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互动论在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阅读推广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符号互动论的生活例子

符号互动论的生活例子

符号互动论的生活例子符号互动论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认为人类语言和符号的使用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通过符号和语言来理解和交流。

符号并不局限于语言,图像、手势等都被认为是符号。

在生活中,符号互动论的应用非常广泛。

下面将介绍一些具体例子。

1.旅游中的符号互动旅游是人们最常用来体验各种文化和历史的方式之一,这一过程中符号的使用至关重要。

例如,当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们无法直接理解当地人们的语言和文化,但是当我们看到当地的景观、建筑和街头艺术,这些符号会激起我们的好奇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个城市的文化。

当我们享受当地的食物、音乐和艺术作品时,我们会比仅仅通过语言理解更深入地感知当地的文化特点,这体现了符号互动的重要性。

2.广告中的符号互动广告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符号互动在广告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广告通过图像、文字和声音等符号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刺激消费欲望。

例如,一个运动品牌的广告可能会使用大量运动员的图片和音乐,以传达产品和健康之间的联系。

符号互动还可以在广告中激发情绪,例如一个慈善机构的广告可能会使用哭泣的儿童的图片和音乐,募集更多的资金。

这些广告中的符号给观众带来了更深入的情感体验,促进了他们和产品、品牌的联系。

3.社交媒体中的符号互动社交媒体是新科技时代里符号互动的极佳平台之一。

人们使用表情符号、图片、文字和视频等符号来进行社交媒体上的交流和表达。

符号互动在社交媒体上的好处在于,它使得人们从物理空间转移到虚拟空间中,创造了新的社交方式。

当一位用户使用表情符号来回应他人的信息时,他们可能不用阅读很长的文字,也不用费力去寻找合适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简单的符号交互也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想法。

4.卫生标志的符号互动卫生标志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符号之一,它们用来指示何时需要洗手、穿戴安全服装或者注意安全等等。

这些符号通过图像、颜色和文字来告知人们如何行动,它们跨过了语言障碍,所以在国际范围内使用普遍。

符号互动论视野下的师幼互动

符号互动论视野下的师幼互动

符号互动论视野下的师幼互动作者:张丽娟来源:《东方教育》2018年第01期摘要:符号互动论是一门重要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它从微观层面关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师幼互动作为学前教育的核心内容,现已成为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焦点。

本文在梳理符号互动论核心观念的基础之上,重新解读师幼互动的特征,并提出提升师幼互动质量的建議。

关键词:符号互动论;师幼互动师幼互动是在园幼儿人际互动的主要形式,发生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师幼互动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质量的高低。

近年来,师幼互动已经受到了国内学前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该领域已经成为当前学前教育研究的一大热点。

本文拟从符号互动论的视角,对师幼互动的本质进行解读,并提出提升师幼互动质量的策略。

一、符号互动论下的师幼互动本质符号互动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该理论的奠基人是芝加哥大学哲学系教授乔治·赫伯特·米德,1937年,布鲁默将米德的理论主张命名为“符号互动论”,此后符号互动论正式作为一个理论流派呈现于众,《心灵、自我与社会》一书被誉为符号互动论著作中的“圣经”。

尽管“符号互动论”这一术语不是由米德提出的,但是他的思想已经完整而成熟地表达了符号互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观点。

因此,本文梳理的符号互动理论观点主要来源于米德的符号互动论。

概括来讲,符号互动论的核心内容有如下几点:人类创造了符号,并运用符号进行交往互动,具有理解象征性符号并运用符号的能力;符号是有意义的,能够代表其它事物,要想理解某个符号,就必须对符号发出赋予其符号的意义做出解释;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有赖于互动的背景和情境,由互动双方协调而确定的;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从他人的角度来解释其思想和意向,并以此为根据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在互动过程中。

人们往往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之中来认识自己,形成并完善自我概念。

作为教育社会学三大流派中解释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实用社会心理学层面的“符号互动理论”对我们重新解读“师幼互动”的特征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024年布鲁默“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范文

《2024年布鲁默“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范文

《布鲁默“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篇一一、引言在传播学的研究中,符号互动论被视为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视角。

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理论对于传播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该理论在解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中,尤其关注了符号的传播和解释过程,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互动的深层次机制。

本文将详细探讨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及其在传播研究中的应用。

二、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源于其对于人类行为的理解。

该理论主张人类是通过使用各种符号进行社会交流和互动的,而这些符号不仅仅是物质实体的表征,更是我们对于现实世界的理解与认知的工具。

该理论认为,人的思维过程和行为都源于对外部世界的解释和理解,而这个过程则离不开我们使用的各种符号。

三、布鲁默理论在传播研究中的应用(一)个人层面:在个人层面,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有助于理解人际间的信息交流和个体自我身份认同的建构。

我们日常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都可以被视为一种符号交流,通过这些符号的传递和解读,我们得以与他人建立联系,形成彼此间的理解与认同。

(二)社会层面:在社会层面,布鲁默的理论为研究社会结构和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社会中,各种符号如语言、图像等通过复杂的交织,构成了一种强大的信息传递机制,不仅维系着社会关系的稳定,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社会结构和文化的演变。

(三)大众传播媒介:对于大众传播媒介的研究而言,布鲁默的理论则更为重要。

媒体通过各种形式的符号如文字、图像、音频等传递信息,而这些信息的解读和理解又取决于接收者的个体经验和认知。

因此,理解受众如何解读和解读这些符号是媒体传播效果的关键。

四、总结与展望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为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它强调了符号在人类交流和互动中的重要性,揭示了人类社会互动的深层次机制。

在未来的传播研究中,我们应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一理论的应用,如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符号交流、网络时代的符号传播等。

同时,我们还应关注这一理论在跨学科领域的应用,如心理学、社会学等,以推动传播学的进一步发展。

符号互动论视野下的幼儿园师幼互动

符号互动论视野下的幼儿园师幼互动
之间的师幼互动无疑是幼儿园最重要的人际互动。 教师互动策略的缺乏,传统师道尊严的束缚,各种规 则的制定,剥夺了幼儿的主体性,使师幼互动简单化、 制度化,不利于幼儿自我意识和心灵的建构。因此, 使用社会学层面的“符号互动理论”对我们重构幼儿
(二)人际互动的中介——符号 符号本身是一个哲学的概念,意指传达信息的 基本单元,是人们赋予事物的意义。符号指代特定 的意义,“有意义的指代”就是符号互动论的核心内 容。符号指代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符号互动是指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在互动的内容方面,既
束缚的“相似的我”。因此,在师幼互动中,首先应该
尊重并保护幼儿的主体性,唤起幼儿参与师幼互动 的积极性,使其成为师幼互动的积极参与者。 (二)转变教师角色,营造良好的师幼交互共同体 米德首先把“角色”概念纳入社会心理学体系
内,并将互动与角色结合起来。∞1此后“教师角色” 经常被用来解释教师行为、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对教
及行为或事物本身对于人们的意义。旧1人与人之间
的互动是通过符号进行的,个体要与他人发生互动, 进行合作,就必须要理解他所接受到的或者要发出 去的符号的意义。3—6岁的幼儿主要采用具体形
以称为精神上或政治上的不平等,因为它的产生有
73
万方数据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2月
赖于某种习俗,是经过人们的同意或至少是认可而 产生的。”(1’由于年龄、体力、智力和传统的师道尊 严导致师幼双方在自然和精神上的双重不平等,幼 儿常在师幼互动过程中失去主体性。符号互动论的 理念告诉我们,理想的人际互动是个体积极成为互 动的参与者。师幼互动是一个教幼儿不断发现自 我、塑造自我、了解他人的过程,学前教育需要通过
号的价值就在于其所代表的意义,即见到某一种符 号,人们就会联想到其所代表的那些行为和事物,以

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文献标引若干问题分析

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文献标引若干问题分析
分 类主 题 标 引
少儿 文 献 的 特 点 , 给 出正 确 的 分 类 主题 标 引 的 方 法 。 【 关键 词】 公 共 图书馆 少 儿 文献 【 分 类 号] G 2 5 4
儿童代表着 国家的未来 , 儿童时期也 是接受教育 的最好
文 献 的分类 、 主题标 引 的规 定是 : 根据 《 中国图书馆 分类法》
a 智力开发¥ x 学前教育¥ j 儿童读物 6 9 0 # # ¥ a G 6 1 3 . 7 5 v 5
例3 : 2 0 0 1 # ¥ a 不 可思议 的动物迷宫 6 0 6 0 # ¥ a 智力游戏 ¥ j 少 儿读 物 6 9 0 # # ¥ a G 8 9 8 . 2 # v 5
图书馆学刊
2 0 1 4 年第 7 期
T USH U G U A N X U E KA N N0. 7. 2 O1 4
公共图书馆少年 儿童文献标 引若干 问题分析
张元 芸
( 天津图书馆 ,天津 3 0 0 1 9 1 )
【 摘 要】 结合工作 实践 , 分析 了公 共图书馆 在对 少儿文献分类主题标 引过程 中出现的若干 I - ' 1  ̄, 提 出了如何 针对
标引6 9 0 字段 , 且属于必备字段 ; 以《 中国分类 主题词表 ( 第二
版) 》 收录的 主题 词为规 范词使 用 。这 与普通 图书 的分 类主 题 标引是完全一致 的。但 在实 际工作 中 , 应注 意分 析少儿文
献 的内容及 主题 特点 , 给 出正确 的标 引。
2 . 1 有关“ 智 力开 发 ” 主题 文献 的标 引
购量 也在不 断的增 加 , 但 其外 部特征 、 内容特征都 与公共 图
书馆普 通文献有很大 的差别 , 而表 现在编 目工作 中更有其 复

布鲁默“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

布鲁默“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

布鲁默“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布鲁默“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引言传播研究一直是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为传播研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理论视角,通过对人际交往中符号的使用和相互作用的研究,深化了我们对信息传播和社交互动的理解。

本文将探讨布鲁默“符号互动论”对传播研究的意义和影响。

一、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以符号为核心,关注人类社会互动中的意义构建和符号交流。

他认为社会实践是通过人们之间的交互来构建的,而这些交互是通过符号进行的。

符号在交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传递信息、塑造意义和引导行为。

布鲁默将符号互动分为三个层次:符号本身、符号解释和符号对待。

符号本身是指符号的表面形式,如语言中的词汇和语法规则。

符号解释是指如何理解和解释符号产生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这些意义来进行行为解读。

符号对待则是指人们在交互中如何根据对符号的理解和解释来作出反应。

二、布鲁默“符号互动论”在传播研究中的贡献1. 深化了对传播过程的理解传播是信息从一个地点传送到另一个地点的过程,而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突破了传统传播模式的限制,将传播视为符号的交流和互动过程。

他强调人们在交互中通过符号的运用来构建共同的理解和意义,这为对传播过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传播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涉及到符号的解释、理解和反应,这对理解信息的传播、接收和理解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2. 拓展了对社交互动的认识社交互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强调符号在社交互动中的作用。

他认为符号不仅仅是用来传达信息的工具,更重要的是符号对于社交关系和互动流程的塑造和调整。

通过研究符号在社交互动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交互动的本质、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系。

3. 深化了对文化和意义的理解布鲁默强调符号的重要性,认为符号是社会文化意义的重要表达形式。

他的“符号互动论”深化了对文化和意义的理解。

布鲁默“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的开题报告

布鲁默“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的开题报告

布鲁默“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的开题报告1.选题背景传播研究一直是人类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传播可以实现信息的流动和共享、价值观的传递和形成等重要功能。

而符号互动论则是其中关注符号在人际互动和社会交往中的作用和意义的理论。

在符号互动论的视角下探究传播现象,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传播背后的社会和文化现象,也可以为传播现象的解释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

2.选题意义布鲁默作为符号互动论的重要代表人物,其理论对传播研究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通过对布鲁默“符号互动论”在传播研究中的应用和探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符号在传播中的作用和意义,进一步完善传播理论体系。

此外,符号互动论的研究,还可以对于我们理解不同文化和价值观背景下的传播现象提供新的视角和框架。

3.选题内容本研究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布鲁默“符号互动论”的理论基础和主要观点,包括符号、意义、角色等概念的探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符号互动论的总体理论框架;(2)符号互动论在传播研究中的应用,对于不同类型传播现象的解释和分析,如媒介传播、口头传播、网络传播等,探究符号在这些传播形式中的作用和意义;(3)符号互动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研究,探究符号互动在不同文化和价值观背景下的作用和意义,了解符号互动在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之间的异同和变化;(4)符号互动论的应用前景和启示,展望符号互动论在未来传播研究中的应用和推广前景,反思符号互动论对于传播理论和实践的启示作用。

4.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对符号互动论的概念和框架的深入理解和解读,解析符号互动在人际交往和社会交往中的作用和意义;(2)对符号互动论在传播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究,为传播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3)对于符号互动在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之间的异同和变化进行研究和探讨,拓宽我们的跨文化和跨地域的研究视野;(4)为传播研究提供符号互动论的应用思路和前景展望,促进传播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名词解释符号互动论

名词解释符号互动论

名词解释符号互动论名词解释符号互动论是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它探讨的是语言中不同解释符号以及它们与其他语言符号之间的互动,以及这种互动如何影响语言的发展和含义。

它的研究以具有较广泛的应用的言学理论和技术为基础,其中包括形式语言学、语用学、语义学、翻译学等等。

首先,名词解释符号互动论着重于探讨解释符号之间的互动关系。

基本上,解释符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状态符号(字母,数字,标点符号等),它们表示一种静态状态;另一种是关系符号(如词语,介词,行文符号等),它们表示一种动态关系。

其中,最重要的是词语,它们既可以表示静态的概念,也可以表示动态的关系,在实现语言力量的作用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名词解释符号互动论分析的是,一个特定的词语在特定的环境中的含义,以及它与其他词语的关系如何影响它的含义。

举例来说,当一个词作为一个句子的主语或谓语时,它的意思会有所不同。

例如,“她看书”这句话中,“看书”这个词的意思与“她”这个词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这会影响到“看书”这个词的含义。

而且,名词解释符号的互动还会受到上下文的影响,比如一个词语可能具有不同的意思和用法,它可以根据上下文来变化。

除此之外,名词解释符号互动论还考虑了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对一个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的影响。

名词解释符号互动论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以及语言如何指导和影响人类行为。

它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语言差异,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母语以外的语言的表达方式。

此外,名词解释符号互动论的研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不同话题,比如语言能力如何发展的,以及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如何用来把信息传递给不同的人群。

因此,名词解释符号互动论不仅是一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学科,而且它也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的实用技术。

它将为我们了解如何更好地交流提供有用的信息,推动我们形成更加正确的语言使用习惯,从而提高语言技能,在未来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基于符号互动理论的图书馆资源建设

基于符号互动理论的图书馆资源建设
构和 自我 的 能力 。只有 这 种有 意义 的符 号才 适 合 人与人之 间 的交流 , 才会促 进人 的社 会性 的发 展和 心
1 . 1 符号 : 符 号互 动理 论 的基本 概念 符 号互 动理 论是 社会 互动 理 论 的 一个 最 主要 的
理论 , 又 称象 征互 动理 论 , 是一 种 主 张从 互 动着 的个 体 的 日常 自然 环境 去研 究 人类 群体 生 活 的社会 学 和 社会 心 理学 理 论 , 由美 国社 会 学 家 米 德创 立 ¨ 。在 符号 互 动理论 中 , 符号 是基 本 的概 念 , 它 是 指所 有 人 们 在进 行 社 会 互 动 的过 程 中能 体 现 某 种 意 义 的事 物, 这些 事 物来 源 于 他 的世 界 中所 能 注意 到 的一 切 物 质客 体 , 比如语 言 、 文字 、 物 品 等 。文 字 是 一 种 符
收 稿 日期 : 2 0 1 5—1 0—1 5
不存在客观意义的, 它是人们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被赋 予 的 。人们 在社 会 化 的过 程 中赋 予 了 自己一 定 的心 智 结构 , 或 者形 成 了一个 自己的 意义 世 界 , 它 是 通过 心灵 内化 而成 的 , 当人 们 进 行社 会 互 动 时 , 根 据 自己 的心智结 构和意义来 判 断符 号本身 所具 有 的意义 , 这 也是符号 互 动 的前 提 。意义 贯 穿 个 角度 来 讲 , 也 可 以说 一 个 事 物 之 所 以 成 为符号 是 因 为人 们 赋 予 了它 某 种 意 义 , 而这 种 意 义是 大家 ( 相关 的人 们 ) 所 公认 的 。事物本 身 不存 在 客观 的意 义 , 它 是人 在社会 互 动 过程 中赋 予 的 , 在 这 种情 况下 , 事 物 才 可 以称 为 符 号 。符 号 本 身 不 仅 仅 是一 种客 观 存 在 , 也 不 在 于 符 号本 身所 包 含 的具 体 的、 客观 的 内容 和功 用 , 而在 于符 号 相 对于 个 体 的象 征 意义 , 人 们 根 据 符 号 对 于 他 们所 具 有 的 意义 而 对 这些 符号 采 取 行 动 。实 际 上 , 任何语 言、 文字 、 物 品 只有 放置 于一 定 的情 境 之 中才 能确 切地 表 示 出其 意 义, 它们 和情境 一起 共 同组成 了一个 符 号 系 统 , 人 们 在 这 一符号 系统 中进 行 互 动 , 根 据 对 意 义 的主 观 解

全民阅读背景下学前儿童阅读推广:“5W”视角

全民阅读背景下学前儿童阅读推广:“5W”视角

全民阅读背景下学前儿童阅读推广:“5W”视角作者:孙仲娜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14期【摘要】近年来全民阅读渐渐成为我们社会的热门话题。

学龄前阶段是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

英美等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重视学前儿童阅读的发展和推广,在我国,学前儿童阅读的推广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

本文借用形似拉斯韦尔的“5W”模式,从5个方面提出推广学前儿童阅读的建议,旨在激发学前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学前儿童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全民阅读;学前儿童;阅读推广;“5W”视角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4-0163-02一、问题的提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可帮助获取知识、增强体验、陶冶情操、提升修养。

“全民阅读”一词最早出现在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里,并首次进入十八大报告。

[1]此后,2014年至2016年全国人大会议连续三年将“倡导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在2018年3月初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提交《关于建立国家读书节,深化全民阅读的提案》。

[2]可以说,“全民阅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学前儿童阅读又称婴幼儿阅读、儿童早期阅读等,是指学龄前儿童凭借变化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生动地读讲,来理解低幼儿童读物内容的活动过程。

[3]学前儿童阅读推广是指推动、促进学前儿童阅读的各种活动。

国内学者们围绕幼儿阅读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如化慧等人指出,阅读不仅能够促进学前儿童情感、思维、想象力等发展,也与儿童日后的学业成绩密切相关。

[4]戴薇从创设阅读环境、丰富阅读形式、开展阅读活动三个方面激发学前儿童阅读的兴趣[5],等等。

纵观现有研究发现,研究者多从学前儿童阅读价值、阅读兴趣、阅读环境等视角开展本体研究或微观研究,但缺乏有影响力的阅读推广研究。

本文结合全民阅读时代背景,基于传播学中的“5W模式”,透视学前儿童阅读推广问题,并剖析实施学前儿童全民阅读的关键,为学前儿童阅读研究作些有益补充。

符号互动理论3

符号互动理论3

例子:
人的成长 人在婴儿期只是无意义的模仿别人的动作, 并不理解其模仿的意义;在儿童期可以自 己主观的模仿,并且理解模仿的意义,其 自我也就受到他人的认可;成长之后对自 我有了更深的把握,并且在逐步完善,在 生活中要担当很多角色并且要从其中角度 看问题,从而获得复合的自我形象。
符号互动理论 对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启示
库利 ---镜中我
• 内容:指的是个人的自我观念 是与其产生互动的其他人对于 他的态度的反应。他人对于个 人的态度就像一面镜子,个人 可以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形象。 • 镜中我的三个组成部分: 1.想象自己怎样显现于他人面前 2.想象别人对这样显现做如何的 判断 3.形成某种自我感觉
例子:
老师上课 • 内容:老师上课之前需要备课做充分的准 备,幻灯片、资料等等,在课上与同学进 行互动,为同学们讲解,然后看同学们是 否理解,下课后觉得教会了同学们知识。
例子
• • 比如校徽是一个大学的代表,国旗是国家的象征。 一定的社会情境也具 有符号的意义。 比如,中国人认为红色代表吉祥,于是人们把婚姻的场合布置得红火热烈。 组织中的成员遇到负责人在场且凝重的场面,他会意识到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因为在人们的经验中这种场合代表了特殊的意义。 比如,打了人耳光这一动作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下意义会有不同,甚至意义完 全相反。 应用符号互动论有助于对许多问题的理解,如对社会越轨、精神疾病、集体 行为、儿童社会化、死亡和挣扎、老年、疾病与痛苦和艺术社会学(见文艺 社会学)的理解等等。
• “网恋”就是有爱情意向的年轻男女, • 以超越时空限制的网络作为媒介,和情 感对象亲亲进行虚拟性的或者从虚拟性 走向现实性的交往活动。而网络作为最 新的交流技术,以其信息传递的快速性, 广泛性,超时空性,虚拟性,符号互动 性等特点,极大地满足了现代人尤其是 青年人的需求,成为现代人交流,恋爱 的“理想”媒介。人们的网络交往行为 必须依赖于各种各样的网络图标或象征 符号,网络空间作为一种符号化的图像, 实际上也就决定了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 交往行为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符号性或以 符号为中介的互动。与传统婚恋方式中 的“身体”接触,语言表达,目光交流 交往不同,“网恋”中恋爱双方大多素 不相识,主要是通过文字性信息进行彼 此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寻找虚拟的感觉, 展开丰富的空间想象。 追星的现象集中存在于青少年群体中。 初中高中和大学时代是青少年成长的过 渡期,少部分青少年是在初中入学,大 部分青少年是在高中入学或大学入学起 从父母和教师的监控,教育,管制之下 摆脱,开始住校的集体生活,开始独立 安排生活,能够自己决定自己要做的事, 从而逐步形成独立的人格。一直向往独 立的他们一旦真正独立了,却可能变得 无所适从,产生失落,孤独的心理感受。 在这个过渡过程中,他们开始形成自己 的新的观点,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对之 前成长过程中模仿与认同的对象如父母, 老师的一些观点开始怀疑,于是一些人 选择通过对一些偶像人物的依恋和认同 来强化自我。

符号互动论视域下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主体间性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符号互动论视域下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主体间性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符号互动论视域下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主体间性研究——以北
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朱婧雅;黄运红;于静;孙媛媛;张珅
【期刊名称】《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22()2
【摘要】本文以符号互动论和主体间性理论为指导工具,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为案例,从双主体视角分析阅读推广主体间性的互动关系,构建出“激发—推动”型阅读推广主体间性互动模型,并进一步阐述高校图书馆“激发—推动”型阅读推广的实践策略及价值实现。

【总页数】6页(P101-106)
【作者】朱婧雅;黄运红;于静;孙媛媛;张珅
【作者单位】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2.1
【相关文献】
1.阅读循环理论视域下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2.多方利益主体视域下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服务的研究
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视域下的少儿图书馆分级阅读推广服务研究\r——以盘锦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分级阅读推广项目为例
4.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图书馆为例
5.新媒体视域下图书馆宣传推广策略分析——以界首市图书馆云端阅读活动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符号互动论视角下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以杨庙小学为例

符号互动论视角下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以杨庙小学为例

进 行访 谈 。访谈 情况 如下 :
3.课后 拓展 浅表 化
访 谈 时间 :2017年 11月 17日 星期 五上 午
批 注式 阅读 是学 生用各 种符 号 、文字 对文本 的深 入思 考 。这种
访 谈 地 点 : 三 年 级 办公 室
深入 反思 可不 能 忽视 。但是 从 目前教 师 对于 学生课 后 拓展来 看 ,批
时 ,会 有 什 么具体要 求 吗 ?
有 的教师 只是 布 置一些 很 浅表化 的作 业 让学 生 明 白 “勤奋 是通 往理
张老师 :布 置预 习作 业 ,我 通常 会让 学 生明 白如 何 去预 习课 文 , 想境 界 的桥 梁” 。 比如会让 学 生搜集 一 些像 童第 周相 似 的刻苦 学 习
教会 他们 一 些基 本 的预 习方 法 ,比如说 ,首先遇 到 不认识 的字词要 的勤奋小 故 事 ,当然 ,这 也不 是不 可取 ,只是太 过于 陈 旧。 中年级
查 阅工 具 书 ,要 查 字典 ,等 等。其 次 ,这样 才 能读 准字 音 ,读通课 学生 要加 强 读写 结合 ,让 学生 搜集 课外 勤奋 故事 的 同时 ,还 要让 学
话 ” ,教 师却 容易 将其 贴标 签 ,成 为一种 固定 的教 学 模式 ,让 学生 自己对于 文本 的思考 互 动 。而 当前 教 师只是 用语 言来 引导 学生思 考 ,
按 照教 师 的方 法去 阅读 。例 如笔 者 随机选 取 了一位 三 年级语 文 教师 而不 是运 用具体 的符 号标 记让 学生 产生 与文本 的深 入解 读 。
有 意 义 的批 注 符号 之上 的一 种行 动过 程 ,意义 不是 来 自于 本身 ,而 学生 对 “网 ”做 出符 号标记 ,我们 知道 ,如果 在 “网 ”旁边 加上 “o”

社会学经典理论之符号互动论(symbolicinteractionism)

社会学经典理论之符号互动论(symbolicinteractionism)
社会学经典理论之符号互动论( symbolicinteractionism)
社会学经典理论之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
孙非 一种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派别。又称象 征相互作用论或符号互动主义。
符号互动论的派别 该理论源于1920年代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W.詹姆斯和G.H.米德( George Herbert Mead )的著作。但最早使用符号互动这一术语的是美国社会学家H.G.布鲁默,1937年,他用这一术语指称
美国许多学者诸如C.H.库利、米德、J.杜威、W.I.托马斯、W.詹姆斯、R.E.帕克、F.W.兹纳尼茨基等人的著作 中所隐含的“社会心理状态”。西方学术界曾有人把符号互动分为两派,一是以布鲁默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一 是以M.库恩为首的艾奥瓦学派。1930~1950年间出版的一系列布鲁默及其同事、学生们的著作中确定了该理 论的主要观点。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定 主要有:①人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这些事物对人的意义为基础的;②这些事物的 意义来源于个体与其同伴的互动,而不存于这些事物本身之中;③当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他通过 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这些意义。
符号互动论的观点 主要观点有:①心灵、自我和社会不是分离的结构,而是人பைடு நூலகம்符号互动的过程。心灵、自 我和社会的形成和发展,都以符号使用为先决条件。如果人不具备使用符号的能力,那么心灵、自我和社会 就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或者说失去了存在的根据。
从哲学上看,符号互动论与美国的实用主义、德国和法国的现象学联系最为密切,与逻辑实证主义、结构功 能主义、文化决定论、生物决定论、刺激—反应行为主义、交换理论以及均衡理论的各种形式相对立,而与 心理分析理论、现象学社会学、民俗学方法论、角色理论、戏剧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心理学、 哲学,具有某些相容性。E.戈夫曼是符号互动论在当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作者:应垚萍来源:《卷宗》2017年第28期阅读是了解人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

作为国家的未来,儿童阅读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1967年4月2日,国际儿童读物联盟把安徒生诞生日――4月2日,确定为“世界儿童读书日”;2007年3月23日,中国儿童读物促进会在北京首都图书馆宣布,每年4月2日为“中国儿童读书日”。

1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实践阅读首先是一种习惯,一种从小养成的习惯。

所以阅读要从儿童抓起,尽早培育并加强儿童的阅读习惯是公共图书馆的使命之一。

公共图书馆是少年儿童的第二课堂,关注和培养少年儿童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是广大未成年人人格进步和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责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读者的需求是丰富多彩并且无穷无尽的,公共图书馆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借阅服务上,更要使之成为社会教育、智力开发、娱乐休闲等综合性多元化服务的多功能场地。

公共图书馆是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良好的阅读环境、专业化服务和新技术应用的公益性场所,图书馆应该依托这些资源和技术,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更好的满足公众文化休闲需求。

“蒲公英故事会”是兰溪市图书馆开设的公益性亲子阅读讲堂,创建于2015年5月,主要立足于未成年人,推荐一些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儿童读物,引导孩子从小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主题涵盖“传统文化”、“育儿经”、“绘本故事”、“传统节日”、“手工制作”等。

自开创以来,主要依靠志愿者开展活动,以讲故事和游戏互动的形式为少儿读者讲解儿童绘本图书,与小读者共同分享阅读的乐趣,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使其真正爱上图书馆,爱上图书,得到了广大儿童的喜爱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在2017年金华市第三届全民阅读节中,兰溪市图书馆的“蒲公英故事会”被评为优秀阅读推广品牌。

1.1 精心打造阅读空间好的阅读环境能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到宽松自由的气氛。

在少儿阅览室里,合理的色彩搭配能够抓住儿童的心理,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轻松快乐。

《2024年布鲁默“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范文

《2024年布鲁默“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范文

《布鲁默“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篇一一、引言布鲁默(Herbert Blumer)的“符号互动论”是社会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它强调了人类社会互动中符号和意义的重要性。

这一理论对于传播学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理解人类如何通过符号进行互动、交流和构建社会现实方面。

本文将探讨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在传播研究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于传播学理论和实践的贡献。

二、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概述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主张,人类通过符号进行互动和交流,这些符号具有特定的意义,被用于构建和传达信息。

在这一过程中,个体通过解释和解读符号来理解他人的意图和行为,从而形成社会关系。

这一理论强调了符号、意义、互动和认知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布鲁默“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1. 传播过程中的符号与意义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为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传播过程中,信息以符号的形式传递,这些符号具有特定的意义,被接收者解读。

通过分析这些符号和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

2. 媒介与传播技术的影响“符号互动论”也关注媒介和传播技术对人类互动和交流的影响。

不同的媒介和传播技术使用不同的符号来传递信息,这些符号可能影响信息的传递和接收方式,从而改变人类的社会互动方式。

3. 跨文化传播在跨文化传播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使用不同的符号和意义来交流。

通过分析这些符号和意义的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传播的过程和挑战。

四、布鲁默“符号互动论”对传播学理论和实践的贡献1. 丰富了传播学理论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为传播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丰富了传播学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强调了符号、意义、互动和认知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性,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 指导了传播实践“符号互动论”为传播实践提供了指导。

在传播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符号的选择和使用,以及接收者如何解读这些符号。

通过理解这一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实施传播活动,提高传播效果。

《2024年布鲁默“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范文

《2024年布鲁默“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范文

《布鲁默“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篇一一、引言布鲁默(Herbert Blumer)的“符号互动论”是社会学理论中的一项重要思想,对于理解社会交往与传播有着深刻的意义。

这一理论以人们通过符号进行的互动作为基础,关注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行为和其他象征性事物来传达和理解意义的过程。

本文将深入探讨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在传播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二、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主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与他人进行互动,这些互动是通过符号来完成的。

这些符号可以是语言、文字、行为、表情等,它们在人们之间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传达意义。

在互动过程中,人们会根据自身经验、文化背景等对符号进行解读,从而形成特定的意义。

这种意义的形成与传递,正是“符号互动论”的核心思想。

三、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在传播学领域,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是以符号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发送者通过选择适当的符号来传达信息,而接收者则通过对这些符号的解读来理解信息。

这一过程正是“符号互动论”所强调的互动过程。

其次,在传播过程中,人们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意义的交流。

人们通过语言、行为等符号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态度,从而形成特定的意义。

这种意义的形成与传递,正是“符号互动论”所关注的重点。

四、应用案例分析以广告传播为例,广告的目的是将信息传递给受众并形成特定的意义。

在这一过程中,广告设计者需要选择适当的符号来表达广告信息。

例如,通过颜色、形状、文字等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通过特定的视觉效果来传达产品或品牌的特性。

而受众则通过对这些符号的解读来理解广告信息并形成对产品或品牌的认知和态度。

这一过程正是“符号互动论”在广告传播中的应用。

五、结论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和思考方式。

在传播过程中,人们通过符号进行互动和交流,形成特定的意义。

这种意义的形成与传递是社会交往的核心过程之一。

符号互动论案例

符号互动论案例

符号互动论案例以“符号互动”论案例为标题,本文将重点介绍符号互动的特点、优势和应用,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分析。

符号互动(Symbolic Interactionism)是一种社会学理论,它估计了一个共同的行为,它是双向的,表现为人际关系的互动。

这种互动可以在谈话、行动和共同经历之间发生,并且会逐渐增强。

这种社会关系基于“分类象征”理论,即认识到在象征中发挥作用的行为,但这些象征的解释取决于当前的社会语境。

这种理论对于对现实环境的参与者来说是有价值的,因为它包括了一种认知方式,即以符号的方式在社会环境中互动的能力。

符号互动的优势在于,它允许参与者在他们收到的信息和事件中找到意义。

它涉及到发出、接收信息,以及它们如何被解释,所以它可以帮助识别和理解不同的社会伦理和价值观,以及参与者如何把这些信息融入他们的生活中。

这种方法也提供了协调和理解的机会;随着彼此的理解加深,就可以建立更有意义的关系。

符号互动方法可以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发挥作用,以更有效地舆论影响、鼓励参与者达到双方满意的更广泛的目标。

它也可以在教育和管理上应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并更好地建立双向沟通模式。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如何影响公众行为、时尚潮流和社会政策的研究。

符号互动分析可以帮助社会学家更加深入地了解参与者;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识别和理解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信仰。

它也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让人们对未来的发展有更多的理解和准备。

符号互动的未来发展有望在政治和社会学方面产生更多的影响,因为它可以帮助识别影响公众认知和行为的多种因素,以及如何改变公众对特定话题的态度。

它也可以为社会科学家创造更多机会,探索新的概念和理论,以加强社会学研究。

在总结以上内容时,符号互动是一种理论,它涉及到人际关系的双向互动,可以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发挥作用。

符号互动提供了一种认知方式,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不同的社会伦理和价值观,并能够为社会学家提供帮助,探索新的概念和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符号互动论在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阅读推广中的应用
作者:陈垚宇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34期
摘要:符号互动论作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西方社会学理论流派之一,滥觞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这一理论研究的单位是一些微观社会过程,人的社会化、人际互动是这一学派研究的重点,开启了现代社会学中微观研究的先河。

从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出发,分析其在学龄前儿童阅读推广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扩大符号互动论的应用范围及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阅读推广
一、符号互动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观点
(一)基本概念
1.符号
符号(symbolic)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例如鸽子可以代表和平,这里的鸽子就是符号。

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势、表情等都是符号。

(1)人类通过
不断的创造符号,并赋予这些符号不同的意义,以此来进行沟通。

沟通是将人从动物界区分开来的主要标志。

2.互动
互动(interaction)是一种相互的社会行动,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布鲁默说,个人“被卷人一个巨大的互动过程之中,在这里他们必须对不断变化的行动进行相互的调适。

这一互动过程既要向人表示自己的所作所为,又要对他人的行动进行解释。


(二)主要观点
符号互动理论的思想源流最早可追潮到18世纪,亚当·斯密、休谟等苏格兰哲学家为其代表人物,经过19世纪末20世纪初哲学家们的发展,滥觞于美国早期社会学中的芝加哥学派和实用主义哲学,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教授是这一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次系统地阐述了符号互动论思想。

后来,布鲁默和库恩等人发展了米德的思想,分别建立了现代符号互动论的两大派别——以布鲁默为首的芝加哥学派和以库恩为首的衣阿华学派,双方的理论探讨最终构成当代符号互动论的基本理论框架,也使符号互动论成为研究微观社会运行的最有影响的理论流派之一。

符号互动论的主要观点在于:第一,确立了“符号”作为中介在互动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双方互动是通过符号进行的互动双方之间是符号互动;第二,个体的行为都是有意义的,要想理解个体的某个行动,就必须解释个体对行动所赋予的意义,而这种意义没有经过预先决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双方互动的进程不断的发展、变化;第三,人的自我概念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和修改的,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从对方的角度来解释其思想,并据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之中认识自己。

二、符号互动论在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阅读推广中的应用
符号互动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通过符号进行的,我们可以把这种观点应用在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中。

首先,我们以互动论的观点给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做一个基本的解释:在阅读推广过程中,图书馆员通过语言、表情、身体姿势和其他象征性符号对儿童阅读行为产生影响,同时,也在通过儿童反馈上来的符号来了解他们;儿童通过对沟通过程进行情境定义,理解馆员的施教符号后,做出行为与馆员沟通,馆员与儿童间通过互动来修正调整各自的行为,以达到活动的目标(见图1)。

也就是说,阅读推广的过程实际上是馆员与儿童读者运用符号进行互动的过程。

通过上述的解释,我们将对符号互动论在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阅读推广的应用从三个方面进行说明,以期能为公共图书馆学龄前儿童阅读推广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一)社会化
符号互动论将人的社会化作为研究的重点,认为社会化的本质是自我的形成和发展。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是个体社会化的社会主体,为个体社会化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环境条件,成为主要社会化力量。

对于儿童来说,馆员通过语言、动作等符号预先构筑一个情境,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儿童对他们所接收的信息,进行主观能动性的审视和反思,在无形中促进了自我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初始社会化。

对于馆员来说,阅读推广不再是单向过程,馆员不仅扮演权威者、指挥者、引导者,而且还是倾听者、学习者。

这种双向的互动过程,也是互相学习,互相接受的过程,儿童所掌握的信息可能馆员并不熟悉了解,他们在不自觉中接收了逆社会化。

(二)人际关系
在阅读推广过程中,馆员与儿童读者之间,如果能够建立一种良性的人际关系,比如说,能够建立起友伴关系,那么,这种愉快的交往体验对儿童的其他社会交往将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活跃的阅读推广活动构建起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比如讲故事活动、音乐剧活动、角色扮演活动,儿童通过体验、参与这些活动,从中享受到閱读乐趣的同时,也增强了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工作方式
根据互动论的观点,在阅读推广活动中,馆员所采取的工作方式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单向的,而是通过与读者的交互作用随时调整的一个动态过程,通过反馈,馆员及时发现读者的需求,并通过改进工作方式满足读者的需求。

这是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新时代变革的最佳选择。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运行过程与符号互动论的理论主张有着天然的相似,正如符号互动论主张个体是积极的、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公共图书馆在儿童阅读推广中也应更新自身的传统角色,打破墨守成规的刻板印象,不断策划新的儿童阅读推广模式,应对新的挑战。

注释: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版,126页
参考文献:
[1]毛晓光.20世纪符号互动论的新视野探析[J].国外社会科学,2001(3):13-18.
[2]郑杭生等.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125.
[3]程颖茹.符号互动理论及其在家庭教育上的应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57):32-33.
[4]方诗雅,范并思.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理念的新发展——《国际图联0-18岁儿童图书馆服务指南》的启示[J].图书馆论坛,2019: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