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产官学合作”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合集下载

日本高职校企合作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日本高职校企合作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日本高职校企合作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黄燕【摘要】日本的高职校企合作起步较早,合作模式灵活,合作项目丰富,日本政府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制定相关法律,规定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的责任和义务,并采取一系列的财政优惠政策,给我国高职教育中的校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期刊名称】《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11)002【总页数】4页(P102-105)【关键词】日本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启示【作者】黄燕【作者单位】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南通,226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51二战后,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渐恢复,日本政府就意识到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20世纪90年代,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企业界希望通过技术革新来改变和摆脱困境的呼声越加强烈,大专院校通过科研创新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使命也越加凸显。

日本政府在应对21世纪发展的《教育振兴基本计划》中,着重强调推进高等教育与地区、产业界的联合,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围绕“科技立国”的战略,沿着“产学合作”的道路,推动和加快校企合作。

二十几年以来,日本在校企合作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对于校企合作起步较晚的我国来说具有很好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1.1 政府推动校企合作,科技转化平台建立经历了90年代的经济危机,日本政府认识到唯有自主创新、建立高科技产业才是日本经济复苏并保持世界领先的关键,其中加强校企合作、加大政府政策支持是主要的途径。

于是一系列的机构应运而生,如地域合作开发中心、地域共同技术中心、产学合作推动中心等。

政府旨在通过这些专门机构来负责本地区的研究开发工作。

作为产学合作的样板,日本44个国立高等专科学校中,有39个设置了地域共同技术中心,为学校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支撑平台[1]。

1.2 合作模式灵活,政府企业投入扩大日本的校企合作模式灵活多样,为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主要模式有:①共同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与企业研究人员在平等的基础上,针对共同课题展开研究。

日本职业教育产学结合的应用及启示

日本职业教育产学结合的应用及启示

日本职业教育产学结合的应用及启示作者:耿金龙来源:《职业时空》2007年第03期国务院在2005年11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十一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将以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成为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迫切需要。

就现状而言,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与社会需求脱节,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产学结合是改革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之一。

在这方面,近代日本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经验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借鉴。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近半个世纪以来,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形成了多层次、开放性、适应日本经济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由短期大学、专修学校、高等专门教育、企业教育等多样化教育机构组成。

以培养实践型技术人才为根本目标,课程设置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和文化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组成短期大学。

短期大学是日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短期大学以教授和研究专门的学问和技术(艺术),培养职业和实际生活所必需的能力为主要目的”(日本《学校教育法》第69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既要教授与专业能力有关的学问和技术(艺术),又要培养职业和实际生活所必须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教养和综合判断力,以丰富其人格”(引自《短期大学设置标准》)。

这类大学重视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培养,对课程的设置、学习安排、授课方式都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做法,既充分考虑了社会的多种需求,又有自己的创建,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学生。

浅谈日本高等专门学校教育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论文

浅谈日本高等专门学校教育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论文

浅谈日本高等专门学校教育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论文浅谈日本高等专门学校教育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论文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日本有着丰富的高等职业教育经验,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本文通过分析日本高等专门学校这一典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对比中国高等职业院校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日本高等专门学校教育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几点启示。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备受关注,2016年3月8日上午教育部长袁贵仁来到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上指出一流大学应包括民办大学,职业高校等。

由此可见国家现在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是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

日本是全世界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国家之一,高等专门学校作为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分支,极具特色和借鉴性。

一、日本高等专门学校教育情况(一)日本高等专门学校发展概况高等专门学校作为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别于短期大学和专门学校,以培养实践型技术人员为目标。

《学校教育法》于1961年部分修正,新型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产生,至今有五十多年的历史。

高等专门学校承担着培养国家所需技术人才的重任,因此办学主体倾向与国家。

20世纪70年代日本设置了长冈科学技术大学以吸引高等专门学校毕业生继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术。

20世纪90年代又出现了专门职业研究生院,重点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

(二)日本高等专门学校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的基本特点高等专门学校强调技术性人才培养,招收初中毕业生,相当于高中加短期大学的五年一贯制职业技术教育。

普通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不划分先后,而是穿插进行,注重实际操作和实习。

高专毕业生可插入大学工学系或其他技术科学大学继续学习。

课程设置的特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和教学内容弹性化,实施多样化的课程结构,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课程设置需要及时更新。

2、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日本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日本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日本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作者:刘云刘倩黄青琴王晶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4年第02期[摘要]日本高等专门学校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理念,培养产业发展所需的中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形成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日本模式。

在创设至今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其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先后经历了探索与形成、深化与发展、成熟与完善等不同阶段,并在法律保障、经费支持、平台建设等方面涌现出诸多典型措施。

分析日本高等专门学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发展历程及典型措施,可从政府的主导作用、行业企业的引领作用、职业院校的主体作用等层面,为我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改革与发展提出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日本;职业教育;高等专门学校;产教融合[基金项目] 2023年度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项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日本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研究——以日本高等专门学校为例”(JYJZWGGK-2023B-73)[作者简介]刘云(1982—),男,山西长治人,博士,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学理论研究;刘倩(1981—),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言文学系讲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研究;黄青琴(1981—),女,河北石家庄人,博士,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C9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4)02-0177-04 [收稿日期] 2023-10-16日本高等专门学校以培养产业发展所需的中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的而设立,发展至今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

该类学校在创设之初,就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理念,面向工作岗位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在日本经济和产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助推作用。

在历经数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历程中,日本高等专门学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不断成熟和完善,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教育成功模式之一。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百科知识 2019.08 C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对中国教育的启示史晓华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极其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合作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要、企业要求的学生。

中国现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一个变革发展的阶段,有很多政策和条件还不成熟,可以通过借鉴日本先进的教育制度,不断提高中国的职业教育水平,培养出符合市场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一、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制度简述一说起产品质量,很多人就会想到“MADE IN JAPAN”,的确,日本产品的质量在世界上拥有非常不错的口碑,不但为日本赢得了名声也让日本赚得盆满钵满,可谓是名利双收。

究其原因,这与日本一直以来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是分不开的。

日本在教育方面一直坚持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紧密协同合作的“产学官”制度。

2017年6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厚生劳动省、文部科学省等实施了“产学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事业——培养制造业技术者”政策,通过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合作统筹培养适应社会和产业界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通过文部科学省和相关府省联合推动人才培养制度,打破政府之间的壁垒;针对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不匹配问题,共同研究对策与方法,保障产学相关部门的权利、健全产学官协同合作制度、共同促进三方协同有效实施。

政府不但为“产学官”合作构建了交流互动的平台,而且还设置了专门的产学合作协调员机构,该机构的协调人员主要在技术、研究、创业、人才匹配、奖学金的设置发放等方面进行协助和指导,使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最有效化、效益最大化。

通过政府搭建的交流互动平台,企业和学校之间可以进行信息及时沟通,保证学校培养出来的学员是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人员。

在产学官制度下,企业主要是为学校师生提供研发产品的平台、研发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平台、提高个人技能和业务水平的平台等,这样不但有利于学校和企业之间资源的整合,同时也为企业发现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提供了机会。

与此同时,政府为了激励更多的企业加入到产学合作项目中,对参与的企业实施税收减免政策、教育协助补贴政策、研究开发协助补贴等激励政策。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摘要: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非常发达,已形成了多层次、开放性、适应日本经济发展的教育体系。

面对新世纪经济全球化和知识信息更新日益加快的趋势,日本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正面临新一轮的改革。

本文论述了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并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启示日本的职业教育,与其它经济发达国家一样,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而出现并发展壮大的。

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努力使国民从少年到成人都掌握职业技术能力,是日本实施的优先战略。

自从19世纪中期革新以来,国家就一直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同时职业教育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型人才,支持了日本经济高速发展。

一、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基本概况1.学校内高等职业教育。

学校类型主要包括高等专门学校、短期大学、专门学校等。

2.企业内职业技术教育。

虽然学校内的职业教育发展良好,但是企业内职业技术教育更具特色。

日本企业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并在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使之更具竞争力和时代性。

3.公共职业培训和产学合作。

日本的职业培训制度最初是作为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制定出来的,具有行政体系健全、训练标准统一、训练经费充足等特点。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的产学合作教育体制产生了,使学校和产业界联系更为密切,培养出了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

二、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新趋势1.改革企业内的职业培训。

企业内的终身雇佣制度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受到了冲击。

面对这种变革,企业内的职业教育改变了只为本企业生产服务的现状,开展与社会实际需要相吻合的教育;打破原有的封闭的培训模式,加强与各产业、企业间的交流合作;改变单一的传统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全面的知识技能传授,培养具有自主性、创造性的人才。

2.推进职业教育个性化。

日本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创造性的培养,不再仅仅培养“经济人”,而是培养既有技术又有高尚情操的现代从业人员。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对我国的启示曾家王诗彤胡斯涵(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抚顺113001)摘要日本校企合作的起步相对较早,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

在二战后,日本政府就已经对校企合作有了初步的想法。

由于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日本政府更加明白只有通过技术革新才能使日本企业的发展摆脱困境,而高等职业院校正好符合这个技术革新的需要,因此,日本政府着重强调将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联合,积极推动校企合作。

本文通过借鉴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经验,为新时代下我国校企合作更好地开展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启示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1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背景二战结束后,日本的经济就陷入了萧条的状态,日本的企业模式急需调整,加之泡沫经济崩溃,日本的企业发展也近乎崩溃。

这时,通过高职院校技术革新发展社会经济的优势逐渐凸显,日本政府通过为高职院校提供财政、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培养了很多专业型人才,学校的研究成果也不断增加。

这些人才通过更加灵活的形式融入到企业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同时有效地改善了泡沫经济崩溃之后日本社会的经济水平。

通过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共同研究合作,研究项目逐年增多,带来的经济发展也是逐年向好,日本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

通过这样的校企合作模式,专业的科技人才和有科技人才需要的企业达成点对点的对接,更加有效地防止了人才流失,也解决了就业问题,减轻了日本政府的压力。

野口悠纪雄在他的著作《战后日本经济史》中也曾提到过日本的经济毁于战争,停滞于泡沫,发达于科技。

由此可见,日本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创新,而科技创新离不开这些专业的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对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来说都是很必要的。

2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特点2.1提供有力战略支持日本政府为企业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其早在1922年就提出了“科技立国”战略,极其注重科学技术的培养,院校和企业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日本高职校企合作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日本高职校企合作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调推 进 高等 教育 与 地 区 、 业 界 的联 合 , 求 高 等职业 教 育 围绕 “ 技立 国 ” 战略 , 着 “ 产 要 科 的 沿 产学 合作 ” 的道 路 . 动和 加快 校 企合 作 二 十几 年 以来 , 推 日本 在校 企合 作 领域 取得 了举世 瞩 目的成绩 . 这对 于校 企 合作
中心 . 为学 校科 研 成果转 化提 供 了支撑 平 台【 1 ] 。
12 合作 模式 灵活 . 府企 业投 入扩 大 . 政
日 本的校企合作模式灵活多样 。 日本带来了巨大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为 其主要模式有 : 共同研 ① 究 。高 职 院校教 师 与企业 研 究人 员在 平等 的基 础上 , 对共 同课 题展 开研 究 。同时 , 针 也有 分担 型 的共 同研
与实 践 课程 的 比例大 体在 11 且 一些 重要 的理 论课 都要 配置 实践 课 , 者 的比例 是 11或 1 N :. 两 : : 。 2
25 进行 以 企业 为主 、 . 学校 为辅 的合 作教 育
日本 高职 校企 合作 是一 种 以企 业为 主的校 企 合作教 育模 式 早 在 明治 时期 . 日本就 有 “ 出产 品前 先 出
位创造条件 。另一方面 . 本高职院校为获得课程结业的学员设立了相应的证书制度 . 日 如为专门课程的结 业 者 ( 已获博 士 、 士 、 含 硕 学士 学位 的人 士 ) 授予 “ 门士 ” 专 学位 ( 称 “ 学 士 ”[56 样 的举措 极 大地 吸 或 准 )pz 2-。这 . 引了优 秀生 源 加入 高职 行列 , 也为 技术 革新 提供 了有 力 支持 , 提高 了社 会影 响力 。
19 9 6年 日本 政府 通过 建立 “ 学技术 振 兴事 业 团”为 校 企合作 搭建 平 台 。2 0 科 , 0 2年政 府 出 台“ 协调 者 ”

日本高职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日本高职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日本高职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作者:丁一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年第04期摘要:当前高职院校正朝着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迈进。

目前高职高专正处于高速发展和改革的关键期。

而日本的高中后阶段的职业教育非常发达,为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因此调查和研究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分析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并且就其中发展做出一定的比较,可以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有借鉴性的贡献。

关键词:日本高职职业能力培养、1 日本专门学校的特点日本的职业教育包含高等专门学校、短期大学、专门学校等。

从过去数年的趋势看,专修学校(相当于中职)的学校数在逐渐减少,但是,学生中往专门学校(高职院校)中升学的学生有相当程度的增加。

专门学校中有9成是私立,专门学校的就业率非常好,毕业的人当中比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要高20个百分点。

大学、短期大学、高专等毕业的学生往专门学校升学的在整个入学的人数中占8%,其中,七成是大学毕业生。

最近,从正在成长的专门学校中看,学生的性别以女生占多数。

具体学科来看中,工业和商业类的专业居多。

从地域上看,经济发达的地区中入学学生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关领域里面,工业、商业、医疗事物、福利相关方向的,能够取得资格证书的专业学生逐渐增加。

除了增长比较快的学科外,其他的学科学生在大幅度减少。

大学毕业生在专门学校读书的学生中,特别是医疗行业的针灸、按摩等专业竟然占了36%。

2 日本专门学校的特色和趋势专门学校当中,专业2年毕业生等拥有高等学校教育能力的学生实力调查看,选择了东京周边地区当中的50个学校,这些学校的调查中,学校的简介、课程内容和设置理由、入学毕业就职情况、教育内容和资质的对应关系等进行了调查。

并且调查了入学资料、学校领导简介等等。

从这些资料中总结出了以下的趋势:①更加深入的专业性课程。

②在专业性的基础上增加其他类的课程,比如管理类的课程。

日本大学的产官学一体化合作及其启示

日本大学的产官学一体化合作及其启示
作 的启 示 和 建 议 。
关键 词 : E本大学; 产官学一体化; 启示 l
日本 文部科 学 省对 大学 尤 其 是 国立 大 学 的 产 官 对 于教员 、 大学 、 会 三 者 之 间 的利 益 相 冲突 的矛 盾 社
学 一体化 合作是 提 有 要 求 并 每 年 进行 评 议 。特 别是 要 给与适 当 的协调 和妥 善解 决 。 自 20 0 4年 对 国立 大 学 实施 独 立 法 人 化 改 革 以来¨ , 学校 制定这 些 政 策 就是 要 保 障这项 工 作 能顺 畅 作 更 进一步 提 出大学 要和社 会 加强 合作 , 进一 步促 进大 高 效的推 进 。事实 上 , 为非 重点 大学 的东京农 工大 综 学 的教学 和科研 水 平 提 升 , 将 合 作 成果 推 广 应 用 , 学 在产官 学一体 化 合作 方面业 绩卓 著 , 合指标排序 并 0 6年 的第 1 2位跃 人到 了 2 0 的第 3位 。 0 7年 回报社会 对大学 的扶 持 。而 和 社 会 合 作 的 主 要方 式 由 2 0 就是 产官 学一体 化合 作 。
化 的进 程 。例如东 京 农 工 大 学 就 制定 了 如下 的产 官 会 , 委员会下设有产官学一体化知识产权 中心; 还有 学联 合的政 策 : 产官 学一 体化知 识产 权 中心营 运委员 会 ; 营运委员 该
大学教 师在重 视 自己学 术 领 域 自由构 想 的创 造 会下设 有综 合战 略协调 室 ; 产官 学联 合推进部 ;与合 ( 合 地 国 性研 究的 同时 , 要关 注和 承担 社会 企业 所 委托 的研 作单位 的 ) 同协 议 文件事 务室 ; 区联络事 务室 ; 也 究课题 , 以产官 学 机 构 为 主体 开展 研 究 , 产 官 学 际知识 产权 部 ; 外 还设有 专 门的 国际产官学 联合 活 并 使 此

基于日本“官产学”合作模式完善我国职教集团办学体制

基于日本“官产学”合作模式完善我国职教集团办学体制
学 ”合 作 的基 础 上 ,针 对 我 国现 阶 段 职 教 集 团 出现 的 问题 ,提 出要 加 大政 府 在 政 策业合 作 纽 带 ,确 定 统 一 管理 体 制 ;以 项 目为 依 托 ,实现 集 团功 能 多样 化 :推 进 集
( 1 )我 国政府 对职教 集 团 的支 持力 度薄 弱
我 国政 府 对 职 教集 团 的支 持 多 数 流 于形 式 . 没 有落 实 到实处 ,对 职教集 团缺 少经 济 和政 策 上
的支持 ,促 使 职教 集 团在 发展 初 期步 履 维艰 。首
先 职 教集 团作 为 职 业教 育 发 展 的新 型 办 学 模 式 ,
基 金项 目 :2 0 1 4年度 辽 宁省教 育科 学 “ 十二五 ”规 划课 题 ( J G1 4 E B2 0 5 ) 作 者简 介 :罗 燕 ( 1 9 8 6 一 ) ,女 ,辽 宁锦 州人 ,硕 士 ,助教 。研究 方 向 :职业 教 育 。

5 3 ・
辽 宁 省 交 通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中的责权 分明 ,有效的促进 了 “ 官产学 ”合作 的逐
渐完善 与发展 .这对于我 国正处 于发展 中的职 教集
( 2 )我 国职教 集 团 缺乏 统 一 的合作 载 体 和管
理 机 制
目前 大 部 分 职 教 集 团 属 于 契 约 型组 建 模 式 ,
团办学有着一定 的借鉴价值。
团各 成 员利 益 最 大 化 , 实现 互 惠共 赢 几 点 对 策 建议 ,以促 进 我 国职 教 集 团 的 长足 发 展 。
关键词 官产学 ;职教 集团 ;合作模 式
中图 分 类 号 :G7 1 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日本职业教育的经验及对我国职业院校办学的启示

日本职业教育的经验及对我国职业院校办学的启示
◆◆◆◆◆◆
日 本职业教育的经 验及对我国 职业院校办学的启示
◆ 李 南征
( 广东 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 摘要】 对 日本的职业教育作 了简要的历史回顾 ,多层次学校职业教育、 企业内的职业培训 、 政府主导 的社会培训为 其三种主要形式。 经济发展 、 产业结构调整等是职业教育体 系、 课 程设 置演变主要驱动力,同时产 学结合 、互动 的职业教育模式又为 日 本经济振兴培养了充足的劳动者 , 促进 了经济 2 0 世纪 7 0- 8 0年代经济的腾飞。 此外 ,日 本 在 立法 、职业教 师资培 养 ,以及职 业教 育 的研 究 方 面 ,也 有 许 多值 得 我 们 借 鉴 的 经验 。 2 0世 纪 9 0年代 后 , 日 本 经 济 出现 萎缩 ,劳 动密 集型产 业 外迁 至发展 中国 家,同时又 面临着 老龄化 、少子化 的新局 面 ,职 业教 育思路 、课 程、规模等需要 大的调整。 尽管我国在相 当长的时间内, 城镇化进程还将继续, 也需要对 即将 出现 的类似 问题 未
雨绸缪 。
【 关键词】日 本

职业教育 验
办学启示
日本 职 业教 育沿 革 施与 职业 训练 为此 连携 制度 作 了 巨大 贡献 。 日本 明治维 新前 幕府 末期 ,普 通 老 百姓 的 识字 率 比 日本 也有 如 中国重 视正 规 学校 毕业 的重 “ 学 历 ”倾 当 时欧 美 国 家 还 要 高 ,这 是 日本 近 代 化 的基 础 条 件 。 向 。 各 种 培训 机 构 ( 日语 中为 “ 各种 学 校 ”) 的学 历 1 8 7 2年制 定 的与 教育 制度相 关 的 “ 学 制 ”一般 认为 是 欧 不被承 认 。 为 解 决 此 问题 , 比 “ 各 种 学 校 ”更 系 统 更 美教 育 体制 与 日本 情况 结合 的混 合体 ( 佐 佐木 2 0 0 6)。 有 组织 的专 门 从 事 职 业 教 育 的专 修 学 校 出现 于 1 9 7 6 接受 高 中毕 业 生 的专 修 学 校 被 称 为 “ 专 门 学 明治维 新后 ,在学 习西 欧技 术 与思 想 的浪 潮 中,伴 随着 年 。 “ 实学” “ 实业 ” ( 现 实 社会 中的 生产 、流通 等 )的 兴 校 ”,相 当于 我 国 的大 专 院校 。 “ 专 门学 校 ”迅 速 发 起 ,福 泽 谕 吉对 与实业 相关 的商业 、经 济 等方 面 的教育 展 ,1 9 9 0年 后 ,三分 之一 的高 中毕 业生 进入 此类 学 校 。 定义 为 “ 实 业 教 育 ” 。 此 为 职 业 教 育 一词 的 前 身 ,一 专 修学校 几 乎全 为 私 立 学 校 ( 表 1 ) 。 政 府 削 减对 职 业 直沿用 至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前 。 从 日本 社 会 整 体 来 看 , 教 育投 入 ,职 业 教育 为 自费 的政 府政 策 受到指 责 。 袭 1酲 本2 0 0 9 年度专 修学校分类 与学生数 ( 数据 来源:翻本 文帮省网 站) 日本 的职 业教 育 由三大 系统 构成 ,即学 校 教育 系 统 下 的 职 业 教育 ,企业 内部 的职 业培 训 以及 社 会保 障系 统 下 的 职 业培 训 ( 公共 职 业 培 训 设施 ) 。 三 者 的 功 能 和 对 象 各 有 不 同 ,学校 教育 系统 下 的职 业 教育 ,其 主 要 目的是 3 . 职 业 训练 为将来 走 向社会 的青 少年 提 供就 业 前 的职 业技 术 教 育 ; 职业 训练 与 学校 教育不 同,1 9 3 0年 前 ,基本 上 均 由 企 业 内部培 训 ,其主 要 目的是 针对 进 入 公 司企 业 里 的员 民间企业 完 成 ,属 于 小 范 围 或某 行 业 的 “ 传 习”。 如 工 开展 企业 文化 和 实际技 能 培训 ;公共 职业 培 训 设 施 , 木 工/ 建 筑行 业 ,基本 上盛 行 “ 徒 弟制 度 ”。 1 9 2 0年 以 其 主要 目的是 为失业 者和 转换 工 作 的人 提供 再 就 业 的技 后 ,大企 业采 用终 身聘 用制 度 ,并 开始 企 业 内 的职 业 训 能培训 。 三 者 的 主 要 教 育 培 训 对 象 ,简 单 地 说 就 是 未 练 , 以培 养 熟练 工人 。 与 欧 米 国 家 相 比, 由 于 战前 工 就 业者 、就 业 者 、 失业 者 。 下 面 针对 这 三 种 类 型 的教 会组 织规 模 小 ,没 有形 成职 业 资格 与薪 酬 挂 钩 的制 度 。 育/ 培 训发展 演 化作 系统 的说 明 。 上世 纪 2 O年 代 后 半 期 ,为 缓 解 农 村 出现 剩 余 劳 动 力 , 1 . 实业 学校 的制度 与 教育 才 以职业 辅 导的名 义 开设公 共 职业 训 练 设施 ,并 由于军 1 8 9 9年 依 “ 实业 学校 令 ”,对于 从事 各种 实业 教 育 工产 业壮 大 ,熟练 工人 需求 旺盛 逐 步形 成 定型 的 3年制 的工业 学校 、徒 弟学校 、商业 学 校 、农 业学 校 、水 产 学 职业 训练 。 校 、商 船学 校 等 均 称 作 实 业 学 校 。 由于 需 要 引进 许 多 随着 日本 经 济 在 上 世 纪 6 0" - 7 ' 0年 代 的高 度 快速 发 新 技术 ,且 实业 教育 比~ 般普 通 教育 费 用更 多 ,当 时 的 展 ,企 业 内的职 业 培 训非 常 广 泛 。 由于没 有 公 共 的规 井上 毅 文相 ( 相 当于现 在 的文 部大 臣 )主 导 通过 了从 国 章 、制 度 ,企业 内的职业 培训 依 各企 业 的性质 、需要 等 库经 费补 助 实业 教 育 的法 案 。 这 极 大 促 进 了实 业 教 育 开展 。 以钢 铁 行 业 为 例 ,一 般 需 要 1年 的企 业 内部 职 的发展 。 不 论 是传 统 产 业 ,如 纺织 、染 色 ,还 是 近 代 业培 训 。 产业 ,如机械 、 电器 等 均 在 学 校 教 授 。 据 文 部 省 的 统 二 、体 系特 点 与经验 计 ,至 战前 实业 学校存 在全 期 内,7 0 % 以上 的 学 生从 事 1 . 学 校职 业教 育架 构体 系 在 学校 所学 的工 作 ( 佐佐木 2 0 0 6 ) 。 这 对 日本 近 代 产 从本 质上 看 , 日本 这 个 国家 的职 业 教 育/ 培 训 接 近 业 的发 展贡献 非 常大 。 德 国 的 市 场 与 官 僚 体 制 的混 合 型 。 德 国 是 以校 企 合 2 . 二次 大战 后 的职 业 教育 作 、企业 为主 的 “ 双 元制 ”而 闻名世 界 ,而 日本 则 以产 战后,日本职业教育成功 的关键在于 1 9 6 1年建立 学合 作和 企业 内教 育 和 培 训 著 称 。 由于缺 乏 职 业 培 训 了学校教育与职业训练的连携制度,即在一定职业训练 的各 种统 计 数 据 ,很 难 对 其 体 系 作 概 括 。 从 学校 职 业 机 构 学 习可作 为 高 中 的学 分 。 大 型 企 业 内部 的教 育 设

日本政府主导下的高职产学官合作及其启示

日本政府主导下的高职产学官合作及其启示

校企合作是 决定 职业教 育质量 的根本性 因素 , 也是发达 国家推进经济发展和培养高端技 能型人才 的重要 手段 。 日本 的校 企 合 作被 称 为 “ 产 学 官 合 作” , 被世人公认为 当今 职业教 育成 功的范例 , 它经 历了长期 的演 变过程 , 从 明治 维新 的初 期就 开始 了 产学官合作 的萌芽 , 经过几十年 的摸索和发展 , 取得
段。从产学合作 的萌芽到现 在 的成 效卓著 , 日本 产 学合作模式始终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 , “ 日本政
府对职业教育起着绝对的宏 观调控 和管理作用 。 ” _ 2
收 稿 日期 :2 0 1 3— 0 7— 0 4
被 日本政 府寄予 了厚 望 , 推进产 学合作 的发 展成为
了 日本政府 的一项重要 的政策课题 。 ”
政支持 、 创办中介机构等 。 ( 一) 通过立法保障产 学官合作 日本政府 很重视相 关 的立法 工作 , 通 过 中央 和
最多可支付 3 个月; 还 对接 收实 习生 的企 业给予 相 应 的税 收优惠政 策等。在 2 0 0 3年制定的《 特 别共 同
试 验研究 税额扣除制度 》 中, 规定企业 同大学及公共 研究机关 等共 同研究 或委 托研究 , 即可减 免相 当于
二、 日本 政 府 为 推 进 产 学 官 所 采 取 的 措 施
企 业及 事业团体 , 凡招 收高职 院校学生并予 以试用 , 均可获得 额度 每人每月 4万的“ 试行 雇佣奖励 金” ,
长期以来 , 日本政 府为 了保证 产学 官合 作 的顺
利开展 , 做了大量 的工作 , 如加 强教育 立法 、 提供 财
对“ 产学官” 合作 的要求 , 日本政府于 1 9 9 5 年颁布 了 《日本科学 技术基 本 法》 , 之 后针 对如 何促 进 “ 产学 官” 合作提 出 了若干 对策 , 比如 1 9 9 6年 的第 一期科 学技术基本计划 和 1 9 9 8年 文部科 学 省 的《 2 1世纪 的大学和今 后 的改 革 的对策 》 等 。进入 2 1世 纪 以 来, 日本“ 产学官” 合作发展更为迅猛 。 为 了促进地方经济 的发展 , 日本政 府 主导促成

日本的职业技术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的职业技术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的职业技术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摘要:日本在世界上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其基本特色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只有进行战略性、结构性的调整,才能有大的发展。

关键词:日本;职业技术教育;启示一、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1.职业教育多样化综合化。

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高中教育有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综合高中三种类型。

80年代后日本产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职业高中改革,创办了跨学科、跨教育层次、多学科并设的综合型高中及选修制高中,职业高中趋于多样化。

同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学科结构,专业种类由原来的59种压缩为34种,科目则由314门合并为158门,职业学校种类增多,专业设置日趋综合。

这种综合化的专业设置,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办学主体配置优化。

办学主体包括国家、社会和个人等多方面,不同办学主体在不同办学层次和培养目标上各有所侧重。

关系到国家的重要产业、支柱产业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由国家投资办学;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办学所需大型仪器设备较少,办学条件要求知识、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职业技术教育,则以私人办学为主;完全依靠市场调节的专修学校、短期大学以商业、农业、裁缝、卫生、理发、烹饪等学校居多。

3.办学特点鲜明。

不同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分工明确,各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办学特点、专业设置领域,满足了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也满足了各年龄段、各类人员的学习愿望。

这些学校既形成了各自的优势,又方便了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学校。

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在职人员、失业人员,男生、女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形成了一个终身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4.企业内职业培训制度化。

日本学校职业教育不发达,企业所需人才主要由企业自己进行培训。

职业能力不可能在学校培养,只能在工作中形成,学校所能培养的只是“可培训的能力”。

日本劳动省的一项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 1 542个企业中,实施教育训练的占88.1%,其中有计划地进行训练的占30.1%;在424个雇佣1000名以上职工的大企业中,实施教育训练的占99.8%,有计划地进行教育训练的占85.2%。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及其对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及其对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大学
高等职业教育
三、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构造及形成
(一)日本高职教育体系构造分析
1、短期大学(junior college

2、高等专门学校(technical college

3、专门学校(special training college )
(二)日本高职教育体系形成的影响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推动体系变化 2、私学教育政策确定体系的基本结构 3、传统文化影响体系形态
(4%) 工 业
专门学校
( 32.4% ) 社会科学 ( 32.4% )
( 14.5% ) 人 文


( 15.8% )
图表-7
教育机构与劳动力市场对应模式
劳动市场
义 高 务 中 教 教 育 育 非大学型 教育机构 大学型 教育机构 内部 劳动市场 外部 劳动市场
其他的 教育机构
图表-8
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类型
50万
18岁人口
短大入学率
专门学校入学率
(三)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发展及趋势
1、世界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多元化
2、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方向及趋势
六、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对中国高职发 展的启示
(一)对高职教育体系建构的借鉴与参考
1、大力发展民办高等职业教育 2、优化高职教育体系的结构与功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图表-2
高中毕业后的进路模式
高 中 毕 业 者
升 学 组
就 业 组
升学
落榜
调换工作
就业
复考
专门学校
无业者
高 等 教 育 的变 化
劳动市场的变化
图表-3
学校教育型

日本产学研合作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产学研合作及对我国的启示
再次,研究机构在三者沟通中也起了较大作用。研究机构在企业的资金支持下进行研究,其研究成果又投入到企业生产中,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利润。
总之,在日本的产学研联盟中,产学研三方面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三者都作了良好的沟通,这是日本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其正常运作的纽带。
2日本政府在日本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形成了日本独有的“官产学研”合作模式。
关键词:日本产学研合作启示
一、日本产学研合作产生背景
日本独有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是由日本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的国情决定的。日本的国民经济在二战中遭到重创,之后日本政府开始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加上日本国民的不断努力,日本经济由此腾飞。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政府采取诸多措施促进产学研合作。由日本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历程来看,日本政府起了关键的作用,利用政府的力量通过制定政策,颁布相关法令,实行各项制度等手段使日本的政府,企业,学校及大量科研机构紧密联合起来,有效地推动了日本产学研联盟的发展,为日本经济二战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
总之,日本政府在日本产学研合作中起到了引导、促进的作用,利用自身在行政上的优势,制定各种法律,保障了产学研合作的顺利进行。而又主要是以服务的姿态出现,主要体现了政府的服务职能。
其次,日本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产学研合作,形成特殊的“官产学研”体制。
1981年,日本科技厅和通产省确立了产学官三位一体的科研体制。1982年,日本学术振兴会成立了“综合研究联络会议”和“研究开发专业委员会”,目的是促进社会与学术研究的融合。1983年文部省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企业与高校结合,主要包括在学术国际局设置“研究协作室”,建立“国立学校与民间企业等的共同研究制度等[3]。
总结日本产学研联盟形成良好沟通和紧密联系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论日本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我国高等专科教育的启迪

论日本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我国高等专科教育的启迪

论日本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我国高等专科教育的启迪【摘要】日本的职业技术教育注重学生的品德、能力、身体等方面素质的全面培养。

表现在推进职业教育个性化,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实现职业教育的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五个方面。

本文就如何提高我国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水品提出了见解。

【关键词】高等专科教育;职业教育个性化;人文素质;职业教育的国际化高等专科教育同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一样,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与本科并行、侧重实际应用、有自己特色的高等教育。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专科教育总是依附于本科教育,几乎一直处于“本科压缩型”的状态。

专科教育质量不高,给专科生就业带来一定难度。

反而观之日本的职业技术教育在日本的学校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力,促进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

在日本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机构是由“高等专门学校”、“短期大学”、“专科学校”这三类学校组成。

“高等专门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的高职教育,近90%是男生,培养面向制造业技术人员。

在传授专业理论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实验、实习等实践教育。

由于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较强,且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所以很受企业欢迎,就业率较高;“短期大学”是招收高中毕业生的高职教育,学制一般为二年,近90%是女生。

从科类结构上看,家政和人文等学科的比重占半数以上。

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并且职业针对性强,因而毕业生就业率很高,为日本经济发展提供了大批实用型人才;“专科学校”招收高中毕业以上学生,学制二至三年,以培养学生就业和实际生活必要能力及提高文化教养为目的,一般称其为综合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它依赖市场机制运作,设置标准较宽松,具有学校及课程设置上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教育内容及方法上的实用性和多样性,使学生在专门领域内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经验,因而能主动适应多样化的社会教育需求,就业率居高不下,成为日本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

日本专门学校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日本专门学校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日本 专 门学 校 ( r f sin lTa nn olg 是 Po e so a ri ig C l e) e


日本 专 门学校 情 况简 介
专修 学校 的一 个分 支 。专 修 学校 按 照入 学者 的 学 力水 平 分 为高 等专 修学 校 、 般专 修学 校和 专 门学校 。 一 设有 专 门 课程 的专修 学校 , 专 门学 校 。 门学校 对学 生 进行 专 门 称 专
技术 教育 , 主要 招 收高 中毕业 生及 具 有 同等 学 力者 , 其程
日本 专 门 学校 定 位 于 短 期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 以培 养 实 用 型 专 业 的职 业 技 术 、 能 人 才 为 目标 , 于 短 期 高 等 技 属
职 业教 育 机 构 类 型 , 未被 纳 入 学 制 体 系 之 内。专 门学 校 的最 大特 点 是依 赖 市场 机 制来 运 作 , 置标 准 比较 宽松 , 设 学校 及 课 程设 置 具 有 灵 活 性 和 机 动 性 、 育 内容 及 方 法 教 具有 实 用性 和 多样性 ,因 而能 主 动适 应 多样 化 的社 会 教 育需 求。
门学校29 6 9 所
趋 势 。 0 6年 的 数据 显示 , 门学 校 入 学 人 数 中 约有 8 20 专 名
图 1 三 类 专修 学 校 数 量
(. 2 万人 ) 大学 毕 业后 再入 学 。 5 是
2 学科 专 业设 置及 培 养方 向 . 专 门学 校 学 科 设 置 综 合 、 广泛 、 活 、 用 , 及 工 灵 实 涉 业 、 业 、 疗 、 生 、 育 与 社 会 福 利 、 业 实 务 、 饰 农 医 卫 教 商 服
育机构 之 一 , 门学校 与 大学 、 期 大学 形成 三 足 鼎立 之 专 短

日本高职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日本高职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中 后 阶段 的职 业 教 育 非 常 发 达 , 为 日本 经 济 的 高 速 发 展做 出 了 非常 大 的 贡 献。 因此调 查 和 研 究 日本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的基 本情 况 , 分析 日本 高 等职 业 教育 发 展 的现 状 , 并 且 就 其 中 发 展做 出 一定 的 比较 , 可以为
第 四点 , 开 设新 的专 业往 往是 专 门学校 最 有特 色 的地
方了 , 比如兵 库 县一 所学校 就 设 立 了园艺景 观 这个 很有 特
色 的专业 。日本 电子专 门学校 的 网络安 全专业 和计 算机 图 形专 业 也有很 多新 兴 的课程 。 我 国 高 等职 业 教 育 的发 展做 出 有借 鉴 性 的贡 献 。 3就 业 能力培 养 的现状 关键词 : 日本 高职 职 业 能力 培 养 、 就 业 能力 的获得 , 临时 工 、 派遣 公司 、 特别 是 成为 正式 1 日本 专 门学校 的特点 职 工等 工作 中 比较 来看 , 显 然是 临 时工和 一些 失 业 的人 取 日本 的职 业 教育 包 含 高 等专 门学校 、 短期大学、 专门 得相 关职 业 能力 的时 间 比较 长一 点。一些正 式职 工受 到培 学校 等 。从 过去 数年 的趋 势 看 , 专修学 校 ( 相 当于 中职 ) 的 训 的机 会也 不 是很 多 , 相 关教 育 和职 业 培训 中 , 也没 有 什 学校 数在 逐 渐减 少 , 但是 , 学生 中往 专 门学校 ( 高 职 院校 ) 么 行之 有效 的 方案。 特 别是 对于 小一 点 的企 业 这一点 更是 中升学 的学 生有相 当程 度 的增加 。 专 门学 校 中有 9成 是私 如此 , 这也 是 大的企 业在 招 工 中不是 很 需要毕 业 生 的工作 立, 专 门学校 的就 业 率 非 常好 , 毕 业 的人 当 中 比大 学毕 业 经 验 ,而小 的企业 往 往 强调 需 要 有工 作 经 验 的原 因之 一 生 的就 业率 要高 2 O个百 分点 。 大学 、 短 期大 学 、 高 专 等毕 了。以上 的结论显 然就 是企 业特 别依 赖于职 业 院校 对于 学 业 的学 生 往专 门学校 升 学 的在 整 个 入学 的人数 中 占 8 % 生知识 、 个人 素 质 以及 动手 能力 的培 养 了。学 校 也需 要和 其中, 七 成 是大学 毕业 生。 企 业深 入 合作 , 广 泛 的开展 工 学结合 把 学校作 为为企 业培 最近 , 从 正 在 成长 的专 门学 校 中看 , 学 生 的性 别 以 女 养 人 才 的基 地 之 一 。 生 占多数。 具 体 学科来 看 中 , 工业 和商 业 类 的专业 居 多。 从 从 对于 地 区产 业 的贡 献 的角度 看 , 日本 设置 专 门学校 地 域 上 看 ,经 济 发达 的地 区 中入 学 学 生有 逐 渐 增 加 的趋 的做法 是 有效地 , ~ 方面 , 从 历史 的发展 看。 大 城市 圈往往 势 。相 关领 域 里 面 , 工业 、 商业 、 医疗 事物 、 福 利 相 关 方 向 会 限制 大 学 的建 设 , 其 结 果是 大 学 毕业 生 的就 业 难 , 相 对 的, 能够取 得 资格 证书 的专业 学 生逐 渐增 加 。除 了增 长 比 的高职 高 专毕 业生 的就 业 率高 。所 以在 一些 大城 市 , 不仅 较 快 的学科 外 , 其他 的学科 学生 在 大幅度 减 少。 大学 毕业 大学 比较 多 , 大 中专 院校 也 同样林 立。 另一 方面 看 的话 , 对 生 在专 门 学校读 书 的 学生 中 ,特 别 是医疗 行 业 的针 灸、 按 于专 门学校 对 于地 区的服 务性质 也 比较 明显 , 往 往开 设 一 摩 等专业 竟 然 占了 3 6 %。 些医疗 相 关 以及 卫生相 关 的 专业 , 这 些都是 一 些大都 市 圈 2 日本 专 门学校 的特 色和 趋势 特 别需要 的人 才 。信 息 、 C G、 设计 类 等等 服务 业 中就 业 需 专 门学 校 当 中, 专业 2年毕 业 生等拥 有高 等学校 教 育 求十 分好 的专业 设 置也是 必要 的。这也 形成 了一个 专 门学 能力 的学 生 实力调 查 看 ,选 择 了东 京 周边 地 区 当中 的 5 0 校 对地 区基 本 的一 个产业 化 的服 务 。 个 学校 , 这些 学校 的调查 中 , 学校 的简介 、 课 程 内容和 设 置 4 对 我国 高等 职业教 育 的启 示 理 由、 入 学 毕 业 就职 情 况 、 教 育 内容 和 资质 的对 应 关 系 等 我 国 的高 等职 业 教 育专 业 设 置一般 是 从 企 业调 研 开 进 行 了调查 。 并 且调查 了入 学 资料、 学校 领 导简 介等 等。 从 始 的。 了解企 业人 才需求 可 以通过 以 下两种 方式 : 一 是 上 这 些 资料 中总结 出了以下 的趋 势 : 网查 看 了相 关企 业 的招聘 要 求 , 了解企 业 的实 际需 要。 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 0
学 技术 研究 成果 向 民营企 业 转 让 的 《 学 技术 转 让 大 促 进法》 T O法 ) 为 了促 进 教 师 风 险 企 业 的创 业 (L ; 活 动 , 19 在 9 9年 制 定 了 《 业 活 力 再 生 特 别 措 施 产 法》 为 了强化 产业 技术力 量 , ; 同时 明确 国家 、 方政 地
方合作的方式, 即所谓的“ 产官学合作” 。他们对“ 产 官学合作” 理解为“ 全社会共 同努力, 培养下一代的
技术 者 ” 学生 将 所 学 的专 业 知 识 贡献 给 企 业, 或“ 企 业 和行 政 机 关 积 极 地 将 技 术 和 社 会 需 求 传 达 给 学 生” 的实践 教育 。 日本 政府 及学 者专 家 与企 业合 作,
实行“ 产官学” 相结合的体 制, 日本战后经济起飞 是
的重要 经 验 。“ ” 指 产 业 界 、 业 ; 官 ” 指 政 产 是 企 “ 是 府 ;学 ” 指学术 界 , “ 是 包括 大学 与科 研机构 等。 “ 、 产 官、 三 者虽然 不 同, 有共 同 的关 键 问题 就是 “ 学” 却 技
接全球 化 、 息 化社 会 的 到来 , 信 加大 科 技 发 展 力 度 ,
于 1 9 颁布 了《 学技术 基本 法》 明职 责 ;9 8年 通 过 了促 进 大 19
作者简介 : 郭琳(9 1 , 辽宁大连人 , 1 7 一)女, 大连大学旅游学院讲 师, 硕±, 研究方 向: 旅游 日语 、 旅游经济学、 职业 教育 。
为厚生劳动省) 和通商产业省( 现为经济产业省) 组 成 的促进委 员会 , 定 文 部 省 主要 职 责 是促 进 教 育 规
和产业双方的合作, 劳务省主要职责是研究如何使
学生 在毕业 前获 得 工作 经 验 , 商 产 业 省 主 要职 责 通
是 向产业界 介 绍和宣 传“ 官学 合作” 产 。 20 0 3年 日本 在 内阁增设 知 识产 权 战 略 总部 , 由
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 日本; 产官学合作 ; 高等职业教育; 启示 中图分类号 : 7 9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0 —80 (080 — 16 3 G 1. A 1 2 692 0 )9 0 0 —0 0
“ 作教 育” c oP 在 日本 采取 “ 官、 三 合 (o ) 产、 学” 育—— 研究 间 的资 源 还 原 、 育—— 地 域 贡 献 间 的 教 人才 活用 、 研究—— 地 域贡 献间 的产 官学 合作 。 2 政府 深度 参与 产 学合 作 . 19 97年 日本 政 府 成 立 了 由文 部 省 、 务 省 ( 劳 现
发 展。
府、 大学与经营者的职责, 2 0 在 00年制定了《 强化产 业 技术 力 量法》 。
4 中介机 构 的设立 。
政府 为 了贯 彻 政 策 意 图设 置 了促进 “ 官学 合 产 作 ” 中介 机构 。 其 中, 有 代 表 性 的 机构 是 “ 学 的 具 科
术 ” 目本许 多 产业 的成 长都 与“ 官学 合 作” 制 。 产 体 有很 大 关 系, 政府 的主 导作 用密切 相关 。 与

全体内阁成员和 1 0名在知识产权方面有专长的企 业经 营者 、 专家 学者 和律 师等成 员组成 。
日本 经济 产业省 为 了加速地 方 高技术 产业 的发

日本高等职业教 育中“ 产官学合作” 实践的
主 要措 施
展, 还鼓励创建大学风险企业, 为大学的创业者提供 研究资金, 以帮助地方企业实现 与大学的联 合研究 开发 。各大 学也 积极鼓 励教 师应 用 自已的 独创性 科
研成果 设立 风 险企 业 。
1在 大学里设立“ . 产学合作” 研发机构 上个 世 纪 7 0年代 在 日本就 已经 出现 了“ 地域 共 同技术中心” 这是作为高等专科学校的内部组织而 ,
会 的终身 教育 活 动。 还通 过 定 期 进行 企业 访 问、 举
办人 才育 成讲 座、 术 研 修会 、 究会 、 同教 育等 技 研 共 形 式来 推进“ 官学 合作 ” 产 。 日本 高等 职业 院校 与企 业 的合 作 , 利 于 企业 有 开 展技术 革新 , 高产 品的技术 含量 , 强在 市场 上 提 增 的竞争 力, 有利 于促 进学 校 的人 才 培养 、 学 研究 的 科
发中心” 等名称。作为产学合作 的样板, 现在 日本
5 个 国立高等专科学校 中, 3 个设置了“ 5 有 9 地域共 同技 术 中 心” 作 为 产 学 合 作 的窗 口发 挥 着 它 的 作 ,
用, 将教 育 、 究 和地 域贡 献一体 化 。主要表 现 为教 研
官学合作” 18 年制定了《 ,96 研究交流促进法》 为迎 ;
设 置 的共 同研 究 机 构。 到 了 9 0年 代, 出现 了“ 域 地 合作 开发 中心 ” “ 、 地域共 同技术 中心 ”“ 、地域 共 同开
3 相 关法律 法规 的有 关规定 . 日本相 继 出台 了一 系列 相关 “ 产官 学” 合作 的法
律法规 。如 为 了促 进 大 学科 研 成 果 的 产 业 化和 “ 产
辽宁教育研究 ・0 8年第 9期 20
日本 “ 官学合作" 产 对我 国高职教 育发展的启 示
郭 琳
( 大连 大学, 宁 大连 16 2 ) 辽 162

要 : 本主要通过在大学设立“ 日 产学合作” 研发机构、 政府深度参与产学合作、 设立中介机构等措施
实现其“ 产官学合作” 日本的“ 。 产官学合作” 地域,很强, } 生 有效发挥 了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 并具有浓厚的官 方主导特征。借鉴 日本的做法, 我国必须加快 高等职业教 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 完善相 关政 策法规保障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