合品位。
第一章 绪论
(二)综合性
基
础
写
作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目
第一章 绪
录
论
第二章 材料和思想 第三章 结构 第四章 语言 第五章 写作表达方式与技法 第六章 写作文体
第一章
绪
论
写作的含义 写作六概念 写作三模块 写作五特点 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 现代高科技对写作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 写作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人类生存和 发展一种方式。写作总是与一定的个人和社会需 要联系在一起的。 • 美国著名的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 《大趋势》一书中说,下一个世纪五件最重要的 事情,有一件是“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 们比以往更需要具备基本的读写技巧。”
第一章 绪论
教学论角度的写作
写作教学是现代写作学草创之时及今天写作学研究的 主要内容之一,所以在一些人的心目里,“写作”指向的 就是学校的写作教学与训练,在学生的认识里,“写作” 更成了“作文”的代名词;
文化学角度的写作
著书立说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章更是 “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永恒财富,所以写作行为也就 具有了厚重的人文内涵和文化意蕴;
第一章 绪论
文学写作 文学写作主要研究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和技 巧,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样式的 创作。文学写作属于写作的文学性、艺术性层次, 是基于基础写作之上的专业写作层次;
数学教学论--第一章-绪论-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教育学
数学教学论--第一章-绪论-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教育学学习提要:1.数学教育的沿革与发展;2.数学教育研究热点的演变;3.数学教育学的内容及学习意义与方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数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掌握数学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及学习该学科的意义;2.了解一定的数学教育发展历史,了解数学教育研究热点的演变趋势;3.了解数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和研究方法,理解学习数学教育学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数学教育学的内容及学习该学科的意义为本章重点;学习该学科的方法为本章难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学习提要一、关于数学教育学的认识二、数学教育的沿革与发展三、学习数学教育学的意义四、学习数学教育学的方法教学过程:引:问题与思考1、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教育学?2、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老师?,关于数学教育学的认识●数学教育的含义广义:传播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活动狭义:在中小学进行数学教学的活动●数学教育学的含义研究数学教育现象,揭示数学教育规律推荐精选“教什么、学什么”;“怎样教、怎样学”;“教得怎样,学得怎样”以及相关的理论推荐精选●数学教育学的特征▲数学教育是一门关于数学、教育学、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数学心理学教育学●数学教育学是一门年轻学科,但其历史源远流长(1)年轻学科:1969年,法国里昂,第一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1970年,《数学教育学》(苏联:斯托利亚尔)1978年,《中学数学教与学》(美国)1980年,《中学数学教材教法》(十三院校)1984年,《数学教育学》(丁尔陞译)(2)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算术知识的记载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十进制公元前1100年,中国西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一、数学教育的沿革与发展(一)数学教育成为一个专业的历史古代:中国古代数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经世致用,古代算学以测量田亩、计算税收等为目的,主要用于国家管理,数学属“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之一;西方数学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心智,在“七艺”教育(文法、修辞、逻辑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中,几何和天文学的地位排在文法、修辞与逻辑学之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大学郑功成教授的观点:
“社会保障作为超越家庭保障的一种社会化机制,源远流 长,古代社会的救灾济贫措施即是现代社会保障的直接源 流。因此,就社会保障发展史而言,它已经产生并存在了 数千年。就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而言,较为公认的是以社会 保险制度在德国出现为标志,因为社会保险制度是与工业 化相适应的正式制度安排,并完全具备了现代社会保障制 度的法律形式与基本内容。”
社会保障学
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刘华平 liuhuaping51820@ 办公电话: 办公电话:85385208 2011.9
课程要求
1、学习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社会保障学的基本概念、 原理,掌握社会保障体系及发展规律,掌握社会保 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等主要社会保 障制度,了解社会保障基金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2、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17周,共34学时。其中组织讨论1-2次。
2、国际劳工局社会保障司1989年编著的《社会保障 导论》一书中对社会保障的定义为: 社会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公共措施来向其成员提 供保护,以便与由于疾病、生育、工伤、失业、伤 残、年老和死亡等原因而丧失收入或收入大幅度减 少所引起的经济和社会灾难进行斗争,并提供医疗 和对有子女的家庭实行补贴的方法。
三、社会保障的理念
理念是社会制度背后的核心动机,是社会制度建构的指导思想和 创立宗旨,也是社会制度的精髓和灵魂。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保 障理念的外在表现形式。 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理念。它是指一个国家的所有国民都 能平等的享有维持基本生活的权利,它是起点公平、机会公平和 结果公平的统一体。 公平理念在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中的具体体现是政府通过立法确保 国民社会保障权利平等,追求经济社会竞争中的机会公平,缩小 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公平,进而促进其他权益的公平。
保障制度设计和实施任务。
(2)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安全阀。通过不同的保障项目为
他们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以保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3)社会保障制度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手段。通过国民
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征收社会保障税(或社会保障费),为社会成 员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4)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依据是国家立法。现代社会保障遵
循的是立法先行,在法律规范下保证社会保障工作正常进行。
慈善救济是不是社会保障的一种形式?
二、社会保障的特征
社会保障的特征不仅使其区别于其它社会化的保障机 制,而且揭示出了社会保障自身的本质与应当遵循的 基本原则。
(一)强制性
通过立法确定社会成员的权利义务关系,社会保障措 施一般通过立法加以强制实施。
谁来保障 为谁保障 保障什么 怎样保障 在各国社会保障理论和实践中,对这四个问题 的回答和做法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大区别的, 因而各国对社会保障的理解和定义就有了很大 不同。为了指导各国社会保障的实践,国际组 织对社会保障的含义也做了原则界定。
(一)国际组织对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
1、1948年12月联合国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中, 对社会保障的定义: 每个社会成员为自己及家庭的健康与幸福,对 衣食住医疗及其它社会服务设施享有一定的权力, 对于因失业、疾病、残疾、寡居、老年等情况以及 由于个人不可抗力而遭遇到生活危机,无法为生时, 享有获得保障的权力等。
1、统一了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退职制度 2、改进医疗保险制度 3、建立异地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的办法 4、规范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 在农村开始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集体五保户制度等。建立 起县、乡(公社)及村(生产大队)三级医疗保健网,合作医 疗制度在广大乡村得到确立。
停滞时期(1966-1977) (三)停滞时期(1966-1977)
改革时期(1976至今 至今) (四)改革时期(1976至今)
1978年国务院颁行了《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 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等法规,对于恢复被“文化大 革命”破坏的退休养老制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0年10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 一种待遇特殊的退休制度——离休制度由此确立,并与一般退休 制度一起构成了中国的退休养老制度。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社会保障概念和理念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史 第三节 社会保障体系构成和类型
第一节 社会保障概念和理念 一、社会保障的含义 二、社会保障的特征 三、社会保障的理念
一、社会保障的含义
(一)国际组织对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 (二)我国关于社会保障的表述 (三)理解社会保障必须把握的几个要点
[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参考资料
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之前,社会救助是慈善事业, 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之前,社会救助是慈善事业,其背后的 理念是人道主义,具有仁慈性、道义性。 理念是人道主义,具有仁慈性、道义性。它是基于一种同情怜悯 心态的行为,因而,社会救助就是一种非常规的临时性、主观性、 心态的行为,因而,社会救助就是一种非常规的临时性、主观性、 分散性的行为。在这样的情景下, 分散性的行为。在这样的情景下,施动者认为救助是对穷人的施 舍和恩赐,所以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姿态,而被动者则处于感恩、 舍和恩赐,所以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姿态,而被动者则处于感恩、 被裹挟的状态。 被裹挟的状态。 自马歇尔提出公民权利概念以来,公民权利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自马歇尔提出公民权利概念以来,公民权利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公民权利理论为社会福利国家的建立提供了直接的政治道德依据。 公民权利理论为社会福利国家的建立提供了直接的政治道德依据。 在公民权利理念的影响下,个人对国家拥有了要求保障的权利, 在公民权利理念的影响下,个人对国家拥有了要求保障的权利, 而国家也必须建立保障制度来履行其对公民的保障责任, 而国家也必须建立保障制度来履行其对公民的保障责任,公民权 利催生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利催生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社会救助由道义性的非正式 行为转变为规定性的正式制度,其理念和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行为转变为规定性的正式制度,其理念和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保障。
保护、防卫。使对象不受侵犯和破坏。 保护、防卫。使对象不受侵犯和破坏。 阻隔、屏障。起到保障作用的事物。 阻隔、屏障。起到保障作用的事物。 保障即保护之屏障。设置屏障保护对象不受伤害, 保障即保护之屏障。设置屏障保护对象不受伤害,而 处于安全环境之中。 处于安全环境之中。
社会保障要解决四大问题:
确立了我国基本的社会优抚制度。
政务院于1951年2月26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1952年颁布《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 位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措施的指示》。
确立了社会保险制度。
《关于人民公社卫生工作几个问题的意见》开始农村合作医疗试 点。
调整完善时期(1957-1966) (二)调整完善时期(1957-1966)
讲授内容: 讲授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社会保障理论 第三章 社会保险制度 第四章 社会优抚制度 第五章 社会福利 第六章 社会救助 第七章 社会保障基金 第八章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
郑功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11
社会保障概论
孙光德 董克用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12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史
一、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
一、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社会保障是伴随着社会经 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城市化、市 场化) 它由非正式制度安排发展到正式制度安排。 从为统治者服务到促进社会公平及为整个社会长期稳 定、协调、和谐发展服务。 从单纯的社会政策演变成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等交互 作用并相互协调的混合政策。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全人类20世纪所取 得的最重要制度文明之一,是全人类文 明的伟大发明。20世纪世界上绝大多数 国家都先后相继经历了社会保障制度由 产生、发展、兴盛再到危机和改革调整 的历史变化的全过程。
现代社会的生存风险
现代社会(市场经济) 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人们遭遇的生存风险主要有以 下几种: 下几种: 老年风险、疾病风险、残疾风险、生育风险、 老年风险、疾病风险、残疾风险、生育风险、死亡 风险、工伤风险、失业风险等。 风险、工伤风险、失业风险等。 这些风险是人人都可能遇到的风险, 这些风险是人人都可能遇到的风险,因而具有社会 性。这些风险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经济收入的减少和 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生活困难,进而影响社会安定。 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生活困难,进而影响社会安定。
二战前,缓和劳资矛盾的应急措 施。
二战后,稳定经济和社会的战略 政策。
二战前后保障的功能与作用不同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
(一)创建时期(1949-1956) 医治战争创伤 巩固新生政权 稳定社会秩序
1950年国家颁布: 《革命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暂行条例》、 《革命烈士家属优待暂行条例》、 《革命残疾军人优待抚恤暂行条例》、 《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恤暂行条例》等。
两个源头一条线,制度模式多演变。
两个源头:英国(济贫法),德国(社会保险)。 一条主线:调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保障责任)。 多种模式:英国、瑞典(国家福利型),德国、美国 (社会保险型),新加坡、智利(强制储蓄型),前 苏联(国家保险型)。
一种观点认为应当以1601年英国伊丽沙白时代颁布《 济贫法》为产生标志; 一种观点认为应当以1834年英国《新济贫法》为产生 标志; 一种观点认为德国俾斯麦政府于1883年起实施有关社 会保险法律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 一种观点认为应当以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 为标志。
社会救助型发展阶段 萌芽阶段
社会保险型发展阶段 社会福利型发展阶段 建立阶段 发展阶段 繁荣阶段 改革阶段
20世纪40年代开始,保 障形式社会福利、社会 保险、社会救助。保障 水平进一步提高。 标志:1948年英国宣布 建成福利国家。1980年 英国撒切尔政府开始福 利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