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课程设计课题与可提供的IC
IC课程设计报告
IC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进行IC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集成电路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报告将对IC课程设计的目标、实施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详细的描述和总结。
二、课程设计目标1.理论知识:通过IC课程设计,学生将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集成电路的设计原理和方法,熟悉常见的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和工具的使用。
2.实践能力:学生将通过自主设计和实现一个小规模的集成电路,提高其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沟通表达:学生将通过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向他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过程和结果。
三、课程设计过程1. 主题确定:首先,我们组经过讨论确定了课程设计的主题为"基于Verilog的4位二进制加法器设计"。
2.资料收集: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所设计的加法器,我们组成员积极收集了相关的学术论文和实验资料,以便更好地参考和借鉴。
3.系统设计:在收集和研究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我们组成员开始进行系统设计,包括确定加法器的输入输出接口、功能要求、模块划分等。
4. Verilog实现:基于系统设计的结果,我们使用Verilog语言编写了相应的模块代码,并进行了仿真和调试,确保代码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5. 综合与布局:通过使用常见的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和工具,我们将Verilog代码进行综合和布局,得到了加法器的物理实现。
6.仿真验证:对物理实现的加法器进行了仿真验证,检查其功能和性能是否满足需求。
7.实验结果:最后,我们将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统计,得出相应的结论和评估。
四、课程设计结果通过本次IC课程设计,我们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我们成功地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Verilog的4位二进制加法器,实现了其输入输出接口的设计和功能要求。
其次,我们掌握了常见的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并通过综合和布局得到了加法器的物理实现。
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我们发现该加法器在功能和性能方面表现良好,满足开发目标和要求。
数字IC课程设计题目
一、教学目标(一)课程性质课程设计。
(二)课程目的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字集成电路的基本知识,独立设计相对复杂的数字集成电路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一)课程设计题目题目见附录,原则上每三人一题。
每组中三个人必须使用三种不同的CMOS工艺来完成设计,比如说0.13um,0.18um,0.5um等。
(二)设计内容拿到题目后首先进行电路设计。
然后在微机上进行HSPICE网表输入、编译和软件仿真,满足设计要求。
(三)设计要求(1)按题目要求的逻辑功能进行设计,电路各个组成部分须有设计说明;(2)必须采用网表输入法;(3)软件仿真完成后,必须经教师允许方可进行下载;(四)使用的软件软件为HSPICE和COSMOS-SCOPE。
三、主要教学环节(一)设计安排1. 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每人一台微机;2.第1天讲授设计需要的软件、设计的要求、布置设计题目;3.第1、2天学生进行设计;4.第3天教师验收,然后学生撰写和打印设计报告。
(二)指导与答疑每天都有教师现场答疑,学生有疑难问题可找教师答疑。
学时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应过分依赖教师。
(三)设计的考评设计全部完成后,须经教师验收。
验收时学生要讲述自己设计电路的原理、仿真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设计全过程的表现和验收情况给出成绩。
四、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和要求(一)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按附录中给出的报告模板进行编写,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
(二)课程设计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1、按设计指导书中要求的格式书写,所有的内容一律打印;2、报告内容包括设计过程、仿真的HSPICE网表,软件仿真的结果及分析、延时的手工计算;3、要有整体电路原理图,仿真的波形图;4、软件仿真必须要有必要的说明;要给出各个输入信号的具体波形和输出信号的测试结果。
5、写出对应的HSPICE设计网表,网表仿真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把仿真图形附在报告上。
6、设输入端的电容为C inv,输出端的负载电容为5000C inv,从输入到输出任意找一通路,优化通路延时,手工计算确定通路中每个门对应的晶体管的尺寸。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数字时钟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学院:信息学院班级:学号:姓名:刘柳指导教师:楚岩课设时间:2009年6月21日—2009年6月26日一摘要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路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与机械式时钟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且无机械装置,具有更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诸如按时自动打铃,时间程序自动控制,定时启闭路灯,定时开关烘箱,通断动力设备,甚至各种定时电气的的自动启用等。
这些都是以数字时钟作为时钟源的。
数字钟从原理上讲是一种典型的数字电路,其中包括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
目前,数字钟的功能越来越强,并且有多种专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可供选择。
经过了数字电路设计这门课程的系统学习,特别经过了关于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逻辑电路部分的学习,我们已经具备了设计小规模集成电路的能力,借由本次设计的机会,充分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二主要技术指标1.设计一个有时、分、秒(23小时59分59秒)显示的电子钟2.该电子钟具有手动校时功能三方案论证与选择要想构成数字钟,首先应选择一个脉冲源——能自动地产生稳定的标准时间脉冲信号。
而脉冲源产生的脉冲信号的频率较高,因此,需要进行分频,使高频脉冲信号变成适合于计时的低频脉冲信号,即“秒脉冲信号”(频率为1HZ)。
经过分频器输出的秒脉冲信号到计数器中进行计数。
将标准秒信号送入“秒计数器”,“秒计数器”采用60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秒发一个“分脉冲”信号,该信号将作为“分计数器”的时钟脉冲。
“分计数器”也采用60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分钟,发出一个“时脉冲”信号,该信号将被送到“时计数器”。
“时计数器”采用24进制计时器,可实现对一天24小时的累计。
此时需要分别设计60进制,24进制计数器,各计数器输出信号经译码器到数字显示器,使“时”、“分”、“秒”得以数字显示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计时装置都有误差,因此应考虑校准时间电路。
ic课程设计报告
ic课程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本章节的核心知识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现出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能够尊重他人观点,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选取自课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课本第一章:介绍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课本第二章:讲解学科的核心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学科内涵。
3.课本第三章: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案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实验法: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章节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为学生提供权威、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拓宽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通过视频、图片等直观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培养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与章节内容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考试:设计考试题目,涵盖本章节的知识点,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芯片电路课程设计
芯片电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芯片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集成电路的构成、功能及分类。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芯片的特点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芯片电路图的识别与分析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芯片电路的能力。
2. 培养学生使用相关仪器、工具进行芯片电路搭建、测试与调试的技能。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问题解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科技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其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3. 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电子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电子技术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电子技术素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对电子技术有一定的基础,但缺乏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和实践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设计、搭建并测试简单的芯片电路,提高其电子技术水平。
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理论教学:a. 集成电路基本概念:定义、功能、分类及发展历程。
b. 芯片电路的构成:引脚、内部结构、功能及应用。
c. 常用芯片类型:逻辑门、运算放大器、触发器等。
d. 芯片电路图的识别与分析方法。
2. 实践教学:a. 芯片电路设计:学习设计简单的芯片电路,如逻辑门电路、计时器等。
b. 芯片电路搭建与测试:使用面包板、芯片、电阻、电容等元器件搭建电路,并进行功能测试。
c. 故障分析与调试:学习分析电路故障原因,掌握调试方法,提高电路可靠性。
3. 教学进度安排:a. 理论教学:共4课时,分配如下:第1课时:集成电路基本概念及分类。
ic课程设计编码器
ic课程设计 编码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编码器的基本概念,掌握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2. 学生能掌握二进制编码、BCD编码、格雷码等常见编码方式,并了解其应用场景。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设计简单的编码器电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使用编程软件编写简单的编码程序。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搭建并测试编码器电路,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际编码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编码器,培养对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编码器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作用。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探究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与电子工程学科相结合的实践性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编码器的原理和应用。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知识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编码器基本概念:介绍编码器的定义、作用及其在信息技术和电子工程中的应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三节2. 编码器工作原理及分类:讲解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包括旋转式和线性编码器,并介绍其分类及特点。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3. 常见编码方式:详细讲解二进制编码、BCD编码、格雷码等编码方式,分析各自优缺点及应用场景。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4. 编码器电路设计与分析: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编码器电路,并进行电路分析。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5. 编码程序编写:教授学生使用编程软件,编写简单的编码程序,实现编码器的功能。
带芯片的课程设计
带芯片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芯片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和分类。
2. 学生能够了解芯片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理解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3. 学生掌握有关电子电路的基础知识,能够分析简单电路中芯片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带芯片的电子电路。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学会查找和运用相关资料,培养信息检索和整合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创新意识。
2.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生活和社会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科技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与电子学的跨学科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践操作。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和尝试。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芯片基础知识:- 芯片的定义、功能及分类- 芯片的工作原理及制造过程简介2. 芯片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日常生活实例分析- 芯片在智能设备、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3.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 电路的组成、原理及分类- 常用电子元件的认识及作用4. 带芯片的电子电路设计:- 设计原理与方法- 实践操作:设计简单的带芯片电子电路教学大纲:第一课时:芯片基础知识学习- 引导学生了解芯片的概念、功能及分类- 讲解芯片的工作原理及制造过程第二课时:芯片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分析日常生活实例,了解芯片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拓展学生对芯片在未来科技发展的认知第三课时:电子电路基础知识- 讲解电路的组成、原理及分类- 认识常用电子元件,了解其作用第四课时:带芯片的电子电路设计- 介绍设计原理与方法-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设计简单的带芯片电子电路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ic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一)
ic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一)IC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在本学期的IC课程学习中,我参与了多个项目的设计和实现,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感悟。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学弟学妹们有所启示。
一、项目拟定阶段在项目拟定阶段,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任务目标和实验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任务分解和人员分工。
做好这些工作,可以减少后续工作的复杂性和不必要的沟通,提高整个任务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在确定任务目标和实验要求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以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资源。
二、硬件电路设计阶段在硬件电路设计阶段,我们需要根据任务需求和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器件和电路方案,并制定详细的电路原理图和PCB版图。
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电磁干扰和噪声等问题的影响。
同时,在PCB版图设计时,也要考虑信号传输的优化和布线的合理性。
这些工作的重点是详细和规范,避免疏漏和混淆,以确保硬件电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三、软件程序设计阶段在软件程序设计阶段,我们需要编写程序代码,并根据任务需求和实验要求,进行各类测试和验证。
编写程序时要符合编程规范,具有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同时还要考虑程序的效率和灵活性。
在测试和验证过程中,我们要细心和耐心,多次反复测试,以保证程序的正确性和鲁棒性。
另外,在程序测试和验证过程中,我们要理性看待数据结果,排除干扰因素,尽量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四、评估和总结阶段在项目最后阶段,我们要对实验过程和实验成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以反思和改进我们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评估和总结工作需要客观的眼光,注重数据分析和效果评估,从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寻找设备优化和工作流程改进的方法和途径。
同时,我们还要尊重团队中每个成员的贡献和反馈意见,以建立更好的团队合作和协作机制。
总之,在IC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规划和分工,细心和耐心,多次反复测试和验证,不断总结和改进。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验设计的质量和效率,最终实现我们的目标和愿景。
ic课题设计体会心得范例
ic课题设计体会心得范例历经两个十来天的IC课题设计,我们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共同奋斗,圆满完成该课题设计,获得非常大。
一、对硬件开发的一般步骤拥有基本的掌握根据该课题设计,大家基本了解了硬件开发的一般步骤,课题研究剖析---verilog HDL程序编写---程序调试---模拟仿真波型---综合性转化成元器件。
二、学好对简易系统软件开展剖析刚取得题型时,觉得十分盲目跟风,沒有构思,找不到方向。
但大家多方面搜集材料,务求先向同歩FIFO有一个基本了解,从而去了解同歩FIFO的原理,最终造成自身的方案设计。
当因此准备工作拿下后,大家顺利设计方案了键入端口号时钟信号clk,校准数据信号rst,读操纵rq,写数据信号wq及其数据信息键入端口号data,輸出端口号满情况full,空情况empty及其数据信息輸出端口号。
可是对同歩油压缓冲器的数据存储器的描述方式并不是很清楚,逐渐想起能够立即启用现有的双口RAM元器件,可是充分考虑因为数据信息油压缓冲器储存载入并并不是任意载入载入,只是依照次序开展的,因此最终探讨用二维存储器(8*16)来构成FIFO的数据存储器。
三、通过自学了verilog HDL程序编写由于verilog HDL语言表达英语的语法和之前学过的C语言较为相仿,因此在看过些有关书本和程序流程案例后,就下手撰写verilog HDL编码,逐渐情况下沒有碰到很大难题。
可是终究verilog HDL和C很多或是有区别的,如case 的使用方法等。
可是历经我们一起的勤奋,顺利的完成了verilog HDL编码的撰写工作中。
四、学好应用Modelsim,LeonardoSpectrum手机软件学会了常见的IC模拟仿真转化成元器件的手机软件Modelsim,LeonardoSpectrum的操作方法。
在Modelsim自然环境中,历经简易的改动调节,运作,可是获得的模拟仿真波型自始至终不可以令人满意。
常用芯片课程设计
常用芯片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芯片的基本原理、应用和编程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知识目标:理解芯片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芯片的编程方法和应用场景。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编程工具对芯片进行编程,掌握芯片在实际应用中的调试和优化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技术的热爱和好奇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芯片的基本原理:介绍芯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2.芯片的编程方法:讲解芯片的编程语言、编程工具和编程技巧。
3.芯片的应用场景:介绍芯片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实例,分析芯片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表现。
4.芯片的调试和优化:讲解芯片的调试方法、优化技巧和性能提升策略。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讲解芯片的基本原理、编程方法和应用场景。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芯片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芯片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实践。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安排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和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
收音机课程设计——09应用电子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六管超外差收音机课程设计学号: 0姓名:熊健松专业:应用电子技术班级: 09应用电子指导老师:徐汇波完成日期:目录第1章绪论 (3)第2章课程设计内容 (4)直放收音机与超外差收音机 (4)超外差收音机的焊接与组装 (9)元器件说明 (9)元器件焊接 (12)电路基本调试 (12)收音机动态调试 (13)第3章小结 (13)第4章谢词 (14)第5章参考文献 (14)摘要:收音机是一种能把外界发射台的发射电磁波转化成我们能听到的声音信号的装置,他是无线电传播的一个基本应用。
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和乐趣。
收音机共经历了五个阶段,其发展包括矿石收音机,电子管收音机,晶体管收音机,集成电路收音机和DSP收音机。
虽然收音机经历的时代长远,但是现如今它依然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工具。
第1章绪论首先我们回顾一下收音机的发展史。
矿石收音机矿石收音机是指用天线、地线以及基本调谐回路和矿石做检波器而组成的没有放大电路的无源收音机,他是最简单的无线电接收装置,主要用于中波公众无线电广播的接收。
1910年,美国科学家邓伍迪和皮卡尔德用矿石来做检波器,故由此而得名。
电子管收音机1930年以前,几乎所有的电子管收音机都是采用两组直流电源供电,一组作灯丝电源,一组作阳极电源,而且耗电较大,用不了多长时间就需要更换电池,因此收音机的使用成本较高。
1930年前后,使用交流电源的收音机研制成功,电子管收音机才较大范围地走进人们的家庭。
但是由于电子管体积大、功耗大、发热厉害、寿命短、电源利用效率低、结构脆弱而且需要高压电源的缺点,现在它的绝大部分用途已经基本被固体器件晶体管所取代。
晶体管收音机晶体管收音是一种小型的基于晶体管的无线电接收机。
1954年10月18日,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投入市场,仅包含4只锗晶体管。
在晶体管出现以后,收音机才开始真正普及。
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末也开始研制晶体管收音机,并在70年代形成生产高潮。
IC模拟版图课程设计
IC模拟版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IC版图的基本概念,掌握版图设计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IC模拟版图设计。
3. 学生了解版图中常见的电路元件及其符号,掌握其连接方式和布局规则。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IC模拟版图的设计与绘制。
2. 学生掌握版图设计中常见的调试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科技的兴趣,增强对IC行业的认知。
2.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注重细节,追求精益求精。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理论教学,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知识,对IC设计有一定了解,但对版图设计较为陌生。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积极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设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内容1. 版图设计基础理论:- 版图基本概念、版图设计流程及规范。
- 版图中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及其连接方式。
- 版图布局规则及注意事项。
2. 版图设计实践操作:- 使用专业软件进行版图设计的基本操作。
- 简单IC模拟版图的设计与绘制。
- 版图设计中常见问题的调试与解决。
3. 教学案例分析:- 分析典型IC模拟版图案例,了解版图设计的实际应用。
- 学习优秀版图设计技巧,提高自身设计水平。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版图设计基础理论、软件操作介绍。
第二周:版图中常见电路元件及其连接方式、布局规则。
第三周:实际操作练习,进行简单IC模拟版图设计。
第四周:版图设计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提高设计能力。
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版图设计基础1.1 版图基本概念1.2 版图设计流程及规范1.3 版图中常见的电路元件及符号第二章:版图设计实践2.1 专业软件操作2.2 简单IC模拟版图设计2.3 版图调试与问题解决第三章:教学案例分析3.1 典型IC模拟版图案例3.2 优秀版图设计技巧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实际教学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版图设计相关知识。
芯片领域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二、课程目标1. 理解芯片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现状。
2. 掌握芯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熟悉芯片制造工艺流程及关键设备。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1. 芯片概述- 芯片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芯片发展历程及现状- 芯片产业格局及发展趋势2. 芯片设计基础- 数字电路基础- 模拟电路基础- 信号与系统基础- 集成电路设计基础3. 芯片设计方法- 数字芯片设计方法- 模拟芯片设计方法-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 电路仿真与验证4. 芯片制造工艺- 芯片制造工艺流程- 光刻、蚀刻、离子注入等关键工艺- 芯片封装与测试5. 芯片应用领域- 消费电子领域- 计算机领域- 通信领域- 医疗领域- 智能家居领域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芯片领域的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芯片设计、制造及应用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3. 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芯片设计、制造及测试等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课堂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考勤、课堂讨论、提问等。
2. 作业与实验报告:完成指定的作业和实验报告,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程设计:完成芯片设计、制造及测试等课程设计,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综合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集成电路设计原理与实践》、《芯片制造技术》等。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包括课程内容、案例、实验指导等。
3. 实验室:配备完善的实验设备,如芯片设计软件、测试设备等。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学术期刊、论坛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1-4周:芯片概述、芯片设计基础2. 第5-8周:芯片设计方法3. 第9-12周:芯片制造工艺4. 第13-16周:芯片应用领域5. 第17-20周:课程设计、期末复习与考试八、预期成果1. 学生能够掌握芯片领域的理论知识。
ic工艺课程设计
ic工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IC工艺的基本概念,掌握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特性。
2. 学生能掌握IC制造过程中的主要步骤,包括光刻、蚀刻、离子注入、金属化等。
3. 学生能了解不同类型的IC工艺,如CMOS、BiCMOS等,并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IC工艺中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基本的IC工艺流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学生能运用相关软件工具,设计简单的IC电路,并进行性能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半导体及IC工艺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2. 学生树立良好的工程观念,认识到IC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3.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年级选修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IC工艺相关领域工作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半导体物理基础:包括半导体材料特性、PN结理论、载流子输运现象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IC工艺原理:介绍光刻、蚀刻、离子注入、金属化等主要工艺步骤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对应教材第二章。
3. IC工艺流程:详细讲解CMOS、BiCMOS等典型工艺流程,分析不同工艺的特点与应用,对应教材第三章。
4. IC工艺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光刻、蚀刻等实验操作,培养实践能力,对应教材第四章。
5. IC电路设计:教授基本电路设计原理,运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简单IC电路设计,对应教材第五章。
6. IC工艺发展趋势:介绍当前IC工艺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对应教材第六章。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1. 半导体物理基础(2周)2. IC工艺原理(4周)3. IC工艺流程(4周)4. IC工艺实验(3周)5. IC电路设计(3周)6. IC工艺发展趋势(2周)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全面掌握IC工艺知识,为后续课程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IC考勤卡课程设计
IC考勤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IC考勤卡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2. 学生能够描述IC考勤卡的数据存储、读取和传输过程。
3. 学生了解我国智能卡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IC考勤卡,进行数据读取和写入。
2. 学生通过实践,掌握使用IC考勤卡进行考勤的基本操作流程。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IC考勤卡应用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智能化产品的兴趣,提高对科技创新的热情。
2.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科技进步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沟通、合作意识,提高集体荣誉感。
本课程针对中学生设计,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以实用性和操作性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做好准备。
二、教学内容1. IC考勤卡概述:介绍IC考勤卡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智能卡概述2. IC考勤卡工作原理:讲解IC考勤卡的数据存储、读取、写入和传输原理。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智能卡工作原理3. IC考勤卡的操作流程:详细讲解如何使用IC考勤卡进行考勤,包括硬件设备连接、软件操作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智能卡应用实例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IC考勤卡操作实践,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 实践操作5. 应用案例分析:分析IC考勤卡在实际应用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在不同场景的应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 智能卡行业应用案例6. 行业发展趋势:介绍我国IC考勤卡及智能卡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相关教材章节:第六章 智能卡行业发展趋势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六个方面进行组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深入了解IC考勤卡的应用和发展。
IC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自适应波特率的UART设计院系:控制科学与工程系专业班:自动化0902班姓名:组员:学号:指导教师:2012 年 1 月摘要通用异步接收发送器具有可编程性和高度兼容性, 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Verilog HDL语言设计UART 核心功能的方法, 具体描述了发送、接收以及波特率发生器模块的设计, 最后给出了该核心模块的整体功能仿真和综合结果。
结果表明该UART 功能正确、稳定、可靠, 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异步通讯中。
关键词:UART 异步通信Verilog HDLAbstrac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 and transmitter are widely used in embedded system for itsprogrammable and high compatibility. A design of UART core with Verilog HDL was presented. The designsoftransmitter , receiver andbaudrategenerator modules were particularly described, andthe simulations were provided. The result of the simulations and synthesis shows that the UART is valid andreliable , and can be widely used in 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Key Words:UART Verilog HDL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绪论 (1)1.1本设计的意义和背景 (1)2UART简介 (1)2.1UART基本结构 (1)2.2UART帧格式 (2)2.3UART基本工作原理 (2)3UART系统设计方案 (3)3.1设计要求 (3)3.2模块设计 (3)3.2.1分频模块 (3)3.2.2接收模块 (4)3.2.3发送模块 (5)4本人所做工作 (5)4.1发送模块的要求 (5)4.2模块设计过程 (6)4.3生成基本电路 (9)4.4仿真结果 (9)4.5结果分析 (10)5整体电路仿真分析 (10)5.1整体仿真结果 (10)5.2结论和讨论 (11)5.2.1结论 (11)5.2.2讨论 (11)6致谢 (12)7心得体会 (13)8参考文献 (14)9附录 (15)1绪论1.1本设计的意义和背景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 专用集成电路的复杂度越来越高, 集成电路已经进入片上系统(SOC)时代。
芯片课程设计
芯片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芯片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制作过程,掌握芯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对芯片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了解芯片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掌握芯片的结构和主要组成部分。
3.了解芯片的制作工艺和流程。
4.掌握芯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简单的芯片设计。
6.能够进行芯片制作过程中的实验操作。
7.能够分析芯片的性能指标和应用场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芯片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芯片的基本概念、结构与制作、设计原理及技术。
1.芯片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芯片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如数字芯片、模拟芯片、混合信号芯片等。
2.芯片的结构和主要组成部分:介绍芯片的基本结构,包括处理器核心、内存、输入输出接口等。
3.芯片的制作工艺和流程:介绍芯片的制作工艺,如硅片制备、光刻、蚀刻、离子注入等,并了解其流程。
4.芯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数字芯片设计的基本原理,如逻辑门、触发器、时序逻辑等,并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芯片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制作过程。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芯片设计原理的理解和心得。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芯片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进行简单的芯片设计和制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芯片设计与制作》作为主要教材,辅助以相关的参考书籍。
2.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直观展示芯片的制作过程和设计原理。
电子秒表课程设计可用芯片
电子秒表课程设计可用芯片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子秒表的基本原理,掌握计时器的工作机制。
2. 学生能够描述课程所用芯片的主要功能及其在电子秒表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解释电子秒表中涉及的时间计算方法和进制转换。
技能目标: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一个简易的电子秒表电路。
5.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课程所提供的芯片进行电路连接和调试。
6.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电子制作和故障排查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7. 学生培养对电子技术学习的兴趣,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探索精神。
8.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互相尊重和协助。
9.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电子技术相关学科,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和电子知识,具备基本的电路理解和分析能力,对电子制作兴趣浓厚。
教学要求:1. 课程内容要与教材紧密联系,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2. 教学过程中强调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3. 教师需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子秒表原理介绍:讲解计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电子秒表的时间测量机制,以及计时芯片的作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计时器原理与应用》2. 芯片功能与应用:详细介绍课程所使用的芯片类型,包括芯片引脚功能、内部结构及其在电子秒表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四章《常用集成电路及其应用》3. 电路设计与搭建:教授如何使用芯片设计电子秒表电路,包括电路图绘制、元件选择和电路搭建。
- 教材章节:第五章《电子电路设计与实践》4. 电路调试与优化:讲解电路调试的基本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电路测试,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
- 教材章节:第六章《电子电路调试与故障排查》5.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动手搭建电子秒表电路,进行实际操作,巩固理论知识。
单片机ic卡课程设计
单片机ic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单片机IC卡的基本原理,掌握IC卡的工作流程;2. 学习并掌握单片机与IC卡通信的接口技术;3. 掌握利用单片机对IC卡进行数据读取和写入的操作;4. 了解单片机IC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完成单片机与IC卡的硬件连接;2. 能够编写程序实现单片机对IC卡的读写操作;3. 能够分析并解决单片机IC卡应用中遇到的问题;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单片机IC卡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了解IC卡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中的作用;4. 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单片机IC卡技术展开,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原理,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单片机IC卡相关知识,又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单片机IC卡原理介绍:包括IC卡分类、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与单片机的接口技术;-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IC卡技术概述”;- 内容安排:介绍IC卡的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IC卡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2. 单片机与IC卡硬件连接:讲解硬件设计、连接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IC卡与单片机的接口设计”;- 内容安排:指导学生完成单片机与IC卡的硬件连接,掌握接口技术。
3. 单片机IC卡程序设计:学习编程实现单片机对IC卡的读写操作;-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IC卡编程技术”;- 内容安排:教授编程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编写程序实现IC卡的数据读写。
4. 单片机IC卡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了解IC卡在生活中的应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六章“IC卡应用案例分析”;- 内容安排: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了解单片机IC卡技术的应用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题五
电容值测量仪的设计
设计任务和要求
设计一个可测量电容值的电路。要求: 1、电容测量范围为1000PF-2UF。 2、能实现电容的测试与显示。 3、电源采用5V或±5V供电。 注:选做此题的分值系数为1。
本课题只由电 联班和物电班 同学选做。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课题与 实验室可提供的元器件
————模拟电路实验室 编————
课题说明
四个结合:
模、数结合;软、硬结合;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功能与工艺相结合
课题自由选择:
每一道题分基础部分和选做部分,分别采取不同的分值系数 (0.8~1.2)。同学可以根据自己能力自由选择。成绩计分方 法为:
CD40110:十进制加/减计数/译码/锁存/驱动器
LM741:运算放大器 LM324 :四运算放大器 TDA2030:集成功率放大器
祝你顺利完成设计,
并有所收获!
函数波形发生器
比较器
F/V变换
0.2V~2V 参考电压VR
设计题七
设计任务和要求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设计一个音频功率放大器。要求:
1、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Pom>2W。 2、负载阻抗:RL=8Ω 3、频率响应(无高低音提升和衰减时);50HZ~20KHZ(±3dB)。
4、音调调节范围:低音(50HZ)为±12dB,高音(20KHZ)为±12dB,
元件选择时,应注意:
1、f不要太高,d应在50%左右。 f常选200Hz,一般频率越高,可测电容越小,但 也造成测量误差越大。 2、RC不宜太小,因单稳态的充电回路是电源R对C充电,但不是恒流充电,线性较 差,故RC要尽量大,兼故到电阻的取值,取1ms-2ms为宜。 3、为了保证一定的测量范围,建议小范围改变(通常为10倍)R值,大范围改变C值 4、电阻建议在1K-几百K内选择,多谐振荡器输出接一个微分电路,控制单稳输入的 负脉宽度。电容可选100PF左右,最后由实验确定。电容量的数字显示原理框图如下:
1K
1.9V 100K
参考课本<<数字电子技术基础>>P345-P347。
VO和fi的关系 fi(Hz) Vo(v) 200 0.2 650 0.65 1100 1.1 1550 1.55 2000 2
系统框图:(供参考)
正弦波 fi=200Hz~ 2KHz 方波 VO1 直流 VO2 -0.2V~-2V 反相器 V O3 反相 加法器 VO 1V~5V
设计任务: 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的高低电平报警器。要求 : 1、输入电压VI≥2/3VCC或VI≤1/3VCC 时电路报警; 2、VI为0~10V步进电源,步进为1V,自设计,并仿真; 3、VCC=12V;
选做此题分值系数为1。
本课题只由电 信(1)(2) 班同学选做。
注意:电路调试时,电源用实验室用的直流稳压电源代替,不 用安装自设计的电源电路。
报警电路的设计:参考课本<<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P425、P 437-P438。
实验室可提供的元器件(1)
CD4511 :CMOS BCD—锁存/7 段译码/驱动器
CD4532:8位优先编码器
LM311:电压比较器 NE555:定时器
NE556:双路精密定时器
74LS08:2输入四正与门 74LS47:译码/驱动器 CD40106:施密特六反相器 CD4013:带置位-复位双D触发器 74LS74:正沿触发双D型触发器(带预置端和清除端) CD4011:四2输入与非门 发光二极管;按钮开关;拔动开关、整流二极管4001。
安装调试注意事项:
1、音频功率放大器功率较大,不适宜在面包板上工作,可选择在通用 板上进行焊接。(先画出PBC板焊接图) 2、在进行元件布局和走线时,应使连线尽可能短而直,否则不仅产生 自激,且难以清除。
设计题八
集成运算放大器简易测试仪的设计 本课题只由微电 班同学选做。
设计任务和要求
1、设计一台能够用来判断运算放大器好坏的简易测试仪。
RFO RFO RO RO
VI
RPO
VI
RPO R
VO
原理电路图
交流表电路
1、由于运放开环增益、输入电阻很高,则其同相端和反相端电压近似 相等。 2、流过RFO的电流等于流过R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电流,则ifo=ui/RO,可见流过表头的电 流与VI成正比。
参考课本<<模拟电子技术基础>>P454-P457。
设计题九:高低电平报警器的设计
12V 脉冲波 VPP≥2V
图中VO=2.09RLRtCtfi/Rs RX=(VCC-2V)/0.2mA
可见,当RLRtCtRs 一定时,VO正比于fi,
对于某一fi,要使VO为其对应值,可调节 RS的大小,由于恒流源电流I允许在 10UA~500UA范围内调节,故RS可在 190K~3.8k内调节。一般RS在10K左右取用。
通过本课题的设计,要求熟悉集成频率/电压变换器LM331的主要性能和典型
应用,掌握运算放大器基本电路的原理,并掌握它们的设计、测量和调试方法。
本课题可供选择的方案有两种:1、用通用型运算放大器构成微分器,其输出 与输入的的正弦信号频率成正比。2、直接应用频率/电压变换器LM331,其输出与 输入的的脉冲信号重复频率成正比。
功能完整、结构简单先进、成本较低、有个人特色
设计题二
设计任务和要求
三极管β 值范围分选电路的设计
设计制作一个三极管β 值范围分选电路的装置。要求: 1、β 值在100~150范围内时显示1,对该范围以外显示0。 2、用数码管显示β 值的档次; 3、电路采用5V或±5V电源供电。
注:选做此题的分值系数为0.8。
2、设计本测试仪所需的直流稳压电源。
注:选做此题的分值系数为1。(以集成LM741为例)
注意:电路调试时,电源用实验室用的直流稳压电源代替,不用安 装自设计的电源电路。
设计提示
原理框图如下:
正弦波产生电路 被测运算放大器 毫伏表电路
直流稳压电源
1、正弦波产生电路可采用文氏正弦波振荡电路或RC移相式正弦信号 产生电路。 2、毫伏表电路可用集成运放、整流电桥和电流表组成,使流过电流表 的电流值正比于输入电压值,其原理电路如下图所示:
电源的步进用开关调节。
窗口比较器的设计:参考课本<<模拟电子技术基础>>P432。
报警电路的设计方法较多,本课题可采用简单的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报警。其电 路可用矩形波发生器和单门限(过零)比较器组成,把矩形波发生器的UN(UC)端作 为过零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电压,过零比较器输出电压用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组成报警 电路。
实验室可提供的元器件(2)
74LS14 :六倒相器 74LS00: 2输入四与非门 CD4001:四2输入或非门 74LS90:二五十进制异步计数器 74LS161:同步二进制计数器 74LS138:3-8线译码器 CD4052:双四选一模拟开关 CD4518:十进制同步加/减计数器 CD4066:四双向模拟开关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电容量转换成时间间隔,然后通过数字方式显示出时 间间隔(电容量)。其由一个多谐振荡器(P353图6.5.6)和一个单稳态(P351图 6.5.4)组成。当R不变时,改变电容C则输出脉宽TW也随之改变,由TW的脉宽就可求 出电容的大小。TW=RCln3=1.1RC ; q=TW/T=1.57RC/ (R1+2R2)C1 f=1/T=1.43/(R1+2R2)C1 ;
最终成绩 = 原始得分(满分100) ×分值系数
例如:采用0.8系数的题目,完成成绩为90分,最终成绩为 72分。
本课题可由所有班级的同学选做。 设计题一 自选电路
1、自已选自己喜欢、实用的电路。所选电路可包 括模拟或模拟和数电部分。 2、所用元器件最好能在实验室可找。 3、可以做成PCB板。 此题分值系数为1.2。
5、全谐波非线性失真:D <10% 6、输入阻抗;>10K。 7、输入电压;<50mV
8、噪声电压:Vn≤ 50mV
注:选做此题的分值系数为1。
给定条件:
1、集成功率放大器采用TDA2030;
2、集成前置放大电路采用LM324; 3、高低音调调节电位器选用100KΩ ; 4、音量调节电位器选用10KΩ 。
控制计数脉 冲的个数
门控
标准脉冲源
与 门
计数器
译码与驱动电路
显示电路
设计时应考虑标准计数脉冲的振荡频率,使之与电容C大小成10n倍关系。
1
控制计数脉 冲的个数
1K 1J
单脉冲 触发器
1
取样时间
t1
t2
清零
门控 标准脉冲源
与 门
t1 t2
计数器
译码与驱动电路
显示电路
清零
计数
保持
设计题六
频率/电压变换器的设计
注意:预设计和报告的编写由个人单独完成,每人
一份,不能雷同!! 在安装调试电路时可两人共同完成,但每人要安装 50%左右独立的电路,两人调试完毕再合并统调。
设计提示
电容测量的基本原理,就是先将电容量通过电路转换成电压、时间等 参量,然后再将这些量以适当的方式显示出来。 设计方法一: 参考课本<<模拟电子技术基础>>P399习题7.26和P588-P592。 设计方法二:采用脉宽调制法。 参考课本<<数字电子技术基础>>P351-P355。
设计题三:增益可自动变换的放大器
1、设计任务: 设计制作一个增益可自动变换的交流放大器。 2、设计要求 放大器增益可在1倍、2倍、3倍、4倍四档间巡回切换,切换频率为1Hz。 电源采用+5V单电源供电。 此题分值系数为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