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学问和智慧-
九年级语文学问和智慧-
文章结构
• 第一部分(1,2),解说“学问”与“智 慧”概念不同。
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工具;智慧是发现, 是创造,智慧的主体是人的思想。
• 第二部分(3~6),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关 系。
第一层(3,4),论述学问不能离开智慧。 第二层(5,6),论述智慧也离不开学问。
图示结构
学问不能等同于智慧
学问和智慧
罗家伦
作者简介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浙江绍兴人。 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 后赴欧美留学。1919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 之一,五四运动宣言是他所写。1920年被派赴美, 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 院,接着又到伦敦大学、柏林大学、巴黎大学的 研究院,在四国五校研读7年,专治历史与哲学。 1926年回国以一介书生投笔从戎参加北伐军。 1928年8月,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31岁的 罗家伦出任首任校长。1932—1941年担任中央大 学校长。后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 委员、驻印度大使、考试院副院长、“国史馆”馆 长、“总统府”国策顾问等。他任校长的十年,是 中央大学危难深重而又有长足发展的十年,是中 大也是他本人的“黄金十年”。1969年12月25日他 病逝台北,享年73岁。
学
没有智慧的学问是死的学问 (举例:孟德尔、达尔文、爱因斯坦)
问
学问离不开智慧 世间不但缺少有智慧的人
和而且缺少有智慧的书智来自(旁征博引)慧
智慧离不开学问 智慧必须以学问为基础
(肥皂泡与珍珠泉水作比
无学问的智慧只会是浮光掠影
智慧与学问相辅相成(建筑材料和建筑师的匠心作比喻)
写作特色
• 针对性强。(议论文提出的论点要有价值,如本 文所涉及的学问与智慧的关系,的确是一般学习 者说不清或是没有一起重视的,积弊已久,为害 不浅。)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学问和智慧课件苏教版
2.【难点探究】阅读第三节与第五节,比较这两段 的论证方法有何不同之处? 【答案】第三节论述学问离不开智慧,运用了对比 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先将没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和 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取得的效果大不一样,做对 比论证;然后列举了孟德尔、达尔文等因有智慧研 究取得巨大成就的例证。对比鲜明,例证典型,有 很强的说服力量。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笔名毅,绍 兴柯桥镇江头人,著名的教育家、学者。其代表 作有:《新人生观》《逝者如斯集》《新民族观》 《文化教育与青年》等。
作者是五四运动时的学生领袖,后来从事学 术研究,成为著名学者、教育家,先后做过清华大学和 中央大学校长,颇多建树。他研究中国的教育,发现了 其中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本文针对把“学问”与“智慧” 混为一谈的错误认识,阐释了“学问”与“智慧”的不 同内涵及相互关系,反对死读书,读死书,主张重视能 力培养。
本部分形象而准确地阐释了“学问”和“智 慧”的辩证关系,作者强调,需要学问,更需要 智慧,需要知识,更需要能力,这个观点与我们 新课程改革理念十分吻合,对我们很有启发。
1.【难点探究】本文内涵丰富,作者是怎样安排文章结构的? 【答案】文章首先用生动的比喻对“学问”和“智慧”这 两个概念作了比较,第2段批驳了“学问就是智慧”这种 错误的看法。接着第3、4段,作者从“学问是不能离开智 慧的”的角度论证“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第5段从“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的角度来论述“智慧却 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最后得出全文的中心: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 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学问是知
概念
识的聚集
学
不同
有区别
问
智慧是陶冶
和
初中语文《学问和智慧》教案
初中语文《学问和智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概念。
(2)能够分析文章的论点和论证方法。
(3)能够运用文章中的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2)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合作分享的精神。
(3)培养学生对智慧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追求。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学问的内涵与价值(1)学问的定义和特点(2)学问的价值和意义(3)如何正确对待学问2. 第二章:智慧的含义与表现(1)智慧的定义和特点(2)智慧的表现和作用(3)如何培养和提升智慧3. 第三章:学问与智慧的关系(1)学问是智慧的基础(2)智慧是学问的升华(3)学问与智慧的互动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阐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学问和智慧的概念和内涵。
2. 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项目和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知识掌握程度。
2. 项目评估:通过小组合作项目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计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2课时3. 第三章:2课时六、第四章:学习方法与策略(1)有效学习的方法和技巧(2)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七、第五章: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1)学术道德的内涵和重要性(2)学术规范的要求和意义(3)如何遵守学术规范和避免学术不端行为八、第六章:创新思维与研究能力(1)创新思维的定义和特点(2)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和途径(3)研究能力的培养和应用九、第七章:科技发展与智慧时代(1)科技发展的历史和现状(2)科技发展对学问和智慧的影响(3)如何适应和利用科技发展进行学习和创新十、第八章:智慧生活与人生规划(1)智慧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2)如何将智慧应用于人生规划和决策(3)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十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阐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学术道德、创新思维、科技发展和智慧生活的概念和内涵。
《学问和智慧》PPT
(xī)
(yě )
(sè)
(sài )
(sāi )
(kū)
(lí )
(pì)
(hóng)
(zhū)
(chén )
(jìng)
(jī)
讲授新课
探骊得珠:无关宏旨:鞭辟入里:浮光掠影:融会贯通:读破五车:寸积铢累:
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
不涉主旨。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
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 切中要害。
讲授新课
精读课文 合作探究
讲授新课
1.说说“学问”和“智慧”有什么区别。
学问是系统的知识,是知识的积聚。智慧是能力,是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2.为什么“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
①有学问缺智慧的例子:孔乙己是个读书人,自然就有学问,但他缺乏智慧,不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因而导致不能进学甚至不会营生,落了个悲惨命运。②学问不多但有智慧的例子:曹冲智称大象、司马光砸缸救人。
讲授新课
3.为什么“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历史故事,刮目相看:三国时,吴国猛将吕蒙骁勇善战,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缺少学问,每次讨论国家大事时,像一根木头似的,不知该说什么。后来在吴王孙权的劝导下,发愤努力,读了很多书,最终成了一个有勇有谋的将军。
讲授新课
细读课文,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你能各举一例并说说它的作用吗?
讲授新课
2.炼字美
“孟德尔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句中的“居然”在表达上有怎样的效果?
表示感到惊奇,出乎意料,也表达敬佩之情,强调智慧的灵魂常在学问之外。
讲授新课
3.句式美
“在达尔文以前,何曾没有富于学问的生物学家,看见过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的种族?何以不能发现物竞天择,最适者存的天演公例?”把它改为陈述句,说说用疑问句式的好处。
苏教版九上《11、学问和智慧》课文全文
苏教版九上《11、学问和智慧》课文全文学问(learning)与智慧(wisadom),有显然的区别。
学问是知识的聚集(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
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
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
它可吸收人生的兴趣,但是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
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它是人生含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
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
这种人西洋便叫做“有学问的笨伯”(a learned-fool),在中国便可称为“两脚书橱”或“冬烘先生”。
反过来说,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
有一种人,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没有智慧吗?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
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
譬如孟德尔(Mendel)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
再说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
在达尔文以前,何曾没有富于学问的生物学家,看见过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的种族?何以不能发现物竞天择、最适者存的天演公例?等达尔文发现以后,赫胥黎慨然叹曰:“这个道理,傻子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当代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学上一个稀有的创获,但是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他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便是他的智慧过人之处。
九年级语文学问和智慧-(教学课件201911)
自读课文(熟读精思)
• 运用学过的知识自学这篇课文。 • 自主思考-质疑-提问-合作-解答 • 将自己的问题进行整理,自主思考,尝试
解答
文章结构
• 第一部分(1,2),解说“学问”与“智 慧”概念不同。
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工具;智慧是发现, 是创造,智慧的主体是人的思想。
• 第二部分(3~6),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关 系。
• 形象地说理,语言充满智慧。(说理最忌枯燥, 说理也很容易流于枯燥,本文能受读者喜爱,除 了拥有正确的观点,还在于充满了智慧的语言。)
延伸拓展
• 你能分辨现实生活中的“学问”与“智慧” 吗?说说你的理由。
第一层(3,4),论述学问不能离开智慧。 第二层(5,6),论述智慧也离不开学问。
图示结构
学问不能等同于智慧
没有智慧的学问是死的学问
学 问 和 智 慧
(举例:孟德尔、达尔文、爱因斯坦) 学问离不开智慧 世间不但缺少有智慧的人
而且缺少有智慧的书 (旁征博引)
智慧离不开学问 智慧必须以学问为基础 (肥皂泡与珍珠泉水作比
无学问的智慧只会是浮光掠影
智慧与学问相辅相成(建筑材料和建筑师的匠心作比喻)
写作特色
• 针对性强。(议论文提出的论点要有价值,如本 文所涉及的学问与智慧的关系,的确是一般学习 者说不清或是没有一起重视的,积弊已久,为害 不浅。)
• 辨证分析,说理透辟。(文章紧扣中心论题展开 说理,论据均来自于学习生活实际,例证有典范 性,无可辩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习目标
• 1、理解作者观点把握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 2、品位作者典雅富丽,丰富多彩的语言
3、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多重的论证 方法 • 4.学会在学习中以智慧笼罩学问、透视学问、 运用学问
初中语文《学问和智慧》教案
初中语文《学问和智慧》教案初中语文《学问和智慧》教案「篇一」《学问和智慧》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理解学问和智慧之间的关系。
2.学习课文语言精练,生动有趣。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观点。
教学难点:语言的精练。
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过了《创造学思想录》,懂得了创造性思维就是“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迁就你自己的规则”,其实创造性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智慧”,这种智慧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以丰富的“知识”“学问”为基础的。
今天我们学一篇新课文《学问与智慧》。
二、默读课文,画出每段的中心句讨论并归纳:第1段: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第2段:有人认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问曾都来有智慧。
第3段: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第4段: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
第5段: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第6段: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三、理清文章结构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一2段):解释“学问”与“智慧”的区别。
第二部分(3一6段):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四、默读课文1一2段,用最简洁的语言解释“学问”和“智慧”。
讨论并归纳:学问:是一种人生必备的工具,是根据人的兴趣日积月累而成的。
智慧:是一种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五、第四段“有智慧的书”与“无智慧的书”主要区别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并归纳。
讨论并归纳:主要区别是一个能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另一个不能得到启示,浪费时间。
六、第3段中心论点是什么?举了哪些例子加以论证?讨论并归纳:中心论点是“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举了孟德研究豆子的,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定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的例子。
举了达文从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的种族中发现优胜劣汰的天演公例的例子。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学问和智慧》课件1
罗加伦
第一页,共十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2、继续学习对比论证(lùnzhèng)与举例论证
的方法; (lùnzhèng) 3、体会隽美的语言并注意语言积累
第二页,共十页。
检查 预习 (jiǎnchá)
• 读准字音(zì yīn),看清笔画:
• 第六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七页,共十页。
• 第三节:论述学问不能离开智慧。 第四节:论述世间不仅有缺乏(quēfá)智慧的人, 而且有缺乏(quēfá)智慧的书。 第五节:论述智慧也离不开学问。 第六节:论述学问和智慧相辅为用、缺一 不可的关系。
第八页,共十页。
总结 归纳全文 (zǒngjié)
陶冶
第三页,共十页。
阅读课文,理清文章(wénzhāng)的脉络。
• 全文共六段,可以(kěyǐ)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论述学问与智慧的 区别; 第二部分(4-6):论述学问与智慧的 联系。
第四页,共十页。
找出文章 的中心论点 (wénzhāng)
• 中心(zhōngxīn)论点在文末:“我们不但需要学问, 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 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第五页,共十页。
研读文章 的第一部分 (wénzhāng)
• 读文章的第一节,理解文章是怎样来阐明 学问与智慧的。
• 在同一个人的身上,如果只有学问而没有 智慧,会怎么样?相反如果没有智慧只有 学问又是怎么样?如果同时具备学问与智 慧呢?
• 这篇文章分析了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 系,指出 学问固然(gùrán)离不开智慧,同时智 慧也不能离开学问,学问与智慧相辅为用, 缺一不可,进而提出我们不但需要学问, 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量以智慧去笼罩学 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初中语文《学问和智慧》教案
初中语文《学问和智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学问和智慧》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据。
(2)学会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如何进行有效论证,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学问观念,认识到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2)培养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学问和智慧》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据。
(2)学会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如何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据,进行有效论证。
(2)如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自学能力。
2.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学问和智慧》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学问和智慧》的作者及背景。
1.2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氛围。
2. 自主学习2.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3. 合作探讨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3.2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4.1 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
4.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5.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5.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6. 课后作业6.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解决问题。
九年级语文学问和智慧--P
九年级语文学问和智慧-
第一层(3,4),论述学问不能离开智慧。 第二层(5,6),论述智慧也离不开学问。
图示结构
学问不能等同于智慧
学
没有智慧的学问是死的学问 (举例:孟德尔、达尔文、爱因斯坦)
问
学问离不开智慧 世间不但缺少有智慧的人
和
而且缺少有智慧的书
智
(旁征博引)
慧
智慧离不开学问 智慧必须以学问为基础
• 形象地说理,语言充满智慧。(说理最忌枯燥, 说理也很容易流于枯燥,本文能受读者喜爱,除 了拥有正确的观点,还在于充满了智慧的语言。)
延伸拓展
• 你能分辨现实生活中的“学问”与“智慧” 吗?说说你的理由。
学习目标
• 1、理解作者观点把握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 2、品位作者典雅富丽,丰富多彩的语言
3、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多重的论证 方法 • 4.学会在学习中以智慧笼罩学问、透视学问、 运用学问
讨论
•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网般的眼睛,和白象牙色花生一样的耳朵,一张灰蓝色药锅一样的嘴唇,怪叫时露出紫罗兰色死鬼一样的牙齿,变态的葱绿色海带模样的舌头很是恐怖,绿宝石色弯 弓似的下巴非常离奇。这巨仙有着美如银剑一样的肩胛和如同玉葱一般的翅膀,这巨仙威猛的浓绿色黄瓜模样的胸脯闪着冷光,活像萝卜一般的屁股更让人猜想。这 巨仙有着犹如怪藤一样的腿和紫玫瑰色漏勺一样的爪子……硕长的海蓝色野猪模样的七条尾巴极为怪异,白杏仁色马心一样的猪肘树皮肚子有种野蛮的霸气。浓绿色 画笔一般的脚趾甲更为绝奇。这个巨仙喘息时有种紫葡萄色笔帽模样的气味,乱叫时会发出青兰花色螃蟹般的声音。这个巨仙头上天蓝色土豆一般的犄角真的十分罕 见,脖子上很像板尺一般的铃铛丰盈的脑袋的确绝对的绝妙又威猛!月光妹妹笑道:“就这点本事也想混过去!我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是雪峰!什么是女孩!什么是 雪峰女孩!”月光妹妹一边说着一边和壮扭公主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纸花硬脖鬼! 这个巨大的纸花 硬脖鬼,身长四百多米,体重二百多万吨。最奇的是这个怪物长着十 分荒凉的硬脖!这巨鬼有着深白色兔子般的身躯和亮白色细小竹竿形态的皮毛,头上是深灰色路灯似的鬃毛,长着深橙色怪石般的扫帚浪雾额头,前半身是纯白色钢 条般的怪鳞,后半身是镶着银宝石的羽毛。这巨鬼长着深黑色怪石般的脑袋和金红色玉米般的脖子,有着墨黑色路灯一般的脸和亮黑色鲇鱼般的眉毛,配着淡红色树 根似的鼻子。有着浅灰色拖网一般的眼睛,和橙白色船帮般的耳朵,一张浅灰色死鬼般的嘴唇,怪叫时露出鲜红色狼精般的牙齿,变态的纯白色毛刷形态的舌头很是 恐怖,亮白色卧蚕样的下巴非常离奇。这巨鬼有着犹如布条般的肩胛和仿佛叉子似的翅膀,这巨鬼花哨的暗白色海星形态的胸脯闪着冷光,美如海豹似的屁股更让人 猜想。这巨鬼有着特像柳叶般的腿和水红色槟榔般的爪子……普通的深灰色古树形态的四条尾巴极为怪异,暗橙色烟囱般的粉丝雪影肚子有种野蛮的霸气。暗白色柴 刀似的脚趾甲更为绝奇。这个巨鬼喘息时有种淡红色钳子形态的气味,乱叫时会发出暗黑色葫芦一般的声音。这个巨鬼头上暗绿色马心似的犄角真的十分罕见,脖子 上活像香肠似的铃铛深绿色南瓜模样的脑袋的确绝对的标准又傲慢。这时那伙校精组成的巨大奖章铜翅仙忽然怪吼一声!只见奖章铜翅仙颤动灰蓝色蛛网般的眼睛, 整个身体一边旋转一边像巨大的怪物一样膨胀起来……突然,整个怪物像巨大的银橙色种子一样裂开……七条淡橙色面条模样的变态巨根急速从里面伸出然后很快钻 进泥土中……接着,一棵浅灰色弹丸模样的恐怖巨大
初中语文《学问和智慧》教案
初中语文《学问和智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学问和智慧》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实例,提炼出其中的学问和智慧。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顺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框架和作者的观点。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实例,探讨学问和智慧的具体体现。
(3)通过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学问和智慧,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学问和智慧的热爱,认识到学问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知识和智慧,乐于学习和探索。
(3)培养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学问和智慧。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学问和智慧》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
2. 分析课文中的实例,提炼出其中的学问和智慧。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观点,将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2. 运用课文中的学问和智慧,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学问和智慧》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写作练习的参考题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学问和智慧的理解。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问和智慧》,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2)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记录下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疑问。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学问和智慧。
(2)各组汇报分析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通过举例和讲解,进一步阐述学问和智慧的重要性。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小组讨论的结果,完成写作练习。
(2)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写作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九年级语文上册《学问和智慧》
无关宏旨: 不涉主旨。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
鞭辟入里:
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 切中要害。
浮光掠影: 比喻印象不深刻。
融会贯通: 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 读破五车: 形容读书很多。 寸积铢累: 一点一滴地积累。
速读课文——咀嚼内容 ——找每一段的中心句。
◆学习指导:
作用:使读者能一目 了然地明白学问和智 慧的区别与联系,能 增强论证的鲜明性。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赫胥黎慨然道:“这个 作用:论证了学问是 道理,傻子都应该知道, 不能离开智慧的,没 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 有智慧的学问,便是
死的学问的观点。增 “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 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 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 权威性。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譬如 (pì)
犀锐 (xī)
陶冶(yě )
晦塞 (sè)
要塞(sài )
瓶塞 (sāi )
探骊得珠 (lí)
矻矻穷年(kū)
鞭辟入里 (pì)
无关宏旨 (hóng)
寸积铢累 (zhū)
新陈代谢 (chén )
物竞天择(jìng) 字字珠玑(jī)
●解释下列词语:
探骊得珠: 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
或“冬烘先生”。 两脚书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烘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
找到核心所在。 探骊得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鞭辟入里”“豁然贯通”。都不是容易的事。 鞭辟入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语文九上学问和智慧阅读练习
学问和智慧阅读一学问与智慧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
学问比如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
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它可吸收人生的兴趣,可是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
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它是人生含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能够烛照人生的前途。
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世界上有很多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
这种人西洋便叫做“有学问的笨伯”,在中国即可称为“两脚书橱”或“冬烘先生”。
反过来讲,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专门好的学问。
有一种人,念书虽然不多,但他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如此的人,你能说他没有智慧吗?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即是死的学问。
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矻矻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这即是由于没有智慧。
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
譬如孟德尔(Mend el)研究豆子的交配,竟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
再说进化论的创建者达尔文。
在达尔文以前,何曾没有富于学问的生物学家,看见过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的种族?何以不能发觉物竞天择,最适者存的天演公例?等达尔文发觉以后,赫胥黎慨然叹曰:“那个道理,傻子都应该明白,为何我以前不明白?”于是,他奋身而为达尔文的“牛头狗”(bulldog),为他张目。
今世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学上一个稀有的创获,可是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算了!”他能看见他人所看不见的,即是他的智慧过人的地方。
学问和智慧(九年级)
学习目标:2.能理清文章的说理层次。
3、能说出主要论证方法的作用。
课前准备:1.学生通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摘抄文中对你有吸引力的词句,并能尽可能的理解其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电影《刘三姐》中三姐与乡里秀才们对歌的片段:饱读诗书的秀才却被从未读过书的村姑对得哑口无言,这是为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我国教育家、思想家罗家伦的《学问和智慧》,文中为我们揭示了答案,希望大家仔细揣摩,并能对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有所帮助。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连贯。
[参考:生字新词有寸积铢累、矻矻穷年、探骊得珠等;还有一些文言词句。
][参考:6句。
最后一句。
……]三、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四、细读课文,学习方法。
1、文中举了许多例子,请简洁地概括出来,说说其作用。
2、请从文章中找出运用比喻论证的句子,品读这些语句,说说其论证目的,有何妙处。
[参考:详见教参“课文简析”。
文中给抽象的概念和道理作比喻,显得更加的通俗易懂;通过具体的例子,有力的证明了自己的正确看法;通过正面说理和反面说理的比较,突出了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五、巩固延伸:1、请根据文章的内容,具体阐述一下刘三姐对歌打败众秀才的原因。
2、下面哪些名言能证明本文的观点,请把它们插入文中,并说说理由。
①仅仅具备出色的智力是不够的,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出色地使用它。
——笛卡儿②智力教育就是要扩大人的求知范围。
——洛威尔③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马修斯④没有人因为学问而成为智者。
学问或许能由勤奋得来,而机智与智慧却有赖于天赋。
——约翰•塞尔登⑤人的智慧不用就会枯萎。
九年级上册《学问和智慧》教案及原文
九年级上册《学问和智慧》教案及原文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
九年级的学生们学习了《学问和智慧》这一课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学问和智慧》教案设计以及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上册《学问和智慧》教案一、学习目标:1.正确把握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学会在学习中以智慧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分析论述过程。
3.体会文章形象说理,语言充满智慧,并注意积累。
二、学习重点:1.弄清“学问”和“智慧”的区别与联系,理解作者所说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的学习观。
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3.优美语言的积累。
三、学习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四、学法:1.朗读法: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文本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2.设疑、合作探究法:对重点语句组织讨论分析,进而理解文章主旨。
五、学习流程:(一)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譬如 ( ) 犀锐 ( ) 陶冶( )晦塞 ( )要塞 ( ) 瓶塞( )探骊得珠( ) 矻矻穷年( ) 鞭辟入里 ( ) 无关宏旨( )寸积铢累( ) 新陈代谢 ( ) 物竞天择( ) 字字珠玑( )2.解释下列词语:探骊得珠:。
无关宏旨:。
鞭辟入里:。
浮光掠影:。
融会贯通:。
读破五车:。
寸积铢累:。
3.了解作者。
罗家伦(1897-1969),1928年8月至1930年5月出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汉族,字志希,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西进贤。
1914年考入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进北京大学文科。
1920年赴美留学。
1922年起,又相继留学英、德、法等国。
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接管清华学校,改称国立清华大学,直辖于教育部。
9月,罗家伦受命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他在校期间,增聘名师,裁并学系,招收女生,添造宿舍,裁汰冗员,结束旧制留美预备部,停办国学研究院,创设与大学各系相关联的研究所,对清华大学的发展有所建树。
苏教版九上语文学问和智慧
学问和智慧阅读一学问与智慧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
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
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它可吸收人生的兴趣,但是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
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它是人生含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
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
这种人西洋便叫做“有学问的笨伯”,在中国便可称为“两脚书橱”或“冬烘先生”。
反过来说,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
有一种人,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没有智慧吗?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矻矻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
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
譬如孟德尔(Mendel)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
再说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
在达尔文以前,何曾没有富于学问的生物学家,看见过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的种族?何以不能发现物竞天择,最适者存的天演公例?等达尔文发现以后,赫胥黎慨然叹曰:“这个道理,傻子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于是,他奋身而为达尔文的“牛头狗”(bulldog),为他张目。
当代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学上一个稀有的创获,但是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他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便是他的智慧过人之处。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学问和智慧_课件(共13张PPT)
罗家伦
我对名家的了解
• 罗家伦 • 现代著名教育家和 思想家。他曾先后担任 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校 长等职。著有《新人生 观》、 《新民族观》等 著作。
检查预习
• 读准字音,看清笔画:
陶冶 寸积铢累 大窾 犀锐
矻矻穷年
探骊得珠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
找出表明学问和智慧之间关系
的句子.
学问和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 有人认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 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
我的地盘我做主
• 我读第_自然段,作者用 的论证方法有_____ ________ • (请你举例说明)
• 有“智慧的书”和 “无智慧的书”的主 要区别是什么?
讨 论 归 纳
读了课文,你认为我们今
后应该怎样运用智慧去读书、 学习呢?
●
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 是死的学问
●
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 学问
● ●学问和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 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
请从文章中找出运用比喻论证的
句子,品读这些句子,体会这些句子
的论证目的.
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 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 • 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是浮 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 到青空的境地。 • 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 不断从水底上涌。 • 若把学问譬作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 建筑师的匠心。
1.若把学问比作起锚的航船, 那智慧便是
2.若把学问比作
。
, 。
那智慧便是
整体感知,把握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与学问相辅相成(建筑材料和建筑师的匠心作比喻)
写作特色
• 针对性强。(议论文提出的论点要有价值,如本 文所涉及的学问与智慧的关系,的确是一般学习 者说不清或是没有一起重视的,积弊已久,为害 不浅。) • 辨证分析,说理透辟。(文章紧扣中心论题展开 说理,论据均来自于学习生活实际,例证有典范 性,无可辩驳。) • 形象地说理,语言充满智慧。(说理最忌枯燥, 说理也很容易流于枯燥,本文能受读者喜爱,除 了拥有正确的观点,还在于充满了智慧的语言。)
文章结构
• 第一部分(1,2),解说“学问”与“智 慧”概念不同。
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工具;智慧是发现, 是创造,智慧的主体是人的思想。
• 第二部分(3~6),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关 系。
第一层(3,4),论述学问不能离开智慧。 第二层(5,智 慧
学问不能等同于智慧 没有智慧的学问是死的学问 (举例:孟德尔、达尔文、爱因斯坦) 学问离不开智慧 世间不但缺少有智慧的人 而且缺少有智慧的书 (旁征博引) 智慧离不开学问 智慧必须以学问为基础 (肥皂泡与珍珠泉水作比 无学问的智慧只会是浮光掠影
延伸拓展
• 你能分辨现实生活中的“学问”与“智慧” 吗?说说你的理由。
股票配资 配资平台 炒股配资 股票配资 配资平台 炒股配资
wrf40xuz
说下文 “难不成是忍者神龟?”“不是。”韩哲轩这回连说谎的必要都没有了。第059章 “敬老院义工”“你这个充电宝的造型怎么这么 眼熟,难不成……”完了完了,我居然忘了她也是那个时代的,给她看了美队的盾牌,一定会被发现的,要是让她知道我也是从21世纪来 的,以后可就不好骗了……韩哲轩强忍着自己想要把充电宝夺回来的冲动,一脸淡定的微笑等着慕容凌娢说下文 “难不成是忍者神 龟?”“不是。”韩哲轩心中暗自庆幸,同时又怀疑,她真的是土生土长的21世纪的骚年吗?“这东西留在我那里已经不安全了,先寄存 在你这里可以吗?”“额……嗯?哦……好吧。”本来就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也许他根本就不知道忍者神龟是什么呢。但慕容凌娢还是有 些不明白,韩哲轩这么狡猾的人,藏个充电宝有什么困难的。就算这东西被发现了,骗一群古代人还不简单吗?总不会有人把这种东西当 成危险品上交给国家吧!但是……作为一个类似朋友的人,这点忙还是可以帮的。“谢谢,我先走了。一定要照顾好我的充电宝。”韩哲 轩很随意的跳到了窗台上,可见这种事情他是经常干的。“对了……”“我发誓,今天没有见到韩哲轩。”慕容凌娢确实已经摸透了他的 套路,临走之前总要说这句话。搞得跟地下党工作者一样……不过说真的,装完13就跑的设定还真是刺激啊,什么时候我也能这么拽 呢……剧情并没有留给慕容凌娢太多吐槽和思考的时间。韩哲轩连人带影子刚消失在窗台上,就响起的敲门声。不是茉莉,因为她从不敲 门,也不是百蝶,因为她从不亲自来找我,更不可能是韩哲轩,因为他刚从这里跳下去……排除了这几个最爱来事儿的人,慕容凌娢想不 出还有谁会来找自己。“请进。”慕容凌娢赶忙先把充电宝和琴谱给收了起来。柳茗率先走了进来,后面还跟着一个侍女。正常情况下醉 影楼里的歌伎都会有一两个干杂活的下人。不过像柳茗这样花魁级别的,有三四个侍女也不足为怪。然而慕容凌娢就没有这种待遇,一方 面是她貌似不够资格,另一方面是她也不想有那种处处被人监视的感觉。“柳茗姐姐。”出于礼貌,慕容凌娢微微欠身行礼。“此时来找 白绫,不知是有何时?”“闲来无事,想找妹妹聊聊。”柳茗往里走了一步,扭过头笑道,“妹妹不会不欢迎吧。”“怎么会,姐姐快请 坐。”慕容凌娢一脸无人察觉的苦笑,同时有道了一杯茶双手奉上。从早上折腾到现在,慕容凌娢真想好好休息一会儿。可是柳茗算是前 辈,有人气,有资历,有颜值,不管从任何角度来看,都不能怠慢了。既然古代人的生活那么乏味无趣,我就陪她聊聊好了。就当是去敬 老院当义工……我穿越的时候怎么就没有带上手机呢!这下可好了,完全没什么共同
学习目标
• 1、理解作者观点把握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 2 、品位作者典雅富丽,丰富多彩的语言 3、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多重的论证 方法 • 4.学会在学习中以智慧笼罩学问、透视学问、 运用学问
讨论
•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自读课文(熟读精思)
• 运用学过的知识自学这篇课文。 • 自主思考-质疑-提问-合作-解答 • 将自己的问题进行整理,自主思考,尝试 解答
学问和智慧
罗家伦
作者简介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浙江绍兴人。 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 后赴欧美留学。1919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 之一,五四运动宣言是他所写。1920年被派赴美, 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 院,接着又到伦敦大学、柏林大学、巴黎大学的 研究院,在四国五校研读7年,专治历史与哲学。 1926年回国以一介书生投笔从戎参加北伐军。 1928年8月,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31岁的 罗家伦出任首任校长。1932—1941年担任中央大 学校长。后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 委员、驻印度大使、考试院副院长、“国史馆” 馆长、“总统府”国策顾问等。他任校长的十年, 是中央大学危难深重而又有长足发展的十年,是 中大也是他本人的“黄金十年”。1969年12月25 日他病逝台北,享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