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隋唐的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治通鉴·齐纪二》 1.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改革前北魏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问题:豪强兼并土地;百姓贫饥流亡;政府赋税 没有保障。
【材料二】:(太和)九年,(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 田: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奴婢依良。……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 (即种植)……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 他郡,唯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 移。……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 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 相付。
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
江南初步开发:
魏晋南北朝 江南开始大规模开发,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唐朝中后期(安乱)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赋之所出,江淮居多” 五代十国时 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南宋
重心完全南移 “苏湖熟,天下足”
【拓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带动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增强了我国整体经济实力; 2.带动政治文化重心向东南的转移; 3.带动我国对外交流局面的变化(丝绸之路侧重点的变化) 4.带动重大工程的建设:隋朝、元朝大运河的修建; 5.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
政治: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农 业:均田制(北魏)耕耙耱(魏晋南北

朝)曲辕犁(唐) 筒车(隋唐)翻车(曹魏)
两 纺织业: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唐)
晋 经济:手工业: 冶金业:灌钢法(南北朝) 南
陶瓷业:唐三彩、南青北白


商 业:唐商业繁荣
隋 思想 思想:三教合一
唐 文化: 文学:唐诗;
艺术:书法;
C
【拓展2】:如何看待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馀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怀古》.皮日休
3.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客观效果: (1)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南北经济文化 交流,为历代所用; (2)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
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
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
下。
──《宋书·列传第十四》
(1)简单概括材料一描述了江南怎样的经济状况? (2)材料二描述的江南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三.重点突破: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 或火耕而水耨,果隋(注:隋可能指蓏,意即瓜 类植物的果实)嬴(一种寄生蜂)蛤,不待贾而 足,地孰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指懒惰或 贫弱的人)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 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第7讲.魏晋隋唐时期经济与思想文化(1)
【掌握知识】:
1.经济:
(1)魏晋时期农耕技术与土地制度(均田制); (2)隋唐时期农耕技术与经济繁荣; (3)魏晋至隋唐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文化:
(1)道教、佛教冲击儒学; (2)唐代的“三教合一”; (3)唐代的火药应用; (4)南北朝《齐民要术》; (5)唐代文学艺术的繁荣
(3)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隋炀帝多次巡游,铺张奢侈,加剧了矛盾,成为 隋亡的原因之一。
三.重点突破:2.均田制:
孝文帝改革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我国历史上影 响深远地一次重要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初,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而豪强 征敛倍于公赋。给事中李安世上言:“岁饥民流,田业多 为豪右所占夺;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使力业相称。又, 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归今主,以绝诈妄。” 魏主善之,由是始议均田。
科技:纸、火药、印刷术
三.重点突破:1.江南开发: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
水耨,果隋(注:隋可能指蓏,意即瓜类植物的果实)嬴
(一种寄生蜂)蛤,不待贾而足,地孰饶食,无饥馑之患
以故呰窳(指懒惰或贫弱的人)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
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史记·货殖列传》
(1)简单概括材料一描述了江南怎样的经济状况?
秦汉时江南地区地广人稀,耕作技术落后,商品 交换不发达,贫富分化不明显。
三.重点突破: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
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
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
下。
──《宋书·列传第十四》
(2)材料二描述的江南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变化: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 起来。物资富足甚至可对外供应。
原因:(1)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的自然条件;(2)南 方社会相对安定;(3)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 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4) 政府重视发展农业生产。(5)其他:如政治中心迁移等
2.(14·重庆·3)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
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
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
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B
4.(17.国二.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
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
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
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
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注意】:北方战乱频繁,破坏较大;南方虽然获得开发, 但水平没有超过北方;
1.(16·海南·8)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
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
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 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
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3.(13·安徽·12)图2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 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
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
B
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拓展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