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大道之行也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24.大道之行也
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 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不同”社会的基 本特征的?
满足生存需要,
满足生存需要,
满足精神愉悦的
需要,货尽其用, 人尽其力。
人人都能得到
社会关爱。
人人都能得到
社会关爱。
3.任何想象都是植根于现实的土壤的,文 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 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 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 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 “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 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 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 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 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
大道之行也
《礼记》
《桃花源记》中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 得吧,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 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 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 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就有这样一个人人幸福快乐, 各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 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的理 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礼 记》中的大同社会去看一看吧。
课题介绍
“大道”在古代是指政治 上的最高理想。“行”,施 行。题目的意思是“当大道 施行的时候”。以此为题, 不仅揭示了文章的内容,而 且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运》是《礼记》中的 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 的著作。本文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 本特征。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 照录如下: 昔者仲尼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 作zhà),事毕,出游于观(宫门外两旁的楼台)之上, 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 古礼)。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 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 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 而有志焉。”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 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 所以才有这番言论。
大道之行也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大道之行也原文翻译及赏析大道之行也原文翻译及赏析1大道之行也礼记〔先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矜同:鳏)译文及注释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反对把财物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不是为了占为己有;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叫做理想社会。
注释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为:是,表判断。
与:通“举”,选举,推举。
修:培养。
亲: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
壮:青壮年。
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分(fèn):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指女子出嫁。
恶(wù):憎恶。
藏:私藏。
是故: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
闭:杜绝;兴:发生。
作:兴起。
故:所以。
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闭:用门闩插上。
谓:叫做。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
同:有和、平的意思。
文言知识古今异义大道之行也古义: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今义:宽阔的路男有分,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回归,回到本处鳏寡孤独古义:为两个字。
“孤”指幼而无父的人;“独”指老而无子的人。
今义:为一个词,单一,只有一个,指独自一个人。
24大道之行也《礼记》
24.大道之行也《礼记》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2.按要求填空(1)《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全书共有篇。
“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不是一本书,而是《》《》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的统称。
其中《大学》《中庸》是《》中的两个篇章。
(2)大道的内涵是、、。
(3)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4)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5)故人不独亲其亲,,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二、课内对比阅读【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黄发垂髫..()(3)无论..魏晋()(4)故人不独亲.其亲()2.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单指男方的配偶B、大道..之行也古义: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今义:宽阔的道路C、来此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极其优美的环境D、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回到原处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第24课《大道之行也》知识点归纳(人教新课标初二上)doc初中语文
第24课《大道之行也》知识点归纳(人教新课标初二上)doc初中语文«四书»包括:«大学»«中庸»«孟子»«论语»«礼»即«礼记»,西汉戴圣对秦汉往常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四十九篇。
«大道之行也»出自«礼记·礼运»,«礼运»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咨询的著作。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文言知识归纳【实词】1.通假字(1)选贤与能通"举",选拔、推举。
(2)矜、寡、孤、独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2.古今异义(1)女有归子女出嫁。
现指"回"、"还"。
(2)外户而不闭门。
现指"窗户"。
3.词类活用(1)亲其亲,子其子名词用做动词,以……为亲,以……为子。
4.一词多义(1)寡:①矜、寡、孤老而无夫的人。
②寡人国君或皇帝的自称。
(2)修:①讲信修睦培养。
②修狭者为之长。
③重修岳阳楼修建。
【虚词】.1.而:(1)谋闭而不兴连词,用在主谓之间,表连接,不译。
(2)黑质而白章连词,连接并列的两个词之间,不译。
(3)徐而察之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表修饰,不译。
【成语出处】1.天下为公原句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路不拾遗原句为: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夜不闭户原句为:故外户而不闭。
二、明白得课文内容1、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明白得和认识?文中"大道"确实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那么,其治理的成效确实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能够明白得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时期。
大道之行也
赏析三:
货恶其弃于地也, (人们)憎恨财货被扔在地 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
不必藏于己③;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私藏。(人们)也憎恶那种
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 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不必为己④。
附注:
③恶(wù ) 憎恶。
④为己,为自己谋私利。
赏析四:
是故谋闭而不兴⑤, 盗窃乱贼而不作⑥, 故外户⑦而不闭⑧,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 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所以
(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这就
叫做“大同”的社会。
是谓大同⑨。
附注:
⑤〔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 ⑥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⑦〔外户〕从外面把门扇合上。 ⑧〔闭〕用门闩插门。 ⑨〔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想一想
1. 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
2.“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 似的地方?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24、大道之行也
--《礼记》
主讲人:章化一中
刘子若
学习目标
1、掌握课下注释及相关文学常识,准 确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通过诵读,结合讨论提升学生文言 文阅读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 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四书五经”
读一读
wé i guān jǔ mù
极力主张王者以仁义治 理天下,认为使百姓得以温 饱与教育才是国家强盛之本。 提出的“老吾老,以及人之 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就是对“不独亲其亲,不独 子其子“的解说 。
康有为的大同梦
康有为的《大同书》,力 主“以新知益旧学”的他,用 一个19世纪末先知先觉者全部 的想象力描绘了一个中国的 “大同梦”。 今欲致大同,必去人之私 产而后可:凡农工商之业,必 归之公(财产公有,按劳分配, 人人劳动,人人平等)。去级 界平民族,去家界为天民,去 种界同人类,破国界合大地 (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 天下大同)。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24大道之行也(《礼记》)
24.大道之行也学习目标——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比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的“大同"社会。
名师讲析【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1.作者简介《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他典籍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其成书年代及作者历来说法不一。
据《汉书·文艺志》说是七十子后学者所记的,由汉人戴圣传述,故又称《小戴礼记》,以区别于戴德所传的《大戴礼记》。
2.背景资料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
蜡,读zhà ),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楼台)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古礼)。
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日:“君子何叹?”孔子日:“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课文分析】1.文章主题文章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
2.文章结构3.对话文本(1)课文内容应该如何理解?课文可分三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
”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这一句是总提,以下三句是分述。
“天下为公”,这是说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这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
2014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习题讲解:第五单元 24大道之行也
24.大道之行也1.生难字。
与.(j ǔ) 睦.(m ù) 矜.(gu ān) 分.(fèn) 恶.(w ù) 2.重点词语解释。
(1)大道..之行.也(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供养)(3)男有分.(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 (4)女有归.(女子出嫁) (5)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6)不必.藏于己(一定) (7)是故谋闭而不兴(谋略,谋划)(8)盗窃乱.贼而不作(造反,害人;兴起) (9)故外户..而不闭(大门) (10)是谓大同..(理想社会;和,平) 3.通假字。
(1)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2)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4.一词多义。
(1)修⎩⎪⎨⎪⎧讲信修睦(培养)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长) (2)闭⎩⎪⎨⎪⎧是故谋闭.而不兴(阻塞)故外户而不闭.(关) (3)道⎩⎪⎨⎪⎧大道.之行也(理想)道.路以行(路) (4)独⎩⎪⎨⎪⎧矜、寡、孤、独.、废疾者(老而无子的人)故人不独.亲其亲(单单) (5)亲⎩⎨⎧故人不独亲.其亲(动词,以……为亲)故人不独亲其亲.(名词,父母)(6)为⎩⎪⎨⎪⎧天下为.公(是)不必为.己(为了) (7)故⎩⎪⎨⎪⎧是故.谋闭而不兴(因为)故.外户而不闭(所以) 5.古今异义。
(1)盗窃乱贼.而不作 贼⎩⎪⎨⎪⎧古义:害人今义:偷东西的人 (2)大道..之行 大道⎩⎪⎨⎪⎧古义: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今义:大路 (3)女有归.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回归,回来 (4)是故谋闭而不兴.兴⎩⎪⎨⎪⎧古义:产生今义:兴盛 (5)盗窃乱贼而不作.作⎩⎪⎨⎪⎧古义:发生今义:从事某种活动 (6)讲信修.睦 修⎩⎪⎨⎪⎧古义:培养今义:修改 6.词类活用。
(1)故人不独亲.其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 (2)不独子.其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女) (3)选贤与能.(动词用作名词,有才能的人) (4)故外户.而不闭(名词作动词,把门窗合上) 7.重点句子默写。
24大道之行也完整版
24《大道之行也》一生字注音与.能(jǔ)修睦.(mù)矜(guān)有分.(fèn)货恶.(wù)为公(wei)为己(wei)所长(zhang)二作者、作品本文选自《礼记》,相传是(西汉)的(戴圣)编录,共49篇。
它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三积累词语(一)实词1与:通“举”,选举、选拔2亲:以……为亲(人)3子:以……为子(女)4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5寡:老而无夫的人6孤:幼而无父的人7独:老而无子的人8废疾:残疾人9归:职业、职守10分:女子出嫁11恶:憎恶12乱:造反13贼:害人14作:兴起15外户:大门16同:和、平17皆:都18故(是故):因此、所以19独:唯独、只、仅20是:这21谓:是22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23大同:理想社会(二)虚词1之:(1)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的(3)这件事(4)他(们),它2为:(1)做(雕刻)、靠(2)认为、是(3)给、替、对、向(4)当做、变成(5)被3其:(1)那、那个、那里、那些(2)他、他(她、它)们(3)他(她、它)们的(自己的)(4)如果、假使(5)表推测、命令、反问语气:难道、怎么、哪能等4者:(1)的(2)的人(原因、情况、事情、东西)(3)表判断5于:(1)往、去、到(2)在、在……方面(3)向、对、从(4)被、比、给6而:(1)顺连,并、和、接着(不译)(2)转连,但是、可是、却四积累句子1选贤与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2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4男有分,女有归: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6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7是故谋闭而不兴: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8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五翻译课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4、大道之行也 复习题
24、大道之行也复习题复习题">24、大道之行也复习题空灵儿的blog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参考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一、文学常识1、《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
《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
是孔子以后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的作品,全书保存了先秦时代的重要史料。
其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2、四书:《论语》、《大学》、《孟子》、《中庸》3、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二、写作背景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事毕,出游于观(读gun,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国礼)。
大道之行也
第24课《大道之行也》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选贤与能与:通“举”,举荐,选拔。
2、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古人不独亲其亲亲:以……为亲。
亲:亲人、父母4、不独子其子子:以……为子。
子:子女。
5、男有分,女有归分:职分、职业.。
归:女子出嫁。
6、货恶其弃于地也恶:憎恶。
7、盗窃乱贼而不作乱:造反。
贼:害人。
作:兴起8、是谓大同是:这。
大同:理想社会。
二、译句: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翻译: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翻译:所以人们不单纯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纯只是抚育自己的子女。
3、男有分,女有归。
翻译: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适时婚嫁。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翻译: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
三、习题精选:08年深圳市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6~8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似与游者相乐。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2)佁然不动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水尤清冽:(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
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4分)《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男有分,女有归。
③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④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找出排比句、对偶句,并指出其效果。
大道之行也_复习要点
24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大道(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之行(施行)也}---总领全文,天下为公,选贤与(通“举”,推举,选举)能(名词,有才能的人),讲信修(培养)睦。
故(因此)人不独(单独)亲(用作动词,以……为亲,奉养)其(代词,他的,指前面的“人”)亲(名词,双亲,指父母),不独子(用作动词,以……为子,抚养)其子(名词,子女),使老有所终(终老,养老),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使之成长,即抚养),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职分,指职业、职守),女有归(归宿,指女子出嫁)。
货恶(wù憎恶)其弃(丢弃)于地也,不必藏(私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身身,自己)也,不必为己。
是故(因此)谋(计谋)闭(关闭)而不兴(发生),盗(盗窃,偷)窃(偷窃)乱(造反)贼(指害人)而不作(兴起),{故外户(泛指大门)而不闭(用门闩插门),是(供词一,这,指上文描述的各种社会状况)谓(称为)大同}-----与第一句照应。
【常识】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成语】1、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2、老有所终: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
3、矜(鳏)寡孤独:guān guǎ gū dú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理解】1、课文从哪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①故人不独亲其亲;(即:“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男有分,女有归;(即“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即“货尽其用,人尽其力”)2.写“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的句子是:“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24.《大道之行也》PPT课件
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 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 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 和兴兵作乱了。(家家户户) 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 “大同”社会。
朗读全文,尝试在十分钟内 能大致背诵出来。
在此前,可以先理清文章脉 络,以帮助增强记忆。
全文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 睦。”
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 性的说明(大道之行也——总提, 以下分述: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课堂练习
1.《大道之行》选自《—礼—记—·—礼运 ————》,是———儒—家———— 经典之一。《礼运》是《——礼—记—
秦——2托.汉——名本之——文孔际——中子—》儒“—篇家大—名学同—,者”—大的约答含是问义—的是著——作——。— ————理陶——想——渊社——明会——————,所这著里《的—与————— —桃—花—源—记——》中描绘的那个“— ——桃—花—源———”有相似的地方。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 亲,……不必为己。”
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 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谓大同。”
这一层是全文的概括。
思考:大道是指什么?大同是指什么? 这两个词是本文的关键。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 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 的理想社会,人类的最高社会。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行者施行大 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 和平的大同社会。
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 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 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 方,因此,孔子“大同” 理想社会源于“五帝之 世”,同时又高于“五帝 之世”。
小结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 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 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 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 所追求的理想“桃源”。其思 想意义极为深远。
大道之行也复习
二、默写
• 1、比一比看哪些同学能又快又准确地把这 三首诗默写。 • 《望岳》、《春望》全默写。 • 《石壕吏》: • 吏呼一何怒! ! , 死者长已矣!有孙母未去, 。 • ,如闻泣幽咽。
三、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 1、《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 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 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 2、《春望》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见、 所感、抒发了忧国思家的情感,反映了诗人热爱 国家、眷恋亲人的美好情操。 • 3、《石壕吏》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 的石壕吏乘夜捉人,连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 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应“安史之乱”引 起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忧 国忧民的感情
四、课文理解:
• 1、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天下 为公。 • 2、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
•
25、杜甫诗三首
复习
复习目标:
• 1、背诵三首诗歌; • 2、默写《望岳》、《春望》全诗,及《石 壕吏》中的名句。 • 3、理解每一首诗的思想内容。
一、背诵全诗
• 1、比一比看哪些同学对杜甫的这三首诗记 得最牢固。(指几名学生背诵。) • 2、全班背诵。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 修睦。 •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三、重点词语检测:
• 1.给下列蓝色字注音: 选贤与能(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 2.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选贤与能: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3.词类活用。 • 不独①亲其②亲:①亲: ②亲: • 不独①子其②子:①子: ②子: 4 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
24、大道之行也-《礼记》(西汉戴圣)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
如有疑难,小组自行解答。
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自觉内容):选贤与.能(“与”通“举jǔ”,推举。
音jǔ)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
音guān)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女有归.(女子出嫁,可译为归宿)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故人不得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抚养”)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贼,害人)..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
用门闩插门)外户..是故谋闭.而不兴(杜绝)3、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具体指导朗读。
(1)提问: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学生明确: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概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二层“故人不独……不必为己。
”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总结全文。
(2)教师分层指导朗读。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
第二层:本层全用排比对偶句式,共有四组,应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台“故人不独……”中的“人”“使老有所终……”中的使,这些字扣均当作一顿。
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
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
“是谓大同”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3)教师范读或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余学生循声低和。
(4)全班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三、讨论下列问题,形成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1、提问:“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古诗文《大道之行也》赏析
古诗文《大道之行也》赏析大道之行也先秦:佚名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译文及注释【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注释1.】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之行:之,助词取消句子之间的独立性。
行,施行4.为:是,表判断。
5.〔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与,通“举”,推举,选举。
6.〔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信:诚信。
修:培养。
7.独:单独。
8.〔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
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9.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10.终:终老,终其天年。
11.养:供养。
12.有所养:得到供养。
13.〔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
第24课《大道之行也》
天下(也可以把社会财 富包括进来)是大家所 共有的。
选贤与能,
与(jǔ),通“举”,推举
讲信修睦。
(人人)讲求诚 信,崇尚和睦
选举有贤德的、有 才能的人(给大家 办事)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
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的、有才能
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
人)讲究诚信,崇尚和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 因此 意动,以… 意动,以…为子 为亲 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 抚养 通“鳏”, 老而无妻的 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 人 女子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 职业 供养 出嫁 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 职分 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特征:
天下为公
具体阐述: 人人受到关爱(人不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
人人安居乐业(男有分,女有归) 物物尽其用(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人人尽其力(力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全文结构:
全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生 于战国时代,代表作《孟子 》。他被公认为孔子儒家学 说最具影响力的继承人,被 誉为“亚圣”。
极力主张王者以仁义治 理天下,认为使百姓得以温 饱与教育才是国家强盛之本。 提出的“老吾老,以及人之 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就是对“不独亲其亲,不独 子其子“的解说 。
自1905年11月《 民报》问世,孙中山 开始系统宣传资本主 义民主革命的思想, 他自己也在创刊号上 提出了由民族、民权、 民生构成的“三民主 义”,正式完成了他 对“民主梦”的一个 比较完满的构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男有分,女有归()________________。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________________。
④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交流
组内小展示
1.《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与本文“大同”社会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思考,你认为我们现在的社会哪些地方达到了“大同”社会的要求?我们还应该作哪些努力?
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然后推选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
3.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导入新课,强化目标
(时间:)
独学
(指明学习内容和方法,即学什么和怎么学)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师生点评。
(1)关注生字读音。与(jǔ)矜(guān)分(fèn)恶(wù)
(2)关注句子停顿。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是故/谋/闭而不兴
(第一题,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加深对本文的理解,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再如,从“往来种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那是一个“男有分,女有归”的理想社会。第二题从正面设问,引导学生挖掘当前社会的积极健康因素,要求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第三题重在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新奇的联想和想象,营造一种畅游理想未来的热烈气氛,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对诵读作具体指导,在诵读中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你认为哪一个是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明确:天下为公:一个“公”字点出了其他所有做法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二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当作一顿,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这两句话是怎样体现大同社会“天下为公”的特征的?
三、理解文意
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屏显如下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
①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②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女子出嫁。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④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
(2)翻译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
②天下为公。
——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明确: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于是,我们便可以看到,儒家这种以仁学为基础的政治理论和社会理想,其本身的内容和特点就决定了它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特殊的历史命运。
总结归纳,导学反思(时间:)
③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不允许交流;
●双色笔:黑笔答,红笔标注不会的问题;
●独学结束的学生起立
一查自学进度效果:走进学生,了解学情
(时间:)
对学群学
(探究以训练题和问题的形式呈现)
组内小展示(组长分配任务,组内预展)
教师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适时引导点拨;及时评价各小组同学展示的情况(时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展示交流
班内大展示
齐背课文。
班内大展示(根据分配给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充分展示学习成果,组与组互动评价)
(时间:)
达标测评
(检测题要紧扣目标,题量5-8分钟能完成)
1.给加粗的字注音并对其做解释。
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谋闭而不兴”中“闭”读降调。“而不闭”一语后停顿可稍长。末句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4.指名朗读。要求读出理解、读出层次,直至背诵。
深入小组,点拨指导
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对子间,小组内相互请教。再有不明白的问题可板书在黑板上,并汇报给老师
(时间:)
3、社会是人赖以生存的家园,其兴与衰,好与坏,时常牵动着文人墨客——肩担道义者的心。你能说出《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哪些相似点吗?
测评反馈,
及时矫正
(时间:)
三查:教师要进行学情调查,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
整理学案
(知道什么,明白什么,还有什么问题等)
孔孟提倡的重德治教化,省刑去罚,一方面固然有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减轻受剥削压迫的程度,从而对发展经济和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产生积极的影响,表现出较多的人民性和历史远见。但另一方面,这种善良的愿望和主张却不符合统治者急功近利的现实需要,扩大疆域,称霸诸侯,一统天下,需要的是暴力、酷刑等更为有力的、现实的手段。
汝州市二中“五步三查”导学案(模板)
年级
八
学科
语文
课型
新课
主备人
王麦环
上传时间
课题
24、大道之行也
审核人
审核时间
上课流程:解读目标—自学—对学、群学—小组展示—班内展示—整理导学案、测评
学案
导案
反思笔记
学习目标
(目标具体可测,在学习目标后标出重难点)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2.理清层次;背诵课文。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