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易斯拐点的几点看法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的“刘易斯拐点”争议综述
2)按照劳均耕地来看,我国农业
中有 大 量 剩 余 劳 动 力.从 大 数 估 计,全 国 近 7
8 亿
劳动力中,城镇固定劳动力大约为 2
8 亿人,农民工
2 亿人,在农村从事农业的有 3 亿 人.目 前,农 业 的
指出,研究中国的劳动力进入城市时,必须在其从事
资,这样农村劳 动 力 才 愿 意 转 移. 而 最 近 几 年 中 国
荒”以后,“民工荒”现 象 不 仅 没 有 消 失 或 者 缓 解,反
出,“民工荒”现象 是 我 国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由 无 限 供
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吴要武也认
为,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的时间应当在 2002~2004 年
蔡昉认为,中国从 2004 年 珠 江 三 角 洲 地 区 的 “民 工
我国“就业难”和“农民工短缺”现象同时存在.如果
无限剩余向有限剩 余 的 阶 段;刘 易 斯 第 二 转 折 点 是
现.
浙江大学钱文荣教 授 也 认 为,我 国 农 业 劳 动 力
没有制度变革和政 府 的 引 导,“刘 易 斯 拐 点”在 中 国
不会自动到 来. 天 津 社 会 科 学 院 唐 茂 华 副 研 究 员
易斯拐点”.只有到 2020 年以后,才有可能出现“刘
易斯拐点”.尽管各执一词,但是,争议双方都认为,
有必要创新制度,加强对劳动力就业的管理,促进经
学家刘易斯提出的,因此,这个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
易斯转折点’.”④ 蔡昉认 为,农 村 不 再 如 人 们 习 惯 上
所说的,有 1/3 甚至更多的剩余劳动力,绝对数量高
期性的,是工资转折的体现,不可等同于劳动力的全
刘易斯拐点
(一)何谓“刘易斯拐点”?判断它到来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刘易斯拐点”是对发展经济学家威廉·阿瑟·刘易斯提出的二元经济发展三个阶段的标志性节点的俗称。
刘易斯提出二元经济假说,即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
在第一阶段,农业中有大量过剩劳动力,工业部门吸收过剩劳动力;第二阶段,农产品逐步出现短缺,工业贸易条件恶化,转移工人工资开始上升,工业吸收过剩劳动力的进程减慢;第三阶段,工业在继续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同时,农业中的劳动生产率在提高,农业的剩余可以满足工业部门的需要,而且农业中的商品化过程也在加快。
等到农业剩余劳动力吸收完毕,二元经济不再存在。
从二元经济到一元经济要经历两个拐点。
工业部门规模不断扩大,在实际工资不变的情况下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吸收完,继续吸收劳动力转移导致工资水平提高,由此产生了经济学上的第一个“刘易斯拐点”。
此后,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不断提高,直至与现代经济部门的劳动边际生产力相等,不存在实质性的城乡收入差距,二元经济结构消失,长期发展的任务结束,第二个“刘易斯拐点”到来。
俗称的“刘易斯拐点”,就是指第三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吸收完毕、二元经济不再存在的那一点。
从概念来看,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城乡工资收入平衡。
农村的富余劳动力逐渐出现枯竭时,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会获得更多的土地资源,人均能够收获更多的农场品,但是由于留守农村的均是年龄较大的劳动者,他们的精力和效率都不高,所以总体上的农场品数量并没有增加,农产品出现供不应求,此时市场上的农场品价格上涨,留守在农村的劳动者获得较高的收入,城乡的个人直接经济收入的差距慢慢缩小,由于城乡的福利机制还有较大的差距,在城市的就业者不会立即回到农村,所以农村的劳动力出现短缺的现象并不立即得到缓解,农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也不会得到立即的改善,农村就业人员仍然可以获得很好的经济来源,城乡经济差距进一步缩小。
二、人口红利的降低甚至消失。
浅谈劳动经济学之刘易斯拐点
“刘易斯拐点”之争1.何谓“刘易斯拐点”?你认为判断它是否到来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
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在人口流动模型中提出。
刘易斯认为,在一国发展初期存在二元经济结构,一个是以传统生产方式生产的“维持生计”部门(以传统农业部门为代表);一个是以现代生产方式生产的“资本主义”部门(以工业部门和城市为代表)。
农业部门人口多、增长快。
由于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其边际生产率非常低甚至为零,农业部门出现大量劳动力剩余。
此时,只要工业部门能够提供稍大于维持农村人口最低生活水平的既定工资,农业部门就将涌入大量劳动力至工业部门,为工业部门的扩张提供无限的劳动力供给。
随着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农业中劳动的边际产出量降为零。
此时,农业部门中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
当工业部门提供既定水平工资时,农业部门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业部门不断扩张。
由于在既定工资水平上,劳动力的供给是无限的,工业部门在实际工资不变的情况下将所获得利润转化为再投资,将规模不断扩大直到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吸收完,这个时候工资便出现了由水平运动到陡峭上升的转变,经济学上称之为“刘易斯拐点”。
如图,横轴表示劳动力供给,纵轴表示工资水平。
工资水平长期保持不变劳动力过剩,随着AD1右移至AD2到了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即刘易斯拐点。
“刘易斯拐点”又有第一拐点和第二拐点之分。
在《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这入篇论文中刘易斯提出了自己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其中的二元即指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
当二元经济发展由第一阶段转变到第二阶段,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变为短缺,此时由于传统农业部门的压力,现代工业部门的工资开始上升,第一个转折点,即“刘易斯第一拐点”开始到来;在“刘易斯第一拐点”开始到来,二元经济发展到劳动力开始出现短缺的第二阶段后,随着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农业剩余进一步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进一步释放,现代工业部门的迅速发展足以超过人口的增长,该部门的工资最终将会上升。
lewis相关概念
lewis相关概念摘要:一、导言二、刘易斯拐点的基本概念三、刘易斯拐点在发展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四、我国刘易斯拐点的发展现状五、应对刘易斯拐点的策略与建议六、结论正文:一、导言刘易斯(Lewis)拐点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以英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Arthur Lewis)的名字命名。
他在20 世纪50 年代提出了这个理论,用于描述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的关键阶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刘易斯拐点的基本概念,以及在发展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并针对我国的发展现状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
二、刘易斯拐点的基本概念刘易斯拐点,又称刘易斯转折点,是指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的过程中,工资水平开始持续上涨的时刻。
在此之前,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充足,工资水平较低,非农业部门需要劳动力但无法支付较高的工资。
而在此之后,随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减少,非农业部门为了吸引劳动力,必须提高工资水平。
这一工资水平上涨的现象被称为“工资上涨的转折点”。
三、刘易斯拐点在发展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刘易斯拐点对于发展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揭示了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的过程对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
在刘易斯拐点之前,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速度较慢,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而一旦越过刘易斯拐点,劳动力转移加速,非农业部门迅速发展,经济增长加速。
因此,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已达到刘易斯拐点,对于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四、我国刘易斯拐点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劳动力需求不断增加,农业剩余劳动力逐渐减少。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我国已在21 世纪初越过刘易斯拐点。
在这一阶段,非农业部门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由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减少,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工资水平开始上涨。
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调整政策,促进劳动力进一步转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五、应对刘易斯拐点的策略与建议为应对刘易斯拐点带来的挑战,我国应采取以下策略:1.加快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需求;2.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满足非农业部门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3.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创业创新,拓展非农业部门的就业空间;4.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降低劳动力转移的障碍。
刘易斯拐点产生原因论文
刘易斯拐点产生原因论文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立足于国情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不断面向世界市场与国际接轨,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水平与层次大幅提升,“走出去”战略的提出正是在国家外汇储备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大幅提升以及国内市场和资源受到限制等宏观经济背景下所提出,是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深化的必然结果。
一、刘易斯拐点产生的原因根据1972年刘易斯发表的《对无限劳动力的反思》,可以知道刘易斯拐点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刘易斯第一拐点”与“刘易斯第二拐点”。
当二元经济发展从第一阶段转变到了第二阶段,劳动力从无限供状态给变为了短缺状态,此时由于传统农业部门的压力,劳动力短缺的原因,现代工业部门的工资逐步开始上涨,这时“刘易斯第一拐点”开始到来。
二元经济发展到劳动力开始出现短缺的第二阶段后,随着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农业剩余进一步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进一步释放,现代工业部门的迅速发展足以超过人口的增长,该部门的工资最终将会上升。
当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的边际产品相等时,也就是说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基本相等时,经济发展将结束二元经济的劳动力剩余状态,开始转化为一元经济状态,此时“刘易斯第二拐点”开始到来。
总的来说,刘易斯拐点就是指发展中国家从古典经济条件转变到新古典经济条件的过程中出现重大转折点的时间段,其最明显的标志是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过剩逐渐转为短缺。
在学术界有一种大家都默认的说法是“刘易斯第一拐点”可称为农业产出的短缺点,“刘易斯第二拐点”可称为农业的商业化点。
二、刘易斯拐点带来的影响任何一个事物的出现都会伴随着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
对于刘易斯拐点的出现亦是如此,既然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已经无法避免,那么清楚认识它所带来的影响就是必做的功课。
“刘易斯拐点”是把“双刃剑”,它的到来不仅是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1.刘易斯拐点带来的积极影响一是农村劳动力价格开始上涨将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推动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平衡中国经济结构、加快化工业和城镇化进程,走向新兴工业化的道路,很大程度上推动经济的增长。
刘易斯拐点是今后十年的最大拐点
刘易斯拐点是今后十年的最大拐点核心提示:就业市场的逆转,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厂的黄金时代已开始褪色;中国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已差不多走到尽头;中国长达7-8年的通缩时期,已彻底结束。
刘易斯拐点,乃中国经济在今后十年的最大拐点,它将重新定义中国的增长模式,重新设定中国的增长潜力、消费潜力。
在中国做投资,必须洞察刘易斯拐点可能带来的危机与商机。
刘易斯理论,是发展经济学的基石之一。
刘易斯(W.Arthur Lewis)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在二元经济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随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将走向枯竭,出现一个从劳动力过剩转向劳动力短缺的转折点。
这个转折点就是刘易斯拐点。
当然,所谓的劳动力短缺并不是绝对短缺,而是相对短缺,表现为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不涨工资就招不到合适的员工。
这个工资成本明显上升的时点就是刘易斯拐点。
近年来一些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民工荒”和“涨薪潮”等现象看,应该说刘易斯拐点在我国已经到来。
与南亚、东南亚一些国家相比,我国普通打工者的工资水平已经不再具有优势,甚至高于这些地区的许多国家。
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中国制造”产品被一些南亚、东南亚国家制造产品替代的原因。
中国农民工短缺在2010年变得十分突出。
2010年低端工人工资暴涨近四成,而且在今后三四年会继续以每年20-30%的速度上涨。
其实,中国目前还没有到农民工绝对短缺的地步,只是农民工流向发生了变化。
在2005年,70.3%的农民工流向沿海地区打工,中部与西部各占14.4%及15.0%。
在2009年,随着工厂生产线内迁和基础设施项目启动,中、西部出现许多新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农民工总数的17.0%及20.3%,而留在东部打工的农民工占比则减少至62.5%。
同时,内需市场(尤其是服务业)火爆,对低端劳工需求甚殷,又抢走了沿海制造业的一批工人。
农产品价格上涨,也多了一批留家务农的。
不过,刘易斯拐点离我们已经不远了。
如何看待“刘易斯拐点”
吸 引 更多 的劳动 力 ;第三 阶段 ,
农 业和 工 业 的 劳 动 生 产 率 差 别 消
除 ,城 乡保 障 差 别 消 除 ,二 元 经 济 结 构 转 变 为 一 元 经 济 结 构 。 划
过 程 中农 村 富 余 劳 动 力 逐 步 向 非
农 产 业 转 移 , 逐 渐 减 少 以 致 最 终
枯竭 。
去 很 长 一 段 时 间 ,一 直 享 受 着作
为 人 口 大 国 所 带 来 的 “ 口 红 人 利” .大 量 进 城 务 工 人 员 为 中 国 制
刘 易 斯 认 为 ,发 展 中 国家 经 济 发 展 是 工业 部 门 相 对 农 业 部 门
阶 段 ,传 统 农 业 部 门 中 的 剩 余 劳 动 力被 现 代 工 业 部 门 吸 收 完 毕 ,
是 “ 口红利 ” 人 ,即 由 于 年 轻 人 口 数 量 增 多 形 成 的 廉 价 劳 动 力 , 能 够 提 供 给 经 济 发 展 相 对 便 宜 的要 素 价 格 。 对 于 很 多 发 展 中 国 家 而
“ 易 斯 拐 点 ” 的 到 来 . 预 刘
示 着 剩 余 劳 动 力 无 限 供 给 时 代 即 将 结 束 , “ 口红 利 ” 正 在 逐 渐 人 消 失 。 毋 庸 讳 言 ,数 目庞 大 的 廉
价 劳 动 力在 当 下 的 中 国 经 济 崛 起
过 程 中扮 演 着 十 分 重 要 的 角 色 。
言 。廉 价 劳 动 力 是 发 展 的一 个 重
要 要 素 , 这 一 点 ,在 我 国 目 前 的
学 奖 得 主 刘 易 斯 在 人 口流 动 模 型 中提 出 的一 个 概 念 ,即 劳 动 力 过
刘易斯拐点的经济学意义
刘易斯拐点的经济学意义摘要本文将探讨刘易斯拐点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首先介绍刘易斯拐点的概念,然后探讨其对经济增长、劳动力市场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通过分析刘易斯拐点现象,可以深入理解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1.引言刘易斯拐点,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发展中国家由农业主导向工业化转型的一个关键时期。
在刘易斯拐点之前,农业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支柱,劳动力主要从事农业劳动;而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大量农民进入工业部门,产生了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2.刘易斯拐点的定义和特征刘易斯拐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就业人口逐渐减少并向工业部门转移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刘易斯拐点的特征包括: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城市化的加速、工业劳动力的快速增加、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以及劳动力市场的扭曲等。
3.刘易斯拐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刘易斯拐点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通过农业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转移,可以促使工业生产的扩大和提高,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劳动力市场的扭曲和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
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通过政策调整来克服这些问题,以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
4.刘易斯拐点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刘易斯拐点带来的劳动力转移对劳动力市场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随着大量农民进入工业部门,工业劳动力供应增加,劳动力市场出现过剩现象,进而导致工资水平的下降。
其次,在劳动力市场扭曲的情况下,一些工人可能会被迫接受较低的工资和劣质的工作条件。
5.刘易斯拐点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刘易斯拐点也会对产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在刘易斯拐点之前,农业占据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主导地位,而随着工业化的进行,工业部门逐渐取代农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6.结论刘易斯拐点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经济增长、劳动力市场和产业结构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于中国_刘易斯拐点_的三个疑问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E C O N O M I C S(“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
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在人口流动模型中提出。
———编者注)一、当前农民工短缺、涨薪潮,是否真的表明“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农民工”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现象,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同步造成的。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看,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同步的,工业化的过程中伴随着城市化,城市化则是工业化的自然结果。
无论是英国、美国这些老牌工业化国家,还是韩国、中国台湾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工业化的过程就是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社会结构转变的过程,就是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集聚、从农民身份向市民身份变化的过程。
在中国,由于城市化长期落后于工业化,1978年以来经济改革也是以商品市场的发展在先,要素市场(如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和土地市场)发展滞后为特征,加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足,农民工在我国就成了一群候鸟式流动的人群。
几年前曾经在我国的沿海地区出现过“民工荒”现象,但是,当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袭来的时候,还是有大批农民工提前返乡过年,滞留农村的劳动力增加,造成隐性失业和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2010年,中国经济率先强劲复苏,制造业和出口的增长速度大幅提高,东部沿海地区再现“民工荒”现象。
需求大于供给,工资就会上涨,以富士康为代表的企业大幅度提高农民工工资,终于引发一轮农民工的涨薪潮。
面对这些现象,国内很多学者开始纷纷认为“刘易斯拐点”已到来,中国经济即将进入一个由劳动力短缺所导致的低速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被倒逼调整的阶段。
但本文认为这样的判断值得商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基本事实来讨论。
第一,现在我们讨论“刘易斯拐点”都是以目前既定的城乡两分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基础的,设想一下,中国如果没有户籍制度,或者户籍制度可以取消,土地制度的产权界定和交易也可以做到城乡统一运行,即农民可以根据全国统一的土地市场、住房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原则,处理他们所拥有的农村住房、宅基地和耕地,城乡所有生产要素可以按照提高市场效率的方式进行配置,与此同时,农民还享有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住房保障制度和教育制度,那么农民工向城市的转移速度还会像现在这样处于下降通道吗?很显然,现有的户籍、土地、住房、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是劳动力进一步转移的制约,尽管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已经呈现出很大的变化,但是劳动力供给总量不足还不是主要原因。
刘易斯拐点的是与非
西安日报/2010年/8月/30日/第006版理论与实践刘易斯拐点的是与非美文今年,议论刘易斯拐点的人越来越多,种种迹象好像表明有这么个拐点已经来到了中国。
刘易斯拐点在中国,究竟是既成事实,还是将要来临,抑或是永不会来临,在学界引起不小的纷争。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
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在人口流动模型中提出。
“中国在几年前很可能已经进入刘易斯拐点”。
2年前,渣打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曾分析过中国面临的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问题,而这一问题将会在未来数年内反复出现。
在那篇报告中,他们提出了中国可能将到达刘易斯拐点。
在拐点之前,劳动力较资本相对富裕,因此资本回报率(利润)较高。
随着劳动力变得相对稀缺,经济增值活动中的大部分收入将用于支付劳动力成本。
只有当这时,家庭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才会开始提高。
根据王志浩的分析,中国已经进入刘易斯拐点,其原因很明显:首先,从需求面来看,过去20年来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并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将成千上万的农村闲散人员吸引到城市和工厂企业工作;其次,供给面也发生了巨大的人口结构转变。
计划生育政策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城市推行,到上世纪70年代末,计划生育政策正式确定为“独生子女”政策。
这为中国的人口数量(以及劳动力人口)见顶提供了条件。
“刘易斯拐点在中国没有到来”,中共中央党校校委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的观点与王志浩截然相反。
周天勇教授认为,刘易斯拐点是否来临,从理论上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他提出几方面的理由来印证自己的看法:第一,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还很低,农村人口还要继续向城镇流动,包括其中的劳动力。
按照刘易斯的模型,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只有在农村和农业中没有剩余的人口和劳动力时才能成立。
一个低城市化水平的国家,还存在巨大规模的农村人口。
第二,按照劳均耕地来看,中国农业中剩余大量的劳动力。
中国特色的刘易斯拐点
中国特色的刘易斯拐点“华尔街称中国正在进入刘易斯拐点工资将大幅上涨推动物价升高-渣打银行上周对在华客户进行调查显示,今年工资将提高9%到15%,有45%的公司发现今年招工难度加大。
/hB2uA3 //入门程序员的工资多少?今年也在大幅上涨,Android和iOS程序员更是价高难招”对于入门程序员薪资问题,笔者无从知晓,但提问中涉及到的刘易斯拐点,却是一个应当引起大家关注并重视的问题。
这引起了笔者的兴趣,遂撰本文,讨论刘易斯拐点对中国已经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1.何为刘易斯拐点对刘易斯拐点比较正式的解释是,劳动力供给由过剩向短缺过渡的时间窗口(参阅百度百科刘易斯拐点词条),通俗而言,即“干活的人渐渐少了,不干活的人渐渐多了,以至于劳动力逐渐呈现短缺状态”的时间窗口。
该时间窗口的表现即为劳动力成本上升,出现招工难问题,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代工厂)的生存日渐艰难等,不一而足。
2.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提到刘易斯拐点,就必须提到与之对应的一则概念,人口红利,亦即是劳动力过剩的更加学术的说法(参阅百度百科人口红利词条)。
事实上,中国自改革开放,特别是入世以来的经济发展,可视为60-70年代婴儿潮所带来的人口红利,通过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之中得到释放的结果。
而刘易斯拐点也就意味着,人口红利将渐渐消失,最终因人口老龄化演变成人口负担。
3.中国特色的刘易斯拐点分析刘易斯拐点出现的原因,依照学术规范,是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被工业化吸纳的结果,由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提出,拉尼斯、费景汉、乔根森、托达罗、哈里斯等人发展及补充。
其核心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初期,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为工业化提供了无限的劳动力,使得工业化得以在低工资水准中得到发展,当刘易斯第一拐点出现时,无限劳动力逐渐变为短缺,工业工资水平开始上升,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进一步释放,直至农村潜在剩余劳动力全部被工业吸纳完毕,农业及工业部门的边际产出相等,形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此即刘易斯第二拐点。
刘易斯拐点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刘易斯拐点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加藤恒雄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二元经济发展局面亦被称为“刘易斯拐点”,当我在日本雅虎搜索引擎中敲入这几个字,在所呈现的49,300条搜索结果中,前50条超过90%的都纷纷指向了中国。
这表明在近期,刘易斯拐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学家和商务人士们最炽热的话题。
如果你是一名中国人,你应该对“民工荒”这三个字并不陌生,而这正与刘易斯拐点息息相关。
通过近期的新闻,我们都知道:1.奥巴马和美国国会通过对中国施压,期望人民币能达成至少20%、甚至40%的迅速升值,以解决美国贸易逆差,但这种提议最终被中国政府明智地表示不接受。
一些经济学家预测,中国政府可能只会在未来的1年内仅使人民币升值5%。
2.几个月前,广州发生多起罢工事件,譬如广州本田,但对此罢工潮中国政府未出台任何干预措施。
3.许多大型城市已提高其最低工资标准。
4.根据深圳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部门的数据,2009年第一季度深圳人才供需比率为0.94(劳动力富余10.3万),但同年第四季度,此比率则摇身一变为1.72(意味着相对年初的劳动力富余,年底却戏剧性地反转为劳动力短缺81.9 万)。
5.2009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西部地区在薪资增长率方面以8.3%的比率远远领先于东部地区的5.2%6.到2015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14.8%——约2亿!也就是说,廉价的年轻劳动力将越来越少,原因是中国的低生育率及老龄化问题。
以上所有问题又都与以下现象相关联:A.在中国,出口一直是带动国家经济的增长的重要方式,因此人民币相对美元这一标准贸易通[1.012.02%]货的升值,将给中国出口企业的利润造成严重打击。
中国政府当然还对日本多年前的惨痛遭遇记忆犹新,当时日元汇率从1989年的160日元/美元升至1995年的79.9日元/美元,给日本工业带来了灾难。
所以当美元还是全球主要贸易通货时,中国政府不可能轻易答应美国的(人民币升值)要求。
中国的刘易斯转折点及争议【好】
蔡昉等人的研究与结论吸引了国内外经济学者 的注意 , 并引起关于刘易斯转折点判断的争议 。 田 岛俊雄从农业就业人口及其年龄结构分析得出中国 农村还有很多 4 0 岁 ~5 0 岁的 剩 余 劳 动 力 , 并 与 日 本的刘易斯转折点前后的经济社会进行比较 , 认为 中国还没 有 进 入 刘 易 斯 转 折 点 , 但 是 可 能 在 2 0 1 3 年前后 进 入 “ 后 人 口 红 利” 阶 段 的 同 时 进 入 转 折 )从城市失业 点 。 南亮进 和 马 ( M i n a m i a n d M a 率尚未下降 , 且农业与城市工业部门的工资差异一
[ 1 7] 设。 张晓波等人以工资数据 为 标 准 , 发 现 贫 困 地
四 , 农业劳 动 力 转 移 伴 随 着 城 乡 收 入 差 距 的 不 断
[ 6] 扩大 。
区实际工资在 加 速 上 涨 , 甚 至 农 闲 时 期 也 是 如 此 ,
[ 1 8] 表明剩余劳动力的时代已经结 束 。 卿涛等人运用
和工资率上涨现象的蔓延主要是由城市中持续快速 的经济增长和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转移所驱动的 , 他 从劳动力总量 、 劳动力群体老化和教育方面的人力 资本投资增长论述了中国已经或者正在到达刘易斯
[ [ 1 4] 1 5] 吴要武从刘易斯 拉尼斯 费景汉模型 转折点 。
从刘易斯模型来看 ,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 发展似乎符合刘易 斯 转 折 点 到 来 之 前 的 理 论 描 述 : 第一 , 经济发展 过 程 中 规 模 巨 大 的 城 乡 迁 移 ; 第
感谢匿名评审人提出的修改建议 , 笔者已做了相应修改 , 本文文责自负 。
小度写范文[浅谈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模板
[浅谈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关于刘易斯拐点,无疑是各界最关注的问题,要说舆论中最热门的词,它应该是其中一个,关于此的研究、分析可谓汗牛充栋。
可是在我看来,多数的分析不免过于高屋建瓴,过于自上而下了,数据的、理论的等等,但对于我们却没什么实际用处,这些作者的定位,不是为了学术成果,就是为了提供给庙堂之高,现实意义差了很多。
一谈到刘易斯拐点,多数的逻辑就是如何快要来临或已经来临,农村低端劳动力的逐渐短缺,从而促使人工成本如何上升,对于经济造成如何的负面影响,从而引出各种政策建议,甚至不断有放开计划生育的政策建议,让人忍俊不禁。
其实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只不过是一个即将被用尽的生产要素而已。
人力成本的低廉促使低端制造成为中国的一项竞争优势,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
资金成本的低廉,使得投资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
一种资源禀赋会自然的造就一种优势,会自然的促使形成一种模式,这都是经济学应有之义。
而只要是资源,就会被耗尽,否则不可能成为有价资源,就如空气一样,供给无限,就不会有价格,当然,未来新鲜空气可能除外。
而今,低成本劳动力面临萎缩,从而不断推高工资,这时需要想到的或许应该是发掘新的资源,或者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在优势,进而形成新的发展逻辑,而不是放开生育,再造人口红利,那样不仅是违背了发展规律,而且会对未来资源分配与利用造成极大的破坏。
历史告诉我们,抱着过去的优势不放,就是衰亡的开始。
既然人力成本上升,为何不提高技术优势呢?科技时代了,还要缅怀人海时代么?放开计划生育,还真想得出来,让农民工继续制造低端劳动力,然后还不给户口、不让上学,道德高点都没有站上,过于狗血了些,奇怪,难解。
况且,所谓的刘易斯拐点,其实更具一种结构性的意义。
在低端劳动力不断缩减,造成成本迅速上升的同时,其实结构性的另一端,中端劳动力的供给是在迅速的提升的,其成本上升缓慢,这从应届毕业生难找工作、工资低的现实可以得到验证。
所以,在面临低端劳动力向下的拐点时,何不转换思维,寻求发挥中端劳动力的成本及效率优势呢。
刘易斯拐点带来的影响与对策
2014年05期总第744期另一方面,当今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增长成果外溢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在海外大量购买奢侈品,把奢侈品价格挤上来了,国际社会存在一定的心理失衡,面对这种局面,我们要抱着一个开放的心态,努力遵守游戏规则,逐步适应逐步发展,不要动辄就想着把国外的东西都买下来。
国际市场已经发展几百年了,如果中国企业不遵守规则,根本进不去市场。
只有先进去,等到力量大了,才能改变游戏规则。
四、核心能力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如果不遵循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或者是不恰当的进入了一个正在衰退的行业,那么这样的企业就很难有强的竞争优势。
企业提高核心能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但最为关键的是增强企业适应市场的技术创新能力。
究竟何种技术、资源或知识对核心能力起着主要的作用,这需要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的情况来确定。
随着我国走向市场经济,随着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我国也必须建立起配套的相关的风险机制,鼓励和刺激社会资金流向技术创新主战场。
结束语正如本文开头所说,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对企业来说不言而喻,这就需要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去研究和实施。
而我认为核心能力的构建要以技术创新为基础。
此篇论文对核心能力的内涵以及有关的技术创新进行了阐述,从模型和机制对技术创新理论进行了探讨,以及针对我国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与发展的进程,建立适应市场的技术创新与核心能力的结合将成为热点问题。
而对于技术创新中的风险性回避、不确定性分析、技术改进措施等也都是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
坚持围绕中国社会企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聚焦经济热点、汇集各方观点、共谋发展思路,形成了媒体牵头、社会支持、共话经济、促进发展的良好社会效益。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想实现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发挥骨干作用。
刘易斯的中国拐点
---------------------------------------------------------------最新资料推荐------------------------------------------------------刘易斯的中国拐点刘易斯拐点这五个字恐怕是现代中国社会被使用最多、也是最热的一个经济学术语。
但刘易斯拐点具体指的是什么,很多人实际是一知半解;再追问刘易斯是谁,了解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中国论文网威廉阿瑟刘易斯于 1915 年出生在英属西印度群岛一个黑人家庭,就学于伦敦经济学院, 1940 年获博士学位。
殖民地黑人身份及成长经历,使刘易斯更加关注后发国家的经济发展。
上世纪 50 年代后,他开始专门研究经济发展问题,主要著作有《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理论》。
刘易斯发现一个问题:很多后发国家的经济已经发展了相当长的时间,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民的生活水准还是那么低?他发现,如果将关注点聚焦在传统农业部门存在的大量剩余劳动上,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卢锋向《英才》记者介绍,刘易斯的理论更重视积累和资本形成对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相信经济发展的本质是要最大限度地把经济剩余转化为资本,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分配有利于储蓄阶层或资本家阶级是题中应有之义。
当然,市场机制下实现的较高储蓄率、投资率,对于发展是1 / 8非常基本的条件。
尽管刘易斯提出其理论后,各方颇多争论,但其作为发展经济学开拓者的地位,则是无可争议的。
他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还担任过加纳等国的政府顾问和联合国一些专门机构的要职,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1979 年,刘易斯与舒尔茨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刘易斯拐点对于时下曝光率颇高的刘易斯拐点,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对《英才》记者做了详细解释。
刘易斯最早提出了二元经济理论,把产业分成传统和现代两类。
传统产业的低价劳动力不断向现代部门转移。
刘易斯拐点
首先阐释刘易斯拐点没有来临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高路易认为现在断言中国剩余劳动力消失还为时过早,不仅在农村,城市也有剩余劳动力。
对劳动力过剩现象消失,工资、消费价格和通胀开始上升的担忧过度,混淆了劳动力需求的周期性上升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没有把加薪事件放在过去的工资上涨、劳动生产率和整体经济增长的大背景中来看。
曾连续7年参与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说“拐点”是否真的已经出现?韩俊认为,这种说法没有根据、也不合适。
他给出一个数字:去年工资性收入仍占农民收入的4成以上,而国家各类补贴的比重仍仅为3%左右。
因此,提高农村转移就业,仍是增收的主渠道。
他透露,“十二五”期间,尽管全国新增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规模将有所下降,但将达到2000万人以上。
过去几年,致力于发展县域经济的中国,城乡差距却不是缩小而是扩大了。
缩小城镇差距的做法之一,是扩大城镇化率。
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率大约为46%左右,大幅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城镇化率提升的过程,是农民向市民转型的过程。
但彻底转型,不仅仅是取消农村户口,而是解决他们的市民待遇。
“现在,中国不仅有城乡二元结构,还有‘新三元结构’:农民、农民工、市民。
”在韩俊看来,要消除结构藩篱,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很多,但越晚解决问题越大。
针对中央提出的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农民工落户门槛,农民工彻底退出将需要30到50年时间。
最后,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有研究表明,目前东部农村剩余劳动力以老年人为主,转移后续力量不足,而中西部地区剩余劳动力还是以青壮年为主,尚有余力。
所以,总体而言,马上出现刘易斯拐点或是已经出现刘易斯拐点的说法可信度不高,而几年之后发生这种转变的可能性就会大增。
“刘易斯”拐点所定义的是劳动力从传统农业部门向现代工业部门的转移,并不是定义劳动力从内地向沿海地区的转移。
目前,劳动力从内地向沿海转移的速度或许已经放慢,但是,内地的农村劳动力仍然不断向内地城镇转移。
刘易斯拐点
刘易斯拐点已现,中国经济转型势在必行核心要点1. 愈演愈烈的民工荒和最低工资上调标志着我国人口结构已经发生显著变化。
从人口转变角度看,我国人口抚养比将迎来上升拐点,人口红利逐渐衰竭;从人口迁移角度看,工资成本大幅上升,我国已出现刘易斯拐点。
劳动力供给趋紧、劳动力成本上升将是我国面临的长期趋势。
各种指标显示,刘易斯拐点已现,人口红利逐渐衰竭,但这是个漫长的过程,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未来几年仍受益于人口红利。
我国人口结构变迁或人力资源条件的改变是驱动我国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动力。
2. 从日本经验看,新兴产业、消费行业和服务业在经济转型期的持续高成长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回报,显著超越大盘指数。
因此,必须高度关注人力资源约束驱动的高成长行业,及其带来的投资机会。
3.看美国的发展历程,他们并没有出现严重的劳动力短缺,人口红利对国家经济发展影响相对日本较小,促使美国产业升级起到关键作用的是两次西迁运动。
随着人口的增长,正是这两次西迁运动和政府主导的西部大开发使美国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转变。
4.从日本和美国发展经验看,人口红利衰竭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并促进产业的升级与转型。
未来受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将有三大趋势:一是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发展,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沿海到内地转移,沿海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升级,三是低端产业逐渐从中国退出,转向劳动力更便宜的国外后进国家转移。
5. 劳动力供给趋紧、劳动力成本上升将给中国带来五个方面的产业变迁:一是加速消费行业成长,二是人口老龄化使养老产业成为朝阳产业,三是机器替代人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高速成长,四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倒逼信息产业提升劳动生产率,五是工资增长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
一、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将驱动经济与产业转型1. 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1999年开始,中国人口再生产进入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人口增长阶段,这个时期的显著特征是人口数量长期保持着低水平增长的状态。
刘易斯拐点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达到瓶颈状态。
与“刘易斯拐点”相对应的是“人口红利”,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是我国过往3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要素。
但是“人口红利”不可能无限期延续。
根据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表明中国少儿抚养比的下降速度大大快于此前的预测,中国劳动人口存量将于2015年前后开始下降,即确认人口红利的消失。
由于计划生育的长期实施,劳动力总量已经到了转折的关口,劳动力从充分供给向有限剩余转换,导致了民工荒,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种种现象的出现。
就目前我国出生率低,老龄化情况严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来看,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确有很大的必要性。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李建民认为,从劳动力供给方面来看,全面二孩政策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应该在20年之后,那时将正逢中国正处于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时期,如果政策效果达到预期,新生劳动力将对劳动力市场起到十分及时的补充,持续的“人口红利”将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这样就能给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要素,及时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刘易斯拐点的几点看法
——陈小明
【关键词】刘易斯拐点、农民工工资定价链条
【引言】进入2010年代以来,中国劳动力市场上从南到北出现了一波令人关注的“民工荒”。
于是,有关刘易斯拐点到了中国的议论纷纷出来,本
的情况。
我国在过去整个90年代民工劳动力一直供大于求,出现了所谓“民工潮”、“盲流”等形容那里民工过剩的专用名词。
随着特定的背景因素的变化,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7年以来,情况发生了完全的逆转,出现了这一时期形容民工劳动力不足的专有名词——“民工荒”,中国大地从
南到北出现了一个令好多经济学家都觉得不可思议的奇特景象,不管是广东江浙沿海还是四川河南等内陆省份,企业如果不涨工资就招不到人,出现民工荒。
事实证明,刘易斯拐点在中国已经到来了。
亚洲地区,亚洲“四小龙”的刘易斯拐点出现在大约20世纪80年代。
那时亚洲经济发展形势良好,特别是亚洲“四小龙”尤为突出。
巨大的工业生产需求拉动工业劳动力市场对农村劳动力的巨大需求,整个80年代,“四小龙”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被消耗殆尽,劳动力由过剩转为不足,“四小龙”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地区转移。
中国的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不同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有中国的特殊情况。
中国从9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承接来自“四小龙”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历程。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中国依靠庞大的劳动人口数量,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产生了一支庞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军。
据2010年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农民工人数达22978万人。
这一数量甚至超过了日本加亚洲四小龙的总和。
加上1亿多的城市产业工人,总数量与美国的人口相当。
由于中国劳动人口数量庞大,一直以来,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似乎是无穷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然而近几年的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而在要来的这一天之前,中国政府的某些政策加速了这一天的提早到来。
中国的农村经济在全世界来看都是十分独特的。
最明显的特点是农村集体经济。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城市产业以国有经济为主,农村经济则是以集体经济为主。
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农民现在正在耕种的土地并不属于自己所有,而是归集体所有,当然自己耕种的土地也不能买卖。
在这种土地制度下,农民耕种土地是相当稳定的,不会出现土地兼并导致农民失去土地而流离失所的现象,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来源与保障。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如此不健全而在出现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时中国没有出现失业危机,中国社会仍然比较稳定的根本原因。
2007年金融危机发生,沿海大批工厂倒闭,大量农民工返回自己的家乡继续耕种自己的承包地,生活没有因此没有着落,与欧美不一样,没有发生社会动荡与骚乱,正是因为中国农村的承包地起到了防火墙的作用。
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有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工这一特殊产业工人群体,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就与中国农村状况存在密切联系。
当农村生活条件改善,农民收入增加时,农村就会吸引农民工人回流,从而影响城市的劳动力市场。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自次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9亿中国农民将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
有心人士还特别地考证了一下:公元前594年鲁宣公实施的“初税亩”,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最早的农业税,也是中国最早的税种,而到2006年彻底废止农业税,整整是2600年。
自新年的第一天,中国9亿农民将彻底告别在漫长的农业社会里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皇粮国税”,这个数字达到1200亿元之巨。
从此以后,中国农民种地不用再交税了,而且还有各类种粮补贴。
中国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得到了切实的改善。
从第二年即2007年起,农民外出打工的人员开始陆续回流,城市劳动力市场开始出现“民工荒”。
07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加速了这一回流进程。
此后几年,“民工荒”现象愈演愈烈,不仅东南沿海
工业发达省份出现“民工荒”,连一些内地省份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考察了中国的“民工荒”后,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这就是:中国的农民收入增加,外出农民工数量就会减少,企业就会出现招工难,农民工的工资就会上涨。
由此可见,我国现阶段的农民工工资水平并不是由其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决定的,而是由农民的收入水平决定的。
中国的农民工工资存在这样一个定价链条: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工回流——企业出现招工难——农民工工资增加。
农民工工资应该高于农民收入一定幅度才能吸引农民离乡背土外出打工,至于是多大幅度,各地的情况可能不一样。
笔者的老家在湖北农村,现在在广东佛山工作,经过比较发现,当内地农民平均月收入上了1000元的话,内地农民工须有1500—2000元每月的工资水平,东南沿海一带的农民工则须达到月收入2000—2500以上。
因此,可以说,刘易斯拐点在我国的出现,跟政府近些年的支农惠农政策有密切关系。
中国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不自觉地发挥了推动农民工工资上涨的杠杆作用。
正是近几年的支农惠农政策才撬动了10多年没怎么涨的农民工资。
中国政府于2006年1月1日历史性地取消了农业税,此后又不断追加农业补贴,农民收入提高快,直接加速了这一拐点在中国的到来。
可以预计,未来随着农民收入的继续增加,民工荒将继续上演,农民工们的工资水平将继续提高,持续了30年的中国人口红利期结束。
刘易斯拐点在中国的出现,我认为不是一件坏事,相反,这是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在这一力量的推动下,中国人的收入水平将在现在的中等收入水平的基础上继续向前推进。