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杜威 启示

合集下载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教育的启示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教育的启示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中国教育的启示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是教育思想史上的大家,他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批判吸收他人思想,并通过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创立了一套崭新的教育理论,这是教育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变革,直到今天,还有很大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一、杜威教育思想“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个命题构成贯穿杜威整个教育思想的主旋律。

(一)教育与生活经验紧密相结合1.“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

”这是一种经过“改造了”的“新生活”,“教育即生活”有两个反面的含义:一是要求学校与社会相结合,二是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

2.“学校即社会”这个命题并没有将学校与社会想混同。

杜威所要求的学校生活是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了的、理想的社会生活。

使学校具有简化社会生活、纯化社会生活、平衡社会社会生活的功能,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不收社会团体的限制,接触更为广阔的环境。

强调学生在做中学。

(二)“教育即生长”杜威提出生长论,要求使儿童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求建立新兴的师生关系,要求尊重儿童,要求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

表达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和发展观。

教育与生长的目的在于过程自身,生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终极目标,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儿童个体的充分生长不仅仅是达到社会目的的一个手段和工具,它本身就是民主主义的要求。

生长论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乎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兴趣和需要的要求。

(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经验都真正地具有或相同起着教育作用。

经验起作用强调经验过程中人的主动性,要求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与水平,提高儿童参与教育过程的主动性。

(四)民主与教育教育是为了民主的,同时教育也应是民主的。

民主主义不仅为教育提供了一个奋斗目标,而且还对教育提出了民主的要求,杜威认为民主主义本身便是一个教育的原则,一个教育方针和政策。

杜威教育思想及启发

杜威教育思想及启发

引言:杜威(JohnDewey)是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思想家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启发,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些思想。

概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经验,倡导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学习,并主张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

他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重视个体差异,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下面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启发。

正文:一、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1.基于经验的学习:杜威认为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知识,因此教学应该围绕学生的实际经验展开,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需要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杜威主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评估和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1.学以致用:杜威认为学生需要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教育应该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

2.强调社会互动:杜威认为学生通过与社会互动来构建知识和价值观,他强调学校教育应该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社会情境。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1.尊重个体差异:杜威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兴趣、需求和学习方式都不同,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和支持。

2.学生参与决策:杜威主张学生参与学校和课程决策的过程,这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民主精神。

四、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强调创造性思维:杜威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他提倡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提出新的见解。

2.问题解决能力:杜威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面对复杂的问题并找到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五、教育的社会意义1.参与社会改革:杜威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为积极参与社会改革的公民,他主张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意识。

杜威教育思想及启发

杜威教育思想及启发

杜威教育思想及启发世界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启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学习和实践教育事业。

杜威(1859-1952)出生于美国爱荷华州,因其在教育学中的杰出贡献而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教育家之一。

他被誉为“美国教育新秩序的鼻祖”,而他的教育思想和研究也是后来全球教育界的指导思想。

杜威在其著作《教学与学习理念》(1916)中指出,教育是真正的文化,教育首先应使学生获得室外经验,以增强其觉察能力,探究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鼓励他们进行有效的自行探究。

杜威认为,教学应以学生自我探究为基础,通过自主思考,让学生汲取知识并形成主体性的学习,以培养其文化素养,塑造其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性。

此外,杜威还提出了“参与式改革教育”,关注学习内容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追求效率,把注意力放在实践而不是纯理论上,在学校中结合传统和现代教育,改革和活跃重点课程等,改变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使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具有贯彻他的理论以及为教学法论发展的重大意义。

杜威的教育思想对当今的教育事业有着重大的启发作用,特别是他在教育实践中的活动设计思想。

他认为,为了实现有效的教学,老师应该积极地借鉴活动设计思想,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兴趣、探究情况等,并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有效的软件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动参与度,以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杜威还建议,教师应将大量的实践经验纳入教学,用讨论和活动教学的方式向学生授与知识,把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来进行实践学习,加深理论学习。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说,杜威的教育思想对当今的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他富有现实意义地指出,教育教学要以学生探究为基础,加入实践活动设计,以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要倡导学生发掘自我潜能,以促进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性塑造,有效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因此,杜威的教育思想与研究对当今的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杜威教育名篇》学习心得(精选5篇)

《杜威教育名篇》学习心得(精选5篇)

《杜威教育名篇》学习心得《杜威教育名篇》学习心得(精选5篇)《杜威教育名篇》学习心得篇1欣赏《杜威教育名篇》,感觉自己一边读着,一边对其中的遣词造句都要一一品味、琢磨才能似懂非懂地和自己的教育实践联系起来,颇费时间,也颇费精力。

但读到其教育上的兴趣和努力,马上从脑海中跳出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

因此,读书笔记也就这方面来简单谈谈吧。

细心的教师会观察到,有些学生刚入学时,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充满了积极性。

他们在教师的教育下满足了求知欲,提高了自尊心,取得了教师和家长的赞扬与欢心,他们越学越想学,越学越有兴趣,积极性很高。

有些学生由于某种原因而没有能满足求知欲,磋伤了自尊心,他们没能以行动获得教师与家长的欢心,他们越学越难,越学越苦,越学越灰心,最后完全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所特有的意向,它标志着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从生理上讲,兴趣能使大脑皮层经常处于兴奋状态。

从心理学上讲,兴趣是一个人有选择地、愉快地探求知识并有情绪体验的一种意识倾向。

兴趣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重视学习目的性教育和知识、技能的传授兴趣是建筑在需要的基础上的,一个人有了求知的需要,才可能有学习的积极、健康的兴趣指向。

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间接的学习兴趣。

事实说明,人对不了解或不甚了解的事物,对力不胜任的活动很难产生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得同时从加强有关知识的储备和技能的训练入手。

二、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兴趣活动是培养兴趣的基本途径,只有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才能让学生广泛接触事物和现象,进而产生某种认识倾向,萌发兴趣。

因此,教师除了以丰富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外,还要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

杜威的道德教育方法及其当代启示

杜威的道德教育方法及其当代启示

杜威的道德教育方法及其当代启示本文旨在探讨杜威的道德教育方法及其当代启示。

道德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使人德行高尚、道德素质提高的教育活动。

而杜威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学者之一,对道德教育方法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一、杜威的道德教育方法杜威认为,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心理。

他提出了“服务学习”理念,即让学生通过对社区和公益事业的服务,体验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心理,进而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和价值观。

他强调,通过服务学习可以使学生不仅关注自己的个人目标,更应该关注他人的需要和社会的利益。

其次,杜威在道德教育中提出了“经验主义教育法”,即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他认为道德教育不应该只是口头上的教育,更要将其转化为行为准则和实践。

在杜威看来,学生们需要有机会去当好公民、好朋友和好家庭成员,这将是道德品质的培养的最终目标。

最后,杜威提出了“民主教育法”,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来培养学生的民主思想和民主精神。

他认为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关注他人的需求、利益,并在学习中培养坚定的价值观和决策能力。

二、杜威道德教育方法的当代启示现代社会的道德教育需要更多地考虑到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心理的培养。

在网络社会兴起的今天,道德教育需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从而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

同时,实践和体验是现代社会道德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虚拟社会中,学生更需要通过实践去了解真正的社会。

通过服务社区和公益事业等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对社会的贡献,培养具体实践中所需要的道德品质。

此外,民主教育法的启示也非常珍贵。

当今社会为大家提供更多选择和决策的机会,因此在道德教育中也应该为学生提供决策的机会,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参与感和成就感,从而培养坚定的价值观和民主精神。

三、结语综上所述,杜威道德教育方法让我们看到了道德教育的另一种层次和可能。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1. 引言1.1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杜威是20世纪著名的美国教育家,他对道德教育的思想影响深远。

杜威认为,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备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

他强调道德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而不应该是教育中的独立部分。

杜威强调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行为的人。

他认为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口头上的道德规范,更应该是贯穿于学生行为、思维和态度中的。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通过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比如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强调道德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2. 正文2.1 杜威对道德教育的重视杜威对道德教育的重视体现在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追求中。

他认为道德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杜威强调道德教育应该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而不仅仅是在某些特定场合进行。

他认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道德品质的榜样和引导者,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杜威看来,道德教育不仅是关乎个体自身的品质提升,更是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他主张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反思道德规范,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杜威的道德教育理念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发展潜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当代教育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2.2 杜威道德教育的核心理念1.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负责任的道德思维和行为,而不是简单地灌输规则和条例。

2. 杜威强调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认为道德教育应该是一个全面的过程,涉及到个体与社会、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3. 杜威提倡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判断力,强调将道德原则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杜威教育哲学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

杜威教育哲学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

杜威教育哲学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杜威教育哲学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杜威是20世纪著名的教育学家和哲学家,他的教育理念对当代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启示。

在他看来,教育应该是一种社会制度,其目的就是为人类社会发展培养人才。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通过实际经验和实践活动来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达到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杜威教育哲学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其中包括学生的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

杜威认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是重要的,个性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源泉。

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发现和实现自己的个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开放、有创造性地探索问题。

第二,强调实践活动的重要性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杜威的教育理念也非常强调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他认为知识是通过实际经验和实践活动得到的,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也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三,推崇批判性思维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杜威的教育理念也宣扬了批判性思维对于现代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人类智慧的核心和理性处理问题的关键。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审查和评价能力,鼓励学生审视问题,反思学习内容,从而更好地实现知识的进步。

综上所述,杜威教育哲学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是重要的。

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应该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并且推崇批判性思维,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五篇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五篇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五篇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一约翰·杜威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

杜威于1919年5月至1921年曾来中国讲学,足迹遍及十一省,到处宣传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学。

杜威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有很大的影响。

他在漫长的事业历程中提出了一整套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哲学。

他的思想基础是“民主即自由”这一道德观念,他为对此观念建立一种令人信服的哲学论证并为追求一种能确保这一信念在实践中得以实现的实用主义,贡献了他的一生。

他在教育方面的论著很多,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教育著述的代表作。

正如他所说,该书是最能概括其“全部哲学立场”的著作。

该书是杜威在1916年写成的。

全书共分26章。

这时美国面临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革命的新阶段,正处在发展的时期。

因此,要求研究与探索新的教育以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以及解决社会政治生活的各种问题,这是时代的需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反映了美国资产阶级这种要求。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把民主社会的意义、生物进行论的观点、产业革命带来的变化以及科学实验的方法,贯串一起,从而论证新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内容和评判一些彼此矛盾的教育理论问题和实施问题。

他主要的观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诱发”、“引出”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再也不应该“把教学看作把知识灌进等待装载的心理的和道德的洞穴中去填补这个缺陷的方法”,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儿童的智力和具体操作能力,培养有创造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人。

为此,他十分注重为学生创设能够引起问题从而激发思维的情境。

今天,教育界在深入研究的问题——发现教学模式正是受其启发而倡导的。

再者,杜威对于课程的看法有两个基本观点;一个是他认为工业革命以来知识积累很快,学生根本不可能在学校里将所有知识学完,因而学校应改变课程,“教学生从宇宙本身求学问。

”二是为把各阶层的学生训练成合格的公民,那就一定要给他们教育。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启示1. 引言1.1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背景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环境。

当时,工业革命的影响使得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化带来了贫富差距的加剧,劳工问题和社会不公平现象逐渐浮现。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杜威开始关注道德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道德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关键,只有通过道德教育,人们才能具备面对现代社会挑战的能力和勇气。

杜威深刻地意识到,没有良好的道德教育,社会将无法实现和谐与进步。

杜威在探讨道德教育思想时,主张将道德观念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强调通过实践经验来培养人的道德感知和价值判断能力。

他提倡培养学生的个体自主性和社会责任感,强调道德教育不只是灌输知识和价值观,更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在杜威看来,道德教育应当是一种全面发展人的身心灵的过程,而非简单的规范化和束缚。

通过对道德教育思想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杜威为当代道德教育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1.2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意义通过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杜威认为,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和建设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价值观,从而成为有担当的公民。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他强调道德教育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过程,鼓励学生去思考和探索道德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接受规则和约束。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能力。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也强调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

他认为,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去实践和体验道德价值观。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道德原则并付诸行动。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的意义在于提出了一种全面的道德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发展,促进他们成为具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公民。

这一理念对于培养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及其启示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及其启示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及其启示本文将探讨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分析其优缺点,并结合当前教育实践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期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杜威,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的教育目的论,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公民。

杜威认为,教育目的应由学生的兴趣、需求和经验来确定,而非简单地追求知识传授或技能掌握。

这一观点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威教育目的论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他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教育应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杜威强调教育与实践的,认为教育应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做准备,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生活的,使得教育更具现实意义。

然而,杜威的教育目的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他过于强调学生的主观体验,导致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被淡化。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在实践中难以操作,由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是多样化的,如何将其转化为教育目的需要深入探讨。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忽视了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重要性,这可能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我们可以基于杜威教育目的论的分析,提出以下解决方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教师应通过观察、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中。

加强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促进教育与社会生活的,教师应引导学生社会现实问题,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优化评价机制,以综合能力评价为主线,将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纳入评价范畴,以便更全面地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能力和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具有一定的启示性。

然而,其局限性也不容忽视。

我们需要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加强实践教学、促进教育与社会生活的以及优化评价机制等措施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杜威教务思想及其启示

杜威教务思想及其启示

1、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

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

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

告诉我们教育和生活是不能分割的:教育不仅仅是是在书本中,在学校中,更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教育是我们生活中比不可少的,要把教育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生活过程中的时时刻刻也是人在受教育的过程,是终生学习理论的基础。

2、从做中学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即从做中学。

教育的过程要把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一起,在学生增强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极大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在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习的过程的丰富多彩,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儿童中心在杜威看来,在传统教育那里,“学校的重心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所高兴的任何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教科书“是过去的学问和智慧的主要代表”,而“教师是使学生和教材有效地联系起来的机体,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实施行为准则的代言人”。

杜威反对传统教育思想对儿童的本性的观点,他认为儿童不是天生的空无所有,单纯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也不是天生的顽皮不愿学习,而必需施以强迫的手段才肯从事学习的。

他认为,“儿童自己的本能和能力为一切教育提供了素材,并指出了起点。

”就是在教学的同时,教育者要充分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来进行不同的教育,而学生也要在尽量学习知识文化的同时,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配合教育者的教育过程。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对教育情境的启示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对教育情境的启示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对教育情境的启示一、实用主义哲学视阈下的“经验”杜威提出生活是个体的和种族的全部经验[1]。

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

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如果有机体对自己探究、改造环境的结果感到满意,那他便收获了经验(探究和改造的过程)。

经验是一种动态思维的能力,这种能力将有助于有机体在将来相似的环境中有效解决问题。

经验从获得方式的角度看可以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是有机体经过自主的探究、实验后获得的。

间接经验则是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经验,比如来自教育者的口耳相传、从经验的记录载体(纸、符号)中获得。

间接经验的获得是基于前人经验的结晶,具体体现在学校中就是学习课本的内容。

杜威看来,经验获得过程至少有三个阶段:①在真实情境中获得直接经验;②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增加其纵深意义;③进一步拓展成为科学的、系统的知识。

在这三个阶段中,直接经验的获得是绝对的起点,间接经验主要在将直接经验拓展化、意义化的方面发挥作用,其获得一定是建立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

间接经验在经过理解、内化、意义化以后便转化成了自身的直接经验[2]。

二、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帮助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

教育要有助于有效用的经验的生成、创造和重组,而不单单是传递和继承。

只有在经验改造和重组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超越前人”的思维和创新创造。

这就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视角下教育的含义。

杜威强调经验的获得来自于真实情境中活动的刺激。

即儿童成长的过程是以本能、能力为依据的,也就是说经验的获得必须是主动的,是基于每个个体的本能而产生的[3],而非外力作用下产生,是一种“自觉的教育”。

在杜威看来,传统的教育向学生提供的是独立的学科、系统的知识、经过成人化的逻辑[4]。

这些内容不是学生本身活动的产物,它们超越了学生的经验。

学生对这些内容感觉不到需要和兴趣。

因此,经验的传递应该在被心理化、被“还原”至学生的逻辑后再进行传递才是有效的[5]。

杜威对教学论实践的启示(3篇)

杜威对教学论实践的启示(3篇)

第1篇摘要:杜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杜威的教育思想出发,分析其对教学论实践的启示,旨在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引言杜威的教育思想强调儿童本位、生活本位和经验本位,主张教育应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和经验出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杜威的教育思想对教学论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1. 儿童本位:杜威认为,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兴趣、需要和个性差异,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

2. 生活本位:杜威强调教育应与生活相结合,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使教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3. 经验本位:杜威认为,教育应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活动和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4. 教学过程:杜威主张教学过程应是一个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三、杜威教育思想对教学论实践的启示1.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杜威的教育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杜威认为,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注重实践与体验杜威主张教学应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活动和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和感悟。

例如,开展实验、参观、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强调教学过程杜威认为,教学过程应是一个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根据杜威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学改革的启示

根据杜威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学改革的启示

根据杜威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学改革的启示
杜威是20世纪著名的教育学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学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探讨杜威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学改革的启示。

首先,杜威提出了“体验式研究”的观点。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实际经验和互动参与来构建知识。

这对于当今的教学改革意味着,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其次,杜威主张将研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他认为学生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对于当今教学改革而言,这意味着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另外,杜威倡导将教学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相结合。

他认为个体差异是不可忽视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来调整。

对于当今的教学改革来说,这意味着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研究需求。

最后,杜威主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他认为学生应该
具备分析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接受外界给予的知识。

对于当今的教学改革来说,这意味着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并解决社会和现实中的
问题。

总之,杜威教育思想给予我们当今教学改革很多有益的启示。

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体验式学习,将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关
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这样才能有
效地推进当今教育的现代化和个性化发展。

杜威从做中学教育启示 (1)

杜威从做中学教育启示 (1)

杜威从做中学教育启示一、杜威“从做中学”教育原则的内涵学校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使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由此,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

学校必须完全成为社会的一部分,并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校的社会生活。

接着,他提出“教育即生活”,从生活的角度出发,把学校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强调在教育活动中应以儿童为中心,根据儿童的兴趣组织活动,使个人的经验不断改组和改造,即不断生长。

“学校即社会”是对“教育即生活”这一命题的进一步引申,代表社会生活的活动性课程的引入是使学校与生活相联系的基本保证。

从“教育即生活”到“学校即社会”再到课程的变革(“从做中学”)是层层递进的。

二、杜威“从做中学”教育原则的评价(一)对“从做中学”的批判首先,杜威论述课程和教材时,曾划分学习的三个层次,说明“从做中学”的适用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

19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者布鲁纳(J.S.Bruner)提出关于“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论和原则。

他认为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机构既易于理解整个学科的知识,又易于记忆所学的内容,更易产生学习迁移的效用。

这个学习理论要求儿童通过概念而学习,正好和杜威的“从做中学”适相对峙。

其次,不少学者认为,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的理论,如果就初级阶段和低浅层次的教育改造而言,的确无可厚非;不过,以教育为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来处理高级阶段和高深层次的教育,就显得有不足。

再次,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震惊美国朝野。

教育学者贝斯特(Bester)认为:“如果我们严肃的对待教育工作,我们就不能用次等的智训练来叫我们的安全去冒风险……”。

强调真正的教育是思维的训练而不是围绕儿童而进行的经验的发展。

此外,杜威“从做中学”的的理论基础也受到了批判。

由于杜威主张的“从做中学”是以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为依据的,过分强调了工作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甚至提出行动处于观念的核心,行动就是认识本身,因此,对知与行的关系的看法显然存在着一些偏颇的地方。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对教育情境的启示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对教育情境的启示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对教育情境的启示一、实用主义哲学视阈下的“经验”杜威提出生活是个体的和种族的全部经验[1]。

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

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如果有机体对自己探究、改造环境的结果感到满意,那他便收获了经验(探究和改造的过程)。

经验是一种动态思维的能力,这种能力将有助于有机体在将来相似的环境中有效解决问题。

经验从获得方式的角度看可以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是有机体经过自主的探究、实验后获得的。

间接经验则是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经验,比如来自教育者的口耳相传、从经验的记录载体(纸、符号)中获得。

间接经验的获得是基于前人经验的结晶,具体体现在学校中就是学习课本的内容。

杜威看来,经验获得过程至少有三个阶段:①在真实情境中获得直接经验;②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增加其纵深意义;③进一步拓展成为科学的、系统的知识。

在这三个阶段中,直接经验的获得是绝对的起点,间接经验主要在将直接经验拓展化、意义化的方面发挥作用,其获得一定是建立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

间接经验在经过理解、内化、意义化以后便转化成了自身的直接经验[2]。

二、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三、教育情境构建的基本原则四、教育装备是教育情境构建的基本载体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

从人类的起源和教育的起源来看,最初的教育一定是跟人类的实践活动分不开的,而且最初的教育一定是传授直接经验,是一种“感性教育”。

一方面因为间接经验尚未形成,另一方面因为没有间接经验的记录载体。

一切经验都是人类出于兴趣、好奇等“感性状态”而产生的。

在这种背景下,一切人类以外的、帮助人类生存的工具都可以称之为教育的装备,包括一草一木、一砖一瓦[16]。

这便是“教育即生活”定义下“教育装备”的广义理解。

伴随着学校逐渐成为专业教育的主要场所,教育装备也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始发挥出参与、支撑、保障等不同作用。

这些对教育教学产生作用的可移动物质资源,共同构成为学校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而创设的由工具、装置、仪器、设备、设施和配套资源有机组成的育人系统[17]。

杜威教育心得(优秀5篇)

杜威教育心得(优秀5篇)

杜威教育心得(优秀5篇)杜威教育心得篇1杜威教育心得在深入了解杜威的教育理论后,我开始思考如何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运用这些理论。

*将分享我的一些心得。

1.教育即生长杜威认为,教育应该顺应人的天性,让个体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由生长。

这一点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发展。

我尝试将课堂变成一个鼓励学生探索和发现的地方,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学习,而不是被强迫接受知识。

2.经验是教育的基础杜威强调,教育必须建立在经验之上。

这意味着教育应该是一种连续的过程,从个人经验出发,逐渐积累知识。

我鼓励学生通过实际经验获取知识,例如,通过实验、户外考察等方式,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3.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生活。

生活中的每一个体验都是教育的机会。

我尽力让我的教育过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将课程内容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增强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4.教育是不断改进的过程杜威认为,教育是一个不断调整和改进的过程。

我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

通过不断调整和改进,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5.教育是民主社会的基础杜威认为,民主社会需要一种开放、宽容的教育。

我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尊重他们的思考过程。

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培养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学生。

总结,杜威的教育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用的教育原则。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将这些原则融入教育过程,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杜威教育心得篇2杜威教育心得:1.儿童有充分的机会去尝试和发现。

2.儿童必须自己思考。

3.儿童在从不知到知的过程。

4.儿童在每一行动中都学到了什么。

5.儿童所获得的行动及思考与成人不同。

6.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新。

7.教育就是生活。

8.教育就是生长。

9.教育是一种继续不断的改造或继续不断的生长。

以上是杜威教育心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杜威教育心得篇3杜威教育心得:体验、探究与学校实践在我接触杜威教育理论的过程中,我深感其思想内涵的丰富与深邃。

杜威教育思想及启发(全文)

杜威教育思想及启发(全文)

杜威教育思想及启发一、杜威教育思想简述1.杜威的教育本质观: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1)教育即生长(eductionsgrowth)。

杜威从生物化心理学理论出发,认为儿童的心理内容是以习惯、情绪、冲动、智慧等本能活动为核心的天生心理机能的不断开展、生长,教育就是促进本能的生长。

他说“:唯一的真正教育是通过对儿童能力的刺激而来的”,“儿童自己的本能和能力为一切教育提供了素材,并指出了起点。

”②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他更为明确地提出:“教育即是生长,除它自身之外,并没有别的目的,我们如要度量学校教育的价值,要看它能否制造继续不断的生长欲望,能否供给方法,使这种欲望得以生长。

”在他看来,教育的过程就是生长的过程。

“生长”,是指身体、智力和道德的生长。

儿童未成熟的状态和环境是生长的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

杜威基于教育在儿童本能生长方面的本质作用的认识,提出著名的“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原则,并成为他的教育理论甚至整个现代派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核心要求。

(2)教育即生活(eductionslife)。

杜威说:“生活就是进展,而不断进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③“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

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是生活”。

“生活”既包括个人生活,也包括社会生活。

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他认为,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育的开展及过程就是眼前生活的本身,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如果把教育看作是为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必定要教给儿童以成人的经验、责任和权利,而忽视了儿童此时此刻的需要与兴趣,教育仍然会成为一种“外铄”的东西,重复了以往旧教育中儿童的被动地位。

“学校即社会”(schoolssociety),也是基于“教育即生活”的观点而提出的,它的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应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

他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家杜威
——浅谈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改的启示简介: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
教育家,心理学家,是一位致力于民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实践者。

他的
思想,不仅形成了美国继实用主义之后而起的实验主义
(Experimentalism)哲学体系,而且也是间接影响到新教育──所谓
进步主义教育──实施与理论的一位教育哲学家。

他的门徒胡适,是
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著名学者和新文化运动的一员健将。

他反对传
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强调从实践中学习的教育主张,对蔡元培、晏
阳初以至毛泽东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杜威对我国教育的影响: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产了深远的
影响,它推动了中国的教育改革,是教育改革的灵魂。

在20世纪2
0年代杜威教育思想影响了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为中国的教育带来
了教学方法上的革新,引发并推动了轰轰烈烈的平民教育运动。

而杜
威的平民主义教育思想直接导致和推动了这场运动的展开,这场运动
是民主思潮的产物,是资产阶级自由平等观在教育领域的反映。

平民
运动在我国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功不可没,它大大提高了下层老百姓读
文识字的能力,也开创了工农教育的先河,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民主
建设并推动社会进步。

但由于国家体制的不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
想没能长久地坚持下去,但它对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
动作用,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发展。

杜威主要教育思想及对我国当代教改的启示:
杜威从上世纪的20年代就开始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影响,并且,这个影响是持续的。

那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杜威的教育思想可以对我国当代的教改有哪些推动作用。

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杜威的教育哲学和他的教育思想对我的启发。

1、“儿童中心”与教师引导
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一切必要的教育措施都是为了促进儿童的生长。

也就是说,可以把儿童比作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

” 但是,杜威同时认为,教师在学校生活中不应该采取“放手”政策。

“因为采取这种方针,就是年长的人决定让儿童任凭偶然的接触和刺激摆布,放弃他们的指导责任。


2、道德教育论
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

”“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

”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由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是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

再则,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3、教育即“生活”、“生长”、“经验改造”
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

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因此,杜威还认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我们如要度量学校教育的价值,要看它能否创造继续不断的生长欲望,能否供给方法,使这种欲望得
以生长。

”所谓的“生长”就是指儿童本能发展的各个阶段,不仅包括身体方面,而且也包括智力和道德方面。

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组织保证继续生长的各种力量,使教育得以继续进行下去。

4、“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型的社会。

”在他看来,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学校作为一种制度,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个雏形的状态。

在学校里,必须能够呈现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如同他们的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所上所经历的过程。

这样,“使得每个学校都成为一种雏形的社会生活,以反映大社会生活的各种类型的作业进行活动。

当学校能在这样一个小社会里引导和训练每个儿童成为社会的成员,用服务的精神薰陶他,并授予有效的自我指导的工具,我们将有一个有价值的、可爱的、和谐的大社会的最深切而最好的保证。


5、“教育无目的”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这是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过程,教育目的就在于这种过程中。

他说生活是为了更丰富、更完美的生活,教育也是为了更丰富、更完美的教育,不能任何外加于生活和教育的目的。

他认为生长和生活是无止境的,因而也无最后目的;儿童和青少年在生长和生活的过程中,在扩充、提高、更新、重组的过程中逐步成长为并最终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

这就是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

6、“从做中学”
从批判传统教育“书本中心”出发,杜威主张“从做中学”。

在他看来,“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应该认识到,自然的发展进程总是从包含着从做中学的那些情境开始。

据此,他认为,“在做事里面求学问”,比“专靠听来的学问好得多”。

学校课程的真正中心应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同时,由于儿童生来就有要做事和要工作的自然愿望,对作业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因此,“从做中学”实际上是符合儿童的自然发展的,可以使得学校中知识的获得与在共同的环境中所进行的活动联系了起来。

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意义:
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

”现在,我国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教育体制的改革,逐步深入道德教育,那么,杜威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启示意义呢,我想从下面几点来阐述:
1、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在现在的中小学,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道德教育的实际意义,更多的教育着眼于“奥赛”、“重点”这些字眼,诚然,这些作用是立竿见影的。

但是,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只有先培养一个合格的人,才有资格继续教成材。

“德育”,应该是整个教育中最为主要的环节。

“世界上每多一所学校就会少十所监狱。

”但是监狱的减少还是要建立在“德育”的基础上,“立学先树人”,只要正确的培养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即使没有教师去教育,学生们也会主动要求学。

对于我国现在的“德育”教学,我还是首推台湾教育
家王财贵先生的“读经法”,中国最博大的道德理论体系,就在一直被我们所忽视的传统经典读物里面,道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12岁以前,是价值观塑形的关键期,所以,我国当代的教改要“以儿童为中心”,“以德育为先”。

2、以学生为中心,同时起到监督作用
既然要进行道德教育,那么,首先,硬件和软件得跟上。

在教育环境上,要尽量创造和谐的,有利于培养正确道德观念的大环境,引导学生自己去模仿学习,杜绝不良习气的侵蚀。

同时,老师也要关心学生,把学生当成世界的中心,用爱心来让学生体会教育的目的。

3、在“做”中学
老师是一个模板,学生是一张白纸。

所以,老师要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这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诠释道德,比如开设传统道德理论、实践课程,把“三字经”等书里的道德故事拿出来,让学生自己演,在学习的同时能够切身体会,这样印象才会更深刻。

结语:杜威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可以给我国教育以很多启示。

但由于它实用主义的局限性,并不能够解决中国教育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对待杜威教育思想我们只能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寻找到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能够切实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修订版(上册).人民出版社
【2】【美】劳伦斯·A·克雷明.美国教育史(第三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孙培青.中国教育史.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